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流产中的应用

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流产中的应用

一、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余婉秋[1](2021)在《基于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与镇痛策略优化》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目的:观察对比吸烟与非吸烟人群门诊行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1.本研究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方案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入排标准的120例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n=60),采集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人口学特征以及改良马氏评分、ASA分级、吸烟史、既往病史和生命体征基线。2.入胃镜检查室行常规左侧卧位,连接心电监护仪,自主呼吸面罩吸氧(4 L/min),静脉推注枸橼酸芬太尼50μg进行预镇痛处理,起效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2.0mg/kg,待患者MOAA/S评分≤2分即可进镜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可每次静脉追加丙泊酚注射液0.5mg/kg。检查期记录指标:(1)每3min采集患者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2)每1min采集患者脉搏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3)时间变量指标:麻醉时间、内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4)药物使用情况;(5)呼吸、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及呃逆、恶心、呕吐等。3.胃镜检查结束后将患者送入PACU,连续监护至患者完全苏醒。记录指标:(1)每5min记录一次患者HR、NIBP;(2)每1min记录一次患者RR、Sp O2、MOAA/S;(3)记录麻醉医生、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当患者Aldrete评分≥9分后在家属陪同下离开医院,检查结束后次日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状况,并进行满意度评分。4.观察指标:(1)主要指标:(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2)循环系统波动及不良反应;(3)时间变量指标;(2)次要指标:(1)药物使用情况;(2)时间变量指标;(3)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4)内镜医生、主管麻醉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结果:1.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120例,剔除及脱落患者共8例,最终纳入112例患者,吸烟组55例,非吸烟组5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人口学特征以及改良马氏评分、ASA分级比较,既往病史、生命体征基线、内镜操作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吸烟史:本研究收集吸烟组患者共55例,吸烟量均>10支/天,吸烟年限分布情况:(1)0-10年组共3例;(2)10-20年组共26例;(3)20-30年组为0例;(4)30-40年组共22例;(5)>40年组共4例。3.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麻醉诱导给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总例数分别为吸烟组34例(61.8%),非吸烟组32例(56.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患者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分别为23例(41.8%)和24例(42.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吸烟组RR<10次/分(呼吸抑制)的发生率(10.91%)显着低于非吸烟组(29.82%)(P<0.05)。术后咳嗽咳痰、呛咳、Sp O2<90%、需行托下颌手法、呼吸暂停及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两组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吸烟组与非吸烟组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均为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其他不良反应:研究过程还观察到其他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1)呃逆:吸烟组17例(30.91%)发生率显着高于非吸烟组8例(14.55%)(P<0.05);(2)头晕:非吸烟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4.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患者者麻醉诱导前、进镜时及入PACU时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P>0.05)。(1)血压: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患者给药后直至操作结束前的SBP、DBP、MAP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基线值,在给药后6min、12min时间点,吸烟组SBP低于非吸烟组,给药后15min时间点,吸烟组DBP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压下降均在安全范围内,其中需要药物干预的分别为吸烟组4例(7.27%),非吸烟组2例(3.51%),使用盐酸麻黄碱注射液6mg治疗后好转。吸烟组与非吸烟组PACU观察期SBP、DBP、MAP均逐渐上升至麻醉诱导前基线水平,两组患者PACU观察期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2)HR:吸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心率呈上升趋势,麻醉诱导后至患者完全苏醒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3)Sp O2及RR:两组患者给药后的Sp O2均低于麻醉诱导前面罩吸氧状态下的值,两组患者给药后至操作结束前各观察时间点Sp O2及R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在入PACU第6min至第13min非吸烟组Sp O2略高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Sp O2<90%的情况;两组患者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RR<10 bpm的情况,各观察时间点R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5.MOAA/S评分: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患者MOAA/S评分于麻醉诱导给药后开始下降,两组患者下降幅度相同,均于给药后2min内达到MOAA/S评分最低值,各观察时间点MOAA/S评分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PACU观察期两组患者MOAA/S评分逐渐稳定上升至基线水平,吸烟组患者MOAA/S评分升高幅度较吸烟组大,在入PACU3min、4min、6min、7min及11min,非吸烟组患者MOAA/S评分高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药物使用情况:(1)丙泊酚注射液:吸烟组的丙泊酚使用总剂量大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追加例数分别为31例(56.4%)、30例(52.6%),平均追加次数均值分别为1.39次和1.20次,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吸烟组及非吸烟组患者芬太尼的使用剂量相同,无明显差异(P>0.05)。(3)麻黄碱及阿托品:麻黄碱及阿托品使用情况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7.时间变量指标:(1)苏醒时间: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患者最后一次给药至完全苏醒平均时间分别为18.3min、17.3min,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离院时间:吸烟组与芬太尼组满足离院标准时间分别为12.87min、12.67min,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9.离院后次日电话随访: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患者离院后次日电话随访均无任何不适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次日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吸烟与非吸烟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均安全,总体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相近,但吸烟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波动均大于非吸烟患者。第二部分镇痛策略优化——阿芬太尼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目的:对比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效果。方法:1.本研究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方案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n=60)。采集NRS疼痛评分,余同试验第一部分。2.入室行常规左侧卧位,连接心电监护仪,自主呼吸面罩吸氧(4 L/min),阿芬太尼组静脉推注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5μg/kg,芬太尼组按我院常规操作静脉推注枸橼酸芬太尼50μg进行预镇痛处理,起效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2.0mg/kg,待患者MOAA/S评分≤2分即可进镜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可每次静脉追加丙泊酚注射液0.5mg/kg。余同试验第一部分。3.检查结束后将患者送入PACU,连续监护至患者完全苏醒,记录患者NRS疼痛评分,余同试验第一部分。当患者Aldrete评分≥9分后在家属陪同下离开医院,检查结束后次日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状况,并进行满意度评分。4.观察指标(1)主要指标:同试验第一部分。(2)次要指标:(1)检查前、检查后NRS评分,余同试验第一部分。结果:1.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20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119例患者,阿芬太尼组60例,芬太尼组5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人口学特征以及体格检查、改良马氏评分、NRS疼痛评分、ASA分级比较,既往病史、生命体征基线、内镜操作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给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总例数分别为27例(45.00%)和34例(57.6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分别为23例(38.3%)和28例(47.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阿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开始至完全苏醒期间呛咳反应3例(5.00%)显着低于芬太尼组13例(2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咳嗽咳痰、RR<10 bpm、Sp O2<90%、需行托下颌手法、呼吸暂停、需行辅助通气的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循环系统不良反应: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观察到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仅有血压下降,均未发生严重低血压。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阿芬太尼组3例(5.00%),芬太尼组3例(5.08%),其中需要药物干预的分别为3例(5.00%)和2例(3.39%),使用盐酸麻黄碱注射液6mg治疗后好转,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呃逆:研究过程还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仅有呃逆,阿芬太尼组4例(6.67%)显着低于芬太尼组11例(18.64%)(P<0.05)。3.NRS疼痛评分: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检查前、检查后均未诉疼痛,NRS疼痛评分均为0分,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4.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入PACU时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P>0.05)。(1)血压:两组患者给药后直至操作结束前的血压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基线值,两组血压下降均在安全范围内,各观察时间点SBP、DBP和MAP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PACU观察期血压逐渐上升至麻醉诱导前基线水平,两组患者PACU观察期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2)HR: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至患者完全苏醒期间各观察时间点H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3)Sp O2及RR: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及呼吸抑制。给药后3min内阿芬太尼组Sp O2下降幅度大于芬太尼组,给药后1min至3min阿芬太尼组Sp O2低于芬太尼组,给药后11min时间点阿芬太尼组Sp O2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U观察期均各观察时间点Sp O2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检查期及PACU观察期各时间点RR变化差无明显差异(P>0.05)。5.MOAA/S评分: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均于给药后2min内达到MOAA/S评分最低值。麻醉诱导给药至操作结束前,阿芬太尼组MOAA/S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在给药后2-6min、12-14mim内,阿芬太尼组MOAA/S评分显着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CU观察期MOAA/S评分逐渐稳定上升至基线水平,各观察时间点MOAA/S评分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6.药物使用情况:(1)试验药物:阿芬太尼组静脉推注盐酸阿芬太尼5μg/kg,最小剂量220μg,最大剂量420μg,平均剂量为309.00±45.09μg;芬太尼组按照我院常规操作静脉推注枸橼酸芬太尼50μg。(2)丙泊酚注射液: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的丙泊酚使用总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阿芬太尼组追加例数15例(25.00%)低于芬太尼组36例(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麻黄碱及阿托品:麻黄碱及阿托品使用情况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7.时间变量指标:(1)苏醒时间: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最后一次给药至完全苏醒平均时间分别为16.93min、16.64min,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离院时间:阿芬太尼组患者满足离院标准时间9.88min显着低于芬太尼组12.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阿芬太尼组麻醉医生、内镜医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均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9.离院后次日电话随访: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离院后次日电话随访均无任何不适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离院后次日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优化镇痛策略,将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可显着降低麻醉诱导后呛咳和呃逆的发生率,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离院时间,未增加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不良反应。

范林娜[2](2020)在《纳布啡镇痛对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免疫炎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纳布啡镇痛对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细胞相关指标(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炎症因子相关指标(IL-6、TNF-α和IL-10)的影响。[方 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全麻下神经胶质瘤切除术患者90例。入选患者年龄35-55岁,性别不限,ASA Ⅰ-Ⅲ级,BMI 18.5-23.9 kg/m2,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纳布啡镇痛组(高剂量组N1组、低剂量组N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动脉穿刺前5 min,N1组和N2组分别予纳布啡0.2 mg/kg和0.15 mg/kg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C组予100 ml生理盐水滴注,三组患者拔管后均给予PCIA镇痛。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年龄、BMI、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尿量;记录麻醉诱导前(T0)、桡动脉穿刺时(T1)、气管插管时(T2)、苏醒拔管时(T4)的 HR、MAP;记录 T4、术后 24 h(T5)、术后 48 小时(T6)VAS评分;分别于T0、切皮时(T3)、T4、T5、T6采集中心静脉血6ml,分别取3ml注入真空抗凝试剂管和促凝试剂管,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 细胞、B 淋巴细胞、IL-6、TNF-α 和 IL-10 水平。[结果](1)患者的基本情况:三组患者年龄、BMI、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尿量无明显差别(P>0.05)。(2)HR、MAP的变化组内比较:在C组中,与T0时相比,Tl、T2的HR、MAP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1组和N2组中,各时间点HR、MAP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时,N1和N2组在T1、T2时的HR、MAP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1组与N2组相比,各个时间点HR、MAP无明显差别(P>0.05)。(3)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IL-10)的变化组内比较:在C组、N1组和N2组中,与T0时相比,T3、T4、T5、T6时刻血清中IL-6、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组中,与T0时相比,T3、T4、T5、T6时刻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1组中,与T0时相比,血清中TNF-α水平在T3、T4、T5时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6时无明显变化(P>0.05);在N2组中,与T0时相比,血清中TNF-α水平在T3、T5、T6时升高,T4时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患者在T0时血清中IL-6、TNF-α、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 C 组相比,血清中 IL-6、TNF-α、IL-10 水平在 T3、T4、T5、T6时N1和N2组均低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1组与N2组相比,血清中IL-6、TNF-α、IL-10含量在T3、T4、T5、T6时N1组低于N2组(P<0.05)。(4)免疫细胞(CD3+、CD4、CD8+、NK、B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组内比较:在C组中,与T0时相比,CD3+、CD4+、CD8+、NK和B淋巴细胞计数在T3、T4、T5、T6时间点均减少(P<0.05)。在N1组中,与T0时相比,CD3+、NK细胞计数在T3、T4、T5、T6时间点均减少(P<0.05);CD4+、CD8+细胞计数在T3、T4、T5时减少(P<0.05),T6时无明显差异(P>0.05);B淋巴细胞计数在T3、T4、T5时减少(P<0.05),T6时增多(P<0.05)。在N2组中CD3+、CD4+、CD8+、NK细胞计数在T3、T4、T5、T6时间点均减少(P<0.05);B淋巴细胞在T3、T4、T5时减少(P<0.05),T6时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三组患者CD3+、CD4+、CD8+、NK和B淋巴细胞计数在T0、T3、T4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在T5、T6时间点N1组和N2组CD3+、CD4+、CD8+、NK和B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C组(P<0.05),同时N1组均高于N2组(P<0.05),即从高到低依次为N1组、N2组、C组(P<0.05)。(5)术后VAS评分:三组患者在T4时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比较,N1组和N2组在T5、T6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N1组低于N2组(P<0.05)。[结 论]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采用纳布啡超前镇痛联合术后PCIA,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效维持HR、MAP的稳定,且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其中纳布啡0.2mg/kg超前镇痛联合2mg/kg术后PCIA的镇痛剂量效果更为显着。

何风娟[3](2020)在《肥胖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在行无痛苦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结直肠疾病检出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292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在18.5-23.9kg/m2范围内简称正常,BMI≥28 kg/m2范围内的简称肥胖)和检查方式(普通肠镜检查简称普通,无痛肠镜检查简称无痛),分为肥胖普通检查(G1)、肥胖无痛检查(G2)、正常普通检查(G3)及正常无痛检查(G4)。观察并详细记录四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t1)、到达回盲部时(t2)及检查结束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结直肠疾病检出情况。结果:无痛组行肠镜检查时t2时刻的MAP、HR较t1时显着下降(P<0.05),其中G2在t2时刻的SPO2较t1时下降显着(P<0.05);普通组行肠镜检查时t2及t3时刻的MAP、HR、SPO2较t1时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普通肠镜组检查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01).普通肠镜组到达回盲部时间较无痛肠镜组明显延长(P<0.05),而在完成总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G3组肠镜检查成功率显着高于G1(P<0.05)。结直肠疾病总检出率为70.9%,各类疾病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结直肠息肉(44.2%)、结直肠炎(11.0%)、痔(4.1%)、结肠黑变病(3.4%)、大肠憩室(3.1%)及粘膜下病变(2.4%),其中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为22.3%.男性患者结直肠疾病检出率较女性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不同体重指数患者结直肠疾病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结肠镜检查相比,肥胖患者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发生不良反应少、术后满意度高、结直肠疾病检出率高。在严格掌握麻醉适应症及禁忌症后,一定范围内的肥胖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同普通肠镜检查一样的安全、舒适。

高雪芳[4](2020)在《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肌震颤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患者对于手术舒适度需求的增加,全身麻醉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提高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如何有效地预防一些全麻药物的不良反应成为临床麻醉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依托咪酯为咪唑类衍生物,是目前临床中一种应用广泛的镇静催眠麻醉药,其具有麻醉效能强、起效迅速、对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用于麻醉诱导舒适平稳等优点。但静脉注射依托咪酯时可产生注射部位疼痛、肌震颤等不良反应,其剂型由水剂改为乳剂使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肌震颤的发生率仍然高达50%~80%,目前其发生机制及诱发因素尚不十分清楚。这一不良反应可显着增加患者的误吸风险,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可使血钾升高、导致肌肉酸痛,还可升高眼内压、颅内压,对于一些眼科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是极其危险的,目前临床中常常采用复合应用一些镇静、镇痛类药物的方法来降低这一不良反应,降低麻醉风险。舒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u受体产生镇痛作用,由于其镇痛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对于循环系统影响小而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广泛,临床研究中常应用舒芬太尼预处理来降低依托咪酯所致肌震颤的发生率,抑制作用显着,且与剂量相关,但较大剂量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可引起呼吸抑制、胸壁僵硬及呛咳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加麻醉相关风险。布托啡诺主要通过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对κ∶μ∶σ三种受体的作用强度分别为25∶4∶1,研究表明,布托啡诺对于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震颤及舒芬太尼所致呛咳反应均有抑制作用。本文拟应用布托啡诺部分等效替代舒芬太尼,复合应用于全麻诱导,观察并比较三种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方案对于依托咪酯所致肌震颤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目的:观察并比较三种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方案对于依托咪酯所致肌震颤的抑制作用,并结合对呼吸、循环系统等的影响,选出适宜的全麻诱导复合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年龄20-60岁,手术时长不超过3小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预注布托啡诺10 ug/kg,3 min后静注舒芬太尼0.3ug/kg;B组预注布托啡诺20ug/kg,3 min后静注舒芬太尼0.2ug/kg;C组预注布托啡诺30 ug/kg,3 min后静注舒芬太尼0.1ug/kg。三组患者均于1 min后静注依托咪酯0.3mg/kg(推注时间10~15 s)。连续观察2 min,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5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各级肌震颤发生率,记录给药前、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即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麻醉诱导呛咳反应、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A组1级肌震颤发生率5.0%;B组1级肌震颤发生率5.0%,3级肌震颤发生率2.5%;C组1级肌震颤发生率7.5%,2级肌震颤发生率2.5%,三组患者各级肌震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诱导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6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0时刻和T1时刻三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B组和C组HR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C组MAP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方案对于依托咪酯所致肌震颤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这一抑制作用相同,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用于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更加平稳、安全,布托啡诺10 ug/kg复合舒芬太尼0.3ug/kg方案相较其他两组更能维持全麻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比较合适的麻醉诱导复合剂量。

闵卫翔,张鹏,王瑜,李祥奎,胡云霞[5](2020)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混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效果,探寻一种用于无痛人流的理想麻醉方式。方法: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早孕女性3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依托咪酯混合丙泊酚组(EP组),记录每组麻醉前(T0)、麻醉后1 min(T1)、操作开始后1min(T2)和术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整个过程注射痛、肌阵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对妇产科医生和患者本人进行麻醉效果满意度的评定。结果:在T0和T3,3组患者的MAP、HR、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E组和EP组患者的MAP、HR、SpO2均高于P组(P<0.05);P组患者在注射痛、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方面要高于E组和EP组(P<0.05),E组患者在肌阵挛发生率方面要高于P组和EP组(P<0.05)。3组患者术中体动、追加药物、恶心呕吐、低氧饱和度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度方面,妇产科医生对P组和EP组的满意度较高(P<0.05),患者本人对E组和EP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复合EP混合液用于无痛人流麻醉,在提高术中循环呼吸稳定性,减少注射痛、肌阵挛,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方面更优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

翟艳,尤玉敏,陈丽丽[6](2016)在《浅谈无痛人流术的用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无痛人工流产是当今最常用的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其是患者在短效的全身麻醉下进行侵入性的刮宫手术,虽然现在无痛人流手术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患者仍然存在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所以术前的准备、术中药物的选择、剂量的掌握及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其中药物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程度。无痛人流手术中通常是静脉麻醉药、镇痛药和缩宫素的联合应用,术后根据病人个体化情况给予口服避孕药、抗菌药物和益气养血,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等。现在可用于无痛人流的药物品种繁多,新药也不断涌现,本文对常用药物进行逐一概述分析。

牟江萍[7](2014)在《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究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应用于无痛人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114例实施无痛人流术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参照组(57例)。治疗组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进行麻醉,参照组则单独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组应用丙泊酚剂量少,其镇痛率(96.49%)和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5.26%)均显着优于参照组(71.93%,17.54%),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无痛人流术中的优先之选。

吴寅[8](2014)在《双效麻醉药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麻醉剂是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2000年以前,名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成为具有最早记录的麻醉剂,成为中国古代医学的世界之最。1846年Cliver WendellHolmes首次提出“麻醉”名词,使用笑气、氯仿、乙醚等化学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麻醉药物的发明和使用开创了外科手术的新时代,对外科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人类医学史上,不断研发能够满足各种手术,不同人群的要求,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肌松效果,一直是麻醉药物研发的热点和难点。但遗憾的是迄今尚无任何一种麻醉药物单独使用能够满足手术麻醉的需要,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复合麻醉,即将几种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联合使用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这种复合麻醉已成为当今临床麻醉实践的主流趋势,是达到“平衡麻醉”最常用的策略。未来的麻醉应向更简捷、更易控、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探索和开发符合这一要求的麻醉药物将是研究人员不懈努力的方向。本研究基于平衡麻醉理论,设想如果能够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复方制剂,使其能够兼具镇痛和镇静双效作用,使麻醉全过程更为便捷。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新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如复方制剂中各组分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如果存在相互作用是何种类型(相加、协同、拮抗)及相互作用可能的机制是什么?药物各组分间混合后理化性质是否稳定?是否具有稳定、成熟的制剂工艺?复方麻醉药物能否固定比例并筛选最佳比例,满足临床麻醉的需要?围绕复方药物研发中的关键问题本课题完成以下研究:1.丙泊酚和阿芬太尼相互作用研究在《固定复方制剂的临床开发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固定复方制剂中各组分药效的相加或协同作用常是开发复方制剂的依据和基础。因此,我们采用热板法、甩尾法、醋酸扭体法三种常用的疼痛模型,测量丙泊酚、阿芬太尼及二者联合使用时镇痛作用的ED50,采用等辐射分析方法研究丙泊酚与阿芬太尼的镇痛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丙泊酚和阿芬太尼起效迅速,可显着缓解热板法和热甩尾法引起的急性疼痛及醋酸扭体法引起的炎性疼痛。在热板实验中,测得丙泊酚的ED50为8.82mg/kg,阿芬太尼ED50为41.44μg/kg,联合用药组ED50mix丙泊酚为2.09mg/kg,阿芬太尼为9.91μg/kg;在甩尾实验中,测得丙泊酚的ED50为7.50mg/kg,阿芬太尼ED50为40.16μg/kg,联合用药组ED50mix丙泊酚为1.88mg/kg,阿芬太尼为10.16μg/kg;在醋酸扭体实验中测得丙泊酚的ED50为15.00mg/kg,阿芬太尼ED50为12.50μg/kg,联合用药组ED50为丙泊酚3.75mg/kg,阿芬太尼3.13μg/kg。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后,三个模型中的联合用药组ED50mix均显着小于理论相加ED50add,p <0.05;联合用药组ED50mix落在相加线的左侧,并且相互作用指数(interaction index) γ均小于1,提示二者在三种疼痛模型上均产生明显协同疼痛效应。该部分研究文章已发表在SCI收录杂志Pharmacol Biochem Behav,2014,116:25-9。2.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工艺研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考察在处方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静脉注射用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考察了磷脂加入方法、油相溶解温度、水相油相加入顺序、高压均质压力及次数对乳剂稳定性的影响,优化了乳剂中油相种类、油酸钠的用量、pH,并考察了灭菌温度及时间对乳剂的影响。从粒径、电位、pH、渗透压、乳液粘度、酸值和过氧化值几个方面考察了乳剂的理化性质。建立了丙泊酚和阿芬太尼体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光照试验和冻融试验考察了乳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研制了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确定最终处方及制备工艺为:以5%大豆油和5%的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为油相,1.2%的蛋黄卵磷脂和0.03%的油酸钠为乳化剂,均质前调节pH至8.0,60MPa压力均质6次,充氮灌封,灭菌。以上方法制得的三批乳剂的平均粒径为221.6nm,-电位为-22.83mV,丙泊酚和阿芬太尼药物含量均为99.0%。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光照试验和冻融试验结果显示乳剂在40±2℃、湿度75%±5%条件下放置6个月,25±2℃,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4500±500)Lx光照条件下放置10天以及-20℃和-50℃至4℃冻融,乳剂的外观、pH、粒径、电位和药物含量等均无显着性变化。该部分研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1210069537.4。3.成犬持续输注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麻醉作用评价将研制不同剂量比的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应用于成犬部分脾切除手术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通过观察比较MAP, SpO2, EtCO2, T, HR, BIS, RR及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等指标来评价不同比例的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显示各剂量组MAP, SpO2, EtCO2, T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剂量比为75:1组相对于阳性对照组会引起成犬麻醉深度过深,并且会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术后动物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剂量比为300:1组心率加快,提示可能镇痛药物剂量存在不足,剂量比为150:1组相对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本实验结果提示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剂量比为150:1时为最佳比例,能够较好满足手术中麻醉要求。该部分研究结果已投向SCI收录杂志Vet J,目前正在审稿中。4.丙泊酚与阿芬太尼协同作用机制的探索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丙泊酚和阿芬太尼作用于小鼠ACC脑薄片的mIPSC和eIPSC电流频率和幅度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膜GABA受体的分布及其磷酸化的改变。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丙泊酚和阿芬太尼对神经元细胞内Ca2+离子浓度的影响;cAMP试剂盒检测丙泊酚和阿芬太尼对神经元胞内cAMP表达的影响;PLC试剂盒检测丙泊酚和阿芬太尼对神经元内PLC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泊酚和阿芬太尼可协同激活GABA受体。两者联合使用与单用丙泊酚处理组相比,显着增加了mIPSC和eIPSC的幅度(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增强丙泊酚对突触后GABA受体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联合使用可促进GABA受体Aβ3在胞膜的表达及其磷酸化。丙泊酚和阿芬太尼联用能够降低细胞内cAMP的浓度,PLC的活性,进而导致Ca2+内流减少,从而对μ受体下游信号产生协同效应。该部分研究结果已投向SCI收录杂志Pain Med,目前正在审稿中。结论: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结果证实了丙泊酚和阿芬太尼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协同作用机制。利用药剂学技术,首次成功研制了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类复方制剂上市;并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实施部分脾切除术的成犬进行药效学评价,探讨了两者固定比例的可行性并筛选出最佳比例,结果证明固定比例且两者剂量比为150:1时能够满足手术中的麻醉要求。这些研究解决了复方制剂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为进一步研发该复方制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晓静,张科荣,王中艳,黄小萍,蒲德琼,姜荣娅[9](2004)在《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人流中的镇痛疗效,预防人流综合症的发生。方法设实验组(术前用药)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将芬太尼1μg/kg,东莨若、宕碱3.5μg/kg,加入注射用水10ml稀释,静脉缓慢推注,同时将2%的利多卡因3ml宫颈注射,观察孕妇术中、术后的反应。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实验组孕妇术中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人流综合症,其术前术后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术后心率变化明显低于术前。两组孕妇术前术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麻醉药过敏反应。结论复方芬太尼合剂静脉麻醉是人工流产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之一,可达到无痛的良好效果,预防人流综合症的发生。

郑立春,黄世校,陈文东,熊锦梅,孙成晖[10](2018)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无痛人流术患者中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实验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给予实验组患者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静脉麻醉。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价两组术后的下腹疼痛情况,将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腹部疼痛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无痛人流患者注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后,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平稳,术后下腹疼痛较轻,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二、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与镇痛策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镇痛策略优化——阿芬太尼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门诊消化道内镜麻醉药物使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2)纳布啡镇痛对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免疫炎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纳布啡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致谢

(3)肥胖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1.四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2.四组患者结直肠镜检查期间呼吸循环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3.四组患者检查时间、成功率及再次检查意愿的比较
    4.结肠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医生满意度
    5.结直肠腺瘤检出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附件

(4)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肌震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布托啡诺的药理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AP、HR和SpO2对比
    2.2 不良事件及术中处理情况对比
    2.3 麻醉效果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3.1 EP混合液具有更好的循环呼吸稳定性
    3.2 EP混合液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
    3.3 EP混合液具有更好的医患双方麻醉满意度

(6)浅谈无痛人流术的用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无痛人工流产用药分析
    2.1 咪达唑仑
    2.2 地佐辛
    2.3 利多卡因
    2.4 丙泊酚
    2.5 羟考酮
    2.6 芬太尼
    2.7 舒芬太尼
    2.8 瑞芬太尼
    2.9 复方萘普生栓
    2.1 0 米索前列醇
    2.1 1 屈螺酮炔雌醇片
    2.1 2 五加生化胶囊
3 小结

(7)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判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丙泊酚总剂量比较
    2.2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2.3 两组人流综合征情况比较
3 讨论

(8)双效麻醉药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一、临床麻醉的现状及常用的麻醉药物
    二、丙泊酚药理作用及其制剂研究进展
    三、丙泊酚-阿片类镇痛药静脉麻醉研究进展
    四、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 丙泊酚和阿芬太尼相互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工艺研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考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成犬持续输注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丙泊酚与阿芬太尼协同作用机制的探索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究对象:
    1.2 方法:
    1.3 麻醉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下腹疼痛比较:
    2.2 生命指征观察
    2.3 出血量:
    2.4 扩宫情况:
3 讨论

(10)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无痛人流术患者中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
    2.2 两组的手术后的疼痛情况 (VAS评分) 比较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四、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与镇痛策略优化[D]. 余婉秋.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纳布啡镇痛对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免疫炎症的影响[D]. 范林娜.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3]肥胖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D]. 何风娟.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肌震颤的影响[D]. 高雪芳.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5]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J]. 闵卫翔,张鹏,王瑜,李祥奎,胡云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0(05)
  • [6]浅谈无痛人流术的用药研究进展[J]. 翟艳,尤玉敏,陈丽丽. 天津药学, 2016(02)
  • [7]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J]. 牟江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14(31)
  • [8]双效麻醉药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D]. 吴寅.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9]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J]. 张晓静,张科荣,王中艳,黄小萍,蒲德琼,姜荣娅.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4(04)
  • [10]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无痛人流术患者中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J]. 郑立春,黄世校,陈文东,熊锦梅,孙成晖. 今日药学, 2018(10)

标签:;  ;  ;  ;  ;  

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流产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