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勘探热释光测量与航空伽马能谱对比研究

铀勘探热释光测量与航空伽马能谱对比研究

一、铀矿勘查中热释光测量与航空γ能谱测量的对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封志兵,聂冰锋,聂逢君,江丽,夏菲,李满根,严兆彬,何剑锋,程若丹[1](2021)在《地球物理方法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砂岩型铀矿是当今我国铀矿勘探的主要类型。地球物理方法在沉积盆地油气、煤等能源矿产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同盆产出的砂岩型铀矿找矿与勘探中理应担当重任。文章从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和控矿因素出发,结合勘探实际情况,探讨各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在实际应用中,地球物理测井在直接定位铀矿和定量计算平米铀含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地面地球物理方法在查明沉积建造、断裂、地质体岩性和基底起伏等铀成矿环境方面有优势。为确保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效果,需要在方法选择、测线布置、数据处理和解释等全过程紧密结合已有地质信息,还需根据勘探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地球物理方法(组合)。文章强调,重磁勘探可为盆地内部有利勘探区的优选和后期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据,应在此类铀矿找矿与勘探前期工作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李星阳[2](2021)在《粤北长江地区放射性异常信息提取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受地面覆盖层、断裂构造等的影响很大,不利于后续资料的有效解释。因此,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影响,获得较好的资料解释结果,就需要将多种放射性勘探方法与多种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提取原始数据中弱异常信息,圈定铀成矿有利靶区。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均匀覆盖层和构造破碎带中放射性元素迁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对铀矿体在地表形成的异常进行定性判断。使用一维小波滤波对已知剖面的地面γ能谱、钋-210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数据滤波处理,提取异常信息,结合已知地质剖面图分析地下铀矿体在地表形成的放射性异常特征,指导未知区域铀矿远景区预测。在未知勘探区内使用传统统计法、EDA(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异常下限确定法、趋势面法、方向导数法以及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分形滤波方法,对勘探区放射性测量结果进行弱异常信息提取。通过大量野外实测和室内数据处理及资料解释工作,得到以下认识:(1)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能较好地模拟均匀覆盖层和构造破碎带中放射性元素迁移,认为放射性元素随时间逐渐向地表迁移,构造破碎带是元素迁移的有利通道,为后续的资料解释工作提供有利证据。(2)传统统计法、EDA异常下限确定法以及趋势面法圈定的异常位置、范围以及异常形态较为相似,但是在油洞已知区域均未见异常,并且在趋势面法分析中还出现沿测线方向上分布的零星点状异常,这对异常解释工作十分不利。(3)使用方向导数法,其正负交替出现的强异常部位可以指示核素的富集。该方法不但在未知区域内异常位置与前几种方法相似,并且在油洞已知区域内也表现为正负交替的强异常,与已知地质剖面资料吻合程度较好。(4)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分形滤波方法,将放射性数据在频率域层面进行分形处理确定截止频率并提取异常下限,虽然该方法圈定的异常范围相比于其他方法较大,但位置吻合程度高,且在已知剖面位置出现范围较大的异常区域。(5)使用一维小波滤波方法提取异常信息降低数据中噪声干扰,突出弱异常,对异常的圈定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已知剖面一维小波滤波异常提取、未知区域多种异常信息提取,圈定成矿有利靶区共四处:第一处为油洞-朱洞-龙潭下之间的三角地带;第二处为下学堂坳地区西北方向;第三处为黄沙塘及其东部地区;第四处为勘查区西北角。

娄汉生[3](2020)在《氡及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 ——以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产能盆地,目前已发现皂火壕、东胜、纳岭沟、大营、瓷窑堡、毛盖图和双龙等铀矿床,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居全国产铀盆地之首。通过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该盆地潜在铀储量巨大,是今后铀矿勘查突破的首选区之一。由于盆地内砂岩型铀矿为隐伏性矿床,深部铀矿成矿空间存在预测难的问题,开展深部铀资源探测技术研究,建立砂岩型铀矿空间定位模式和物探勘查技术方法体系迫在眉睫。氡及其子体测量是一种直接寻找隐伏铀矿的放射性勘查方法,它分为瞬时测量和累积测量。瞬时测量包括氡的常规方法测量(简称常规法测氡)和氡的210Po测量(简称Ra A法测氡)。累积测量有α径迹蚀刻法测氡(简称径迹法测氡)、活性炭吸附法测氡(简称活性炭法测氡)和其它方法,如ARD-7伽玛全谱分析测量、高纯锗双子体测量等。本文以氡及其子体在地层的迁移理论-地球化学晕综合模式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土壤氡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同时对氡气在地层中的迁移方程以及典型正演模型进行了分析。氡的长期观测表明土壤氡的日变化不明显,不需做日变校正。通过模型分析氡气放射性场的分布特征,沿走向有一定规模的单峰异常一般反映导气通道—断裂构造的特征;具有一定异常强度及规模的相对平缓连续异常带一般反映深部铀矿化特征;具有一定规模的平缓低异常区一般反映岩性分布区。同时,选择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彬县地区,地质成矿条件好、松散覆盖层分布的远景区开展野外工作,系统研究了氡及其子体—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210Po测量、218Po测量、径迹测量、ARD-7伽玛全谱分析测量、活性炭累积测量、高纯锗双子体测量等一系列氡及其子体测量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及异常解释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土壤天然热释光强度、径迹测量、土壤氡浓度、210Po计数率、ARD-7伽玛全谱分析测量、活性炭累积测量、高纯锗双子体测量效果较好,在平面上异常特征表现为梯度变化小、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连续的偏高值异常区一般反映成矿有利地部位,而梯度变化大、狭窄绝对高值带状异常区一般反映导气通道(断裂等),在剖面上异常特征表现为“两高夹一低”的相对高值异常平稳区段反映为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在解释异常过程中,考虑异常值随地表土壤层的储气条件有所差别,矿化体上覆岩性的孔隙度、微细结构的发育程度、矿化体埋深对异常值和曲线的形态均有影响等,同时考虑其他放射性核素的影响,如土壤样品核素分析发现东胜地区钍射气的影响较大,使得部分测点并不满足这一规律,所以,在实际异常解释时应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确定矿致异常。综述,在北方盆地寻找隐伏的砂岩型铀矿,适合开展的氡及其子体测量技术方法有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210Po测量、径迹测量、活性炭累积测量、高纯锗双子体测量等累积方法。特别是上述探测方法的组合开展和综合解释才能较准确的确定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杨栋才[4](2020)在《综合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相山地区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以相山地区为例,应用地气、地面伽马能谱、210Po、热释光4种放射性勘探方法进行综合找矿。分别介绍了这4种方法在野外的工作方法及室内的样品处理,对野外和室内得到的数据分别用传统统计、分形2种方法提取异常,对比了2种方法异常提取效果,认为分形法要优于传统统计法,分形能识别出测区中的更多微弱异常。同时比较了各放射性勘探方法在相山地区铀矿找矿中的应用效果,地气法所圈定的异常区域和已知成矿有利区对应最多;能谱方法由于探测深度较浅,易受到地面活动的干扰,圈定的异常范围过大,不利于后期查证;210Po和热释光法圈定异常区域和已知成矿有利区基本没有对应,其圈定的几处异常区域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王猛[5](2020)在《石英热释光年代测定中测量条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释光(Thermoluminescence,TL)年代测定是地质年代测定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研究第四纪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其测年物质主要为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石英矿物。因石英的325℃热释光信号容易被光晒退,热释光地质年代测定主要利用石英的375℃热释光峰作为测量对象。在使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protocol,SAR)进行年代测量过程中,石英晶体在不同辐照剂量下热释光峰位发生偏移和经历多次热释光后热释光灵敏度下降,上述石英热释光特性的变化会导致石英热释光年代测定结果估计异常,甚至造成地质年代判定错误。因此,研究石英热释光特性变化规律以及优化石英热释光测量参数和测量流程,对于石英热释光年代测定结果准确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石英热释光年代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以石英热释光特性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石英热释光特性在热释光测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影响,依据实验结果提出石英热释光测量条件的优化方案,结合热释光测量条件的优化结果和石英热释光常规测量流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流程,具体展开了如下工作:(1)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石英在不同辐照剂量下的热释光峰位偏移和热释光灵敏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和机理,以及二者对石英热释光年代测定中等效剂量测量结果的影响;(2)依据石英热释光特性在热释光测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提出了优化方案和测量参数评判指标,结合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石英辐照的剂量范围,确定了不同粒径石英所对应的最优的预热条件和最优试验剂量;(3)结合所选取的最优预热条件和最优试验剂量,对石英热释光常规测量流程加以改进,建立更加完善的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流程,并通过实验和应用加以验证,证明了改进测量流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以上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针对热释光年代测量过程中石英热释光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变化成因,全面的研究了石英热释光特性,并理论分析热释光特性变化对年代测量影响,为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流程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撑。(2)通过实验方法分析,确定了天然剂量和再生剂量处于100Gy~1000Gy范围内变化时最优预热温度和试验剂量。采用热释光峰位偏移量和热释光峰计数损失两个评价指标确定了中颗粒和粗颗粒石英晶体在热释光年代测量过程中的最优预热温度均为300℃;以热释光灵敏度变化相对误差小于5%为标准,中颗粒石英晶体和粗颗粒石英晶体的最优试验剂量分别为200Gy和250Gy。(3)在常规测量流程和最优测量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测量流程。验证实验表明:中颗粒石英在改进流程下400Gy和700Gy等效剂量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由常规流程的14.74%~47.15%和33.47%~197.71%均降低到±4%以内;粗颗粒石英在改进流程下400Gy和700Gy等效剂量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由常规流程的7.81%~26.70%和30.17%~100.37%均降低到±6%以内。石英热释光改进测量流程的等效剂量测量值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出地质样品所受辐照的真实值,该方法也同时扩大了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范围。(4)对柴达木盆地大柴旦剖面的表层冲洪积砂岩进行年代测定,证明了石英热释光改进测量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对提升测量准确度的有效性,并与地质上该地区表层冲洪积砂岩形成年代的推断范围相符。

康欢[6](2020)在《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可地浸隐伏砂岩型铀矿体常产出于埋深大于100 m的缓倾斜砂岩层的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因其上沉积覆盖较厚,地表矿化信息微弱,导致传统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无法有效地圈定铀矿床成矿的有利区段。为了判别和示踪覆盖区砂岩型铀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源,本文在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床不同铀品位见矿钻孔和无矿钻孔上方的表层土壤分别进行土壤瞬时氡浓度测量、细粒级土壤活动态铀和210Po含量分析,并且首次在隐伏铀矿体上方开展一定埋深第四纪沉积物和钻孔岩心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信号研究。不同铀品位见矿钻孔和无矿钻孔地表地球化学异常分析表明土壤瞬时氡浓度与钻孔品位呈正相关关系,而细粒级土壤活动态铀和210Po的含量与钻孔品位无明显相关性。石英光释光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地表一定埋深第四纪沉积物的光释光视年龄较真实沉积年龄老。在同一采样深度,石英光释光视年龄与钻孔品位成正比;同一钻孔,石英光释光视年龄与采样深度呈正相关。同时,利用同一钻孔、不同埋深第四纪沉积物间视年龄与引用真实沉积年龄的差异及两者等效剂量间的差异推算出深部异常来源的年龄增加率和放射性体系的衰变率分别为0.063 ka/cm和0.19 Gy/cm。相反,钻孔岩心的长石红外激发释光信号显示出与采样深度、采样地层和钻孔品位无相关性,指示长石释光信号已达到饱和。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信号特征研究表明地表一定埋深第四纪沉积物石英光释光年龄异常可指示隐伏铀矿体,而前第四纪地层(pre-Quaternary)钻孔岩心长石光释光信号特征无指示意义。此外,利用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特征对地表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隐伏砂岩型铀矿床上方一定埋深的第四纪沉积物石英光释光年龄异常可有效识别矿致异常,即地表土壤瞬时氡浓度异常为隐伏砂岩型铀矿床的矿致异常。由于地表细粒级土壤活动态铀和210Po含量异常无法与地表第四纪沉积物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异常相匹配,所以活动态铀和210Po含量的异常是否来源于隐伏铀矿体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这是首次对覆盖区隐伏砂岩型铀矿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的可靠检验。

张呐[7](2020)在《二连盆地表层光释光年龄异常揭示矿致异常》文中认为随着现代核电能源的发展,世界对铀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覆盖区下方的铀矿资源勘查情况也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覆盖区的深部矿体由于其上方沉积覆盖层较厚,勘查铀矿则面临着探测的深度较大、干扰噪声较强、不易勘查等挑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在地表或浅地表获取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指导覆盖区铀矿勘查,成为一个难点。二连盆地是我国比较典型的多能源富集盆地,盆地中蕴藏者丰富的多能源矿产,比如铀矿、油气、煤等。砂岩型铀矿床,以砂岩为主的后生、表生铀矿床,主要分布于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本论文主要采用光释光方法,对二连盆地哈达图隐伏砂岩型铀矿区有矿与无矿钻孔上方面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年龄测定,通过地质年代的比较,发现年代所测年龄存在明显的异常,初步确定这种异常是由下部隐伏的砂岩型铀矿所致。本论文是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覆盖区地球化学异常源示踪与判别。样品主要采集于高品位、中品位、低品位钻孔以及无矿孔周边的砂土层,这十六个样品埋深约为50cm,与同一个地方的埋深30cm样品年龄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二连盆地全新统的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为0.5m/ka4.65m/ka,推算出本研究区域30cm采样深度的沉积物年龄为0.07ka0.60ka,50cm采样深度的沉积物年龄为0.14ka1.2ka,则有矿孔的光释光视年龄异常,证明视年龄的异常可以有效指示深部隐伏砂岩型铀矿床;(2)样品的等效剂量(De)以及光释光视年龄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可以有效地初步确定异常源的来源深度;(3)钻孔品位不同,视年龄的变化速率也不同,低品位钻孔的样品视年龄与中品位、高品位的视年龄差距依旧很大,即低品位与中等以上品位的年龄有很大的不同,这可以有效的进行异常判别;(4)有矿孔的视年龄异常主要受深部铀矿、钙质层等因素影响,可能不受地形因素影响。深部隐伏铀矿会产生放射性核素、再通过运移通道以及各种地质作用作用导致,地表浅层出现放射性异常。钙质层阻挡Rn等元素运移,但仍有些氡及其子体可以穿过氡及其子体形成一些弱异常,越接近钙积层则年龄就越大一些,这主要是因为钙积层有吸附作用,Rn等某些元素被吸附在其中,若采样位置在钙质层,就会造成样品的年龄异常大。

吴泽民,罗齐彬,吴信民,王帅帅,符志军,肖昆,谢尚平[8](2019)在《地气测量在相山隐伏铀矿勘探中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更好地在华南硬岩地区隐伏铀矿勘探中应用地气测量方法,将地气测量方法在江西相山已知铀矿区进行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恒流式地气采集器在野外已知剖面上进行地气采集,分别使用高密度海绵(固体捕集介质)和硝酸溶液(液体捕集介质)两种捕集介质进行对比测量研究,同时结合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以及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对比已知钻孔资料,对剖面进行综合异常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地气测量能够在地表反映出埋深约为900 m的铀矿体矿致异常,在三处已知见矿区域上方均呈现出较高水平的铀含量;对比两种不同捕集介质的采集效果,结果表明液体捕集介质的效果较好;采得的地气中铀含量在断裂带上高值明显,说明断裂构造为地气物质从深部向地表迁移提供了一个重要通道;土壤热释光测量与地气测量结果吻合度较高。试验结果说明地气测量能够反映深部的含矿信息,在深部隐伏铀矿勘查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罗齐彬[9](2019)在《隐伏铀矿勘探中地气测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核能及国防核资源战略的发展,铀矿找矿逐步向深部隐伏铀矿勘探方向转变,大幅增长的铀资源需求与目前非常有限的铀矿勘探深度之间存在日益凸显的矛盾。地气测量方法以其元素深穿透特性,对深部隐伏铀矿具有优秀的示矿能力,推广地气测量方法有助于改善我国目前大部分铀矿特别是华南典型热液型铀矿勘查深度局限于数百米的现状。为模拟研究铀元素在地层介质中的运移行为,本文对多孔覆盖层介质中的流体流动特性、孔中铀元素传质机制等方面进行耦合物理场数值分析和实验观测研究,分析总结铀元素及含铀微粒在覆盖层中随地气或地下水迁移的运移规律。在优化实验模型结构前提下设计并研制了水平扩散铀运移、垂向柱式铀运移以及立方式铀运移等地气模型,实现了模型系统参数的自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铀元素能够以微粒形式随气相流体在多孔岩土介质中产生运移,其运移行为并不受特殊地气气体成分的决定。快速对流并非是介质孔隙中含铀微粒运移的必需动力,但运移行为会受到孔隙介质和孔隙度等特性的影响:泥质介质对含铀微粒具有较强的截留吸附作用,但不足以压制地气中含铀微粒的强穿透性;相同条件下孔隙度较大的介质更有利于含铀微粒的运移。不同于干孔中的铀元素运移,铀元素在饱水覆盖层介质中主要以离子态随地下水运移,且液相地下水对孔隙中的铀元素具有更强的运载能力。横向对流地下水以及破碎带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可使隐伏铀矿在地表形成的矿致异常信息位置发生偏移;在时间尺度上,横向对流地下水会减缓地面上可观测矿致异常信息的形成,破碎带及裂隙通道则更有利于铀元素定向、超前运移,加速地面上可观测矿致异常信息的形成。在野外勘探作业中,采用自行研制的恒流式地气采集器进行主动式抽气方式进行地气采集,采集样品进行质谱分析方法进行多元素含量测定。通过居隆庵地区已知剖面上的试验研究,提出一套联合应用地气测量与地面γ能谱测量、钋-210活度测量以及土壤热释光测量的综合放射性勘探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变异系数赋权方法等数据处理手段,能有效提取出深部隐伏铀矿所致异常信息,从而对浅表及深部埋藏的铀矿进行有效勘探。根据对相山地区典型热液型隐伏铀矿的综合放射性勘探结果可知,勘探区内主要存在杏树下一带、上家岭一带两个具有深部铀矿有利成矿条件的预测靶区以及乐家北东侧一带、燕窝-响石中部一带两个具有中深部铀矿有利成矿条件的预测靶区。这些预测靶区内分布有明显的中高值综合放射性异常,且基本上符合断裂构造控矿特征,解释结果与项目组内其他物化探勘探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大量的模型实验、模拟计算以及野外试验和应用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深部隐伏铀矿在地面形成地气元素异常的认识,为今后地气中铀元素运移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也进一步推广了地气测量在铀矿勘探中的应用,为热液型深部隐伏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吴泽民[10](2019)在《地气测量及放射性测量在隐伏铀矿勘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更好的推广地气法在深部隐伏铀矿勘探中的应用,将地气测量、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钋-210测量联合使用,在铀矿区已知剖面进行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恒流式动态采样系统,分别使用固体捕集介质(高密度海绵)和液体捕集介质(硝酸溶液)采集地气样,并对比两种介质的采集效果。试验中分别对比分析了地气测量和其它放射性测量在隐伏铀矿勘探中的异同。结果表明:地气测量能够在地表反映出埋深超过900m的铀矿体的矿致异常;针对铀矿体,液体捕集介质的效果更优;地气测量与土壤热释光测量所反映的隐伏矿矿致异常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断裂对地气异常具有“积极”的影响,在铀矿体存在于断裂附近的情况下,通常会在断裂处形成高异常,在铀矿处形成次高异常。联合应用地气测量和土壤热释光测量在未知铀矿区开展隐伏铀矿勘探工作,工作区域覆盖面积32.6km2。根据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绘制剖面曲线图及平面等值线图,结果显示测区西北侧主断裂带处整体呈地气高异常,控制范围长度约2.4km,宽度约300m。测区中部有两处呈块状的偏高异常场。热释光高值异常主要分布于测区北部及中部,而在断裂处无明显异常。根据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绘制综合异常分布图,结合根据已知剖面试验总结的规律,大致划分出具有较大隐伏矿找矿潜力的远景区。

二、铀矿勘查中热释光测量与航空γ能谱测量的对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铀矿勘查中热释光测量与航空γ能谱测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地球物理方法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砂岩型铀矿成矿
2 放射性勘查
3 常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3.1 地球物理测井
    3.2 地震勘探
    3.3 电(磁)勘探
    3.4 重磁勘探
4 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效果对比和方法组合
    4.1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效果对比
    4.2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组合
5 结论

(2)粤北长江地区放射性异常信息提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铀资源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1 放射性勘探方法研究现状
        1.3.2 放射性异常信息识别与提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1.4.2 论文创新点
2 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理论
    2.1 工作方法概述
        2.1.1 地面γ能谱
        2.1.2 土壤天然热释光
        2.1.3 钋-210测量
    2.2 数据处理理论概述
        2.2.1 一维小波降噪
        2.2.2 传统统计法
        2.2.3 EDA异常下限确定法
        2.2.4 趋势面法
        2.2.5 方向导数法
        2.2.6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分形方法
3 放射性元素迁移数值模拟
    3.1 理论基础
        3.1.1 Darcy定理
        3.1.2 Brinkman方程
        3.1.3 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方程)
        3.1.4 Navier-Stokes方程(动量守恒方程)
        3.1.5 能量守恒方程
    3.2 数值模拟
        3.2.1 均匀覆盖层中放射性元素的迁移
        3.2.2 破碎带中放射性元素的迁移
    3.3 小结
4 研究区概况
    4.1 诸广地区地质概况
    4.2 长江铀矿区地质概况
    4.3 测区内测线布置及工作概况
    4.4 已知剖面简介
5 数据统计及勘探区内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5.1 勘探区数据统计特征
        5.1.1 地面γ能谱测量数据统计
        5.1.2 综合放射性勘探数据统计
    5.2 测区地面γ能谱U、Th、K空间分布特征
    5.3 钋-210活度空间分布特征
    5.4 土壤天然热释光强度空间分布特征
    5.5 小结
6 放射性弱信息提取技术应用研究
    6.1 长江油洞地区已知剖面初步应用试验
        6.1.1 一维小波滤波最优小波基和最优分解层数选择
        6.1.2 已知剖面应用与分析
    6.2 长江地区未知测区异常信息提取
        6.2.1 传统统计法
        6.2.2 EDA异常下限确定法
        6.2.3 趋势面法
        6.2.4 方向导数法
        6.2.5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分形方法
    6.3 铀成矿远景区预测
    6.4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氡及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 ——以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必要性
    1.2 发展现状
    1.3 选题与设计
    1.4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1.5 论文构思
2 氡及子体测量找矿理论基础
    2.1 氡及子体的迁移机制
    2.2 氡及子体测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日变研究
        2.2.2 年变研究
        2.2.3 地质环境因素下的影响研究
    2.3 氡及子体测量正演模型的建立及典型模型的地质意义
        2.3.1 氡及子体测量正演理论模型及基本算法
        2.3.2 氡及子体测量典型模型特征及地质意义
3 氡及子体测量方法原理
    3.1 闪烁测氡法原理
    3.2 土壤天然热释光法原理
    3.3 径迹测氡法原理
    3.4 ~(210)Po法原理
    3.5 ~(218)Po法原理
    3.6 土壤样品核素分析原理
    3.7 活性炭累积氡及子体测量原理
4 研究区地质概况
    4.1 地层
        4.1.1 上三叠统:延长组(T_3y)
        4.1.2 下侏罗统:富县组(J_1f)
        4.1.3 中侏罗统延安组(J_2y)
        4.1.4 中侏罗统:直罗组(J_2z)
        4.1.5 上侏罗统安定组(J_3a)
        4.1.6 下白垩统(K_1)
        4.1.7 第三系:上新统(N_2)
    4.2 构造特征
    4.3 铀矿化特征
        4.3.1 地表矿化特征
        4.3.2 钻孔中矿化特征
5 氡及子体测量结果分析
    5.1 闪烁测氡法测量结果分析
    5.2 土壤热释光测量测量结果分析
    5.3 ~(210)Po法测量结果分析
    5.4 径迹测量结果分析
    5.5 γ能谱测量结果分析
    5.6 活性炭累积氡及子体测量结果分析
    5.7 高纯锗识别双子体法测量结果分析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简介
    2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4)综合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相山地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工区概况
2 野外放射性勘探工作方法及室内样品处理
    2.1 地面伽马能谱
    2.2 地气测量
    2.3 土壤热释光
    2.4210P o测量
3 成果及推断解释
    3.1 含量-面积分形方法
    3.2 传统统计法
    3.3 结果对比与分析
4 结论

(5)石英热释光年代测定中测量条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热释光年代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
        1.2.2 石英热释光特性及其年代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热释光年代测量理论基础与样品制备
    2.1 热释光年代测量理论基础
        2.1.1 热释光年代测量原理
        2.1.2 等效剂量的测量方法
        2.1.3 热释光年代测量仪器
    2.2 热释光年代测量样品的制备
第3章 石英热释光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影响
    3.1 石英热释光峰位变化的规律及影响
        3.1.1 石英热释光峰位变化规律
        3.1.2 石英热释光峰位变化机理及影响
    3.2 石英热释光灵敏度变化的规律及影响
        3.2.1 石英热释光灵敏度变化规律
        3.2.2 石英热释光灵敏度变化机理及影响
第4章 石英热释光测量条件及测量流程优化
    4.1 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中预热条件的优化
        4.1.1 石英热释光预热条件优化实验方案
        4.1.2 中颗粒石英热释光预热条件优化结果分析
        4.1.3 粗颗粒石英热释光预热条件优化结果分析
    4.2 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中试验剂量的优化
        4.2.1 石英热释光试验剂量优化实验方案
        4.2.2 中颗粒石英热释光试验剂量优化结果分析
        4.2.3 粗颗粒石英热释光试验剂量优化结果分析
    4.3 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流程的优化
第5章 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流程优化效果验证
    5.1 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流程优化效果验证方案
    5.2 中颗粒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流程的优化效果验证
    5.3 粗颗粒石英热释光年代测量流程的优化效果验证
第6章 石英热释光改进测量流程的实际应用
    6.1 地质样品的采集与年剂量率测量
    6.2 地质样品的等效剂量测量效果对比
    6.3 大柴旦剖面表层砂岩埋藏年代分析
    6.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勘查中运用
        1.2.2 地球化学异常迁移模型
        1.2.3 光释光技术及其在隐伏铀矿勘查中的运用
        1.2.4 铀资源及中国主要砂岩型铀矿床特征
    1.3 论文依托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工作小结
    1.7 创新点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岩浆岩和铀源岩石
        2.2.3 区域构造
        2.2.4 砂岩型铀矿床
3 地表地球化学异常
    3.1 土壤瞬时氡
        3.1.1 土壤瞬时氡采样和分析
        3.1.2 土壤瞬时氡分析结果
    3.2 土壤~(210)Po
        3.2.1 土壤~(210)Po采样和分析
        3.2.2 土壤~(210)Po分析结果
    3.3 土壤活动态铀
        3.3.1 土壤活动态铀采样和分析
        3.3.2 土壤活动态铀分析结果
    3.4 讨论与小结
        3.4.1 土壤瞬时氡异常
        3.4.2 土壤~(210)Po异常
        3.4.3 土壤活动态铀异常
        3.4.4 本章小结
4 近地表第四纪沉积物光释光定年
    4.1 第四纪沉积物光释光样品采样和分析
    4.2 第四纪沉积物光释光样品分析结果
    4.3 讨论与小结
        4.3.1 第四纪沉积物石英光释光年龄异常
        4.3.2 第四纪沉积物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异常的意义
        4.3.3 本章小结
5 钻孔岩心光释光
    5.1 岩心光释光样品采样和分析
    5.2 岩心光释光分析结果
    5.3 讨论与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光释光测年方法
    附录2: 个人简历

(7)二连盆地表层光释光年龄异常揭示矿致异常(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1.2.2 研究方法的现状
        1.2.3 光释光测年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2 研究区概况
    2.1 区地理位置及地质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区域地质概况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3 实验方法——光释光测年方法
    3.1 光释光测年的原理
    3.2 测量等效剂量的主要技术——单片再生法(SAR)
        3.2.1 SAR法发展史
        3.2.2 SAR法测年矿物
    3.3 小结
4 实验过程
    4.1 野外采集及样品前处理
    4.2 矿物分离及制备测片
    4.3 环境剂量率(D)测定与计算
        4.3.1 环境剂量率(D)测定
        4.3.2 环境剂量率(D)计算
    4.4 等效剂量(De)的测定与计算
        4.4.1 等效剂量(De)的测定
        4.4.2 等效剂量(De)的计算
    4.5 小结
5 结果与讨论
    5.1 光释光年龄
    5.2 等效剂量(De)
    5.3 环境剂量率(D)
    5.4 年龄异常原因
        5.4.1 矿致异常
        5.4.2 地形的影响
        5.4.3 钙质层的影响
    5.5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地气测量在相山隐伏铀矿勘探中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剖面简介
2 勘探技术与方法
    2.1 地气测量
    2.2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
    2.3 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
3 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固、液捕集剂中铀、钍含量分析
    3.2 三种测量方法对比
4 铀矿区应用实例
5 结论

(9)隐伏铀矿勘探中地气测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气测量方法发展现状
        1.2.1 地气中的元素迁移
        1.2.2 地气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1.3 地气测量模型研究现状
    1.4 地气测量在隐伏矿勘探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1 隐伏金属矿勘探中地气测量研究现状
        1.4.2 隐伏铀矿勘探中地气测量研究现状
    1.5 论文选题来源及项目支撑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2 论文实施技术路线
    1.7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多孔覆盖层介质中的流体流动与传质
    2.1 多孔覆盖层介质中的流体与运移铀元素
    2.2 多孔介质中流体运移基本方程
        2.2.1 均质流体连续性方程
        2.2.2 均质流体动量守恒方程及Navier-Stokes方程
        2.2.3 均质流体能量守恒方程
        2.2.4 流体中溶质的质量守恒方程
        2.2.5 应用实例:放射性气体通过薄层多孔介质的扩散迁移
    2.3 球形颗粒在气相流体中的迁移
    2.4 放射性核素在多孔介质液相流体中的运移
        2.4.1 地下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
        2.4.2 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水动力弥散
        2.4.3 放射性核素在多孔介质流体中的主要源汇项
3 铀元素随地气迁移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3.1 模拟计算与实验条件
        3.1.1 数值计算平台与方法简介
        3.1.2 微型柱式模型的初步验证
        3.1.3 实验平台的搭建
    3.2 微孔中的流体流动与元素迁移
        3.2.1 基于随机生长算法的多孔介质模型建立
        3.2.2 多孔介质的有效孔隙度测量
        3.2.3 多孔介质中的微观单相流动与传质
    3.3 不同特性覆盖层中铀的迁移行为
        3.3.1 均匀覆盖层介质中铀元素随地下水迁移
        3.3.2 出露破碎带对均匀覆盖层中铀元素运移的影响
        3.3.3 压力对地气中铀迁移的影响
        3.3.4 孔隙介质对地气中铀迁移的影响
    3.4 地气模型中的铀运移综合实验观测
        3.4.1 水平扩散铀运移模型实验
        3.4.2 立方式铀运移模型实验
4 地气测量及其他放射性勘探方法试验研究
    4.1 地气采集及分析方法
        4.1.1 主动式地气采集原理
        4.1.2 捕集剂的选取
        4.1.3 基于分光光度法的地气中微量铀检测
    4.2 地面放射性γ能谱测量
        4.2.1 天然放射性元素及其分布
        4.2.2 多道能谱仪探测深度及元素含量计算
    4.3 α径迹累积氡测量
    4.4 土壤热释光测量
    4.5 钋-210 活度测量
    4.6 相山居隆庵已知剖面的试验测量及初步分析
        4.6.1 试验剖面工区简介
        4.6.2 地气测量结果
        4.6.3 地面γ能谱测量结果
        4.6.4 其他放射性勘探方法测量结果
5 综合放射性勘探数据处理研究
    5.1 放射性勘探数据初步处理
        5.1.1 勘探数据统计分析中的相关系数
        5.1.2 勘探数据拟合优度评价
        5.1.3 勘探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5.2 勘探数据的平滑与去噪
        5.2.1 多点多项式平滑(MPS)滤波
        5.2.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滤波
        5.2.3 MPS滤波与FFT滤波处理效果比较
    5.3 放射性勘探数据区域成图方法
    5.4 综合勘探数据主成分分析及异常信息提取
        5.4.1 一些矩阵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及定理
        5.4.2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
        5.4.3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5.4.4 主成分分析在MATLAB R2014a中的实现
        5.4.5 基于变异系数赋权的深部铀矿致异常提取方法
6 地气测量在华南热液型隐伏铀矿勘探中的应用
    6.1 野外测量工作方法简介
    6.2 综合放射性勘探工作区概况
    6.3 测区内放射性勘探数据统计特性
    6.4 相山地区放射性场区域异常分析
    6.5 相山地区隐伏铀矿致地气异常提取及找矿预测
7 结论与建议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论文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0)地气测量及放射性测量在隐伏铀矿勘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地气测量研究现状
        1.2.1 地气测量概念的形成及初步试验
        1.2.2 地气物质迁移机理研究进展
        1.2.3 地气测量在隐伏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现状
        1.2.4 地气测量在铀矿勘探中的应用现状
    1.3 其它放射性测量方法应用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气测量及其它放射性测量技术方法
    2.1 地气测量原理
        2.1.1 地气的形成
        2.1.2 测量原理
    2.2 野外地气采集技术
        2.2.1 被动式地气采集
        2.2.2 主动式地气采集
    2.3 恒流式地气采样器
    2.4 地气样品元素分析方法
    2.5 综合放射性测量方法
        2.5.1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
        2.5.2 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
        2.5.3 ~(210)Po测量
    2.6 小结
第3章 地气及放射性测量在已知剖面中的试验研究
    3.1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测线布置
    3.2 地气元素异常分布与解释
        3.2.1 固体介质中元素含量分布
        3.2.2 液体介质中元素含量分布
        3.2.3 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捕集效果对比
    3.3 地气测量与放射性测量方法对比
        3.3.1 地气测量与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对比
        3.3.2 地气测量与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对比
        3.3.3 地气测量与210Po测量对比
    3.4 小结
第4章 地气测量在相山铀矿区的应用研究
    4.1 相山工作区简介
        4.1.1 工区地层及构造
        4.1.2 测线布置
    4.2 地气测量数据质量控制
    4.3 相山工作区综合异常分布与解释
        4.3.1 4条剖面上地气U含量及热释光强度分布
        4.3.2 工作区地气及热释光异常分布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铀矿勘查中热释光测量与航空γ能谱测量的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地球物理方法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进展[J]. 封志兵,聂冰锋,聂逢君,江丽,夏菲,李满根,严兆彬,何剑锋,程若丹. 物探与化探, 2021(05)
  • [2]粤北长江地区放射性异常信息提取与应用[D]. 李星阳.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3]氡及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 ——以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为例[D]. 娄汉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4]综合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相山地区的应用[J]. 杨栋才.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0(03)
  • [5]石英热释光年代测定中测量条件优化研究[D]. 王猛.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D]. 康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7]二连盆地表层光释光年龄异常揭示矿致异常[D]. 张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2)
  • [8]地气测量在相山隐伏铀矿勘探中的试验研究[J]. 吴泽民,罗齐彬,吴信民,王帅帅,符志军,肖昆,谢尚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9]隐伏铀矿勘探中地气测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 罗齐彬. 东华理工大学, 2019(12)
  • [10]地气测量及放射性测量在隐伏铀矿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 吴泽民.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铀勘探热释光测量与航空伽马能谱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