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古桥建筑的代表作

广济桥,古桥建筑的代表作

一、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作广济桥(论文文献综述)

林芷如[1](20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地名异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周千翔[2](2021)在《济南泉水园林之园桥特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风景园林事业蒸蒸日上,但同时,快速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的景观现象。园桥作为景观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承载着交通、艺术、文化等功能。在各种园桥层出不穷的同时,一味的模仿使得园桥失去了其应有的特色。济南,又名“泉城”,因泉水而闻名于天下。济南名胜众多,数座泉水园林如趵突泉公园、大明湖公园、五龙潭公园、环城公园等坐落于济南市域之内。在济南泉水园林之中,园桥自然必不可少。作为园林中的重要构筑物,济南园桥独具特色,与“泉城”共同发展。但是,目前来说,关于济南园桥的研究较为空白,也存在着一些园桥的特色缺失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济南泉水园林中的园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趵突泉公园、大明湖公园、五龙潭公园、环城公园四座具有代表性的泉水园林中的园桥为研究范围。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整理出济南泉水园林中园桥的名录,对于其名称、分布、选址、造型、材料、色彩等信息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统计梳理。本文着重对于济南泉水园林中园桥的特色,包括本体艺术特色、空间环境特色、造景特色、文化内涵特色、泉水特色等方面进行探寻发掘,总结出济南泉水园林中园桥的特色规律。其中,本体艺术特色可分为结构造型、雕刻纹样、材料色彩,空间环境特色可分为水体布局、植物配置、碑刻置石、造景特色可分为点景、对景、借景、引景,文化内涵可分为名士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园桥与泉水特色等多种方面的详细特色规律分析。通过对于济南泉水园林中园桥特色规律分析,总结出济南泉水园林中园桥特色规律。济南泉水园林中园桥作为济南泉水园林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见证着济南园林以及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发展,是极为珍贵的园林财富。本课题研究得到的济南泉水园林中园桥的特色分析与规律,可为后续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基础与资料,对于济南园桥的特色建设与保护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也可尽量填补济南泉水园林中园桥的研究空白,对于济南以及我国园桥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范昭[3](2021)在《同仁历史城区文化空间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林榕[4](2020)在《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景观风貌作为城市形象主要表征,集中体现城市所在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潮州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粤东潮汕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其城市景观风貌特征是了解潮汕地区及乃至岭南地区城建文化及特色的重要载体及线索。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防止千城一面。潮州市推出的《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确应重视提升潮州古城文化内涵及总体风貌。这些都要求深挖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特征,了解古城景观风貌内涵,充分展现古城地域特色。本文将潮州古城作为研究对象,综合人文地理学、社会学科等多学科内容,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及空间句法数理分析等方法,分析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的形成背景与基本构成,并着重归纳潮州古城不同层次景观的风貌特征,以期为后续城市景观风貌的管控保护提供帮助。首先分析潮州古城景观风貌形成背景,从自然、社会及人文环境入手梳理潮州古城景观风貌形成的环境基础,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城市营建概况解读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的发展历程。其次,按结构、分层次、有逻辑地探讨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的基本构成,具体包括山水环境、空间格局及建筑形态三方面内容。基于对山水格局要素、山水园林营造及山水八景设置的研究,总结潮州古城山水环境景观风貌特征,表现为三山拱卫、湖江夹城的山水格局景观风貌,层次多变、诗画写意的西湖园林景观风貌,时移景异、活动典故丰富的八景景观风貌。山水环境制约城市空间格局形成,基于对城市功能分区、街巷结构及节点特色的解读,总结潮州古城空间格局景观风貌特征,表现为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城市区域景观风貌,南北大街为轴主导的城市街巷景观风貌,规则规整的城市节点景观风貌。基于对官式建筑、民间建筑及西式骑楼的分析总结潮州古城建筑景观风貌特征,潮州古城建筑深厚的人文内涵及对气候环境的地域性适应是其风貌特征丰富的主要来源,表现为恢弘壮观的官式建筑风貌,平和优雅的民间建筑风貌,多元统一的西式骑楼风貌以及由不同类型建筑共同呈现的中西并存城市建筑风貌。本文对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系统的分析区别于以往从城市规划及建筑保护营建角度研究潮州古城。希望通过研究为其他城市景观风貌特征的分析提供相应借鉴,特别是为历史文化名城景观的研究提供参考。

谢清果,何雨蕾[5](2020)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桥”意象的媒介功能探析》文中指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桥都起着打破隔离,拼合空间,创造联系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桥"具有广泛的传播意味,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传播媒介:桥是自然交通的媒介,连接了山海,方便了行人的往来通行,还促进了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交流;桥是情感维系的媒介,是架构在人类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情感交流的通道;桥是人际交往的媒介,群体内部成员和群体之间围绕桥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桥还是我们民族记忆的媒介,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串联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张方,张开权,邓捷超,翟文强,钱永久[6](2020)在《桥梁文化遗产的规划和保护2019年度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的规划和保护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桥梁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和保护尚在起步。从桥梁文化遗产保护及规划的思想启蒙到桥梁文化遗产的概念,再到世界各国遗产桥梁及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历程和经验等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同时,论证了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总结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桥梁文化遗产保护及规划提出了展望,旨在帮助桥梁工作者们快速、全方位地了解桥梁文化遗产的规划和保护这一新兴学科,希望能够将桥梁文化遗产规划和保护这一思想融入到今后的桥梁工作中。

郭一丹[7](2020)在《基于地域性视角下白洋淀水乡村落景观形态研究》文中指出

王博娅[8](2020)在《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现状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密度建设、历史悠久的北京市中心城区,人与自然的矛盾尤为突显,绿色空间作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抓手被高度重视。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研究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概念被广泛认知,风景园林学科不断拓宽的研究领域为解决生态问题供了新的途径,如何通过风景园林的途径解决北京市中心城区的生态问题,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解读,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城市绿色空间的优化思路;通过对北京市自然生态格局和绿色空间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绿色空间的演变特点;通过对景观格局的研究,分析绿色空间的数量结构差异和空间梯度分异特征,总结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问题。研究进而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综合性、不可替代性和人为主导性的特点,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从要素配置、网络结构和功能引导措施三方面进行绿色空间的现状评价,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最终完成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优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对绿色空间的本体认知、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分析,出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优化思路。其次,通过景观格局的研究发现,不同绿色空间类型之间的要素数量结构有明显差异,以灌草地为主要覆被类型;通过移动窗口法对研究区内不同方向的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发现在一道绿隔以内、东北、西北、南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异特征,越往边缘区推进,绿色空间类型越丰富,数量越大,分布越连续。第三,借助生态绿当量的概念,分析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数量特征,结果显示,全区、海淀区和石景山区满足要求,朝阳区、丰台区、东城区和西城区不满足要求;研究进而采用线性规划模型结合一系列城市建设的约束条件对城市绿色空间的要素数量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寻求生态优先前下综合效益最大时各类型绿色空间的适合比例,并针对不同情况出内部升和外部整合的优化建议。第四,研究基于图论理论和最小费用模型模拟构建了研究区内具有生态含义的功能性连接网络,通过现状分析总结结构问题,并从斑块、路径、网络和结构等方面出了重要斑块的保护和修复、重要路径的识别和疏通、现状网络的连接和强化、现状结构的整合和分级等优化途径。结合重要性计算和生态学原理,总结了三种重要斑块类型,分别为具有重要能量保持功能的“主导型斑块”,处于关键衔接位置的“枢纽型斑块”和连接较多路径的“过渡型斑块”;三种重要路径类型,分别承载了自然要素之间的连接、重要斑块之间的连接、网络结构中的唯一连接;“三步走”网络优化策略,即先进行整体改善网络的组分间连接,再进行稳固加强的组分内连接,最后构建完善功能的局部小网络;三级结构整合建议,连接自然要素的一级网络,人工构建的贯穿全区的二级网络,加密结构的三级网络。此外,通过对全区、中心地区-核心区、核心区这三个圈层功能性连接网络的分析,发现不同的研究单元,形成了不同的距离阈值,为进一步深化网络结构供基础和依据;通过对六个行政区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不同的结构模式,包括点状辐射结构、枝状连接结构和网状复合结构,为不同模式下网络优化供了方向。最后,通过对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明确各片区的服务特征:一道绿隔以内是以社会与文化服务为主导的区域,西北部地区是综合调节、支持和社会与文化服务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地区,东北区域和南部区域均以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为主导类型。由此明确各分区的主要矛盾,并通过制定功能引导策略来保证绿色空间主导服务的高效发挥。因此本文从研究视角、维度和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总结出合理调整要素数量结构是高绿色空间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构建功能性连接网络是保护生态安全维持系统稳定的有效途径,制定功能引导策略是保证主导服务高校发挥的重要方式,为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优化供了方向。

李琳[9](2020)在《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造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景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整个人地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我国乡村景观的研究不局限于景观风貌的塑造,而是如何深入挖掘景观的生态价值、多元价值,将其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经济、社会等方面创造最大价值。伴随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水体景观由过往的生产、生活功能,向生态文明的方向转移,水体景观的生态化建设已逐步成为乡村景观建设研究重点。本文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探寻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人、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内涵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合理规划和设计乡村水体景观建设的规划设计要点系,在景观与乡村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的空间规划和管理体系模式。首先通过对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的实地调研,总结目前水体景观建设的可取之处,将其分类为生产、生活、生态、聚落、社会五大形态,并剖析水体景观在保护与发展、生境塑造、景观外向组织性、自我修复能力记忆理论技术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AVC评价法,构建了乡村水体景观要素评价体系,比较分析乡村水体景观建设的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乡村水体景观的总体设计原则和生态文明建设下的规划设计导向,并对其生产、生活、生态、聚落、社会5大形态提出设计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生态目标策略—构建乡村水体生态安全格局、生产目标策略—优化乡村水体生态网络结构、生活目标策略—制定乡村水体生态修复措施、聚落目标策略—打造乡村水体生态净化系统、社会目标策略—维护乡村水体流域历史人文资源5大策略和乡村景观营造与水体生态修复相结合、滨水地带栖息地重建、发掘乡村地域特色性设计、形成兼具生态、净化、景观和游憩价值的乡村水体景观系统的4大实施方法。最后根据前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将规划设计策略在杭州市双浦镇板桥村项目中进行试验,验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期为对未来乡村水体景观的设计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黄佳伟[10](2020)在《基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研究 ——以潮汕乡土史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对高中生进行素养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议题。而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最具人文色彩的一部分,如何对其进行培养便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素材内容丰富,且在距离和心理上均贴近学生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自然也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之一。潮汕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其文化历经千年之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供给了潮汕地区丰富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因此,本课题力图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来探讨潮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高中生家国情怀培养方面的运用。本课题在回顾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潮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高中生家国情怀教育方面的运用进行了研究。首先,笔者从必要性与可行性两个方面解释了为何要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原因;之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概述了一些较典型的潮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然后,笔者通过对潮汕地区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来找出问题及其原因所在;接下来通过相关的策略和案例从政治归属、经济联系、文化交融、爱国事迹四个角度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家国情怀,以及通过乡土素养积累、历史遗址瞻仰、史料馆参观、身体力行的课外活动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悟;最后针对前面的教育现状与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表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能够不仅能从多角度来建构学生思维中的家国一体框架,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对于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来说是有利的。

二、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作广济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作广济桥(论文提纲范文)

(2)济南泉水园林之园桥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济南泉水园林之园桥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1.4.1 相关概念
        1.4.2 理论依据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论文结构
        1.5.4 创新点
        1.5.5 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园桥简史与概述
    2.1 我国园桥简史
        2.1.1 古代园桥简史
        2.1.2 近现代园桥简史
    2.2 园桥功能
        2.2.1 原始的交通与连接作用
        2.2.2 可供观赏与游览的景观
        2.2.3 作为文化与纪念的载体
    2.3 园桥造型
        2.3.1 平桥
        2.3.2 拱桥
        2.3.3 亭桥
        2.3.4 曲桥
        2.3.5 汀步
    2.4 园桥材料与色彩
        2.4.1 石材与木材
        2.4.2 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
    2.5 园桥附属结构
        2.5.1 栏杆
        2.5.2 附属构筑物
        2.5.3 雕刻纹样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济南泉水园林之园桥现状
    3.1 济南城市环境
        3.1.1 济南历史与现状
        3.1.2 济南泉水与园林
    3.2 济南泉水园林之园桥现状与分布
        3.2.1 趵突泉公园园桥
        3.2.2 大明湖公园园桥
        3.2.3 五龙潭公园园桥
        3.2.4 环城公园园桥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济南泉水园林之园桥特色分析
    4.1 本体艺术特色
        4.1.1 结构造型——以平桥、拱桥为主,类别多样
        4.1.2 雕刻纹样——题材贴近生活,形式丰富
        4.1.3 材料色彩——沉稳低调,鲜有华丽
    4.2 空间环境特色
        4.2.1 园桥与水体布局——水体形态多样,园桥与之结合
        4.2.2 园桥与植物配置——以柳树、荷花为核心,辅以乡土植物
        4.2.3 园桥与碑刻置石——以题名、释义为主,简单直接
    4.3 造景特色
        4.3.1 点景——局部点景,视觉中心
        4.3.2 对景——“园桥-园桥”对景手法,匠心布置
        4.3.3 借景——精巧之借,手法灵活
        4.3.4 引景——以引导进入实体空间为主要功能
    4.4 文化内涵特色
        4.4.1 名士文化——底蕴浓厚,影响深远
        4.4.2 诗词文化——引经据典,来源广泛
        4.4.3 民俗文化——来自民间,反映民间
    4.5 园桥与泉水特色——临泉而建,互依共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济南泉水园林之园桥发展趋势
        5.1.1 园桥传承与发展
        5.1.2 园桥与泉水相辅相成
    5.2 济南泉水园林之园桥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5.2.1 园桥特色建设
        5.2.2 园桥保护与修复
    5.3 课题研究主要总结
        5.3.1 课题研究主要结论
        5.3.2 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4)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古城现状
        1.1.2 研究契机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1 城市景观风貌的概念
        1.2.2 潮州古城的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潮州古城的研究综述
        1.4.2 城市景观风貌的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潮州古城景观风貌形成背景与基本构成
    2.1 潮州古城景观风貌形成的环境基础
        2.1.1 自然环境
        2.1.2 社会环境
        2.1.3 人文环境
    2.2 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的发展历程
        2.2.1 汉晋城池未置
        2.2.2 唐宋城郭划定
        2.2.3 明清建治完善
        2.2.4 民国骑楼兴建
        2.2.5 建国之后发展
    2.3 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的基本构成
        2.3.1 山水环境
        2.3.2 空间格局
        2.3.3 建筑形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潮州古城山水环境景观风貌特征
    3.1 山环水绕的自然风貌
        3.1.1 山体区位
        3.1.2 水系分布
    3.2 山水相融的西湖园林
        3.2.1 寺庙塔楼、依山错落
        3.2.2 桥亭小径、湖岸丰富
        3.2.3 奇石异峰、碑刻点景
    3.3 山水为底的八景点缀
        3.3.1 靠山置景
        3.3.2 以湖营境
        3.3.3 临江成景
    3.4 山水环境景观风貌特征表现
        3.4.1 三山拱卫、湖江夹城的山水格局景观风貌
        3.4.2 层次多变、诗画写意的西湖园林景观风貌
        3.4.3 时移景异、活动典故丰富的八景景观风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潮州古城空间格局景观风貌特征
    4.1 功能分区
        4.1.1 城北:历史行政中心
        4.1.2 城南:大型宅邸遍布
        4.1.3 城东:商业经济主导
        4.1.4 城西:行业工坊聚集
    4.2 街巷结构
        4.2.1 街巷结构体系
        4.2.2 街巷肌理形态
        4.2.3 街巷尺度设置
        4.2.4 街巷可达性及密度分析
    4.3 节点特色
        4.3.1 城墙入口
        4.3.2 寺庙学宫广场
        4.3.3 街道牌坊
        4.3.4 宅祠前院
    4.4 空间格局景观风貌特征表现
        4.4.1 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城市区域景观风貌
        4.4.2 南北大街为轴主导的城市街巷景观风貌
        4.4.3 规则规整的城市节点景观风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潮州古城建筑景观风貌特征
    5.1 官式建筑
        5.1.1 城楼
        5.1.2 学宫
        5.1.3 佛寺
    5.2 民间建筑
        5.2.1 民居
        5.2.2 祠堂
    5.3 西式骑楼
    5.4 建筑景观风貌特征表现
        5.4.1 恢弘壮观的官式建筑风貌
        5.4.2 平和优雅的民间建筑风貌
        5.4.3 多元统一的西式骑楼风貌
        5.4.4 中西并存的城市建筑风貌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中华传统文化中“桥”意象的媒介功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作为自然交通媒介的桥
    (一)架桥彰显人与自然沟通的能力
    (二)装饰性的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交往空间
    (三)在风水视域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交往
二、作为情感维系媒介的桥
    (一)作为人神交往媒介的桥
    (二)作为阴阳两界沟通的桥
    (三)作为人们愿望实现意象的桥
    (四)作为诗歌意象的桥
三、作为人际沟通媒介的桥
    (一)建桥:一种族群身份的认同方法
    (二)修桥:加强族群关系的纽带
    (三)桥梁:社会关系流变的驿站
    (四)桥梁:社会网络中的弱连接
四、作为民族记忆媒介的桥
    (一)作为民族记忆承载媒介的桥
    (二)作为国家兴旺象征的桥
五、结语

(6)桥梁文化遗产的规划和保护2019年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古桥、遗产桥梁和桥梁文化遗产
2 桥梁遗产保护的制度与原则
    2.1 入选的必备条件
    2.2 原真性原则
    2.3 保护立法
    2.4 对比分析
3 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桥梁遗产近期相关研究进展
    3.1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概要
    3.2 英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概要
    3.3 美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概要
    3.4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概要
    3.5 桥梁遗产研究2019年度进展
    3.6 桥梁文化遗产研究的思考
4 结论

(8)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现状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项目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生态现状: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1.2 国家政策引导: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
        1.1.3 城市发展需要:响应城市战略定位,优化升首都功能
        1.1.4 学科融合必然:交叉融合的多学科为城市环境问题供出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城市绿色空间优化的研究框架
        1.2.2 探索城市绿色空间要素配置和空间结构优化的研究方法
        1.2.3 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城市绿色空间的功能引导策略
        1.2.4 推进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工作的开展
    1.3 研究现状
        1.3.1 城市绿色空间的综合研究
        1.3.2 生态系统服务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范围和对象
        1.4.1 研究范围—北京市中心城区
        1.4.2 空间尺度—分片区分圈层
        1.4.3 用地类型—城市建设用地以内绿地和非建设用地内绿色空间
        1.4.4 功能价值—生态打底综合发展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城市绿色空间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解读
    2.1 城市绿色空间的本体认知
        2.1.1 构成要素
        2.1.2 结构布局
        2.1.3 功能价值
        2.1.4 城市绿色空间的特性
    2.2 城市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解读
        2.2.1 概念内涵
        2.2.2 服务特点
    2.3 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城市绿色空间优化的分析框架
        2.3.1 理论依据
        2.3.2 优化思路
    2.4 小结
3 北京市概况与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发展历程概述
    3.1 北京城市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北京市自然生态格局
        3.2.1 绿色空间基底
        3.2.2 自然山水结构
        3.2.3 小结
    3.3 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发展历程
        3.3.1 建国前绿色空间的发展
        3.3.2 建国后绿色空间的发展
        3.3.3 北京市绿色空间的演变特点
    3.4 小结
4 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分析
    4.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1.2 景观格局指数
        4.1.3 移动窗口法
    4.2 各区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分析
        4.2.1 全区的景观格局分析
        4.2.2 各圈层的景观格局分析
        4.2.3 各行政区的景观格局分析
    4.3 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分析
        4.3.1 斑块密度(PD)
        4.3.2 最大斑块指数(LPI)
        4.3.3 边缘密度(ED)
        4.3.4 景观分离度(DIVISION)
    4.4 小结: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特征和问题总结
        4.4.1 景观格局特征
        4.4.2 现状问题总结
5 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绿色空间要素配置的优化研究
    5.1 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要素配置的现状评价
        5.1.1 评价方法
        5.1.2 评价结果
        5.1.3 要素配置的问题总结
    5.2 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要素配置的优化研究
        5.2.1 优化方法
        5.2.2 优化结果
        5.2.3 优化建议
    5.3 小结
6 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绿色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化研究
    6.1 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功能性连接网络的研究方法
        6.1.1 基于最小费用模型的网络构建方法
        6.1.2 网络评价方法
    6.2 全区范围绿色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化研究
        6.2.1 功能性连接网络的模拟构建
        6.2.2 功能性连接网络的现状分析
        6.2.3 网络结构的问题总结
        6.2.4 网络结构的优化途径
    6.3 各圈层绿色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化研究
        6.3.1 中心地区-核心区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6.3.2 核心区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6.3.3 各圈层之间的比较研究
    6.4 各行政区绿色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化研究
        6.4.1 东城区网络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6.4.2 西城区网络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6.4.3 海淀区网络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6.4.4 朝阳区网络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6.4.5 丰台区网络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6.4.6 石景山区网络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6.4.7 各行政区之间的比较研究
    6.5 小结
        6.5.1 现状特征
        6.5.2 优化途径
        6.5.3 优化建议
7 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功能引导策略研究
    7.1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布特征
        7.1.1 调节服务分布特征
        7.1.2 支持服务分布特征
        7.1.3 社会与文化服务分布特征
        7.1.4 各功能区的主导服务类型
    7.2 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的功能引导策略
        7.2.1 以社会与文化服务保护控制为主的区域
        7.2.2 以综合服务协同发展为主的区域
        7.2.3 以调节和支持服务保障升为主的区域
    7.3 小结
8 结论和余论
    8.1 结论
        8.1.1 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城市绿色空间的优化思路
        8.1.2 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具有数量结构差异和空间梯度分异特点
        8.1.3 合理调整要素数量结构是高绿色空间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8.1.4 构建功能性连接网络是保护生态安全维持系统稳定的有效途径
        8.1.5 制定功能引导策略是保证主导服务高效发挥的重要方式
    8.2 创新点
    8.3 余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
        1.1.2 乡村生态景观的兴起
        1.1.3 水体景观的重要地位
        1.1.4 杭州地区乡村水环境特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基本框架
2 研究概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乡村景观
        2.1.2 水体、水体周边环境
        2.1.3 乡村水体景观
    2.2 国内外乡村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2.1 国外乡村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2.2 国内乡村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3 国内外乡村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3.1 国外乡村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3.2 国内乡村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4 国内外水体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4.1 国外水体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4.2 国内乡村水体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5 水体景观设计理论基础
        2.5.1 人居环境理论
        2.5.2 乡村规划学
        2.5.3 景观生态学
        2.5.4 环境心理学
        2.5.5 园林美学
    2.6 本章小结
3 杭州乡村水体景观调查与分析
    3.1 调研计划
        3.1.1 地形地貌对水系特征的影响
        3.1.2 调研乡村名单选取
        3.1.3 调研要素确定
    3.2 调研方法
        3.2.1 资料收集法
        3.2.2 实地调研法
        3.2.3 访谈和问卷调查
        3.2.4 综合归纳与分析
    3.3 乡村基本概况
        3.3.1 调研乡村区位
        3.3.2 社会经济
        3.3.3 历史沿革
    3.4 乡村水体景观建设情况
        3.4.1 调研乡村建设情况综述
        3.4.2 调研乡村典型案例分析
    3.5 杭州乡村水体景观形态分类
        3.5.1 乡村水体生产景观
        3.5.2 乡村水体生活景观
        3.5.3 乡村水体生态景观
        3.5.4 乡村水体聚落景观
        3.5.5 乡村水体社会景观
    3.6 乡村水体景观建设面临突出问题
        3.6.1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3.6.2 乡村水体生境亚健康
        3.6.3 乡村水体景观外向性组织欠缺
        3.6.4 乡村水体自我修复能力匮乏
        3.6.5 水体景观营造缺乏理论与技术指导
    3.7 本章小结
4 乡村水体景观AVC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4.1 乡村水体景观AVC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确定权重
    4.3 综合评价
    4.4 评价分析
        4.4.1 乡村水体景观生命力分析
        4.4.2 乡村水体景观吸引力分析
        4.4.3 乡村水体景观承载力分析
5 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造探索
    5.1 乡村水体景观设计原则
        5.1.1 整体连续性
        5.1.2 维持生态优先
        5.1.3 保持景观多样化
        5.1.4 强调地域特色性
        5.1.5 舒适度与可达性原则
    5.2 基于农田-水网格局的新时期生态基底建设要求
        5.2.1 传统“水—田—林—宅”生态基底的新时期要求
        5.2.2 生态基底满足生物栖息需求
        5.2.3 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5.3 乡村水体景观营建优化策略
        5.3.1 生态目标策略:构建乡村水体生态安全格局
        5.3.2 生产目标策略:优化乡村水体生态网络结构
        5.3.3 生活目标策略:制定乡村水体生态修复措施
        5.3.4 聚落目标策略:打造乡村水体生态净化系统
        5.3.5 社会目标策略:维护乡村水体流域历史人文资源
    5.4 乡村水体景观营建具体措施
        5.4.1 乡村景观营造与水体生态修复相结合
        5.4.2 滨水地带栖息地重建
        5.4.3 发掘乡村地域特色性设计
    5.5 兼具生态、净化、景观和游憩价值的乡村水体景观系统
        5.5.1 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5.5.2 乡村水体景观系统的塑造
    5.6 本章小结
6.板桥水网乡村规划设计
    6.1 区位分析
    6.2 双浦镇板桥村景观AVC综合评价
    6.3 双浦镇板桥村景观AVC评价分析
    6.4 现状研判
    6.5 奠定交融的生态网络基础
        6.5.1 自然要素识别
        6.5.2 基地生态敏感度分析
    6.6 板桥水网乡村规划策略
        6.6.1 统筹村域资源,定位江南水乡品牌形象
        6.6.2 生态安全层面——中心控制区划定保障安全格局
        6.6.3 景观复合机能——生态网络连接实施技术手段
        6.6.4 社会综合职能——场地存量更新丰富乡村多元价值
        6.6.5 时域动态特性——建立管控机制与弹性发展策略
        6.6.6 小结
    6.7 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部分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图表目录
附录二:“乡村水体景观AVC综合评价指标评估”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三:乡村水体景观AVC综合评价因子重要性比较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导师简介

(10)基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研究 ——以潮汕乡土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必要性
        一、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家国情怀培养的要求
        二、历史课程资源的补充
        三、提高家国情怀教育效果的需要
    第二节 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可行性
        一、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论指导
        二、潮汕地区丰富的乡土史资源支持
        三、学生对潮汕乡土史资源的获取途径多样化
第二章 潮汕地区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概况
    第一节 历史遗址
        一、古代生活遗址
        二、革命遗址
    第二节 纪念碑、纪念墓园
        一、纪念碑
        二、纪念墓园
    第三节 历史建筑
        一、着名建筑
        二、名人故居
        三、祠堂
        四、古村寨、土楼
    第四节 文艺类
        一、潮剧
        二、潮阳英歌舞
        三、潮州歌册
    第五节 工艺类
        一、潮汕木雕
        二、潮州刺绣
        三、潮汕陶瓷
第三章 基于潮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高中生家国情怀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基于潮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高中生家国情怀教育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三、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四、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二、教师层面
        三、学校层面:对乡土史教学的支持力度不足
第四章 利用潮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与案例
    第一节 潮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与案例
        一、利用乡土制度史理解家国一体
        二、穿插乡土经济史领悟家国兴衰
        三、结合文化交融理解家国包容
        四、补充乡土爱国事迹演绎家国同命运
    第二节 潮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课外教学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与案例
        一、积累乡土素养以提高家国认知
        二、瞻仰历史遗址以唤起家国情怀
        三、参观史料馆以追寻家国足迹
        四、身体力行以感悟家国一体
第五章 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建议
    第一节 教师要重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高中生家国情怀培养方面的使用
        一、重视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课前挖掘和教材整合
        二、重视课堂乡土史教学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
        三、在课外乡土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方向性引导
    第二节 社会各界要加大对乡土史教学的支持力度
        一、学校方面的支持
        二、主管部门方面的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学术着作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学位论文类
    四、其它
附录1
附录2
附件3
致谢

四、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作广济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地名异读研究[D]. 林芷如.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 [2]济南泉水园林之园桥特色研究[D]. 周千翔.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3]同仁历史城区文化空间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D]. 范昭. 长安大学, 2021
  • [4]潮州古城景观风貌特征研究[D]. 林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5]中华传统文化中“桥”意象的媒介功能探析[J]. 谢清果,何雨蕾.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6]桥梁文化遗产的规划和保护2019年度研究进展[J]. 张方,张开权,邓捷超,翟文强,钱永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20(05)
  • [7]基于地域性视角下白洋淀水乡村落景观形态研究[D]. 郭一丹. 天津大学, 2020
  • [8]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现状及优化研究[D]. 王博娅.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9]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造模式研究[D]. 李琳.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10]基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研究 ——以潮汕乡土史为例[D]. 黄佳伟.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广济桥,古桥建筑的代表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