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

加强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

一、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德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穆庆娜[1](2021)在《山东省某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执行情况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建设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的一项关键举措,也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缩小看病就医诊疗差距,实现临床医生培养的标准规范化和同质化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国建立住培制度的初衷和目标。然而,我国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住培制度的时间并不长,2013年才真正开始实施这项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政策,然而任何一项政策制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执行落实这一重要环节的保证,而现实中的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又会受到执行主体、目标人群、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亟需改进。随着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推进,住培相关问题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2020年,国家强调要把住培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培训基地检查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住培制度的执行落实对制度目标的实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以上背景,对当前培训基地的住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在概括梳理我国住培政策内容及发展历程基础上,以山东省国家级住培基地A医院为实证案例,对A医院的院级住培制度安排和住培制度实际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分别为:概括梳理我国住培政策内容,并构建“结构-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应用“结构-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分析A医院院级的住培制度安排;应用“结构-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分析A医院住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分析影响A医院住培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首先,本研究通过对二手资料进行收集获取与住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国家住培政策文件资料以及A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相关院级规章制度文件材料,通过对国家住培政策文件进行梳理概括,结合“结构-过程-结果”评价理论,构建本研究住培制度的“结构-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其次,结合构建的“结构-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和住院医师培训的实际开展情况,设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调查问卷》,于2020年5月-10月期间在A医院对2016年和2017年开始参加规培的400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简单随机抽样研究中有限总体样本量计算公式得出本研究所需样本量为296,考虑到20%的问卷回收损失率以及保证问卷回收质量,最终确定在1000名住院医师中随机抽样样本量为400,通过规培处工作人员的帮助获取调查对象名单,通过随机数表法对住院医师进行抽样并联系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发放并邀请研究对象扫描问卷二维码进行填写,调查结束后收集有效问卷365份。再次,在结合文献与政策文件要求基础上自行设计访谈提纲,对医院相关培训管理人员、带教老师及住院医师进行定性访谈。本研究中的住培政策分析和医院院级住培制度文件分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梳理和概括;采用构成比对调查住院医师的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在问卷各个维度表现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四类住院医师在各个维度相关问题上的差异;采用均数和标准差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住院医师的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与自评提升分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最小显着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多重比较分析住院医师的不同规培身份与自评提升得分关系;定性访谈数据则采用主题框架法,由研究人员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整理,确定主题,对资料进行标记,最后进行归类综合;采用鱼骨图法对A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执行落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国家住培政策的梳理情况本研究从时间上将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相关政策发展沿革历程进行了划分,包括5个时期,分别为探索期、试点期、发展期、改革期和完善期。并对完善期的相关住培政策内容进行概括梳理,构建本文住培的“结构-过程-结果”分析框架。结构层面包括:组织管理、保障支撑;过程层面包括:培训招收、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结果层面包括:培训考核和培养目标。(2)院级住培制度安排情况将A医院院级制度安排分别从结构-过程-结果层面进行分析,并与国家政策要求进行比较。通过总结可得,A医院能够依据国家住培政策目标要求,制定较为完善且可行的院级制度,但激励机制相对较为单一,培训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国家、省和医院补助,缺少社会支持来源。(3)医院住培制度实际执行情况首先,在参与调查的365名住院医师中,2017级居多,有213人;女性(58.90%)和30岁以下的住院医师(83.29%)人数较多在规培身份属性上,临床医学专硕的占比较多,42.74%,其次是外单位人与社会人。结构层面:在组织管理上,总体调查住院医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比例较高,均在70%以上,临床专硕的满意比例最低,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规培身份属性的住院医师对管理人员的满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两两比较结果可知,临床专硕与单位人社会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工资待遇上,仅有26.03%的住院医师表示工资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比例较低,认为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比例接近一半(49.59%);有87.83%的临床专硕表示工资待遇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比例最高,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规培身份属性的住院医师表示工资待遇能否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两两比较结果可知,临床专硕与单位人、社会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程层面:在临床技能操作、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参加讲座四类主要培训内容上,住院医师表示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次数能够满足学习需要的比例最低,为66.03%,临床医技科室绝大部分(83.02%)的住院医师表示临床基本操作次数能够满足其学习需要,比例最高;外科科室中,比例最低(50%),另有20.0%住院医师表示不能满足其学习需要;有65.47%的住院医师表示科室轮转时间安排非常合理和比较合理,约有五分之一(21.1%)的住院医师表示轮转合理性较为一般;另住院医师中表示医院对科研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人数占比不足一半(46.85%),比例较低。结果层面:66.30%、66.03%的住院医师认为医院组织出科考核是规范且考核能帮助提升自身的能力;而访谈中住院医师表示出科考核规范性不足,考核对自身整体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外科的住院医师中仅有一半多(53.75%)的人表示考核是规范的;培训后,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72.88%)、临床实践能力(64.66%)和疾病诊疗能力(60.00%)提升较明显,提升效果不明显的是科研能力(5.21%);不同规培身份属性的住院医师在自评提升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67,P<0.05),经多重比较发现外单位人的自评提升得分高于社会人和临床医学专硕。(4)问题分析情况结合定量调查结果与定性访谈内容,在归纳概括分析的基础上,将A医院住培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三个层面,即结构层面:在组织管理上,主要为医院激励机制较单一;在保障支撑上,主要为住院医师待遇不足、医院的图书及电子学习资源提获取不足。过程层面:在培训过程中,主要为轮转时间安排合理性不足、住院医师临床动手操作机会不足、住院医师学习主动性及带教老师带教意识不足和科研能力培养重视不足。结果层面:在培训考核上,主要为考核的规范性不足;在住院医师感知评价上,主要为培训任务较多较杂、住院医师培训热情不高、不同规培身份属性因素影响培训成效。结论和建议通过对A医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结构、过程、结果三个层面,A医院的住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能够依据国家住培政策要求作出符合单位实际的院级住培制度安排,在实际执行落实过程中,建立了完整清晰的领导管理架构;提供了良好的培训教学条件;总体来说,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也存在阻碍住培制度精准落实的诸多问题,如保障激励措施不到位,规培存在“重使用、轻培训、轻考核”现象;学员临床操作上手机会少,出科考核形式不规范;科研能力培养重视不足;规培身份属性影响能力提升效果,需要引起重视。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多元激励机制,改善保障待遇(2)强化临床实践操作,提升培训质量(3)重视科研能力培养,营造学术氛围(4)完善出科考核标准,确保考核规范性(5)关注住院医师需求,提升工作归属感

董国利,陈锴,涂生芬,魏光辉[2](2021)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西南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达标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进该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西南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规培基地培养的2015级、2016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现状,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到1187份有效问卷,临床专硕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得分为(3.53±0.83),45.2%(537人)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临床综合能力没有达标,其中得分最低和最高的题项是考核难度(3.24±0.66)、医德医风(4.33±0.72)。临床处理技术学习情况、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医德医风建设程度、科室实践操作、科室病种及例数是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应该根据临床综合能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培养方案,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

郭禹[3](2020)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医德教育模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的育人根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职业化的重要表现,本文立足于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特点,结合医德养成途径,探索出融医德教育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的教育新模式即"教-学-做-考-评"一体化的医德教育,为专业学位的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医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王欢[4](2020)在《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优化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院校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是提高临床医师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理念和健康需求”转变的需要,同时为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储备人才,是医学教育领域近几年研究关注的重点。我国于2014年起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近六年来,全国住培工作稳步推进,住培组织体系日趋健全,住培制度和政策也日趋完善。然而在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调研和督导工作中,发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依然存在住培制度政策执行力度不强、住院医师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师资教学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挂钩、忽视对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培养等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定向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法,在运用项目管理、目标管理、激励理论和岗位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上,以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例,首先通过SWOT分析法调查、分析该院住培体系工作现状,并结合2019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反馈,总结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已取得领导重视、制度较为完善、住院医师生活待遇和保障不断增强与完善的成效,但还存在住培组织体系不健全、住培教学过程管理不规范、住培师资绩效考核机制缺失和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不足等问题。随后,以国家和上海市住培相关制度政策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并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住培体系运行经验,从过程管理、考核管理、师资绩效和岗位胜任力培养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尝试提出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优化策略:加强住培过程管理,开展项目化管理;借鉴目标管理理论,强化住培考核管理;注重师资绩效考核,配套相应激励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住院医师综合能力。此外,为提高本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笔者还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住院医师考评体系中各个考评指标的权重进行重新推理计算并经过一致性检验后最终确定。最后,拟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对优化后的A医院住培体系培训效果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成果层等四个层次进行预期评估,以此加强对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优化策略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郭松芃,郑敏,陈森淼,张建军[5](2020)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模式探究——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在三年的临床学习和实践中完成由医学生到住培医生的角色转变,这需要医学院校参与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努力思考如何培养医德高尚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引导其将高尚的医德修养带入往后的临床工作中。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在着重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医氛围和行医环境、配备医德高尚的导师悉心指导、树立优秀同学的榜样力量,以及引导临床研究生提高医德素养等医德教育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在分析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应如何在创新医德教育方式、建立医德评价体系以及正面宣传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德教育。

苏芳文[6](2020)在《云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 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云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切实了解学员当前的培养现状、能力提升程度和对培训的满意度,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概括,针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完善和促进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培训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方 法]本研究选取云南省某三甲医院作为调查现场,收集培养方案、结业考试结果、现有课程体系、轮转计划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6级单一身份学员和并轨培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单一身份学员101人,并轨研究生139名。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5名单一身份学员、5名并轨培养研究生、4名带教教师进行个人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整体认知、培训过程管理、课程设置、职业素质提升程度自评和学员满意度,访谈内容包括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情况、带教师资、培训内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结 果]1.住培学员的住培制度维度得分为(3.30±0.97),压力及主客观支持维度得分为(3.39±0.93),都偏向“比较好”。学员对培训制度的了解程度和必要性认知较好,认为轮转计划的合理性较好,认为临床轮转对培训的重要性较好;学员在培训中职业心态积极,压力较大,家人支持程度较好、上级医师和病人的认可度较好。关于住培制度为社会、行业和个人带来的帮助较好的认识,对于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同身份学员薪酬待遇不一致”(71.24%)、“工作时间长、量大”(52.21%)、“培训质量难以保证”(51.77%)、“难以平衡日常工作和诸多考试的关系”(53.98%);学员在培训期间经济压力(84.51%)、就业压力(63.27%)、考试压力(57.08%)较大。在差异分析中,不同性别(t=-1.94,p=0.05)、子女(t=2.33,p=0.02)、身份(t=2.00,p=0.05)、本科毕业时间(t=-2.46,p=0.01)的住培学员在整体认知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主客观支持维度上,单一身份学员和并轨培养研究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2.培训过程中对轮转管理的执行情况得分为(3.39±1.01)分,偏向较好,学员未能按照计划执行的原因主要是召回(75.86%)和滞留(47.12%);培训中的临床能力培训管理情况得分为(3.51±1.15)分,偏向较好,学员对大部分培训项目的频率安排评价较好,科室安排学员独立管床情况较好,未能独立管床的原因主要是带教老师未安排(75.80%)、带教老师认为能力不足(38.85%);教学实施管理维度得分为(3.56±1.15)分,培训内容满足学员需求程度较好,学员对完成规定的操作和要求完成情况较好,科室为每位学员指定带教教师情况较好;学员希望增加的培训内容主要是科研素养(61.95%)、专业理论知识(59.29%)。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本科毕业时间的学员(t=-2.0,p=0.047)在临床能力管理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本科毕业时间3年以上的学员临床能力培训管理得分比3年以内的高。3.对于课程设置的评价,评价得总体均分为(3.38±0.91)分,偏向较好,各条目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是课程内容体现学科前沿性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覆盖面、对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和对培训需求的满足程度。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学历(t=1.95,p=0.037)、不同身份(t=1.92,p=0.047)的住培学员对课程设置评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历为本科的学员的评价高于硕士学历、单一身份学员的评价高于并轨培养的专硕研究生。4.学员的职业素质提升程度总体均分为(3.42±0.94),有较大提高,职业素质各维度的提升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是专业能力(3.68±1.02)、医德素养(3.60±0.98)、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3.41±0.99)、教学与科研能力(3.31±0.91)、医学知识理论水平(3.16±0.94)。所有条目中正确判断辅助检查能力、准确进行体格检查能力、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根据诊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提升较显着。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子女(t=1.99,p,0.047)、学历(t=-3.07,p=0.002)、身份(t=-3.31,p=0.001)、本科毕业时间(t=2.32,p=0.021)、是否有执业医师资格证(t=2.81,p=0.005)的住培学员职业能力提升程度有差异,无子女、硕士学历、并轨培养研究生、本科毕业时间在3年内、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住培学员职业能力提升大于有子女、本科生、单一身份、毕业3年以上、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住培学员。5.学员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37±0.93),偏向比较满意,各维度排序依次是基地条件、带教师资、过程管理、培训考核、保障机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子女状况对总体满意度上无影响,但在基地条件(t=2.98,p=0.004)、保障机制(t=2.78,p=0.006)两个维度上有影响;学历(t=3.18,p=0.002)、身份(t=3.45,p=0.001)、毕业时间(t=-3.76,p<0.001)对住培学员的满意度有影响,本科学历、单一身份、本科毕业时间在3年以上的学员总体满意度高于硕士学历、并轨培养研究生、毕业时间在3年以内的学员。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课程设置评价(p=0.021)、住培制度认知(p=0.027)和压力及主客观支持(p=0.006)对住培学员的满意度有影响。6.住培结业考试总体通过率为91.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培学员在通过率上没有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能力管理(OR=0.349,p=0.027)、教学实施管理情况(OR=0.539,p<0.039)对住培学员通过结业考试有影响。[结 论]1.住培学员整体认知良好,培训期间压力较大;2.整体培养质量良好,但培训过程管理不规范;3.住培基地课程体系有待完善;4.带教教师积极性欠佳,带教过程不够规范;5.考核标准不明确、考核方式单一、规范性欠佳;6.管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理念欠缺。[建 议]1.完善住培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优化培养过程和培养内容;3.完善现有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教师的带教能力5健全考核评估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重视医德医风考核;6.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员积极性;7.完善人性化管理机制。

王洁[7](2020)在《临床专硕生《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不同教学方式效果评价》文中指出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对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人才培养有直接影响,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前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医学人文教学改革,旨在促进医学人文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本文通过评价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方式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医学人文教学改革提供建议。目的:基于《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评价SPOC教学与课堂教学效果,探讨用SPOC教学是否能够显现出较好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以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适宜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模式,为后期医学人文教学改革与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对象与方法:对象: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和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两批研究对象都是经过全日制统考的临床、口腔专业的专硕研究生,且年龄、性别比例相当,具有同质性。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医学人文教育和教学效果评价相关政策和研究现状,使用《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测试》和教学方式评价问卷来评价教学方式效果,运用SPSS进行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信度和效度:问卷信度良好,系数为0.980;问卷结构效度、聚敛效度、区分效度良好。(2)两种教学方式教学前后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变化情况:SPOC教学后2018级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医学人文能力总评分由课程前的68 479分提高到68 975分,“课堂教学+SPOC教学”后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医学人文能力总评分由课程前的60 763分提高到60 866分;SPOC教学和“课堂教学+SPOC教学”前后,临床专硕研究生分别有21项和19项医学人文能力三级指标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018级和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比较情况:课程前,18级和19级临床专硕生医学人文能力评分无显着性差异(T=-1.418,P>0.05);课程后,18级和19级临床专硕生医学人文能力评分也无显着性差异(T=-1.408,P>0.05)。(4)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的满意度评价情况: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略高于SPOC教学,且在教学特点(T=7.415,P=0.005)、教学优势(T=3.077,P=0.028)、培养医学人文能力(T=38.375,P<0.001)、发挥课程思政作用(T=10.911,P<0.001)4个一级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对《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情况:50%左右的临床专硕研究生对于《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方式建议为“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皆可”。研究结论:(1)两种教学方案均能够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医学人文能力。(2)医学人文能力一级指标变化程度不一。(3)课堂教学满意度略高于SPOC教学。(4)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呈现不同的满意度趋向。(5)《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用SPOC教学能显现出较好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效果。建议:(1)完善医学人文课程,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能力。(2)积极进行SPOC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满意度。(3)持续优化医学人文课程,融入多元思政。(4)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模式,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张俊俊[8](2020)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医教协同背景,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该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临床专硕人才培养及考核评价提供测量工具,旨在提升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方法:首先,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拟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对26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及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进行分析,使用yaahp 6.0和Excel 2007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从而明确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最后,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编制《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山西省某医学院校360名在校临床专硕研究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4份。同时,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及效度,通过计算得分情况,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指标体系的影响程度得分情况。结果:1.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积极性较高,经两轮Delphi法,指标三级指标由原来的76个变为58个,Kendall’s W由0.23提高为0.46(P<0.01)。专家的平均权威程度系数为0.83。2.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生源质量、导师指导质量、课程设置质量、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论文成果及社会评价;权重分别为:0.0991、0.1746、0.0786、0.4598、0.1295及0.0583。3.指标体系总体的Cronbach’sα为0.96,其中各条目的Cronbach’sα为0.840.98。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4.98%。与预期构想的6个一级指标基本一致,理论分类与实际检验吻合较好。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卡方自由度比(c2/df),除社会评价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均达到评价标准;标注拟合指数(NFI)、拟合优度指数(GFI)、增值拟合指数(IFI)、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大部分达到评价标准,拟合效果较为理想。4.可行性分析结果:问卷回收率为97.22%,问卷有效率为95.56%,同时,问卷均在10min内完成。5.本研究中,研究生认为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维度对培养质量影响最大,得分为:4.34±0.650;影响程度最低的为生源质量维度,得分为:3.91±0.689。指标体系条目影响程度得分排名前五的条目为II-2导师指导、I-1思想道德、IV-3临床实践效果、I-3身心素质、II-3导师指导结果,影响程度得分排名后五的条目为V-3论文成果、V-1论文开题、III-1组织管理、VI学校因素、VI社会因素。结论:本研究基于医教协同背景下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集中且协调,指标权重相对科学合理,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助于临床专硕研究生、导师、医学院校、培训基地了解各自在培养质量提升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明确自身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王静,杜爱玲,卫博,何益群,杨世昌[9](2020)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文中提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医疗卫生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者对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目前培养制度及模式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陈素凤[10](2020)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医院为例》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结合“医教协同”背景,研究H医院专硕的培养现状、培养模式的认知情况,分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更好地优化医院专硕培养方案,全方位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H医院专硕培养的基本信息,运用问卷调查法对H医院专硕和导师进行调查,调查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外语能力八项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认知情况。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导师、专硕、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专硕培养完善措施方面的创新性意见。结果:医教协同模式优势明显,72.3%的学生和72.6%的导师对医教协同模式满意;H医院的专硕培养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但仍有35.2%的专硕和32.2%导师对整体培养效果不满意;专硕和其他住培学员同工不同酬的奖助体系会降低专硕的工作积极性;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科学、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方法不具有针对性,培养过程考核流于形式。31.8%的专硕只在少部分轮转科室能管理床位,53.0%的专硕在本学科临床工作期间仍不能独立值夜班,临床实践机会不够,临床技能考核不规范;导师认为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仍有待提升,61.4%的专硕未发表过文章,科研能力培养不受重视;导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价较差,英语口语、阅读、写作能力均有待提升,英语自学能力较差,语言学习氛围不浓厚;H医院专硕经过三年的培养,医德医风等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88.3%的学生表示没有承担过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只有47.7%的学生参加过教学制度、规范及教学技巧培训,临床教学能力明显不足;57.6%的学生表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有一点困难,42.4%的学生存在信心不足,导师认为主要是沟通经验不足、缺乏沟通技巧训练等原因;64.6%的导师认为学生的卫生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差,自学卫生法律知识的学生只有42.4%,卫生政策法规学习缺位;专硕的理论课程主要是采取分散式授课+脱产式集中授课,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未能贴合专硕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重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足。结论:H医院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制度体系成熟。专硕与住培衔接顺利,协同培养初见成效,但专硕整体培养质量仍有待提升。在专硕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奖助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忽略临床能力以外其他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能力较差等问题。应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优化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考核过程管理;重视其他能力培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保障技能培训质量,理顺临床科研关系,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二、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德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德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某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执行情况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理论依据
    4 研究目的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研究现场与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资料收集方法
    4 资料分析方法
    5 质量控制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与分析
    1 国家住培政策概括梳理情况
    2 A医院住培制度安排情况
        2.1 结构层面制度安排
        2.2 过程层面制度安排
        2.3 结果层面制度安排
    3 A医院住培制度实际执行情况
        3.1 调查住院医师的基本情况
        3.2 结构层面执行情况
        3.3 过程层面执行情况
        3.4 结果层面执行情况
    4 问题分析
        4.1 结构层面问题
        4.2 过程层面问题
        4.3 结果层面问题
讨论
    1 结构-过程-结果框架的构建分析
    2 医院住培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3 优势与不足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西南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临床专硕生临床综合能力达标结果单因素分析
    2.3 临床综合能力达标结果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达标情况
    3.2 临床处理技术、医疗文书书写能力是影响临床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
    3.3 医德医风建设程度对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
    3.4 科室实践操作、科室病种及例数对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
4 结论

(3)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医德教育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2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教育现状
    2.1 教育主体重视程度不够
    2.2理论教育与实践的脱节
    2.3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脱位
    2.4培养环境与育人环境的矛盾
3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医德教育模式探索
    3.1一体化教育模式前期准备
    3.2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施
    3.3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反思与评价
4 一体化教育模式实施效果

(4)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访谈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4.4 层次分析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住院医师
        2.1.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1.3 项目管理
        2.1.4 目标管理
        2.1.5 激励理论
        2.1.6 岗位胜任力
        2.1.7 形成性评价
        2.1.8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
    2.2 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介绍
        2.2.1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2.2.2 加拿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2.2.3 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2.3 相关概念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的运用
        2.3.1 项目管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的运用
        2.3.2 目标管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的运用
        2.3.3 激励理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的运用
        2.3.4 岗位胜任力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的运用
        2.3.5 形成性评价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的运用
第三章 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现状、分析及评价反馈
    3.1 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现状
        3.1.1 基本条件
        3.1.2 培训管理
        3.1.3 师资管理
        3.1.4 培训质量
        3.1.5 保障措施
    3.2 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SWOT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机会分析
        3.2.4 风险分析
    3.3 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调查
        3.3.1 住院医师访谈
        3.3.2 住培指导教师访谈
        3.3.3 住培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访谈
    3.4 A医院接受2019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情况
        3.4.1 督导过程
        3.4.2 督导反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4.1 A医院住培组织体系不健全
        4.1.1 A医院住培组织架构不完整
        4.1.2 A医院住培制度不完善
        4.1.3 A医院住培政策执行力不强
    4.2 A医院住培教学过程管理不规范
        4.2.1 A医院住院医师培训目标无针对性
        4.2.2 A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不明确
        4.2.3 A医院住院医师考核评价不规范
    4.3 A医院住培师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缺失
        4.3.1 A医院住培师资绩效考核落实不到位
        4.3.2 A医院住培师资激励形式单一
    4.4 A医院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不足
        4.4.1 A医院住院医师临床实践缺失且缺乏上级指导
        4.4.2 A医院住院医师人文素质不高且科研教学能力不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优化策略
    5.1 加强住培过程管理,开展项目化管理
        5.1.1 健全基地组织架构,落实岗位职责
        5.1.2 完善基地制度建设,保证培训质量
        5.1.3 加强监督反馈机制,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5.2 借鉴目标管理理论,强化住培考核管理
        5.2.1 对标各层级培训目标,制定A医院住培总则
        5.2.2 对标各层级培训细则,制定A医院培训计划
        5.2.3 强化住院医师考核评价,完善住培考核管理
        5.2.4 A医院住院医师日常考核指标权重设置
    5.3 注重师资绩效考核,配套相应激励措施
        5.3.1 健全师资教学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内容
        5.3.2 拓宽师资激励形式,调动师资带教积极性
    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住院医师综合能力
        5.4.1 重视住院医师胜任力培养,突显教师培训核心地位
        5.4.2 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培养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预期效果评估
    6.1 反应层评估
    6.2 学习层评估
    6.3 行为层评估
    6.4 成果层评估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模式探究——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
    1.1 医学院校忽略医德教育
    1.2 医德教育课程不被重视
    1.3 医德教育缺乏连续性
2 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德教育初见成效
    2.1 构建良好的行医环境
    2.2 重视导师的主导作用
    2.3 树立学生的榜样力量
    2.4 注重自我的价值提升
3 优化医德培养模式的思考
    3.1 创新医德教育方式
    3.2 建立医德评价体系
    3.3 坚持正面宣传教育
4 结论

(6)云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概念及界定
        1.1.2 国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1.1.3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状况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课题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方法
        2.1.1 文献法
        2.1.2 现有资料收集
        2.1.3 问卷调查
        2.1.4 访谈法
        2.1.5 专家咨询法
    2.2 统计学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前期控制
        2.3.2 现场调查质量控制
        2.3.3 数据资料质量控制
    2.4 伦理学问题
    2.5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1.1 信度检验
        3.1.2 效度检验
    3.2 住培学员基本情况
    3.3 住培学员的整体认知情况
        3.3.1 住培学员对住培制度的认知情况
        3.3.2 学员的压力及主客观支持状况
        3.3.3 住培学员其他情况调查
        3.3.4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培学员在整体认知上的差异
    3.4 住培学员培训过程管理情况调查
        3.4.1 培训中的轮转管理情况
        3.4.2 培训中临床能力培训管理情况
        3.4.3 住培学员教学实施管理情况
        3.4.4 住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主观感受
        3.4.5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培学员在培训过程上的差异分析
    3.5 住培学员对培训基地课程设置的评价情况
        3.5.1 住培学员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3.5.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培学员对培训课程设置评价的差异分析
    3.6 住培学员职业素质提升程度自评
        3.6.1 住培学员职业素质提升程度自评分析
        3.6.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培学员在职业素质提升程度自评的差异分析
    3.7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评价
        3.7.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维度满意度分析
        3.7.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条目满意度分析
        3.7.3 影响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3.7.4 住培学员满意度多元回归分析
    3.8 学员通过结业考试的情况
        3.8.1 住培学员通过结业考试的总体情况
        3.8.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培学员通过结业考试的差异分析
        3.8.3 影响住培学员通过结业考试的因素分析
    3.9 定性访谈结果
        3.9.1 并轨培养研究生访谈结果
        3.9.2 单一身份学员访谈结果
        3.9.3 带教老师访谈结果
4 讨论
    4.1 住培学员基本情况
    4.2 住培学员的整体认知评价
    4.3 住培学员培训过程管理情况评价
    4.4 住培学员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4.5 住培学员职业能力提升程度的评价
    4.6 住培学员满意度的评价
    4.7 住培学员结业考试结果的评价
5 结论
    5.1 住培学员整体认知良好,培训期间压力较大
    5.2 整体培养质量良好,但培训过程不完善
    5.3 住培基地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5.4 带教教师积极性欠佳,带教过程不够规范
    5.5 考核标准不明确、考核方式单一、规范性欠佳
    5.6 管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理念欠缺
6 建议
    6.1 完善住培基地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和学员待遇
    6.2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优化培养过程和培养内容
    6.3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
    6.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教师的带教能力
    6.5 健全考核评估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重视医德医风考核
    6.6 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员积极性
    6.7 构建人性化管理机制
7 创新与不足
    7.1 创新
    7.2 不足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调査问卷
    附录2: 住培学员访谈提纲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综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临床专硕生《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不同教学方式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相关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文献回顾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收集
        (一)问卷设计
        (二)发放与收集
        (三)质量控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评价标准》测试
        (三)问卷调查
        (四)数理统计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
        (二)效度
    二、不同教学方式教学前后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变化情况
        (一)2018级临床专硕研究生SPOC教学前后医学人文能力差异情况
        (二)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课堂教学+SPOC教学”前后医学人文能力差异情况
    三、2018级和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比较情况
    四、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的满意度评价情况
        (一)教学方式满意度评价情况
        (二)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的满意度趋向
        (三)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的满意度差异情况
    五、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对《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情况
第四章 讨论
    一、两种教学方案均能够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医学人文能力
    二、医学人文能力一级指标变化程度不一
    三、课堂教学满意度略高于SPOC教学
    四、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呈现不同的满意度趋向
    五、《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用SPOC教学能显现出较好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效果
第五章 建议
    一、完善医学人文课程,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能力
    二、积极进行SPOC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满意度
    三、持续优化医学人文课程,融入多元思政
    四、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模式,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第六章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
    二、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互联网环境中院校医学人文课程教育及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指标体系框架
        2.2 专家基本情况
        2.3 专家积极程度
        2.4 专家权威程度
        2.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2.6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7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情况
    3 讨论
        3.1 专家的代表性
        3.2 专家积极程度
        3.3 专家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3.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4 结论
第二部分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2.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2.3 三级指标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2.4 各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的计算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信度分析结果
        2.3 效度分析结果
        2.4 可行性分析结果
        2.5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程度分析
    3 讨论
        3.1 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
        3.2 指标体系的效度分析
        3.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程度得分情况分析
        3.4 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4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介

(10)“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德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某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执行情况及问题研究[D]. 穆庆娜. 山东大学, 2021(11)
  • [2]“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西南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董国利,陈锴,涂生芬,魏光辉. 医学与社会, 2021(04)
  • [3]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医德教育模式探讨[J]. 郭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24)
  • [4]A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优化策略[D]. 王欢. 东华大学, 2020(01)
  • [5]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模式探究——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例[J]. 郭松芃,郑敏,陈森淼,张建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03)
  • [6]云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响因素分析[D]. 苏芳文.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7]临床专硕生《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不同教学方式效果评价[D]. 王洁.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8]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张俊俊.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9]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J]. 王静,杜爱玲,卫博,何益群,杨世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0(03)
  • [10]“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医院为例[D]. 陈素凤.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加强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