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一、浅议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红[1](2021)在《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需要我国公民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特别是宪法意识。大学生作为我国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青年群体,是当代中国学习、遵守、普及和维护宪法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未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宪法意识是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统领,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关于宪法的知识、观点、心理和思想的总和。它反映了大学生对现行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具体包括大学生对宪法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宪法功能的认识、对宪法实施的评价、对基本权利保护和行使状况的感受、对宪法之治的渴望和践行的意志等。论文厘清宪法意识与法律意识、宪法意识与法治意识、宪法意识与公民意识、宪法意识与宪法思维、宪法意识与宪法信仰等相关概念的关系。揭示了宪法意识的横向结构,即包括宪法知识、宪法理想、宪法情感、宪法意志、宪法评价和宪法信仰六个方面内容。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出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宪法至上意识、党的全面领导意识、基本权利意识、权力监督意识和遵守规则意识。论文对大学生宪法意识及其培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宪法至上意识尚未形成、基本权利意识有待加强、权力监督意识有待提高等。对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方面,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封建残余观念的影响和宪法未得到全面实施的影响等。学校因素方面,对宪法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主导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形成培育合力等。家庭因素方面,家长受自身宪法法律知识和宪法意识的限制,缺乏对孩子进行宪法意识培育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培养目标的功利性,缺乏对孩子个性自由的尊重;家长教育方式或溺爱或体罚,缺乏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培养等。发现影响大学生宪法意识的主观原因主要是:宪法社会实践体验不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较低,缺乏学习和思考的主观能动性等自身因素的影响。论文认为,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大学生宪法意识提高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大学生成长规律,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培育的过程。论文明确了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目标和原则。强调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和强化自我教育四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

梁芳芳[2](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求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塑造品格及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同时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下,通过探究与解决问题以获得相关知识。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却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使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本文借助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实证研究方法,从四个部分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运用:第一部分,在梳理导论部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概念、特征、理论依据及实施流程。第二部分,阐释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三部分,采用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实施和问卷调查方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情境创设脱离学生、提问方式、提问对象及类型较为固定、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缺乏有效性引导与针对性评价的问题。第四部分,紧紧围绕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反馈这几个环节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多样化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实现问答双向“发声”;优化问题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提升课堂引导能力,做好课堂引导者;完善评价机制,开展有针对性评价的有效运用路径。本文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将理论分析和实践教学案例相结合,真实有效地打造一堂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真正动起来、乐起来。

马粉荣[3](2021)在《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创造始于问题。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得到新的思考和感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高质量的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质提问教学法以优质的问题和提问为核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维力,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重视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需求,改变简单讲授、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探索一条适合新课改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对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优质提问教学法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在阐释优质提问教学法内涵、特征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指出了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意义。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掌握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问题缺乏精心设计;回答机会不均等;思考时间过短;反馈不恰当;学生提问少;究其原因,文章认为主要由于: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偏差;学生的惰性思维;考评机制的不完善。第四部分,针对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第一,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启发性、平等性、思维性、针对性。第二,优质提问教学法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完善考评机制,激发教学热情。第三,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改进策略:联系实际创设提问情境;精心构建优质提问;所有学生都参与回答;深化提问思考;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引导学生成为提问者。

乌梦迪[4](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研究》文中提出实践表明,生活化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教学生活化越来越重视,为了使学生能够通俗易懂地理解重难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创新,进而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生活化。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尤其在精神方面的塑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将生活化的作用尽可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将课堂上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以及访谈等方法,并结合本人教育实习的实践经验,试图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使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高效结合,明确其在生活中发挥的隐性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思想政治课带来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第一部分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将课堂、教师、学生有机联系,探讨教学生活化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指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探索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的有效策略。根据前两个部分的了解与分析,明确问题所在,提出相对具体的解决措施。

段跃贤[5](2020)在《德宏傣族高中生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研究》文中认为高中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是指学生在高中政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或学习后因获得关于学业知识方面的切实需要而产生的积极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体验与情绪反应。随着德宏高中扩招比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傣族学生能够走入高中课堂。高中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的提升有利于傣族高中生政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切实改善其高中政治学习效果、提升高中政治课堂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德宏傣族高中学生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为研究对象,从学业知识获得感在实践主体和内容呈现方面的现状出发,分析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应的策略。策略从教育对象、教育主体、学科内容和学习评价四个角度出发,强调应该充分发挥傣族学生政治学习的主体功能、坚定政治教师打造高效政治课堂的教学信念、重视学科内容教与学的有效沟通和实施较全面的政治学业知识评价体系等。同时,认真地反思本次研究所遇到的困惑和对未来的展望,以期能切实改善德宏边疆高中政治教学现状,进一步缩小傣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的差距,推动边疆民族教育的发展。

陈柯[6](2020)在《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西咸新区自然资源局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机关作为行使国家权利的特殊机构,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加快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行政机关进一步推进行政效能改革,这是新时代对行政机关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是行政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在行政机关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是塑造“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精湛”的工作人员队伍新形象的重要途径。当前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众多问题,影响了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的完成,亟待加强和改。本文首先界定了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概念,进而分析了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结构、功能及机制,之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分析了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重要要求;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化解新时代行政机关面临主要矛盾的手段;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总结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存在:工作理念滞后、工作内容时代性不强、工作方法科学性有待提高、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而其原因主要为:全球化带来严峻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最后,对加强和改进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即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自觉性;联系实际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性;夯实新时代政工队伍,提供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支撑。

杨雯晴[7](2020)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时政资源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选题所界定的时政资源是指时政教学资源,是新闻媒体新近所报道的,能够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并开发应用,体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彰显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新闻素材。时政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其本身具有价值导向的鲜明性、时政内容的广泛性、报道传播的时效性、获取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高中思政课教学应用时政资源,可以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延伸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资源类型,体现课程学科特色。有效应用时政资源体现着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新课改对高中思政课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时政资源作为高中思政课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有效应用可以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政治思辨能力、锤炼学生优秀思维品格、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这些规范要求主要有政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引领性原则。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育人价值的实现,亦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即把握好应用策略。这些策略主要体现在新授课、复习课、实践课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应用的方法和技巧不尽相同。其中,在新授课环节,可应用时政资源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用时政资源创设教学情境,锤炼学生政治品格;应用时政资源精选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应用时政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在复习课环节,可通过编制时政练习题进行单元复习,通过列举若干组时政素材进行总复习,通过教师推荐时政素材并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在实践课环节,可通过举办时政手抄报展评活动、开设时政专题讲座、举办时政知识竞赛、观看时政专题纪录片等方式开展校园实践教学,也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教学。

陈语[8](2020)在《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教育部《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指出,要试点应用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构建活动性学科课程的要求。当前,关于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总体看来,研究上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尚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的应用以相关学习理论为基础,特别是掌握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这些理论的指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应合理调配各种要素,建构起合理的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其中,在前架构阶段,应利用好微视频、课前导学案和互联网协作平台;系统运行框架则应包括学习内容的分析和目标的再设、制作微视频、课前的自学和测试、课堂教学、评价等五个环节。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的应用都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前架构应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注重为不同个性的学习主体提供更多学习选择;微视频应实现将知识讲授移至课前,基础性知识学习在课前进行的目的,其制作和运用应基于受众视角,考虑学生基础和需求的差异;课前导学案要切合学生实际确定学习目标,关联新旧知识,并为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提供学习方法指导;互联网协作平台的选择应遵循简洁、高效、无负面作用的原则,使其起到搜集自主学习的反馈和检测自主学习效果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合作学习上,将自主学习阶段提出的典型问题作为课堂探究的主要内容,以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对之进行合作探索,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给予形成性、激励性评价和纠偏,并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化学习。

袁德政[9](2020)在《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以来,大批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建设,对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调整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基于对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的思考,文章阐述了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在阐述大学生村官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从大学生村官概念、发展历程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主要任务这两个主体上进行论述,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素质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主要从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困难、农村陈风陋习现象泛起、精神文明阵地载体单薄、农村政策制度践行不畅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出大学生村官知行转化不均衡、农民思想道德观念不坚定、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充分、精神文明体系机制不健全的原因。最后论述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主要从提高大学生村官知行转化能力、加强基层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健全精神文明长效机制方面开展论述,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孙园媛[10](2020)在《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红色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具体的红色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又具有区域性优势,将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目标,培养教师的家国情怀以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等。从红旗渠精神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入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弱化、教学内容上缺乏对红旗渠精神的充分开发利用、融入红旗渠精神的方法单一、部分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缺乏了解以及学校对红旗渠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通过分析,其原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研究红旗渠精神的意识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动力不足、学生的思想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上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为了使红旗渠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入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认为应该做到:教师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教师提高对红旗渠精神的情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红旗渠精神,以此来提高教师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开展红旗渠精神实践教学、开设研究红旗渠精神的兴趣课程,以此来拓宽学生学习红旗渠精神的渠道。学校加强文化建设,拓宽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渠道;学校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宣传红旗渠精神的物质保障;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利用红旗渠精神的能力。以此为红旗渠精神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有效支持。最后,本文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具体讲述如何有效地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到课程中。

二、浅议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理论基础
        1.3.1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1.3.2 习近平法治思想
        1.3.3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宪法意识概述
    2.1 宪法意识的概念
        2.1.1 宪法意识的内涵
        2.1.2 宪法意识与相关概念
    2.2 宪法意识的结构
        2.2.1 宪法知识
        2.2.2 宪法理想
        2.2.3 宪法情感
        2.2.4 宪法意志
        2.2.5 宪法评价
        2.2.6 宪法信仰
    2.3 宪法意识的功能
        2.3.1 指导科学立法功能
        2.3.2 促进严格执法功能
        2.3.3 保证公正司法功能
        2.3.4 引导全民守法功能
    2.4 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基本内容
        2.4.1 宪法至上意识
        2.4.2 党的全面领导意识
        2.4.3 基本权利意识
        2.4.4 权力监督意识
        2.4.5 遵守规则意识
3 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与回收
        3.1.1 问卷设计思路
        3.1.2 抽样方案设计
        3.1.3 问卷回收
    3.2 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的整体特征
        3.2.1 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升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念认同度高
        3.2.3 对宪法基本知识有较好了解
        3.2.4 主动维权意识较好
        3.2.5 对宪法实施效果持肯定性评价
    3.3 大学生宪法意识差异性分析
        3.3.1 基于自然因素的差异分析
        3.3.2 基于成长背景因素的差异分析
        3.3.3 基于教育因素的差异分析
        3.3.4 基于海外生活经历、校外兼职的差异分析
4 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宪法至上意识尚未形成
        4.1.2 基本权利意识有待加强
        4.1.3 权力监督意识有待提高
    4.2 大学生宪法意识生成的影响因素
        4.2.1 社会因素
        4.2.2 学校因素
        4.2.3 家庭因素
        4.2.4 自身因素
5 加强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目标与原则
    5.1 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目标
        5.1.1 认知目标
        5.1.2 情感目标
        5.1.3 行为目标
        5.1.4 发展目标
    5.2 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原则
        5.2.1 方向性原则
        5.2.2 求实性原则
        5.2.3 渗透性原则
        5.2.4 主体性原则
6 加强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途径与方法
    6.1 优化社会环境
        6.1.1 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6.1.2 优化全面实施宪法的政治环境
        6.1.3 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文化环境
        6.1.4 优化媒体融合传播的网络环境
    6.2 加强学校教育
        6.2.1 发挥“基础”课的主渠道关键课程作用
        6.2.2 开设“中国宪法”课程为通识必修课
        6.2.3 挖掘其他课程蕴含的宪法教育资源
        6.2.4 践行依宪治校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6.3 重视家庭教育
        6.3.1 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6.3.2 培养遵守规则意识
        6.3.3 营造民主家风
    6.4 强化自我教育
        6.4.1 增强对宪法重要性认识
        6.4.2 积极参与宪法法治类实践
        6.4.3 发挥朋辈教育作用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学生宪法意识调查问卷
附录B 问卷赋值题评分
附录C 访谈提纲及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概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1.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内涵
        2.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特征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发现学习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1.情境创设
        2.提出问题
        3.探究问题
        4.解决问题
        5.评价反馈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
        1.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
        2.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3.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可行性
        1.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自身特点提供了可行性
        2.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特性
        3.网络技术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调查
        1.调查的准备
        2.调查的实施
        3.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取得的成效
        1.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2.学生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明确
        3.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部分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生活
        2.提出问题:提问方式、对象及类型较为固定
        3.探究问题: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4.解决问题:部分教师缺乏有效性引导
        5.评价反馈:部分教师缺乏针对性评价
    (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难度较大
        2.学生问题意识薄弱
        3.教师课堂提问能力不足
        4.教师课堂引导意识不强
        5.既有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有效运用路径探寻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多样化情境
        1.直观型情境
        2.探究型情境
        3.启发型情境
        4.合作型情境
    (二)培养问题意识,实现师生问答双向“发声”
        1.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想问”提供动力
        2.给予思考时间,为学生“能问”提供保障
        3.保护求知欲,为学生“敢问”提供支撑
        4.营造提问氛围,为学生“会问”提供条件
    (三)优化问题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参与
        1.优化课前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
        2.优化新课讲授环节的问题设计
        3.优化课堂小结环节的问题设计
    (四)提升课堂引导能力,做好课堂引导者
        1.转变教师角色
        2.提升专业素养
        3.加强教学反思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开展多元化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标准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调査问卷(教师卷)
附录2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内容与不足之处
一、优质提问教学法的内涵、特征、理论依据和意义
    (一)优质提问教学法的内涵
    (二)优质提问教学法的特征
        1.能够达成一个或者更多的教学目标
        2.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
        3.能够促进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思考
        4.清晰地阐明所问的内容
    (三)优质提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认知教学理论
        4.问题性思维理论
    (四)优质提问教学法运用于高中政治课的意义
        1.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求
        2.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主体性地位
        3.符合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4.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运用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与对象
        2.调查方法与内容
        3.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三、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缺乏精心设计
        2.学生回答机会不均等
        3.思考时间过短
        4.反馈不恰当
        5.学生提问少
    (二)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思想认识不高和专业素养偏差
        2.学生的惰性思维
        3.考评机制的不完善
四、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改进策略
    (一)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2.平等性原则
        3.思维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二)优质提问教学法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
        2.完善考评机制,激发教学热情
    (三)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改进策略
        1.联系实际创设提问情境
        2.精心构建优质提问
        3.所有学生都参与回答
        4.深化提问思考
        5.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
        6.引导学生成为提问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优质提问教学法问题设计的教学案例
附录二 关于“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 关于“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问卷访谈提纲(教师卷)
致谢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
        1. 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2. 肩负高中生全面发展使命
        3.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1. 案例分析法
        2. 文献检索法
        3. 访谈研究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相关论述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内涵
        1. 生活化
        2. 教学生活化
        3.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有利于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 弱化师生“双主体”作用
        2. 教学内容情境空洞
        3.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4. 学校对生活化环境创设不佳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1. 过度追赶课改趋势,脱离教学生活化
        2. 教学内容不能实时更新,具有滞后性
        3. 教师对生活化认识不足,观念浅薄
        4.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管理未落到实处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 倡导师生树立实践观,顺应教学生活化潮流
        1. 加强师生合作探究
        2. 真实资料与研究学习相结合
        3. 加强实践学习活动
    (二) 增强课堂教学精确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1. 授新课
        2. 讨论课
        3. 复习课
    (三) 构建多元考核机制,营造教学生活化氛围
        1.考核教师
        2. 考核学生
    (四) 完善学期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生活化
        1. 认真研读教材
        2. 丰富学情分析
        3. 补充课程资源
    (五) 学校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教学生活化有效实施
        1. 加强图书阅读的量化
        2. 形成完备的组织系统
        3. 鼓励教师参加校本培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德宏傣族高中生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简评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德宏傣族高中生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现状
    一、高中生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在实践主体上呈现差异性
        (一)傣族学生高中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总体低于汉族学生
        (二)傣族学生高中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高于其它世居民族学生
        (三)不同年级的傣族学生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不同
    二、高中生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在个体认知上呈现差异性
        (一)对各部分政治学业知识的认知体验有差异
        (二)对学习“三维目标”认知的非均衡性
        (三)对“学业知识获得感”的理解存在差异
第二章 高中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的相关分析:教育对象
    一、教育对象政治学科素养影响学生学业知识获得感的生成
        (一)知识学习经历的影响
        (二)学习意志的影响
        (三)学习计划和实践结果的影响
    二、充分发挥傣族学生政治学习的主体功能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业知识获得观
        (二)增加学生的高中政治学业知识获得
        (三)养成良好的高中政治学习习惯
        (四)建立恰当的学习目标预期
        (五)运用科学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六)充分发挥“傣协会”的凝聚功能
第三章 高中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的相关分析:教育主体
    一、政治教师专业素养影响学生学业知识获得感的生成
        (一)教学目标设定的影响
        (二)教学模式使用的影响
    二、坚定政治教师打造高效政治课堂的教学信念
        (一)寻求高中政治教学的获得感
        (二)探索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转型升级
        (三)提高课堂教学态度的亲和力
        (四)尊重傣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主体需要
        (五)培养傣族学生的政治学科认同感
        (六)引导傣族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最终内化为学习习惯
第四章 高中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的相关分析:学科内容
    一、高中政治学科知识构成影响学生学业知识获得感的生成
        (一)学科知识设置的影响
        (二)学科相关内容补充的影响
    二、重视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有效沟通
        (一)突出高中政治知识重难点内容
        (二)完善时政资源的有效供给
        (三)挖掘学科内容的情感线索
        (四)利用学校德育内容辅助政治教学
第五章 高中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的相关分析:学习评价
    一、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影响学生学业知识获得感的生成
        (一)教学评价的影响
        (二)自我评价的影响
    二、实施较全面的政治学业评价体系
        (一)注重学习效果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
        (二)重视并实施对傣族学生的即时评价
        (三)坚持公开评价和私下评价相结合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西咸新区自然资源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案
    (四)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概述
    (一) 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界定
    (二) 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结构、功能及机制
    (三) 坚持开展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
二、新时代加强和改进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 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重要要求
    (二)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
    (三) 化解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主要矛盾的手段
    (四)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 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 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自觉性
    (二) 联系实际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
    (三)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四) 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性
    (五) 夯实新时代政工队伍,提供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支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时政资源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价值
        1.研究缘起
        2.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时政资源相关理论基础
    (一)时政资源内涵界定
        1.时政资源
        2.时政课程资源
    (二)时政资源的特点
        1.价值导向的鲜明性
        2.时政内容的广泛性
        3.报道传播的时效性
        4.获取方式的多样性
    (三)时政资源的类型
        1.按范围划分
        2.按属性划分
        3.按呈现方式划分
    (四)时政资源与高中思政课的逻辑关系
        1.时政资源与高中思政课的联系
        2.时政资源与高中思政课的区别
二、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提高学生政治思辨能力
    (四)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五)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六)锤炼学生思维品格
三、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实效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关联性原则
    (六)实践性原则
    (七)引导性原则
四、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时政资源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1.应用时政资源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应用时政资源创设教学情境,锤炼学生政治品格
        3.应用时政资源精选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4.应用时政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新知内化
    (二)时政资源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1.时政资源在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2.时政资源在总复习课中的应用
        3.时政资源在自主复习课中的应用
    (三)时政资源在实践课中的应用
        1.时政资源在校园实践中的应用
        2.时政资源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应用存在的问题
    三、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合作学习理论
第二章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
    一、前架构阶段要素
    二、系统运行框架要素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应用的方法策略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二、课堂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3.2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涵义
    2.1 大学生村官基本涵义
        2.1.1 大学生村官概念
        2.1.2 大学生村官发展历程
    2.2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本涵义
        2.2.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2.2.2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任务
        2.2.3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2.3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素质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困境
        3.1.1 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困难
        3.1.2 陈风陋习现象亟待改善
        3.1.3 精神文明建设载体较为单薄
        3.1.4 精神文明政策尚待落实
    3.2 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3.2.1 大学生村官知行转化能力脱节
        3.2.2 农民思想道德信念存在偏颇
        3.2.3 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落后
        3.2.4 基层精神文明制度落实不畅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4.1 提高大学生村官知行转化能力
        4.1.1 摆正心态找准定位
        4.1.2 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4.1.3 拓展实践应用能力
    4.2 加强基层思想道德建设
        4.2.1 优化干部队伍素质
        4.2.2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4.2.3 优化民风舆论环境
    4.3 推动精神文明阵地建设
        4.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3.2 创新活动载体形式
        4.3.3 繁荣农村优秀文化
    4.4 健全精神文明长效机制
        4.4.1 构建监督管理机制
        4.4.2 完善村规民约制定
        4.4.3 建立激励创新机制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红旗渠精神及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自力更生的精神内涵
        二、艰苦创业的精神内涵
        三、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涵
        四、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
    第二节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发展
        一、党民一心、求真务实的精神
        二、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精神
        三、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精神
        四、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精神
    第三节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二、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资源
        三、为激励全社会创新创业提供动力支持
    第四节 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章 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目标
        二、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家国情怀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节 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可行性
        一、国家对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视
        二、红旗渠精神内涵和课程内容的契合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第三章 红旗渠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红旗渠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弱化
        二、教学内容上缺乏对红旗渠精神的充分开发利用
        三、融入红旗渠精神的方法单一
        四、部分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缺乏了解
        五、学校对红旗渠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
    第二节 红旗渠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薄弱的原因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
        二、教师研究红旗渠精神的意识不强
        三、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动力不足
        四、学生思想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五、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上的问题
第四章 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对策
    第一节 教师提高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一、教师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二、教师提高对红旗渠精神的情怀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红旗渠精神
    第二节 拓宽学生学习红旗渠精神的渠道
        一、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二、开展红旗渠精神实践教学
        三、开设研究红旗渠精神的兴趣课程
    第三节 学校为红旗渠精神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有效支持
        一、加强文化建设,拓宽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渠道
        二、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宣传红旗渠精神的物质保障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利用红旗渠精神的能力
第五章 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案例——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
    第一节 红旗渠精神融入《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及创新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第二节 红旗渠精神融入《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的效果
        一、结合红旗渠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融入红旗渠精神,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三、融入红旗渠精神,提高学生文化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四、浅议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D]. 王东红.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2]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D]. 梁芳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3]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马粉荣.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研究[D]. 乌梦迪.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5]德宏傣族高中生政治学业知识获得感研究[D]. 段跃贤.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新时代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西咸新区自然资源局为例[D]. 陈柯. 延安大学, 2020(12)
  • [7]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时政资源的应用研究[D]. 杨雯晴.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8]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语.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9]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究[D]. 袁德政.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10]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研究[D]. 孙园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