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课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体育课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中学女生体育课不良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褚昕宇[1](2021)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重大文件和政策的问世也推动着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提供了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保障,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计划,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青少年只有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目标。从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和国内外研究数量的不断增加不难看出,国内外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注度日益增加;运动不足成为了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直接因素;锻炼习惯养成成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手段;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锻炼习惯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获取青少年锻炼习惯相关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了青少年锻炼习惯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运用回归、层次聚类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社会建构理论相结合,揭示了青少年锻炼习惯影响因素中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及特征,提出了干预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为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整体情况有待改善,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趋于多元。青少年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良好,但由于久坐、屏幕依赖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青少年身体活动时间不足,多数青少年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其中女生差于男生;青少年体育课内外身体活动量不够;青少年有一定的参与锻炼的意识和认知,但在锻炼主动性和知识方面有所欠缺。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受到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为了探究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构建了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揭示出包含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四个方面的32条目的影响因素,通过专家赋权的AHP模型建构,为揭示青少年锻炼习惯影响因素及其内部机制提供测量工具。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的方法验证了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因素模型各因素(25条目)均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学校因素高于其他影响因素,鉴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对其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3)运用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问卷和SRHI量表进一步分析模型中各条目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程度,显示个人因素中的享受乐趣、舒缓压力,实现目标的满意感,体育活动主动性有助于青少年产生并保持体育锻炼习惯;家庭因素中,父母体育知识和运动习惯、家庭体育锻炼氛围和父母对体育运动的态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学校因素中,学业压力、体育老师指导水平、参加学校的体育社团、同伴们参与体育锻炼,对影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亦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社会因素中,政府大型体育活动、城市运动设施易得性和政府推广是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较重要因素。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各模块的影响因素之间均有复杂性的联系。学校因素目前可能在对个人的在体育中感受的乐趣或个人满意感和学业压力等方面有负向的影响。社会因素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系数较高并且均是正向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性别青少年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影响因素和体育锻炼习惯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男性明显优于女性。通过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分析显示,年龄越小,体育锻炼习惯受到家庭影响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受学校影响越明显,16-18岁阶段受学校因素影响达到峰值,随着青少年的不断成长,社会因素的影响逐步显现。(4)揭示了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即通过情景线索、激励和锻炼行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具有促进作用。在个体层面上锻炼意识和情景线索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影响因素作用的关键。社会层面作用机制体现在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效应和各因素间的互动关系。作用机制的特点表现为:体育锻炼习惯促进的早期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奖励作用的动态性和习惯养成的长期性。(5)根据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予以青少年锻炼习惯干预,应该进一步关注认知-意向-行动-保持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过程,注重锻炼意识诱导和促进体育锻炼习惯持续的线索提示和促进社区、学校、家庭的体育锻炼促进网络体系建立的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干预策略。

范晨曦[2](2020)在《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和促进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主要部分,其体质健康状况,受到政府以及各界学者的热切关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但近视率、肥胖率等部分指标情况不容乐观。(1)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必要挖掘到体质问题的根源处,对其进行剖析。基于此,本研究依托于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查复核工作,采用文献资料法、检测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随机抽取2160名学生的体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并对39名学界专家、中学校长、基层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力求挖掘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并且有效的对策,为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出谋划策。研究表明:(1)2019山西省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往年相比总体涨幅不大,甚至耐力素质等指标呈现下跌趋势;城市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略优于乡村学生,乡村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优于城市学生;中学生各项指标增长呈现低龄化趋势,13—15岁学生指标涨幅大于16—18学生涨幅;中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且高度近视率大幅度增加。(2)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与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睡眠不足等个人因素;家庭体育支持力度薄弱、家长过度保护子女等家庭因素;升学选拔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体育教师积极性等学校因素;体育文化匮乏、舆论导向不作为等社会因素有关。针对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下5个对策:(1)改革相关制度。对现有升学选拔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在小考、高考中增设体育分或体质达标测试,增加中考体育分值比重,增加体育考试频率;对学校与老师进行考核评价时,综合考虑学生的文化课、身体素质等指标,利用指挥棒的作用提高各界对体育的重视程度。(2)提供政策保障。政府应针对体育教师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体育教师薪资待遇、职称提升、科研进修等基本权益;同时对于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校闹事件,通过增设保险、出台文件等措施,完善教学事故的处理机制。(3)学校与外界合作。学校与社会机构、培训班合作,引进先进体育意识与教学手段的同时,解决短时间无法配齐场地、师资的难题;与医院合作,科学监测学生体质、心理、视力等多方面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与家庭合作,提高家长体质健康意识,营造家庭体育支持性环境。(4)更新教学手段。学校开设体育课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素养以及学校场地、设施等因素,尊重学生兴趣,进行多种技能教学供学生选择;教学过程注重兴趣培养、体能训练、技能学习,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果。(5)营造体育氛围。规范媒体的传播行为,提高媒体在报道体育教学事故时的客观性,塑造体育赛事、明星的正面形象,提高全社会的体育参与度;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通过举办赛事、讲解体育知识、指导体育锻炼等措施,最大化打造健康的体育文化。

袁辉伟[3](2020)在《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体育课堂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不断强化,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现象的发生愈加频繁,严重影响了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而消解中学课堂冲突是维护师生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提升体育课堂质量的保证,但现有的研究大多数是围绕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或“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以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方面进行探讨,对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冲突缺少关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呈现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内容与现状,并在深入分析致因的前提下,建设性地提出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消解策略,旨在为教育部门决策以及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缘起。主要从研究的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对学校体育课堂冲突体系的补充和指导、认清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本质等视角来追寻本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介绍和呈现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包括研究对象与方法、样本抽样、资料收集与分析、概念框架的构建等。第二部分是对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现状调查。主要从体育课堂冲突的频率、师生认识及态度、师生关系满意度、体育课堂冲突的具体表现、对师生双方的影响、课堂冲突的处理、课堂冲突的预防以及体育课堂冲突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并对不同学校、年级、性别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情绪情感、一般性行为以及对抗性行为等冲突类型的差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当前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现象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但是属于不严重的范畴;重点中学的学生和教师在体育课堂冲突相关维度上的得分要低于普通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发生体育课堂冲突的概率要显着高于其他年级;男生发生体育课堂冲突的概率要显着高于女生等。第三部分是对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致因进行分析。主要从社会、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庭五个维度对影响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导致体育课堂冲突的因素包含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偏见、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形成基础错位、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权威弱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师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欠缺、师生关系融合方法单调、体育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有限以及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第四部分是在以上全面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现状的消解策略。基于社会层面的消解策略主要有提升社会大众对学校体育的认同感、逐渐消除社会文化传统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促进媒体对体育教师职业良好形象的展现和塑造;基于学校角度的消解策略主要有创建生态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和体育课堂环境、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方式、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完善学校体育评价制度和实现人性化管理;基于教师角度的消解策略主要有转换体育教师角色重塑体育教师权威、体育教师应建立对话式课堂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自主提高专业与能力素质,体育教师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基于学生角度的消解策略主要有关注学生发展的心理及需求、以角色转变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回归、强化学生对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优化。基于家庭层面的消解策略主要有加强家庭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重视对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引导,加强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等。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研究者站在研究的全局视角,对本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与总结。分别从概念界定、现状调查、因素分析、消解策略四个方面下定结论。从中学体育课堂冲突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体育教师主体、体育课堂冲突消解的全局视角三个方面提出重点建议。

李军言[4](2020)在《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都对妇女体育参与问题表现出广泛的关注度,不少国家专门出台了妇女体育相关政策支持指导着妇女体育的发展,可见促进妇女体育参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2019年我国出台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均提出“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可见“青少年”和“妇女”的体育参与也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高中女生”作为“青少年”和“妇女”的交叉人群,在身心发展的过度阶段,高中女生体育参与情况值得重点关注。然而,据调查女生体育参与率从幼年开始就普遍低于男生,并在高中阶段达到差异的最高点,面对此严峻的现实问题,找出阻碍高中女生体育参与的原因,调查高中女生具体参与障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因素为调查对象,根据Froehlich Chow(2010)等研究者建立的“影响妇女和女孩体育参与的身体活动社会生态学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调查我国城市高中女生在个人层面、人际关系层面、社会环境以及政策制度层面的体育参与障碍,分析障碍因素形成的具体深层次原因,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国情,给出解决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1)我国城市高中女生群体在体育参与的时间、频率、强度和体育活动态度等方面都明显低于男生,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女生的体育运动量会明显下降,不同年级高中女生的体育运动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导致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级的增长,高中女生的运动强度明显降低;(2)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调查发现:个人障碍因素、人际关系障碍因素、社会环境障碍因素、政策障碍因素都与高中女生的运动量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其中个人层面对于高中女生最具影响力,其次分别是社会环境层面和人际关系层面,高中女生对政策障碍因素的感知度相对较低。不同年级、不同活跃程度高中女生其体育参与障碍因素也存在差异;(3)个人障碍因素是阻碍其体育参与的首要因素,在个人障碍因素层面中“缺乏运动时间”“缺少运动习惯”“身体自我意识”三个因素是影响高中女生体育参与的关键;(4)排在第二位的是社会环境因素,其中“缺乏运动氛围”“男生更容易在体育领域获得成就”“爱运动的男生更受欢迎”这三个因素是阻碍高中女生体育参与的显着社会环境因素;(5)人际关系障碍因素中,“体育教师的性别”“教师在体育运动中对待男女生的差异”与“身边缺乏女性运动榜样”这三个人际因素对高中女生的体育参与影响最为显着;(6)政策制度障碍对于高中女生的体育参与影响较弱,“政策制度的缺失与宣传力度的匮乏”“现有体育考试制度不当”“体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妇女体育协会缺乏作为”都对高中女生的体育参与造成了影响。并根据不同层面的障碍因素提出了以下建议:(1)个人方面解决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的建议:(1)从自身出发,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端正体育参与态度,养成体育锻炼习惯;(2)杜绝任何形式的女性体育丑化现象,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2)人际关系方面:(1)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改善教学方式、平等关注男女生的体育参与,尊重女生体育态度;(2)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活跃程度以及对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支持程度;(3)同学朋友在运动中不评价、不起哄,形成一个积极鼓励的运动氛围;(3)社会环境方面:(1)学校落实分班教学,注重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建设,诱导女生开始运动并且坚持运动,增加运动时间;(2)媒体加大对女性体育报道的力度,增加女性运动榜样的可见性;(3)营造适合高中女生体育参与的文化氛围;(4)社区应加强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互动发展,共同推动女生体育参与;(4)政策制度方面:(1)建立与完善女性体育政策,加大政策宣传与监管力度;(2)在政策的实施中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明确妇女体育协会的职责;(3)改革体育考试制度,重视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培养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许久全[5](2020)在《乐亭闫各庄中学学生体质健康跟踪调查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国民体质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中学生的体质状况更令人担忧。近年来,我国强化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与标准,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乐亭闫各庄初中2017年入学526名学生(男270人,女256人)进行三年(2017、2018、2019)体质健康跟踪测试并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学生进行《初中生体质健康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以了解初中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初中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在身体形态方面,由BMI指数可知:72%左右的男生体质指数正常,但是仍有25%左右的男生体质指数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相较于男生而言,女生身体形态略好于男生,其中有77%左右的女生体质指数正常,但也有17%左右的女生体质指数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虽然低体重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肥胖仍是影响初中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2.在身体机能方面,初中阶段无论男、女生的肺活量均有显着的提升,男生肺活量指数均高于女生。但大部分学生只处于及格水平,特别是男生肺活量指数达到优秀等级的很少,不少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有待提高。3.在身体素质方面,初中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无论男、女生在各个项目大多处于及格等级,达到优秀和良好等级的学生较少。男生在力量素质方面整体水平偏低,学生普遍处于不及格等级,情况相对不理想。4.影响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多而复杂。在家庭方面,家长对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支持度不高,且有吸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在社区方面,社区所设施的体育器材及场地相对比较少,且大部分场地都被老年人占据,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校方面,学校课业负担较重,场地设施及器材受限、体育课程开展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且体育课的运动强度较小;在学生个人方面,大多数学生存在不按时吃早餐、睡眠时间不足、偏爱垃圾食品及长时间玩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且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及时间较少。以上多种因素叠加作用后综合影响初中生体质健康。

何素艳[6](2020)在《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科学应对、有效防范我国学校体育中的雾霾风险,研究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问题,引入了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变量,探讨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风险认知概念维度及其测量,调查了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认知、风险沟通和应对行为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现象理论,揭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机制,提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措施,以期为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提高研究效度,研究采用了探索性序列混合研究设计、聚敛混合研究设计和嵌套混合研究设计,具体采用了知识图谱方法、访谈法、描述性质性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得出如下结论:(1)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概念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概念包括信息告知、宣传平台、信息反馈三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概念包括主观感受、主观评价、理性判断三个维度。(2)研究编制的《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量表》是单维度,即积极应对;《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量表》包含主动获取知识和被动接收信息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量表》包含危害性和恐惧性两个维度,三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测量推荐标准,可以用来测量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三个变量。(3)雾霾影响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呈现出高雾霾风险认知和弱应对行为,学校呈现出低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4)人口统计学变量是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风险沟通、风险认知、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总体解释力较弱,风险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验和政策监管,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暴露程度和信息传播,应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危害认知、信息传播和行业制度。(5)体育活动雾霾应对知行悖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及现象,主要观点为:在行政干预下,风险沟通能引发积极应对行为;在现实条件限制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雾霾危害共识导致回避应对行为,肤浅的危害认知难以促进参与者的积极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对积极应对行为的影响离不开条件因素的支持。(6)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沟通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沟通正向影响风险认知,风险认知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在风险沟通对应对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学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雾霾风险知识讲授与雾霾信息告知,促进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风险。(7)北方多数地方的雾霾天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存在阈值设置偏高和学校叫停户外体育活动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故研究提出雾霾天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的建议,即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分别根据AQI>150、AQI>200、AQI>300阈值标准,达到阈值即刻叫停户外体育活动。(8)总体看,体育活动参与者视角的雾霾应对措施较为有限,有利的场馆环境条件和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是促进参与者个体积极应对雾霾的有力保障。未来研究需要转向相关政策和制度方面,解决雾霾影响后体育教学的补偿问题、体育活动叫停标准问题和学校规范开展风险沟通的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出台行业政策和制度,如《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以促进参与者个体的雾霾积极应对行为,保障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有序、规范、合理开展。

蔡莹[7](2020)在《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重视。然而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学不会运动技能,不得不对学校体育产生疑问。针对此情况查阅分析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和影响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应对策,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中学习一项以上运动技术,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和影响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进行调查,对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和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统计及逻辑归纳,将数据进行汇总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1)运动技能教学项目主要是田径类和大球类,缺少小球类、健美操、体操类、民族传统项目、新兴项目的技术教学;(2)教师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差异,教师大多选择班级制教学,而学生希望男女分班教学的人数最多;(3)学生运动技能掌握途径主要是体育课,其次还有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以及其他时间;(4)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一般,男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比女生好;(5)大部分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持一般满意态度。2.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1)运动技能教学内容选择缺乏自主性;(2)运动技能教学项目选择与学生需求不符;(3)运动技能教学组织与形式单一;(4)运动技能教学环境与设施配备不足;(5)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身体素质练习。3.影响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内外部因素:(1)外部因素排名前五位的是:场地器材、动作难度、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教学态度)、课外体育活动、师生关系。(2)内部因素排名前五位的是身体素质、原有动作经验、自信心、学习意志、学习动机。结论:1.现状:运动技能教学项目主要是田径类和大球类;教师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差异;学生运动技能掌握途径主要是体育课;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一般;大部分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持一般满意态度。2.问题:运动技能教学内容选择缺乏自主性;运动技能教学项目选择与学生需求不符;运动技能教学组织与形式单一;运动技能教学环境与设施配备不足;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身体素质练习。3.影响因素:外部因素排名前五位的是场地器材、动作难度、教师因素、课外体育活动、师生关系;内部因素排名前五位的是身体素质、原有动作经验、自信心、学习意志、学习动机。

同正锋[8](2020)在《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标准》测试均值与国家标准值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次研究是为了了解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和延安市各个中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具体实施和获得效果,本次论文主要随机抽取了延安市城区四所高中2017级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作为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了更好的了解延安市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次论文主要应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数据搜集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四所重点高中学生体质测试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值对比分析,从而得到延安市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重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因素。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延安市四所中学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在学生身体形态的发展方面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发现延安市城区四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体重出现偏差现象比较严重,而且男生的超重肥胖现象明显比女生的高,与此同时也可以得出女生偏廋现象较前几年有所增加。(2)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发现近几年来,学生的肺活量指数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因为学生心率发展不平衡、学生肥胖指数增加导致肺活量指数降低,因此也引发出了一系列疾病大大的增加。(3)在身体素质方面通过对四所高中学生三年的体质健康数据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生在速度和耐力素质方面出现了下降现象,且女生的成绩下降速度明显高于男生的成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女生不喜欢体育运动导致的,除此之外其他的几项身体素质也都有所下降,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4)通过调查还发现由于四所重点高中的学生来源不同导致了四所学校的学生体质在起点上就有一定的差距,在加上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观认识不足,造成了学生们没能够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更好的发展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5)通过调查发现各个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以及各个学校的场地器材都成为制约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我们学校的人数巨多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短缺以及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课更好的开展从而也就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导致了延安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成绩出现了下降。总之,本文通过对四所学校学生三年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收集,对比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法,同时也希望对延安市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唐正华[9](2020)在《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风险与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体育活动防范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学校安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督导检查》两个文件。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并从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环境开始入手,使其顺利进行。重点在学生,难点在学校,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同时也是湖南省唯一列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也是国家重点精准扶贫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对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进行调查,探寻适合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风险的预防和对策,对减少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风险拥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影响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的风险要素与预防对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1)学生受伤频率过高,男生多于女生,学生易受伤部位是脚踝,其次是皮肤擦伤,男女生都在跑步项目受伤率较高,球类运动是学生的主要受伤项目,运动中期受伤情况最为严重,教学比赛和练习期间更容易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2)学生因素:湘西州农村小学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堂纪律和体育安全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将自己疾病如实告知给老师或学校,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不全,学生缺乏体育安全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不认真等现象,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安全意识缺乏。(3)教师因素:缺乏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技术,体育教师缺乏教学安全责任心,有部分老师很少检查体育器材,没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精神面貌,教师安全培训机会较少,体育教师的安全认知水平差,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导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不良。(4)教学环境因素:体育场地和器材不充足,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学校场地器材不太好,学生对学校的场地器材完全不满足,大部分操场为水泥和煤渣;学校对场地器材的维护不到位,场地器材维修间隔时间过长,存在安全隐患。(5)教学管理: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仍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学校关注点依然放在文化课上,轻体重文现象明显;学生对学校体检工作人员的态度极度不满,农村小学很少组织进行体检,体检周期过长;值得欣慰的是小学学生都购买了意外保险,国家政策实施很到位;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知识培训。(6)通过对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的安全风险防范应对措施。预防对策:培养专职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经验技术,增加教学安全责任心;采用灵活而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安全警觉性;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时刻关注学生精神面貌和体质状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学生合理选择运动项目;科学进行体育运动;塑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纪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加学生体育安全知识和提高运动技能;完善场地设施与器材;合理分配场地进行教学活动;场地器材及时维护;加强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完善学校医疗健康体系;加强学生安全认知和自我管理,丰富学生安全知识。

李哲[10](2020)在《天津市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量表编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体育学习倦怠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体育技能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它是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编制观测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的量表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前言,阐述问题提出、目的意义和文献综述。第二章为阐述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三章为结构的探究,结合结构化访谈、开放式问卷结果与国内外量表编制初稿,再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经过五次筛选确立第二稿。第四章为结构的进一步探索与验证,量表分别经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良好测量学特征。第五章为运用量表分析性别差异,以正式量表为工具测试分析不同性别天津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倦怠差异情况,阐明影响因素为生理、心理、环境和文化。第六章为总结与建议,指明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同时说明研究不足并提出建议。研究主要贡献是成功编制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量表,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初步完成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建构工作,量表包含情绪耗竭、生理耗竭、行为不当、认知否定四个维度,共计29个项目。第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量表结构较为合理,各项信效度指标良好,且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相关性达到了高度相关,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的测量工具。第三,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具有个体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量表两个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二、中学女生体育课不良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女生体育课不良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国内外对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关注日益增加
        1.2.2 运动不足成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直接因素
        1.2.3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成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手段
        1.2.4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1.5.1 研究内容
        1.5.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6 研究技术路线、思路与创新点
        1.6.1 研究技术路线
        1.6.2 研究思路
        1.6.3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习惯
        2.1.1 习惯的定义
        2.1.2 习惯的心理学机制
    2.2 体育锻炼习惯
        2.2.1 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及其特征
        2.2.2 体育锻炼习惯的产生-保持-打破
        2.2.3 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2.4 体育锻炼习惯测量方法
        2.2.5 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体育锻炼习惯相关研究
        2.2.6 体育锻炼习惯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2.2.7 体育锻炼习惯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3 相关理论基础
    3.1 体育锻炼行为相关理论模型
        3.1.1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3.1.2 跨理论模型
        3.1.3 自我决定理论
        3.1.4 社会认知理论
    3.2 习惯的双系统理论
        3.2.1 双系统理论——目标与习惯
        3.2.2 双系统模型的建构
        3.2.3 双系统模型的控制
    3.3 本章小结
4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调查与访谈
    4.1 现状调查与访谈的意义
    4.2 研究工具的选择与问卷的发放
        4.2.1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
        4.2.2 自我报告习惯指数量表
        4.2.3 问卷发放情况
    4.3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和自我报告习惯指数量表调查结果
        4.3.1 健康情形和生活方式
        4.3.2 身体活动量
        4.3.3 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4.3.4 青少年健康意识
        4.3.5 体育锻炼习惯和影响因素初步调查
    4.4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过程访谈
        4.4.1 访谈对象简介
        4.4.2 访谈内容主题结构检验
        4.4.3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现状与养成过程访谈结果
    4.5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分析
        4.5.1 青少年对自己的健康现状较满意
        4.5.2 久坐和屏幕依赖的不良生活方式值得关注
        4.5.3 有一定的健康意识但锻炼知识有所欠缺
        4.5.4 男生体力活动情况优于女生
        4.5.5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社团有待进一步加强
        4.5.6 亟待环境改变促进锻炼习惯养成
    4.6 本章小结
5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模型建构与验证
    5.1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模型建构的意义
    5.2 研究工具和分析方法阐释
        5.2.1 影响因素模块划分
        5.2.2 影响因素条目与AHP赋权方法
        5.2.3 量表与问卷发放
        5.2.4 层次聚类分析
        5.2.5 验证性因素分析
    5.3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5.3.1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与优化
        5.3.2 专家对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赋权
        5.3.3 赋权前后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因素和SRHI回归分析
        5.3.4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与自我报告习惯指数量表调查结果
    5.4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数据结果讨论
    5.5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路径理论分析
        5.5.1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5.5.2 聚类因子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5.5.3 个人因素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5.5.4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5.5.5 学校因素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5.5.6 社会因素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5.6 不同性别、年龄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探析
        5.6.1 不同性别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5.6.2 不同年龄段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5.6.3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个案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作用机制与干预策略
    6.1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作用路径探讨
    6.2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影响因素机制阐释
        6.2.1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机制理论基础
        6.2.2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作用特点探析
        6.2.3 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个体层面作用机制
        6.2.4 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社会层面作用机制
    6.3 体育锻炼习惯干预策略
        6.3.1 认知-意向-行动-保持
        6.3.2 锻炼意识的诱导
        6.3.3 促进体育锻炼习惯持续的线索提示
        6.3.4 促进社区、学校与家庭体育网络体系的建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一 学生健康、体能活动及生活习惯问卷
    附录二 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问卷(32 条目)
    附录三 锻炼习惯自我报告系数量表
    附录四 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 AHP 专家问卷
    附录五 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附录六 访谈对象名单及基本信息
    附录七 个案分析材料
10 致谢
11 博士就读期间研究经历

(2)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和促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1.2.2 国内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1.2.3 研究小结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中学生的概念
        1.3.2 体质健康的相关概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检测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深度访谈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分析
        3.1.1 2019年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析
        3.1.2 近十年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动态分析
    3.2 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
        3.2.1 学生视角的影响因素
        3.2.2 专家视角的影响因素
    3.3 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对策
        3.3.1 学生视角的促进对策
        3.3.2 专家视角的促进对策
4 讨论
    4.1 加强健康教育是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内在动因
    4.2 提高家庭体质健康认知和行为是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核心因素
    4.3 保障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关键措施
    4.4 制定校园体育发展的政策是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推手
5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5.1.1 2019年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
        5.1.2 近十年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变化情况
        5.1.3 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5.2 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1.1 促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客观需要
        1.1.2 预防和调适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现实诉求
        1.1.3 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冲突
        1.3.2 课堂冲突
        1.3.3 体育课堂
        1.3.4 体育课堂冲突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有关课堂冲突的研究综述
        1.4.2 国内外有关体育课堂问题的研究综述
        1.4.3 国内外有关体育课堂师生冲突的研究综述
        1.4.4 个人评述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课堂冲突的理论解读
        3.1.1 体育课堂冲突的内涵
        3.1.2 体育课堂冲突的主要类型
        3.1.3 体育课堂冲突的表现形式
        3.1.4 体育课堂冲突的双重性功能
    3.2 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现状调查
        3.2.1 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现状总体描述
        3.2.2 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现状的差异性特征
    3.3 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致因因素分析
        3.3.1 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偏见
        3.3.2 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形成基础错位
        3.3.3 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权威弱化
        3.3.4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3.3.5 师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欠缺
        3.3.6 师生关系融合方法单调
        3.3.7 体育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有限
        3.3.8 家庭教育缺失
    3.4 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的消解策略
        3.4.1 基于社会层面的消解策略
        3.4.2 基于学校角度的消解策略
        3.4.3 基于体育教师角度的消解策略
        3.4.4 基于学生角度的消解策略
        3.4.5 基于家庭层面的消解策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4)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促进妇女体育参与的政策文件在世界各国持续出台掀起妇女体育研究热潮
        1.1.2 妇女和女孩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特殊的价值
        1.1.3 女生作为体育参与的弱势群体,其参与体育活动面临众多障碍
        1.1.4 高中阶段女生体育参与率明显下降,如何促进高中女生的体育参与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难题
        1.1.5 国际上与发达国家针对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已有成功经验可以学习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育参与障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2 女性体育参与障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3 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4 高中女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研究现状
        1.3.5 高中女生参与体育活动所带来影响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基础理论
        3.1.1 核心概念界定
        3.1.2 研究理论基础——社会生态学模型
    3.2 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概况与分析
        3.2.1 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概况
        3.2.2 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现状分析
    3.3 我国城市高中女生参与体育活动障碍因素及分析
        3.3.1 高中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个人障碍因素及分析
        3.3.2 高中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际关系因素及分析
        3.3.3 高中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环境障碍因素及分析
        3.3.4 高中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相关政策障碍因素及分析
    3.4 国外解决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的成功经验
        3.4.1 国外解决高中女生体育参与个人障碍的成功经验
        3.4.2 国外解决高中女生体育参与人际关系障碍的成功经验
        3.4.3 国外解决高中女生体育参与社会环境障碍的成功经验
        3.4.4 国外解决高中女生体育参与相关政策障碍的成功经验
    3.5 解决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的发展对策
        3.5.1 政策制度方面解决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的发展对策
        3.5.2 社会环境方面解决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的发展对策
        3.5.3 人际关系方面解决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的发展对策
        3.5.4 个人方面解决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的发展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B 我国城市高中男生体育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C 高中女生访谈提纲
    附录D 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乐亭闫各庄中学学生体质健康跟踪调查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体质概念研究界定
        1.2.2 国外对于体质健康水平检测的相关研究
        1.2.3 国外对于体质健康水平干预的相关研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国内关于体质概念的界定研究
        1.3.2 国内关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测量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跟踪调查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初中生三年体质健康发展状况
        3.1.1 身体形态方面
        3.1.2 身体机能方面
        3.1.3 身体素质方面
    3.2 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3.2.1 家庭方面
        3.2.2 家庭所在社区方面
        3.2.3 学校方面
        3.2.4 学生生活方式方面
    3.3 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对策分析
        3.3.1 家庭方面
        3.3.2 家庭所在社区方面
        3.3.3 学校方面
        3.3.4 学生生活方式方面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1 专家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件 2 初中生体质健康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活动风险应对行为与风险认知研究
        1.2.2 风险沟通研究
        1.2.3 雾霾风险与体育活动应对研究
        1.2.4 我国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的考虑
    1.3 研究的具体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方法
        2.2.2 资料分析方法
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编制
    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
        3.1.1 引言
        3.1.2 研究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量表编制
        3.2.1 引言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讨论
        3.2.5 小结
    3.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其他题项的编制
        3.3.1 引言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现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问卷调查法
        4.2.2 数理统计法
        4.2.3 访谈法
        4.2.4 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调查总体情况
        4.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讨论
        4.4.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总体特征
        4.4.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4.4.3 混合研究方法的结果验证
    4.5 小结
5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理论研究
    5.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实质理论研究
        5.1.1 引言
        5.1.2 研究方法
        5.1.3 结果与分析
        5.1.4 讨论
        5.1.5 小结
    5.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形式理论研究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研究假设
        5.2.3 研究方法
        5.2.4 结果与分析
        5.2.5 讨论
        5.2.6 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应对措施研究
    6.1 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研究
        6.1.1 问题的提出
        6.1.2 分析方法
        6.1.3 文本制定存在的问题
        6.1.4 “叫停”实践存在的问题
        6.1.5 讨论
        6.1.6 小结
    6.2 建议出台《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
        6.2.1 实践问题
        6.2.2 具体建议
    6.3 建议出台《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6.3.1 实践问题
        6.3.2 具体建议
    6.4 自下而上的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实践
        6.4.1 相关提案
        6.4.2 提案效果评价
    6.5 研究局限与展望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运动技能的概念
    2.2 国外有关运动技能的研究
    2.3 国内有关运动技能的研究
        2.3.1 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
        2.3.2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2.3.3 影响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因素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分析
        4.1.1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选择依据分析
        4.1.2 运动技能教学项目选择分析
        4.1.3 运动技能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4.1.4 运动技能教学环境与设施配备分析
        4.1.5 学生运动技能掌握途径分析
        4.1.6 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
        4.1.7 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情况满意度分析
    4.2 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4.2.1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选择缺乏自主性
        4.2.2 运动技能教学项目选择与学生需求不符
        4.2.3 运动技能教学组织与形式单一
        4.2.4 运动技能教学环境与设施配备不足
        4.2.5 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身体素质练习
    4.3 影响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分析
        4.3.1 外部因素分析
        4.3.2 内部因素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 B 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 C 影响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分析(专家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标准》测试均值与国家标准值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相关概念研究
        1.2.1 体质的概念
        1.2.2 健康的含义
        1.2.3 体质测试的作用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现状
        1.3.2 国外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1.4 选题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实地调查法
        2.2.5 对比分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身体形态相关数据平均值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值对比分析
        3.1.1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身高平均值与国家标准值对比分析
        3.1.2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体重平均值指数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值对比分析
    3.2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身体机能数据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值对比分析
        3.2.1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肺活量均值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值进行对比
    3.3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相关数据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值对比分析
        3.3.1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50米跑平均值与国家标准值对比
        3.3.2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跳远成绩平均值与国家标准值对比分析
        3.3.3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坐位体前屈平均值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值对比分析
        3.3.4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成绩平均值与国家标准值对比分析
        3.3.5 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成绩平均值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值对比分析
    3.4 影响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3.4.1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因素
        3.4.1.1 各个中学学生的来源情况
        3.4.1.3 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
        3.4.1.4 由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观认识不足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3.4.1.5 四所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
        3.4.1.5 体育课项目单一,内容枯燥
        3.4.1.6 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不足,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3.4.2 家庭环境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风险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目前迫切需要对小学体育教学安全进行研究
        1.1.2 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需要能更好地得以贯彻
        1.1.3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需要能更好地得以实现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
    2.1 湘西州农村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伤的频数
    2.2 湘西州农村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伤的性别
    2.3 湘西州农村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伤的部位
    2.4 湘西州农村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伤的类型
    2.5 湘西州农村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伤的运动项目
    2.6 湘西州农村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伤的时间阶段
    2.7 湘西州农村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伤的环节
第3章 影响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的主要风险要素分析
    3.1 影响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要素中学生要素
        3.1.1 学生课堂纪律不好
        3.1.2 学生体育安全知识的欠缺
        3.1.3 学生的疾病告知情况
        3.1.4 学生的自身心理因素分析
    3.2 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要素中教师要素
        3.2.1 教师的安全知识不全面
        3.2.2 教师的安全意识差
        3.2.3 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安全保护情况
    3.3 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要素中教学环境要素
        3.3.1 体育场地和器材不充足
        3.3.2 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场地现状
        3.3.3 对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维护情况
    3.4 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要素中教学管理要素
        3.4.1 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3.4.2 学生对学校体检工作的评价
        3.4.3 小学学生体检工作开展情况
        3.4.4 小学学生购买意外保险情况
        3.4.5 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
第4章 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风险预防对策研究
    4.1 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学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4.1.1 培养专职体育教师,提高教师教学经验技术,增加教学安全责任心
        4.1.2 采用灵活而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安全警觉性
        4.1.3 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时刻关注学生精神面貌和体质状况
    4.2 学生应对体育教学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4.2.1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2.2 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4.2.3 学生合理选择运动项目
        4.2.4 科学进行体育运动
        4.2.5 塑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纪律
        4.2.6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4.2.7 增加学生体育安全知识和提高运动技能
    4.3 教学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
        4.3.1 完善场地设施与器材
        4.3.2 合理分配场地进行教学活动
        4.3.3 场地器材及时维护
    4.4 教学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4.4.1 加强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4.4.2 完善学校医疗健康体系
        4.4.3 加强学生安全认知和自我管理,丰富学生安全知识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访谈提纲

(10)天津市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量表编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学习倦怠概念界定
        1.2.2 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1.2.3 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1.2.4 学习倦怠量表编制研究
        1.2.5 体育学习倦怠量表编制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构的探究:预试量表的编制与筛选
    3.1 项目收集:预测问卷编制
        3.1.1 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的理论基础
        3.1.2 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3.1.3 参考相关量表并建立项目池
        3.1.4 体育学习倦怠量表项目的修改与确定
        3.1.5 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量表的项目编排
    3.2 项目筛选:探索性因素分析
        3.2.1 研究被试
        3.2.2 项目分析
        3.2.3 探索性因素分析
        3.2.4 信效度检验
4 结构的进一步探索与验证:正式量表的确认
    4.1 研究被试
    4.2 项目分析
        4.2.1 数据管理与统计
        4.2.2 极端组比较
        4.2.3 项目与总分相关
        4.2.4 同质性检验
    4.3 探索性因素分析
        4.3.1 可行性研究
        4.3.2 项目抽取
        4.3.3 维度命名
    4.4 验证性因素分析
        4.4.1 拟合指数
        4.4.2 验证性因素分析路径分析图
    4.5 信效度检验
5 性别差异分析:量表的应用
    5.1 总体特征
    5.2 性别差异检验
        5.2.1 生理耗竭的性别差异
        5.2.2 认知否定的性别差异
        5.2.3 情绪耗竭的性别差异
        5.2.4 行为不当的性别差异
    5.3 性别差异因素分析
        5.3.1 生理因素
        5.3.2 心理因素
        5.3.3 环境因素
        5.3.4 文化因素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致谢
研究生个人简历

四、中学女生体育课不良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 褚昕宇.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太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和促进对策研究[D]. 范晨曦. 山西大学, 2020(04)
  • [3]中学体育课堂冲突研究[D]. 袁辉伟.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我国城市高中女生体育参与障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D]. 李军言. 河南大学, 2020(02)
  • [5]乐亭闫各庄中学学生体质健康跟踪调查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 许久全.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D]. 何素艳. 山西大学, 2020
  • [7]河南省城市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蔡莹. 河南大学, 2020(02)
  • [8]延安市城区重点高中学生《标准》测试均值与国家标准值对比分析[D]. 同正锋. 延安大学, 2020(12)
  • [9]湘西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风险与防范研究[D]. 唐正华. 吉首大学, 2020(03)
  • [10]天津市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量表编制及应用[D]. 李哲.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标签:;  ;  ;  ;  ;  

中学生体育课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