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贮藏温度下长臂虾磷脂成分的变化

不同贮藏温度下长臂虾磷脂成分的变化

一、不同贮藏温度下葛氏长臂虾磷脂成分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朱子豪[1](2019)在《南极磷虾油的精制及其胶囊产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极磷虾油作为一个种新型的产业化产品正在被广泛研究中,本文主要的研究有以下方面:首先研究了南极磷虾油的提取放法,分为采用有机溶剂法与酶解法进行提油,然后以理化指标为基准比较这两种提取方法以及超临界CO2提取法,选取提油效率最优的一组进行精炼工艺研究,主要方法为脱胶、脱酸、脱色和脂肪酸的富集,接着再对精炼油进行贮藏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无水乙醇为溶剂的提油工艺为料液比1:5、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5 h,南极磷虾出油率最佳。南极磷虾油贮藏稳定性优良,45 d内EPA的相对含量从(17.53±0.68)%降至(17.06±0.15)%,DHA的相对含量从(8.82±0.17)%降至(8.12±0.12)%,PUFA的相对含量从(32.47±0.45)%降至(30.96±0.44)%。南极磷虾油的ω-3 PUFA的贮藏稳定性极佳,即使是在40℃的高温条件下,也具有高度稳定性。其次对南极磷虾油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脱除工艺的研究,主要针对脱氟和脱砷两方面。脱氟的工艺选择化学-生物法,生物脱氟剂定为经过改性处理的果皮;脱砷工艺以改性沸石作为脱砷剂,研究静态吸附法对脱砷效果以及南极磷虾油品质的影响,并研究南极磷虾油中砷的五种存在形式,结果表明使用化学-生物法脱氟的总脱氟率能到达78.81%左右;而吸附法脱砷的脱砷率在85.26%-88.89%的范围内;其中砷甜菜碱为砷的最主要存在形式,占总砷的88.21%。最后是南极磷虾油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采用的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在单硬脂酸甘油酯添加量1.5%,芯壁质量比1:3,固形物含量25%,乳清蛋白粉:变性淀粉:麦芽糊精=2:1:3的条件下以均质压力为30 Mpa,进风温度170℃,出口温度95℃,进料量15 mL/min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崔益玮[2](2019)在《三种海洋源副产物磷脂提取与新型脂质组学方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海洋水产行业的发展,我国海水产品产量逐年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大量副产物浪费现象也不容忽视。磷脂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海洋生物磷脂因常会连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链而兼具磷脂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因此,对海洋生物磷脂加以利用、分析,可以提高海产利用率,为海洋源食品的研究和探索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两部分内容展开工作:首先,以虾头、鱿鱼内脏和金枪鱼内脏3种海洋源副产物为原料,利用食品加工助剂1,2-二氯乙烷代替氯仿,改良传统Folch法,建立了更适合食品工业的1,2-二氯乙烷-甲醇法,并从相对磷脂提取量和磷脂组成成分两方面将其与Bligh&Dyer法、Folch法、MTBE法、乙醇浸提法等传统方法进行对比。4种传统方法中,MTBE法对虾头、鱿鱼内脏和金枪鱼内脏的相对磷脂提取量均最高,不同溶剂配比的1,2-二氯乙烷-甲醇法中,1,2-二氯乙烷-甲醇(1:2,v/v)法对3种样品的相对磷脂提取量均最高,对比上述两种较好的方法,虾头的相对磷脂提取量以1,2-二氯乙烷-甲醇(1:2,v/v)法为最佳,其余2种样品则以MTBE法为最佳。同时,1,2-二氯乙烷法和乙醇浸提法对上述样品的相对磷脂提取量均不佳,其中乙醇浸提法为最低。除2种相对提取量较低的方法外,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讨论其余方法对3种样品磷脂组成成分的影响,6种方法提取的同种副产物的磷脂种类基本一致,虾头中共检出48种磷脂,鱿鱼内脏中共检出47种磷脂,金枪鱼内脏中共检出53种磷脂。各磷脂亚类中,不同方法对同种海洋源副产物中的含不饱和脂肪酸链磷脂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链磷脂的提取也几无差别;通过计算,各方法提取所得的磷脂中,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链磷脂的含量均较高,说明上述6种方法除可有效提取海洋源副产物中的磷脂外,更可有效提取其中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链的磷脂。综合相对磷脂提取量和对磷脂组成成分的影响分析,传统提取方法中以MTBE法最佳,以1,2-二氯乙烷为萃取剂的改良Folch法中以1,2-二氯乙烷-甲醇(1:2,v/v)法最佳。对于1,2-二氯乙烷-甲醇(1:2,v/v)法和MTBE法,二者在提取不同种类样品磷脂的优劣对比上略有不同,但均为有效的磷脂提取方法,MTBE法对于样品种类的适应性更广,而1,2-二氯乙烷-甲醇(1:2,v/v)法则更加安全,更适用于食品加工行业。随后,本文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多维度串联质谱鸟枪法和iKnife智能手术刀质谱法3种新型脂质组学技术,分别建立了针对海洋源副产物磷脂的检测及分析方法,并简要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劣性及适用范围。以鱿鱼内脏磷脂为样品验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样品经负离子全扫描实现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共检出17种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10种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9种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11 种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C原子总数为32~40,总双键数为0~7,并检测到多种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链的磷脂。以水产副产物磷脂为样品验证多维度串联质谱鸟枪法,样品采用流动注射直接进样,经三重四级杆质谱母离子扫描和中性质量丢失扫描对磷脂分子实现源内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共检测出20种PC,21种PE,14种PI,14种PS,其中,磷脂C原子总数为16~22(溶血性磷脂)和32~44,双键数为0~6,同时检出多种含有二十碳五烯酸链(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链(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磷脂。以金枪鱼内脏磷脂为样品验证iKnife智能手术刀质谱法,在m/z 600~1000处得到清晰的磷脂质谱图,通过二级质谱鉴定,该方法共检出磷脂41种,质量范围为m/z 699.5~911.6,检出磷脂亚类最多的是PI,共有13种。经方法学验证,上述3种脂质组学方法均有良好的精密度,结果可重复。通过对比,3种方法各有特点,因此适用范围略有差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适用于样品量较多、对检测速度要求不高、追求分析结果精确性时的脂质定性、定量分析;多维度串联质谱鸟枪法适用于样品量较少或对检测时长有较高要求时的脂质定性、定量分析,可用于建立样品快速检测方法;iKnife智能手术刀质谱法适用于无需定量检测时的脂质轮廓分析,可对未知样品进行实时鉴定与准确度评分。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海洋源副产物磷脂提取方面的研究,充分利用其生理生化特性、扩大其经济价值,还可以减少副产物资源浪费、降低环境压力,对维护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新型脂质组学技术的建立与开发,能够使脂质组学研究更好地应用于食品科学,为该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使其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范晓然[3](2018)在《太湖白虾低温贮藏时的菌相分析及其保鲜剂的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太湖白虾是我国江苏地区主要的养殖虾类之一,虾体晶莹通透、虾肉鲜嫩,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它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而腐败变质,甚至存在致病菌污染的风险。鉴于此,本文以南京众彩物流购买的太湖白虾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贮藏温度下太湖白虾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生物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为基础,利用PCR-DGGE技术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不同贮藏温度下腐败菌菌群的动态变化,进而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性能优良的三种保鲜剂,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三种保鲜剂进行复配优化,最后结合气调包装技术,验证复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为保证太湖白虾的品质和延长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生物胺含量为指标,研究了太湖白虾在0℃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为初步判定其货架期终点提供依据;同时直接提取虾肉中的细菌总DNA,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贮藏期间主要优势菌的演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太湖白虾的TVC值为6.17±0.12LogCFU/g,TVBN 值为 7.23±0.51mg/100g,均符合新鲜标准,只检测出亚精胺(SPD)(3.64±0.00 mg/kg)和精胺(SPM)(7.53±0.09mg/kg),贮藏过程中变化最显着的生物胺是腐胺,贮藏至第8d,TVC上升到7.08±0.14 LogCFU/g,TVBN 值增加到 31.21±0.34mg/100g,腐胺高达 95.46±2.17 mg/kg,到达货架期终点;贮藏初期的优势菌为柔膜菌门的一种未知菌株(Uncultured bacterium isolate DGGE gel)、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p.)、食酸菌(Acidovorax sp.)、丛毛单胞菌(Curvibacter sp.)、嗜糖假单胞菌(Pelomonas sp.)以及Kinneretiaasaccharophilastrain,货架期终点时的优势腐败菌为食酸菌(Acidovorax),丛毛单胞菌(Curvibacter),嗜糖假单胞菌(Pelomonas)与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太湖白虾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新鲜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不同贮藏温度下太湖白虾优势菌群的组成。结果表明,三种温度贮藏条件下,TVC值与TVBN值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上升,腐胺仍是变化最显着的生物胺,太湖白虾在0、4和15℃贮藏条件下的货架期分别为8d、4d和36h,说明0℃冰温贮藏能显着抑制腐败菌的生长,有效延长太湖白虾的贮藏期。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共得到626758条优质序列,绘制稀疏曲线表明本次实验的测序量已经达到饱和,可以代表原始群落的多样性;计算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发现三种贮藏温度下的微生物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0℃贮藏条件下,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贮藏末期的腐败菌,其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优势腐败菌;4℃)贮藏条件下,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为贮藏初期的优势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为优势腐败菌;15℃贮藏条件下,乳球菌属(Lactococc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为贮藏末期腐败菌,其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为优势腐败菌。3、通过查阅文献,综合考虑抑菌性和对虾体风味品质的影响等因素,选择性能优良的Nisin、聚赖氨酸(ε-PL)和苯乳酸进行浸泡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单一保鲜剂的最佳浓度分别为Nisin80mg/100ml、ε-PL1g/L和苯乳酸2g/100ml;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三种保鲜剂进行复配优化,以4℃贮藏5天后的菌落总数为响应值,获得复合保鲜剂的最佳浓度配比为 Nisin71.75mg/100ml、ε-PL1.20g/L 和苯乳酸 1.5g/100ml。复合保鲜剂中 ε-PL的浓度略高于单因素浓度,可能是因为太湖白虾的批次不同,受季节、运输条件以及养殖环境等影响导致太湖白虾的初始条件差异。对三种保鲜剂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响应面作图后发现,Nisin与苯乳酸的交互作用显着,它们复合使用能协同抑制太湖白虾在4℃贮藏期间的腐败菌生长。按响应面优化结果将Nisin、ε-PL和苯乳酸混合配制成复合保鲜剂浸泡太湖白虾,同时结合80%C02/10%N2/10%02气调包装,并与乳酸保鲜液对比,通过对实验组和空白组太湖白虾TVC值、TVBN值和生物胺含量变化的检测,评价复合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能显着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缓TVBN值升高以及生物胺的生成,在第10天,实验组菌落总数为7.011og CFU/g,刚刚超过国家规定,货架期比对照组延长5~6d。

孙鹤[4](2018)在《DHA-PC对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文中认为大黄鱼鱼卵因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磷脂(Phospholipids,PLs)而极具食用营养价值。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大黄鱼鱼卵PLs具有显着调控甘油三酯(TG)聚集的生理功能。但对其主要组成成分DHA 型磷脂酰胆碱(DHA-Phosphatidylcholine,DHA-PC)的功能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以大黄鱼鱼卵DHA-PC为试验材料,基于人肝癌HepG2细胞模型研究DHA-PC对TG沉积的影响及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高纯度DHA-PC为原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得到DHA-PC脂质体,观察了其形态和粒径分布;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浓度的DHA-PC脂质体培养HepG2细胞24、48、72 h,通过噻唑兰染色吸光值法(Methyl thiazolyltetrazolium value,MTT)测定细胞存活率,结合细胞完整性的测定,筛选出DHA-PC脂质体对HepG2细胞作用的安全浓度范围。结果表明制备的DHA-PC脂质体形态较好、分布均匀,其平均粒径为234.4nm;DHA-PC脂质体的安全作用浓度范围为0-40μg/mL,此时HepG2细胞存活率较高、完整性较好。2、给予不同浓度的油酸(OA)和含有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 h,通过测定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以及胞内脂质水平,确定体外高脂模型的建立;模型确立后给予不同浓度的DHA-PC脂质体及非诺贝特药物作用HepG2细胞24、48、72 h,干预结束后检测胞内TG的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胞内脂滴聚集情况。结果表明选择的OA造模浓度为0.75mM,此浓度下HepG2细胞没有明显的增殖损伤,细胞内含有大量脂滴,TG累积达到较高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DHA-PC脂质体(10μg/mL、25μg/mL和40μg/mL)作用不同时间(24h、48h和72h)均可明显降低HepG2细胞内TG的含量,减少胞内脂滴的蓄积。3、为进一步研究DHA-PC的降血脂机理,采用RT-qPCR检测HepG2 细胞 PPARα、CPT1A、FAS 的 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HepG2细胞PPARα、CPT1A、FA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DHA-PC脂质体作用不同时间(24h、48h、72h)均可下调FA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PPA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所上调;作用72h可显着上调CPTlAmRNA表达,作用不同时间(24h、48h、72h)均可上调CPT1A蛋白表达;说明DHA-PC的降血脂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α、上调CPT1A、下调FAS的表达有关。4、运用iTRAQ蛋白组学技术探讨了 DHA-PC脂质体在HepG2细胞内的吸收机制。筛选了空白组与DHA-PC脂质体两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了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类注释、KEGGPathway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差异蛋白共232个,其中上调蛋白19个,下调蛋白213个。通过对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 Pathway分析,发现筛选得到的差异蛋白参与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脂肪酸代谢、RNA转运、脂肪酸生物合成、AMPK信号通路等;通过构建差异蛋白及KEGG通路之间的蛋白互作网络,发现蛋白互作节点连线较多的差异蛋白包括IKBKG、NUP93、STAT3、ACSL4等,推测这些蛋白可能在HepG2细胞吸收DHA-PC脂质体中起重要作用。综上,本研究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大黄鱼鱼卵PLs主要成分DHA-PC对HepG2细胞内TG沉积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其对TG沉积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了 DHA-PC脂质体在HepG2细胞内的吸收机制。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大黄鱼鱼卵DHA-PC作为功能性食品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程新伟[5](2017)在《大黄鱼鱼卵磷脂组及其磷脂酰胆碱对HepG2细胞增殖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黄鱼(Pseudos croeea r)属石首鱼科,俗称大王鱼、黄瓜鱼,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福建省大黄鱼的养殖产量为全国之最,然而在大黄鱼加工过程中鱼卵副产物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首先以福建宁德养殖大黄鱼为原料,分析了大黄鱼各部位磷脂含量、磷脂组成以及脂肪酸成分;其次研究了大黄鱼鱼卵磷脂分子种类以及大黄鱼鱼卵磷脂酰胆碱的纯化工艺,最后探究了鱼卵磷脂酰胆碱脂质体对HepG2细胞的增殖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鱼卵中磷脂含量最高(5.50%),其次是鱼内脏(2.40%);磷脂组分研究显示头部、背肌和腹肌磷脂组分一致,为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内脏磷脂组分为LPC、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和鞘氨醇磷脂(Sphingomyelin,SM),鱼尾磷脂为LPC、PC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鱼卵磷脂为 LPC、PI、PE和PC,其中PC在鱼卵磷脂中含量最高,为76.36%。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大黄鱼各部位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其中鱼卵磷脂中PUFA占43.1%,DHA+EPA含量为41.90%,明显优于大黄鱼其他部位。2、鉴定并分析了大黄鱼鱼卵磷脂分子种,结果表明大黄鱼鱼卵磷脂组含有8种磷脂分子种类,共96种磷脂成分,其中有49个磷脂酰胆碱(PCs)、4个溶血磷脂酰胆碱(LPCs)、13个磷脂酰乙醇胺(PEs)、10个磷脂酸(PAs)、13个磷脂酰丝氨酸(PS)、3个磷脂酰甘油(PGs)、2个鞘磷脂(SMs)和2个磷脂酰肌醇(PIs)。在这8种磷脂组分中,PC分子种的含量最高(65.16%);PC的主要分子种为PC 15:0/19:1&16:0/18:1,PC P-16:0/20:5&16:0/20:5,PC 0-16:0/22:6&P-16:0/22:6&16:0/22:6 和 PC 0-18:0/22:6&18:0/22:6 等,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9.43%,11.52%,13.33%,15.79%;鱼卵磷脂的不饱和脂肪酸以n-3 PUFA 为主,特别是 DHA(C 22:6),EPA(C 20:5)。3、以大黄鱼鱼卵磷脂为原料,研究了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大黄鱼鱼卵磷脂酰胆碱(Roe-PC)的最佳工艺,主要研究了柱层析的固定相种类、粒度、洗脱剂流速、氯仿/甲醇配比、上载量等因素对Roe-PC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纯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最佳纯化条件:柱层析固定相为200~300目硅胶,洗脱剂流速为2 mL/min,氯仿/甲醇配比为3:2,上载量为0.035g/g硅胶,在此条件下,Roe-PC的纯度达96%,回收率为85%。4、以纯化所得的Roe-PC为原料,制备得到了 Roe-PC脂质体,并初步探究Roe-PC脂质体对HepG2细胞生长的增殖效应,主要采用MTT法,研究了 Roe-PC脂质体在不同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对HepG2细胞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在0μg/mL~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不会对细胞造成毒害作用,而大于100μg/mL时,会对细胞造成毒性效应,说明Roe-PC脂质体有一定的抑癌效果,为后续深入研究其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科学基础。综上,本研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与脂肪酸组成等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大黄鱼鱼卵磷脂、鱼卵磷脂分子种构成,并建立了鱼卵磷脂酰胆碱的纯化工艺,获得了高纯度的鱼卵磷脂酰胆碱;最后,初步探讨了鱼卵磷脂酰胆碱对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发鱼卵类海洋生物资源奠定了科学基础。

程新伟,梁鹏,涂晓玲,钟机,李惠芳,孙鹤,张敏,陈丽娇[6](2017)在《养殖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文中认为为明确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本实验选取大黄鱼头部、背肌、腹肌、内脏、尾部以及鱼卵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部位的磷脂含量、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鱼卵中磷脂含量最高,为5.50 g/100 g。头部、背肌和腹肌磷脂组分一致,为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磷脂酰胆碱(PC);头部磷脂中LPC和PC的含量分别为39.23%、45.12%,背部分别为62.74%、36.12%,腹部分别为66.69%、33.31%。内脏磷脂组分为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肌醇(PI)和鞘氨醇磷脂(SM),含量分别为59.37%、12.77%、29.83%。鱼尾磷脂为LPC、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分别为21.41%、59.37%、19.22%。鱼卵磷脂为LPC、PI、PE和PC,含量分别为12.30%、1.09%、9.12%、76.36%。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大黄鱼各部位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鱼卵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43.1%,明显优于大黄鱼其他各部位。研究结果说明大黄鱼是一种富含磷脂功能因子的海洋鱼类。

赵鑫鹏[7](2016)在《南极磷虾油中磷脂的分离纯化及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南极磷虾脂质中含有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维生素、虾青素等。其中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较为丰富,尤其是EPA(二十碳五烯酸,20:5)、DHA(二十二碳六烯酸,22:6)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5.0%25.3%、9.3%21.2%,EPA和DHA对人类健康有诸多作用,它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炎症、视力衰减等多种疾病。研究表明,南极磷虾脂质中的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磷脂形式存在,磷脂型EPA/DHA有着更好的吸收性,所以与鱼油等传统的EPA、DHA补充剂相比,南极磷虾油的营养价值更高。目前国内外大规模生产磷脂的原料主要为大豆油脚及蛋黄磷脂,而南极磷虾油作为高EPA/DHA含量的磷脂源在产业化上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所以,南极磷虾源磷脂的分离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目的(1)研究南极磷虾油中磷脂的分离及制备工艺,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2)利用南极磷虾源磷脂,与人参皂苷进行复合物制备,建立最佳制备工艺,开发南极磷虾源磷脂的应用技术;(3)研究南极磷虾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拓展南极磷虾油应用领域。研究结果1.以实验室自制南极磷虾油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南极磷虾油中磷脂的浓缩分离及制备方法,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磷脂富含EPA、DHA,其含量分别达到20.10%、10.42%。2.以分离制备的南极磷虾源磷脂为原材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人参皂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最终得到南极磷虾源磷脂的人参皂苷复合物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1.5 h;投料比为1:1.6;药物浓度为35 mg·m L-1,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实验,平均复合率可达97.45%。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为0.64%。3.优化了南极磷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制备工艺:壳聚糖溶液浓度0.5%,海藻酸钠溶液浓度1%,芯壁比1:1,氯化钙溶液浓度3%。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包封率可达86.45%。结论研究表明:(1)以实验室自制南极磷虾油为研究对象,运用液-液萃取方法,分离制备其中的磷脂。最优萃取条件下,产物磷脂含量可达86.46%,该法不造成脂质浪费且溶剂可回收,绿色环境友好,为南极磷虾磷脂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并采用GC/MS对产物进行脂肪酸分析,其中EPA/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52%。南极磷虾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2)以自制南极磷虾源磷脂为原料,进行人参皂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复合率可达97.45%。产物微观粒子形态良好,结构完整,为南极磷虾磷脂应用提供了指导方向。(3)以实验室自制南极磷虾油为研究对象,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体系,采用锐孔法,正交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包封率可达86.45%。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兼具用法便捷性与产品优良抗氧化性特点,为南极磷虾油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

刘艳青[8](2013)在《皱纹盘鲍地域及季节性差异分析及内脏磷脂减肥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鲍鱼养殖和消费第一大国。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鲍鱼品种为皱纹盘鲍,福建与山东地区皱纹盘鲍的养殖量占市场份额的90%左右。鲍鱼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产地差异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鲍鱼加工主要副产物为鲍鱼内脏,鲍鱼内脏中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丰富,是重要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但目前研究较少。本文系统研究了山东及福建养殖地区所产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hannai Ino)腹足基本成分的季节性变化及内脏磷脂的减肥活性,为鲍鱼的原产地鉴别及开发新型海洋功能食品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以福建、青岛、荣成三地的皱纹盘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其腹足中蛋白质、糖原、无机元素及脂质等基本成分的季节性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糖原是鲍鱼腹足主要的营养成分,两者占95%以上;脂肪含量较低,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40%,且含有一定量脂肪醛二甲基缩醛;富含Zn、Cu、Fe、Se、Cr、Co、Mn、Mo、V、Ni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不同产地鲍鱼的基本成分有一定差异,并且呈现季节性变化,通过对无机元素及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实现鲍鱼的原产地鉴别。(2)对鲍鱼内脏脂质进行了系统分析,测定了中性脂及极性脂的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鲍鱼内脏脂质富含二十碳以上的PUFA。中性脂主要组分包括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甘油二酯;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鞘磷脂(SM),溶血卵磷脂(LPC)等。(3)以鲍鱼内脏为原料制备鲍鱼了内脏磷脂,并对其进行减肥活性的研究。实验表明,鲍鱼内脏磷脂能显着抑制体重增长以及体内脂肪蓄积,具有明显的减肥效果;能明显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浓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同时鲍鱼内脏磷脂能够有效改善葡萄糖耐受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改善脂代谢和糖代谢方面,鲍鱼内脏磷脂的效果明显优于大豆磷脂。

陈文娟,陈丽娇[9](2012)在《大黄鱼鱼卵磷脂提取及磷脂成分分析》文中认为采用乙醇加热纯化提取的方法,从大黄鱼鱼卵中提取磷脂,研究乙醇含量、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含量为92%、料液比1∶8、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20 min、浸提3次,在该条件下产品的提取率可达47.73%.采用薄层层析法结合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大黄鱼鱼卵磷脂含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为69.38%、4.14%、8.52%、7.24%、10.72%.

尹婷婷[10](2012)在《长臂虾亚科三属代表种的生殖生物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综合国内外虾的生殖生态相关研究成果,对经济虾的主要种长臂虾亚科,长臂下属,沼虾属等,从生殖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类总结,概括了不同种类虾的共同点以及个体特征,并就今后如何在虾类种群资源保护、开采及增养殖等方面做了了初步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2010年9月-2011年4月于江苏省吕泗每月采集葛氏长臂虾样品,对南黄海野生葛氏长臂虾群体进行生物学研究,测定葛氏长臂虾的体长、体重、性别比例、抱卵率、生殖力及发育周期等生物学特征。长江口葛氏长臂虾群体在3、4月份普遍较大,主要分布于50.0-60.0mm间,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有显着差异(F=1.415,P<0.05)。雌雄性别比例在3月显着增大,性腺发育可以分为5个时期,9-11月处于未发育阶段,12月开始发育,1月首次发现雌性性成熟个体,此趋势增加到4月后因首次产卵而略有下降。2月首次发现抱卵个体,生殖力与体长呈线性关系,关系为F=0.0581BL+0.0916。葛氏长臂虾肝胰腺与体长关系不是非常显着,但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雌性较雄性更加明显(F=1.503,P=0.001)。同时利用组织学方法对雄性葛氏长臂虾进行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葛氏长臂虾雄性生殖系统是由精巢、输精管和雄性生殖孔三部分组成的。其中精巢由许多生精小管组成,而不同区段的生精小管内精子的发生不是同步的。而输精管依其外形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近端输精管、中部输精管、末端输精管、以及端壶腹四个部分,且各部分的组织学结构相似。首次对葛氏长臂虾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及性腺发育变化进行组织学方面的研究,并对葛氏长臂虾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进行分期。结果表明,葛氏长臂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分左右两叶,两端相连,中间分开。本文将葛氏长臂虾卵巢发育过程呈现的6种不同发育程度的雌性生殖细胞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的卵母细胞、卵黄合成中期的卵母细胞、卵黄合成后期的卵母细胞、成熟前期卵的母细胞以及成熟期的卵母细胞。同时据此将卵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未成熟时期,发育I期,发育II期,成熟期及排卵后时期。本文研究了2006年四、五两月长江口暖水域脊尾白虾体长体重出等生殖特征。分析了雌雄脊尾白虾的体长体重间关系,方程分别为y=0.0003x2.3499和y=0.0127x1.4168。采样这两个月中种群密度均较高且正处于脊尾白虾的生殖时期,故可以反映生殖高峰时期的情况。分析了性腺发育及其与体长的相关性,肝胰腺状况及其与其它生物学参数的关系。脊尾白虾此时期的绝对生殖力在375-4801间波动,相对生殖力以体长体重计分别为43和617.对2006年6,7,8,10,12月份长江口日本沼虾的生殖生物学进行初步研究。测定其头胸甲长、体质量、指节、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分析头胸甲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主要分布在1.252.00mm,体质量分布在2.0~4.0g。头胸甲长与体质量线性相关,指节和头胸甲为正相关,性腺及肝胰腺与体质量及头胸甲长呈正相关,对雌性发育分期进行划分。绝对生殖力4977,相对生殖力1000-2000,雌性生殖力与头胸甲长和体质量正相关,相关方程分别为y=315.47e1.6578x; y=1511.9e0.3251x。

二、不同贮藏温度下葛氏长臂虾磷脂成分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贮藏温度下葛氏长臂虾磷脂成分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南极磷虾油的精制及其胶囊产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南极磷虾概述
    1.2 南极磷虾油概述
        1.2.1 南极磷虾油产品的现状及其营养特性
        1.2.2 南极磷虾油南极磷虾油提取工艺的主要技术及研究进展
    1.3 南极磷虾油粗油精炼的简介
        1.3.1 南极磷虾油脱氟工艺的研究进展
        1.3.2 南极磷虾油与砷
        1.3.3 南极磷虾油贮藏性质的分析与研究
    1.4 南极磷虾油胶囊的概述
第二章 南极磷虾粗油提取与精炼工艺的优化极其贮藏性质研究
    2.0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
        2.1.4 南极磷虾油粗油理化总指标的测定
        2.1.5 南极磷虾油精炼工艺
        2.1.6 南极磷虾油贮藏稳定性条件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南极磷虾油粗油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优化
        2.2.2 南极磷虾油粗油的总指标测定结果
        2.2.4 南极磷虾粗油的精炼工艺研究
        2.2.5 南极磷虾油贮藏性质的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南极磷虾油中有害物质的脱除
    3.0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脱氟工艺-化学生物法脱除南极磷虾油中的氟
        3.1.4 脱砷工艺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脱氟效果分析与研究
        3.2.2 脱砷效果分析与研究
    3.3 小结
第四章 南极磷虾油胶囊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4.0 引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
        4.1.4 南极磷虾油微胶囊的性质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
        4.2.2 喷雾干燥相关因素确定
        4.2.3 南极磷虾油微胶囊的性质变化研究
    4.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三种海洋源副产物磷脂提取与新型脂质组学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来源
    1.2 磷脂的概述及生物学功能
        1.2.1 磷脂概述
        1.2.2 磷脂的生物学功能
    1.3 磷脂提取及分离技术研究现状
        1.3.1 溶剂萃取法
        1.3.2 超临界CO_2萃取法
        1.3.3 固相萃取法
    1.4 脂质组学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
        1.4.1 脂质组学概述
        1.4.2 脂质组学研究内容及特点
        1.4.3 脂质组学在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4.3.1 食品生物化学
        1.4.3.2 食品营养学
        1.4.3.3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学
        1.4.3.4 食品加工学
        1.4.3.5 食品贮藏
    1.5 磷脂的组学分析技术研究现状及脂质组学生物信息学
        1.5.1 磷脂的组学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5.1.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5.1.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1.5.1.3 薄层色谱法
        1.5.1.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1.5 ~(31)P核磁共振光谱法
        1.5.1.6 质谱法
        1.5.2 脂质组学的生物信息学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6.2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提取方法对三种海洋源副产物磷脂提取影响的研究
    2.1 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前处理
        2.2.2 脂质混合物的提取
        2.2.2.1 Bligh & Dyer法提取脂质混合物
        2.2.2.2 Folch法提取脂质混合物
        2.2.2.3 MTBE法提取脂质混合物
        2.2.2.4 乙醇浸提法提取脂质混合物
        2.2.2.5 1,2-二氯乙烷-甲醇法提取脂质混合物
        2.2.2.6 1,2-二氯乙烷法提取脂质混合物
        2.2.3 磷脂分离纯化及相对磷脂提取量计算
        2.2.4 液相色谱条件
        2.2.5 质谱条件
        2.2.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提取方法对三种海洋源副产物相对磷脂提取量的影响
        2.3.1.1 不同提取方法对虾头相对磷脂提取量的影响
        2.3.1.2 不同提取方法对鱿鱼内脏相对磷脂提取量的影响
        2.3.1.3 不同提取方法对金枪鱼内脏相对磷脂提取量的影响
        2.3.2 不同提取方法对磷脂组成成分的影响
        2.3.2.1 不同提取方法对虾头磷脂组成成分的影响
        2.3.2.2 不同提取方法对鱿鱼内脏磷脂组成成分的影响
        2.3.2.3 不同提取方法对金枪鱼内脏磷脂组成成分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组学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磷脂检测方面应用的研究
    3.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3.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3.1.2 主要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1.3.1 脂质混合物提取
        3.1.3.2 磷脂分离纯化
        3.1.3.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磷脂组成
        3.1.4 结果与讨论
        3.1.4.1 色谱及质谱条件优化
        3.1.4.2 方法学应用
        3.1.4.3 方法学验证
    3.2 多维度串联质谱鸟枪法
        3.2.1 主要试剂与材料
        3.2.2 主要仪器
        3.2.3 试验方法
        3.2.3.1 脂质混合物提取
        3.2.3.2 磷脂分离纯化及鉴定
        3.2.3.3 多维串联质谱鸟枪法分析磷脂组成
        3.2.4 结果与讨论
        3.2.4.1 质谱条件优化
        3.2.4.2 方法学应用
        3.2.4.3 方法学验证
    3.3 iKnife智能手术刀质谱
        3.3.1 主要试剂与材料
        3.3.2 主要仪器
        3.3.3 试验方法
        3.3.3.1 样品前处理
        3.3.3.2 快速蒸发电离质谱法分析磷脂组成
        3.3.4 结果与讨论
        3.3.4.1 质谱条件优化
        3.3.4.2 方法学应用
        3.3.4.3 方法学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论文中缩略词一览表
附录二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太湖白虾低温贮藏时的菌相分析及其保鲜剂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太湖白虾简介
        1.1.2 研究太湖白虾贮藏期间菌群变化以及保鲜剂开发利用的目的与意义
    1.2 水产品新鲜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1.2.1 感官评价
        1.2.2 化学评价
        1.2.3 微生物学评价
    1.3 水产品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3.1 水产品特定腐败菌的种类
        1.3.2 水产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1.4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4.1 低温贮藏
        1.4.2 气调贮藏
        1.4.3 保鲜剂贮藏
    1.5 常用的生物保鲜剂
        1.5.1 乳酸链球菌素(Nisin)
        1.5.2 壳聚糖(chitosan,CS)
        1.5.3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
        1.5.4 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 PLA)
        1.5.5 复合生物保鲜剂
    1.6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7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0℃贮藏过程中太湖白虾菌群演变规律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微生物检测
        2.2.2 TVBN值的测定
        2.2.3 生物胺的测定
        2.2.4 细菌总DNA的提取
        2.2.5 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PCR扩增
        2.2.6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2.2.7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太湖白虾0℃贮藏期间微生物变化结果
        2.3.2 太湖白虾0℃贮藏期间TVBN值的变化结果
        2.3.3 太湖白虾0℃贮藏期间生物胺含量的变化结果
        2.3.4 太湖白虾0℃贮藏期间微生物的DGGE图谱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太湖白虾不同贮藏温度下新鲜度变化规律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
        3.1.2 试剂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菌落总数(TVC)的测定
        3.2.2 TVBN的测定
        3.2.3 生物胺的测定
        3.2.4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太湖白虾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结果
        3.3.2 太湖白虾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TVBN变化结果
        3.3.3 太湖白虾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结果
        3.3.4 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太湖白虾复合保鲜剂的配比优化及效果评价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
        4.1.2 试剂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单因素实验设计
        4.2.2 响应面实验设计
        4.2.3 复合保鲜剂保鲜效果的验证
        4.2.4 实验指标的测定
    4.3 数据处理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4.4.2 响应面试验优化
        4.4.3 复合保鲜剂对太湖白虾保鲜效果的验证
    4.5 讨论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DHA-PC对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沉积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黄鱼鱼卵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1.1.1 大黄鱼鱼卵
        1.1.2 鱼卵的营养价值
        1.1.3 大黄鱼鱼卵加工现状
    1.2 磷脂及磷脂酰胆碱简介
        1.2.1 磷脂的来源
        1.2.2 磷脂酰胆碱的理化性质
    1.3 磷脂酰胆碱的生理功能
        1.3.1 参与细胞膜组成,延缓机体衰老
        1.3.2 增强大脑记忆力
        1.3.3 改善脂质代谢,预防脂肪肝
        1.3.4 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1.4 脂质体简介
        1.4.1 脂质体的概念
        1.4.2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4.3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1.4.4 脂质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5 降血脂的研究进展
        1.5.1 高脂血症简介
        1.5.2 高脂血症并发症
        1.5.3 降血脂的有效成分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DHA-PC对OA诱导的HepG2细胞TG沉积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主要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HepG2细胞的培养
        2.2.2 DHA-PC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2.2.3 DHA-PC脂质体作用浓度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
        2.2.4 乳酸脱氢酶的测定
        2.2.5 建模方法
        2.2.6 油红O染色
        2.2.7 细胞内TG含量的测定
        2.2.8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DHA-PC脂质体的表征
        2.3.2 不同浓度的DHA-PC脂质体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
        2.3.3 细胞膜完整性的测定
        2.3.4 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2.3.5 DHA-PC对OA诱导HepG2细胞内TG沉积的影响
        2.3.6 DHA-PC不同处理时间后胞内脂质的油红O染色观察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DHA-PC调节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主要材料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RT-qPCR测定HepG2细胞相关基因的RNA表达
        3.2.2 Western blot测定HepG2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DHA-PC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3.3.2 DHA-PC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基于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DHA-PC脂质体在HepG2细胞内的吸收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主要材料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标准实验流程
        4.2.2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可信蛋白差异蛋白的筛选
        4.3.2 差异蛋白的GO分析
        4.3.3 差异蛋白的KEGG Pathway分析
        4.3.4 差异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大黄鱼鱼卵磷脂组及其磷脂酰胆碱对HepG2细胞增殖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黄鱼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1.1.1 大黄鱼资源及利用现状
        1.1.2 大黄鱼鱼卵的营养价值
        1.1.3 大黄鱼鱼卵加工现状
    1.2 磷脂及磷脂酰胆碱概述
        1.2.1 磷脂的结构及组成
        1.2.2 磷脂的来源及特点
        1.2.3 磷脂酰胆碱的理化性质
    1.3 磷脂酰胆碱的分析方法
        1.3.1 脂质组学的研究现状
        1.3.2 磷脂酰胆碱的分离纯化方法
        1.3.3 磷脂酰胆碱的分析检测方法
    1.4 磷脂酰胆碱的生理功能
        1.4.1 降血脂作用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1.4.2 参与细胞膜组成,改善脂类代谢
        1.4.3 改善脑及神经功能,预防老年性痴呆
        1.4.4 作为抗氧化剂,延缓机体衰老
        1.4.5 乳化作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原料预处理
        2.3.2 大黄鱼各部位水分含量的测定
        2.3.3 大黄鱼各部位总脂质的提取
        2.3.4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的制备
        2.3.5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含量的测定
        2.3.6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分析
        2.3.7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脂肪酸组成分析
        2.3.8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含量的测定结果
        2.4.2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分析
        2.4.3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脂肪酸组成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大黄鱼鱼卵磷脂分子种鉴定与解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预处理
        3.3.2 液相检测条件
        3.3.3 质谱检测条件
    3.4 试验结果
        3.4.1 大黄鱼鱼卵磷脂分子种鉴定
        3.4.2 大黄鱼鱼卵磷脂成分的质谱鉴定
        3.4.3 大黄鱼鱼卵磷脂组成
    3.5 小结
第四章 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大黄鱼鱼卵磷脂酰胆碱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大黄鱼鱼卵粗磷脂的制备
        4.3.2 层析柱的制备
        4.3.3 上样和洗脱
        4.3.4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Roe-PC纯度
        4.3.5 PC标准曲线的制作
        4.3.6 大黄鱼Roe-PC回收率的计算
        4.3.7 大黄鱼Roe-PC脂肪酸组成分析
        4.3.8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固定相种类对Roe-PC纯化效果的影响
        4.4.2 固定相粒度对Roe-PC纯化效果的影响
        4.4.3 流动相流速对Roe-PC纯化效果的影响
        4.4.4 洗脱剂配比对Roe-PC纯化效果的影响
        4.4.5 上载量对Roe-PC纯化效果的影响
        4.4.6 Roe-PC的纯度及回收率
        4.4.7 Roe-PC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4.4.8 Roe-PC与鱼卵粗磷脂的理化性质
    4.5 小结
第五章 Roe-PC脂质体对HepG2细胞的增殖效应初步探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主要仪器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DMEM培养液的配置
        5.3.2 HepG2细胞的培养
        5.3.3 Roe-PC脂质体的制备及形态观察
        5.3.4 细胞存活率MTT的测定
        5.3.5 Roe-PC脂质体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5.3.6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Reo-PC脂质体的形态学观察
        5.4.2 Roe-PC脂质体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养殖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大黄鱼各部位总脂质和磷脂制备方法
        1.2.1. 1 大黄鱼各部位总脂质的提取
        1.2.1. 2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的制备
        1.2.2 磷脂含量的测定
        1.2.3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分析
        1.2.4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脂肪酸组成分析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部位磷脂含量
    2.2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成分析
        2.2.1 磷脂标准品的标准曲线
        2.2.2 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分析
    2.3 各部位磷脂脂肪酸组成分析
3 结论

(7)南极磷虾油中磷脂的分离纯化及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南极磷虾磷脂浓缩分离与磷脂酰胆碱的制备
    1.1 材料与仪器
        1.1.1 主要设备与仪器
        1.1.2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南极磷虾油的制备方法
        1.2.2 南极磷虾磷脂质三相溶剂提取分离工艺
        1.2.3 脂质成分分析
        1.2.4 南极磷虾磷脂酰胆碱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备
    1.3 结果与分析
        1.3.1 三相溶剂提取分离工艺优化结果
        1.3.2 硅胶柱色谱纯化结果
    1.4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南极磷虾源磷脂的人参皂苷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及优化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主要设备与仪器
        2.1.2 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2.2.2 质量评价方法
        2.2.3 人参皂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单因素实验
        2.2.4 人参皂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
        2.2.5 人参皂苷及其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形成机理推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2 响应面实验优化结果
        2.3.3 人参皂苷及其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形成机理推测
    2.4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南极磷虾油微胶囊的制备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主要设备与仪器
        3.1.2 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锐孔法制备南极磷虾油微胶囊
        3.2.2 南极磷虾油微胶囊评价方法
        3.2.3 乳化剂用量确定实验
        3.2.4 锐孔法制备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单因素实验
        3.2.5 锐孔法制备南极磷虾油微胶囊的正交优化实验设计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3.3.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3.3 正交实验优化结果
    3.4 结论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南极磷虾简介
        1.1 南极磷虾
        1.2 南极磷虾营养成分
        1.2.1 南极磷虾中的蛋白质
        1.2.2 南极磷虾中的脂质
        1.2.3 南极磷虾中的其它营养成分
    2 磷脂的研究进展
        2.1 磷脂的生理功能
        2.1.1 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预防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
        2.1.2 具有健脑益智、增强记忆的功能
        2.1.3 具有防止衰老,美化肌肤的功能
        2.1.4 具有制备药物载体的功能
        2.2 海洋生物磷脂研究现状
        2.3 磷脂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2.3.1 有机溶剂萃取法
        2.3.2 柱色谱法
        2.3.3 复合盐沉淀法
        2.3.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3 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3.1 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3.1.1 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概述
        3.1.2 工艺评价标准
        3.1.3 磷脂复合物的鉴定
        3.2 磷脂复合物的应用
        3.2.1 制药领域
        3.2.2 化妆品领域
    4 微胶囊研究进展
        4.1 微胶囊的功能与作用
        4.2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4.3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
        4.4 微胶囊的在功能性食品中应用
        4.4.1 油脂微胶囊化的应用
        4.4.2 植物精油微胶囊化的应用
        4.4.3 抗氧化剂微胶囊化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致谢

(8)皱纹盘鲍地域及季节性差异分析及内脏磷脂减肥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0 前言
    0.1 鲍鱼概述
        0.1.1 鲍鱼产地与分类
        0.1.2 鲍鱼营养研究现状
        0.1.3 我国鲍鱼养殖现状
    0.2 鲍鱼原产地鉴定研究进展
        0.2.1 原产地鉴定的指标测定
        0.2.2 原产地鉴定的数据分析工具
        0.2.3 海洋水产品原产地研究进展
    0.3 磷脂概述
        0.3.1 磷脂的概念与分类
        0.3.2 磷脂组分分析方法
        0.3.3 磷脂活性研究进展
        0.3.4 海洋生物磷脂研究进展
    0.4 本文的立题依据以及研究内容
第一章 皱纹盘鲍基本成分的地域性以及季节性差异分析
    第一节 不同产地皱纹盘鲍基本成分季节性变化
        1.材料与仪器
        1.1 原料
        1.2 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蛋白含量测定
        2.2 脂质含量测定
        2.3 糖原含量测定
        2.4 元素组成测定
        2.5 脂肪酸组成分析
        2.6 数据统计处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产地皱纹盘鲍基本成分的季节性变化
        3.2 不同产地皱纹盘鲍无机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3.3 不同产地皱纹盘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第二节 不同产地皱纹盘鲍元素组成的聚类分析
        1.材料与仪器
        1.1 原料
        1.2 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元素组成测定
        2.2 数据统计处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不同产地皱纹盘鲍脂肪酸组成的聚类分析
        1.材料与仪器
        1.1 原料
        1.2 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2.2 数据统计处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皱纹盘鲍内脏脂质分析
    第一节 皱纹盘鲍内脏总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总脂提取
        2.2 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
        2.3 磷脂含量测定
        2.4 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2.5 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脂质基本组成含量
        3.2 雌、雄皱纹盘鲍脂质脂肪酸组成
    第二节 皱纹盘鲍内脏脂质中性脂分析
        1.材料与仪器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总脂提取
        2.2 硅胶柱层析
        2.3 薄层层析分离制备各组分脂质
        2.4 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鲍鱼内脏脂质含量
        3.2 中性脂 TLC 分析
        3.3 中性脂各组分脂肪酸比较分析
    第三节 皱纹盘鲍内脏磷脂组成分析
        1.材料与仪器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总脂提取
        2.2 磷脂提取
        2.3 磷脂的 HPLC-ELSD 组成分析
        3.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皱纹盘鲍内脏磷脂的制备及其减肥活性初探
    第一节 鲍鱼内脏磷脂制备以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1.材料与仪器
        1.1 原料
        1.2 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鲍鱼内脏总脂提取
        2.2 硅胶柱层析制备磷脂
        2.3 磷脂含量测定
        2.4 脂肪酸组成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鲍鱼内脏磷脂减肥活性研究
        1.材料与仪器
        1.1 原料
        1.2 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1.4 实验动物
        2 试验方法
        2.1 小鼠分组及饲料配制
        2.2 小鼠饲养实验
        2.3 血清脂质指标测定
        2.4 肝脏脂质指标测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鲍鱼内脏磷脂对小鼠摄食量和体重增加量的影响
        3.2 鲍鱼内脏磷脂对小鼠脏器及脂肪组织的影响
        3.3 鲍鱼内脏磷脂对小鼠血清脂质组分含量的影响
        3.4 鲍鱼内脏磷脂对小鼠肝脏脂质组分含量的影响
        3.5 鲍鱼内脏磷脂对灌胃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影响
        4 讨论
        4.1 鲍鱼内脏磷脂的减肥作用
        4.2 鲍鱼内脏磷脂改善血脂及肝脂水平的作用
        4.3 鲍鱼内脏磷脂改善葡萄糖耐量受损的作用
    本章小结
本文总结
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9)大黄鱼鱼卵磷脂提取及磷脂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大黄鱼鱼卵磷脂的提纯
        1.2.2 总脂肪含量的测定
        1.2.3 磷脂含量的测定
        1.2.4 磷脂提取率
        1.2.5 磷脂组分的薄层层析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黄鱼鱼卵总脂肪含量和磷脂的比例
    2.2 乙醇含量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
    2.3 乙醇浸提温度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
    2.4 乙醇浸提时间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
    2.5 料液比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
    2.6 乙醇浸提次数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
    2.7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2.8 最佳工艺验证结果
    2.9 磷脂组分分析结果
3 小结

(10)长臂虾亚科三属代表种的生殖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长臂虾亚科主要资源生殖生态研究现状
    1 长臂虾亚科的种类及分布
    2. 成熟形态及成熟大小
        2.1 成熟形态
        2.2 成熟大小
    3. 生殖系统结构及功能
        3.1 雄性生殖系统结构及功能
        3.2 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和性腺发育
    4. 生殖力
    5. 总结及展望
第二章 南黄海葛氏长臂虾生殖生物学研究
    第一节 南黄海葛氏长臂虾生殖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时间与材料
        1.2 实验及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体长、体重分布
        2.2 体长和体重关系
        2.3 性比,卵巢发育及抱卵比率
        2.4 生殖力
        2.5 肝胰腺状况变化
        3 讨论
    第二节 葛氏长臂虾精巢的结构和组织学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精巢
        2.2 输精管及端壶腹
        3 讨论
    第三节 葛氏长臂虾卵子发生和卵巢发育组织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卵巢解剖形态及组织特征
        2.2 卵子发生和卵巢发育分期
        3 讨论
        3.1 卵细胞的发育及分期
        3.2 卵巢的结构与分期
第三章 长江口脊尾白虾生殖群体生物学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测量和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脊尾白虾生长状况分析
        2.2 性腺发育变化
        2.3 肝胰腺分析
        2.4 脊尾白虾生殖力与体长关系
    3 讨论
第四章 长江口日本沼虾繁殖群体生物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日本沼虾生长状况分析
        2.2 生殖状况分析
        2.3 日本沼虾肝胰腺发育变化
        2.4 日本沼虾繁殖力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不同贮藏温度下葛氏长臂虾磷脂成分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极磷虾油的精制及其胶囊产品的研究[D]. 朱子豪.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2]三种海洋源副产物磷脂提取与新型脂质组学方法分析[D]. 崔益玮. 浙江工商大学, 2019
  • [3]太湖白虾低温贮藏时的菌相分析及其保鲜剂的开发[D]. 范晓然. 南京财经大学, 2018(03)
  • [4]DHA-PC对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沉积的影响及机制[D]. 孙鹤.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1)
  • [5]大黄鱼鱼卵磷脂组及其磷脂酰胆碱对HepG2细胞增殖效应的研究[D]. 程新伟.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6]养殖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 程新伟,梁鹏,涂晓玲,钟机,李惠芳,孙鹤,张敏,陈丽娇.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4)
  • [7]南极磷虾油中磷脂的分离纯化及磷脂复合物的制备[D]. 赵鑫鹏. 青岛大学, 2016(02)
  • [8]皱纹盘鲍地域及季节性差异分析及内脏磷脂减肥活性研究[D]. 刘艳青.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9]大黄鱼鱼卵磷脂提取及磷脂成分分析[J]. 陈文娟,陈丽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10]长臂虾亚科三属代表种的生殖生物学研究[D]. 尹婷婷. 上海海洋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不同贮藏温度下长臂虾磷脂成分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