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派出6个组到访调研

水利部派出6个组到访调研

一、水利部派出六个组检查调研(论文文献综述)

吴圣[1](2021)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技创新。2001年,为了追赶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由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六部门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以来,就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先后9次对园区工作做出部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取得巨大成就,然而也存在着要素集聚不足、创新水平不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构建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各类型园区研究中,现有文献对政府协作问题缺乏关注,虽然众多学者已经肯定了政府在园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但对政府部门的内部机理研究存在不足。一方面,大多数学者都将政府视作为一个主体或基本单元,抽象掉了政府内部的互动关系,没有关注到政府内部协作关系对园区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协作研究很少涉及园区领域,理论界关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内部运行缺乏关注,对存在的协作问题也未能给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结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需要,论文探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政府部门运行的内在机理,以更好地发挥园区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首先,论文根据园区建设中的政府组织结构,将政府协作组织系统分为宏微观两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为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协作,微观层面为地方政府的内部协作。其次,论文分别从两个层面分析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重点包括协作动因、协作机制,以及协作存在的问题。再次,根据园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分析政府协作问题对园区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经验,提出政府协作优化提升的路径及对策建议。论文研究发现:第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体系。在宏观层面,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分工协作机制;在微观层面,地方政府普遍构建了县市协作机制和跨部门协作机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形成了一个协作组织系统,这个协作体系的运行情况,决定了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从影响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效果。第二,政府协作对促进园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中央、省级和地方存在协作制度不完善、协作能力缺乏、协作行动不足,使得园区建设缺乏配套的政策体系,未能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其次,县市协作过多依赖于双方对园区建设的重视和积极性,如果双方缺乏共识,县市协作将受到阻碍;再次,地方跨部门协作存在议事协调机构虚设、地方官员协调和支持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协作资源匮乏等问题。第三,激励失灵是地方政府园区建设行动不足的重要原因,而激励缺失的根源来自于多个方面。由于园区经济效益较低、城乡发展和工农收益差距较大,加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激励和监管不足,园区建设未能对地方政府形成了足够的激励。地方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动力不足,对园区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较少,不利于县市协作和跨部门协作推动园区建设。第四,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存在权威依赖,地方党政领导在地方跨部门部协作中起关键作用。根据地方党政领导在协作中的作用,可以将单一政府建设园区的跨部门协作分为强治理模式和弱治理模式。根据县市党政领导在协作中的作用,可以将在县市共建园区的跨部门协作分为块块带着条条做、县级带着市局做、市级推着县级做、条条求着块块做四种模式。第五,政府协作不足会影响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从而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园区的自身特征、政府职能分散化的体制设置、园区所处的特殊环境,园区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协作不足是政府效率不高和职能作用不明显的一种表现,影响园区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发挥,从而影响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得出以下启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内部的相互协作决定了园区建设中政府整体作用的发挥。园区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予以推动,为园区提供配套的、完整的、系统的政策支持。针对当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政府协作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园区宏观管理创新,对地方政府进行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构建“央省地”协调互补的政策体系;明晰县市在园区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地方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各部门协同推动园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韩小伟[2](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单位立足部门资源优势,结合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实际,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对于践行党的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群众、培养锻炼干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论文运用实证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立足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以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视角,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政策理论、重大意义、历史进程、工作实践、基本经验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并对2020年以后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具体来说,文章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等问题。第二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概述,主要阐释了中央单位、社会扶贫、定点扶贫、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相关概念;揭示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重大意义,即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组成部分,是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扶持力度的举措,是帮扶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的途径;系统梳理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第三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主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视角,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阐述。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反贫困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和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共同富裕理论、共享发展理论和扶贫开发理论。第四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主要领域及案例,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扶贫、教育科技文化扶贫、健康扶贫和网络扶贫等六个领域,对中央单位在各个领域开展定点扶贫的由来、内容和典型案例等进行了归纳和举例。第五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主要从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干部培养相结合等5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要求和实践经验。第六章是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对策思考,主要是基于2020年以后中国反贫困工作重心转向治理农村相对贫困的背景,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调要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即发挥中央单位的政策、资源、规划、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强调要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即构建由党委领导机制、政府主导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内容构成的长效机制。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起步阶段、展开阶段、深化阶段和完善阶段等4个阶段,分析了每一个阶段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宏观背景、政策依据、主要任务和基本特征;二是全面总结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即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干部培养相结合;三是对2020年以后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调要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肖云峰[3](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巡视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被确定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党的巡视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创立、发展和完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组织、落实党的指示、维护党的纪律、净化党的肌体、密切党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迈向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每轮中央巡视工作完成后,习近平同志都主持中央政治局或其常委会议听取汇报,并作重要讲话,指示部署工作。巡视工作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齐头并进,大放异彩。在实践方面,明确巡视工作定位,强化中央直接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巡视组组长库,实行“一次一授权”“三个不固定”,开展专项巡视,推行“巡查式”“点穴式”“回访式”“机动式”巡视,强调政治担当,推动巡视成果运用,顺利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做到全国“一盘棋”;在制度方面,两次修改巡视工作条例,制定相关配套规定,建立“十大协调机制”,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在理论方面,提出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政治巡视等理论成果,理论框架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巡视工作继续深化,新党章将巡视巡察工作作为独立一条进行规定,党中央制定印发了中央巡视工作五年规划,巡视工作被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包括巡视监督在内的“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正在形成。截止2020年8月份,十九届中央巡视工作已经开展五轮,其中创造性地将巡视整改和脱贫攻坚列入巡视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巡视工作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初心、不辱使命,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自我净化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前行。巡视工作永远在路上,当前虽然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但总的来看还处于创新发展、不断完善过程中,在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工作机制、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尚需完善之处。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马克思经典理论和西方关于权力监督制约思想为理论基础和借鉴,通过文献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重点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发展历程、实践现状和理论发展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升,以期挖掘展现第一手的基础资料,提炼总结巡视工作理论,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发展完善路径。本文按照党内巡视工作理论基础研究-历史演化分析-当前发展述评-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路,共分六章展开研究论述。在理论基础研究部分,首先在总结分析学界对巡视制度定义基础上,突破以往片面化的描述,将党内巡视制度定义为党政机关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而通过严格程序制定的,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巡视机构开展巡视监督的规章制度等文件规定,以及由此形成的工作体系及相应工作机制、工作规则的总称。并通过与构成“四个全面覆盖”的其他三种监督方式,即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厘清巡视监督的的概念,并概括出巡视工作的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等基本属性。对巡视工作理论基础和借鉴从中国古代巡视监察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历史演化分析部分,将党内巡视工作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创立阶段、建国初期曲折前进阶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恢复完善阶段进行研究,对历史脉络进行了考查梳理,总结归纳了阶段发展特征。特别对于现阶段研究尚少的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期间巡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史料挖掘,补充了诸如年度巡视工作情况等珍贵资料。总结了巡视工作在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打牢了群众关系和执政基础等历史成效。在当前发展述评部分,首先,论述了党内巡视工作适应了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辅助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时代发展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其次,对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实践创新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一届党委任期之内巡视全覆盖,高效运用巡视成果,保证巡视工作取得实效。其中,特别结合2015年和2017年两次修订修改巡视工作条例情况,对巡视工作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再次,对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理论创新进行了全面归纳,具有开创性的提炼总结了巡视工作思想、巡视工作方针、政治巡视等理论成果。在未来发展路径部分,首先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工作所取得的珍贵工作经验,即巡视工作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增强巡视工作权威,要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挖掘工作潜力,要坚持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归巡视监督本位,要坚持群众路线,打造公开透明形象。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当前巡视工作在发现问题、成果运用、工作网络、理论研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要通过提高巡视工作质量、构建巡视监督网络、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理论研究等措施与路径改进发展巡视工作。

钱凯旋[4](2020)在《强化取水许可管理模式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水资源的保护、合理管控配置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取水许可制度作为我国在水资源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有着显着成效。但仍存在着管好水的账本不清、管好水的手段失效和管好水的经济杠杆弱等方面的问题。在水利行业“强监管”新形势下,为了管控好水资源,强化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关于取水许可制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问题的梳理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事实上成效较低,制度的实施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对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基于信息化的手段,提出并设计取水许可制度的强监管模式,并以渭南市取水许可管理为例实现了该强监管模式,以期能够对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水资源的合理管控配置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成果如下:(1)取水许可现状调查分析与存在问题剖析。通过实地调研、参加取水许可相关会议,总结取水许可制度实际实施情况;基于调研总结的情况,查找取水许可相应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分析了取水许可制度取得的成效,剖析了取水许可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设计构建了取水许可“强监管”模式。以问题为驱动,以需求为牵引,提出了面向“强监管”的取水许可管理新模式,设计了新模式实现的机制和方法,一是取水许可证照电子化,即以水资源论证制度为许可基础,通过规制理论适应管理中动态变化需求,设计两种电子证照;二是取水口分类管理,即把取水口分为两种,一种是按《水法》规定的自然水体直接取水的取水口,另一类是是从源头用户出发,向下级用户供水的取水口;三是水资源费(税)征收方式,即实施年初按证预征收,年末根据奖惩规制多退少补。(3)设计构建了取水许可动态过程化管理机制。在梳理水源地、取水口、用水户之间关系基础上,通过综合集成平台构建拓扑水网。基于水网融合取水许可各个环节的相关业务,采用电子证照及规制对相关业务进行管理,实现取水许可“一证式”动态过程化监管。通过水资源费(税)收取方式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一证式”监管。针对取水许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水资源约束条件的变化,在规制的指导下,将问题解决任务分解下发,并跟踪、反馈、评价执行情况,定位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同时完善取水许可管理规制。如此循环往复,直到问题解决,实现取水许可的动态过程化管理。(4)研究与实现了取水许可动态过程化管理系统。基于知识可视化集成平台,采用组件、Web Service等技术,以业务组件化、效果过程化、方案可视化的设计思想,构建取水许可动态过程化管理系统,实现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申请、审批、核发,取水口的分类管理,用水过程的可视化管理等功能。并以渭南市取水许可管理为例,进行实例模拟仿真,验证了取水许可“强监管”模式的可行性与先进性,实现了取水许可的动态过程化管理。

王长斌[5](2020)在《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季亚康[6](2020)在《基层黄河河务局履职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F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沙治理取得显着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变好,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依然面临洪水风险大,地上悬河形式严峻,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流域生态脆弱,水域萎缩、水系连通不畅,水环境状况堪忧;水资源保障形式严峻、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流域发展质量不高,贫困人口多等问题。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将在这一国家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基层黄河河务部门的履职情况将成为直接影响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本文以F县为例对基层黄河河务局的履职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目前没有针对基层黄河河务部门履职的有关研究,本文的研究将丰富基层黄河河务部门履职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基层黄河河务部门履职的有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分析。其次,对F县黄河河务局的履职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归纳出了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面临经济压力大、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及水政水资源管理困难三个方面的困境;通过调研分析找出影响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的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找出了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法律政策、队伍建设、财政收入支出、公众参与以及河长制五个方面。最后,根据找出的原因,结合公共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给出了提升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能力的12条建议,12条建议包括:完善适应黄河特殊性的相关法律规定、增强普法宣传教育实效、从软硬件方面综合提高执法能力、优化基层黄河河务局职能、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发展公共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多渠道多方式加强社会监督、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加强与河长办的联系、完善黄河河务局内部联管联控机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提升F县黄河河务级履职能力的合理化建议,一方面,丰富了基层黄河河务部门履职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本文提出的建议对其他基层黄河河务部门提升履职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罗婧娜[7](2020)在《广州市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的困境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6年10月11日,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全面推进河长制为我国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和实施路径。河长制的实施,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大环保理念推行的有效实践。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发展前沿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番禺区处珠江出海口,番禺区水陆纵横,水陆面积比约1:30,其中外江水道13条,内河涌206条,黑臭河涌50条,有39条纳入国家住建部监管平台。番禺区的水环境现状已相当严峻,番禺河涌整治工作任重道远,落实河长制是河涌管理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当地河涌实施河长制的现状,结合公共政策执行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根据公共政策执行影响因素分析了政策实施中政策方案、执行机构、执行人员、政策对象、政策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广州市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的对策:完善政策方案,加快河长制法治建设;加强执行机构的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政治思想水平;强化政策对象的参与和社会监督;完善政策资源基础等。

邱保林[8](2020)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下县级纪委监委履行监督职责问题研究 ——以W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十四条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本文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选择党内监督体系中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为题,围绕破解纪委监委履行监督专责问题进行研究,选择W县纪委监委为例,通过调研访谈和本人在纪检系统的工作经验,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下的W县纪检监察系统履行监督情况在本课题中展现出来。本文充分把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治生态状况,分析W县在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成效,调查了解当前该县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现状和挑战。通过调查该县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及纪委监委机构的运行情况,队伍的基本情况,运行的相关制度,从而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在系统了解之后,再从公共管理学角度去发掘当前该县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系统的梳理出来。梳理出问题后,再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去分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利用公共管理学的3个理论工具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从努力探寻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实践路径,以专责监督为研究支点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助力。通过以W县为例的现实情况和问题,提出相应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达到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

邹林佑[9](2020)在《中国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文中研究指明巡视制度,在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往今来既为行政管理理论,也是改革实践的重要着力点。不同时代背景下,巡视制度发挥着不同的影响效用。中国古代的巡视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的天子巡狩制,后演变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别是监察制度的重要部分,对于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下实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突破了封建专制根深蒂固的旧模式,构筑起全新的党内民主监察体制,在反腐倡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背景下更有其重要现实研究意义。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法,对我国巡视制度做了三段划分: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肇始与发展;二、近代特殊年代的巡视制度;三、新中国巡视制度的新发展,总结出中共党内巡视制度的两方面创新:范围和内容上全覆盖重反腐,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上“3不固定”外加“8方式”,让巡视最终以制度的形式写入党章。重点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在制度体系、工作机制、监督覆盖面以及反腐成果等方面的主要成效。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揭示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巡视制度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代天巡狩帝王派员巡察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直接手段;到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效法西方,党政并行,以巩固其执政地位、维护中央政府行政权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发挥着巩固人民政权,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权力监督理论和我国当前国家治理的背景,以史为鉴,总结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的启示,并从五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的建议。

王宝恩[10](2020)在《全面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开创珠江治水兴水新局面》文中指出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

二、水利部派出六个组检查调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利部派出六个组检查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现状
        1.3.2 政府协作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目标、思路及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数据来源
    1.8 创新点
    1.9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
        2.1.1 政府协作相关概念
        2.1.2 农业科技园区相关概念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政府行为理论
        2.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2.3 协作公共管理理论
        2.2.4 创新系统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情况
    3.1 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
    3.2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3.2.1 地方自主探索阶段(80 年代末—2000年)
        3.2.2 中央引导下的规范建设阶段(2001—2009年)
        3.2.3 全面创新探索阶段(2010—2016年)
        3.2.4 提质升级发展阶段(2017 年—至今)
    3.3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现状
        3.3.1 园区数量和空间分布
        3.3.2 园区的产业分布情况
    3.4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目标、功能及管理制度
        3.4.1 园区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功能
        3.4.2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制度
    3.5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部门
        3.5.1 园区建设的政府组织架构
        3.5.2 宏微观视角下的园区建设政府协作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协作
    4.1 央省地协作动因和责任分工
        4.1.1 央省地协作的动力机制
        4.1.2 政府纵向协作的责任分工
    4.2 协作治理框架下园区建设央省地协作机制
        4.2.1 理论与方法
        4.2.2 央省地协作分析
        4.2.3 协作存在的问题
    4.3 地方政府的协作行为分析
        4.3.1 园区建设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4.3.2 地方政府协作行动不足的原因分析
        4.3.3 实证案例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地方政府的内部协作
    5.1 园区建设的县市政府协作
        5.1.1 县市协作及其动因
        5.1.2 县市协作机制及协作结果
        5.1.3 县市协作问题及其产生机理
        5.1.4 案例分析
    5.2 园区建设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5.2.1 跨部门协作及其动因
        5.2.2 跨部门协作的协调组织
        5.2.3 单一政府建设园区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5.2.4 县市政府共建园区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5.3 园区建设的跨部门协作困境
        5.3.1 研究方法
        5.3.2 地方政府的跨部门协作困境
        5.3.3 讨论:地方领导和协作规则对跨部门协作的作用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政府协作对园区发展的影响机理
    6.1 政府协作与园区建设的政府职能
        6.1.1 园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6.1.2 政府协作与政府职能作用
    6.2 政府协作在园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6.2.1 集聚和整合政府资源促园区发展
        6.2.2 提高园区建设的政府职能效率
        6.2.3 促进园区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6.3 政府协作问题对园区发展的影响
        6.3.1 园区建设政府协作问题的一般性
        6.3.2 政府协作问题对园区发展的影响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园区建设中政府协作的提升与优化
    7.1 园区建设的宏观管理模式创新
        7.1.1 其他类型园区的建设经验
        7.1.2 园区建设宏观监管与激励
    7.2 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协作
        7.2.1 国家高新区政策协作经验
        7.2.2 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启示
    7.3 地方政府内部协作的宏观引导
        7.3.1 政府协作引导的政策工具
        7.3.2 地方政府内部协作的引导策略
    7.4 地方层面的园区管理体制建设
        7.4.1 构建以执行为导向的协调机构
        7.4.2 明确县市之间的责任关系
        7.4.3 完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建设
    7.5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启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启示
    8.3 讨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概述
    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相关概念阐释
        2.1.1 中央单位
        2.1.2 社会扶贫
        2.1.3 定点扶贫
        2.1.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
    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重大意义
        2.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
        2.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组成部分
        2.2.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扶持力度的举措
        2.2.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帮扶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的途径
    2.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
        2.3.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起步阶段
        2.3.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展开阶段
        2.3.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深化阶段
        2.3.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完善阶段
第3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1.1 经典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3.1.2 经典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3.1.3 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3.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理论
        3.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扶贫开发理论
第4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主要领域及案例
    4.1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4.1.1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由来
        4.1.2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内容
        4.1.3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典型案例
    4.2 通过产业扶贫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4.2.1 产业扶贫的由来
        4.2.2 产业扶贫的内容
        4.2.3 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4.3 通过技能培训扶贫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
        4.3.1 技能培训扶贫的由来
        4.3.2 技能培训扶贫的内容
        4.3.3 技能培训扶贫的典型案例
    4.4 通过教育科技文化扶贫推进贫困地区文化教育发展
        4.4.1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由来
        4.4.2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内容
        4.4.3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典型案例
    4.5 通过健康扶贫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状况
        4.5.1 健康扶贫的由来
        4.5.2 健康扶贫的内容
        4.5.3 健康扶贫的典型案例
    4.6 通过网络扶贫拓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渠道
        4.6.1 网络扶贫的由来
        4.6.2 网络扶贫的内容
        4.6.3 网络扶贫的典型案例
第5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
    5.1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
        5.1.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1.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2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
        5.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3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5.3.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3.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4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
        5.4.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4.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5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
        5.5.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5.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第6章 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对策思考
    6.1 中国农村反贫困目标瞄准的调整
        6.1.1 相对贫困的涵义
        6.1.2 相对贫困的特征
        6.1.3 农村相对贫困成为贫困治理的重心
        6.1.4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现实路径
    6.2 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
        6.2.1 政策优势
        6.2.2 资源优势
        6.2.3 规划优势
        6.2.4 人才优势
        6.2.5 技术优势
    6.3 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3.1 党委领导机制
        6.3.2 政府主导机制
        6.3.3 群众参与机制
        6.3.4 组织协调机制
        6.3.5 资金投入机制
        6.3.6 考核评价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理论分析
    2.1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基本内涵
        2.1.1 巡视的概念界定
        2.1.2 巡视工作的基本属性
        2.1.3 巡视工作制度体系构成
    2.2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理论分析
        2.2.1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2.2.2 理论渊源-中国古代巡视监察思想
        2.2.3 理论借鉴-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2.3 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比较
        2.3.1 巡视监督与纪律监督
        2.3.2 巡视监督与监察监督
        2.3.3 巡视监督与派驻监督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发展历史考查
    3.1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发展历程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创立阶段
        3.1.2 建国初期的曲折前进阶段
        3.1.3 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恢复完善阶段
    3.2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历史发展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3.2.1 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2.2 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2.3 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3.2.4 打牢了群众关系和执政基础
第四章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创新发展
    4.1 新时代巡视工作发展的时代适应性
        4.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巡视工作提供保障
        4.1.2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巡视工作促进推动
        4.1.3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巡视工作相辅相成
        4.1.4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巡视工作深入发力
    4.2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实践创新
        4.2.1 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4.2.2 顺利实现巡视全覆盖
        4.2.3 高效运用巡视成果
    4.3 新时代巡视工作发展的理论创新
        4.3.1 巡视工作思想
        4.3.2 巡视工作方针
        4.3.3 政治巡视
第五章 新时代巡视工作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创新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两次修订完善
        5.1.1 《巡视工作条例》2015 年的修订变化
        5.1.2 《巡视工作条例》2017 年的修改变化
        5.1.3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完善的现实意义
    5.2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基本原则
        5.2.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5.2.2 实事求是、依法依规
        5.2.3 依靠群众、发扬民主
    5.3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组织基础
        5.3.1 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5.3.2 巡视工作办公室及其职责
        5.3.3 巡视组及其职责
    5.4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纪律与责任
        5.4.1 巡视工作领导机关的纪律与责任
        5.4.2 巡视工作配合部门的纪律与责任
        5.4.3 巡视工作人员的纪律与责任
        5.4.4 被巡视单位的纪律与责任
    5.5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运行机制
        5.5.1 巡视工作的两层客体
        5.5.2 巡视工作手段及协调机制
        5.5.3 巡视工作程序及流程模块化设计
第六章 巡视工作的未来发展
    6.1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经验启示
        6.1.1 坚持统一领导,增强巡视工作权威
        6.1.2 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挖掘工作潜力
        6.1.3 坚持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6.1.4 坚持问题导向,回归巡视监督本位
        6.1.5 坚持群众路线,打造公正透明形象
    6.2 新时代巡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6.2.1 巡视发现问题能力欠缺
        6.2.2 巡视成果运用不够扎实
        6.2.3 巡视监督网络尚未完备
        6.2.4 巡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6.2.5 巡视理论研究还显薄弱
    6.3 巡视工作今后发展完善的路径探索
        6.3.1 提高巡视工作质量
        6.3.2 构建巡视监督网络
        6.3.3 完善巡视制度建设
        6.3.4 加强巡视理论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强化取水许可管理模式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取水许可研究进展
        1.3.2 国内取水许可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取水许可现状调查与问题剖析
    2.1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现状
        2.1.1 取水许可制度的提出
        2.1.2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阶段
        2.1.3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情况调研
    2.2 取水许可的成效分析
    2.3 取水许可管理存在问题剖析
        2.3.1 制度设计层面问题
        2.3.2 技术层面问题
        2.3.3 监管层面问题
        2.3.4 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2.4 本章小结
3 取水许可“强监管”模式设计
    3.1 取水许可强监管模式提出
        3.1.1 设计理念
        3.1.2 模式框架
        3.1.3 模式特点
    3.2 取水许可电子证照设计与应用
        3.2.1 取水权量化
        3.2.2 电子证照的设计使用
    3.3 取水口管理方式设计
        3.3.1 取水口管理现状
        3.3.2 取水口分类管理
    3.4 取水许可奖惩机制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取水许可动态过程化管理机制设计
    4.1 过程化服务设计
        4.1.1 事前问题识别
        4.1.2 事中联动指派
        4.1.3 事后考核评估
    4.2 动态过程化管理流程设计
    4.3 动态过程化管理的辅助措施
    4.4 动态过程化管理的优势
    4.5 本章小结
5 取水许可强监管系统实现
    5.1 综合集成平台及关键技术
        5.1.1 综合集成平台
        5.1.2 关键技术
    5.2 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
        5.2.1 系统功能设计
        5.2.2 系统功能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层黄河河务局履职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F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基层黄河河务部门职能的界定
        2.黄河水政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
    (二)理论基础
        1.公共资源理论
        2.公共资源的治理模式
        3.模糊综合评价法
        4.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向量
三、基层黄河河务局履职困境实证分析——以F县为例
    (一)F县黄河流域管理基本情况
        1.F县黄河流域概况
        2.F县黄河河务局基本情况
    (二)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情况
        1.黄河防汛
        2.防洪工程建设
        3.工程管理
        4.水政水资源管理
    (三)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面临的问题
        1.经济压力大
        2.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3.水政水资源管理困难
四、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一)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影响因素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1.法律政策方面评价体系设计
        2.队伍建设方面评价体系设计
        3.财政收入支出方面评价体系设计
        4.公众参与方面评价体系设计
        5.河长制方面评价体系设计
    (二)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影响因素综合评价过程
        1.影响因素权重计算
        2.确定评语集
        3.计算隶属度确定评价矩阵
        4.计算模糊合成算子确定综合评分
    (三)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结果
五、F县黄河河务局履职困境原因分析
    (一)法律政策方面
        1.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
        2.沿黄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3.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弱
    (二)队伍建设方面
        1.人员组成不合理
        2.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三)财政收入支出方面
        1.财政收入来源单一
        2.信息化投入少
    (四)公众参与方面
        1.社会组织参与不足
        2.社会监督缺乏
    (五)河长制方面
六、F县黄河河务局提升履职能力的建议
    (一)推进依法治河管河
        1.完善适应黄河特殊性的相关法律规定
        2.增强普法宣传教育实效
        3.从软硬件方面综合提高执法能力
    (二)深化基层黄河河务局改革
        1.优化基层黄河河务局职能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3.加强队伍建设
    (三)均衡财政收入支出
        1.发展公共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2.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四)推动公众参与黄河治理开发
        1.多渠道多方式加强社会监督
        2.鼓励社会组织参与
    (五)建立体现河流治理整体性的联管联控机制
        1.加强与河长办的联系
        2.完善黄河河务局内部联管联控机制建设
结论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广州市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的困境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河涌
        2.1.2 河长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相关理论的应用
第3章 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现状及问题
    3.1 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的现状
        3.1.1 河长制政策
        3.1.2 组织体系
        3.1.3 工作职责
        3.1.4 实施情况
        3.1.5 工作机制
        3.1.6 实施成效
    3.2 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存在的问题
        3.2.1 政策方案
        3.2.2 执行机构
        3.2.3 执行人员
        3.2.4 政策对象
        3.2.5 政策资源
第4章 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问题的原因
    4.1 政策方案不健全
        4.1.1 政策法规制定能力不高
        4.1.2 政务公开机制的建立缺乏相关实施规定
    4.2 执行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不明确
        4.2.1 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职责交叉,权责缺乏弹性
        4.2.2 河长办机构设置不健全、职责定位不准确
    4.3 工作机制不完善,执行人员思想观念不高
        4.3.1 工作机制不完善
        4.3.2 执行人员政治思想观念不高
    4.4 对执行对象宣教不足,忽视社会组织参与的重要性
        4.4.1 宣传与教育的引导力度不足
        4.4.2 民众知识的局限性和素质的缺陷性
        4.4.3 忽视社会组织参与力量
    4.5 政策资源规划与整改力量不足
        4.5.1 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
        4.5.2 信息化基础建设缺乏规划
第5章 完善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的对策
    5.1 完善政策方案,加快河长制法治建设
        5.1.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5.1.2 制定政务信息公开规定,督促政策的公开与解读
    5.2 加强执行机构的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
        5.2.1 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强部门间联合协作
        5.2.2 优化河长资源与河道治理的配置,提高河长办的层级
    5.3 提升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政治思想水平
        5.3.1 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升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
        5.3.2 落实责任体系,提升政治思想水平
    5.4 强化政策对象的参与和社会监督
        5.4.1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与参与度
        5.4.2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监督意识
        5.4.3 强化公众的社会参与能力
    5.5 完善政策资源基础
        5.5.1 引入市场化管理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5.5.2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同步和共享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8)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下县级纪委监委履行监督职责问题研究 ——以W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学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纪检监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纪检监察体制类型现状
        1.2.2 国外纪检监察体制研究综述
        1.2.3 国内纪检监察履行监督职责的实践探索情况
    1.3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3.1 主要内容
        1.3.2 重点
        1.3.3 难点
        1.3.4 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及纪委监委监督职责概述
    2.1 核心概念
        2.1.1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概念
        2.1.2 纪委、监委概念
        2.1.3 纪委监委监督的分类、特点
    2.2 体制改革对监督履职的影响
        2.2.1 体制改革对监督对象的影响
        2.2.2 体制改革对监督机构的影响
        2.2.3 体制改革对监督主体的影响
    2.3 相关理论
        2.3.1 机构扁平化理论
        2.3.2 公共政策理论
        2.3.3 马斯洛需求理论
第3章 体制改革下W县监督专责履行的现状挑战及问题
    3.1 体制改革下W县监督专责履行的现状及挑战
        3.1.1 体制改革下W县监督专责机构的现状及挑战
        3.1.2 体制改革下W县监督专责队伍的现状及挑战
        3.1.3 体制改革下W县监督专责机制的现状及挑战
        3.1.4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下W县监督成果的现状及挑战
    3.2 体制改革下W县监督专责履行的问题
        3.2.1 从监督机构看,W县纪委监委存在的问题
        3.2.2 从监督队伍看,能力短板制约监督水平
        3.2.3 从监督机制看,重形式轻落实
        3.2.4 从监督成果看,W县纪委监委存在的问题
第4章 W县纪委监委履行监督专责困境的原因分析
    4.1 机构扁平化不足,纪委监委未能及时精准有效的履行监督专责
        4.1.1 W县纪委监委机构的实际层级问题
        4.1.2 W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多层级结构下的工作堵点
    4.2 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纪委监委不能顺畅高效安心的履行监督专责
        4.2.1 “两个责任”机制不到位
        4.2.2 深层次难点的监督工作制度不健全
    4.3 绩效考核与监督要求不匹配,纪检监察队伍履行监督专责积极性不高
        4.3.1 考核与纪检监察监督工作关联不大
        4.3.2 履职尽责考核制度不利于监督工作
        4.3.3 用人导向不明使得纪检监察干部冲劲不足
    4.4 监察队伍的培养不系统,使得纪检监察干部不会履行监督专责
        4.4.1 现有的知识培训跟不上监督的需求
        4.4.2 形式化的单一
        4.4.3 文化的塑造还欠缺
        4.4.4 干部队伍交流不多
第5章 破解纪委监委履行监督专责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5.1 探索以扁平化理论模式运转增强W县纪检监察监督效能
        5.1.1 探索建立扁平化监督互补组织
        5.1.2 创新方式方法配套互补监督组织运行
    5.2 探索以公共政策理论制定和完善纪检监察监督制度体系
        5.2.1 建立纪检监察联动监督制度体系总纲
        5.2.2 完善监督制度制定出台程序和强化监督制度的执行
        5.2.3 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评估及反馈修补机制
    5.3 探索以马斯洛需求理论培养强大的纪检监察队伍
        5.3.1 加强针对性的监督队伍管理
        5.3.2 加强监督队伍的基本保障
        5.3.3 引导监督队伍在工作中的自我实现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中国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巡视制度
    2.2 巡视制度的理论依据
        2.2.1 权力与监督的理论
        2.2.2 党内监督的基本理论、思想
第三章 巡视制度的肇始与发展
    3.1 先秦——萌芽时期
    3.2 秦汉——形成与发展时期
        3.2.1 秦朝:创设御史制度
        3.2.2 两汉:刺史与司隶校尉
    3.3 两晋——停滞与互异时期
    3.4 隋唐——转捩与鼎盛时期
        3.4.1 隋朝:巡察三台
        3.4.2 唐朝:一台三院
    3.5 五代十国、宋、元——没落、复兴与融合时期
        3.5.1 宋朝:监司专职巡视
        3.5.2 元朝:一台一司
    3.6 明、清——都察院的察巡时代
第四章 近代巡视制度
    4.1 中华民国——中西合璧时代
        4.1.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4.1.2 北洋政府时期
        4.1.3 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4.2 国民党政府——监察与党内巡视并行发展阶段
        4.2.1 国民政府:监察使署
        4.2.2 国民党党内:中央党务巡回视察团
第五章 新中国巡视制度的新发展
    5.1 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恢复与复兴时期
        5.1.1 初步探索:特派员制度与《巡视条例》
        5.1.2 新时期巡视:以制度形式写入党章
    5.2 十八大后巡视制度: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时期
    5.3 十八大后巡视制度的创新
        5.3.1 巡视范围、内容上的创新:全覆盖重反腐+突“一把手”
        5.3.2 巡视工作机制的创新:不固定+8 方式
    5.4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成效
        5.4.1 巡视工作体系逐步完善
        5.4.2 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5.4.3 巡视监督的覆盖面逐步拓宽
        5.4.4 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5.4.5 巡视反腐效果凸显
第六章 历史的逻辑与启示
    6.1 历史逻辑
        6.1.1 历史的脉络
        6.1.2 嬗变的逻辑
    6.2 启示
        6.2.1 完善机构,优化巡视人员结构
        6.2.2 把握内容,突出巡视重点
        6.2.3 注重成果转化,推进巡视工作协调性
        6.2.4 多元主体,民主监督+巡视监督有机结合
        6.2.5 建立健全市区县党委巡察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全面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开创珠江治水兴水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 2019年工作成效
    1.1 以党建为引领,贯彻一条主线
    1.2 强化履职尽责,突出三个重点
    1.3 推进总基调落地生根,抓实六个方面
    1.4 全面提档升级,实现三个转变
2 全面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2.1 讲政治、深学习,牢牢把握总基调
    2.2 抓作风、强气势,坚定践行总基调
    2.3 防风险、管长远,落细落实总基调
    2.4 作表率、促创新,大力宣扬总基调
3 2020年重点工作
    3.1 抢抓机遇补短板
    3.2 坚定不移推进强监管
    3.3 全面从严抓党建

四、水利部派出六个组检查调研(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机制研究[D]. 吴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D]. 韩小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创新研究[D]. 肖云峰. 河北大学, 2020(09)
  • [4]强化取水许可管理模式设计与实现[D]. 钱凯旋. 西安理工大学, 2020
  • [5]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D]. 王长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6]基层黄河河务局履职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F县为例[D]. 季亚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7]广州市番禺区河涌实施河长制的困境及对策[D]. 罗婧娜.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下县级纪委监委履行监督职责问题研究 ——以W县为例[D]. 邱保林. 南昌大学, 2020(06)
  • [9]中国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D]. 邹林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10]全面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开创珠江治水兴水新局面[J]. 王宝恩. 人民珠江, 2020(02)

标签:;  ;  ;  ;  ;  

水利部派出6个组到访调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