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住房》:你懂吗?

《健康住房》:你懂吗?

一、“健康住宅”:你了解吗?(论文文献综述)

何雯青[1](2022)在《健康传播类数据新闻的叙事分析——以“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为例》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国内首个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2015年至2020年、共119篇健康传播类报道进行内容和叙事分析,发现健康传播类数据新闻以政府或行业公开数据为基础,用零聚焦的视角进行非线性叙事,同时运用丰富的可视化形式,讲述多样化的主题。但其报道主题更多聚焦于日常科普和疾病议题,对医疗行业和政策类议题关注较少,且报道呈现形式可视化有余却互动性不足。

刘兆宇[2](2021)在《高层住区日照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高容积率、高密度的住区越来越多,高层住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利用率,但也暴露出人居环境品质低下的问题,其中的住区日照环境作为较为薄弱的环节未得到足够重视,日照问题严重影响着住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高层住区的日照环境应当如何改善,成为现阶段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济南市地区为例,对高层住区日照环境的优化设计展开研究,首先探究了国内外建筑日照研究现状,以及围绕日照相关的研究方法等,并对济南市的高层住区进行调研,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从而发现目前高层住区日照方面的诸多问题。其次,围绕国家相关日照标准及日照计算中的原理、方法、参数等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为后文的模拟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在结合调研资料及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模拟过程,确定探究高层住区生活居住类建筑日照与室外日照环境的模拟方法。生活居住类建筑日照主要是围绕住区内的住宅建筑,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养老用房进行探究,对影响其日照的相关因素: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建筑单体形式,以及用地的地形地势等进行分析。同时,从住区整体布局的角度,对高层住区常见布局形式:行列式和周边式深入剖析。利用建筑沿线分析,日照圆锥面分析,以及平面区域分析等方式进行模拟,提出了:把握第一级建筑间距的方位角,控制第二级建筑间距的高度角以及利用前“塔”后“板”的形式搭配等针对行列式布局的优化策略。并且提出了:东西错位,“台阶”布置等针对周边式布局的优化方法。而对于幼儿园,中、小学建筑提出了:用地边界日照有利区域布置,提高有效日照时间的优化方式,并对住区养老用房建筑日照加以改善。室外日照环境是主要对户外活动场地,绿地等进行分析,探究了国内不同居民人群的户外活动规律,利用系统论中的“加尔定律”,从一个单体建筑开始模拟,到多个单体组合而成的系统分析,剖析了建筑布局,建筑相关参数以及季节变化等要素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实例提出场地日照的改善方式,利用绿地日照分析,结合夏季与冬季逐时日照分析以及地面辐照分析等,针对老年人活动场地,儿童活动场地,青少年活动场地等提出:规避建筑阴影,建筑局部调整,结合居民出行规律的优化方法。此外,对户外绿地植物种类的选择,住区道路,水体等方面均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最后,将模拟得出的日照相关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济南市温馨家园实际项目当中,针对住区生活居住类建筑日照以及室外日照环境提出了系统性的优化策略,通过对调整前后的住区日照环境效果评估对比,验证优化后的住区的照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期望提出以住区日照环境优化为目标的高层高密度住区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为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和思路。

闫玉梁[3](2021)在《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评价标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居家养老老年人占据主体,其中多半为独立居住状态。尽管老年人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但适老性水平仍然不高。物质环境,与个人的健康与福祉具有直接的联系,是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何为满足老年人各项需求的理想社区居住环境,又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然而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研究仍有待填补,国内缺少可以指导适老性社区建设,评价既有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的评价标准。本文的研究隶属于国自然基金项目《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居住系统构建研究》,该课题前部分的研究,已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建立了独立生活老年人生活系统评价量表(LSES-ILE),然而该量表仍亟待验证与发展。本文旨在验证LSES-ILE量表的信效度,将其发展成为具有等级评价功能的设计标准,以提出划分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等级的评定依据。第一章提出问题。从研究背景出发,阐述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评价标准的必要性,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分析问题。通过对国外建筑环境适老化评估工具和国内建筑性能评价标准的解析,对比总结出评价标准的基本特征,确定研究方向。第三、四、五章解决问题。第三章数据搜集,首先,在跨地区、多类型的中国社区样本中应用LSES-ILE,以获取社区样本数据,通过生活质量与社区满意度的调查,搜集样本社区老年人的居住感受指标。第四章验证优化,通过同质性信度、重测信度与效度的检验,实现对LSES-ILE的验证,得到评价标准基础,明确评价体系的改进方向。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设计并实施针对当前评价基础的优化方案,通过语义分析对老年人的语义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评价体系的概念集合。第五章标准建立,基于对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分级评价的必要性与方法的探讨,提出分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确定评价原则,明确评价标准的框架;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指标集合;依据LSES-ILE评价量表的权重体系,进行整体的权重分值转换,确定每一层级的分值;最后对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进行分级,确定评价等级。最终建立起的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评价标准,可以对老年人既有居住环境的适老性进行定量考核,也可以对设计方案的进行评判,为优化提供依据,从而间接提升混龄社区适老性环境质量。未来可面向全体居家养老老年人群体推行,推广于各类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中。

罗梦怡[4](2020)在《健康城市导向下旧住区外环境更新策略研究 ——以衡阳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打造健康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了以健康城市为导向的旧住区更新理念,选取衡阳市南华大学南校区家属区、太平小区、建设新村等八个典型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ECOTECT分析了住区外环境要素对人群健康舒适生活的影响。最后,从环境、设施、人文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对旧住区外环境的现状水平进行客观评估,为我国建设健康住区提供参考和启示。整个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针对健康城市等概念进行相关的阐述和研究界定,确定主要研究对象和范围。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有机更新理论、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介绍健康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健康住区的规划内容。其次是对衡阳市旧住区外环境和居民特征调研判定。结合人群构成、行为分析和需求分析,以8个旧住区外环境为具体实例,对其基本概况、建筑典型布局、安全性能、便利性、生态性和人文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衡阳市旧住区在外环境设计上的不足。再次是对衡阳市外环境性能模拟。以衡阳市气候特点为依托,结合调研现状和基本模拟情况,形成一套数字化评价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八个住区的外环境条件从良好至差依次排序为:南华大学南校区家属区、商业新村、西湖二村、西湖一村南区、岳屏小区、兴雁楼小区、建设新村、太平小区。最后是提出衡阳旧住区外环境更新策略。基于生态、安全、便捷、舒适的原则,从促进“健康城市”角度提出功能布局、健康安全、服务设施体系、交通、人文环境等五个方面的针对性策略。。

刘磊[5](2020)在《基于马斯洛理论高校健康宿舍建设的关键因素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校大学生日益增多。宿舍作为他们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之一,其健康环境条件需要特别重视。然而目前大量的既有宿舍存在许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比如室内空气环境恶劣、居住体验感差、隔音效果不好和人员交互关系淡薄等。相关学者对这种现状改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本身的构造和性能上即所谓的绿色建筑,或是独立分析宿舍社区主体交互关系的状况,并未从宏观及微观各个角度综合考虑学生在宿舍环境下的整体健康状态。因此,为了全面改善高校宿舍的健康环境,确保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本文将从高校宿舍主体(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基于健康建筑理念而提出健康宿舍的全新概念(从微观个体到宏观区域和组织,全面涵盖学生生理、心理、社会3方面要素)。然后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影响高校健康宿舍发展的三大潜在因素及它们之间的潜在关系,并以深圳市作为案例进行实地调研确定测量三大潜在因素的19个影响指标。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构建高校宿舍建设理论模型,并通过SPSS和AMO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三大潜在影响因素即建筑性能、身体感知和人文环境,对健康宿舍存在显着的积极影响,其中关键因素为“人文环境”;(2)在影响关系中,建筑性能-->身体感知-->人文环境路径存在较大正向影响,而建筑性能-->人文环境路径的影响程度较小,证明身体感知是非常重要的中介因素;(3)对于影响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光利用”、“健康饮食”和“教育与宣传”分别是各影响因素的关键指标。最后根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指标的重要性排序等结论,从人文管理、建筑设计和建筑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了未来高校健康宿舍建设的改善对策和有效建议。从理论上讲,高校健康宿舍建设关键因素的研究扩展了当代健康建筑建设理论,并为未来高校宿舍的建设提供有效参考。然而本文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范围窄、视角方单一等不足。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类考虑健康宿舍的影响因素和指标,更加全面的评价高校健康宿舍,使其更具有实践意义。

代明[6](2019)在《人造水景营造在居住小区的应用研究 ——以广州水景住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人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水景景观作为环境品质的象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的三个居住区进行调研分析,对住宅人造水景作出探究,指出当前住宅区域人造水景的不足,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全文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基础铺垫部分,阐述论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包括了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主要的研究理论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综述现有的研究现状,总结趋势并从理论角度阐述本文的创新研究内涵。第二部分是综述部分,主要分析人造水景的相关概念、内涵、功能,从其基本的定义出发,对水体景观的功能进行分析,阐述人造景观出现的背景,人造水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形式,分析得出水景景观发展的特点。并针对几个典型的水景居住区展开了分析,从案例中获取一些启示。第三部分是住宅小区人造水景营造理论与评价方法分析,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结合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从影响住区人工水体景观环境的主要要素出发,聚焦于美感、使用体验、景观质量、生态指标来展开评价。第四部分是广州市居住小区人造水景营造特征调查和评价,通过调查分析,结合用户的使用特点,评价其景观生态、使用质量。第五部分是设计分析,基于对实地调研中获取的水景的现状展开分析,从景观美感、使用感受、使用质量和生态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住宅区人造水体景观设计中的原则、策略及优化建议。综合全文分析,在调查的几个水景居住区中,在水景植物景观上,以乔木的列植、孤植、从植、群植等方式,水景广场的遮阴效果较差;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识别性较差;水景植物层次单调,缺乏野趣,没有生态效用。水景驳岸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水线以下的池底池壁做法单一;水景部分存在水质较差,局部出现水质浑浊的情况;动力的人造水景使用频率普遍较低。针对现存的问题,本文从水景组合上针对静水、流水、落水、喷水展开了设计探讨,对水景植物的搭配做出分析,在水面、水下、高出水面三个层次的空间进行优化,植物的多样性组合考虑其颜色变化,不同的植物之间突出其不同的质感,充分的考虑各种植物之间的四季变化,解决冬季水体绿化问题,结合地面的地形、岸线的走向,植物的配置要避免过度密集;针对驳岸的设计做出改进,针对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设计水景,从生态性角度提出通过湿地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

连超丽[7](2019)在《基于热适应的既有住宅客厅健康照明影响研究 ——以大连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绿色建筑理念的影响,人们越来越追求室内环境的品质。室内光污染对人们健康存在严重影响,第三类感光细胞的发现使健康照明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将光环境与热环境交叉研究的文献少之又少;当前既有住宅的存量巨大,但是舒适性却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其改造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将健康照明和既有住宅研究点进行结合,主要致力于研究热适应下既有住宅健康照明的舒适区间。首先对当前国内外有关光热舒适性和健康照明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其次以问卷调查和现场实测形式对大连市典型住宅环境及室内光热现状进行调研,找寻既有住宅现存问题及共性特征,并对客厅空间行为进行分类,作为后期实验室模拟基础参数;之后以实验室模拟冬季客厅环境,以正交实验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实验,通过改变温度(15℃、20℃、25℃)、照度(300lx,600lx,1500lx)和色温(3000K,4000K,6500K)模拟客厅光热环境,并量测人体生理、心理和视觉功能综合指标,探究不同行为模式下的人体健康照明条件,最后对数据进行模型回归,提出舒适参量区间,为既有住宅室内光热环境动态照明改造提供指导参数。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方面:(1)以问卷调查和现场实测形式对大连市典型住宅空间布局、住宅内部空间功能及室内光热环境现状进行调研,总结既有住宅存在的问题和共性特征,作为研究基础资料。(2)利用分光辐射照度计CL-500A和温湿度自记仪Testo175H1实测既有住宅客厅和卧室室内温湿度和照明参数,对客厅空间行为进行分类,提取光热参数范围区间,作为后期实验室模拟参数考量标准。(3)提取调研参数,以正交设计法通过改变温度、色温和照度模拟既有住宅客厅光热环境,量测人体良导络和血压、心率生理指标值,其中阅读行为以视功能量测FrACT软件对样本视觉功效测算;视听和就餐行为以问卷调查评估样本心理指标感受,综合测量不同环境下人体视觉和非视觉效应,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取出不同行为模式下舒适的健康照明条件。(4)运用SPSS软件回归模拟方程,探究光热舒适指标与色温、温度和照度的关系,并计算舒适区间,为既有住宅客厅动态照明的改造提供指导参数。

潘赟[8](2017)在《农民集中居住后对阳台农业的需求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镇人口超过7亿,城镇人口比重过半,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少“农业户口”摘掉“帽子”,“上楼”居住变成“城里人”。它意味着农民集中居住后的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征用,但不少拆迁后的农民还存在着土地情结,喜欢在集中安置的安置房小区或者城市道路周边的边角地开垦种植一些蔬菜,这种行为影响小区环境,干扰居民生活,但是种莱是部分回迁户原有生活习惯中的一部分,想改掉并不容易。同时集中安置后的年轻人也对目前食品安全事件、城市的热岛效应比较关注,存在向往回归田园的心愿,因此阳台农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考虑到拆迁安置小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安置房小区房屋条件、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的障碍等诸多问题,阳台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从目前阳台农业的使用成本、土地的快速升值、户均耕地面积过小等角度出发,我们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优化资源配置,让人与自然达到最为完美的和谐。阳台的美化绿化,阳台的蔬莱瓜果生产,阳台的小气候环境优化等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本文在对目前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相关居住条件和目前阳台农业发展的现况等理论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民集中居住后的小区房屋和管理现状、阳台农业设施建设花费进行分析。结合对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的个案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了农民集中居住后家庭阳台大小、位置、功能定位、家庭经济条件、人员闲暇时间多少、有无种植养殖经验,统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对阳台农业的需求,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农民集中居住后对阳台农业的需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上意义。从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率先而为,提供把握机遇,让区域发展成为落实“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解读,为我们的社会管理、社会政策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张步伟[9](2013)在《流动人口养老保障转接政策分析 ——以上海地区某行业外来工社保现状为例》文中提出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公共产品,是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中的再分配,“缓和社会不公,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基本归宿。而养老保障制度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应对经济波动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快、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等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这些迫切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上海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之一,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繁荣的经济发展,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最大的外来人口集聚地之一。然而“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不断涌现新的问题,社会保障机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频繁出台的政策导致“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方法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政府承担的责任带有偏向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本文从“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认为社会养老保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加快经济发展的作用时,有赖于政府的推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国家必须尽快实行一体化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摒弃“转移接续”思维定式,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均等化服务转移支付政策体系为支撑,实现“全民覆盖、服务均等、比例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赵琨[10](2009)在《接轨世界的高端物业》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是属于中国的年份,世界地位的稳步提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让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空前的释放,人们开始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巡视生活。2009年,是属于中国房地产的年份,作为率先摆脱金融风暴困扰的产业,地产业汇聚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地产人也开始从理念到产品上,全面对接世界的脚步。2009年,从艺术地产、公园物业到国际性复合旅游,中国正在迈入接轨世界高端物业潮流的新时代……

二、“健康住宅”:你了解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康住宅”:你了解吗?(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传播类数据新闻的叙事分析——以“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叙事主题丰富多元,日常科普和疾病议题最常见
    (一)叙事类型以常规报道为主
    (二)叙事主题多样
二、叙事语言可视化程度高,叙事互动性不足
    (一)多种可视化呈现形式
    (二)叙事语言交互性不足
三、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为零聚焦
    (一)早期报道线性叙事为主
    (二)非线性叙事逐渐成主流
    (三)全知全能的零聚焦视角
四、叙事者隐藏于数据背后,数据为报道起点
    (一)数据是报道的起点
    (二)叙事者隐藏或消失
五、结 语

(2)高层住区日照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城市环境
        1.1.2 “健康建筑”的需求与发展
        1.1.3 日照与人体健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层住区日照环境调研分析
    2.1 住区日照环境概念解析及主要评价指标
        2.1.1 概念解析
        2.1.2 住区日照主要评价指标
    2.2 影响住区日照环境的主要因素
        2.2.1 自然气候因素
        2.2.2 住区内部环境因素
    2.3 高层住区日照环境调研
        2.3.1 住宅日照情况调研
        2.3.2 室外日照环境调研
        2.3.3 典型案例分析
        2.3.4 问卷调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层住区日照环境模拟过程设计
    3.1 住区日照相关要求
    3.2 建筑日照主要计算方法
    3.3 住区日照环境模拟过程
        3.3.1 住区生活居住类建筑日照环境分析模拟过程
        3.3.2 住区室外日照环境分析模拟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层住区生活居住类建筑日照环境优化策略
    4.1 住宅建筑日照影响因素
        4.1.1 建筑间距的影响
        4.1.2 建筑朝向的影响
        4.1.3 建筑形式的影响
        4.1.4 住区用地形状及地势的影响
    4.2 行列式布局日照优化设计
        4.2.1 把握第一级建筑间距的方位角
        4.2.2 控制第二级建筑间距的高度角
        4.2.3 利用前“塔”后“板”的形式搭配
    4.3 周边式布局日照优化设计
        4.3.1 东西错位
        4.3.2 “台阶”布置
    4.4 其他生活居住类建筑日照优化设计
        4.4.1 学校及幼儿园日照优化设计
        4.4.2 养老用房日照优化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层住区室外日照环境优化策略
    5.1 住区居民室外活动规律分析
        5.1.1 住区室外活动人群构成
        5.1.2 住区室外人群活动规律
    5.2 住区室外日照环境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5.2.1 室外日照环境主要构成
        5.2.2 住区内不同要素对室外日照环境的影响
    5.3 住区室外活动场地日照优化策略
        5.3.1 整体规避建筑阴影
        5.3.2 局部调整优化
        5.3.3 结合居民出行规律
    5.4 住区室外绿地日照优化策略
        5.4.1 区域的合理划分
        5.4.2 植被的科学选择
    5.5 室外其他要素日照优化策略
        5.5.1 日照与住区道路优化设计
        5.5.2 日照与住区水体优化设计
        5.5.3 日照与建筑小品、设施优化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层住区日照环境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6.1 项目基本概况
    6.2 住区生活居住类建筑日照现状及优化策略
        6.2.1 住区生活居住类建筑日照现状
        6.2.2 住区生活居住类建筑日照优化策略
    6.3 住区室外日照环境现状及优化策略
        6.3.1 室外日照环境现状
        6.3.2 室外日照环境优化调整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论文不足之处及后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录1 住区日照环境调查问卷

(3)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评价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居住环境评价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评价量表的应用与验证文献综述
        1.2.3 关于适老性社区建设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居住环境适老性能评价标准解析
    2.1 国外建筑环境适老化评估工具解析
        2.1.1 老年住宅环境综合评价及解决方案
        2.1.2 老人居住改造促进评估
        2.1.3 功能与康复环境安全评估
        2.1.4 家庭跌倒和事故筛查工具
    2.2 国内建筑性能评价标准解析
        2.2.1 健康住宅评价标准
        2.2.2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2.2.3 住宅健康性能评价体系
    2.3 国内外建筑性能评价标准对比总结
        2.3.1 评价对象
        2.3.2 结构框架
        2.3.3 计分方式
        2.3.4 等级划分
        2.3.5 验证改良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评价量表的适用性研究与数据搜集
    3.1 评价量表基础
        3.1.1 构建过程
        3.1.2 评价对象
        3.1.3 结构
        3.1.4 维度
        3.1.5 环境要素
        3.1.6 条目
        3.1.7 权重
        3.1.8 使用方法
    3.2 评价量表在国内社区的应用
        3.2.1 社区概念的界定
        3.2.2 社区的分类
        3.2.3 社区样本的选择
        3.2.4 评价结果
    3.3 老年人居住感受指标的搜集
        3.3.1 环境感受指标评价工具
        3.3.2 老年人居住感受指标
        3.3.3 老年人社区居住感受指标调查设计
        3.3.4 对老年人的抽样
    3.4 评价量表的适用性分析
        3.4.1 适用范围
        3.4.2 评价内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评价量表的验证与优化
    4.1 验证与优化思路
        4.1.1 验证方法
        4.1.2 优化思路
    4.2 评价量表的验证
        4.2.1 评价量表的信度检验
        4.2.2 评价量表的效度检验
        4.2.3 评价标准指标基础情况
        4.2.4 评价标准优化方向
    4.3 评价量表的优化
        4.3.1 高分社区案例解析
        4.3.2 提出深度挖掘的问题方向
        4.3.3 访谈资料的搜集
        4.3.4 信息编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评价标准的建立
    5.1 分级评价程序与步骤
        5.1.1 分级评价的方法
        5.1.2 分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5.1.3 评级标准指标体系与信息编码结果的对应关系
    5.2 各级评价条目的的确立
        5.2.1 评价条目来源
        5.2.2 居住建筑指标
        5.2.3 社区配套设施及为老服务指标
        5.2.4 规划布局与区位指标
    5.3 权重确定与分值转换
        5.3.1 权重确定及分值转换的必要性
        5.3.2 权重的确定
        5.3.3 一般分值转换方法
        5.3.4 评价分值转换
    5.4 构建评价等级
        5.4.1 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分级评级的重要性
        5.4.2 划分等级的方法
        5.4.3 等级分类结果
        5.4.4 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评价等级
    5.5 评价标准成果说明
        5.5.1 适用范围
        5.5.2 术语
        5.5.3 等级划分与标志
        5.5.4 等级评定与方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地调研问卷
附录2 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评价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健康城市导向下旧住区外环境更新策略研究 ——以衡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旧住区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1.1.2 健康问题对于人群的影响愈加明显
        1.1.3 城市发展进程下“城市双修”工作的推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水平
        1.2.1 住区更新研究现状与水平
        1.2.2 健康城市研究现状与水平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健康城市及住区外环境基础理论研究
    2.1 概念与范围界定
        2.1.1 健康城市
        2.1.2 旧住宅区
        2.1.3 住区外环境
        2.1.4 更新
        2.1.5 研究范围
    2.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2.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2.2 有机更新理论
        2.2.3 需求层次理论
    2.3 健康城市规划
        2.3.1 健康城市规划目标
        2.3.2 健康城市规划内容
    2.4 健康社区规划
        2.4.1 物质环境
        2.4.2 非物质环境
    2.5 小结
第三章 衡阳旧住区外环境现状调研
    3.1 衡阳市旧住区基本概述
        3.1.1 气候特征
        3.1.2 调查住区概况
        3.1.3 住区布局形式
    3.2 衡阳市旧住区居民构成
        3.2.1 住区老龄化
        3.2.2 职业构成多元化
        3.2.3 低收入人群占比大
    3.3 衡阳市住区居民行为调查分析
        3.3.1 行为人群
        3.3.2 住区居民行为类型
    3.4 衡阳市旧住区居民需求分析
        3.4.1 安全性需求
        3.4.2 便利性需求
        3.4.3 舒适性需求
        3.4.4 归属性需求
    3.5 衡阳市旧住区现状问题分析
        3.5.1 健康居住安全性分析
        3.5.2 健康生活便利性分析
        3.5.3 健康舒适生态性分析
        3.5.4 健康人文环境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住区外环境健康化模拟分析
    4.1 住区物质构成要素对住区外环境影响分析
        4.1.1 住区风环境
        4.1.2 住区光环境
        4.1.3 住区热环境
    4.2 并列式住区布局模拟及分析
        4.2.1 住区风环境与日照环境模拟分析
        4.2.2 活动场地及道路模拟分析
        4.2.3 景观绿化模拟分析
    4.3 斜列式住区布局模拟及分析
        4.3.1 住区风环境与日照环境模拟分析
        4.3.2 活动场地及道路模拟分析
        4.3.3 景观绿化模拟分析
    4.4 错列式住区布局模拟及分析
        4.4.1 住区风环境与日照环境模拟分析
        4.4.2 活动场地及道路模拟分析
        4.4.3 景观绿化模拟分析
    4.5 围合式住区布局模拟及分析
        4.5.1 住区风环境与日照环境模拟分析
        4.5.2 活动场地及道路模拟分析
        4.5.3 景观绿化模拟分析
        4.5.4 基本住区布局形式外环境综合评定
    4.6 衡阳市旧住区布局模拟及分析
        4.6.1 典型旧住区外环境模拟及分析
        4.6.2 典型旧住区外环境模拟分析小结
    4.7 小结
第五章 健康旧住区的外环境更新策略探究
    5.1 功能布局策略
        5.1.1 整合重构空间
        5.1.2 改善公共活动场地布置
        5.1.3 合理统筹植被景观
    5.2 健康安全更新策略
        5.2.1 建立小规模管理模式
        5.2.2 住区边界与出入口设置
        5.2.3 加强照明与安防系统建设
    5.3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更新策略
        5.3.1 住区设施布局和居民需求机制
        5.3.2 基于线上-线下生活圈的服务设施完善
        5.3.3 社区健康服务设施策略
    5.4 住区交通更新策略
        5.4.1 住区交通更新体系构建
        5.4.2 出行设施完备化
        5.4.3 出行环境可达性
        5.4.4 出行环境舒适性
    5.5 健康人文环境更新策略
        5.5.1 加强健康教育
        5.5.2 开展健康活动
        5.5.3 凝练住区文化基因
        5.5.4 提升社区居民自治能力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衡阳市旧住区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旧住区健康交通便利性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表
附录三 衡阳市7个住区交通便捷性评价表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马斯洛理论高校健康宿舍建设的关键因素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建筑的发展趋势
        1.1.2 高校宿舍环境的严峻性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
        1.3.1 可持续发展观
        1.3.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3.3 健康宿舍理论框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健康宿舍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建筑性能
        2.1.1 气候环境特征
        2.1.2 宿舍建筑的技术参数
    2.2 身体感知系统
    2.3 人文环境
    2.4 健康宿舍影响指标的确定
        2.4.1 影响指标选取的原则
        2.4.2 健康宿舍影响指标的选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EM的健康宿舍理论模型构建
    3.1 高校健康宿舍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结构方程模型
        3.2.1 概述
        3.2.2 分析步骤
    3.3 理论模型构建
        3.3.1 测量方程理论模型
        3.3.2 结构方程理论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原则
        4.1.2 问卷内容设计
    4.2 数据收集
    4.3 数据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项目分析
        4.3.3 信度分析
        4.3.4 效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与分析
    5.1 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5.1.1 一阶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及识别
        5.1.2 模型路径分析
        5.1.3 模型修正
    5.2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5.3 模型解释
        5.3.1 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
        5.3.2 路径效应解释
        5.3.3 影响因素及指标的重要性排序
    5.4 讨论
        5.4.1 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5.4.2 关键因素
        5.4.3 影响指标的权衡
    5.5 对策与建议
        5.5.1 针对人文管理的对策建议
        5.5.2 针对建筑设计的对策建议
        5.5.3 针对生活环境的对策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1)深圳高校宿舍社区人文环境调查访谈
    (2)“高校健康宿舍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人造水景营造在居住小区的应用研究 ——以广州水景住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水景住宅的发展
        1.1.2 人造水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人造水景的相关概念解读
        2.1.1 水景
        2.1.2 人造水景
        2.1.3 水景营造
        2.1.4 居住小区
    2.2 人造水景的类型
    2.3 人造水景营造的风格
    2.4 人造水景的功能
        2.4.1 美学功能
        2.4.2 生态功能
        2.4.3 社会功能
        2.4.4 文化功能
        2.4.5 拓展功能
    2.5 人造水景的相关案例
        2.5.1 合肥绿城桂花园水景
        2.5.2 襄阳“百洋·欧典”
        2.5.3 辽宁河岸人家
        2.5.4 案例小结
    2.6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1 国外研究现状
        2.6.2 国内研究现状
3 住宅小区人造水景营造理论与评价方法
    3.1 营造理论
        3.1.1 景观生态设计理论
        3.1.2 环境心理学理论
        3.1.3 可持续景观设计
        3.1.4 景观美学理论
    3.2 评价方法探析
    3.3 评价指标
        3.3.1 景观美感
        3.3.2 使用感受
        3.3.3 生态效益
        3.3.4 使用质量
4 广州市居住小区人造水景营造评价
    4.1 广州市地域特征
    4.2 广州水景居住小区特点
    4.3 研究对象选取
        4.3.1 星河湾
        4.3.2 锦绣香江花园
        4.3.3 富力桃园
    4.4 景观评价
        4.4.1 景观美感评价
        4.4.2 使用感受评价
        4.4.3 生态效益评价
        4.4.4 使用质量评价
5 住宅小区人造水景营造的原则与策略
    5.1 人造水景营造的方法
        5.1.1 多角度、找原型
        5.1.2 相环境、顾大局
        5.1.3 分要素、造意境
    5.2 人造水景营造原则
        5.2.1 与地域特色相契合
        5.2.2 与其它景观要素相协调
        5.2.3 “以人为本”,注重公众的安全性与参与性
        5.2.4 注重人工水景的可持续发展
        5.2.5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
    5.3 人造水景营造策略
        5.3.1 水景组合
        5.3.2 水岸设计
        5.3.3 水体植物配置
    5.4 针对不同人群的设计重点
        5.4.1 青少年
        5.4.2 中青年
        5.4.3 老年
    5.5 住区人造水景观生态设计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基于热适应的既有住宅客厅健康照明影响研究 ——以大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室内人居环境与人类健康发展
        1.1.2 健康照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1.3 北方既有住宅改造工程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界定
        1.3.1 北方既有住宅
        1.3.2 健康照明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光环境与人体舒适和健康研究现状
        1.4.2 光热环境与人体舒适性相关研究现状
        1.4.3 室内环境光热环境舒适性评价研究现状
        1.4.4 研究现状评述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框架
2 室内光热舒适评价基础理论
    2.1 视舒适相关基础理论
        2.1.1 人眼结构
        2.1.2 视觉效应与非视觉效应
        2.1.3 视舒适评价方法
        2.1.4 国内视舒适评价标准
    2.2 住宅人工照明基础理论
        2.2.1 人工光源相关名词
        2.2.2 住宅常用人工光源特性及照明方式
        2.2.3 既有住宅客厅空间机能与空间行为
    2.3 热舒适评价
        2.3.1 热感觉与热舒适
        2.3.2 热舒适评价标准
    2.4 良导络相关基础理论
        2.4.1 良导络的基础理论
        2.4.2 良导络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大连市典型既有住宅调研与实测研究
    3.1 调研住宅概况
        3.1.1 调研既有住宅概况
        3.1.2 住宅空间布局概况
        3.1.3 住宅户型空间和内部功能分析
        3.1.4 不同年代住宅基本要素对比
    3.2 调研住宅实测数据分析
        3.2.1 住宅室内光参量实测分析
        3.2.2 室内光源色温与照度分析
        3.2.3 住宅温度、湿度分析
    3.3 调研住宅客厅参数总结
        3.3.1 客厅空间功能与行为
        3.3.2 客厅光源参量与室内热参数
    3.4 本章小结
4 既有住宅客厅健康照明模拟实验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场所
        4.1.3 受试者
        4.1.4 实验因子探讨
        4.1.5 实验步骤
        4.1.6 实验工况
    4.2 研究结果分析方法
        4.2.1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4.2.2 实验局限
    4.3 实验数据分析
        4.3.1 实验基础数据分析
        4.3.2 心理量结果分析
        4.3.3 视觉功效分析
        4.3.4 生理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既有住宅健康照明光热环境舒适区间
    5.1 不同光环境下热舒适区域研究
    5.2 不同行为下人体舒适光环境区间研究
        5.2.1 视听行为下人体舒适光环境区间研究
        5.2.2 就餐行为下人体舒适光环境区间研究
        5.2.3 阅读环境下人体舒适光环境区间研究
    5.3 光热综合环境下人体舒适区间研究
        5.3.1 寒冷地区冬季人体光热适应性负反馈系统
        5.3.2 整体光热舒适区间研究
        5.3.3 健康室内光热环境推荐值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附录A 客厅光热环境调研问卷调查表
附录B 客厅光热环境问卷调查表
附录C 24 经络良导络值与工况1差值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农民集中居住后对阳台农业的需求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
        1.4.2 论文可能的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相关概念
        2.1.2 国内外文献分析
    2.2 农民集中居住前后的四大变化
        2.2.1 住房条件
        2.2.2 居住习惯
        2.2.3 经济收入
        2.2.4 需求
    2.3 农民集中居住后存在的问题
        2.3.1 农民个体社会适应性不良
        2.3.2 集中居住的补偿和安置问题
        2.3.3 集中居住小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2.4 关于阳台农业
        2.4.1 阳台农业主要模式
        2.4.2 阳台农业的特点
        2.4.3 阳台农业面临的问题
第3章 栖霞街道农民集中居住区的阳台农业发展概况
    3.1 栖霞街道简介
    3.2 阳台农业发展现况
        3.2.1 我国阳台农业的发展概况
        3.2.2 栖霞区阳台农业的发展现况
    3.3 可能存在的问题
        3.3.1 主观意识方面
        3.3.2 客观条件方面
第4章 栖霞街道阳台农业的需求调查
    4.1 调查过程
        4.1.1 预调研
        4.1.2 正式调研
    4.2 样本分析
        4.2.1 房屋情况
        4.2.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3 对阳台农业认识差异化分析
        4.3.1 对象来源不同的差异
        4.3.2 经验不同导致的差异
        4.3.3 年龄不同导致的差异
        4.3.4 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的差异
        4.3.5 经济收入不同导致的差异
    4.4 需求层次分析
        4.4.1 基本层次需求
        4.4.2 中等层次需求
        4.4.3 高层次需求
    4.5 影响阳台农业需求的因素
        4.5.1 成本
        4.5.2 种植模式
        4.5.3 配套硬件设施
        4.5.4 技术服务水平
        4.5.5 个体情感差异
    4.6 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4.6.1 顶层设计层面
        4.6.2 社会推进层面
        4.6.3 市场调节层面
        4.6.4 个人选择层面
第5章 对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
        5.1.1 与信息化发展结合
        5.1.2 房屋设计建造的供给侧改革
        5.1.3 政府扶持政策引导
    5.2 社会层面
        5.2.1 科研院所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5.2.2 社会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5.2.3 企业不断创新技术
        5.2.4 降低成本规范市场
        5.2.5 产业配套不断升级
    5.3 个人层面
        5.3.1 树立典型加以推广
        5.3.2 个体树立存在意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阳台农业具有多种功能
        6.1.2 不同个体对阳台农业的需求差异化明显
        6.1.3 阳台农业需要加强管理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阳台农业调查问卷
致谢

(9)流动人口养老保障转接政策分析 ——以上海地区某行业外来工社保现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和社会保障思想演进
        1.2.2 我国社会保障相关研究
    1.3 概念界定及研究框架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框架
    1.4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视角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第2章 养老保障概述及我国实施状况
    2.1 国外养老保障概述
        2.1.1 德国的养老保障
        2.1.2 美国的养老保障
    2.2 我国社会保障概述
        2.2.1 我国社会保障历程
        2.2.2 有关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与现状
        2.2.3 亟待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
        2.2.4 流动人口保障的实践与研究成果
第3章 上海流动人口养老保障转接政策及实施现状分析
    3.1 上海流动人口养老保障及转接政策实施现状
    3.2 上海流动人口养老保障转接政策的个案考察
        3.2.1 选择样本与选择背景
        3.2.2 调查与调查小结
第4章 上海流动人口养老保障政策转接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制度之困:流动人口养老保障需要“转接”的原因
        4.1.1 养老保障多元政策中的流动人口融入困境
        4.1.2 流动人口融入养老保障政策困境原因分析
    4.2 目前上海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转接政策缺陷及原因
        4.2.1 目前上海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转接政策缺陷
        4.2.2 养老保险关系跨区域转接难的制度之弊
    4.3 流动人口养老保障统筹制度探索难以统一认识
第5章 推进流动人口养老保障政策创新的建议
    5.1 转变理念:从“转移接续”到“全国统筹、比例保障”
    5.2 强化中央政府责任,建立全国统筹机制
        5.2.1 政策宣教与组织保障
        5.2.2 政府托底补贴养老基金
    5.3 建立全国统筹养老保障的具体政策建议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卷内备考表

四、“健康住宅”:你了解吗?(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传播类数据新闻的叙事分析——以“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号为例[J]. 何雯青. 今传媒, 2022(02)
  • [2]高层住区日照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D]. 刘兆宇.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3]城市社区居住环境适老性评价标准研究[D]. 闫玉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4]健康城市导向下旧住区外环境更新策略研究 ——以衡阳市为例[D]. 罗梦怡.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马斯洛理论高校健康宿舍建设的关键因素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D]. 刘磊. 深圳大学, 2020(10)
  • [6]人造水景营造在居住小区的应用研究 ——以广州水景住宅为例[D]. 代明.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7]基于热适应的既有住宅客厅健康照明影响研究 ——以大连为例[D]. 连超丽.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8]农民集中居住后对阳台农业的需求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为例[D]. 潘赟.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9]流动人口养老保障转接政策分析 ——以上海地区某行业外来工社保现状为例[D]. 张步伟. 华东理工大学, 2013(10)
  • [10]接轨世界的高端物业[J]. 赵琨. 安家, 2009(12)

标签:;  ;  ;  ;  ;  

《健康住房》:你懂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