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QFⅡ制度实施推动证券市场改革

我国QFⅡ制度实施推动证券市场改革

一、我国QF Ⅱ制度的实施对证券市场改革的促进(论文文献综述)

张友夫[1](2020)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借壳上市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BQ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性的能源及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当今最棘手的问题。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0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在必行。然而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企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前期需要投入的研发资金量大、所需花费的研发阶段时间长,为了募集足够的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以及提升主营业务能力,就会选择上市。但是我国IPO审核制度下对企业的上市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对于处于发展初期、不具有稳定盈利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还远远达不到可以IPO的条件。于是它们就会将目光转向借壳上市这个途径,然而由于我国证监会一直在加大对于借壳上市的监管力度,使得借壳上市这个途径也越来越难。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与理论进行回顾,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选取“A股市场新能源整车第一股”BQ公司借壳上市的事件作为案例研究,结合理论指导与自身实践经验,对借壳事件双方公司概况及借壳方案、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介绍;再从借壳方选择上市路径和选择壳公司两个角度对BQ公司借壳上市的动因进行探究;接着从财务绩效、市场绩效、价值创造能力、非财务绩效四个方面对BQ公司借壳上市前后绩效与顺丰速运借壳上市前后绩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BQ公司借壳上市后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给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计划上市的时候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BQ公司借壳上市的动因主要来自于行业的特殊性,有着大量资金需求的同时无法达到IPO的审核标准是公司选择借壳上市的主要原因。借壳上市后,公司财务绩效没有取得提升;由于新能源汽车相关补贴持续退坡,致使BQ公司上市投资者不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绩效持续下跌;以EVA作为衡量标准的计算结果显示,BQ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减弱;借壳上市仅让公司在非财务绩效方面得到了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当加强成本控制,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加强资金管理、提升货款收回速度,注意资金成本、谨慎融资,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缩短项目建设期。

周芳[2](2019)在《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会计准则在全世界范围内趋同已经得到全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尤其是2001年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而成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加大了与各国或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谈判力度,推广其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从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历程来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会计标准也逐渐加大与国际接轨的力度,不断吸收国际会计准则内容,经历了几次较大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上的变化。区别于前三次的自愿性变革,2007年我国会计准则变革是为了满足加入WTO的条件所做出的强制变革。作为加入WTO的条件,我国也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IFRS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我国强制采用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主要目的是缩短与其他国家在制度上的差距,从而有利于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那么这一目的是否实现了呢?对此次变革后的经济后果是否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是本文考察2007年会计准则强制变革的经济后果的主要内容。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往来,也包括资本的流动。前者体现为产品和服务贸易,后者就是跨国投资。相对于跨国贸易,跨国投资对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的依赖更大,那么2007年我国会计准则强制变革后对跨国投资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我国在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不同投资主体投资行为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宏观领域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然而从2007年我国采用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年了,这为我们检验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本文第二章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包括影响跨国投资的因素方面的文献和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以及与本文选题最相关的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影响方面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从跨国投资角度研究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后果的文献并不多,而且这些文献研究结论基本上都是针对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制度环境下得出来的,而不同国家的制度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异势必会影响到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后果。所以有必要通过第三章对我国跨国投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包括跨国直接投资和跨国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而且从制度背景角度分析除了会计准则变革以外其他规章制度对跨国投资的影响。最后,通过连续三章的实证研究,分别从制度距离和制度质量两个路径检验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直接投资和跨国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上述章节的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会计准则变革对宏观跨国直接投资具有影响。论文第五部分选取2004-2010年我国每年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之和作为跨国直接投资,按照制度距离的路径,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和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会计准则变革提高了国家间会计准则的可比性,而会计准则可比性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跨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即会计准则变革通过会计准则可比性的中介效应促进了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动。第二,会计准则变革对微观跨国直接投资具有影响。以跨国并购交易代表微观跨国直接投资,在第三部分中依据Wind数据库中提供的并购交易数据,使用手工整理的方式对跨国并购交易从2004-2010年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所有并购交易的总体里扣除了国内并购交易、未完成的并购交易、并购方或目标方所在国家数据缺失的并购交易、关联方之间的并购交易以后,还扣除了由于曲线海外上市等制度因素导致的发生在特殊地区(例如,香港、开曼、百慕大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并购交易后,发现跨国并购交易数量,无论是外资并购还是海外并购都在2007-2008年达到顶峰。因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包括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而跨国并购逐渐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所以,该结论为上面第一点会计准则变革对宏观跨国直接投资影响的结论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支撑证据。第三,会计准则变革对微观跨国间接投资具有影响。论文第六部分首先利用我国A股资本市场2003-2013年连续11年拥有QFⅡ投资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1 935家),经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会计准则变革后QFⅡ投资显着增加。其次,通过中介效应检验,会计准则变革是通过会计准则可比性的提高促进QFⅡ投资的增加。但是这个中介效应只是在2004-2010年这个期间发挥作用,期间太短,可比性中介效应不明显,时间太长会计准则可比性对QFⅡ投资的影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弱。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变革后会计准则可比性的提高降低了外国投资者的信息处理成本从而促进了 QFⅡ投资的增加。利用2007-2013年连续7年拥有QFⅡ投资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1 301家)进行实证检验,会计准则变革后可比性的提高可以减少外国投资者跨国投资的“熟悉性偏见”从而促进QFⅡ投资的假设并没有通过检验。该结论说明交易成本理论可以更好解释制度路径下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间接投资影响的机理。第四,会计准则变革主要是通过制度距离路径影响跨国投资。无论是宏观跨国投资还是微观跨国投资,会计准则变革都会通过会计准则可比性的提高促进跨国投资的增加,说明制度距离路径是成立的。由于会计准则变革后宏观层面的会计准则质量尚无法计量,所以本文并没有分析制度质量对宏观跨国投资的影响。但是论文第七部分,选择会计信息质量作为微观层面制度质量的衡量指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和检验了会计准则变革是否会通过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促进微观跨国投资的增加。结论是会计准则变革并没有通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吸引更多的QFⅡ投资。所以微观层面制度质量的路径并不成立。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在执行会计准则过程的其他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影响了会计准则变革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反映出制度因素对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后果影响。本文从制度因素入手,从制度距离和制度质量两个路径分析和检验了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的影响及机理。具体来看,本文的研究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本文首次考察了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宏观跨国直接投资总量的FDI和OFDI的影响。虽然国内有较多文献研究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后果,但是都集中在微观领域,从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投融资、高管薪酬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会计准则变革对微观企业的影响。也有文献将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的影响延伸至资本市场,分析会计准则变革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但是会计准则变革不仅对微观领域会产生预期和非预期效应,而且作为一个与国际趋同的宏观制度变革,由于降低了跨国投资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制度距离,对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FDI和OFDI的流动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和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宏观跨国直接投资的影响会将我国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后果扩展到宏观领域。2.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将会计准则变革作为一种宏观制度变革,从一个较新颖的角度——制度距离和制度质量,分析其对跨国投资的影响,为跨国投资的制度理论提供了有利证据。并且通过研究发现会计准则变革是通过制度距离而非制度质量影响了跨国投资。创新性的使用会计准则可比性的指标来衡量制度距离,并通过会计准则可比性的中介效应检验验证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宏观制度,其变革对跨国投资具有显着影响。其影响机理是因为会计准则变革后由于会计准则可比性的提高减少不同国家之间交易成本或者不熟悉程度,即制度距离的缩短促进了跨国直接投资。相对于制度距离,制度质量除了比较复杂,难于准确度量,还要受其他因素影响,所以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的影响短期内难以通过制度质量路径实现。3.全面考察了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我国跨国投资的影响。由于跨国投资范畴非常宽泛,既有跨国直接投资也有跨国间接投资,既有跨国资本的流入,也有跨国资本的流出,既有微观跨国投资行为,也有宏观跨国投资总量。如果只是从某一方面来研究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的影响,可能会得出片面的认识和结论;而本文则通过分析和检验会计准则变革对FDI和OFDI、QFII以及跨国并购的影响全面研究了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不同跨国投资的影响及其路径和机理。从实务上为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全面衡量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总之,我国会计准则变革不仅对微观层面跨国投资决策有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宏观跨国投资。把会计准则作为一个国家一种宏观制度来理解,本文再此证明了制度因素对于跨国投资的重要影响。

王婕[3](2019)在《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划分的我国QFII投资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其中,在证券市场引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QFII)的制度安排,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QFII作为境外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低有效性的市场环境下,会采取什么样的投资行为,是否如管理层期待的秉持价值投资理念,促进我国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一直是有关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在疏理经济学和投资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从理论上分析了 QFII在我国低有效性市场环境下可能采取的投资行为,进而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对QFII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开展精细化研究,文章首先使用修正的BB转折点法,对牛市和熊市进行了划分。根据划分结果,分别构建了牛市和熊市的QFII重仓共持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的几何特征进行了研究,证明我国QFII重仓共持网络为无标度网络,说明机构之间存在“择优连接”现象。进一步使用复杂网络的Louvain算法,分别对牛市和熊市的QFII重仓共持网络进行社团划分后发现,QFII在我国投资时具有明显的社团行为,社团以复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即QFII中的重点机构为核心形成。这就证明了 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具有明显的“羊群效应”,且为“从羊”模仿“领头羊”的典型类型。因此,我国应重点加强对核心QFII的监管,以维护市场稳定。在社团划分基础上,使用面板混合回归对QFII投资偏好行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QFII的持股行为具有典型的价值投资倾向,同时对企业治理结构较为重视。所以文章认为QFII机制对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平稳发展,提高市场整体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市场投资者投资理念的成熟,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等具有积极意义。

张芳忻[4](2017)在《我国A股市场QFⅡ持股选择及其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地区)资本市场由于发展的需要首先开始对外开放进程。到80年代经济金融体系逐步成熟,能够通过已有渠道有效地筹集资金,完成体系内部的经营运作。然而,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起步晚,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自由化,只有通过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才能完成增加本地区市场资金供给等目标,逐步加强同外界联系走向国际化。因此,在借鉴其他成功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2002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地推行QFⅡ。我国A股市场推行QFⅡ制度不仅能够带来满足市场流动需要的资金,也兑现了在加入WTO时承诺的开放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我国市场当时波动率高,西方注重长期价值投资的成熟理念对降低市场波动,改善我国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和以投机为出发点的投资理念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为我国进一步推行QFⅡ制度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理论指导。所以,通过研究QFⅡ持股选择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QFⅡ持股选择及其影响的研究背景、内容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进行阐述;接下来对关于QFⅡ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然后研究QFⅡ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台湾地区和韩国为例,探索他们的具体举措、发展历程、实施后给当地带来影响,对内地QFⅡ基本情况进行介绍;随后通过QFⅡ重仓持股数据发现QFⅡ在选择股票时喜爱主板市场大盘蓝筹股,制造业和具有成长性新兴行业为行业偏好,QFⅡ更愿意将资金投入长期持股中;而后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QFⅡ持股的长短期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指出现在我国QF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提高机构投资者素质并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顺应产业结构发展上市公司;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王星星[5](2014)在《QFII对A股市场股票收益率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于2002年开始实施QFⅡ制度并不断增加QFⅡ的投资额度,至2013年7月12日QFⅡ投资额度扩大到1500亿美元,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其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对于QFⅡ制度的实施是起到了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还是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波动,各类实证研究结果不一。因此本文以QFⅡ持股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检验,较客观地得出QFⅡ的实施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同时借此有效地检验我国QFⅡ制度的实施是否达到了稳定证券市场的政策性目的,进而为我国QFV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提供了参考。本文采用类似事件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即在QFⅡ持股信息公布前后,对比QFⅡ持股股票的收益率波动是否发生显着变化,以此来衡量QFⅡ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在事件研究过程中,设置两个长短不一的窗口期,以比较在不同时间段内,QFⅡ持股信息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在实证过程中,先以简单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出在事件前后股票收益率波动等变量是否发生显着变化,然后进一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以区分股票收益率波动等变量在事件前后的变化是由QFⅡ持股导致,还是由其他因素影响所致的。而后以有效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对于本文得出的有关股票价格波动的结论,试图分析其原因。本文研究显示,以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三季度共二十三个季度的QFⅡ持股股票作为研究样本,在7个交易日窗口期中,QFⅡ持股会增加该股票的收益率波动,而在30个交易日窗口期中则相反,而且在7个交易日窗口期中,QFⅡ持股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比在30个交易日窗口期中的影响程度要大。作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对QFⅡ持股这一信息,投资者在较短时间内过度反应,而后逐步回归。并且QFⅡ持股这个信息是稳定证券市场还是加剧市场的波动,要看二者的强弱关系。在较短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的是加剧市场波动的效应,而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市场的效应占主导地位,由此导致在不同的窗口期中得出不同的结论。除此之外,分别按季度、行业等标准分类的不同样本,得出的QFⅡ持股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不同的事件窗口期下得出结论也不同。作者认为,这是由于上市公司会计标准低而且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证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差且成本高,政府管制松散,使得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同时由于投资者的个人偏好、财富、期望、经验、反应机制、数据处理能力等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投资者对QFⅡ持股这同一信息的反应不同。存在或反应不足、或完全反应、或过度反应的现象。由于样本选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没有明确的研究和证据表明,QFⅡ持股对于股票收益率波动是加大作用还是减少作用,因此我国通过QFⅡ制度的实施,并没有实现其减少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形成较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本文也间接证明了,我国证券市场仍未达到EMH所描述的半强式有效市场。由此根据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渐进式的QFⅡ制度;第二,强化QFⅡ的信息披露制度管理;第三,完善和改进我国QFⅡ制度,加强对QFⅡ投资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姜楠[6](2014)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对A股收益波动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于2003年正式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作为人民币资本账户未开放时的过渡性制度安排。目前为止,已有挪威中央银行、摩根史坦利、东方汇理银行、淡马锡投资集团、花旗中国投资和高盛等258家境外知名投资机构获得批准,进入我国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投入我国证券市场资金达514.18亿美元。随着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我国投资的份额越来越大,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程度越来越深,研究境外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A股收益率波动性的影响,正是本文的目的。本文首先将我国大陆QFⅡ制度与台湾地区QFⅡ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分析对QFⅡ制度在我国大陆证券市场产生的正面效应,对QFⅡ的投资行为进行总结。通过统计QFⅡ重仓股的季度报告中十大流通股东信息,计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整理2006年第3季度至2013年第3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以QFⅡ重仓股的流通市值、上一季度收益率以及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益波动率作为控制变量,区分牛熊市,考察QFⅡ持股的投资行为对上市公司收益波动性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即在考虑上市公司收益波动存在惯性的情况下,QFⅡ参与上市公司持股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收益的波动性,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和稳健投资的正确理念。QFⅡ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提高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力,将重视上市公司分红、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和理性的投资理念带给我国广大的投资者。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四点建议,即坚持继续推进QFⅡ制度、完善QFⅡ投资动态的信息披露、积极提高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和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使我国证券市场真正成长为一个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标的、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的健康平台。

殷利冬[7](2013)在《QFII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基于行业视角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QFⅡ(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的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QFII核心问题包括三方面:其一是合格机构认定问题。包括注册资本数量、财务状况、经营期限、是否有违规违纪记录等考核标准,以选择具有较高资信和实力、无不良营业记录的机构投资者;其二,对合格机构汇出入资金的内控问题。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手段:一种是采取强制手段来规定资金的汇出入时间及限额;另一种是使用税收的手段,对不同的汇出入时间段和额度征收不同的税,以达到限制外资,外汇流动的目的。其三,合格机构的投资范围和额度限制问题。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经过我国监管当局和投资者的不懈努力,我国证券市场不断趋于完善、规模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证券市场之一。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最大的缺陷在于散户众多,而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太小,这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引入QFⅡ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从2001年起,我国就陆续有专家建议我国尽快引入QFⅡ制度。2002年7月18日,深交所举办了一系列的座谈会,参与座谈会的专家学者为我国引入QFⅡ制度建言献策,解决了在引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2002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并于12月1日正式生效。同一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记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了各自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细则》,标志着QFⅡ制度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QFⅡ制度在我国实施近十年左右的时间,经历了我国股市暴涨、暴跌阶段,也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金融危机等事件。在这十年里监管当局、专家学者一直在探讨QFⅡ制度的实施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就如管理当局所预期的那样起到了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呢还是加剧了证券市场波动的作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QFⅡ实施监管,制定QFⅡ相关制度及QFⅡ扩容的合理步伐。本文首先是对国内外学者针对QFⅡ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然后对我国QFⅡ制度及其改革以及投资现状进行阐述,最后进一步通过建立GARCH模型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其重仓持股行业的股价及行业内公司的具体股价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回归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具体结构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包括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本文章节安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难点、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QFⅡ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主要是按照QFⅡ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以及QFⅡ的投资行为两条主线进行归纳。第三章阐述了我国初始的QFⅡ制度实施情况,分析QFⅡ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情况以及其重仓持股行业的分布情况。第四章是实证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首先本文对选择使用的实证模型进行简介,然后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描述,最后进行实证模型的构建和数据处理以及实证结果总结和分析。第五章是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构建。由于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是决定公司股价波动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本文选取能代表公司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股东获利能力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首先对行业公司的各种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比QFⅡ持股与没有持股公司的各种指标,本文认为QFⅡ持股对公司股价有一定的影响,接着为了进一步考察结论的准确性,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QFⅡ持股与否与公司股价的相关性。第六章是本文的总结部分,在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改善QFⅡ投资的市场环境提出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通过整理我国实施QFⅡ制度以及QFⅡ重仓持股行业,选择持股比重最大的五个行业,使用行业指数进行实证分析。QFⅡ制度实施以来我国的学者对其影响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大部分文献是研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考虑到QFⅡ在我国A股市场上的份额不大,研究其对重仓持股行业的影响更具合理性和准确性。2、由于每个行所处的经济周期不一样,每个行业股价的波动与稳定是由其所处的经济周期引起的还是由于QFⅡ持股而引起不得而知,本文首先通过将QFⅡ持股公司与未持股公司各种指标通过简单描述性统计进行对比,明确QFⅡ持有公司股票时所看重的指标以及QFⅡ持股对个股的影响,然后进行面板数据回归,考察QFⅡ与公司股价的相关性。本文选取黑色金属行业指数、金融服务业指数、房地产指数、信息服务业指数、交通运输业五个行业指数进行分析,通过GARCH模型的检验,本文认为QFⅡ刚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初期对我国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不一致,QFⅡ的初始进入加大了其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而QFⅡ在经历了2005年、2007年的两次扩容,虽然对其重仓持股的各行业的影响也不一致,第一次扩容对黑色金属行业、金融服务业的股票收益率波动起到了抑制的作用,而对信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则加大了其股票收益率的波动;随着第二次扩容的进行,其对本文选取的五个行业造成的结果是一致的,即随着扩容的不断进行,QFⅡ逐步发挥了抑制股票收益率波动的正面效应这与Kim对二十个新兴的国家和地区实施的QFⅡ制度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因此从总体趋势上来说QFⅡ实现了监管当局当初引入QFⅡ的初衷。而作为我国证券市场完善的重要步骤,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起到管理层所期望达到的效果,这一点从对各行业实证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并且其结果是比较一致。这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健全,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健全,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复杂,而股权分置改革只是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的一方面,所以证券市场政策传递机制的不健全使得股权分置改革立即起到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大小非解禁”导致股指过快上涨或下跌,再加上周边市场尤其是美国经济走势并不乐观,大小非解禁的负面影响被过度放大了。紧接着本文对其重仓持股行业的公司进行具体分析,通过选取2005年一2011年这些行业上市公司的收盘价作为被解释变量,将滞后一期的QFⅡ是否持有该公司的股票作为被解释变量,与此同时,还选取了ROA、ROE、Q、EPS、股利分配率、营业利润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这些能反映公司绩效、公司价值、股东获利能力、公司成长能力、公司风险能力以及公司的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首先本文认为QFⅡ持股与否与该公司的股价存在至少10%的正相关关系,这也验证了QFⅡ重仓持股行业股票收益率波动减小是由QFⅡ所引起的这一结论;其次,QFⅡ在考虑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时比较看重该公司的绩效水平、股东的获利能力和该公司的成长能力;最后,QFⅡ在考虑是否持有公司股票时并不十分关注该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同时QFⅡ倾向于投资与资产负债率低的行业,但是由于不同行业所处的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不同,实证结果显示这一结论并不一致,QFⅡ持有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就大于没有持有的公司。这可能是由于近十年是中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本身的资金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通过大量的银行贷款及其他渠道获取资金,同时又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存在着刚性需求,市场广阔,风险较小,QFⅡ才会持有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股票。

朱亚锋[8](2013)在《QFII制度的市场影响研究 ——基于大陆、台湾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QFⅡ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一种有限度的引进外资,逐步开放本国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对进入的外资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指引,使资金的使用与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壮大本国资本市场。QFⅡ制度起源于1990年,首先在我国台湾得到实践。后来,新加坡、韩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相继效仿,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2002年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共同出台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下文均简称为《办法》),并于当年12月1日正式实施。QFⅡ制度并不是每个国家都通行的做法,而只是在一些新兴国家或地区得到了实践。在一些新兴国家或地区,由于尚未完全开放本国或地区的资本市场,货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证券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外资大规模的进进出出都有可能对其资本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会导致整体经济的瘫痪,QFⅡ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可能产生的这些冲击。QFⅡ制度要求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本国或本地区证券市场时,必须符合相关的条件,并且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核通过。QFⅡ制度的限制内容包括:资格条件、投资额度和方向、投资范围、资金汇入汇出等。因此,QFⅡ制度可以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开放程度灵活地实施,减少对经济的冲击。本文通过总结台湾QFⅡ经验,分析了与其有着相似特征的大陆资本市场在实施QFⅡ制度时要注意的问题,对我国大陆资本市场实现对外开放的时间进行了预测。从台湾QFⅡ经验可以看出,QFⅡ制度在短期内对实施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而放到长期来看,则可以让实施国资本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比祖国两岸QFⅡ制度的异同,本文基于OLS模型、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对大陆QFⅡ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选取了沪深300指数和基金重仓指数作为参考对象,并通过实证得出结论:QFⅡ制度的实施对A股市场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与基金重仓指数没有太多的相关性。另外,本文根据对台湾QFⅡ经验和祖国大陆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大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四个时间段。对于这四个时间段的划分本文认为是有道理的:1、从台湾资本市场以及其他实施QFⅡ制度的资本市场来看,实施QFⅡ制度的时间一般都在10至15年之间,因此,本文提出了中国大陆实施QFⅡ制度需要13年的时间;2、从大陆资本市场实施QFⅡ制度以来的变化,可以看出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根据美国学者Papaioannou和Duke (1993)对实施QFⅡ制度的国家进行研究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依次会经历四个阶段。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本文总结了QFⅡ制度的实施给大陆资本市场带来的种种积极影响,包括:改变了投资者理念、改善了投资者结构、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加速了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了国内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为我国养老金入市交易提供了范本等。最后,随着QFⅡ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大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一过程中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从最近国家刚出台的一些政策入手进行风险分析,这也是本文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本文主要从QFⅡ的投机性风险和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着手,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几点建议:1、建章立制,完善QFⅡ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2、提高金融监管部门金融监管水平:3、积极推动A股进入全球指数;4、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和人才引进。

王海燕[9](2013)在《QFII持股与股价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文中指出我国为了能够吸引中长期投资者,期望借助外来机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引导我国投资者、壮大我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数量,于是在借鉴了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巴西、韩国、中国台湾QFⅡ发展经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①颁布,声明我国QFⅡ制度于2012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到目前为止,QFⅡ在我国发展了近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较平稳,发展过程当中主要经历了四次审批额度的较大变化:2002年11月我国QFⅡ制度进入试点期间,累计投资额度上限为40亿美元;2005年7月QFⅡ总额度新增加60亿美元,累计审批额度上调为100亿美元;截止2007年2月,我国QFⅡ累计审批额度为99.95亿美元;2007年5月,中美战略经济达成共识,并于2007年12月QFⅡ投资额度扩大至300亿美元。从2011年第2季度开始,我国对QFⅡ的审批进度明显加快,审批额度也明显加大,直至2012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声明,将额度由300亿美元提高至800亿美元,同时将进一步加快QFⅡ的审批进度,预示着QFⅡ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将进入另外一个崭新的阶段。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3月23日,我国QFⅡ机构的总投资额度为2655亿元,其中股票市值为1979亿元,占整个资产组合中的74.5%,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我国整个A股流通市值的1.09%,成为了我国机构投资者中位列第三的机构投资者。随着我国对QFⅡ发展政策上的倾向性,以及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趋势QFⅡ对我国整个资本市场的影响将随着审批额度的增大不断增加。为了能够考察QFⅡ对我国股市的影响,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直接考察QFⅡ持股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率的影响,来检验QFⅡ是否在稳定我国股市方面起到了预期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从微观角度入手,综合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公司股价波动的因素,在控制了可能影响股价波动的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基础上,直观的考察QFⅡ持股行为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相比前人通过GARCH模型,引入虚拟变量的研究更为直观和具体。(2)在传统截面回归的基础上,通过引入QFⅡ持股变动比例,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总体、公司规模、行业等多角度动态的考察了QFⅡ持股的变动对公司股价波动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3)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简单考察了QFⅡ对公司股价波动的偏好,简单分析了公司股价波动对QFⅡ持股变动的影响。本文大致框架如下: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QFⅡ以及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研究;第三部分在总结了QFⅡ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双缺口模型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以及资产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QF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审批情况、在A股的交易情况以及资产配置情况;第四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QFⅡ持股可能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存在影响的三个效应,QFⅡ的羊群效应、行业投资效应以及市场联动效应;第五部分实证研究部分,首先采用传统截面回归的方法基础上,通过引入了QFⅡ持股比例的变化这一动态的变量,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QFⅡ持股变化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在这基础上简单的考察了公司股价波动可能对QFⅡ持股变化造成的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传统截面回归及动态面板数据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QFⅡ每个季度末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与QFⅡ持股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QFⅡ持股比例与公司股价波动的关系受季度影响因素较大,其对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大,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并且通过动态面板数据回归,发现持股变动比例变动与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率成正相关关系,QFⅡ的持股行为总体上加剧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按公司规模分组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显示来看,QFⅡ整体上加剧了小盘股的股价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盘股的股价波动,但是影响不大,而与大盘股的股价波动的相关性较弱,存在的原因有可能是QFⅡ持有的量相比大盘股的整体规模仍然占比较小,因此对其影响总体来说不大。按行业分类的进行动态面板回归的结果显示,QFⅡ持股稳定了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水电、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两个行业;对农、林、牧、渔业、信息技术业以及采掘业这三个行业有一定程度加剧,但是影响不显着;显着的加剧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这四个行业的股价波动,对制造业股价波动造成加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QFⅡ对制造业涉猎较多,交易较为频繁造成,对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这三个行业可能属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是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性,另外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都较为复杂,因此可能导致QFⅡ的持股变动较为频繁,加剧了股市的波动。最后考察了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可能对QFⅡ持股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QFⅡ持股行为基本不受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相反QFⅡ比较看重上市公司上一期的股票收益率,与上市公司上一期的股票收益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QFⅡ在选股标准上面非常注重公司的股票收益率,而对公司的股价波动关注较少,因其存在的逐利性,其在挑选股票的时候关注股票收益率的程度远远大于关注风险的程度。通过上文的研究发现,QFⅡ持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的影响,尽管分类研究显示出了不同的结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QFⅡ加剧了我国公司的股价波动,其稳定我国股市的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QFⅡ作为外来的投资者,以追逐利益为重,而且可以利用其信息优势等进行操作,也非常有可能利用其资金的优势进行股市的操作,因此其难免不在我国进行投机操作。尽管QFⅡ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但其对我国股市存在的潜在风险我们不得不防。因此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了防止QFⅡ可能对我国股市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我国政策制定者可以适当完善QFⅡ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QFⅡ的监管;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引导QFⅡ进行分散投资;同时加强我国的金融产品创新,丰富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品种,为我国投资者提供风险防范措施,减小由QFⅡ交易可能带来的羊群效应。同时,真正能够借助QFⅡ成熟的投资理念,改善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利用QFⅡ的的资金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活跃我国的证券市场,使双方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由于我国QFⅡ的交易信息披露较为严格,相关的持股数据只能够从一些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或者季报等信息当中进行整理,而且只有进入到十大流通股东的QFⅡ持有的数据才会得以披露,因此造成信息披露不够及时也不够完善,数据收集起来也较为困难。同时,基于影响公司股价波动的因素太多,无法一一将所有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因此可能会造成结果的可靠性有所降低;同时由于本文在整理数据过程当中,QFⅡ连续持股期较长的样本较少,因此假定QFⅡ连续持有3期以上的公司为样本公司,在进行动态面板进行回归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样本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可能会造成结果的可靠性有所降低。同时,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非常有限,可能造成在采用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成为一家之言,还请各位专家及学者予以批评和指正。

苏继伟[10](2012)在《QFII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及其投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制度是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一种存在于不完全开放资本市场之中的一种暂时的、过渡性制度。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11月联合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正式在中国大陆施行(目前已废止),标志着我国大陆地区的证券市场开始允许QFⅡ进行投资以及QFⅡ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建立。2003年5月,野村证券株式会社和瑞士银行成为我国第一批获得准入资格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截至2012年8月,经批准可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共181家。我国引入QFⅡ的初衷,一方面主要是想通过这种渐进的改革方式吸引长期的境外资金,进一步的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并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凭借QFⅡ自身的比较优势,比如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专业的投资队伍和先进、科学的投资策略等,对国内的投资市场提供指引并增强国内市场信心,对矫正国内投机风气盛行、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等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随着我国对于QFⅡ的相关政策不断的修改完善,QFⅡ在数量、投资规模方面不断的扩大,如何看待其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衡量QFⅡ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发挥的影响效应,成为我国引入QFⅡ制度后不得不思考的严肃问题,而且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因为QFⅡ的介入而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QFⅡ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究竟如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QFⅡ又是依据上市公司的哪些方面的能力指标作为投资衡量标准进行投资决策的,这些也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目前国内关于QFⅡ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正处于发展期,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但是从总体来看文献成果仍然较少,不如国外的研究更成熟和丰富,研究结论存在很多有争议的地方,并且诸位学者所选用的研究方法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提出的。本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概括介绍了本文的相关研究背景,另外包括文章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以及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与文献成果进行综述,并最终对文献进行述评,阐述从中获得的启示,进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价值导向;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重点阐述了与本文研究有关的理论以及对理论的分析;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是关于实证研究设计问题的总体阐述和概括,包括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样本数据的来源和选择标准、研究变量的选取问题以及实证模型的设计等;第五部分是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重点阐述实证检验过程,对实证结果做出分析判断;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的研究探索,此处对本文的结论予以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和解决建议,以供参考。本文可能的贡献之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国内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QFⅡ本身的投资特征以及与我国证券市场股票收益波动等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影响的一系列问题,关于QFⅡ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二者之问的关系研究,文献较少,而且缺少后续研究,本文不但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关系,更是进行了后续研究,通过进一步研究QFⅡ持股与上市公司主要方面能力指标的关系,发掘出QFⅡ在进行投资决策和制定投资标准时,主要参考的相关信息和依据有哪些,这些研究结论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相关成果,加深了相关研究的深度。第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针对于前人在衡量上市公司业绩时,多采用容易被操纵的单一财务会计指标,容易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本文参考相关文献,综合了会计指标、现金流量指标以及考虑到非财务因素的重要影响,从而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这对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也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保证。第三,研究结论的丰富。本文对于目前国内关于此方面观点不一、定论尚不明确的现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贡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我国QF Ⅱ制度的实施对证券市场改革的促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QF Ⅱ制度的实施对证券市场改革的促进(论文提纲范文)

(1)新能源汽车企业借壳上市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BQ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新能源汽车企业相关研究
        1.2.2 借壳上市动因相关研究
        1.2.3 借壳上市绩效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借壳上市相关概念
        2.1.2 绩效
    2.2 理论基础
        2.2.1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
        2.2.2 信号传递理论
        2.2.3 效率理论
3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3.1 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3.1.1 新能源汽车市场
        3.1.2 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情况
    3.2 调查问卷设计
        3.2.1 问卷设计
        3.2.2 信度分析
        3.2.3 效度分析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3.2 借壳上市动因部分的调查结果
        3.3.3 借壳上市绩效部分的调查结果
4 BQ公司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4.1
        4.1.1 双方公司概况
        4.1.2 借壳上市过程及结果
    4.2 BQ公司借壳上市动因分析
        4.2.1 BQ公司选择借壳上市的动因分析
        4.2.2 选择借壳QF公司的原因
    4.3 BQ公司借壳上市绩效分析
        4.3.1 财务绩效分析
        4.3.2 基于EVA的价值创造能力分析
        4.3.3 市场绩效分析
        4.3.4 非财务绩效分析
    4.4 BQ公司借壳上市存在的问题
        4.4.1 盈利能力过于依赖政府补助
        4.4.2 借壳上市后债务风险增加
        4.4.3 资金管理不到位
        4.4.4 壳公司的选择导致市值缩水
        4.4.5 资本市场表现持续低迷
5 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借壳上市的建议
    5.1 明确目标,切勿盲目上市
    5.2 谨慎选择上市方式
    5.3 准确选择壳资源
    5.4 适当融资,加强资金管理
    5.5 注重研发创新,积极响应政策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新能源汽车企业借壳上市动因及对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

(2)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贡献
2 文献综述
    2.1 跨国投资动因的研究综述
        2.1.1 传统影响因素
        2.1.2 制度影响因素
        2.1.2.1 制度质量对跨国投资的影响
        2.1.2.2 制度距离对跨国投资的影响
    2.2 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2.1 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2.2.2 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2.2.3 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谨慎性的影响
        2.2.4 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
    2.3 会计准则变革对不同主体投资的影响
        2.3.1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2.3.2 会计准则变革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影响
        2.3.3 会计准则变革对个体投资者投资的影响
    2.4 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影响的研究综述
        2.4.1 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2.4.2 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间接投资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制度背景分析
    3.1 我国会计准则变革的历程
    3.2 跨国投资范畴
    3.3 跨国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和制度背景
        3.3.1 宏观层面的跨国直接投资
        3.3.2 微观层面的跨国直接投资
    3.4 跨国间接投资的制度背景和发展现状
        3.4.1 宏观层面的跨国间接投资
        3.4.2 微观层面的跨国间接投资
    3.5 本章小结
4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4.1 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影响的理论基础
        4.1.1 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4.1.2 制度理论
        4.1.3 交易成本理论
        4.1.4 委托—代理理论
        4.1.5 前景理论及框定偏差原理
        4.1.6 经济后果理论
    4.2 理论分析框架
        4.2.1 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的影响路径
        4.2.3 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的影响机理
    4.3 本章小结
5 会计准则变革、可比性和跨国直接投资
    5.1 理论分析与假设检验
        5.1.1 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5.1.2 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直接投资影响的路径和机理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被解释变量
        5.2.3 解释变量
        5.2.4 控制变量
        5.2.5 检验模型
    5.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回归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改变会计准则可比性(similarity_(ijt))计量方法
        5.4.2 分组检验中的稳健性检验
        5.4.3 固定效应向量分解法(Fixed Effect Vector Decomposition,FEVD)优化固定效应模型
        5.4.4 FDI和OFDI分类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会计准则变革、可比性和跨国间接投资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会计准则变革对外国机构投资者的权益投资的影响
        6.1.2 会计准则变革、可比性与外国机构投资者的权益性投资
    6.2 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6.2.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6.2.2 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熟悉性(familiarity)的度量
        6.2.3 被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6.2.4 检验模型
    6.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回归结果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4.1 考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6.4.2 假设H2-1稳健性检验(2006-2007)
        6.4.3 考虑宏观因素对假设H2-2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会计准则变革、会计信息质量与跨国间接投资
    7.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7.2 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7.2.2 变量的界定
        7.2.2.1 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
        7.2.2.2 真实性盈余管理
        7.2.3 检验模型
    7.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相关性分析
        7.3.3 回归结果分析
    7.4 稳健性检验
        7.4.1 排除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7.4.2 分组检验中用qfiihp替代qfiihsn
        7.4.3 考虑宏观经济影响因素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及理论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和政策建议
        8.2.1 研究启示
        8.2.2 政策建议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3)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划分的我国QFII投资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QFII投资行为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 从QFII在我国市场持股偏好行为角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1.2.3 从QFII在我国市场行为投资决策角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QFII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其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2.1 QFII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2.1.1 QFII的定义
        2.1.2 QFII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2.1.3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QFII的战略目标
    2.2 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2.2.1 价值投资行为
        2.2.2 投机行为
        2.2.3 行为金融投资行为
        2.2.4 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投资行为
第3章 复杂网络及社团划分方法概述
    3.1 复杂网络
    3.2 复杂网络基本几何特征
    3.3 网络机制模型
    3.4 社团划分算法概述
第4章 我国QFII重仓共持网络构建及社团划分
    4.1 我国QFII重仓共持网络的构建
        4.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1.2 我国QFII重仓共持网络构建
    4.2 我国QFII重仓共持网络几何特征分析
    4.3 社团划分
第5章 我国QFII持股偏好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 变量选取
    5.3 模型设定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5.5 相关性分析
    5.6 经济计量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后记

(4)我国A股市场QFⅡ持股选择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QFⅡ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3.1 QFⅡ在台湾、韩国等新兴市场发展状况及经验启示
        3.1.1 QFⅡ在台湾的发展状况
        3.1.2 QFⅡ在韩国的发展状况
        3.1.3 新兴市场QFⅡ发展经验启示
    3.2 QFⅡ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3.2.1 我国QFⅡ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2.2 我国QFⅡ制度的主要内容
        3.2.3 我国QFⅡ的运作流程
4 QFⅡ在我国A股市场中持股现状分析
    4.1 QFⅡ持股的总体状况
        4.1.1 总样本分析
        4.1.2 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比较分析
    4.2 QFⅡ持股行业分析
        4.2.1 行业总体分析
        4.2.2 行业内部分析
        4.2.3 QFⅡ的行业偏好
    4.3 QFⅡ持股期限分析
        4.3.1 QFⅡ长期持股状况
        4.3.2 QFⅡ短期持股状况
        4.3.3 小结
5 QFⅡ的持股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
    5.1 QFⅡ持股对我国A股市场的短期影响
        5.1.1 模型构建
        5.1.2 波动情况分析
        5.1.3 结论
    5.2 QFⅡ持股对我国A股市场的长期影响
        5.2.1 为A股市场带来资金,活跃市场交易
        5.2.2 带来价值投资理念,市场更加稳定
        5.2.3 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5.2.4 促进我国金融产品创新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提高机构投资者素质并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6.2.2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6.2.3 顺应产业结构发展上市公司
        6.2.4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6.2.5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QFII对A股市场股票收益率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2. QFⅡ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现状
    2.1 QFⅡ的含义及作用
    2.2 QFⅡ在我国的制度安排
    2.3 QFⅡ的投资管理
        2.3.1 QFⅡ的运作安排
        2.3.2 QFⅡ的资金管理
3. QFⅡ持股对我国股票价格收益率波动的影响途径
    3.1 QFⅡ的“羊群效应”
    3.2 QFⅡ的投资行业效应
    3.3 QFⅡ带来的投资者理念改善效应
4. 实证研究
    4.1 变量设定与样本选取
    4.2 研究假设
        4.2.1 QFⅡ持股对股票价格波动率影响效应的双重性
        4.2.2 QFⅡ对股票价格波动率影响的分时段差异
        4.2.3 QFⅡ对股票价格波动率影响的季度差异
    4.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3.2 分行业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3.3 分季度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4 实证检验
        4.4.1 模型构建
        4.4.2 多元回归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5 实证结果总结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对A股收益波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
    1.3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国内国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总结
第3章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理论分析
    3.1 我国股票市场所处现状
    3.2 QFII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3.3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QFII制度比较
    3.4 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收益波动性影响的效应分析
第4章 QFII在我国的投资行为分析
    4.1 QFII在我国的投资现状
    4.2 QFII的投资行为特点
第5章 QFII对我国A股收益波动性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选股范围
    5.2 不区分牛熊市的实证分析
    5.3 区分牛熊市的实证分析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QFII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基于行业视角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2.3 本文的结构
    1.3 本文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3.1 论文的重点
        1.3.2 论文的难点
        1.3.3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QFII对东道国证券市场影响研究现状
3. 我国QFⅡ制度实施情况
    3.1 我国QFⅡ制度及其变革
    3.2 QFⅡ在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情况
    3.3. QFⅡ投资行业分析
4. QFⅡ对重仓持股行业收益率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条件异方差模型的简介
    4.2 实证模型的构建
        4.2.1 时间分析法及虚拟变量的引入
        4.2.2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4.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 QFⅡ与其持股公司股票收益率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 变量的选取与描述
    5.3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及其对结果的分析
        5.4.1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5.4.2 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8)QFII制度的市场影响研究 ——基于大陆、台湾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本文创新点
2. 大陆实施QFⅡ制度背景
    2.1 QFⅡ制度介绍
    2.2 大陆实施QFⅡ制度背景
3. QFⅡ制度的市场影响分析
    3.1 实施QFⅡ制度对大陆证券市场的影响
        3.1.1 改变投资者投资理念,使投资行为日趋理性化
        3.1.2 改变市场投资者机构,培育良好的竞争环境
        3.1.3 投资行为合理,促进证券市场平稳运行
        3.1.4 促进上市公司不断改进,加速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3.1.5 对金融产品产生了正效应,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3.1.6 增加国内金融机构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3.1.7 为养老金进入股市提供了借鉴
    3.2 大陆QFⅡ实证分析
        3.2.1 提出研究假设
        3.2.2 数据选择和研究方法
        3.2.3 模型估计
        3.2.4 结论
4. 台湾QFⅡ制度的市场影响分析
    4.1 台湾实施QFⅡ制度的背景
    4.2 台湾QFⅡ制度的发展
    4.3 QFⅡ制度的实施给台湾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4.3.1 激发本土投资者信心,稳定台湾证券市场
        4.3.2 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机构投资者占主体
        4.3.3 降低了台湾证交所上市公司的市盈率
        4.3.4 市场交易量和成交额都有所突破
        4.3.5 促进了台湾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
5. 两岸QFⅡ制度市场影响的对比分析
    5.1 从QFⅡ资格条件来看
    5.2 从QFⅡ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来看
    5.3 从QFⅡ资金汇出入监控来看
    5.4 从QFⅡ投资路径来看
    5.5 两岸QFⅡ制度的对比得出的结论
        5.5.1 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好QFⅡ制度
        5.5.2 逐步放开对QFⅡ的限制条件
6. 大陆QFⅡ制度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建议
    6.1 大陆证券市场投资性分析
        6.1.1 股指波动性
        6.1.2 成交量换手率
        6.1.3 股市市盈率
    6.2 大陆QFⅡ制度可能带来的风险
        6.2.1 QFⅡ操纵股价的风险
        6.2.2 QFⅡ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6.3 政策建议及风险防范的对策
        6.3.1 建章立制,完善QFⅡ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
        6.3.2 提高金融监管部门金融监管水平,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6.3.3 积极推动A股进入全球指数,提高中国股市的国际影响力
        6.3.4 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和人才引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9)QFII持股与股价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逻辑结构及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文创新及不足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波动文献综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QFⅡ与股市波动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QFⅡ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1 QFⅡ制度的理论基础
        3.1.1 双缺口模型理论
        3.1.2 金融深化理论
        3.1.3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3.1.4 资产组合投资理论
    3.2 QFⅡ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2.1 QFⅡ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3.2.2 QFⅡ在我国A股的交易情况
        3.2.3 QFⅡ在我国的资产配置情况
4. QFⅡ影响股价波动的潜在途径
    4.1 QFⅡ投资行为引发的羊群效应
    4.2 QFⅡ行业投资效应
    4.3 QFⅡ市场联动效应
5. QFⅡ持股与股价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5.1 QFⅡ持股对股价波动影响的截面模型分析
        5.1.1 模型设计
        5.1.2 数据说明
        5.1.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2 QFⅡ持股对股价波动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5.2.1 模型设计
        5.2.2 数据说明
        5.2.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3 股价波动对QFⅡ持股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5.3.1 模型设计
        5.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QFⅡ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QFⅡ的监管
        6.2.2 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QFⅡ分散投资
        6.2.3 加强金融创新,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QFII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及其投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
        2.1.2 QFⅡ的投资特征及对证券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
        2.1.3 QFⅡ持股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QFⅡ的投资特征及其“羊群效应”的相关研究
        2.2.2 QFⅡ引入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
        2.2.3 QFⅡ持股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与启示
3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3.1 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3.1.1 资本自由化理论
        3.1.2 金融深化理论
        3.1.3 委托代理理论
        3.1.4 成本收益理论
        3.1.5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理论
    3.2 本章小结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3 变量选取
        4.3.1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4.3.2 控制变量
    4.4 模型设计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公司业绩的主成分分析
    5.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5.3.1 模型一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5.3.2 模型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5.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4.1 模型一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4.2 模型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5 实证结论分析
        5.5.1 QFⅡ持股比例与所持股的上市公司业绩正相关
        5.5.2 QFⅡ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及获取现金能力正相关
        5.5.3 QFⅡ持股比例与两职兼任情况正相关
    5.6 稳健性检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相关建议
        6.2.1 完善证券市场环境,加快市场规范化进程
        6.2.2 完善QFⅡ准入与投资机制
        6.2.3 完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6.3 本文贡献与不足
        6.3.1 本文贡献
        6.3.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我国QF Ⅱ制度的实施对证券市场改革的促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能源汽车企业借壳上市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BQ公司为例[D]. 张友夫.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2]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跨国投资的影响研究[D]. 周芳.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3]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划分的我国QFII投资行为研究[D]. 王婕.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4]我国A股市场QFⅡ持股选择及其影响研究[D]. 张芳忻. 海南大学, 2017(02)
  • [5]QFII对A股市场股票收益率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 王星星. 江西财经大学, 2014(03)
  • [6]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对A股收益波动性的影响[D]. 姜楠. 山东大学, 2014(01)
  • [7]QFII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基于行业视角的实证研究[D]. 殷利冬.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5)
  • [8]QFII制度的市场影响研究 ——基于大陆、台湾对比分析[D]. 朱亚锋.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5)
  • [9]QFII持股与股价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D]. 王海燕.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4)
  • [10]QFII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及其投资影响因素分析[D]. 苏继伟.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标签:;  ;  ;  ;  

我国QFⅡ制度实施推动证券市场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