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挥发油对青蒿琥酯伯氏疟原虫钠的选择性抗疟作用

广藿香挥发油对青蒿琥酯伯氏疟原虫钠的选择性抗疟作用

一、广藿香挥发油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的选择性抗疟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许家其,张海红[1](2020)在《广藿香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广藿香是我国十大南药之一,主要功效为祛暑化湿、和胃止呕和芳香化浊。广藿香一般的治疗由广藿香挥发油和水提取物形式进行,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生物碱和一些醇类等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和广藿香烯等,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胃肠道、抗肿瘤、抗疟原虫和抗氧化等作用。广藿香是通过对血清中的前列腺素、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含量进行控制,使血清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降低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对胃肠道的保护,广藿香油具有调节胃肠的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肠屏障的功能;广藿香的水提物和挥发油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肠道杆菌。该文对广藿香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进行综述,对今后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其在临床医学、化工、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开发。

青旺旺[2](2020)在《沉香化气片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沉香化气片(Chenxiang Huaqi tablets,CHT)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其处方组成包括沉香、广藿香、陈皮和甘草等十味药组成,具有的功效有理气疏肝和消积和胃,临床上应用的症状为胸膈痞满和肝胃气滞等,现部颁标准中,仅对沉香化气片进行显微鉴别,无其他更加确切的质量控制项目,目前关于沉香化气片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沉香化气片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沉香化气片含量测定研究本部分分为两个章节,第一章为GC法同时测定沉香化气片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实验采用Shimadzu GC2010气相色谱仪进行研究,利用Agilent DB-5色谱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种活性成分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1,即5种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符合线性要求;回收率范围在100.4%到101.5%之间,各方法学试验均符合分析要求,所建立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沉香化气片中5种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测定;第二章为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法同时测定沉香化气片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采用Shimadzu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利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分离各分析物,结果显示7种活性成分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6,即7种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符合线性要求,回收率范围在96.84%到100.4%之间,各方法学试验均符合分析要求;以橙皮苷为内标物,计算维采宁-2、沉香四醇、甘草苷、芸香柚皮苷、甘草酸和桔红素的相对校正因子,比较外标法与QAMS法计算10批沉香化气片的含量测定结果,结果无显着差异,所建立的QAMS法适用于沉香化气片中6种活性成分的测定。2.沉香化气片指纹图谱研究本部分分为两个章节,第一章为沉香化气片GC指纹图谱研究,采用岛津GC2010气相色谱仪,利用Agilent DB-5色谱柱进行研究,方法学试验符合要求,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进行处理,20批沉香化气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50,建立了沉香化气片的GC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0个共有峰,对20批沉香化气片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将20批样品分为2类,找到了引起不同批次间的质量差异的5个主要标志物;第二章为沉香化气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采用Shimadzu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利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分离各分析物,方法学试验符合要求,采用上述软件处理数据,20批沉香化气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50,建立了沉香化气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7个共有峰,对20批沉香化气片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将20批样品分为2类,而且找到了引起不同批次间的质量差异的7个主要标志物。

曾瑾,李莉,尹竹君,戴瑛,陈平,鄢良春,赵军宁[3](2020)在《中药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理用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所列出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基于中西医对COVID-19的认识和中西医对COVID-19在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的对比,从方案给出处方的经典方剂溯源分析、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三维角度对中药复方在COVID-19全周期治疗中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方案(第七版)》中药复方在COVID-19每一病程阶段中的用药都有其合理依据,临床应用应特别注意早期介入和辨证用药。

吴卓娜,吴卫刚,张彤,王冰[4](2019)在《不同产地广藿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广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常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为临床常用的芳香化湿类中药。其味辛性微温,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广藿香挥发性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被认为是该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调节胃肠道等功效。本文将分析不同产地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并介绍广藿香的药理作用。

徐雯,吴艳清,丁浩然,修彦凤[5](2017)在《广藿香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广藿香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广藿香为临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主要含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挥发性成分和黄酮类等非挥发性成分,其具有保护胃肠道、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解热、镇吐、止咳、化痰、通便、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

姚宇,李娟玲,李碧英,罗志平,李丽辉,李文革[6](2017)在《广藿香60Co-γ诱变体植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文中指出从广藿香的同一大田植株上取外植体构建了一批无菌材料。将这批无菌材料分别经过0,45,60,75,9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处理,获得了172份Co-γ射线诱变体材料和1份对照无菌材料(CK;0 Gy)。分别提取这173份无菌材料的基因组DNA,用14条ISSR有效引物对173份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97条扩增产物,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8条,诱变材料的多态位点比率PPB为43.13%,观测等位基因数Na=1.431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1.257 3,Nei’s基因多样性H=0.146 5,Shannon信息指数I=0.217 5。173份供试材料之间遗传关系系统树由UPGMA法,根据所得遗传相似系数矩阵构建。系统树图表明,当GS(遗传相似系数)值取0.09<GS<0.42时,可以把供试的173份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即Ⅰ类群和对照(CK);当GS=0.44时,可把Ⅰ类群分为2个亚类群,即Ⅱ类群和90 Gy-43号材料;当GS值取0.46<GS<0.48时,又可把Ⅱ类群分为2支,即Ⅲ类群和75 Gy-13号材料。虽然有部分不同辐射剂量处理的诱变植株聚类在一起,但是总体上是,相同辐射剂量处理组的诱变植株聚为一类。结果表明,广藿香无菌材料经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后发生变异频率较大,为此,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可作为广藿香种质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

卢丽兰[7](2016)在《氮磷钾水平及其配合施用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为唇形科植物,传统以干燥地上部入药,是我国着名的“十大南药”之一,由于广藿香矿质营养理论方面研究较少,生产基地栽培和施肥技术比较落后,导致我国广藿香产量和质量偏低,严重制约了广藿香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分别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的方法,通过研究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量、生理效应及药效成分影响,探讨不同施肥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量、生理及药效成分变化影响的效应趋势,旨为完善广藿香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1.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广藿香生长和挥发油产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广藿香生长性状参数、氮营养、植株鲜干重量、挥发油含量增加,而茎和叶的挥发油含量下降。在广藿香茎的挥发油中,N1和N2处理的12个药效成分含量均显着高于N4与N5。β-广藿香烯、α-愈创木烯、苦橙油醇、β-愈创木烯、反式-丁香烯、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含量以N1处理最高。刺蕊草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β-榄香烯、异石竹烯含量在N2处理最高。在广藿香叶的挥发油所测定的成分中,除了α-广藿香烯外。N1和N2处理的其他成分含量均显着高于N4与N5。β-广藿香烯、α-愈创木烯、δ-愈创木烯、β-荜澄茄烯、异石竹烯、β-愈创木烯、反式-丁香烯、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含量在N1处理最高。刺蕊草烯、α-广藿香烯、β-榄香烯含量以N2处理最高。广藿香茎和叶挥发油所测定的12个药效成分N1与N2及N4与N5处理之间无显着差异。总之,氮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挥发油,但降低挥发油药效成分含量。2.探讨了氮素营养形态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更能促进广藿香的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增加。硝铵比为75:25有利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提高,硝铵比为50:50的处理有利于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硝铵比为25:75和50:50的处理更有利于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提高。硝铵比为50:50更有利于PAL酶活性的提高。硝铵比为50:50处理有助于提高广藿香茎叶的广藿香酮,而硝铵比25:75处理有利广藿香茎叶广藿香醇和其它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而全硝态氮和全铵态氮(硝铵比为100:0和0:100)处理不利或抑制广藿香茎叶油的药效成分含量形成和积累。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广藿香植株的N、P、K、Ca、Mg元素吸收较好,硝铵比为25:75和0:100处理的广藿香植株N、P、K、Ca、Mg元素含量较低。3.揭示了施磷肥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随着施磷量增加,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显着升高,且p4、p3处理的显着高于p0、p1处理。在不同个生长期,当施磷量03g/盆,p0p3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着地升高,当施磷量超3g/盆,随着施磷量增加(p3p4),叶绿素含量稍有下降。当施磷量02g/盆(p0p2)时,广藿香植株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清除率显着地升高。当施磷量超2g/盆(p2p4),这三个自由基清除率随着施磷量增加而显着地下降。缺磷时,广藿香植株pal活性最高,p0p1处理的pal活性显着下降,当施磷量14g/盆(p1p4)时,广藿香植株pal酶活性随着施磷量增加而逐渐增强。广藿香茎叶油的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含量最高的出现在p2处理,其次为p3、p1、p4,最低的在p0。广藿香茎叶油的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以p2处理最高,其次为p1,最低的以p4处理,p2显着高于p3、p4。随着施磷量增加,广藿香植株不同组织的n、p、k元素含量也逐渐升高,而磷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有一定影响。4.研究了施钾肥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显着升高,且k4、k3处理的显着高于k0、k1处理。当施钾量2g/盆时,广藿香叶绿素a与叶绿素a+b含量较高。当施钾量4g/盆时,广藿香叶绿素b含量较高。当施钾量04g/盆时,随着施钾量(k0k2)增加,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清除率逐渐升高。当施钾量超4g/盆,随着施钾量增加(k2k4),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清除率显着地下降。研究表明,中低钾较利于广藿香叶绿素和抗氧化活性的提高,过低或过高的钾水平不促进广藿香的叶绿素和抗氧化活性的提高。广藿香植株的pal酶活性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强。在施钾量04g/盆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广藿香酮含量不断升高,当施钾量超过4g/盆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酮含量逐渐下降。在施钾量02g/盆时,随着施钾量(k0k1)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醇和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逐渐上升,当施钾量超过2g/盆时,随着施钾量(k1k4)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醇和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含量逐渐下降。结果表明高钾量不利于广藿香茎叶油中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植株不同组织的n、p、k元素含量也逐渐升高,而k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有一定影响。5.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的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均高于对照处理(n0p0k0)。其中以n3p2k2、n2p2k3处理的较高。研究表明,高配比氮磷钾配比有利于广藿香株生长、产量及挥发油含量的提高。氮对广藿香生长、产量及挥发油含量影响很大,磷和钾水平对广藿香生长、产量及挥发油含量影响不显着。不同施肥处理的广藿香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高于对照处理(N0P0K0),其中,最高的是N3P2K2处理,其次N2P2K3。广藿香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清除率及PAL酶活性以N1P2K2处理的最高,其次为N1P1K2,最低为N3P2K2处理,研究表明,高氮中高磷钾配比、纯磷钾配比不利广藿香抗氧活性和PAL酶活性的提高,低氮中磷钾配比促进它们的提高。不同元素对广藿香抗氧活性和PAL酶活性作用的影响顺序为氮>磷>钾。广藿香茎叶油不同12个药效成分含量均以N1P2P2处理的最高,N3P2K2处理的最低。研究结果表明,低氮中低磷钾配比有利于广藿香茎叶油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高氮比例的氮磷钾配比处理可能会抑制它们形成和积累。氮对广藿香药效成分影响最大,其次磷和钾。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的广藿香植株N、P、K含量有一定差异,对照(N0P0K0)处理的N、P、K含量低于其它氮磷钾配施处理,其中以N3P2K2、N2P2K3处理的N、P、K含量较高。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的广藿香植株Ca、Mg含量有些差异,但不显着。6.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品质及广藿香基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都有促进广藿香产量、油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但处理之间差异明显。产量及油量以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最高,比对照平均增产31.58%和168.10%,60%有机肥+30%化肥处理次之,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居中;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以及12个主要化学成分(β-广藿香烯、α-愈创木烯、刺蕊草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苦橙油醇、β-榄香烯、异石竹烯、β-愈创木烯、反式-丁香烯、广藿香酮、广藿香醇)、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等品质指标都以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最高。广藿香基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100%有机肥、75%有机肥+25%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含量较高,其中100%有机肥处理最高,这三个处理差异不显着。由此可见,75%有机肥+25%化肥配施是适合广藿香施肥的方案。7.广藿香植株氮磷钾营养元素与生长、产量、挥发油量、生理效应因素、药效成分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P、K均与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含油率、含油量、浸出物呈显着正相关,且与叶绿素、PAL酶活性呈显着正相关。N、P、K均与主要的药效成分呈显着负相关或负相关。广藿香羟、超氧、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与广藿香药效成分呈显着正相关或正相关。

王书航[8](2016)在《藿香清胃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变得越来越常见,也更为人们所重视,它是一种具有腹胀、腹痛、恶心或食欲不振的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国内外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也有许多探讨,中医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发展。除了胃动力障碍、胃酸异常等原因,忙碌生活造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日益增大的压力及不良情绪也是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的治疗该疾病,本实验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研究,将广藿香、栀子、防风、南山楂、六神曲、石膏、甘草七味药材制成中成药制剂,这是首次将本方制成软胶囊制剂,与藿香清胃组方已有的市售片剂和胶囊剂相比,可以更好的保留药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增加药效,同时便于携带和贮存。本论文主要研究藿香清胃软胶囊的提取和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考察,具体结果如下:提取工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广藿香与防风提取挥发油,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讨论水煎煮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即在药材中加入10倍量水进行提取,水煎煮次数为2次,每次1小时。制备工艺:选择大豆油为溶剂,在2.2%蜂蜡的助悬下,加入0.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为防腐剂,制成含挥发油的油性混悬液软胶囊。质量标准:依照2010版《中国药典》中软胶囊的检查项目,考察了本品的外观性状、常规检查,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对制剂中的广藿香、南山楂、甘草进行薄层鉴别,结果显示斑点清晰。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指标性成分栀子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学考察,方法系统适用性良好,专属性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在0.0101760.25440 m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方法稳定。稳定性考察:本制剂经室温留样考察18个月、加速试验6个月,其中各个月的性状、鉴别、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含量测定和卫生学检查等项目的考核和测定检验数据与0月数据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表明本品在贮存期内稳定,稳定性良好。结论:最终处方广藿香600g、栀子600g、防风600g、南山楂600g、六神曲600g、石膏600g、甘草240g,将以上药材提取挥发油后进行水煎煮,加大豆油、蜂蜡制成软胶囊1000粒。每粒栀子苷含量应不少于4mg,有效期为18个月。本制剂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效果。

梁威[9](2016)在《诱导子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的影响及原生质体培养初步研究》文中指出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性辛、微温,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1],是常用的传统中药。本研究以实验室建立的广藿香组培技术和悬浮细胞系建系方法为基础,优化建立了稳定的广藿香悬浮细胞系;研究了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子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及百秋李醇含量的影响;以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为评价指标,研究原生质体分离纯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高效的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方法体系;利用液体浅层培养等培养方法,及不同培养基成分和不同培养条件对原生质体进行研究,得到了广藿香原生质体培养至第一次分裂的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广藿香悬浮细胞系的优化广藿香悬浮细胞系的优化结果是:广藿香疏松愈伤组织的初次诱导培养时间为21 d;以“将疏松愈伤组织适当保持完整和生长极性,分成2-4块,每瓶新培养基接种2-3块”的接种方法进行继代培养最有利于团块状疏松愈伤组织的生长;以8 g/100 mL的细胞接种量进行继代培养最有利于广藿香悬浮细胞的生长,可获得大量均匀分散的黄白色悬浮细胞。(2)诱导子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及百秋李醇含量的影响在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入1 mg/L水杨酸和5 mg/L茉莉酸甲酯,培养结束后测定细胞鲜重、细胞干重和百秋李醇含量,研究了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悬浮细胞生长及百秋李醇含量的影响。在不同阶段添加水杨酸,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情况与空白细胞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添加时间为第8 d与第15 d之间的细胞鲜重和细胞干重有极显着差异;添加时间为第8 d(迟缓期末期)时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细胞鲜重和细胞干重均为最高,分别是558.8474 g/L和12.0912 g/L。各水杨酸处理组均可提高广藿香悬浮细胞内百秋李醇的含量,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但与空白细胞组之间均有极显着性差异;水杨酸添加时间为第9d(对数生长期前期)时的细胞内百秋李醇含量最高,为0.0502mg/g,与空白细胞组(0.0061mg/g)相比,增加8.2295倍。在不同阶段添加茉莉酸甲酯,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情况与空白细胞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添加时间为第9d与第15d之间的细胞鲜重差异显着。在第9d时添加茉莉酸甲酯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的正常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鲜重和细胞干重均为最高,分别是523.9138g/l和10.8918g/l。各茉莉酸甲酯处理组都可促进广藿香悬浮细胞内百秋李醇的合成,之间的差异极显着,与空白细胞组之间均有极显着差异性;在第9d(对数生长期前期)时加入茉莉酸甲酯的细胞内百秋李醇含量最高,为0.1684mg/g,增加27.6065倍。(3)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以广藿香悬浮细胞为材料,分别研究了酶液组合、酶解时间、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的浓度、悬浮细胞继代培养时间、不同孔径滤网和离心条件对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的影响。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的最佳方法体系是:在最佳酶液组合为1.5%纤维素酶、0.8%果胶酶和0.5%半纤维素酶,最佳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的浓度为0.4mol/l条件下,配制酶液与继代培养9-14d的广藿香悬浮细胞混合,以26℃、50r/min避光振荡酶解12h,可分离出大量原生质体。依次经40→100→200目多级滤网过滤收集得原生质体粗提液,再以600r/min离心5min条件下进一步纯化,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3.05×105个/g,活力达到80.98%。(4)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培养本研究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进行了液体浅层培养法、微滴培养法、固液双层培养法和看护培养法的探索,并比较了液体浅层培养法中4种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光照条件的影响。以ms培养基附加0.1mg/l2,4-d和3mg/l6-ba作为原生质体培养基,黑暗条件下,液体浅层培养12d的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能发生第一次分裂,弱光条件下,15d-18d能观察到原生质体分离,光照时长12h下则需要25d左右才观察到第一次分裂。表明黑暗培养条件下可能更有利于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生长发育。通过微滴培养法可观察到原生质体的细胞质变浓厚,但在培养后期逐渐褐化,未观察到分裂现象;以固液双层培养法对比了两种原生质体培养基,原生质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未观察到第一次分裂;以看护培养法培养原生质体30 d,未观察到有形成再生小愈伤组织。

唐正伟[10](2016)在《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优化广藿香酮的合成方法并研究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机制。方法:1.运用Aldol加成反应,以脱氢乙酸和有机醛为原料,NOH为催化剂合成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并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和光学纯度检查:2.运用96孔板法测定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活性,筛选出活性最佳的化合物进行抗菌机理研究;3.运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测定化合物PPCl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比浊法测定化合物PPCl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生长曲线的影响,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化合物PPCl对MRSA的杀菌曲线,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化合物PPCl对MRSA细菌超微结构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合物PPCl对脂质体膜和MRSA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分析化合物PPCl对MRSA总DNA结构的影响,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化合物PPCl作用MRSA后对其DNA、RNA、ATP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以及对胞内酶——碱性磷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4.采用急性毒性实验和细菌攻毒实验测定化合物PPCl的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和体内抗菌活性。结果:1.采用脯氨酸类仲胺催化剂NOH催化合成广藿香酮,能显着提高广藿香酮收率(由原来的5.94%增加到46%),并缩短反应时间(由原来的16h缩短到4h),同时还得到19个广藿香酮衍生物,其中有12个未见报道,包括抗菌活性最佳的化合物PPCl,其结构式为3-(5-(4-氯代苯基)戊-2,4-烯酰基-4-羟基-6-甲基-2H-吡喃-2-酮。2.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大多数都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G+菌)活性,其中以化合物PPCl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尤为敏感,其MIC值为4μg/ml, MBC值为4 μg/ml,约为广藿香酮的128倍,且其对MRSA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的耐药菌株均具有同等活性。3.化合物PPCl能延长金葡菌的生长迟缓期,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并呈浓度依赖性;32 μg/ml作用4h即可杀灭83%的金葡菌,6h全部杀灭,还能轻微破裂细菌胞膜,引起约15%的大分子物质(包括β-半乳糖苷酶)泄漏至胞外,但不能破裂脂质体膜,电镜观察显示其作用MRSA 2h后,细菌质壁分离严重、细胞核聚缩成团,但对细胞壁无明显影响;而16μg/ml和8 μig/ml浓度时杀菌作用温和,作用6h分别杀灭39%和22%的MRSA,需作用24h才可全部杀灭,能轻微影响脂质体膜和细菌胞膜的渗透性,几乎不引起大分子物质泄漏。4.化合物PPCl能阻滞细菌细胞周期于S期,阻碍细菌分裂增殖,还能使DNA凝胶电泳的条带变淡和260 nm处的吸光度值升高,作用随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均呈浓度依赖性:化合物A18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能使其DNA凝胶电泳条带呈弥散状,还能显着抑制其DNA、RNA、ATP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降低碱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等胞内酶的活性。5.化合物PPCl对小鼠灌胃的LDso为522.44 mg/kg,灌胃给予80 mg/kg MRSA感染模型小鼠,保护率达70%,表明其体内抗菌活性良好。结论:脯氨酸类仲胺催化剂NOH是一种高效Aldol反应催化剂;3位取代基是2-吡喃酮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变化对化合物抗菌活性影响显着;广藿香酮衍生物PPCl在体内外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破坏细菌DNA结构有关;另外,PPCl还能明显抑制核酸、蛋白质及ATP的生成和胞内酶活性,严重影响细菌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阻滞细菌于S期。

二、广藿香挥发油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的选择性抗疟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藿香挥发油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的选择性抗疟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广藿香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炎作用
2 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3 抗病毒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5 抗菌作用
6 抗疟原虫作用
7 抗氧化作用
8 其他作用
9 小结

(2)沉香化气片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沉香化气片含量测定研究
    第一章 GC法同时测定沉香化气片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沉香化气片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沉香化气片指纹图谱研究
    第一章 沉香化气片GC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沉香化气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3)中药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理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对COVID-19的认知
2 中西医对COVID-19在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
    2.1 临床表现
    2.2 临床分型
    2.3 治疗方案
3 《方案(第七版)》中医方案之中药复方用药分析
    3.1 医学观察期-乏力伴胃肠不适(藿香正气方)
        3.1.1 复方组成/功能主治
        3.1.2 复方溯源分析
        3.1.3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3.1.4 化学成分研究[8]
        3.1.5 药理学研究
        3.1.6 在COVID-19中的用药分析
    3.2 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方)
        3.2.1 复方组成/功能主治
        3.2.2 复方溯源分析
        ①核心方来源于明·吴有性《温疫论》[21]中治疗瘟疫的专门方"达原饮",原方为:
        ②经典方剂"藿香正气散"在该处方中保留4味芳香化湿药:
        ③2个经典方的基础上加上3味宣肺解表的药:
        3.2.3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3.2.4 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
        3.2.5 在COVID-19中的用药分析
    3.3 重型、危重型(血必净方、参附方)
        3.3.1 复方组成/功能主治
        (1)血必净注射液:
        (2)参附注射液:
        3.3.2 复方溯源分析
        ①血必净注射液
        ②参附注射液。
        3.3.3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①血必净注射液:
        ②参附注射液:
        3.3.4 化学成分研究
        3.3.5 药理学研究
        3.3.6 在COVID-19中的用药分析
    3.4 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方)
        3.4.1 复方组成/功能主治
        3.4.2 复方溯源分析
        3.4.3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3.4.4 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
        3.4.5 在COVID-19中的用药分析
4 结语

(4)不同产地广藿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挥发性成分
    1.2 非挥发性成分
2 药理作用
    2.1 对胃肠道的作用
        2.1.1 调节胃肠运动
        2.1.2 促进消化液
        2.1.3 保护肠屏障功能
    2.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2.1 抗菌作用
        2.2.2 抗疟原虫作用
        2.2.3 抗病毒作用
        2.2.4 抗锥虫作用
    2.3 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
3 小结与展望

(5)广藿香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胃肠道作用
2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1 抗真菌
    2.2 抗细菌
    2.3 抗病毒
    2.4 抗疟原虫
3 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4 镇吐、止咳、化痰作用
5 通便作用
6 抗氧化作用
7 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系统作用
8 其他作用
9 小结

(6)广藿香60Co-γ诱变体植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DNA的提取
    1.3 PCR扩增反应
    1.4 扩增产物的检测
    1.5 诱变植株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1.6 PCR扩增谱带的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质量检测结果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广藿香DNA基本无RNA等杂质, 无降解现象 (图1) 。采用Eppendorf Bio Photometer plus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得DNA的OD260/OD280值均在1.80左右。
    2.260Co-γ射线辐照诱变体植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2.2.1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植株ISSR扩增结果
        2.2.2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植株ISSR遗传多样性结果
3 讨论

(7)氮磷钾水平及其配合施用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2 药用植物营养特性研究
        1.2.1 药用植物的营养生理特性
        1.2.2 矿质元素与药用植物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关系
    1.3 药用广藿香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1.3.1 药用广藿香的栽培历史
        1.3.2 药用广藿香的性味与功能主治
        1.3.3 药用广藿香的资源与分布
        1.3.4 药用广藿香的药理作用
        1.3.5 药用广藿香的植物学特征
        1.3.6 药用广藿香的挥发油及主要化学成分
        1.3.7 广藿香施肥进展
    1.4 选题的目的、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1.4.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氮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施氮量对广藿香氮营养的影响
        2.2.2 不同施氮量对广藿香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2.2.3 不同施氮量对广藿香干物质积累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施氮量对广藿香药效成分的影响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2.2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挥发油的影响
        3.2.3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生理的影响
        3.2.4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浸出物与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
        3.2.5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矿质养分的影响
        3.2.6 不同硝铵比处理的广藿香植株矿质元素与生长、生理、主要药效成分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生长、产量及含油量的影响
        3.3.2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生理的影响
        3.3.3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浸出物与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
        3.3.4 不同硝铵比对广藿香矿质养分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施磷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实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施磷量对广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2.2 不同施磷量对广藿香挥发油的影响
        4.2.3 不同施磷量对广藿香生理的影响
        4.2.4 不同施磷量对广藿香浸出物与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
        4.2.5 不同施磷量对广藿香矿质养分的影响
        4.2.6 不同施磷处理的广藿香植株矿质元素与生长、生理、主要药效成分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不同施磷量对广藿香生长、产量及挥发油的影响
        4.3.2 不同施磷量对广藿香生理的影响
        4.3.4 不同施磷量对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
        4.3.5 不同施磷量对广藿香矿质养分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施钾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实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施钾量对广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5.2.2 不同施钾量对广藿香挥发油的影响
        5.2.3 不同施钾量对广藿香生理的影响
        5.2.4 不同施钾量对广藿香浸出物与主要药效化学成分的影响
        5.2.5 不同施钾量对广藿香矿质养分的影响
        5.2.6 不同施钾处理的广藿香植株矿质元素与生长、生理、主要药效成分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
        5.3.1 不同施钾量对广藿香生长、产量及挥发油的影响
        5.3.2 不同施钾量对广藿香生理的影响
        5.3.3 不同施钾量对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
        5.3.4 不同施钾量对广藿香矿质养分的影响
    5.4 结论
第六章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实验设计
        6.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6.2.2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挥发油的影响
        6.2.3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理的影响
        6.2.4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浸出物与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
        6.2.5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矿质养分的影响
        6.2.6 氮磷钾配施处理的广藿香植株矿质元素与生长、生理、主要药效成分相关性分析
    6.3 讨论
        6.3.1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长、产量及挥发油的影响
        6.3.2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理的影响
        6.3.3 氮磷钾配施对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
        6.3.4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矿质养分的影响
    6.4 结论
第七章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广藿香生长、药效成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实验设计
        7.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7.1.4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广藿香生长的影响
        7.2.2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广藿香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7.2.3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广藿香药效成分的影响
    7.3 讨论
    7.4 结论
第八章 总结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藿香清胃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1.3 西医理论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1.3.1 病理生理机制
        1.3.2 药物治疗
    1.4 中医理论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1.4.1 中医对FD的概述
        1.4.2 证候分类
        1.4.3 中药治疗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1.6 处方组成
        1.6.1 广藿香
        1.6.2 栀子
        1.6.3 防风
        1.6.4 南山楂
        1.6.5 六神曲
        1.6.6 石膏
        1.6.7 甘草
第2章 藿香清胃软胶囊的提取和制备工艺
    2.1 处方依据
    2.2 软胶囊提取工艺
        2.2.1 仪器与材料
        2.2.2 提取工艺理论依据
        2.2.3 提取工艺技术条件的筛选
    2.3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2.3.1 剂型的选择
        2.3.2 处方的辅料选择
    2.4 小结
第3章 质量标准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2 各项检查
        3.2.1 性状检查
        3.2.2 装量差异
        3.2.3 崩解时限
        3.2.4 微生物限度
        3.2.5 鉴别
        3.2.6 含量测定
    3.3 小结
第4章 稳定性考察
    4.1 考核项目
        4.1.1 性状
        4.1.2 装量差异
        4.1.3 崩解时限
        4.1.4 鉴别
        4.1.5 含量测定
        4.1.6 微生物限度检查
    4.2 考核方法
        4.2.1 长期试验
        4.2.2 加速试验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制备工艺
    5.2 质量标准
    5.3 稳定性考察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致谢

(9)诱导子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的影响及原生质体培养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 广藿香的研究进展
        1.1 广藿香栽培类型简述
        1.2 广藿香的药理活性研究
        1.2.1 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增加胃酸分泌作用
        1.2.2 抗真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2.3 其他药理活性作用
        1.3 广藿香组织培养与新品种选育的研究
    2 植物悬浮细胞的研究进展
        2.1 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2.1.1 疏松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
        2.1.2 悬浮细胞的培养
        2.2 诱导子对悬浮细胞生长和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3 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进展
        3.1 原生质体的分离研究
        3.1.1 酶液组合
        3.1.2 酶解时间
        3.1.3 酶液渗透压调节剂浓度
        3.1.4 酶解材料
        3.1.5 酶解分离条件
        3.1.6 其他因素
        3.2 原生质体的纯化方法
        3.3 原生质体产量与活力的检测
        3.4 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
        3.4.1 原生质体培养至再生植株的过程
        3.4.2 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
        3.4.3 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因素
    4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广藿香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广藿香植株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主要仪器
        1.2.2 试剂
        1.3 方法
        1.3.1 广藿香无菌苗的制备
        1.3.2 初次诱导培养时间和继代接种方法对广藿香疏松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1.3.3 接种量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藿香无菌苗的培养
        2.2 初次诱导培养时间和继代接种方法对广藿香疏松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2.3 接种量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子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的影响
    1 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主要仪器
        1.2.2 试剂
    2 方法
        2.1 诱导子溶液的配制
        2.2 广藿香悬浮细胞不同生长时期的百秋李醇含量测定
        2.3 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周期不同阶段添加水杨酸对生长及百秋李醇含量的影响
        2.4 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周期不同阶段添加茉莉酸甲酯对生长及百秋李醇含量的影响
        2.5 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悬浮细胞的百秋李醇含量
        2.5.1 样品的制备
        2.5.2 色谱条件
        2.5.3 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内标溶液的制备
        2.5.4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藿香悬浮细胞的生长情况
        3.2 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周期不同阶段添加水杨酸对生长的影响
        3.3 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周期不同阶段添加茉莉酸甲酯对生长的影响
        3.4 诱导子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百秋李醇含量的影响
        3.4.1 标准曲线的建立
        3.4.2 单点校正因子
        3.4.3 精密度试验
        3.4.4 稳定性试验
        3.4.5 重复性试验
        3.4.6 加样回收率试验
        3.4.7 广藿香悬浮细胞百秋李醇的含量测定
    4 讨论
第四章 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主要仪器
        1.2.2 试剂
        1.3 方法
        1.3.1 基本溶液配制
        1.3.2 不同孔径滤网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纯化的影响
        1.3.3 不同离心条件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纯化的影响
        1.3.4 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酶解分离纯化方法及产量与活力的测定
        1.3.5 酶液组合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1.3.6 酶解时间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1.3.7 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浓度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1.3.8 广藿香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孔径滤网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纯化的影响
        2.2 不同离心条件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纯化的影响
        2.3 酶液组合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2.4 酶解时间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2.5 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的浓度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2.6 广藿香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主要仪器
        1.2.2 试剂
        1.3 方法
        1.3.1 液体浅层培养法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影响
        1.3.2 微滴培养法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生长的影响
        1.3.3 固液双层培养法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生长的影响
        1.3.4 看护培养法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液体浅层培养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影响
        2.2 不同光照条件对液体浅层培养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影响
        2.3 微滴培养法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生长的影响
        2.4 固液双层培养法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生长的影响
        2.5 看护培养法对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1 广藿香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优化
    2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子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生长及百秋李醇含量的影响
    3 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的研究
    4 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词表
致谢

(10)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合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2.1.1 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路线
        2.1.2 反应条件优化
        2.2 反应产物的分离纯化
        2.3 反应产物的结构鉴定
        2.4 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实验方案图
        2.5 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合成实例
        2.5.1 广藿香酮的合成
        2.5.2 广藿香酮衍生物的合成
        2.5.3 反应产物的结构鉴定
        2.6 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抗菌活性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反应条件优化结果
        3.2 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合成
        3.3 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小结
    第二部分 广藿香酮衍生物PPCl的抗菌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化合物PP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2.2 化合物PPCl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2.3 化合物PPCl的杀菌曲线
        2.4 化合物PPCl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2.5 化合物PPCl对细菌质膜的影响
        2.6 化合物PPCl对细菌细胞周期的影响
        2.7 化合物PPCl对细菌DNA的影响
        2.7.1 化合物PPC1与DNA结合的凝胶阻滞实验
        2.7.2 化合物PPCl与细菌作用后对其DNA的影响
        2.7.3 化合物PPCl与细菌DNA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
        2.7.4 化合物PPCl与细菌DNA结合的荧光光谱分析
        2.8 化合物PPCl作用细菌后对其生理代谢的影响
        2.8.1 化合物PPCl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对其DNA合成能力的影响
        2.8.2 化合物PPCl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对其RNA合成能力的影响
        2.8.3 化合物PPCl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对其蛋白合成能力的影响
        2.8.4 化合物PPCl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对细胞产生ATP的影响
        2.9 化合物PPCl作用细菌后对其胞内酶活性的影响
        2.9.1 化合物PPCl作用细菌后对β-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的影响
        2.9.2 化合物PPCl作用细菌后对碱性磷酸酶表达活性的影响
        3 实验结果
        3.1 化合物PPC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3.2 PPCl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3.3 化合物PPCl对细菌的杀菌曲线
        3.4 透射电镜观察PPCl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3.5 化合物PPCl对细胞质膜的影响
        3.5.1 化合物PPCl对细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3.5.2 化合物PPCl对脂质体膜的影响
        3.6 化合物PPCl对细菌细胞周期的影响
        3.7 化合物PPCl对细菌DNA的影响
        3.7.1 化合物PP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影响
        3.7.2 化合物PPCl与细菌DNA结合的紫外光谱分析
        3.7.3 化合物PPCl与金葡菌DNA结合的荧光光谱分析
        3.7.4 化合物PPCl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对细胞ATP含量的影响
        3.8 化合物PPCl作用细菌后对其合成物质能力的影响
        3.8.1 化合物PPCl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对其DNA合成能力的影响
        3.8.2 化合物PPCl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对其RNA合成能力的影响
        3.8.3 化合物PP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后细菌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3.9 化合物PPCl作用细菌后对其胞内酶活性的影响
        3.9.1 化合物PPCl作用后对细菌胞内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3.9.2 化合物PPCl作用后对细菌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小结
    第三部分 广藿香酮衍生物PPCl体内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化合物PPCl对小鼠灌胃LD_(50)的测定
        2.2 化合物PPCl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化合物PPCl对小鼠灌胃LD_(50)的测定
        3.2 化合物PPCl小鼠体内抗菌活性
        小结
讨论
    1 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抗菌活性的构效关系分析
    2 广藿香酮衍生物PPCl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 广藿香酮衍生物PPCl对细菌的杀菌曲线
    4 化合物PP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壁、细胞膜的作用
    5 广藿香酮衍生物PP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作用
    6 广藿香酮衍生物PPCl作用后对细菌新陈代谢的影响
    7 广藿香酮衍生物PPCl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化合物HPLC图和NMR图谱
附录Ⅱ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Ⅲ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广藿香挥发油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的选择性抗疟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藿香作用的研究进展[J]. 许家其,张海红. 神经药理学报, 2020(03)
  • [2]沉香化气片质量控制研究[D]. 青旺旺.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中药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理用药分析[J]. 曾瑾,李莉,尹竹君,戴瑛,陈平,鄢良春,赵军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0(02)
  • [4]不同产地广藿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吴卓娜,吴卫刚,张彤,王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06)
  • [5]广藿香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徐雯,吴艳清,丁浩然,修彦凤.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10)
  • [6]广藿香60Co-γ诱变体植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姚宇,李娟玲,李碧英,罗志平,李丽辉,李文革. 热带生物学报, 2017(03)
  • [7]氮磷钾水平及其配合施用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影响的研究[D]. 卢丽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8)
  • [8]藿香清胃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D]. 王书航. 吉林大学, 2016(09)
  • [9]诱导子对广藿香悬浮细胞的影响及原生质体培养初步研究[D]. 梁威. 广东药科大学, 2016(02)
  • [10]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机理研究[D]. 唐正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广藿香挥发油对青蒿琥酯伯氏疟原虫钠的选择性抗疟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