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分任意多边形顶点凸性的简单算法

一种区分任意多边形顶点凸性的简单算法

一、任意多边形顶点凸凹性判别的简便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曹顺锋[1](2016)在《新型快速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阵列天线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雷达和通信电子系统中。通过改变阵元数目、排布方式、阵元间距、阵元位置、激励分布等参数能够实现期望的方向图,这是单个天线所不能达到的。反过来,根据期望的方向图对阵列天线参数进行设计则称为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经典的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有道尔夫-切比雪夫方法、泰勒方法、微扰法、伍德沃德-劳森抽样法、傅里叶级数方法等。这些方法对于特定的问题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但对于复杂问题却难以找到确定的综合公式,例如多目标和多参数优化问题等。本文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对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问题进行研究:第一,寻找普适、高效的综合方法,应对多种阵列天线优化问题;第二,为了更准确地设计天线系统,应考虑天线单元之间的互耦和实际激励分布;第三,大规模阵列天线优化问题,解决内存和时间成本问题;第四,阵列天线方向图的快速计算方法。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受到启发将专制制度与传统的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遗传算法—多种群首领决策遗传算法(Multi-population leader dominating genetic algorithm, MPLDGA)。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全局搜索能力强、消耗时间短等优点,适宜处理多种阵列天线优化问题。方向图和副瓣电平是常见的优化目标,通过分析这两项指标的意义和相互制约关系给出了该类问题的处理方法。首先将方向图赋形作为首要优化目标,然后对得到的方向图进行微小调整并主要地对副瓣电平进行抑制。采用MPLDGA算法分别针对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中的连续优化和组合优化问题进行处理,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2.对微波级联网络进行研究,构造并引入了理想无耗对称互易网络(Ideal lossless symmetrical reciprocal network, ILSRN)用来解决任意微波网络的复杂级联问题,将复杂级联问题转化成标准的一对一连接问题而不改变先前微波网络的性能。基于广义微波网络级联算法,首次提出了考虑互耦效应时阵列天线实际激励系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应用该技术分别在微波电路和阵列天线方面进行设计。在微波电路方面,优化设计了一个宽带高隔离度魔-T。其等效电路被分解为一系列子网络,将子网络的级联计算嵌入到遗传算法中并对端口散射特性进行优化,得到了具有良好阻抗匹配特性、高隔离度、良好平衡性的宽带高隔离度魔-T。在阵列天线方面,提出了一种新型快速波导缝隙天线设计方法,替代了传统的Elliott方法,根据这种方法成功地设计了两类波导缝隙天线阵列。最后,利用该技术精确预计了一个二元天线阵列的端口散射特性,通过对馈电网络进行优化改善了整个天线系统的端口阻抗匹配。3.针对大规模阵列天线优化问题提出了分块策略。将诸多的优化参数进行分块处理,每次仅对一个模块进行优化,包含于其它模块的优化参数以其当前最优解作为反馈条件。该方法大大减少了每次处理问题的规模,使得能够采用传统的优化算法(例如遗传算法等)来解决大规模阵列天线的优化问题,降低了计算机的内存需求并减少了计算时间。此外,该方法从随机的初始化参数开始搜索,能够充分利用进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而不需要先验知识。采用该分块策略和混合遗传算法,首先优化设计了具有3,600个阵列单元的相位分布,实现了对中国大陆版图的波束覆盖。其次,优化设计了10,000个阵列单元的相位分布,在给定增益损失条件下对副瓣电平进行最小化设计。4.将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技术应用于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中,实现了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的并行加速计算,极大地缩短了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的时间。将传统的串行循环迭代计算转变为并行计算,分别采用串行双链量子遗传算法(基于CPU)和并行双链量子遗传算法(基于GPU)对一维稀布天线阵列的副瓣电平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了58倍的加速比且达到了抑制副瓣电平的要求。

邓文彬[2](2015)在《施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隧道交通网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各大城市均在建设互通的交通网以解决越来越严重的交通阻塞问题。一方面城市的扩张,必须要打通各个方向的交通,这就需要对一些阻碍区域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基于此项目的,更多的采用隧道工程。同时,隧道的开通带来了沿线经济的发展,隧道上方、侧方的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临近地隧道的地下工程打破了既有隧道的受力平衡,从而引起隧道的变形,如果这些变形得不到控制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目前隧道监测主要都是针对受到预期荷载变化的局部区间的监测,很少涉及整体隧道的全线长期监测。同时现有的监测方法还存在以每个单一监测点的点位变化来反映隧道变形,不能准确反映隧道断面整体变形;以及在大范围、曲线路段等变形监测区域无法保证稳定的基准点等问题。对于了解隧道的整体状况。因此研究隧道的长期实时监测方案以及变形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对于保障城市交通线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提出一系列先进、科学、高效率的隧道监测方法以及合理、规范的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以满足隧道在整体施工过程中的长期监测以及局部区域的重点监测的目的。针对隧道监测方法、隧道监测坐标基准的建立、评估精度分析、断面变形特征的提前以及变形数据的分析、预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了解现有隧道变形监测的内容、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隧道施工期间,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监测,为施工提够安全预警。介绍了TSP系统,针对其在隧道这一特殊环境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隧道围岩进行确切剖析,确定准确的地质信息资料,分析岩性与形成变形的相关性,为隧道是否采取变形监测以及何种监测方法提供前期的警示效应。2.研究建立隧道变形基准网的方法,将提供断面相对变形信息和隧道整体绝对位移相结合。对基准网在隧道的布网、观测方式进行了研究,分别构建平面网和三角高程网。分析了基准网平面数据的预处理、网平差以及结果精度。提出了三角高程基准网的构建标准,构建高程控制网并研究其数据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测量机器人自动监测系统重点监测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并结合回归分析法构建监测数据处理函数模型,进行数据处理,预报分析变形趋势。3.系统地阐述基于测量机器人在隧道仰拱路基区域压实质量的监控方法。它包括过程控制方法即对压实工艺参数(如碾压轨迹、速度、遍数、平整度等)的检测方法,以及通过利用重型击实法和灌砂法相结合更准确的测定碾压压实度的方法。从而为隧道仰拱路基区域压实质量的保证,提供了更科学、更准确、更快速地监控方法。4.系统阐述利用三维扫描技术监测隧道断面变形,弥补研究扫描断面的拟合断面特征信息来代替目前主要的以少量单点位移来分析断面变形的方法。研究了不均匀B样条曲线的拟合方法以及断面扫描数据的非断面信息的自动剔除算法。通过研究曲线之间的距离度量方法,分析断面曲线的变形特征提取方法。同时分析比较了自由曲线之间的距离度量算法,确定了Hausdorrf距离作为隧道断面变形特征的距离度量。详细介绍了自由曲线之间的Hausdorrf距离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某隧道断面实测计算。5.利用遥感GIS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和地形图构建三维影像模型的知识,针对隧道施工塌陷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塌陷范围及分布序列。根据塌陷监测需求,选取GPS监测点,对塌陷区域进行变形监测。同时利用数值分析算法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塌陷区域的变形对隧道施工影响的动态。通过研究数值分析方法中变换参数的问题,提出了顾及施工隧道突发事件的分析预报模型。

杨明[3](2009)在《基于OpenGL的通信车电磁兼容分析几何建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磁兼容分析软件是利用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不但对分析对象没有限制,分析过程简便易行,而且节约设计成本,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体现了使用分析软件的优越性。本文对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分析软件中的几何建模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几何建模方面提出了使用商用软件进行实体模型建模,然后利用ACIS格式文件作为中间文件,再将其转化为电磁兼容分析软件使用的表面模型文件的方法,实现了ACIS格式的.sat文件中实体模型信息的提取和复杂表面的网格预剖分,达到了模型正确转化的目的,此方法可靠、易行。在复杂表面的网格预剖分方面,根据模型各个表面凹凸性的不同,提出了自顶向下、由繁到易的多边形剖分算法。实践证明此多边形剖分算法简单、可靠。另外,本文对基于OpenGL的模型编辑功能进行了规划设计。

孙永锋[4](2008)在《逆向模型重建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逆向工程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及数据测量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与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原来CAD系统中从图纸到实物的设计模式,为产品的迅速开发以及快速原型化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曲线重建、曲面重建是逆向工程中重要的问题,从已知的采样数据点出发,构造出物体的几何模型,是对物体进行分析、计算和绘制的根据,是研究曲面性质的重要工具。散乱数据点的三角网格剖分是逆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后续曲面重建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激光和三维坐标测量机等三维数据采样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日益完善,人们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可以获得物理模型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往往是散乱数据点,而且数据量非常大。对这样的数据直接进行NURBS曲面重构存在很大困难,为此,人们开始研究多项式网格曲面。网格曲面可以表达任意复杂的形体,尤其是三角网格曲面具有计算简单、数值稳定性好以及显示效率高等优点,但是随着数据量的明显增多,扫描获取的几何体的细节以及外形的日渐丰富,对有效生成、处理超大规模几何模型的新方法的需求也日渐增长,单纯采用传统的基于三角面片的绘制方法难以满足真实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要求,三角形网格生成以及进一步简化成为又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目前逆向工程中逆向模型重建的主要技术。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以Bézier曲线为例,对重新参数化和参数最优化进行了研究,并将参数最优化方法应用到散乱点的曲线重建。2.在判断多边形顶点凹凸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边形的三角剖分方法。3.提出基于边删除和改进二次误差测度的带有属性的三角网格简化方法,在现有的三角网格简化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属性的处理。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马超[5](2008)在《冲压成形CAE软件KMAS后处理若干功能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吉林大学车身与模具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CAE成形分析软件KMAS系统,针对新的需求,对其后处理进行重新开发。新版本后处理功能中,框架部分采用微软最新推出WTL进行构建,功能模块的开发中,运用COMX组件模型开发模式,完美地解决了软件开发中代码重构的难题。本文的第三章主要内容是针对COMX组件模型模式进行开发的KMAS后处理功能模块,对模块功能算法的理论和实现分别进行阐述,尤其针对是创建截面线算法、回弹的云图显示以及回弹评定给出了详细开发过程,并给出流程图和检验结果图。本文第四章还针对传统破裂极限FLD图的缺点,基于“广义成形”原理,对破裂成形性分析,并给出了原理,实现步骤,以及界面设置并集成在KMAS系统中,并进行了实例,结果分析良好。

周启海[6](2007)在《简论二维凸壳研究的意义、现状与创新》文中指出依据同构化凸壳构造基本定理,概述了二维点集凸壳研究的研究意义,综述了二维点集凸壳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现行二维点集凸壳研究的国内外研究停滞不前成因,并率先提出了国内外计算几何界至今未见研究的"圆集凸壳及其算法研究"重要新问题。

杨运涛[7](2007)在《通信车电磁兼容分析模型网格划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电磁兼容分析软件是利用计算机帮助我们完成对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其不但对设计对象没有限制,设计过程简便易行,而且节约成本,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体现了使用分析软件的优越性。本文研究了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EMC)分析模型的网格划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初始模型中面元曲率的变化连续与否提出了模型的变尺度网格划分的概念;2.为了减少网格划分的面元数目从而减轻核心计算的负担,完成了对模型中曲率变化连续面元的粗略网格划分;3.为了不影响核心计算解的精确性,完成了对模型中曲率变化不连续的面元的细网格划分;4.根据矩量法收敛的要求和解的准确性,完成了对粗细划分后面元的优化处理。

李辉[8](2006)在《无结构网格的生成及其在电场计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有限元法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程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研究领域。对于电气工程领域,有限元法同样是各类电磁场、电磁波工程问题定量分析与优化设计的最主要数值方法,并且是构成各种先进、有效的计算软件包的基础。目前,有限元分析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制约着有限元法应用的关键问题是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的输入,其核心内容是区域的离散——网格的生成。网格的全自动生成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差错,为计算带来高效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网格的快速、高效的全自动生成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无结构网格是指网格单元和节点的任意性,由于这种网格特别适于复杂区域的网格划分,而且能方便地作加密和稀疏,非常适合于作电场自适应计算。 本文主要针对二维区域的三角形网格剖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对现有网格生成技术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Delaunay三角剖分方法和波前推进法分别做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具体实现过程作了深入研究。论文详细给出了网格的优化方法、网格加密方法及自动布点策略的程序实现,并详细给出了用加权平分法生成加密网格的原理及具体程序实现方法,并对波前推进和Delaunay三角化两种网格生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网格自动生成程序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对任意平面区域,利用本文编制的程序能实现网格的自动生成,并能有效控制网格的规模及密度分布,生成适应于有限元计算的剖分网格。 将上述两种方法生成的网格作为有限元前处理数据,采用有限元法对高压断路器灭弧室内的电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采用AutoLISP语言将生成的剖分网格及电场计算的结果在AutoCAD中自动显示。

周吉,张松林[9](2003)在《任意多边形顶点凸凹性判别的简便算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给出了一种确定任意多边形顶点凸、凹性的简便算法。该算法只需要n+ 4次乘除法 ,平均 3n次加减法及 4n+ 3次比较即可完成 (n是多边形顶点的个数 )。

二、任意多边形顶点凸凹性判别的简便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任意多边形顶点凸凹性判别的简便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快速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方法
    1.3 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创新之处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阵列天线基本理论
    2.1 天线基本参数
    2.2 排布方式
    2.3 阵元间距
    2.4 方向图计算
    2.5 泰勒方向图综合
    2.6 遗传算法
    2.7 馈电网络
    2.8 小结
第三章 多种群首领决策遗传算法
    3.1 算法思想
    3.2 多种群首领决策遗传算法
    3.3 参数分析
    3.4 算法比较
        3.4.1 连续优化问题
        3.4.2 组合优化问题
    3.5 应用
        3.5.1 余割平方方向图
        3.5.2 平面稀疏天线阵列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微波级联网络的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
    4.1 微波网络基础理论
        4.1.1 微波网络参数
        4.1.2 参数特性
    4.2 微波网络级联算法
    4.3 应用
        4.3.1 宽带高隔离度魔-T
        4.3.2 新型快速波导缝隙天线设计方法
        4.3.3 天线阵列馈电网络优化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大规模阵列天线优化和快速计算技术研究
    5.1 大规模阵列天线优化
        5.1.1 等高线波束优化
        5.1.2 唯相法优化副瓣电平
    5.2 快速计算技术
        5.2.1 基于GPU的并行计算方法
        5.2.2 并行双链量子遗传算法优化稀布天线阵列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施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隧道变形监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隧道变形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监测方面的研究
    2.1 各种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的介绍
    2.2 研究内容
    2.3 TSP超前地质预报基本原理
        2.3.1 岩石弹性性质研究
        2.3.2 纵波与横波
        2.3.3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
        2.3.4 地震波的能量与球面扩散
        2.3.5 地震波的吸收衰减
        2.3.6惠更斯原理与费马定理
        2.3.7 TSP地震负视速度法原理
        2.3.8 绕射波归位原理
    2.4 TSP测量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
        2.4.1 TSP测量系统
        2.4.2 TSP数据处理系统
    2.5 应用实例
        2.5.1 工程概况
        2.5.2 地形地貌
        2.5.3 地质特征
        2.5.4 实地检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的监测及分析预报
    3.1 测站边角交会网介绍
    3.2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3.2.1 测站边角交会网平面网数据预处理、粗差检验
        3.2.2 平面网平差
        3.2.3 平面精度分析
    3.3 测站边角交会网高程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3.3.1 测站边角交会网三角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3.3.2 高程控制网网平差
        3.3.3 高程控制网精度分析
    3.4 计算实例
        3.4.1 监测基点稳定性分析
        3.4.2 测站边角交会网平差分析
    3.5 隧道地表沉降监测
        3.5.1 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
        3.5.2 地表沉降监控量测频率
        3.5.3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6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
        3.6.1 回归分析方法
        3.6.2 常用的回归函数
        3.6.3 监测数据分析
        3.6.4 建立回归函数
    3.7 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3.7.1 拱顶变形监测点布设
        3.7.2 拱顶下沉监控量测频率
        3.7.3 拱顶下沉变化分析
        3.7.4 拱顶变形数据处理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仰拱路基施工面的碾压监测
    4.1 路基压实机理与影响因素
        4.1.1 路基压实机理
        4.1.2 路基压实质量影响因素
    4.2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隧道仰拱区域路基碾压质量控制参数
    4.3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质量过程控制方法
        4.3.1 碾压轨迹
        4.3.2 碾压速度
        4.3.3 碾压遍数计算与平滑
        4.3.4 仰拱碾压面平整度方法分析研究
    4.4 测量机器人碾压应用实例
        4.4.1 仰拱填充
        4.4.2 仰拱碾压
        4.4.3 碾压数据处理
    4.5 碾压检测
        4.5.1 平整度检测
        4.5.2 压实度检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隧道施工断面变形分析研究
    5.1 三维激光扫描仪
        5.1.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理论
        5.1.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
        5.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
    5.2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
        5.2.1 隧道点云的采集
        5.2.2 点云预处理及建模分析
    5.3 实例应用
        5.3.1 隧道扫描数据处理过程
    5.4 B样条曲线
        5.4.1 B样条曲线基本理论
        5.4.2 B样条曲线拟合的参数化方法
        5.4.3 节点矢量的确定
        5.4.4 最优化曲线拟合
    5.5 隧道断面的B样条曲线拟合
        5.5.1 非断面信息点的剔除
        5.5.2 断面曲线拟合
    5.6 断面曲线之间的距离度量
        5.6.1 几何图形间的距离度量
        5.6.2 计算曲线间的Hausdorff距离
    5.7 实例分析
        5.7.1 隧道断面变形分析
        5.7.2 隧道断面形状监测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塌陷区域施工隧道监控量测的应用研究
    6.1 遥感GIS技术
        6.1.1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
        6.1.2 遥感影像配准(重采样)
        6.1.3 图像正射校正
        6.1.4 DEM
    6.2 三维遥感图像的应用
        6.2.1 三维遥感图像模型
        6.2.2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
        6.2.3 地面塌陷的信息提取
        6.2.4 地面塌陷的影像特征
        6.2.5 地面塌陷边界提取
    6.3 实例应用
        6.3.1 塌陷区域资料收集
        6.3.2 影像几何校正
        6.3.3 塌陷区域DEM
        6.3.4 塌陷变形发展状况及其机理分析
        6.3.5 塌陷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6.4 塌陷变形监测与分析
        6.4.1 GPS塌陷变形监测
        6.4.2 监测成果及分析
        6.4.3 变形数值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基于OpenGL的通信车电磁兼容分析几何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计算机图形学在电磁兼容领域的应用
    1.3 电磁兼容分析软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磁兼容概论
    2.1 电磁兼容的定义
    2.2 电磁兼容发展简史
    2.3 电磁兼容学科和研究对象
    2.4 电磁兼容的研究方法
        2.4.1 问题解决法(Problem Solution Approach)
        2.4.2 规范法(Specification Approach)
        2.4.3 系统法(System Approach)
    2.5 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研究
    2.6 矩量法和快速多极子法概述
        2.6.1 矩量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2.6.2 快速多极子算法概述
第三章 ACIS 实体模型及sat 文件的数据提取
    3.1 ACIS 简介
        3.1.1 ACIS 的形成背景及应用
        3.1.2 ACIS 平台基本特性
        3.1.3 ACIS 的数据结构
        3.1.4 ACIS 中类的定义
    3.2 SAT 文件格式
        3.2.1 文件头(Save File Header)
        3.2.2 实体记录(Entity Records)
        3.2.3 历史记录开始
        3.2.4 文件结束标记(End Marker)
    3.3 SAT 文件数据提取
第四章 复杂表面的三角预剖分
    4.1 复杂表面预剖分的数学基础
        4.1.1 基本概念
        4.1.2 点与直线段的关系
        4.1.3 点与平面区域的关系
        4.1.4 全局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4.1.5 空间平面上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计算
        4.1.6 平面内两条线断相交的判定算法
        4.1.7 简单多边形凸凹性的判定算法
    4.2 复杂表面预剖分
        4.2.1 凸多边形的三角剖分
        4.2.2 凹多边形三角剖分
        4.2.3 带内环面的三角剖分
    4.3 算例
第五章 基于OpenGL 的模型编辑研究
    5.1 OpenGL 概述
        5.1.1 OpenGL 的功能
        5.1.2 OpenGL 的基本原理
    5.2 模型编辑的功能设计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4)逆向模型重建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逆向工程中曲线重建方法
        1.4.2 逆向工程中曲面重建方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型值点参数设定方法
    2.1 引言
    2.2 参数曲线
    2.3 参数意义
    2.4 Bézier曲线的重新参数化方法
        2.4.1 Bézier曲线重新参数化典型方法
        2.4.2 Bézier曲线重新参数化改进方法
    2.5 实验结果
        2.5.1 实验结果图
        2.5.2 实验结果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边形的三角剖分方法
    3.1 引言
    3.2 三角剖分技术发展现状
    3.3 离散点的三角剖分
        3.3.1 Voronoi图
        3.3.2 Delaunay三角剖分
    3.4 多边形的三角剖分
        3.4.1 简单多边形的相关定义
        3.4.2 简单多边形顶点的凹凸性的判断
    3.5 凹多边形转化为凸多边形的方法
        3.5.1 包含一个凹顶点的凹多边形
        3.5.2 包含多个凹顶点的凹多边形
    3.6 凹多边形转化为凸多边形
    3.7 凹多边形的Delaunay三角剖分
    3.8 实验结果
    3.9 小结
第四章 带属性的三角网格简化
    4.1 引言
    4.2 曲面三角网格的质量指标
    4.3 常用的网格简化方法及算法
        4.3.1 常用的网格简化方法
        4.3.2 常用的网格简化算法
    4.4 带属性的三角网格简化方法
        4.4.1 网格模型的数学描述
        4.4.2 边折叠引起的网格变化
        4.4.3 改进的二次误差测度
        4.4.4 算法步骤
        4.4.5 实验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活动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5)冲压成形CAE软件KMAS后处理若干功能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2 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当今的有限元软件和KMAS 软件
        §1-2-2 有限元后处理器
        §1-2-3 冲压成形性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COMX 技术介绍
    §2-1 引言
    §2-2 有限元核心数据结构
    §2-3 COMX 组件技术
        §2-3-1 COMX 组件简介
        §2-3-2 COMX 中的基本语法
        §2-3-3 COMX 组件的实现
        §2-3-4 软件的组件化开发
    §2-4 WTL 界面框架
        §2-4-1 WTL 简介
        §2-4-2 WTL 的特点
        §2-4-3 基于WTL 的KMAS 软件界面框架
第三章 后处理中的若干算法及实现
    §3-1 引言
    §3-2 后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3-3 KMAS 后处理系统的图形显示技术
        §3-3-1 图形显示引擎
        §3-3-2 OpenGL 的简介
        §3-3-3 OpenGL 基本概念
        §3-3-4 KMAS 的颜色显示算法
        §3-3-5 KMAS 中模型的显示
    §3-4 截面线算法
        §3-4-1 截面线算法描述
        §3-4-2 流程图及实现程序说明
        §3-4-3 截面线创建中的问题及算法显示
        §3-4-4 截面线的物理量显示
    §3-5 云图连续显示算法
        §3-5-1 云图的连续显示
        §3-5-2 回弹连续显示结果
    §3-6 回弹评定算法
        §3-6-1 直角坐标系转换矩阵的推导
        §3-6-2 回弹量的求解步骤
        §3-6-3 程序说明及结果显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破裂的成形性分析
    §4-1 引言
    §4-2 广义成形性分析技术简介
        §4-2-1 成型模式理论
        §4-2-2 成型性分析
    §4-3 传统FLD 与破裂的广义成形性分析比较
        §4-3-1 传统的成形极限图(FLD)
        §4-3-2 基于广义成形破裂的成形性分析
    §4-4 破裂的成形性分析步骤及流程图
    §4-5 破裂分析的界面设置及实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5-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7)通信车电磁兼容分析模型网格划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电磁兼容概述
    2.1 电磁兼容的定义
    2.2 电磁兼容的发展简史
    2.3 电磁兼容学科和研究对象
    2.4 电磁兼容的研究方法
        2.4.1 问题解决法
        2.4.2 规范法
        2.4.3 系统法
    2.5 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研究
第三章 基于矩量法的电磁兼容分析软件设计
    3.1 矩量法的基本原理
    3.2 矩量法的特点
    3.3 矩量法在电磁兼容性分析中的应用
    3.4 基于矩量法的电磁兼容分析软件相关动态
        3.4.1 目前国内外发展情况
        3.4.2 通信车电磁兼容分析软件设计
        3.4.3 相关软件的不足之处
第四章 模型的变尺度网格划分
    4.1 基于平面面元模型的矩量法目标建模
    4.2 天线的网格划分
    4.3 变尺度网格划分的内容与设计、编程工具
    4.4 变尺度网格划分的数学基础
        4.4.1 点与直线段的关系
        4.4.2 点与平面区域的关系
        4.4.3 空间直线与空间平面的交点
        4.4.4 世界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4.5 模型的网格粗略划分
        4.5.1 无天线接点的三角形面片的网格粗略划分算法
        4.5.2 无天线接点的四边形面片的网格粗略划分算法
        4.5.3 无天线接点的散射面网格粗略划分算例
        4.5.4 有天线面元网格粗略划分算法
        4.5.5 多边形凸凹性的判断
        4.5.6 模型粗略划分总的流程图
        4.5.7 模型粗略划分算例
    4.6 模型的网格细划分
        4.6.1 棱边的求法
        4.6.2 判断面元相邻与否的算法
        4.6.3 面元的细划分算法
        4.6.4 模型细划分总的流程图
        4.6.5 模型细划分算例
        4.6.6 变尺度网格划分用数据结构设计
    4.7 变尺度网格划分与单一尺度划分的对比
第五章 狭长面元的优化处理
    5.1 三角形狭长面元的优化处理
    5.2 四边形狭长面元的优化处理
    5.3 共点狭长面元的优化处理
    5.4 狭长面元优化处理算例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8)无结构网格的生成及其在电场计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网格生成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网格剖分算法分类
        1.2.2 基于无结构网格的数值计算方法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网格剖分的基本原理
    2.1 网格剖分的相关概念
        2.1.1 基本概念
        2.1.2 区域边界点上的凸凹性判别
    2.2 三角形优化准则
        2.2.1 最小内角最大准则
        2.2.2 圆准则
        2.2.3 局部优化
        2.2.4 全局优化
        2.2.5 退化
    2.3 二维任意区域内点集的Delaunay三角划分概念及基本定理
        2.3.1 二维任意区域点集的Delaunay三角划分的概念
        2.3.2 基本定理
        2.3.3 三角剖分时需要满足的几个约束条件
    2.4 网格质量评价及优化
        2.4.1 网格质量评价
        2.4.2 网格单元优化方法
        2.4.3 网格的加密处理
    2.5 对多连域图形的处理
    2.6 小结
3 平面点集的三角网格剖分算法
    3.1 网格剖分的基本过程
    3.2 波前推进法生成网格
        3.2.1 波前推进法的生成步骤
        3.2.2 节点和单元的生成算法
        3.2.3 极端单元的处理
        3.2.4 该算法的一些难点
    3.3 Delaunay方法生成无结构网格
        3.3.1 平面Delaunay三角剖分的基本性质
        3.3.2 网格的实现
        3.3.3 边界的完整性
        3.3.4 自动布点策略
        3.3.5 加权平分法
    3.4 小结
4 有限元方法在电场计算中的应用
    4.1 有限元基本概念和原理
    4.2 无结构网格的形函数
    4.3 拉普拉斯场的离散格式
    4.4 小结
5 网格生成实例及电场计算
    5.1 优化前后的图形对比
    5.2 用波前推进法对规则区域的剖分
    5.3 用Delaunay算法对不规则区域的剖分
    5.4 真空断路器灭弧室内的电场计算
        5.4.1 12kV真空断路器灭弧室结构用波前推进法生成的剖分网格
        5.4.2 电场计算结果
        5.4.3 12kV真空断路器灭弧室结构用Delaunay方法生成的剖分网格
        5.4.4 电场计算结果
        5.4.5 SF_6高压断路器灭弧室结构用Delaunay方法网格的生成
        5.4.6 电场计算结果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任意多边形顶点凸凹性判别的简便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概念
2 简单多边形走向的充要条件
3 多边形顶点凸、凹性判别及算法
4 算法的计算复杂性分析及结论

四、任意多边形顶点凸凹性判别的简便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快速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的研究[D]. 曹顺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2]施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D]. 邓文彬. 武汉大学, 2015(02)
  • [3]基于OpenGL的通信车电磁兼容分析几何建模技术研究[D]. 杨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7)
  • [4]逆向模型重建技术的研究[D]. 孙永锋. 首都师范大学, 2008(02)
  • [5]冲压成形CAE软件KMAS后处理若干功能的实现[D]. 马超. 吉林大学, 2008(10)
  • [6]简论二维凸壳研究的意义、现状与创新[A]. 周启海. 中国几何设计与计算新进展2007——第三届中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大会论文集, 2007
  • [7]通信车电磁兼容分析模型网格划分技术研究[D]. 杨运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6)
  • [8]无结构网格的生成及其在电场计算中的应用[D]. 李辉. 沈阳工业大学, 2006(11)
  • [9]任意多边形顶点凸凹性判别的简便算法[J]. 周吉,张松林. 计算机应用, 2003(S2)

标签:;  ;  ;  

一种区分任意多边形顶点凸性的简单算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