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

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

一、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论文文献综述)

侯孟琦[1](2020)在《先秦时期天下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下观”作为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包含了哲学、政治、地理甚至是宗教的观念。要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显然要从寻找它的源头开始。在先秦时期文字记录和口耳相传中,保留了许多古人最原始的“天下观”。本文按照“天下观念”的萌芽、形成和演进的发展顺序,对先秦时期的“天下观”进行了整体考察。试图在抓住从西周到春秋战国间“天下观”的具体表现和细节变化的同时,努力将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与后期“大一统”局面联系起来,揭示天下观念对夏商周三代历史演进的影响。首先,第一章从“天下观”的萌芽期谈起,西土意识和“天命观”的产生和发展是推进西周时期“天下观”最终形成的重要动力。此时周人的天下意识还很模糊,只是迈出了自我认知的第一步,以为所见即是“世界”。他们在有了“天下”的概念之后,才逐渐把所谓的“中国”和“四方”凸显出来。如此一来,此时的“天下观”既包含了王者居中的意志,又突出了内外区域和秩序的差别。但无论是此时的“中央”还是“四方”,它们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地理意义,其边界和范围也并非一成不变。其次,顺着“天下观”的发展脉络,第二章则以战国时期的“天下观”为主线。经过春秋时期的过渡,战国时期成为天下观发生转折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天下”含义的转变突破了周人所见即为世界的局限;一方面,“九州之说”当中分区意识的产生为后来的行政区划提供了借鉴。以上两个部分是对先秦时期“天下观”发展规律的呈现,而最后一章“天下观念对集权国家产生的影响”则是把“天下观念”与“大一统”初步联系起来。首先,战国时期的“九州观念”,不但为后世行政区划提供了分区方式的理想蓝图,更留下了以山川为界的现实性分区理念。其次,大九州之说打开了古人观察世界的视野,为集权国家重新认识“天下”打下了思想基础。甚至是先秦时期的夷夏观,也为集权国家处理与周边关系问题提供了诸多解决方案。

段姗姗[2](2020)在《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研究》文中指出行政伦理学作为行政管理中的新兴学科,最早兴起于西方。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实践中却早已经提出了很多与行政伦理建设有关的政治理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先秦儒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思想。近年来随着行政领域中各种道德问题的突显,对于行政伦理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日益被人们关注。作为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学派和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无论对于当时,还是整个封建社会,它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孕育和奠定了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基本观念和基本思维方式,而且也构成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行政文化的原型和底色。行政伦理思想作为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春秋末期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伊始,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经过了两千多年历史的考验,不断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理论体系。但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以孔子、孟子、荀况等为代表的先秦儒哲为儒家行政伦理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议题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和养分,充分凸显了“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忠君爱国”、“选贤与能”和“礼法并用”等思想。尽管先秦儒家构建“行政伦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超越性、空想性,但从其价值关怀和理论旨趣来看,这种思想它实际参与了中国传统政治的进程,是塑造中国传统行政品性和面貌的重要思想力量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上述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先秦特定时期儒家学派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研究,实现其行政伦理思想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本文首先介绍了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特征,为下一步梳理其主要内容和实现机制做好引导,最终在对其具体内容的深入探究和分析上实现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使其迸发出新的活力。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方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会遇到大致相同的发展路径和行政问题,但是各个国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我国在新时代条件下,重新研究和分析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理性客观对待其思想,取其精粹所在,对我国目前的行政伦理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夏巨富[3](2013)在《近三十年以来国家结构形式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近三十年以来国家结构形式的研究情况,笔者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三十年来国家结构形式研究的相关着作和论文,探析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动态与前沿问题,并归纳出其中的特点和不足,再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国家结构形式研究的前途进行一些展望。

王保国[4](2009)在《论先秦儒家的国家统一思想》文中研究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国家统一问题都作过论述,孔子和孟子倾向于以"礼仁"为核心建立一个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然的一统国家,而荀子则倾向于以"礼法"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三者的统一思想各有侧重,但都希望用非战争的手段赢得民众——包括敌方民众的支持,塑造一"吊民伐罪"的正义形象,进而推动统一的最终完成。在中国历史上,尽管统一的手段多为武力方式,但是在统一的过程中,儒家的和平统一手段却是使用最为经常的,也可以说是武力统一方式实施前最基本的方式。

周书灿[5](2004)在《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中国古代国家结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论述,孔子和孟子倾向建立一个同西周王朝的国家结构相类似的封建等级秩序井然的一统国家,而荀子则更倾向建立一个以天王为首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着作《禹贡》、《周礼》则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更为具体的统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宏伟蓝图。其间自然包含了三代以来的种种新旧制度,甚至带有更多的理想成分。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从遥远的远古向现实社会拉近,其积极、合理的内容最终为后代统治者所吸收,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结构学说的基础。

二、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论文提纲范文)

(1)先秦时期天下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小结
第一章 “天下观”诸说的源起与沿革
    第一节 “天下观”的萌芽
        一、“西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周人对“天命”的反思与应用
    第二节 天下观的初成
        一、周人“天下”的创设
        二、天下之中的“中国”与“四方”
    小结
第二章 天下观念的演进与地理格局的构建
    第一节 战国人眼中的“天下”
    第二节 战国时期“九州”格局的构想
        一、从“有九州”到“划九州”的进展
        二、“九州”异说的差别与变化
    小结
第三章 天下观念对集权国家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 “九州”设想对行政区划的推进
    第二节 从“大九州”说打开视野
    第三节 借助夷夏观重新理解“天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形成的背景与特征
    2.1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的确立
        2.1.2 “礼崩乐坏”与秩序重建
        2.1.3 早期儒家的出现
    2.2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2.2.1 “敬天保民”的施政理念
        2.2.2 “明德慎罚”的施政理念
        2.2.3 “贵贵亲亲”的施政理念
    2.3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2.3.1 伦理行政化与行政伦理化
        2.3.2 “泛道德化”的行政观念
        2.3.3 “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第三章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现机制
    3.1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行政为民——先秦儒家行政伦理的价值目标
        3.1.2 行政忠诚——先秦儒家行政伦理的核心原则
        3.1.3 公正廉洁——先秦儒家行政伦理的现实品格
    3.2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实现机制
        3.2.1 修身正己——以德行政的基本前提
        3.2.2 选贤与能——以德行政的用人机制
        3.2.3 礼法并用——以德行政的制度保障
第四章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历史功能与创造性转化
    4.1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历史功能
        4.1.1 传统社会行政施政观的确立
        4.1.2 传统社会行政德性的培养
        4.1.3 对传统社会行政制度与机制的探索
    4.2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4.2.1 个人德性与制度德性相结合
        4.2.2 先秦儒家行政为民的现代转换
        4.2.3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相结合
        4.2.4 儒家行政忠诚的现代转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近三十年以来国家结构形式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结构形式历史中的研究概况 (1920-1978年)
二、国家结构形式当前主要研究成果述评 (1978-2011年)
    (一) 关于国家结构形式概念理论研究
    (二) 国家结构形式之中央与地方二元关系研究
    (三) 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研究
    (四) 其他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理论意义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4)论先秦儒家的国家统一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孔子的国家统一思想
二、孟子的国家统一思想
三、荀子的国家统一思想
四、儒家统一思想的简短评说

(5)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孔子、孟子、荀子的国家结构理论
    1.孔子对中国早期国家结构的论说
    2.孟子的国家结构观评议
    3.荀子对未来国家结构形式的设计
二、《禹贡》、《周礼·职方》对未来国家结构形式的构拟
    1.《禹贡》九州制及五服之制浅析
        (1) 《禹贡》九州的探讨
        (2) 《禹贡》中的所谓五服之制
    2.关于《周礼·职方》中的九服
三、先秦儒家国家结构观的发展趋势

四、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论文参考文献)

  • [1]先秦时期天下观研究[D]. 侯孟琦.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2]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研究[D]. 段姗姗. 河北大学, 2020(08)
  • [3]近三十年以来国家结构形式研究综述[J]. 夏巨富. 前沿, 2013(09)
  • [4]论先秦儒家的国家统一思想[J]. 王保国. 贵州社会科学, 2009(09)
  • [5]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J]. 周书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标签:;  ;  ;  ;  ;  

先秦儒家的国家结构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