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注射治疗胰腺癌疼痛

耳穴注射治疗胰腺癌疼痛

一、耳穴注射治疗胰腺癌疼痛案(论文文献综述)

杨静[1](2019)在《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对人胰腺癌细胞和携瘤鼠恶病质的治疗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加之晚期胰腺癌对非手术的治疗手段反应较差,导致胰腺癌5年生存率不足1%。胰腺癌细胞主要通过对细胞内葡萄糖进行酵解而提供能量,在此过程中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发挥了重要作用。胰岛素和IGF-1不但与自己的受体,即IR和IGF1R,特异地相结合,还可以与彼此的受体交叉结合,从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干扰胰岛素及其受体下游信号通路有可能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起到调控作用。由于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故瘤内常常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所以胰腺癌细胞可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并形成HIF-1。当肿瘤细胞高表达HIF-1α时,还可以激活下游的小窝蛋白(cav-1),使细胞的生长、糖酵解以及肿瘤的血管生成都会增加,这些因素都可以支持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故HIF-1也是调节胰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靶点。此外,胰腺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激活糖酵解关键酶(如:HK-Ⅱ和PFK-1)使糖酵解活性增强的现象,即“瓦博格效应”。瓦博格效应除了可以给肿瘤细胞供能,还能够促进肝脏糖异生(糖异生关键酶PCB和G-6-Pase活性增加)、刺激骨骼肌蛋白水解(代表肌肉降解的标志物Atrogin-1和Mu RF-1高表达)以及促进脂肪组织的脂解(脂解关键酶ATGL活性增强),最终因体重减轻、机体负氮平衡而导致癌恶病质的发生。抑制肿瘤细胞的瓦博格效应是治疗胰腺癌恶病质的潜在靶点。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PGG)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多酚化合物,PGG也是IR的配体,能够与IR/IGF1R结合,对细胞中葡萄糖的代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PGG被证明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肝癌等诸多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均可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包括调节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HIF-1α的表达、调整细胞整体的营养代谢等途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β-PGG能否在胰腺癌细胞中通过抑制IR/IGF1R活性和HIF-1α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该细胞的瓦博格效应并缓解胰腺癌荷瘤鼠的恶病质状态。研究方法:第一部分:1)应用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浓度胰岛素(100 p M-1mM)刺激该细胞,在常氧和缺氧(1%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使用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常氧、缺氧条件下胰腺癌细胞IR和IGF1R的磷酸化程度、下游的PI3K-Akt和MEK-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HIF-1α和cav-1的变化情况及细胞糖酵解通路的关键酶HK-Ⅱ和PFK-1等指标,观察胰岛素对胰腺癌细胞的刺激作用。2)使用β-PGG(5、13、25、50mM)作用于MiaPaCa-2和PANC-1细胞,使用Western blot方法在常氧和缺氧两种条件下检测细胞中IR、IGF1R、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HIF-1α和cav-1表达水平及细胞糖酵解通路的活性(HK-Ⅱ和PFK-1)等指标,观察β-PGG对上述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3)使用β-PGG(25和50mM)作用于MiaPaCa-2细胞,随后使用MTT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了细胞短期和长期的增殖能力,使用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了细胞的迁移能力,观察β-PGG对胰腺癌细胞表型的影响。第二部分:用MiaPaCa-2细胞建立胰腺癌荷瘤鼠动物模型,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intact athymic mice,I组),荷瘤组(untreated tumor carriers,U组)、PGG荷瘤给药组(treated withβ-PGG,P组)、大黄酸荷瘤给药组(treated with rhein,R组,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的实验动物均在麻醉后采用二次成瘤的方法,在一侧腋窝皮下植入由MiaPaCa2细胞生成的肿瘤组织块(2 mm3),饲养1周后移植瘤生长良好,荷瘤鼠已经有明显的成瘤后开始给药治疗。P组携瘤鼠经灌胃给予β-PGG 20 mg/kg每日一次,R组给予大黄酸100 mg/kg每日一次,U组给予等体积的PBS每日一次,I组不处理。每周测量肿瘤的大小和记录体重。给药8周后,经麻醉将动物处死取材。利用肿瘤形态测量、组织学染色、血浆生化指标检测、骨骼肌、脂肪、肝脏代谢状态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β-PGG的抗肿瘤能力及其对胰腺癌荷瘤鼠能量平衡的影响,分析肿瘤组织中IR和IGF1R的磷酸化程度、下游的PI3K-Akt和MEK-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HIF-1α和cav-1的变化情况及细胞糖酵解通路的活性(HK-Ⅱ和PFK-1)等。同时还将观察β-PGG对肝脏中PCB和G-6-Pase的水平的影响、对骨骼肌中Atrogin-1和Mu RF-1的水平的影响、对脂肪中ATGL的水平的影响来评价荷瘤鼠恶病质严重程度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体外实验研究结果:1)胰岛素作用于MiaPaCa-2细胞时,可以升高IR/IGF1R的磷酸化程度、激活下游的PI3K-Akt和MEK-ERK1/2两条信号通路、上调HIF-1α和cav-1的表达、增强细胞糖酵解关键酶HK-Ⅱ和PFK-1的活性。2)β-PGG能够降低MiaPaCa-2细胞和PANC-1细胞中IR/IGF1R的磷酸化程度、抑制下游的PI3K-Akt和MEK-ERK1/2两条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HIF-1α和cav-1的表达、降低细胞糖酵解关键酶HK-Ⅱ和PFK-1的活性。在细胞表型方面能够明显抑制MiaPaCa-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体内实验研究结果:3)β-PGG能够显着抑制胰腺癌荷瘤鼠体内肿瘤组织中IR/IGF1R的磷酸化程度、抑制下游的PI3K-Akt和MEK-ERK1/2两条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HIF-1α和cav-1的表达、降低细胞糖酵解关键酶HK-Ⅱ和PFK-1的活性。还能明显缩小肿瘤的重量、体积和横截面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明显抑制胰腺癌荷瘤鼠中瘤体的生长。4)β-PGG还能够降低胰腺癌荷瘤鼠肝脏中PCB和G-6-Pase的水平、减低骨骼肌中Atrogin-1和Mu RF-1的水平、抑制脂肪中ATGL的活性。研究结论:胰腺癌发生时,胰岛素可以通过激活受体的磷酸化、激活下游的PI3K-Akt和MEK-ERK1/2两条信号通路、上调HIF-1α和cav-1的表达等途径增强细胞糖酵解的活性和瓦博格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β-PGG能够显着抑制胰腺癌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活性,明显抑制HIF-1α通路的激活和显着抑制癌细胞的瓦博格效应,抑制恶病质动物体内的肝糖异生、肌肉分解和脂肪水解程度。从而抑制胰腺癌肿瘤的生长,对肿瘤恶病质状态起到缓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胰腺癌的病理进程。

边双林[2](2019)在《癌性疼痛针灸疗法的用穴规律与疗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梳理针灸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总结针灸疗法治疗癌痛的选穴规律,评价针灸疗法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为癌痛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科技信息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8年8月的使用针灸疗法治疗癌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常用穴位、穴位分布、穴位归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高频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高频穴位进行聚类分析,使用R 3.5.1软件对针灸疗法治疗癌痛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1穴位分析:现代期刊中针灸治疗癌痛共使用了106个穴位,前五位分别是阿是穴、足三里、合谷、内关、中脘,多为下肢和背部腧穴,以膀胱经背俞穴和病变部位所属经脉的五输穴为主,相关性较好的穴位有足三里与合谷、中脘与足三里、足三里与阿是穴,注重扶助正气,通络止痛,调畅病变相应经脉的气血,穴位聚类以阿是穴、足三里、合谷、内关为主穴,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癌症类型添加配穴。2疗效分析:(1)有效率:针灸疗法治疗癌性疼痛有效率高于三阶梯止痛药【RR=1.16,95%CI(1.13,1.20)】,其中“穴位注射+三阶梯”组合疗法疗效最佳;(2)疼痛评分:针灸疗法治疗癌性疼痛后疼痛评分低于三阶梯止痛药【MD=-0.95,95%CI(-1.14,-0.77)】,其中“火针+三阶梯”组合疗法疼痛改善效果最佳;(3)生活质量评分:针灸疗法治疗癌性疼痛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三阶梯止痛药【MD=6.98,95%CI(5.07,8.89)】,其中“电针+三阶梯”组合疗法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最佳;(4)镇痛起效时间:针灸疗法治疗癌性疼痛镇痛起效时间早于三阶梯止痛药【SMD=-1.99,95%CI(-2.38,-1.61)】;(5)镇痛持续时间:针灸疗法治疗癌性疼痛镇痛持续时间长于三阶梯止痛药【SMD=2.17,95%CI(1.58,2.77)】;(6)爆发痛次数:针灸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爆发痛次数少于三阶梯止痛药【MD=-1.17,95%CI(-1.64,-0.69)】;(7)吗啡用量:针灸疗法治疗癌性疼痛吗啡用量少于三阶梯止痛药【SMD=-1.50,95%CI(-1.97,-1.03)】;(8)不良反应:针灸疗法治疗癌性疼痛不良反应少于三阶梯止痛药【RR=0.41,95%CI(0.32,0.53)】,其中“穴位注射+三阶梯”组合疗法不良反应最少。结论1在总结现代期刊文献中针灸治疗癌痛用穴规律的基础上,归纳针灸治疗癌痛新处方,为现代临床提供相应参考。癌痛:阿是穴、足三里、中脘、合谷、内关、三阴交,肺癌配穴:肺俞、膻中、孔最、太渊;乳腺癌配穴:膈俞、乳根、支沟、大陵、列缺;胃癌配穴:胃俞、梁丘、冲阳、公孙;肝癌配穴:肝俞、阳陵泉、胆俞;胰腺癌配穴:胰俞、支沟;骨癌配穴:悬钟、肾俞、水泉、太溪。2针灸疗法治疗癌痛疗效确切,尤其是联合三阶梯止痛药使用时,镇痛起效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有效率更高,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好,吗啡用量、爆发痛次数、不良反应均更少。其中“穴位注射+三阶梯”组合疗法、“火针+三阶梯”组合疗法值得在癌痛的临床治疗中普及推广,造福广大癌症患者。图55幅;表28个;参219篇。

王苗苗[3](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培彤主任治疗胰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2版)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2009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恶性肿瘤的第7位和第6位。约60%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25%的患者为局部晚期,已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仅15%的患者能进行手术切除,中位生存期约为15个月,5年生存率在5%左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胰腺癌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延长生存期方面较单独中医或单独西医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目的: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张培彤主任医师胰腺癌专题门诊患者的生存状况,计算中位生存期和1、2、3年的生存率,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利用数据挖掘平台,总结张培彤主任医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第一部分:本研究纳入了 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张培彤主任医师胰腺癌专题门诊的147例经临床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147例患者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通过《胰腺癌患者临床观察登记表》(见附录)收录患者基本信息、肿瘤情况、既往治疗情况。每隔3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或门诊就诊的形式追访。计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1、2、3年生存率,分析生存期与各个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由于本研究行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和晚期未行根治术化疗患者人群比例相对较高(共44.2%),现单独分析两组的生存预后,余治疗方式各组患者人数较少,暂未分析。并对行根治术后化疗和不能行根治术(部分患者行姑息手术)后化疗两个亚组的患者进行单独生存期统计。第二部分:基于无尺度网络分析,利用"北京市名老中医经验数据仓库及分析挖掘平台"总结张培彤主任医师胰腺癌治疗的辨证规律、治则治法、核心处方和组方用药规律等。结果:第一部分:随访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共随访到140例患者,随访率为95.2%,其中29例仍存活,最长者已存活82.9个月,随访周期为1.5~8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7个月,147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8m,平均生存时间为(15.056± 1.078)m,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3%、22%、13%。Log-Rank检验显示:有无明确病理诊断、有无远处转移、有无肝转移、TNM分期的早晚、是否行根治术、是否接受化疗对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0.004、0.023、0.001、<0.01、0.011),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行放疗等对生存期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375、0.809、0.652、0.309、0.68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为是否行根治术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行根治术是胰腺癌预后的保护因素。由于本研究行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和晚期未行根治术化疗患者人群比例相对较高(共44.2%),现单独分析两组的生存预后,余治疗方式各组患者人数较少,暂不分析。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共32例,中位生存期为19.917m,平均生存期为(24.784±3.308)m。晚期接受化疗的患者共33例,中位生存期为9.167m,平均生存期为(10.653±1.021)m。第二部分: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使用频率位于前22位的药物为醋鸡内金、生黄芪、炒山楂、醋莪术、赤芍、茯苓、醋三棱、牡丹皮、石见穿、当归、猫爪草、麸炒白术、浙贝母、茵陈、白花蛇舌草、醋五味子、山慈菇、黄芩、知母、黄连,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类别为清热药、止痛药、健脾药、行气药、活血药、解毒药、消食药;所用药物性味主要有甘、苦、辛;温、平、寒、微寒;药物多归胃、肝、脾、心经。出现频率较高,可能是药对药物的组合是:炒山楂-醋鸡内金、生黄芪-醋鸡内金、生黄芪-炒山楂、赤芍-醋鸡内金、生黄芪-赤芍、牡丹皮-赤芍、炒山楂-赤芍、当归-醋鸡内金、牡丹皮-醋鸡内金、醋莪术-醋三棱、醋鸡内金-醋莪术、醋鸡内金-茯苓、生黄芪-醋莪术、猫爪草-石见穿、茯苓-生黄芪、醋鸡内金-醋三棱。药对配伍紧密度较高的是醋鸡内金-炒山楂、、石见穿-猫爪草、醋三棱-醋莪术、牡丹皮-赤芍、山慈菇-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茵陈-五味子、浙贝母-知母、木香-砂仁、茯苓-麸炒白术、醋香附-乌药、醋香附-延胡索、黄芩-黄连。核心处方是膈下逐瘀汤和六君二母汤。结论:胰腺癌患者随肿瘤一般状况、西医治疗方式的不同,其生存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张培彤主任医师在辨证治疗胰腺癌的过程中,立足其"湿、热、毒、痰、瘀、虚"的核心病机,形成了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化痰散结、顾护脾胃、扶正固本的核心思想。

王彤[4](2016)在《胰腺癌辨证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辨证是治疗的前提,辨证是否准确,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目前中医药治疗胰腺癌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判标准,缺乏循证医学依据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胰腺癌辨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探析胰腺癌病位、病性证素特征,规范胰腺癌的病位、病性特征表现。将五脏辨证系统应用于胰腺癌的辨治,以期能够帮助提高胰腺癌病证辨治的准确率和临床疗效。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胰腺癌病证的常见症状术语进行规范处理。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78例胰腺癌临床病例,应用SPSS18.0软件对常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归纳提示胰腺癌病位、病性相关系数较高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表现;再将一般症状、舌象、脉象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各类的主成分及症状组成,归纳总结胰腺癌临床常见证型,构建“胰腺癌病证诊断信息表”,结合导师治疗经验,提出相应治则治法,以期提高中医治疗胰腺癌临证水准。结果:通过对病名规范的原则及胰腺癌的中医命名的探讨,把“伏梁”作为胰腺癌的中医病名;提出脾气虚弱为发病之本,癌毒留结为胰腺癌发病之根。脾胃虚弱、外感邪气、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为胰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278例胰腺癌临床病例显示胰腺癌主要病位为脾、肝、胃、胆、肾,分别占100%、58.6%、50.7%、27.3%、20.5%;主要病性为血瘀、气滞、气虚、湿、痰、热,分别占100%、74.1%、66.2%、59.7%、38.8%、34.5%。常见证型包括肝胆湿热证、肝脾不调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水停证。结论: 胰腺癌的基础病位在脾,基础病性为痰、瘀,相兼病位胃、肝、胆、肾,相兼病性气滞、湿、热、水停,健脾助运、化痰逐瘀为治疗胰腺癌基本原则,对于相兼病位病性,辅以行气法、通腑法、利胆法、祛湿法、清热法治疗胰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戴玲玲,段金龙[5](2014)在《中医治疗胰腺癌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回顾近十年来中医治疗胰腺癌的病因病机认识、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阐明中医药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的发展过程,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参考文献23篇。

李晨[6](2014)在《芪舌饮对胰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芪舌饮对胰腺癌术后患者中医症状改善及卡氏评分改变情况,评价芪舌饮对此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共纳入60例胰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芪舌饮加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卡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中医症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分数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率总构成比情况比较,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卡氏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P<0.01治疗组KPS评分提高优于对照组结论:芪舌饮可改善胰腺癌术后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许彬,张振勇[7](2014)在《胰腺癌的中医临证要点》文中提出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程上升趋势。由于解剖学和生物学等因素的影响,多数胰腺癌患者初诊时已属晚期,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受限,且不良反应明显[1]。正确应用中医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原发病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并且配合手术、化疗、放疗等还可减毒增效。笔者根据文献论述,结合自己长期的诊疗实践,现就胰腺癌的中医临证要点简介如下。

高嵩[8](2013)在《胰腺癌患者唾液中miR-21和miR-181a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发病率与死亡率很接近,五年内生存率极低,小于5%。总体来看,发达国家胰腺癌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上海市胰腺癌发病率最高,为3.7/10万。胰腺癌病情凶险,死亡率接近于发病率,明确诊断后,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12%,5年存活率仅为1%-3%。目前,吉西他滨单药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标准方案,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1年生存率约20%。为了改善疗效,多种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被用来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但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只有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较吉西他滨单药显示出微弱的优势。有研究以吉西他滨单药作对照,联合方案仅能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反应率,并不能提高总生存期。目前尽管近年来胰腺癌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即不同种族人群或个体存在着显着的治疗敏感性和不良反应差异。随着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从个体基因组中分析和鉴别患者之间存在的疾病相关的个体差异,并利用这些差异来合理地指导临床治疗成为现实。基因组学研究从整体水平反映了疾病过程中不同阶段基因随时空变化表达的动态过程,与中医学以证候概括发病过程的认识方法有显着相似之处,中医学关于疾病“因人、因地、因时”的个体化辨证治疗模式符合基因多态性的特点。中医学认为胰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而西医学认为胰腺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内外因交互作用的过程,受多种基因、多个步骤的调控。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相关前期动物实验显示证型对胰腺肿瘤生长存在一定的影响,由此我们推断证型的出现可能是不同机体微环境对肿瘤所作出一定的反应,进而我们通过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等与肿瘤微环境相关因素,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医证型与肿瘤微环境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中医证型与病人预后相关性,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证型患者在药物有效期、总体生存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湿热证型病人具有生存优势、预后良好。micro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13个核苷酸大小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压力抵抗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已有多项研究证实miRNA在肿瘤中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作用,其通过影响重要的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对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恶性程度等性状进行调控。胰腺癌发生表现于外是不同的临床症状、体征,而在体内则反映为不同生理病理改变及多种相关基因的变异。临床证候相同的患者可能存在较为一致的病理改变及相同的基因变异。因此,中医证型可能与miRNA存在一定的关联,探求中医证型与miRNA之间的相关性,对中医理论本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目的1.回顾性分析胰腺癌患者化疗疗效、总体生存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2.探讨胰腺癌患者唾液中miRNA的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2012年间的确诊为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195例,所有患者未经手术治疗且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吉西他滨化疗,通过证型量表采集病人证型相关信息。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胰腺癌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期(OS)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2.收集胰腺癌患者的唾液标本,通过量表确定证型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癌患者唾液中miR-21、miR-181a、miR-222、miR-210的相对表达量,以miR-16为内参,采用2-△△CT分析方法对四种与胰腺癌相关miRNA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以探索胰腺癌中医证型与miRNA差异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资料195例,总体生存期(OS)在四组间具有一定的差异(P=0.003),而无进展生存期(PFS)在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63);湿热组病人的总体生存期分别为201天,95%可信区间为171--231天,由此可推断湿热组在病人预后生存相对其他三组具有一定的优势。2.miR-21表达水平在四组组间存在差异(F=19.911,P=0.003),湿热组miR-21表达水平低于脾虚组(P=0.001)和无证组(P=0.000);miR181a表达水平在四组组间存在差异(F=20.103,P=0.024),在湿热组中表达水平低于脾虚组(P=0.036)和无证组(P=0.011)。而miR-222、miR-210在四组样本中均未扩增出。研究结论1.化疗前的胰腺癌患者,中医证型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示胰腺癌的预后,湿热证患者预后最好,脾虚证患者次之,血瘀证患者预后最差。2. miR-21、miR-181a在湿热组表达水平最低,这提示唾液中游离的miRNA在不同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表达水平的差异,由此我们推断胰腺癌患者唾液中miRNA表达差异结合中医证型的判断可能是胰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刘丹[9](2013)在《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中医药治疗在癌性疼痛止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中医理论及导师的治疗经验,对癌性疼痛的中医理论进行文献检索分析,为癌性疼痛进行中医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为出发点,以评价癌性疼痛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与西药奥施康定做对照止痛研究。全部临床资料均来源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住院伴有癌性疼痛的患者共96例。诊断明确且符合入选标准,随机分为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联合用药治疗组(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同时服用奥施康定),奇正消痛贴每人每日1贴外贴于疼痛最明显部位,外以毫米波辐照导入,中药内服以辨证分型口服汤剂,奥施康定起始剂量20mg,Q12h口服,7日1个疗程。观察镇痛疗效结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体力改善情况、持续镇痛时间和起效时间、疼痛计分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进入统计的病例共93例,奥施康定组共入组36例,脱落2例,进入统计处理的34例;中医综合治疗组(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共入组32例,脱落1例,进入统计处理的31例;联合用药治疗组(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同时服用奥施康定)共入组28例,无脱落病例,进入统计处理的28例。研究结果:①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等一般资料分组大致均衡;疼痛强度、疼痛计分、肿瘤分期、生活质量评分(QOL)、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以及疼痛伴随症状等基线资料分组均有可比性。②镇痛疗效:完全缓解(CR)病例分别为奥施康定组6例(17.64%),中医综合治疗组4例(12.90%),联合用药治疗组12例(42.86%);部分缓解(PR)病例分别为奥施康定组23例(67.64%),中医综合治疗组15例(48.39%),联合用药治疗组16例(57.14%);轻度缓解(MR)奥施康定组5例(14.70%),中医综合治疗组12例(38.71%),联合用药治疗组0例;无效(NR)病例均为0。总有效率(CR+PR)奥施康定组为85.3%;中医综合治疗组为61.29%;联合用药治疗组为100%。三组具有良好的疼痛缓解情况,联合用药治疗组最佳。从证型方面,寒凝痛疼痛缓解(CR)比例最高(7/9),考虑与主方以温阳益气、通络止痛大法有关。③生活质量(QOL)改善程度比较: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生活质量(QOL)改善百分比的平均秩依次为42.6、46.5和53.0,奥施康定组改善最少,中医综合治疗组次之,联合用药治疗组最多,但三组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没有意④体力状况(卡氏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体力状况(卡氏评分)改善百分比的平均秩依次为38.6、47.3和¨53.7,表明奥施康定组最少,中医队综合治疗组次之,联合用药治疗组改善最多,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联合用药治疗组略优于奥施康定组。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联合用药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有显着差异性,说明均有明显改善患者体力状况的作用。⑤持续镇痛时间和起效时间相比较: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持续镇痛时间的平均秩依次为37.0、48.1和57.0,表明奥施康定组持续镇痛时间最短,联合用药治疗组最长;起效时间的平均秩依次为45.8、47.6合44.1,起效时间均数为奥施康定组1.169706±0.517241小时,中医综合治疗组1.209677±0.502781小时;联合用药治疗组1.12500±0.458128小时,起效时间奥施康定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短于中医综合治疗组。⑥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及便秘情况量化后进行比较,采用双向无序列联表资料的x1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中中医综合治疗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恶心呕吐及便秘情况均较奥施康定组副作用小,病人耐受性好于奥施康定组。⑦疼痛计分改善情况比较:经治疗后,各组患者的疼痛计分均明显降低(F≥1137.36,p<0.0001),但各组患者的疼痛计分降低程度不同(F=6.44,P=0.0024),联合用药治疗组的疼痛计分降低最多,疼痛改善程度最好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虽然三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中医内服外治结合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疼痛,减轻胃肠道副反应,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增加患者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蒋坤融[10](2011)在《针刺四关穴结合耳压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是癌症病人自觉症状中发生率最高,也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可出现在整个病程的不同时期。目前恶性肿瘤在全球已经成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死于这一疾病的6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令人恐惧的并发症。据统计,新发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非转移患者中15%伴有疼痛,在接受抗癌治疗者中50%有疼痛感,晚期癌症患者中31%~9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癌性疼痛主要是指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扩散或压迫有关组织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多见于癌症的晚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疼痛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也使患者在精神上产生巨大压力。使患者情绪抑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对癌痛的控制并不令人满意,根据美国肿瘤护理协会的资料,在一般的医疗条件下,40%~50%的癌痛患者未能达到完全缓解。目前,对于癌痛的治疗尚未圆满解决,癌痛本身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病因复杂,只有将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可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满意的疗效。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乃至解除疼痛,各国学者都在努力寻找治疗癌性疼痛的新方法,以期将癌症患者从疼痛中解救出来。在姑息治疗中,WHO把疼痛控制提高到“优先解决”的地位。随着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推广应用,癌痛治疗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各国治疗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很好的实施,癌痛未得到足够止痛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长期使用镇痛剂毒副作用大,依赖性强,并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致使部分患者止痛效果欠佳。WHO癌症三阶梯治疗外,还有辅助用药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疼痛并发症。缓解疼痛,除了药物疗法外,还有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双膦酸盐等治疗方法用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相比西药和相关辅助治疗,中药基本无成瘾性问题,同时能够针对病因认为癌痛主要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类。“不通则痛”是由于痰毒瘀火诸病邪内结,阻滞络脉,气机不畅,脉络瘀阻;“不荣则痛”主要为气血阴阳虚损,正气虚弱,经脉失养。中医中药治疗主要采用辨证论治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活血化瘀与理气止痛相结合。要以“通”治其标为急,以“补”治其本为缓。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诸多,证明采用中医药内服、外用、针灸等方法治疗癌性疼痛,毒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近十几年来,中医治疗癌痛得到较大的发展,为癌症疼痛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对癌性疼痛的治疗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中药止痛疗效确切,但一般作用缓慢,个体差异大,可重复性差。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以其安全、无镇痛药物的成瘾性及毒副作用等优势,在癌痛治疗中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改善肌体因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所致的疼痛。采用穴位注射法镇痛,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因为穴位药物疗法可起到调整整体功能、激发机体精气、疏导气血、调整神经功能的作用。目前报道的有关针灸止痛方面的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一,水平参差不齐,无统一的观察和治疗标准,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无法进行比较和总结,不利于推广应用,可信度也有待提高。研究目的:本研究按照国际通用的疼痛评价标准,选用针刺结合耳压治疗癌性疼痛,观察在疼痛持续时间、简易疼痛量表、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巴氏量表评分方面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估,旨在探求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述了中医学、现代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和治疗,以及近年来四关穴在临床上的应用。临床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按首次就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入组者均按照“三阶梯药物止痛法”使用镇痛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四关穴结合王不留行籽耳压,依据辨证结果采用捻转补泻手法,依据辨病结果选取耳穴。对照组仅使用基础治疗。观察在疼痛持续时间、简易疼痛量表、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巴氏量表评分方面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在疼痛方面,治疗前两组平均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每天平均疼痛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减少疼痛时间;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平均持续时间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WHOQOL-BREF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疼痛强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疼痛强度评分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巴氏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疼痛干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受疼痛的干扰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减轻疼痛干扰;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针刺治疗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没有患者因不能耐受而停止治疗,或因药物的副作用而退出研究。研究结论:说明针刺四关穴结合王不留行籽耳压治疗癌性疼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二、耳穴注射治疗胰腺癌疼痛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耳穴注射治疗胰腺癌疼痛案(论文提纲范文)

(1)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对人胰腺癌细胞和携瘤鼠恶病质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β-PGG通过阻断IR/IGF1R及 HIF-1α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糖酵解途径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1.1.3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胰腺癌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
        1.2.2 β-PGG对胰腺癌细胞中IR/IGF1R及其下游通路和HIF-1α通路的影响
        1.2.3 β-PGG对胰腺癌细胞表型的影响
    1.3 讨论
        1.3.1 胰腺癌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
        1.3.2 β-PGG对胰腺癌细胞中IR/IGF1R及其下游通路和HIF-1α通路的影响
        1.3.3 β-PGG对胰腺癌细胞表型的影响
    1.4 小结
二、β-PGG治疗胰腺癌荷瘤鼠的疗效观察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β-PGG对荷瘤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
        2.2.2 β-PGG影响肿瘤生长的分子机制
        2.2.3 β-PGG对恶病质的疗效
    2.3 讨论
        2.3.1 β-PGG对荷瘤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
        2.3.2 β-PGG影响肿瘤生长的分子机制
        2.3.3 β-PGG对恶病质的疗效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胰岛素受体通路在胰腺癌中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癌性疼痛针灸疗法的用穴规律与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文献来源
        1.1.2 检索策略
        1.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4 数据的规范化
        1.1.5 研究方法
    1.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1.2.1 文献检索结果
        1.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1.3 针灸治疗癌痛的用穴规律分析
        1.3.1 常用穴位分析
        1.3.2 穴位归经分析
        1.3.3 穴位分布分析
        1.3.4 高频用穴关联规则分析
        1.3.5 高频用穴聚类分析
    1.4 针灸治疗癌痛的疗效评价
        1.4.1 针灸治疗癌痛有效率meta分析
        1.4.2 不同针灸疗法镇痛有效率的网状meta分析
        1.4.3 针灸治疗癌痛疼痛评分meta分析
        1.4.4 不同针灸疗法疼痛评分的网状meta分析
        1.4.5 针灸治疗癌痛生活质量评分meta分析
        1.4.6 不同针灸疗法疼痛评分的网状meta分析
        1.4.7 针灸治疗癌痛镇痛起效时间meta分析
        1.4.8 针灸治疗癌痛镇痛持续时间meta分析
        1.4.9 针灸治疗癌痛爆发痛次数meta分析
        1.4.10 针灸治疗癌痛吗啡用量meta分析
        1.4.11 针灸治疗癌痛不良反应meta分析
        1.4.12 不同针灸疗法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
    1.5 分析讨论
        1.5.1 纳入文献的质量分析
        1.5.2 针灸治疗癌痛的用穴分析
        1.5.3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分析
        1.5.4 针灸治疗不同类型癌痛的疗效分析
    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综述一 《中华医典》中针灸治疗癌痛的取穴规律研究
        2.1 文献来源
        2.1.1 文献检索与纳入
        2.1.2 文献摘录
        2.2 选穴规律总结
        2.2.1 常用穴位分析
        2.2.2 穴位分布分析
        2.2.3 穴位归经分析
        2.2.4 高频用穴关联规则分析
        2.2.5 高频用穴聚类分析
    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癌痛现状
        2.3 癌痛的西医治疗
        2.3.1 癌痛产生的原因
        2.3.2 癌痛的西医内治法
        2.3.3 癌痛的西医外治法
        2.4 癌痛的中医治疗
        2.4.1 中医对癌症和癌痛的认识
        2.4.2 癌痛的中医内治法
        2.4.3 癌痛的中医外治法
        2.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培彤主任治疗胰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胰腺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评述
        1. 术后扶助正气,延缓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
        2. 配合化疗增效减毒,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3. 配合放疗增效减毒,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4. 中晚期患者带瘤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5. 癌痛治疗增效减毒,减少止痛药物用量
        6. 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功能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胰腺癌内科治疗进展
        1. 胰腺癌化疗的进展
        2. 靶向治疗进展
        3. 免疫治疗进展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张培彤主任医师胰腺癌治疗经验
    研究目的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一、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二、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总结张培彤主任医师胰腺癌治疗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4)胰腺癌辨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胰腺癌文献研究
    1 胰腺癌中医文献研究
        1.1 胰腺癌中医病名溯源
        1.2 胰腺癌病因病机
        1.3 胰腺癌治则治法
        1.4 胰腺癌与中医体质学的相关性
        1.5 胰腺癌饮食调摄
        1.6 胰腺癌的经络养生治疗
    2 胰腺癌现代医学文献研究
        2.1 临床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胰腺癌的病理分型及TNM分期
        2.4 胰腺癌临床表现
        2.5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6 胰腺癌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胰腺癌病证规范研究
    1 胰腺癌病证辨证规律探讨
        1.1 胰腺癌病证规范的理论基础
        1.2 胰腺癌病证规范与组合规律研究
    2 胰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病位、病性诊断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处理
        2.6 统计结果
    3 胰腺癌病证组合规律研究
        3.1 构建“胰腺癌病证规范诊断信息表”
        3.2 胰腺癌病位、病性特征症研究
        3.3 指标与胰腺癌病位、病性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部分 吴承玉教授辨治胰腺癌学术思想
    1 “辨病-辨证-辨体”三位一体辨治胰腺癌思维模式
    2 以病位为核心、按病性分类立证
        2.1 明辨病位
        2.2 详审病性
    3 以象测脏,从症辨证
        3.1 胰腺癌特征症与病位
        3.2 胰腺癌特征症与病性
    4 胰腺癌治法与用药
        4.1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4.2 常用治法与药物
    5 吴承玉教授辨治胰腺癌临证举隅
第四部分 讨论
    1 胰腺癌中医病名探讨
        1.1 胰腺癌中医病名命名原则
        1.2 胰腺癌的中医命名及定义
    2 胰腺癌的病因病机探讨
    3 胰腺癌证候分布聚类浅析
    4 胰腺癌病位、病性分布聚类浅析
    5 胰腺癌辨证思维模式与组合规律研究意义
第五部分 创新点与展望
    1 创新点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中医治疗胰腺癌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论治
3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3.1 中西医结合免疫治疗
    3.2 中药结合手术治疗中药结合手术治疗, 可以
    3.3 中药结合介入治疗
    3.4 中药结合化放疗
4 外治法临床研究
5 讨论

(6)芪舌饮对胰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胰腺癌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观察量表的选择
    3. 芪舌饮方义分析
    4. 临床疗效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8)胰腺癌患者唾液中miR-21和miR-181a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中医药治疗胰腺癌进展十年回顾分析
    1. 胰腺癌病因病机
    2. 中医对胰腺癌的辨证论治
    3. 中西医治疗
    4. 疼痛的治疗
    5 实验研究
    6. 现状问题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不同胰腺癌中医证型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化疗预后分析
    研究目的
    研究人群及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胰腺癌患者唾液中miRNA表达与其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证型量化评分表
致谢

(9)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现代医学对癌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进展评述
        一、癌性疼痛分类
        二、癌性疼痛评估
        三、癌性疼痛的病理生理
        四、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五、癌性疼痛的西医治疗
        (一) 西药止痛药物
        (二) 抗肿瘤治疗止痛
    中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及治疗
        一、传统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识
        二、癌性疼痛中医研究进展
        (一) 中医病因病机
        (二) 癌性疼痛的中医内治法
        (三) 癌性疼痛的中医外治法
        (四) 癌性疼痛的针灸止痛治疗
        (五) 常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三、癌性疼痛的调护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诊疗标准
    1. 病例选择
    2. 评估标准
    3. 观察指标
    4. 疼痛的临床疗效评定
    5. 中医诊断标准
    6. 记录内容与方法
    7. 数据库
    8. 操作流程
    9. 统计处理
    10. 伦理学问题
研究结果
    1. 入组情况
    2. 疗效资料
    3. 脱落病例情况
讨论
    一、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探讨
        (一) 中药外治治疗的组成及探讨
        (二) 中药内服制剂加味乌头汤的组成及方义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三、结论
    四、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致谢
个人简历

(10)针刺四关穴结合耳压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癌性疼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癌性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 癌痛的西医治疗
        3 癌痛的中药治疗
        4 癌痛的针灸治疗
        5 总结
    第二节 四关穴临床应用概况
        1 四关穴的功效
        1.1 平肝熄风,抗痉止搐
        1.2 通经活络,消痹止痛
        1.3 补益气血,壮肌治痿
        1.4 行气理血,协调阴阳
        2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
        2.1 神经系统疾病
        2.2 消化系统疾病
        2.3 妇科疾病
        2.4 心血管系统疾病
        2.5 儿科
        2.6 其它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2.4 疗程
        2.5 针刺意外的处理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方法及指标
        3.2 安全性评价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疼痛持续时间结果(见表5)
        5.3 简易疼痛量表结果
        5.4 生存质量量表结果(见表8)
        5.5 巴氏量表结果
        5.6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中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
        6.2 针灸与癌性疼痛
        6.3 研究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三阶梯药物止痛法常用药物
    附录二 简易疼痛量表
    附录三 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
    附录四 巴氏量表
致谢

四、耳穴注射治疗胰腺癌疼痛案(论文参考文献)

  • [1]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对人胰腺癌细胞和携瘤鼠恶病质的治疗作用[D]. 杨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2]癌性疼痛针灸疗法的用穴规律与疗效评价研究[D]. 边双林.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3]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培彤主任治疗胰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D]. 王苗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胰腺癌辨证规律研究[D]. 王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中医治疗胰腺癌研究现状[J]. 戴玲玲,段金龙. 山东中医杂志, 2014(10)
  • [6]芪舌饮对胰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李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胰腺癌的中医临证要点[J]. 许彬,张振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03)
  • [8]胰腺癌患者唾液中miR-21和miR-181a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高嵩. 复旦大学, 2013(03)
  • [9]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刘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9)
  • [10]针刺四关穴结合耳压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 蒋坤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耳穴注射治疗胰腺癌疼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