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新型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一、新型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航,许金余,白二雷,任彪,宁镱彭[1](2021)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填缝料耐低温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寒区机场对填缝料耐低温性能的要求,对不同负温作用时间(0、1、7、15、30 d)后的聚合物水泥基复合填缝料(Polymer-Cement Based Composed Joint Sealant,PCJS)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20℃条件下PCJS的粘结性能(定伸形态、弹性恢复率)、力学性能(剪切强度、剪切应变、剪切韧度)和变形性能(断裂伸长率),研究了负温环境对PCJS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CJS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负温作用后PCJS定伸形态良好,弹性恢复率、剪切韧度和断裂伸长率随负温作用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剪切强度不断增大,剪切应变逐渐减小。同时结合PCJS的微观形貌,提出了其微结构生成模型。

许杨楠,王熙,吴若冰[2](2021)在《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的水泥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可能会存在内部结构不均匀、耐久性差等缺陷。水性聚氨酯作为一种新型聚合物材料,与水泥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宏观和微观手段重点研究水性聚氨酯对水泥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的加入,在一定掺量时,可以减小吸水率,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提高密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水泥浆体的抗折强度,但对抗压强度有抑制作用。整体上来讲,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在R值(IPDI和PPG的摩尔比)为1.8~2.3和掺量3%时性能最优。

张旭[3](2021)在《新型纳米改性聚合物修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水泥基材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民用基础设施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加入聚合物可以显着提高水泥砂浆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粘结材料和修补材料中。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良好的抗化学侵蚀性能和优异的粘结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中。但是,环氧树脂在固化后形成的高交联结构使环氧树脂本身的韧性较低,这成为限制环氧树脂广泛应用的一大障碍。纳米材料具有刚度高、比表面积大和附着力好,广泛应用于环氧树脂的改性。二氧化钛具有化学惰性,无毒,低成本和其他有利的表面性质,可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能。现阶段,将二氧化钛作为纳米填料制备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已经取得较多的成果。本文围绕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结合微观测试对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环氧树脂在不同掺量下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通过力学试验、粘结试验,以及XRD、SEM等微观测试方法分析环氧树脂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以及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掺入提高了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和粘结强度,但降低了砂浆的抗压强度。当环氧树脂掺量为5%时,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在7d、28d龄期下的增幅分别为10.7%和13.9%,粘结抗剪强度和粘结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30.1%和7.9%。XRD测试表明环氧树脂延迟了水泥颗粒的水化,但并不会诱导其他新物相的形成。微观结构表明环氧树脂颗粒在水泥砂浆内聚结形成聚合物膜,填充在水泥砂浆裂缝和孔隙中,聚合物膜覆盖在水泥水化产物的表面,并通过聚合物膜的桥接作用和裂纹偏转有效地阻止了微裂纹的扩展。当环氧掺量较多时,在水泥砂浆中会引入较多的空气,具体表现为有较多微小的孔,同时,水化产物被过多的环氧树脂包裹分割,使水化产物未能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2.通过超声分散法制备了不同二氧化钛含量的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拉伸性能并结合XRD、FT-IR、SEM和TG等微观测试分析二氧化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XRD和FT-IR表明二氧化钛并没有改变环氧树脂本身的结构,通过TG测试表明二氧化钛的掺杂提高了环氧树脂的分解温度,改善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二氧化钛在环氧树脂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分散良好的二氧化钛提高了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当二氧化钛掺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6.29 MPa,相比于纯环氧树脂提高了98.27%。SEM表明二氧化钛通过填充、裂纹偏转和桥接作用改善了环氧树脂拉伸断面的微观形貌,提高了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将自制的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作为改性剂掺入水泥砂浆中,研究其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研究新旧粘结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掺入提高了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这可能是由于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改善有助于水泥砂浆体系整体力学性能的提高。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7.4%和7.3%。粘结试验表明,28d的粘结抗拉强度和粘结抗剪强度分别提高了7.3%和19.1%。SEM表明环氧树脂在粘结界面过渡区形成的聚合物膜连接水泥砂浆基体中的不同组分,使微观结构更加致密,阻碍微裂纹的扩展,并且可以渗透到基体和水泥砂浆表面之间的缝隙中。

王秋婉[4](2021)在《BFRP-FRCM复合层动态拉伸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为和偶然事故性爆炸冲击会对结构关键构件和非结构构件产生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急需对其进行抗爆炸与抗冲击加固。玄武岩纤维网格-水泥基复合材料(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Matrix,简称:BFRP-FRCM)复合层是一种具有良好加固性能的材料,有其明显的技术优势及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外大量研究都是针对其静态力学性能展开,然而对于其在动态拉伸行为下的力学表征缺乏全面认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BFRP-FRCM复合材料中水泥基质的掺纤维种类、纤维网密度和动态加载速率等因素对其动态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通过霍普金森拉杆研究所掺纤维种类及加载速率、砂浆强度对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Instron动态拉伸试验机研究玄武岩网格层数、水泥基复合材料种类及加载速率对BFRP-FRCM动态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并基于BFRP-FRCM动态拉伸性能试验,对其动态拉伸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掺PP纤维的试件较PVA纤维的峰值应力在50s-1-200s-1应变率区间内的增长幅度要更大。PVA纤维的掺加能够更明显的增强试件破坏前的延性。在吸能能力方面,掺PVA试件的吸能能力总要高于掺PP纤维试件的吸能能力。在水胶比为0.25的情况下,掺PVA纤维的试件的对于吸能能力的应变率效应要更大些。(2)对于掺PVA纤维试件,随着应变率及网格层数的增加,动态拉伸极限荷载值有增长的趋势;对于掺PP纤维试件的工况,其荷载-位移曲线波动较大,随掺的网格层数的增加,极限荷载值呈现增长的趋势,掺一层网格的试件应变率效应不明显,掺三层网格的试件应变率效应较为明显些。掺一层网格试件的吸能能力最差。在掺网格层数相同和相同加载速率下,掺PVA纤维的试件和掺PP纤维的试件极限荷载值相差较大。掺PVA纤维的试件的应变率效应要明显高于掺PP纤维的试件。相同网格层数下掺PVA纤维的试件的吸能能力要高于掺PP纤维的试件。(3)建立了BFRP-FRCM复合层数值仿真模型,对其动态性能试验进行了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数值模拟能够准确的模拟试验破坏情况,并较为准确地模拟荷载-位移曲线的发展变化,且极限荷载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王俊杰[5](2021)在《织物增强纤维复合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纤维复合水泥基材料(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Matrix,as referred FRCM)与玄武岩编织网(Basalt fabric reinforced polymer,as referred BFRP)复合加固层目前主要用于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但该复合层整体拉伸、弯曲性能研究较为稀少。本文将玄武岩网格加固纤维复合水泥基材料(简称BFRP-FRCM)复合层力学性能作为研究目标,分别对玄武岩网格、FRCM基体的基本力学性能、BFRP-FRCM复合层整体单轴拉伸力学性能,以及BFRP-FRCM复合层整体弯曲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探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了掺入玄武岩网格层数(以下简称配网率)、不同基体强度、聚丙烯(PP)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聚乙烯(PE)纤维对该复合层的拉伸、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复合层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本构模型,为BFRP-FRCM复合层加固砌体填充墙的配比设计与确定最佳配网率提供参考依据。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BFRP-FRCM复合层拉伸试验可以发现,开裂应变是FRCM基质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PVA、PE纤维试件具有明显拉伸应变硬化效应,PP纤维试件呈现拉伸软化现象。网格的加入可显着提高BFRP-FRCM试件的极限抗拉强度。配网率达到一定数值后,继续增大配网率会降低复合层极限拉应变,存在最优配网率。(2)增大配网率可明显改善BFRP-FRCM弯曲试件底部裂缝扩展形式。PP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仅在掺入2、3层纤维网格时呈现弯曲-硬化趋势。PVA试件在所有工况中均呈现良好弯曲-硬化趋势。改变配网率、基体强度、纤维种类对复合层的开裂挠度影响较小,仅跟基体材料力学性能有关。水胶比的改变会削弱复合层的极限抗弯强度,网格的加入可明显增大试件的极限抗弯强度。对复合层的弯曲力学性能而言存在最优配网率。对于PVA试件,其水胶比为0.30且掺入2层纤维网格时,弯曲性能最佳,其韧性指标可达49.10。对于PP试件,其水胶比为0.35且掺入2层纤维网格时,试件的增韧效果最好。(3)通过对Kanda T.提出的双线性模型公式进行修正,获得了适合本试验中玄武岩网格-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复合层拉伸应力-应变本构模型,该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出试验结果。利用修正本构模型进行复合层拉伸、弯曲试验模拟验证可发现,得到的拉伸试验模拟结果与试验值接近,模拟弯曲试验得到的结果小于实际试验结果。

李修浩[6](2021)在《微胶囊柔性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研发与性能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交通战略的实施与城镇化的发展,未来几年我国将有大量的海底隧道投入运营,成为海底隧道运营大国。然而,无限海水覆盖的天然条件、海下发育的复杂地质、服役承受的恶劣环境,以及隧道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运营期海底隧道面临着多类型、高频次的风险灾害,其灾害防控已成为保障隧道长期服役安全的严峻挑战。因此,为了保障海底隧道长期服役安全,从结构修复新材料的角度出发,研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新型柔性材料,对于延长隧道运维周期,一定程度地解决隧道反复修、反复坏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隧道结构破坏、施工缝张裂具有缓慢持续的特点,柔性修复与自修复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也是海底隧道运营维护的迫切需求。本文从柔性基体材料和微胶囊修复体系两方面出发,研发了隧道柔性自修复材料,分析了其性能特征与影响因素,揭示了其自修复机理。1.柔性基体材料研发:利用碳酸钙晶须、碳纳米管、丁苯乳液共同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柔韧性能,设立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开展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性试验、配制了人工海水。通过正交试验的级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矩阵分析法确定了柔性基体材料的最佳配比,最佳配比为掺加3%的碳酸钙晶须、0.2%的碳纳米管和10%的丁苯乳液。2.自修复微胶囊研发: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微胶囊,以甲醛、尿素、三乙醇胺聚合的脲醛树脂为囊壁,包裹着环氧树脂与稀释剂混合溶液的囊芯。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5:1、环氧树脂与稀释剂的质量比为100:17.5、乳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50℃,酸化终点pH适宜为2,固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60℃。以不同芯壁比、不同搅拌速度和不同反应温度设立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其对微胶囊的粒径、产率、芯材含量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证明,在芯壁比=1:1时,反应温度为50℃、搅拌速率在600rpm时,微胶囊的性能达到最佳。3.微胶囊柔性自修复材料性能分析:将自修复微胶囊掺入柔性基体中,制备柔性自修复材料,微胶囊掺量为0%、1%、3%、5%。研究表明微胶囊在水泥基体中分散良好,可以稳定存在。通过柔性自修复材料的力学强度试验与孔隙率试验,证明微胶囊掺入后会对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均造成不利影响。主要原因是微胶囊掺入后会导致材料的孔隙率提高,且主要是增加了 0.1~100μm的大孔的体积。通过Balshin方程研究了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之间的联系,认为同一材料的抗压强度可以利用孔隙率大致表征。4.微胶囊柔性基体自修复机理:对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展开了研究。首先对不同掺量的微胶囊进行前期预损伤、预损伤程度为0%、30%、60%、90%。研究了微胶囊掺量和预损伤程度对力学性能、强度恢复率、吸水率、孔隙率的影响。预损伤后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仍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相关性小于未损伤时。微胶囊掺入会使得宏观裂纹修复,根据EDS分析证明修复物质是固化后的环氧树脂。通过SEM和EDS分析证明裂纹中除了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外,还存在着化学结晶沉淀作用产生的碳酸钙。

李刊,魏智强,乔宏霞,路承功,郭健,乔国斌[7](2021)在《四大类外掺材料对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高、粘结性能好、耐久性好等优点,在结构修补、防水、防腐、道路路面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今后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将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得到更多应用,并在力求满足应用性能需求和降低成本的推动下得到相应发展。目前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虽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采用单一聚合物改性,整体性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故今后复合改性方法将逐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多种方式复合改性可以弥补聚合物单一改性的不足,如利用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纤维及纳米四大类材料与聚合物复合改性水泥基材料,都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发展方向,并且通过复合改性的方法将会使得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基于以上问题,学者进一步研发了以上四大类外掺材料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改性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可以取得更为良好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并且显着改善其微观结构。在聚合物水泥基材料中掺入各种外加剂,可以改善其工作性能,提高其强度,优化其孔隙结构;并且外加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胶凝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使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有很大的提高。利用纤维的增强、增韧效应,可以克服单掺聚合物时水泥基材料的抗拉强度、抗裂性能差和易塑性干缩开裂等缺点,故采用纤维和聚合物复合改性水泥基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是水泥基复合材料发展的前沿及重要方向之一。将纳米材料引入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中,可以显着提高其早期水化速率,促进聚合物成膜,优化孔结构及改善界面过渡区结构,因而可进一步改善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及耐久性。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纤维和纳米四大类材料改性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性能进行了综述,分析四大类材料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符超[8](2021)在《不同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以来,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大土木行业的飞速发展使水泥产量屡创新高,传统水泥力学与耐久性能不足、自收缩开裂影响美观并导致后期维护频率和成本较高等问题凸显,使其改性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和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水泥改性主要通过掺入各种改性材料,包括应用已经较为成熟的宏观层面的钢纤维、玻璃纤维和石棉纤维等以及微观尺度的新型纳米材料如纳米Ca CO3、纳米石墨烯和植物纳米纤维等。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颗粒材料和碳基纳米材料,关于纳米微晶纤维素对水泥基材料各项性能影响的详细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利用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制作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同时引入纳米SiO2和碳纳米管(CNTs),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系统对比了三种纳米材料在多种掺量下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与导热性能和抗干湿与冻融循环性能等影响的差异。同时,借助SEM电镜扫描和XRD物相分析,从微观层面阐释性能提升的原因和机理,最后引入强度效益比,综合对比分析三种纳米材料强度提升的经济性。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三种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各种工作性能的影响及其对比研究。通过测试三种纳米材料在7d和28d时的力学性能以及28d时的吸水与导热性能、耐久性能等,发现三种纳米材料的掺入都提高了复合材料强度峰值,且强度均随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吸水率则只有纳米SiO2组的最低值较空白对照组(N0)更低,CNTs和NCC组吸水率的最低值均大于N0;纳米SiO2和NCC的导热系数随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CNTs组的导热系数则随掺量一直增大;三种纳米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质量和强度损失率在干湿和冻融循环下均随掺量先减小后增大,耐久性得到了提高,且10次左右的干湿循环和20次左右的冻融循环能促进水泥基材料的质量增长,20次左右的干湿和冻融循环对复合材料的强度提升有帮助。(2)三种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对水泥基材料性能提升的原理探究。试验发现三种纳米材料提升水泥基材料工作性能的方式不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纳米SiO2主要通过填充作用并充当晶核使水泥在其表面不断水化来增加材料密实度;CNTs和NCC则主要是通过桥连、搭接和拔出增强等作用来提升材料的各种工作性能。但掺量过多时都会导致试件内部密实度下降进而导致工作性能降低。XRD物相分析发现三种纳米材料的掺入均降低了复合材料中水化原料C3S的峰值和含量,提高了水化产物AFt的峰值并降低了CH晶体的取向指数,促进了水化平衡向右移动并提高了CH晶体的乱序生长比例。(3)借助强度效益比对比了三种纳米材料对力学性能提升效果的经济性,发现三种纳米材料对不同力学性能提升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7d和28d抗压强效比最低的是纳米SiO2,分别为5.518元/m3和10.784元/m3;而抗折强效比最低为NCC,其7d和28d抗折强效比分别为5.800元/m3和4.673元/m3。同时,纳米SiO2和CNTs的7d强效比更低,而NCC的28d强效比更低,说明纳米SiO2对早期抗压强度的提升经济性更好,而NCC应用于对后期抗折强度提升要求更高的地方更经济。

顾强[9](2021)在《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型水工建筑物拥有工作条件相近、规模小、数量大、应用面广等特征,因此适宜应用“规格标准化、品种系列化、功能集成化、施工工艺化、材质轻量化、结构组合化、生产工业化”等兼具高质量、高效率、低能耗、经济环保特点的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为了加快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的推广与应用,本文结合2019年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037),针对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形式繁杂不一、连接砂浆性能不足、经济效益评估欠缺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如下成果:(1)为提高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标准化、系列化、规格化”水平,以流量为主要变量,根据设计规范计算得出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并引入模数理念进行一个流量区间对应一种规格的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分级研究。分级成果主要有装配式的梯形渠道6种规格、U形渠道4种规格、倒虹吸管4种规格、箱型倒虹吸3种规格、渡槽3种规格、箱型涵洞3种规格、圆涵洞3种规格、箱型涵闸3种规格、圆涵闸3种规格。(2)为提高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连接节点施工工艺水平,提高连接砂浆的力学性能、流动性和经济性。研究一种1d抗压强度达到10MPa、稠度达到90mm、最终抗压强度等级达到M25的改性高性能砂浆。通过掺入聚合物可再分散乳胶粉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试验指标为砂浆流动性与抗压强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试验因素和试验水平分别为胶砂比1:3、1:4、1:5;硅粉掺量4%、6%、8%;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3%、5%、7%。经过极差分析,得到改性高性能砂浆最优配合比为胶砂比1:3,硅粉掺量6%,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3%,早强减水剂掺量0.1%,消泡剂掺量0.5%,并进行了试验验证。(3)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将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生命周期划分为决策与设计阶段、预制与运输阶段、吊装与组合阶段、运行与管理阶段、拆除与回收阶段。在上述5个阶段中根据科学性、层次性、整体性、针对性原则初选了 32个经济性评价指标,通过直觉模糊隶属度法进行指标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集,构建了评价集为“经济差、经济性不足、经济性中等、经济性良好、经济性好”5个等级,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进行经济性综合评价,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切实有效的评价效果。

刘子兴[10](2021)在《碳酸钙晶须水泥基复合材料耐磨性与抗冻性》文中认为基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多尺度物理特征、多阶段的开裂特性和磨损、冻融循环性能劣化理论,引入微米级尺度的碳酸钙晶须(CW)构建碳酸钙晶须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WRC)分析其在磨损、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机理。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钢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CW多尺度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MSFRC)研究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CWRC的耐磨性能和压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W体积掺量的增加,CWRC水泥砂浆的耐磨性和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强。CW的桥联作用、填充作用、稀释作用、CH取向的改善作用,使基体更加密实,同时,CW与粉煤灰协同作用在改善耐磨性方面更加有效。并且耐磨性参数与抗压强度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2)采用半圆弯曲试验,分析冻融前后CWRC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明确了CW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不同冻融循环后,CWR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随着CW体积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三点弯曲荷载作用下,不同冻融循环后,随着CW体积掺量的增加,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劣化得到有效缓解;其中3.0%CW体积掺量的抗弯强度、断裂韧度以及断裂能最高。CW桥联、CW断裂、CW拔出和裂纹偏转等微观阻裂机制随着CW体积掺量的提高更加有效。基于材料力学理论,建立了三种不同的本构模型(双参数有理分式模型、有理分式方程模型、单参数有理幂函数模型),来解释CW对水泥砂浆在不同冻融循环后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模型Ⅱ完全符合其边界条件,与试验结果拟合效果最好。(3)MSFRC冻融前后单轴压缩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分析。研究发现,CW的引入可以提高MSFRC的抗冻性能,并且这种趋势随着CW体积掺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具体而言,引入CW后,MSFRC的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应变能提高,但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建立了考虑冻融循环次数和CW体积掺量的MSFRC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冻融循环次数和CW体积掺量对于MSFRC初始损伤的影响。此外,对冻融循环前后MSFRC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引入CW可以提高钢纤维、PVA纤维表面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有效地改善冻融前后水泥基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进而提高其抗冻性能。(4)通过对MSFRC在不同冻融循环作用前后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可以发现,钢纤维、PVA纤维和CW混杂纤维体系在宏观、细观和微观尺度上的协同效应,可以细化和限制孔隙及由孔隙连通引起的裂纹;并且增强试件的弯曲性能和压缩性能;改善基体的破坏形态,即由脆性变为延性;150次冻融循环后,对照组棱柱体试件已全部破坏,对照组立方体试件在600次冻融循环后仍保持较好的完整性;最后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MSFRC的损伤本构模型,可以发现:预测模型与试验结果拟合效果良好。

二、新型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聚合物水泥基复合填缝料耐低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材料
    1.2 试件制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粘结性能
    2.2力学性能
    2.3变形性能
    2.4 机理分析
3 PCJS微结构生成模型
4 结论

(2)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实验方法
    1.1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材料的的合成及配比
    1.2 试验测试方法
        1.2.1 水性聚氨酯的稳定性
        1.2.2 粘度、固含量测试
        1.2.3 吸水试验
        1.2.4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pH值的测试
        1.2.5 凝结时间和流动度
        1.2.6 力学性能
        1.2.7 粘接强度
        1.2.8 分析特征
        (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X射线衍射(XRD)
        (3)扫描电镜观察
2 实验结果
    2.1 不同含量DMPA的外观、粘度、固含量及稳定性
    2.2 R值对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稳定性以及粘度的影响
    2.3 R值对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吸水率的影响
    2.4 水性聚氨酯含量对改性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2.5 砂浆混合料的粘结强度、流动性及凝结时间
    2.6 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2.7 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2.8 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3 结 论

(3)新型纳米改性聚合物修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
        1.2.1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改性机理
        1.2.2 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特征
        1.2.3 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
        1.2.4 环氧树脂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1.3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与基体的界面粘结机理
        1.3.1 粘结界面过渡区的研究现状
        1.3.2 粘结界面性能的影响因素
        1.3.3 粘结界面过渡区的粘结模型
    1.4 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砂浆的制备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性能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环氧树脂
        2.1.4 稀释剂
        2.1.5 消泡剂
        2.1.6 二氧化钛
        2.1.7 砂
        2.1.8 纤维
        2.1.9 其它
    2.2 配合比设计
        2.2.1 环氧树脂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2.2.2 制备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2.2.3 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改性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流动度
        2.3.2 抗折抗压试验
        2.3.3 粘结试验
        2.3.4 砂浆试件和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
第3章 环氧树脂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环氧水泥砂浆的工作性能
        3.2.1 流动度
        3.2.2 抗压强度
        3.2.3 抗折强度
        3.2.4 折压比
    3.3 环氧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能
    3.4 环氧树脂水泥砂浆的微观分析
        3.4.1 材料的XRD分析
        3.4.2 材料的SEM分析
    3.5 增韧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其对水泥砂浆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二氧化钛/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表征
        4.2.1 二氧化钛/环氧树脂的FT-IR
        4.2.2 二氧化钛/环氧树脂的XRD
        4.2.3 二氧化钛/环氧树脂的TG
        4.2.4 拉伸性能试验结果
        4.2.5 拉伸断面SEM分析
        4.2.6 拉伸性能增强机理分析
    4.3 力学性能分析
        4.3.1 抗压强度
        4.3.2 抗折强度
        4.3.3 界面过渡区
    4.4 粘结性能分析
        4.4.1 粘结强度
        4.4.2 粘结界面过渡区
        4.4.3 粘结增韧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致谢

(4)BFRP-FRCM复合层动态拉伸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短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2 纤维网格增强复合层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2.1 试验概况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件加工及试验工况
        2.1.3 试验设备及量测方案
    2.2 试验结果
        2.2.1 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力学试验
        2.2.2 PP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力学试验
    2.3 试验分析与讨论
        2.3.1 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变率效应
        2.3.2 PP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变率效应
        2.3.3 不同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比分析
    2.4 本章结论
第3章 BFRP-FRCM复合层动态拉伸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构件制作
        3.1.3 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案
    3.2 试验结果
        3.2.1 PVA纤维增强复合层动态拉伸力学试验
        3.2.2 PP纤维增强复合层动态拉伸力学试验
    3.3 试验分析与讨论
        3.3.1 PVA纤维增强复合层
        3.3.2 PP纤维增强复合层
        3.3.3 不同纤维增强复合层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3.4 本章结论
第4章 动态拉伸作用下复合层数值模拟验证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材料模型
        4.2.1 FRCM
        4.2.2 BFRP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5)织物增强纤维复合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玄武岩织网-纤维复合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2 玄武岩织网-纤维复合水泥基材料拉伸性能研究现状
        1.2.3 玄武岩网格-纤维复合水泥基材料弯曲性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BFRP-FRCM复合层材料基本性能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FRCM)
        2.1.2 玄武岩网格
    2.2 FRCM试件构件制作
        2.2.1 试验设备
        2.2.2 FRCM试件制备流程
    2.3 试验设备和加载方案
    2.4 砂浆强度影响因素
        2.4.1 水胶比对FRCM强度的影响
        2.4.2 FRCM抗折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BFRP-FRCM复合层拉伸性能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构件制作
        3.1.3 试验设备与测试方案
    3.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2.1 拉伸试验破坏模式
        3.2.2 BFRP-FRCM试件拉伸开裂强度分析
        3.2.3 BFRP-FRCM试件拉伸极限强度分析
        3.2.4 BFRP-FRCM试件拉伸应变分析
        3.2.5 BFRP-FRCM拉伸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3.2.6 BFRP-FRCM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3.3 掺入4~6 层网格BFRP-FRCM复合层拉伸试验
        3.3.1 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3.3.2 极限拉应变对比
    3.4 BFRP-FRCM复合层拉伸应力-应变本构模型
        3.4.1 BFRP-FRCM拉伸本构模型拟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BFRP-FRCM复合层弯曲性能研究
    4.1 试验概况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构件制作
        4.1.3 试验设备与测试方案
    4.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2.1 试件破坏模式
        4.2.2 荷载-挠度响应曲线
        4.2.3 最大跨中挠度
        4.2.4 极限抗弯强度
        4.2.5 弯曲韧性指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BFRP-FRCM复合层力学性能数值模拟验证
    5.1 建模方法
        5.1.1 FRCM的本构模型
        5.1.2 玄武岩网格拉伸本构模型
        5.1.3 BFRP-FRCM拉伸模型建立
        5.1.4 BFRP-FRCM弯曲模型建立
    5.2 有限元模型结果验证
        5.2.1 BFRP-FRCM复合层拉伸试验模拟验证
        5.2.2 BFRP-FRCM复合层弯曲试验模拟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微胶囊柔性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研发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柔性修复材料研究现状
        1.2.2 自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柔性基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原材料与试件制备
        2.1.1 原材料
        2.1.2 试件制备
    2.2 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2.3 材料性能分析
        2.3.1 力学性能
        2.3.2 抗渗性能
        2.3.3 体积稳定性
        2.3.4 微观形貌
    2.4 材料最佳配比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胶囊制备及性能表征
    3.1 原材料与微胶囊制备
        3.1.1 原材料
        3.1.2 合成仪器
        3.1.3 合成过程
    3.2 微胶囊性能测试及分析
        3.2.1 粒径
        3.2.2 产率与芯材含量
        3.2.3 微观形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胶囊柔性材料的基本性能
    4.1 试件制备
    4.2 微胶囊与水泥基体兼容性研究
    4.3 材料性能测试及分析
        4.3.1 力学强度
        4.3.2 孔隙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胶囊柔性材料的自修复性能
    5.1 预损伤试验设计
    5.2 自修复性能分析
        5.2.1 预损伤裂纹修复
        5.2.2 微胶囊柔性材料的力学性能
        5.2.3 孔隙率
        5.2.4 吸水率
        5.2.5 微观形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在读期间获得的奖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四大类外掺材料对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矿物掺合料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1.1 矿物掺合料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
    1.2 矿物掺合料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2外加剂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2.1 高效减水剂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2.2 其他外加剂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2.3 聚合物与各类外加剂适应性研究
3纤维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纤维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纤维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耐久性的影响
    3.3 纤维改性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及机理研究
4纳米材料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纳米Si O2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水化进程及微结构的影响
    4.2 其他纳米材料对聚合物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5结语与展望

(8)不同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纳米颗粒材料研究现状
        1.2.2 碳基纳米材料研究现状
        1.2.3 植物纳米纤维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水泥砂浆原料
        2.1.2 分散剂
        2.1.3 纳米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纳米材料的分散
        2.2.2 试件制备及养护
        2.2.3 力学性能试验
        2.2.4 吸水与导热性能试验
        2.2.5 耐久性试验
        2.2.6 微观结构分析
第3章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3.1 引言
    3.2 三种纳米材料的分散效果
    3.3 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对比分析
    3.4 复合材料抗折强度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材料吸水与导热性能对比研究
    4.1 引言
    4.2 复合材料吸水性能对比分析
        4.2.1 吸水性能测试原理
        4.2.2 吸水性能试验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3 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对比分析
        4.3.1 导热系数测定原理
        4.3.2 导热系数测定方法
        4.3.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材料耐久性能对比研究
    5.1 引言
    5.2 干湿循环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5.2.1 干湿循环作用原理
        5.2.2 结果与分析
    5.3 冻融循环对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5.3.1 冻融循环作用原理
        5.3.2 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
    6.1 引言
    6.2 复合材料SEM微观结构对比分析
        6.2.1 试验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3 复合材料XRD物相对比分析
        6.3.1 试验方法
        6.3.2 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复合材料强度效益比对比研究
    7.1 引言
    7.2 强度效益比的引入
    7.3 强度效益比对比分析
        7.3.1 纳米材料价格的确定
        7.3.2 复合材料强度效益比的计算
    7.4 结果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研究进展
        1.3.2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砂浆研究进展
        1.3.3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分级研究
    2.1 模数协调理论
    2.2 小型装配式输水渠道规格
        2.2.1 装配式渠道设计参数
        2.2.2 梯形渠道规格分级
        2.2.3 U形渠道规格分级
    2.3 小型装配式倒虹吸规格
        2.3.1 装配式倒虹吸设计参数
        2.3.2 倒虹吸规格分级
    2.4 小型装配式渡槽规格
        2.4.1 装配式渡槽设计参数
        2.4.2 渡槽规格分级
    2.5 小型装配式涵洞(涵闸)规格
        2.5.1 装配式涵洞设计参数
        2.5.2 涵洞规格分级
        2.5.3 涵闸规格分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研究
    3.1 试验背景
    3.2 试验内容
    3.3 试验方案
        3.3.1 试验材料
        3.3.2 基准配合比
        3.3.3 试验设计
    3.4 试验方法及其成果分析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结果
        3.4.3 试验数据分析
        3.4.4 试验结果理论分析
        3.4.5 验证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1 经济性评价指标初选
        4.1.1 经济性评价指标初选原则
        4.1.2 经济性评价指标初选分析
    4.2 经济性评价指标筛选
        4.2.1 指标筛选方法
        4.2.2 直觉模糊隶属度分析法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1 层次分析法
        4.3.2 经济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3 经济性评价指标综合评判
    4.4 工程实证
        4.4.1 工程概况
        4.4.2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4.4.3 确定综合评价等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计算结果表
附录二: 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计算结果表
附录三: U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计算结果表
附录四: 倒虹吸断面尺寸与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表
附录五: 渡槽断面尺寸与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表
附录六: 箱型涵洞断面尺寸计算结果表
附录七: 圆涵洞断面尺寸计算结果表
附录八: 经济性评价指标筛选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九: 经济性评价指标评估等级咨询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碳酸钙晶须水泥基复合材料耐磨性与抗冻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纤维水泥基材料的耐磨性
        1.2.1 宏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耐磨性
        1.2.2 纳米材料增强水泥基材料的耐磨性
    1.3 纤维水泥基材料的抗冻性
        1.3.1 宏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冻性
        1.3.2 纳米材料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冻性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2 CWRC的耐磨性及其增强机理
    2.1 引言
    2.2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2.2.1 原材料和配合比
        2.2.2 试件制备
        2.2.3 测试方法
    2.3 测试结果与讨论
        2.3.1 耐磨试验结果
        2.3.2 压缩试验结果
        2.3.3 耐磨性增强机理
        2.3.4 抗压强度与耐磨性参数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冻融后CWR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3.1 引言
    3.2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3.2.1 原材料和配合比
        3.2.2 试件制备
        3.2.3 快速冻融循环试验
        3.2.4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电通量法)
        3.2.5 半圆弯曲(SCB)试验
    3.3 测试结果与讨论
        3.3.1 质量变化
        3.3.2 电通量变化
        3.3.3 抗弯强度
        3.3.4 断裂韧度
        3.3.5 断裂能
        3.3.6 裂纹扩展模式
        3.3.7 本构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冻融后MSFRC的单轴压缩性能及微观结构
    4.1 引言
    4.2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4.2.1 原材料
        4.2.2 试件制备
        4.2.3 试验方法
    4.3 测试结果与讨论
        4.3.1 流动性
        4.3.2 超声波速和质量损失
        4.3.3 单轴压缩性能
        4.3.4 轴压损伤本构关系
        4.3.5 冻融前后MSFRC微观结构
    4.4 本章小结
5 冻融后MSFRC抗弯性能及其损伤本构
    5.1 引言
    5.2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5.2.1 原材料
        5.2.2 试件制备
        5.2.3 试验方法
    5.3 测试结果与讨论
        5.3.1 质量损失
        5.3.2 相对动弹性模量
        5.3.3 弯曲性能
        5.3.4 立方体压缩性能
        5.3.5 MSFRC在弯曲荷载下的损伤本构关系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专利情况
致谢

四、新型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合物水泥基复合填缝料耐低温性能研究[J]. 王志航,许金余,白二雷,任彪,宁镱彭. 现代化工, 2021(S1)
  • [2]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 许杨楠,王熙,吴若冰. 功能材料, 2021(09)
  • [3]新型纳米改性聚合物修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旭.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4]BFRP-FRCM复合层动态拉伸性能研究[D]. 王秋婉.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5]织物增强纤维复合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 王俊杰.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6]微胶囊柔性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研发与性能分析[D]. 李修浩. 山东大学, 2021(09)
  • [7]四大类外掺材料对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李刊,魏智强,乔宏霞,路承功,郭健,乔国斌. 材料导报, 2021
  • [8]不同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 符超. 西南大学, 2021(01)
  • [9]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相关问题研究[D]. 顾强. 扬州大学, 2021(08)
  • [10]碳酸钙晶须水泥基复合材料耐磨性与抗冻性[D]. 刘子兴.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新型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