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α_2-巨球蛋白基因突变特征及比例

中国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α_2-巨球蛋白基因突变特征及比例

一、中国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α_2-巨球蛋白基因突变特点及比例(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婷[1](2021)在《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BACE1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题依据:阿尔茨海默病(AD)致残、致死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大脑内Aβ异常沉积是A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变化及核心环节,前期研究已证实了解毒益智方具有抑制AD线虫头部Aβ斑块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随之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解毒益智方应用6个月后MMSE、MoCA、ADL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口服尼莫地平片的对照组。黄连为解毒益智方中的君药,为该方的主要成分,在本方中发挥“解毒”的重要功效。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黄连中发挥“解毒”作用的主要物质为黄连多糖(CCP),因此设计体外细胞实验探究解毒益智方中的君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CCP对Aβ25-35损伤PC12的保护作用,为“毒损”的病机及“解毒”的治法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因前期开展的研究均是以单基因单细胞的生物为研究对象,不能很好地模拟AD的疾病特点,因此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该小鼠很好的模拟了中枢神经系统Aβ异常沉积的状态,通过对小鼠的行为学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评价解毒益智方的治疗作用。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基于“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形成的解毒益智方其中君药的有效成分CCP对Aβ25-35损伤PC12的保护作用。通过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对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Aβ沉积、BACE1表达的相关蛋白、基因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AD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研究证据。方法:1.本研究分别从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探究解毒益智方的作用机制。体外实验部分采用MTT还原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等方法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进行线粒体活性、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的测定,探究CCP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部分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模型组(APP/PS1组)、盐酸多奈哌齐组(Donepezil组)、解毒益智方低剂量组(JDYZFL组)、解毒益智方中剂量组(JDYZFM组)、解毒益智方高剂量组(JDYZFH组),每组16只小鼠,另选用16只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于每日早晨8:30进行灌胃治疗,各组每日灌胃药物及剂量分别是,正常组和模型组0.5%CMC溶液0.20g·kg-1·d-1;阳性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溶液0.30g·kg-1·d-1;解毒益智方高、中、低剂量组药物浓度依次为0.60g·kg-1·d-1,0.3g·kg-1·d-1,0.15g·kg-1·d-1。持续6个月治疗结束。2.以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细胞活力、LDH释放率、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等评价CCP的神经保护作用。3.通过水迷宫实验,记录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4.通过ELISE及免疫荧光法检测APP/PS1小鼠脑内Aβ水平的变化,观察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脑内Aβ沉积的影响。5.采用PCR方法检测脑组织SIRT1、NF-κB、BACE1基因量变化,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脑皮层内SIRT1、BACE1、NF-κB蛋白的变化,观察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脑内AMPK/SIRT1-PPARγ-PGC1α-BACE1转运蛋白通路SIRT1、BACE1、NF-κB的影响。结果:1.通过体外研究观察CC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PC12细胞活力测定结果显示:PC12细胞经过浓度为5-50μM的Aβ25–35处理24h后,细胞活力随着Aβ25–35浓度的增加从24%下降至61%。当Aβ25–35在浓度范围为5至50μM时引起PC12细胞中LDH释放增加至对照组的约130-160%。在用不同浓度的CCP(5至200μg/ml)处理PC12细胞24h后,未观察到显着的细胞损失。通过Hoechst33258染色及FCM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具有显着的浓缩核和凋亡的细胞形成。与在未处理的PC12细胞中观察到的完整,圆形和相对大的细胞核相比,暴露于50μMAβ25–35 24h的细胞显示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包括染色质浓缩,核碎裂和凋亡小体的出现。用CCP不同浓度(5,25,50,100,200μg/ml)处理后可有效逆转细胞凋亡,其中100μg/ml效果最明显,FCM分析显示单独暴露于50μMAβ25–35 24h导致58.88±6.12%的凋亡率,这与正常对照组中的7.21±0.82%的值显着不同(P<0.01)。加入100μg/ml的CCP后,细胞凋亡下降至12.51±1.32%。通过JC-1红色荧光与JC-1绿色荧光的比率的变化来检测Aβ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结果显示:当PC12细胞暴露于50μM的Aβ25–35中24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着减弱了JC-1的红色荧光比例,提高了JC-1绿色荧光比例(P<0.01)。用CCP(100μg/ml)预处理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显着抵消了Aβ25–35损伤引起的膜电位损失,JC-1从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中的22.1%变为绿色荧光至84.3%,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结果显示:经50μM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后细胞色素C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表达增加,而预先用CCP(100μg/ml)处理的PC12细胞显着减弱线粒体释放的胞质细胞色素C。2.观察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实验天数的后移,各组小鼠潜伏期、路径长度、游泳距离均有所缩短,表明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小鼠对象限平台的定位记忆能力随之有所提升。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逃避潜伏期、路径长度、游泳距离均明显延长,差异显着(P<0.01)。首次到达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目标停留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显着(P<0.01)。与APP/PS1组相比,Donepezil组、JDYZFL组、JDYZFM组逃避潜伏期、路径长度、游泳距离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首次到达平台的时间缩短,目标停留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Donepezil组相比,JDYZFL组作用与其相当,JDYZFM组略优于Donepez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6个月的12月龄小鼠的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搜索实验结果优于干预治疗3个月的9月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沉积的影响。各组小鼠结果如下:与Control组比较,APP/PS1组大脑皮层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极数量明显增多,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APP/PS1组相比,JDYZFL组、JDYZFM组及Donepezil组大脑皮层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数量不同程度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Donepezil组比较,JDYZFM组大脑皮层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数量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得小鼠大脑皮层内Aβ表达发现,Control组只产生微量Aβ,而APP/PS1组Aβ表达量明显增高,经过用药干预后,12月龄干预组小鼠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数量较9月龄小鼠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标记从宏观上可以发现干预组Aβ沉积明显减少,APP/PS1组Aβ沉积明显增多。4.调控BACE1表达的相关因子结果(1)PCR检测结果各组小鼠进行的PCR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小鼠大脑皮层内BACE1/GAPDH、NF-κB/GAPDH表达含量明显增高,SIRT1/GAPDH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APP/PS1组相比,Donepezil组、JDYZFL组及JDYZFM组小鼠海马体内BACE1/GAPDH、NF-κB/GAPDH表达含量不同程度降低,SIRT1/GAPDH表达含量不同程度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JDYZFH组在NF-κB/GAPDH表达上无统计学差异。与Donepezil组相比,JDYZFL组及JDYZFM组BACE1/GAPDH、NF-κB/GAPDH表达含量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证实药物干预组可通过提高SIRT1mRNA的含量降低NF-κBmRNA、BACE1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Aβ的产生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各治疗组大脑皮层Aβ的表达均有所降低。连续灌胃6个月的各组小鼠与连续灌胃3个月的小鼠相比,除APP/PS1组及Control组,其他各组SIRT1mRNA的表达均有所提高,NF-κBmRNA、BACE1mRNA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orn blot检测结果各组小鼠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小鼠大脑皮层SIRT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F-κB、BACE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APP/PS1相比,Donepezil组、JDYZFL组、JDYZFM组BACE1、NF-κB表达降低,SIRT1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onepezil比较,JDYZFL组、JDYZFM组NF-κB蛋白表达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DYZFL组SIRT1、BACE1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JDYZFM组SIRT1表达有所提高,BACE1蛋白表达量略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3个月及6个月的干预后,各治疗组大脑皮层Aβ的表达均有所降低。连续灌胃6个月的各组小鼠与连续灌胃3个月的小鼠相比,除APP/PS1组及Control组,其他各组SIRT1的蛋白表达均有所提高,NF-κB、BACE1蛋白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CCP能够保护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减少LDH释放、阻断膜电位的丧失,并阻止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修复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2 JDYZF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搜索实验的成绩,说明JDYZF可改善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3 JDYZF可不同程度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内Aβ的异常沉积。4 JDYZF抑制BACE1的异常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大脑内AMPK/SIRT1-PPARγ-PGC1α-BACE1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表达实现的。

刘欣[2](2021)在《基于蛋白质组和转录组识别SOD1突变的ALS小鼠脑内疾病进展相关标志物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变性疾病。该病发病隐袭,逐渐加重,预后不良,患者多于3-5年死于呼吸肌麻痹及感染。AL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异常可能在ALS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已知的与ALS相关的蛋白仅在少数病例中解释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筛选并鉴定其他ALS相关蛋白。本研究首先使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技术(i TRAQ)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比较SOD1G93A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SOD1小鼠的脑内蛋白质组学改变。然后结合不同疾病阶段SOD1转基因小鼠皮质脊髓神经元(CSN)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以求能进一步揭示SOD1转基因小鼠脑中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关键蛋白质。方法:首先选择SOD1 G93A转基因小鼠并使之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繁殖。用PCR技术检测,进一步筛选出SOD1-G93A阳性的子代小鼠。利用该阳性小鼠开展以下研究。选择第68天鼠龄(发病前期)、第100天(发病期)、第130天(进展期)SOD1 G93A转基因小鼠为试验组,第124天野生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剥取小鼠大脑,每样品分为左右脑提取大脑全蛋白,分离并检测。应用i TRAQ技术行全脑蛋白质组学分析。识别SOD1 G93A小鼠与对照组的脑内差异蛋白。每份样品进行30次技术重复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将质谱进行蛋白质注释,选择差异倍数(Fold chang)大于1.2或小于<0.833(1/1.2)的蛋白质定义为差异蛋白。针对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进行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COG)功能分析、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分析(WGCNA)识别SOD1转基因小鼠CSN中疾病进展相关的关键蛋白:从Arrayexpress数据库下载SOD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CSN转录组数据,利用WGCNA方法分析与SOD1转基因小鼠疾病阶段最相关的模块。基于获得的模块基因和疾病阶段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基因与疾病阶段相关的显着性大于0.5,并且与该模块基因表达谱的相关性大于0.8的基因为模块内候选关键基因。最后对模块内候选关键基因与SOD1 G93A转基因小鼠大脑差异蛋白取交集,明确SOD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可能参与ALS疾病进展的关键蛋白。结果:iTRAQ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发病前期SOD1 G93A转基因小鼠脑内显着上调的蛋白有203个蛋白,发病期有187个蛋白上调,进展期有357蛋白上调;发病前期SOD1 G93A转基因小鼠脑内显着下调的蛋白有360个蛋白,发病期有118个蛋白下调,进展期小鼠有165个蛋白下调。SOD1 G93A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的小鼠相比较,发现7种蛋白在发病的前期、发病期以及进展期SOD1 G93A小鼠脑中均有差异性表达。包括β-球蛋白(Beta-globin)、IMPACT基因编码蛋白(Protein IMPACT)、脂肪酸结合蛋白7(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7,brain)、EF-hand结构域蛋白D2(EF-han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D2)、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序列相似性家族177成员A1(Protein FAM177A1)和外囊泡复合成分3(Exocyst complex component 3)。对鉴定出的进展期差异蛋白进行COG功能分析发现:主要功能包括是信号转导机制,细胞骨架,无机离子运输和代谢,氨基酸运输和代谢,DNA复制、重组和修复,转录,能量生产和转换,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脂质运输和代谢,翻译后修饰、蛋白质折叠、分子伴侣,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染色体分区,核苷酸运输和代谢,继发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运输和分解代谢等。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结果: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中主要富集在组蛋白脱乙酰酶复合物,分泌颗粒膜,黏着小带,胞质部分,收缩纤维,细胞膜外膜,横纹肌细丝,轴突结区,轴突近端结区,肌纤维等。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中主要包含:肌动蛋白结合,细胞骨架蛋白结合,淀粉酶活性,甲壳素酶活性,精氨酸合酶活性,己糖酶活性,水解酶活性,水解糖酰基化合物,嘧啶核苷结合,UTP结合和硫酸酯水解酶活性等。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中主要包括:自噬,天冬氨酸家族氨基酸代谢过程,蛋氨酸代谢过程,蛋白质复合物分解的调节,从甲基硫腺苷中补救L-蛋氨酸途径,氨基酸补救,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的调控,L-蛋氨酸生物合成等。显着富集的KEGG通路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疟疾,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造血细胞谱系,非洲锥虫病,粘附功能,紧密连接功能,药物代谢-其他酶,硫代谢,上皮细胞的细菌侵袭,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等。WGCNA分析结果:提取E-MTAB-7876数据集中SOD1转基因小鼠以及野生型小鼠CSN数据,共29例,包含30天鼠龄、60天鼠龄、90天鼠龄和105天鼠龄的SOD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CSN转录组数据。WGCNA识别出19个模块,其中蓝色模块与疾病阶段呈正相关,灰色60、赭色和深绿松石色模块与疾病阶段呈负相关。选择与疾病阶段具备相关性的蓝色和深绿松石色模块进行候选枢纽基因及富集分析。蓝色模块主要在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功能和RNA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富集,深绿松石色模块主要在前脑神经元分化、感觉器官形态发生、内分泌激素分泌等。分别提取蓝色和深绿松石色模块内候选基因与进展期SOD1G93A小鼠大脑差异蛋白取交集,发现蓝色模块的944个候选基因中有7个基因在大脑蛋白中差异表达,未发现深绿松石色模块的候选基因同时在大脑蛋白中存在表达差异。真核翻译启动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环磷酸腺苷磷酸蛋白19(CAMP Regulated Phosphoprotein 19,ARPP19)、四旋蛋白3(tetraspanin 3,TSPAN3)、碱性亮氨酸拉链和W2结构域1(Basic Leucine Zipper And W2 Domains 1,BZW1)、RNA聚合酶II多肽H(RNA Polymerase II Subunit H,POLR2H)、蛋白酶体(蛋白酶体,巨蛋白因子)26S亚基,非ATP酶13(Proteasome 26S Subunit,Non-ATPase 13,PSMD13)和NCK衔接因子蛋白1(NCK Adaptor Protein 1,NCK1)在SOD1转基因小鼠大脑中的差异表达与CSN变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多种差异的蛋白参与了SOD1 G93A转基因小鼠不同疾病阶段的发病,并系统的阐述了差异蛋白的功能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同时发现7种差异蛋白质参与了疾病的整个过程,这些发现表明不同的蛋白质在SOD1 G93A转基因小鼠疾病的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另外,我们还识别了与SOD1转基因小鼠脑中疾病进展相关的关键蛋白,这些蛋白可能密切参与ALS脑内神经变性的过程,这为今后ALS的研究提供了潜在的研究靶点。

李兆珍[3](2021)在《小鼠脑内氨基酸日含量变化及大黄酚对AD模型小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脑内存在一种氨基酸(Amino acid,AA)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和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inhibitory amino acids,IAA)。这些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可以维持人脑的功能,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主要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和谷氨酸(glutamate,Glu);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主要有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甘氨酸(glycine,Gly)。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是AD的主要表现,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记忆能力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关系密切。大黄酚是大黄蒽醌类中的一种纯化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大黄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作用,有多项研究表明,大黄酚对AD有预防或治疗作用。本实验首次连续测定了4~9周龄小鼠脑内Glu、Asp、GABA、Gly在24小时内含量(μg·mg-1)随时间的变化。4~9周龄小鼠根据取脑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分组。造模实验,采用单次侧脑室注射Aβ25-35制备AD模型小鼠,研究大黄酚对AD模型小鼠脑内Glu、Asp、GABA、Gly含量的影响。本实验将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大黄酚10 mg·kg-1剂量组、大黄酚1mg·kg-1剂量组、大黄酚0.1 mg·kg-1剂量组。空白对照与假手术每组各8只,其他各组每组各12只。造模后连续给药14天,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检测皮质氨基酸样品中的4种氨基酸含量。采用跳台实验法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4~9周龄小鼠皮质内4种氨基酸含量在24小时内呈规律性波动,结果显示,4~9周龄小鼠,Glu和Asp含量在19~3时偏高,7时偏低,GABA和Gly含量在3时偏低,7时偏高;Glu/GABA比值变化趋势不断波动,4~5周龄呈下降趋势,5~8周龄变化相对稳定,8~9周龄呈上升趋势。4~9周龄小鼠皮质内4种氨基酸7时和19时含量差异比较,19时Glu含量较高,其中4、6、9周龄小鼠差异较明显(P<0.05);19时Asp含量较高,其中4、8、9周龄小鼠差异较明显(P<0.05);7时GABA含量较高,其中5、7、8、9周龄小鼠差异较明显(P<0.05);Gly含量差异不明显。通过对9周龄小鼠24个时间点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检测结果看出,Glu和Asp含量19时达最高峰,8时达最低峰;GABA含量在7时达最高峰,1时达最低峰;Gly含量在9时达最高峰,22时达最低峰;Glu/GABA比值5~11时相对偏低,其余时间相对偏高。给予大黄酚前,各组小鼠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给药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低于其余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错误次数增加,潜伏时间缩短,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时间明显增长(P<0.05)。皮质氨基酸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Glu含量和Glu/GABA比值均升高,Asp、Gly和GABA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吡拉西坦组和大黄酚10、1 mg·kg-1组Glu含量和Glu/GABA比值均降低,大黄酚10 mg·kg-1组Asp含量升高,吡拉西坦组和大黄酚10、1 mg·kg-1组Gly和GABA含量均升高(P<0.05)。综上,4~9周龄小鼠4种氨基酸含量在24小时内不断波动呈规律性变化,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可以保持小鼠正常生理活动;大黄酚能够显着地减少Aβ25-35致AD模型小鼠的错误次数,延长反应时间,提高AD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大黄酚通过调控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使脑内神经元的功能趋于正常,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许吉怡[4](2021)在《T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对帕金森病外周血中T细胞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探讨这些炎症因子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关性,进而探讨T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41例已确诊的PD患者,病程<5年、Hoehn-Yahr分期≤Ⅱ期,同时纳入3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神经变性病患者作为对照。采集外周血液样本及临床信息,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外周血中T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3(IL-33)、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α(IFN-α)等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PD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未发现白细胞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因子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炎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脑内炎症情况,本研究通过PD组与对照组T细胞相关炎症因子的检测和比较,发现PD组部分外周炎症因子的变化,为T细胞适应性免疫和相关炎症因子参与PD的发病提供证据,也提示PD的发病有适应性免疫应答参与,这使既往PD发病源于固有免疫的理念更新。

张春雨[5](2020)在《内蒙古蒙、汉族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社区蒙、汉族65岁及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探讨AD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探讨ApoE、TOMM40、PVRL2、BIN1 基因在蒙古族散发性AD(sporadic AD,SAD)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19号染色体单倍体型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1、选取内蒙古自治区30个社区的全部65岁及以上的5150个蒙古族、汉族个体进行AD危险因素探索性研究;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AD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评估相关因素对AD的影响;3、收集蒙古族SAD患者51 1例,对照组为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92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技术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AD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并应用单倍体分析和MDR方法研究蒙古族SAD患者基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蒙古族65岁及以上以上人群中,年龄、性别、职业、接受教育、婚姻、家庭结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舒张压,冠心病史和骨关节病史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汉族65岁及以上人群中年龄、性别、生育胎次、职业、接受教育、低收入、婚姻、家庭结构、吸烟饮酒史、体育锻炼、规律饮茶、低体重、腹型肥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史和骨关节病史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基因多态性分析表明蒙古族SAD组与对照组相比,ApoE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且ApoE ε4携带状态在两组间的分布存在显着差异(P=0.000)。(2)PVRL2 rs6857、rs6859、rs3852861,TOMM40 rs157580、rs2075650,ApoE rs709449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0.005);ApoE rs405509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 ApoE ε4携带状态后,上述各SNPs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poE ε4+/-组分布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IN1 rs6733839、rs74437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未见差异(P>0.05)。(3)19号染色体单倍体分析发现:PVRL2 rs6857、TOMM40rs157580、2075650间存在连锁不平衡,携带CGA单倍体者的AD发病风险较低,而TAG携带者的AD发病风险较高;TOMM40 rs2075650、APOE rs405509和rs769449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携带GTC单倍体者AD的患病风险较低,携带AGT者AD的发病风险较高;TOMM40 rs6857、rs6859、rs157580之间也存在连锁不平衡,携带AGG者AD的发病风险较低,携带GTA者AD的发病风险较高。(4)运用多因子降维法对蒙古族AD基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ApoEε4、教育、TOMM40rs157580、BIN1rs6733839 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ApoEε4、教育与蒙古族SAD显着相关。结论1.蒙古族65岁及以上人群中,年龄、性别、生育胎次、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舒张压水平,冠心病史和骨关节病史是AD的可能危险因素,非农牧业职业、接受教育、已婚、与配偶子女同住是AD的可能保护因素;在汉族人群中年龄、性别、低收入、多次生育、吸烟史、低体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史和骨关节病史是可能危险因素,非农牧业职业、接受教育、已婚、与配偶子女同住,规律饮茶、锻炼是AD的可能保护因素。2.进一步验证ApoE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SAD易感性相关,ApoEε4等位基因是蒙古族SAD的危险因素。3.首次对蒙古族AD人群19号染色体进行单倍体型分析发现PVRL2 rs6857、TOMM40 rs 157580 和 rs2075650 间存在连锁不平衡;TOMM40 rs2075650、APOE rs405509和rs769449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TOMM40rs6857、rs6859、rs157580之间也存在连锁不平衡,内蒙古蒙古族人群APOE、TOMM40、PVRL2、BIN1基因多态性与SAD的易感性相关。4.首次构建出了蒙古族AD发病的最优环境-基因交互模型,即ApoEε4,教育,TOMM40 rs157580,BIN1rs6733839与蒙古族AD发病显着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Eε4、教育水平与蒙古族SAD的发生显着相关。

刘耀洲,马恺悦,魏浩然,梁腾霄,徐元昊,宋秀芳[6](2020)在《阿尔茨海默症基因研究态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阿尔茨海默症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阿尔茨海默症成因复杂,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仍然是重要的医学难题。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录的阿尔茨海默症基因研究相关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趋势、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国家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态势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

邹婷[7](2020)在《新疆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趋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探讨新疆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病变化趋势及环境、遗传危险因素,本研究分析了2014年至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对9个基因位点(APOE、GSK3B、MME、MAPT、HMGCR、OGG1、SIRT1、PLAU、A2M)SNP多态性同汉族、维吾尔族老年人MCI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APOE、PLAU、A2M基因甲基化水平同维吾尔族老年人MCI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MCI的现况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采用现场及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第二、三部分: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诊断及排除标准,第二部分纳入汉、维老年人共242人(MCI:106例;对照:136例),第三部分纳入维吾尔族老年人共168人(MCI:43例;对照:125例);应用PCR及Sanger测序完成基因分型,qMSP完成DNA甲基化测定。结果:(1)(1)2014年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MCI的粗患病率为8.404%,标化患病率为7.144%。MCI患病率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TG水平显着相关,其中女性、高TG血症及年龄增长是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P均<0.05)。(2)2018年MCI的粗患病率为10.339%,标化患病率为9.780%;MCI患病率同年龄、高TC水平显着相关,其中高TC血症、年龄增长是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3)较2014年相比,2018年8089岁、小学文化程度、高TC血症中MCI的患病率显着上升(P均<0.05)。(2)(1)APOE rs7412 rs429358多态性在汉族MCI及对照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2)GSK3B rs6438552多态性在总人群、汉族、维吾尔族、非APOEε4携带组中的MCI及对照组间分布均有显着差异(P均<0.05)。(3)MME rs3736187多态性在男性MCI及对照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4)MAPT rs242557多态性在维吾尔族女性MCI及对照组间分布有差异(P<0.05)。(5)HMGCR rs3846662多态性在非APOEε4携带组MCI及对照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6)OGG1 rs1052133多态性在汉族男性MCI及对照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7)SIRT1 rs7895833多态性在维吾尔族APOEε4携带组的MCI及对照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8)PLAU rs22275564、A2M rs669多态性在MCI组及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APOE基因甲基化水平在维吾尔族总人群、男性、男性非APOEε4携带组中的MCI及对照组间均有显着差异(P均<0.05)。(2)PLAU基因甲基化水平在维吾尔族男性MCI组中显着降低(P<0.05)。(3)A2M基因甲基化水平在MCI组和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4)PLAU rs2227564、APOE rs7412 rs429358、性别及APOE基因甲基化存在交互作用,与MCI发病相关(P<0.05)。(5)各项临床指标均同APOE基因甲基化水平无相关性;女性MCI组中,PLAU基因基化水平同TG呈显着负相关(P<0.05);男性对照组中,A2M基因甲基化水平与LDL-C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1)2014年至2018年,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上升,80岁以上女性上升幅度最大,年龄和脂代谢异常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中等及更高文化程度对MCI的保护作用较为稳定。(2)(1)GSK3B基因同新疆老年人MCI相关,T等位基因是危险因素。(2)在汉族、维吾尔族老年人中有分布差异且与MCI相关的基因为:APOE、MAPT、OGG1、SIRT1。(3)在不同性别老年人中有分布差异、与MCI相关的基因为:MME。(4)独立于APOEε4与MCI相关的基因为:GSK3B、HMGCR;与APOEε4存在联合作用的基因为:SIRT1。(3)(1)APOE基因高甲基化水平同维吾尔族老年人MCI显着相关。(2)PLAU基因启动子区低甲基化水平与维吾尔族老年男性MCI显着相关。(3)A2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维吾尔族老年人MCI患病无关。(4)PLAU rs2227564、APOE rs7412 rs429358、性别及APOE甲基化水平存在交互作用,是维吾尔族老年人MCI患病的危险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名词审定委员会[8](2019)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阿尔茨海默病名词(2019)》文中研究指明简介自2003年9月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成立以来,在顾方舟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启动了"阿尔茨海默病名词审定释义"项目。在这种形势下,2005年年底,全国科技名词委启动了"阿尔茨海默病名词审定"项

王敏[9](2019)在《核桃蛋白源生物活性肽改善学习记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食源性生物活性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具有丰富生物活性。核桃长期以来被认为具有改善学习记忆的功能,其健脑益智生物活性成分除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外,蛋白质及生物活性肽也被认为是重要成分之一,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与核桃蛋白质相比,多肽因其分子量小、吸收率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论文旨在从核桃蛋白酶解物中筛选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生物活性肽,通过体外稳定转染Aβ-E22G-mCherry质粒构建Aβ蛋白聚集细胞模型和体内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评价其生物活性,探究核桃蛋白生物活性肽对学习记忆改善作用机制及不同给予方式对其功效发挥的影响。本论文首先采用D-半乳糖(D-gal)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小鼠模型评价核桃蛋白酶解物(WPH)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发现WPH可有效改善D-gal小鼠对空间和有害刺激的学习记忆能力。WPH具有显着提高D-gal小鼠血清中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性、抑制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显着降低氧化产物(MDA和NO)含量的作用;体外Aβ蛋白聚集细胞模型证实WPH可显着抑制细胞内Aβ蛋白聚集(p<0.05),以上结果表明WPH中含有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生物活性肽。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WPH中多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1 500 Da以下;通过超高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联用从WPH中鉴定得到10条多肽片段,序列简写如下:ASACM(AM5)、PPKNW(PW5)、ASSAPE(AE6)、GGPATTC(GC7)、HCPF(HF4)、HSGPHA(HA6)、NGGSH(NH5)、WSREEQE(WE7)、MTDAN(MN5)和WPPKN(WN5)。结合多肽物理性质预测分析,从10条多肽中挑选4条(WN5、PW5、WE7和HF4)进行体外抗Aβ蛋白聚集活性初筛和验证,其中PW5肽的抗Aβ蛋白聚集活性最佳。利用APP/PS1转基因小鼠评价核桃蛋白肽PW5体内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生物活性。行为学结果表明,PW5肽干预可有效改善小鼠在水迷宫和穿梭实验中对空间和有害性刺激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W5肽干预后APP/PS1小鼠脑中Aβ淀粉样蛋白沉积(15.5±1.08,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Aβ淀粉样蛋白沉积(25.14±3.89)。16S rRNA检测结果表明,PW5肽可调整APP/PS1小鼠处于失调状态下肠道菌群的α和β多样性及组成。此外,PW5肽可促进血清中神经递质肾上腺素(NE)水平的上升以及乙酰胆碱(Ach)和丁酸水平的降低(p<0.05)。Pearson系数分析表明,血清神经递质和短链脂肪酸水平变化与肠道菌群中Lactobacillus、gnorankfErysipelotrichaceae、Flexispira等菌属的相对丰度变化存在显着相关性。在对PW5肽改善学习记忆功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过程中,探讨了肠道菌群对AD发病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几种抗生素(氨苄西林、甲硝唑、万古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和红霉素)联合干预可有效杀灭3月龄APP/PS1小鼠肠道中的绝大部分菌群,使其接近无菌状态以便后续粪便移植研究;与同月龄(5月龄)未经干预的APP/PS1小鼠相比,短期抗生素干预对Aβ淀粉蛋白沉积形成无明显影响。在抗生素干预的基础上,通过移植老年(16月龄)APP/PS1小鼠的粪便菌群,可重构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导致小鼠脑中(5月龄)Aβ斑块数量显着增加(p<0.05)。这些结果提示外界干预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组成来实现预防、改善和治疗AD。结合行为学、免疫荧光染色、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学结果,PW5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脑内Aβ淀粉样蛋白斑块并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和血清代谢物组成起到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作用。通过灌胃和腹腔注射PW5肽对APP/PS1小鼠进行干预,评价两种不同给予方式对其改善学习记忆损伤的影响。研究发现,PW5肽经口服给予后其改善APP/PS1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和减少Aβ蛋白沉积的效果明显优于腹腔注射。与腹腔注射方式相比,PW5肽口服可接触肠道菌群,对认知功能障碍的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及功能均有很好的调整作用,使其整体组成远离未经干预的APP/PS1小鼠而更接近于野生型小鼠。本研究表明核桃蛋白具有改善学习记忆损伤的功效,并证实核桃蛋白源生物活性肽PW5肽经口服干预后其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优于腹腔注射。基于本研究结果,不仅拓宽了核桃蛋白潜在的应用范围,提高其附加的经济、营养和医用价值;而且核桃蛋白源生物活性肽可进一步开发为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性食品或药品,在预防、改善和治疗认知障碍相关的多种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舒奇[10](2019)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神经源性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从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患病的相关因素以促进AD的预防;(2)运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AD患者血浆神经源性外泌体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以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促进AD的早期诊断。方法:(1)随机选取深圳市某区某医院137例经过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Mini-Cog)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 nation,MMSE)评估的60岁及以上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区域137例性别相同、年龄±3岁的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以建立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经专家审查的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日常饮食情况,并采集他们的血糖、血脂及血压等临床资料,利用Epidata3.1软件录入上述数据,并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及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分析。(2)从上述137对样本中选取确诊的A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 pairment,MCI)患者及80、60、40岁正常人各6例共5组研究对象,每组男女比例均为1:1,且AD、MCI及80岁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ExoQuick提取人血浆中的外泌体,用L1细胞粘附分子(L1 Cell Adhesion Molecule,L1CAM)生物素化抗体分离出神经源性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Nanosight NS500和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软件及ELISA鉴定外泌体,将裂解获得的外泌体蛋白经烷基化、脱盐及酶解等步骤降解为肽段,并采用Tandem Mass Tag(TMT)进行标记,利用LC-ESI-MS/MS对标记肽段进行鉴定及相对定量。(4)运用Perseus软件分析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外泌体蛋白,并运用GO(Gene Ontology)注释、韦恩图(Venn)、火山图(Volcano Plot)、热图(Heatmap)、Kyo 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Wikipathway以及STRING蛋白质互作网络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上述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结果:(1)病例组的年收入、教育程度、每月蔬菜、淡水贝/虾和鸡蛋摄入量以及绿茶饮用频率等6个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教育程度高(OR=0.651,95%CI:0.476,0.890)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蔬菜摄入多(OR=2.405,95%CI:1.568,3.688)及淡水贝摄入多(OR=3.796,95%CI:1.258,11.453)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2)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血糖值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Mini-Cog分数越小,则其MMSE分数越小,鸡蛋摄入量越少,淡水贝/虾及蔬菜的摄入量越多,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 ex,BMI)值越大,血糖值越高;患者的MMSE分数越高,海鱼和奶制品摄入量越多,收缩压和血糖值越低。(3)电镜、NTA分析及ELIS A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到双层膜结构的外泌体。LC-ESI-MS/MS共鉴定出360个蛋白,运用Perseus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组之间比较有62个差异蛋白(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的t检验分析发现AD与MCI,AD与80,MCI与80,80与60,80与40,60与40,AD与60,AD与40,MCI与60及MCI与40组之间分别有8、15、18、41、42、57、41、40、30以及36个差异蛋白(P<0.05),按照表达差异Ratio>1.5或Ratio<0.67的标准,各组间上调的蛋白分别有4、6、9、19、31、37、41、40、30以及36个,下调的蛋白分别有4、9、9、22、11、19、28、17、21以及14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62个差异蛋白参与了42类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18类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及16类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BP中排名前7的主要是内吞作用、补体激活、内肽酶活性的调节以及参与吞噬作用的Fc-γ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等;MF中排名前7的主要是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内肽酶抑制剂活性、抗原结合、钙离子结合以及MHC II类蛋白质复合物结合等;CC结果表明有43个差异蛋白属于外泌体蛋白。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62个蛋白主要参与补体和凝集系统、他汀途径、脂质颗粒的组成、氧化损伤、硒微量营养素网络以及PI3K-Akt等10条信号通路。STRING结果表明13个外泌体蛋白:A2M,LCAT,FER MT3,HSP90AB1,APOC1,FCN2,ADIPOQ,ATPB,SPP2,HSP90AA1,FBLN5,PIGR以及COMP与其他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1)教育程度高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蔬菜摄入多及淡水贝摄入多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应提倡适当增加海产品、奶制品及鸡蛋的摄入量,适当饮用绿茶,保持适当的BMI。(2)免疫沉淀法可被用来获取外周血中神经源性外泌体,AD及MCI患者该类外泌体的蛋白质表达谱发生了改变,有望通过这些差异蛋白促进A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二、中国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α_2-巨球蛋白基因突变特点及比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α_2-巨球蛋白基因突变特点及比例(论文提纲范文)

(1)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BACE1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AD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1 中医学对痴呆的系统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痴呆病名由来及发展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痴呆病因病机的古代认识
        1.3 中医学对痴呆辨证论治及相关研究的认识
        1.4 中医学对痴呆治疗的古今认识
    综述二 西医学对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研究
        1 现代医学对AD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AD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1.2 现代医学对AD发病因素的认识及研究
        1.3 现代医学对AD发病相关机制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AD治疗的认识
        2.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s)
        2.2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2.3 甘露特纳胶囊
        2.4 其他非药物治疗
        3 问题与展望
    综述三 Aβ在脑内异常沉积的机制
        1.Aβ的产生、分布与清除、传递与运输的研究进展
        1.1 Aβ的产生
        2 Aβ的清除
        2.1 细胞的清除作用
        2.2 Aβ被降解酶的清除作用
        2.3 中枢Aβ的清除途径
        2.4 血液成分介导的Aβ清除
    综述四 解毒益智方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1 解毒益智方的创立
        1.1 脑髓理论
        1.2 髓虚毒损
        1.3 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
        2 解毒益智方通过调节SIRT1/AMPK通路抑制BACE1表达改善Aβ的沉积
        3 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第一章 CC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性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水平变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BACE1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基于蛋白质组和转录组识别SOD1突变的ALS小鼠脑内疾病进展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肌萎缩侧索硬化概述
    1.2 ALS的临床表现
    1.3 ALS的诊断
    1.4 ALS的病因与治疗
    1.5 蛋白组学方法及在神经变性病方面应用
        1.5.1 蛋白质组学概述
        1.5.2 基本技术方法
        1.5.3 iTRAQ技术及应用
        1.5.4 蛋白组学技术在神经变性病中应用
    1.6 ALS蛋白质组学研究
    1.7 SOD1 转基因小鼠蛋白组学研究
    1.8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在神经疾病生物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1.9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 方法
        2.2.1 动物模型的构建、筛选及分组
        2.2.2 蛋白质制备
        2.2.3 ITRAQ标记和SCX分馏
        2.2.4 基于三倍TOF5600的LC-ESI-MS/MS分析
    2.3 蛋白质组数据分析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4.1 数据挖掘与预处理
        2.4.2 WGCNA筛选CSN中疾病相关的模块和关键基因
        2.4.3 富集分析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利用iTRAQ蛋白定量技术探索SOD1 G93A小鼠大脑内差异表达蛋白及其功能分析
        3.1.1 SOD1 G93A小鼠同野生型小鼠大脑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比较
        3.1.2 不同阶段SOD1 G93A小鼠同野生型小鼠比较均有显着差异的蛋白
        3.1.3 对SOD1 G93A小鼠脑中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COG功能分析
        3.1.4 进展期SOD1 G93A小鼠同野生型小鼠比较的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
        3.1.5 进展期SOD1 G93A小鼠同野生型小鼠进行比较的差异蛋白KEGG分析
    3.2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SOD1 转基因小鼠脑中与疾病阶段相关的标志物
        3.2.1 数据处理
        3.2.2 软阈值筛选
        3.2.3 共表达基因网络模块的构建
        3.2.4 疾病阶段相关的模块和关键蛋白的识别
        3.2.5 疾病阶段相关模块基因富集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主要成果
    5.3 存在不足
    5.4 远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治疗靶点与策略
    参考文献

(3)小鼠脑内氨基酸日含量变化及大黄酚对AD模型小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T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1 阿尔茨海默病抗 Aβ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2 GBA1 基因突变导致 PD 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英国脑库诊断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内蒙古蒙、汉族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内蒙古自治区蒙、汉族人群AD危险因素的探索性研究
    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SAD遗传机制研究
结果
    一、内蒙古自治区蒙、汉族65岁及以上社区人群AD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群AD的遗传机制研究
讨论
    一、内蒙古自治区社区蒙、汉族人群A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二、Aβ及脂代谢相关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
    三、阿尔茨海默病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学发现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阿尔茨海默症基因研究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阿尔茨海默症基因研究趋势
    2.2 研究人员分析
    2.3 研究机构分析
    2.4 国家和地区分析
    2.5 研究热点分析
3 结论与展望

(7)新疆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趋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MCI的患病趋势研究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内容与方法
        1.2 质量控制
        1.3 统计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老年人MCI易感基因及其与APOE基因的联合作用研究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老年人MCI的表观遗传学初探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阿尔茨海默病名词(2019)(论文提纲范文)

简介
阿尔茨海默病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
01.总论
    01.00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01.002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
    01.003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
    01.004阿尔茨海默病所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01.005痴呆dementia
    01.006早老性痴呆presenile dementia
    01.007老年期痴呆senile dementia
    01.008路易体病Lewy body disease
    01.009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DLB
    01.010路易[小]体Lewy body
    01.011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01.012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
    01.013 17号染色体连锁额颞叶痴呆合并相关的帕金森综合征frontotemporal dementia and Parkinsonism linked to chromosome 17,FTDP-17
    01.014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
    01.015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01.016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01.017宾斯旺格病Binswanger disease
    01.018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
    01.019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dementia complex,AIDS dementia complex
    01.020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
    01.021皮质性痴呆cortical dementia
    01.022皮质下痴呆subcortical dementia
    01.023原发性丘脑性痴呆primary thalamic dementia
    01.024原发性变性痴呆primary degenerative dementia
    01.025缠结性痴呆tangle-only dementia
    01.026酒精性痴呆alcoholic dementia
02.脑解剖学
    02.001神经元neuron
    02.002高尔基I型神经元Golgi type I neuron
    02.003高尔基II型神经元Golgi type II neuron
    02.004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 neuron
    02.005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
    02.006星形神经元stellate neuron
    02.007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02.008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02.009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
    02.010海马锥体神经元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
    02.011尼氏体Nissl body
    02.012轴突终末axonal terminal
    02.013轴浆转运axoplasmic transport
    02.014树突树dendritic tree
    02.015树突棘dendritic spine
    02.016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
    02.017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02.018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02.019髓鞘myelin sheath
    02.020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02.021微管microtubule
    02.022微丝microfilament
    02.023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IF
    02.024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
    02.025大脑cerebrum
    02.026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
    02.027小脑cerebellum
    02.028脑干brain stem
    02.029前脑forebrain
    02.030端脑telencephalon,endbrain
    02.031间脑diencephalon
    02.032中脑mesencephalon,midbrain
    02.033菱脑rhombencephalon,hindbrain
    02.034后脑metencephalon
    02.035末脑myelencephalon
    02.036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02.037联络皮质association cortex
    02.038新皮质neocortex
    02.039异型皮质heterotypic cortex,allocortex
    02.040古皮质archicortex
    02.041旧皮质paleocortex
    02.042大脑叶cerebral lobe
    02.043额顶叶岛盖frontoparietal operculum
    02.044颞叶岛盖temporal operculum
    02.045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02.046躯体感觉皮质somatosensory cortex,somatic sensory cortex
    02.047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
    02.048运动皮质motor cortex
    02.049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
    02.050运动前区premotor area
    02.051补充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02.052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
    02.053下颞皮质inferotemporal cortex
    02.054颞横回transverse temporal gyrus
    02.055听皮质auditory cortex
    02.056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
    02.057颞平台temporal plane
    02.058楔叶cuneus
    02.059楔前叶precuneus
    02.060后顶皮质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02.061舌回lingual gyrus
    02.062视皮质visual cortex
    02.063嗅脑rhinencephalon
    02.064嗅皮质olfactory cortex
    02.065边缘叶limbic lobe
    02.066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02.067扣带回cingulate gyrus
    02.068海马旁回parahippocampal gyrus
    02.069[海马旁回]钩uncus of parahippocampal gyrus
    02.070海马沟hippocampal sulcus
    02.071侧副沟collateral sulcus
    02.072内嗅区entorhinal area
    02.073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
    02.074海马hippocampus
    02.075齿状回dentate gyrus
    02.076下托subiculum
    02.077海马伞fimbria of hippocampus
    02.078穹隆fornix
    02.079海马萎缩hippocampal atrophy
    02.080隔区septal area
    02.081嗅结节olfactory tubercle
    02.082前穿质anterior perforated substance
    02.083斜角带diagonal band
    02.084终纹terminal stria
    02.085杏仁核amygdala,amygdaloid nucleus
    02.086基底节basal ganglia
    02.087纹状体corpus striatum
    02.088尾状核caudate nucleus
    02.089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
    02.090壳核putamen
    02.091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02.092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
    02.093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
    02.094中央部central part
    02.095前角anterior horn
    02.096后角posterior horn
    02.097下角inferior horn
    02.098禽距calcar avis
    02.099后角球bulb of posterior horn
    02.100侧副隆起collateral eminence
    02.101脉络裂choroid fissure
    02.102无名质innominate substance
    02.103基底核basal nuclei
    02.104迈纳特基底核basal nucleus of Meynert
    02.105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02.106白质white matter
    02.107髓质medulla
    02.108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
    02.109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
    02.110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
    02.111上纵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02.112下纵束inf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02.113钩束uncinate fasciculus
    02.114扣带cingulum
    02.115额枕束frontooccipital fasciculus
    02.116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02.117最外囊extreme capsule
    02.118外囊external capsule
    02.119内囊internal capsule
    02.120辐射冠radiate crown
    02.121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02.122上丘脑epithalamus
    02.123缰核habenular nucleus
    02.124髓纹stria medullaris
    02.125松果体pineal body
    02.126垂体hypophysis,pituitary gland
    02.127下丘脑hypothalamus
    02.128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
    02.129未定带zona incerta
    02.130丘脑thalamus
    02.131丘脑网状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
    02.132丘脑前核群anterior nuclear group of thalamus
    02.133丘脑内侧核群medial nuclear group of thalamus
    02.134丘脑外侧核群lateral nuclear group of thalamus
    02.135板内核群intralaminar nuclear of thalamus
    02.136丘脑腹侧核ventral nucleus of thalamus
    02.137丘脑腹前核ventral anterior nucleus of thalamus
    02.138丘脑腹外侧核ventral lateral nucleus of thalamus
    02.139丘脑腹后核ventral posterior nucleus of thalamus
    02.140后丘脑metathalamus
    02.141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
    02.142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
    02.143蓝斑locus ceruleus
    02.144黑质substantia nigra
    02.145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02.146中缝核raphe nuclei
    02.147脑干网状结构brain stem reticular formation
    02.148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
    02.149大脑镰cerebral falx
    02.150小脑幕tentorium of cerebellum
    02.151软膜pia mater
    02.152蛛网膜arachnoidea,arachnoid mater
    02.153脉络组织tela choroidea
    02.154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
    02.155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02.156蛛网膜下池subarachnoid cistern
    02.157脑室周围器circumventricular organ,CVO
    02.158连合下器subcommissural organ
    02.159穹隆下器subfornical organ
    02.160终板血管器organum vasculosum of lamina terminalis
    02.161最后区area postrema
03.分子生物学与病理学
    03.001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
    03.002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
    03.003α分泌酶α-secretase
    03.004β分泌酶β-secretase
    03.005γ分泌酶γ-secretase
    03.006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 IDE
    03.007突触核蛋白synuclein
    03.008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ApoE
    03.009早老蛋白presenilin,PS
    03.010早老蛋白1 presenilin-1,PSEN1,PS1
    03.011早老蛋白2 presenilin-2,PSEN2,PS2
    03.012α2巨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α2M
    03.013寡聚体oligomer
    03.014 Aβ寡聚体Aβ-oligomer
    03.015淀粉样变amyloidosis
    03.016血清淀粉样蛋白P组分serum amyloid Pcomponent
    03.017淀粉样蛋白衍化的弥散性配体amyloid-derived diffusible legend,ADDL
    03.018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突变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mutation
    03.019神经炎neuritis
    03.020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
    03.021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 opionic acid receptor,AMPAR
    03.022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
    03.023突触后致密区postsynaptic density,PSD
    03.024突触后致密区95 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
    03.025突触后致密区93 postsynaptic density-93,PSD-93
    03.026 14-3-3蛋白14-3-3 protein
    03.027泛素蛋白ubiquitin
    03.028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蛋白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protein,SUMO
    03.029τ蛋白tau protein,τprotein
    03.030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
    03.031双股螺旋细丝paired helix filament,PHF
    03.032神经毡neuropil
    03.033神经毡细丝neuropil thread,NT
    03.034钙蛋白酶calpain
    03.035神经变性neural degeneration
    03.036呆蛋白nicastrin
    03.037神经连接蛋白neurexin
    03.038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on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
    03.039谷氨酸盐glutamate
    03.040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03.041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03.042突触蛋白synapsin
    03.043突触生长蛋白synaptophysin
    03.044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
    03.045朊病毒prion
    03.046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
    03.047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03.048格斯特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
    03.049淀粉样斑amyloid plaque
    03.050老年斑senile plaque
    03.051弥散斑diffuse plaque
    03.052终末斑end-stage plaque
    03.053原始斑primitive plaque
    03.054神经炎斑neuritic plaque
    03.055花样斑florid plaque
    03.056库鲁斑Kuru plaque
    03.057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03.058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03.059脑出血brain hemorrhage
    03.060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03.061脑室扩大ventricular enlargement
    03.062脑萎缩cerebral atrophy
    03.063脑水肿cerebral edema
    03.064出血性栓塞性脑梗死hemorrhagic embolic infarction
    03.065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03.066腔隙状态lacunar state
    03.067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03.068脱髓鞘demyelination
    03.069髓鞘发育不良dysmyelination
    03.070髓鞘再生remyelination
    03.071纤维性胶质细胞增生fibrillary gliosis
    03.072同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isomorphic astrocytic gliosis
    03.073胶质细胞胞质包涵体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
    03.074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oligodendrocyte inclusion
    03.075平野小体Hirano body
    03.076皮克小体Pick body
    03.077嗜银颗粒病argyrophilic grain disease
    03.078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03.079颗粒空泡变性 granulovacuolar degeneration
    03.080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Wilson disease
    03.081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
    03.082低灌注损害hypoperfusion lesion
    03.083神经元缺氧改变 hypoxic cell change in neuron
    03.084气球样神经元ballooned neuron
    03.085皮质层状坏死laminar cortical necrosis
    03.086蓝斑苍白locus ceruleus paler
    03.087脑膜血管梅毒meningovascular syphilis
    03.088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
    03.089树胶肿性神经梅毒gummatous neurosyphilis
    03.090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insane
    03.091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03.092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drenoleukodystrophy
    03.093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
    03.094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03.095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
    03.096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03.097海绵状改变spongiform change
    03.098单纯疱疹脑炎herpes-simplex encephalitis
    03.099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03.100脊髓痨tabes dorsalis
    03.101鱼雷样变torpedo change
    03.102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
    03.103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
    03.104白质坏死white matter necrosis

(9)核桃蛋白源生物活性肽改善学习记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1.1.1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
        1.1.2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市场研究
        1.1.3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制备研究进展
        1.1.4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5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1.2 核桃及核桃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1.2.1 核桃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1.2.2 核桃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鉴定研究进展
        1.2.3 核桃生物活性肽的生物功能和应用研究进展
    1.3 学习与记忆研究进展
        1.3.1 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因素
        1.3.1.1 神经递质对学习与记忆的作用
        1.3.1.2 脑肽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1.3.1.3 其他影响学习与记忆的因素
        1.3.2 学习和记忆障碍相关的疾病研究
        1.3.3 阿尔茨海默病
        1.3.4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3.5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1.3.6 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1.3.6.1 动物模型
        1.3.6.2 行为学评价方法
        1.3.6.3 体外细胞模型
        1.3.7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现状
    1.4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在学习记忆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1.4.1 核桃生物活性肽在学习记忆功能方面研究进展
        1.4.2 其他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在学习记忆方面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核桃蛋白酶解物改善学习记忆的功效评价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核桃蛋白酶解物制备
        2.3.2 核桃蛋白酶解物对D-gal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小鼠的行为学影响
        2.3.2.1 昆明小鼠
        2.3.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2.3 行为学之水迷宫
        2.3.3 核桃蛋白酶解物对D-gal诱导学习记忆损伤小鼠的血清和脑组织中抗氧化生化指标的影响
        2.3.3.1 血清、脑组织匀浆制备
        2.3.3.2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2.3.3.3 脑组织生化指标检测
        2.3.4 核桃蛋白酶解物体外抗Aβ蛋白聚集活性研究
        2.3.4.1 细胞培养
        2.3.4.2 核桃蛋白酶解物溶液制备
        2.3.4.3 细胞活力检测
        2.3.4.4 体外抗聚集可视化观察分析
        2.3.4.5 流式细胞仪检测
        2.3.5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核桃蛋白酶解物对D-gal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2.4.2 核桃蛋白酶解物对D-gal诱导学习记忆损伤小鼠的血清和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影响
        2.4.3 核桃蛋白酶解物对体外细胞模型中Aβ蛋白聚集活性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核桃生物活性肽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体外抗Aβ蛋白聚集活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核桃生物活性肽分离和纯化
        3.3.1.1 核桃蛋白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检测
        3.3.1.2 多肽分离纯化
        3.3.2 核桃生物活性肽结构鉴定
        3.3.3 核桃生物活性肽物理性质预测
        3.3.4 核桃生物活性肽体外抗Aβ蛋白聚集活性评价
        3.3.4.1 多肽溶液制备
        3.3.4.2 细胞培养
        3.3.4.3 细胞活力检测
        3.3.4.4 体外抗聚集可视化分析
        3.3.4.5 长时间活细胞成像观察
        3.3.4.6 流式细胞仪检测
        3.3.4.7 显微成像流式细胞仪检测
        3.3.5 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核桃生物活性肽分子量分布测定和分离纯化结果
        3.4.2 核桃生物活性肽结构鉴定结果
        3.4.3 核桃生物活性肽物理性质预测抗Aβ蛋白聚集活性
        3.4.4 核桃生物活性肽体外抗Aβ蛋白聚集活性筛选
        3.4.5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 体外抗Aβ蛋白聚集活性评价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体内改善学习记忆功效和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对APP/PS1 小鼠的行为学影响
        4.3.1.1 APP/PS1 小鼠
        4.3.1.2 多肽PW5 干预
        4.3.1.3 行为学检测
        4.3.1.4 血清、脑组织制备
        4.3.2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对APP/PS1 小鼠脑中Aβ淀粉蛋白的影响
        4.3.2.1 固定、脱水、石蜡包埋
        4.3.2.2 切片
        4.3.2.3 石蜡切片常规脱腊复水
        4.3.2.4 高温微波修复
        4.3.2.5 免疫组化染色
        4.3.2.6 显微镜下观察和图像分析
        4.3.3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对APP/PS1 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3.3.1 粪便收集和保存
        4.3.3.2 提取微生物组总DNA和定量
        4.3.3.3 PCR扩增
        4.3.3.4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4.3.3.5 测序结果分析
        4.3.4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对APP/PS1 小鼠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
        4.3.5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 对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产物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4.3.6 肠道菌群对APP/PS1 小鼠Aβ淀粉蛋白的影响
        4.3.6.1 APP/PS1 小鼠
        4.3.6.2 抗生素配制和供体小鼠粪便制备
        4.3.6.3 粪便移植及分组
        4.3.6.4 肠道菌群研究
        4.3.6.5 免疫荧光染色
        4.3.7 统计学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对APP/PS1 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4.4.2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对APP/PS1 小鼠脑中Aβ淀粉蛋白沉积的影响
        4.4.3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对APP/PS1 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4.4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对APP/PS1 小鼠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
        4.4.5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 对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产物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4.4.6 肠道菌群对APP/PS1 小鼠脑中淀粉蛋白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 不同给予方式对改善学习记忆功效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 的两种不同给予方式
        5.3.2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的两种不同给予方式对APP/PS1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5.3.3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 的两种不同给予方式对APP/PS1 小鼠脑中A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
        5.3.3.1 脑组织制备
        5.3.3.2 石蜡切片、及切片染色前处理
        5.3.3.3 免疫组织染色
        5.3.3.4 染色结果和统计
        5.3.4 核桃生物活性肽PW5的两种不同给予方式对APP/PS1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5.3.4.1 粪便样品收集
        5.3.4.2 微生物组DNA提取、扩增
        5.3.4.3 构建文库和上机测序
        5.3.4.4 测序结果分析
        5.3.5 统计学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比较PW5 肽的两种不同给予方式对APP/PS1 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5.4.2 比较PW5 肽的两种不同给予方式对APP/PS1 小鼠脑中Aβ淀粉蛋白沉积的影响
        5.4.3 比较PW5 肽的两种不同给予方式对APP/PS1 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神经源性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胆碱能假说
        1.1.2 Aβ假说
        1.1.3 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AD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2.2 日常饮食情况
        2.2.3 “三高”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2.2.4 饮食与“三高”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2.5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3.人血浆神经源性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排除标准
    3.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2.1 主要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试剂的配置
    3.3 研究方法
        3.3.1 血液样品的采集
        3.3.2 提取血浆神经源性外泌体
        3.3.3 外泌体的鉴定
        3.3.4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
        3.3.5 外泌体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4 统计分析方法
    3.5 研究结果
        3.5.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5.2 外泌体的鉴定
        3.5.3 人血浆神经源性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结果
        3.5.4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4.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1.调查问卷
    2.英文缩略词表
    3.相关性分析结果的补充
    4.附表-质谱分析结果的补充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中国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α_2-巨球蛋白基因突变特点及比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BACE1表达影响的研究[D]. 朱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蛋白质组和转录组识别SOD1突变的ALS小鼠脑内疾病进展相关标志物的研究[D]. 刘欣. 南昌大学, 2021(01)
  • [3]小鼠脑内氨基酸日含量变化及大黄酚对AD模型小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D]. 李兆珍.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4]T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D]. 许吉怡.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2021(01)
  • [5]内蒙古蒙、汉族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张春雨.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6]阿尔茨海默症基因研究态势分析[J]. 刘耀洲,马恺悦,魏浩然,梁腾霄,徐元昊,宋秀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0(10)
  • [7]新疆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趋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D]. 邹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阿尔茨海默病名词(2019)[J]. 阿尔茨海默病名词审定委员会.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 2019(03)
  • [9]核桃蛋白源生物活性肽改善学习记忆机制研究[D]. 王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1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神经源性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D]. 王舒奇.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中国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α_2-巨球蛋白基因突变特征及比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