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为类型医学生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行为类型医学生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不同行为类型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朔[1](2021)在《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我国每年有大量海外务工人员赴非,出国劳务人员属于心理脆弱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身处埃塞俄比亚的中资企业员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海外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策略建议。方法:本研究分别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的2020年6月27~28日和12月27~28日两个时间节点选取仍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共825名中资企业员工纳入本研究。通过各企业负责人向所在企业员工发放网络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标准心理健康量表GHQ-12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个人态度和行为、当地防控措施的主观感受、新冠肺炎知识了解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其中,心理健康状况以GHQ-12标准心理量表进行自评,以总分3分作为切分值,即GHQ-12总得分≥3分为筛查阳性,说明受试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疑似存在心理健康问题;GHQ-12总得分<3分为筛查阴性,说明受试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本研究基于问卷星收集数据,通过SPSS 22.0和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Kolmogorov-Smirnov法检验正态性,前后两次调查心理健康阳性率的比较、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1.共有825名员工完成调查。其中第1次调查了671人,有38.75%(260/671)的员工疑似有心理健康问题;第2次调查了 154人,有48.70%(75/154)的员工疑似有心理健康问题。员工调查时间段前2周内的焦虑、抑郁情绪最为突出。2.第1次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员工回国计划受到疫情影响[OR=3.293(95%CI:1.897~5.714)]、员工担心身处非洲而无法照顾国内家人[OR=2.329(95%CI:1.198~4.528)]、所在公司在疫情期间未采取过任何防控措施[OR=4.697(95%CI:1.080~20.435)]是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而员工最近1个月内身体未出现任何症状[OR=0.305(95%CI:0.171~0.543)]、疫情期间正常上班[OR=0.517(95%CI:0.322~0.831)]、一天查看1次或隔几天查看1次埃塞确诊病例数变化[OR值分别为0.598(95%CI:0.387~0.923)、0.225(95%CI:0.095~0.533)]、感觉少数民众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OR=0.419(95%CI:0.234~0.750)]、认为当地口罩供应少量或充足[OR值分别为0.484(95%CI:0.242~0.968)、0.375(95%CI:0.206~0.680)]、公司保证生活必需品供应[OR=0.609(95%(CI:0.371~1.000)]、公司进行过新冠肺炎知识宣传[OR=0.335(95%CI 0.183~0.614)]为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3.第2次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局势动乱[OR=13.46(95%CI:1.62~111.99)]、员工回国计划受到疫情影响[OR=24.41(95%CI:1.57~380.23)]、埃塞俄比亚累计工作年限在2年及以下[OR=14.88(95%CI:1.12~111.99)]、担忧收入减少[OR=38.61(95%CI:4.90~304.00)]、总是、经常和偶尔按照网上所述症状怀疑自己患上新冠肺炎[OR值分别为30.92(95%CI:1.19~806.09)、125.29(95%CI:5.65~2780.12)、31.80(95%CI:3.98~253.98)]是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而认为非洲生活环境较为艰苦和一般[OR分别为0.03(95%CI:0.00~0.39)、0.02(95%CI:0.00~0.28)]、疫情期间正常上班[OR=0.02(95%CI:0.00~0.80)]和在家办公[OR=0.00(95%CI:0.00~0.44)]、公司分散就餐[OR=0.02(95%CI:0.00~0.28)]、公司提供心理健康支持[OR=0.10(95%CI:0.01~0.74)]和公司发放洗手液[OR=0.07(95%CI:0.00~0.92)]是员工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4.中资企业员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知晓率很高,前后两次调查知晓率均超过90%,但知晓率的高低与心理健康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关联。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随着疫情加重,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严重。有社会局势动荡、主诉有身体症状、回国计划受到疫情影响、在埃塞工作年限在2年及以下、担忧家庭和收入、所在公司未采取充分防控措施、怀疑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和对疫情过度关注的员工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应采取多种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减轻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王玉杰[2](2021)在《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研究通过了解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降低养老机构老年抑郁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2月至2020年5月在威海地区市中心2家养老机构居住的210位老年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有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问卷、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采用SPSS26.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描述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抑郁、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现状水平,运用t检验以及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研究对象抑郁、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对研究对象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养老机构197名老年人男性85例(43.1%),女性112例(56.9%),男女比例均衡;年龄构成比以70岁以上为主,为94例(47.7%);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中专为主,为98例(49.8%);婚姻状况无配偶居多136例(69%),退休前职业以农民为主77例(39.1%);子女个数以2个为主为80例(40.6%);医疗支付形式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98例(49.7%);经济来源退休金123例(62.4%);子女探望频次一周1~2次80例(40.6%);入住原因中自愿入住140例(71.1%);现每月收入1000元以上为75例(38.1%);慢性病情况无慢性病75例(38.1%),有慢性病情况122例(61.9%)(2)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平均得分为(6.48±2.54)分,有抑郁症状的占比为37.1%。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医疗支付形式、经济来源、子女探望频次、入住原因、现每月收入、慢性病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3)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得分中,存在生命意义感得分为(23.45±6.14),找寻生命意义感得分为(18.04±5.29),生命意义感总分(41.49±9.46),介于38~51分之间,处于中等水平,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支付形式、经济来源、入住原因、现每月收入、慢性病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4)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1±0.56)。介于2~3分之间,处于中等水平,在年龄、婚姻状况、医疗支付形式、经济来源、入住原因、现每月收入、慢性病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438,p<0.01),抑郁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390,p<0.01),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着正相关(r=0.724,p<0.01)。(6)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的影响因素中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作用最显着,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意义感共同解释了抑郁的40.4%的变异量。结论:(1)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低。(2)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3)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4)抑郁与生命意义感负相关,抑郁与自我效能感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效能感正相关。(5)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现每月收入可以显着影响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作用最为显着。

张童欢[3](2021)在《湖北省某高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体育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分析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评价3km快走体育运动对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医学生的睡眠质量现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健康行为、心身状况、环境及自我能力评价、A型行为等多个维度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运用扎根理论对半结构式访谈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善建议。在现况调查基础上,采用3km快走干预方法,对有睡眠质量问题的医学生进行体育干预,评价快走运动对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结果:在710名医学生中,有121人睡眠质量差,占比17.0%;单因素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每周早餐频率、每周水果天数,是否饮食清淡、每周有氧运动次数、吸烟、饮酒、学习压力、紧张焦虑、孤独感频率、身体状态、就业形势、人际关系、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关系、寝室睡眠环境、综合自评、A型行为等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每周早餐频率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与PSQI总分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每周水果天数得分与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每周有氧运动次数得分、健康行为总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学习压力得分、孤独感频率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存在相关性(P<0.05),经济压力得分与PSQI总分存在相关性(P<0.05),紧张焦虑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身体状态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心身状态总分与PSQI所有维度及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就业形势评价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家庭氛围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寝室睡眠环境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存在相关性(P<0.05),环境评价总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人际关系得分、人际沟通能力得分、社会适应能力得分、综合自评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医学生A型行为总分和时间紧迫感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PSQI总分存在相关性(P<0.05);竞争意识及敌意得分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PSQI总分存在相关性(P<0.05)。A型行为类型医学生的主观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均高于非A型行为类型医学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紧张焦虑水平,身体状态,寝室睡眠环境,综合自评是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P<0.05)。扎根理论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考试焦虑、工作压力等心理因素,噪音、光线等环境因素,饥饿、疼痛等生物学因素为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3km快走运动干预6周共20次以上之后,干预组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学生睡眠质量较差;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紧张焦虑水平、身体状态,以及寝室睡眠环境、自我满意度和作息时间分配等;3km快走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建议在减轻医学生学业压力,降低紧张焦虑,改善寝室睡眠环境基础上,通过制定有氧运动计划,形成运动健康习惯,以促进医学生睡眠质量。

王钦[4](2021)在《某医科大学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短期海上演练课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训练环节,是某医科大学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毕业生的必经科目。短期海上训练也是目前海上工作任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重要形式包括前期准备、海上训练行动及行动结束后休整等阶段。海上演练课程作为一种应激源,对参训学生的健康,尤其是睡眠等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解决短期海上演练课程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尤其是解决海上演练课程全过程对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对有效开展海上演练课程、增强训练效果、维持学生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分析某医科大学参加海上演练课程两个时期(校园准备期、海上演练期)的医学生睡眠质量现况,及这两个时期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学生校园准备期与海上演练期睡眠质量PSQI得分及睡眠质量因子得分的差异,访谈分析参加海上课程演练医学生的睡眠障碍症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学生在海上演练课程不同时期提高睡眠质量的对策及建议,为参加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方向。研究方法采用自拟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对某医科大学参加海上演练课程的医学生,分别于校园准备期及海上演练期结束当天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使用SPSS 21、SAS 9.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列联表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了解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得分与不同时期PSQI得分及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后:Wald法,纳入标准α=0.05,排除标准α=0.10)分析,分析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计算各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采用有序Ordinal回归分析其对睡眠各因子得分的影响。焦虑、抑郁、认知情绪调节量表采用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进行信度分析,认知情绪调节量表采用确定性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1名主诉海上演练期严重睡眠障碍的学生与9名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拟定访谈提纲“参加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哪种症状?”“您认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原因有哪些?”“您认为哪些措施可以改善学生睡眠质量?”三个问题进行半开放式访谈并提取有意义的结果。研究结果1、学生校园准备期PSQI得分(6.60±2.43分)及睡眠障碍检出率(PSQI>7,29.00%)高于同龄人,短期演练行动准备阶段睡眠质量不佳。学生校园准备期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为学习压力、身体疾病、焦虑、自我责难、责难他人,保护因素为理性分析。2、学生海上演练期PSQI得分(6.64±3.09分)及睡眠障碍检出率(PSQI>7,33.73%)低于危机应激事件及长远航人员,短期演练行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低于长远航。学生海上演练期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为晕船、认床经历、个人生活作息不规律、抑郁、自我责难、沉思,保护因素为接受。3、学生校园准备期与海上演练期两个时期学生睡眠质量得分无差异(χ2=2.318,P=0.128)。校园准备期与海上演练期两个时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四个睡眠质量因子得分存在差异(P<0.05)。4、访谈结果:参加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睡眠起始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睡眠质量主要受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生活作息不规律、认床、晕船、遗传等因素的影响。5、睡眠质量管理对策及建议:可以通过平时睡眠课程授课、参观见学、物品准备宣讲、心理准备、心理辅导、睡眠自我管理、随队配备助眠药等改善学生睡眠质量。结论建议1、参加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较为普遍。组织者应在海上演练课程过程中对学生的睡眠质量给予高度重视。2、学生校园准备期及海上演练期的总体睡眠质量无差异,但睡眠各因子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存在差异。3、平时及海上演练课程全过程均应做好健康睡眠科普教育与合理落实政治思想和心理卫生工作。医学生校园准备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缓解学习压力、降低身体疾病发生率、做好出发前的准备等策略来改善睡眠质量。医学生海上演练期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减轻晕船引起的不适、减轻认床烦恼、改善个人生活作息规律、随队合理配备助眠药、安眠药等策略来改善睡眠质量。

张长宏[5](2021)在《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其影响因素;探讨述情障碍、手机成瘾、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为针对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提供一定线索。方法:(1)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以班级为单位抽取某两所医学院校3516人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内在个体因素、外部因素三个部分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2)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心理资本问卷(PCQ)、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分别对医学的学习倦怠、心理资本、手机成瘾和述情障碍进行测量。(3)采用Epidata、spss20.0、AMOS.V2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结和构方程模型(SEM)探究述情障碍、心理资本、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次调查共收回3090份问卷,其中男生1199(38.80%)人,女生1891(61.20%)人;户籍在农村的1334(43.17%)人,在城市的1756(56.83%)人;独生子女为1254(40.58%)人,非独生子女为1836(59.42%)人;医学专科生934(30.23%)人,医学本科生为2156(69.77%)人。平均年龄为19.69±1.23岁,在16到34岁之间;学习倦怠平均得分为57.19±10.71,学习倦怠总得分超过中点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8%。(2)在医学生中,专科生比本科生高水平学习倦怠发生率更高(OR=1.549,95%CI=1.289-1.861);不自信(OR=2.276,95%CI=1.617-3.201)和偶尔不自信(OR=1.470,95%CI=1.140-1.896)的比一直很自信的高水平学习倦怠发生率高;不喜欢参加团体活动的高水平学习倦怠发生率比喜欢参加的更高(OR=1.495,95%CI=1.098-2.036);性格中等比起性格外向来说是保护因素(OR=0.756,95%CI=0.607-0.943);不喜欢(OR=4.984,95%CI=3.575-6.947)或者一般喜欢(OR=2.503,95%CI=2.067-3.029)自己专业的高水平学习倦怠发生率都高于喜欢自己专业的;不喜欢(OR=2.062,95%CI=1.521-2.796)或者一般喜欢(OR=1.396,95%CI=1.167-1.668)与家人交流的高水平学习倦怠发生率都高于喜欢与家人交流的;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水平学习倦怠的保护因素(OR=0.558,95%CI=0.465-0.671);每周不锻炼的高水平学习倦怠发生率高于每周锻炼在三次以上的(OR=2.089,95%CI=1.630-2.677);每个月生活费不够(OR=2.063,95%CI=1.482-2.872)或者刚好(OR=1.353,95%CI=1.124-1.629)的高水平学习倦怠的发生率高于每月生活费充足的;经常感到孤独(OR=1.982,95%CI=1.364-2.878)和偶尔感到孤独(OR=1.452,95%CI=1.131-1.864的高水平学习倦怠发生率高于从不感到孤独的;不能适应学校生活(OR=2.050,95%CI=1.304-3.224)和基本能适应学校生活(OR=1.326,95%CI=1.089-1.614)的高水平学习倦怠的发生率高于很适应学校生活的医学生。(3)心理资本在述情障碍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路径系数为0.168(-0.454*-0.371),占总效应的28.33%(0.168/0.371+0.168)。手机成瘾在述情障碍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路径系数为0.063(0.541*0.117),占总效应的14.52%(0.063/0.371+0.063)。结论:(1)专科生、不自信、不喜欢参加团体活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喜欢与家人交流、每周不锻炼、生活费不够、感到孤独、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可能是高水平学习倦怠的危险因素;思考职业生涯规划可能是高水平学习倦怠的保护因素。(2)述情障碍可能直接影响学习倦怠,也可能通过心理资本或者手机成瘾,间接影响学习倦怠,心理资本和手机成瘾都可能在述情障碍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张旻[6](2021)在《应对方式对医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阐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生群体抑郁症状和应对方式现状,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情况下探究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对医学生群体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在影响因素中的优先顺位,为预防和控制抑郁症状在医学生群体中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一个系(临床二系)和公卫学院(预防公管)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最终调查了1578人,获得有效问卷1328份,有效应答率为84.1%。运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Just World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JWS)评价该医科院校医学生群体的抑郁症状、应对方式、公正信念、社交回避及苦恼情况。问卷的录入采用Epidata 3.1软件,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和SAS9.2软件。结果:本研究一共调查1328人,结果显示,该调查人群的抑郁症状得分为13.55分,高于全国常模11.52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8±0.47),比起全国常模(1.78±0.52)分来说较高,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3±0.52),比起全国常模的(1.59±0.66)来说较低。广义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把性别作为控制变量后,中欧医科大学医学生的抑郁症状影响因素依次为消极应对方式(β=0.243,P<0.001)、公正世界信念(β=-0.232,P<0.001)、社交回避及苦恼(β=0.214,P<0.001)、积极应对方式(β=-0.178,P<0.001)。人口特征信息均未见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论:本研究针对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生群体进行抑郁症状、应对方式现状研究,并在控制性别、公正信念、社交回避及苦恼等情况下研究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及其优先顺位。结果说明该人群的抑郁症状水平较高,应对方式现状较为乐观。消极应对方式是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生群体抑郁症状的首要影响因素,其他依次为公正世界信念、社交回避及苦恼、积极应对方式。对此,应当更加关注应对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把面对挫折,困难时如何用积极方式应对作为医学生入校后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而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王晶[7](2020)在《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意义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1],要求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随着我国“二孩”政策全面放开,高龄高危孕妇约增加至往年的1.3倍[2],妊娠不仅会使育龄女性产生生理变化,还容易出现各种负面心理反应,其中产前抑郁较为常见[3],孕妇产前抑郁的检出率逐年升高,每年以9%的速率上升[4]。产前抑郁不仅危害孕妇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及其家庭关系[5,6],还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以及神经发育等受影响[7,8],增加孕妇流产、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本研究拟聚焦孕妇这一特殊重点人群,开展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现状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并探讨产前抑郁孕妇的情绪加工机制,为临床产前抑郁重点人群的早识别早干预提供重要依据,对孕妇这一特殊人群的情绪健康与心理健康管理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目的1.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解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实验研究,了解产前抑郁情绪孕妇注意偏向特点及其产前抑郁情绪加工机制。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一: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压力知觉量表及自编一般资料问卷,便利抽取广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内容二: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设计实验范式:便利抽取中国成年女性对实验材料情绪词语进行评定,通过评定结果对词语进行分类,选取具有不同情绪效价的情绪词语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完成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脑电实验使用的情绪Stroop实验范式。ERP实验研究:在参加本研究第一阶段问卷调查的孕妇中筛选EPDS≥9分且经精神科医生诊断排除产前抑郁症的孕妇为产前抑郁高危组(简称:高危组),EPDS<9分的孕妇为产前抑郁对照组(简称:对照组),采用上述设计的情绪Stroop实验范式,要求孕妇被试对情绪词语呈现颜色命名,记录孕妇反应时等行为学数据与ERP成分振幅、脑地形图数据,探讨两组孕妇被试对情绪词语的注意偏向特点。统计与分析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ERP行为学数据由Eprime软件自动收集,合并处理后导入SPSS 20.0软件,双人核对后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检验以及成组t检验;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妇产前抑郁情绪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P脑电数据使用Matlab R2014a软件及ERPLAB工具包进行数据处理。脑电分段的时程选择为-200~600ms,-200 ms基线校正。带通滤波0.1~30 Hz,以波幅大于±70μV剔除伪迹。根据总平均图及参考文献确定各成分时间窗口为:N1:80~130ms,P2:150~300ms;并选择Fz、Pz及Cz三个电极点来分析两个成分。使用SPSS 20.0对ERP成分波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孕妇产前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9.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妇产前抑硕士学位论文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压力知觉得分(OR=1.34,95%CI=1.28~1.42)、独生子女(OR=0.39,95%CI=0.20~0.75)、婚姻满意度(OR=1.84,95%CI=1.19~2.86)。Hosmer-Lemeshow 检验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 检验值为 6.89(P=0.55>0.05),回归模型拟合度好,纳入的自变量压力知觉、独生子女和婚姻满意度得分可有效预测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发生。2.孕妇产前抑郁情绪ERP行为学与脑电实验结果(1)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ERP行为学结果:高危组孕妇反应正确率、总反应时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意义水平(P>0.05),高危组孕妇对词语的总反应加工时间更短;不同类型情绪词语刺激下2组孕妇反应时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意义水平(P>0.05)。将情绪词语与中性词语的反应时差值作为情绪词语反应时的Stroop效应,2组孕妇在正性词Stroop效应量和负性词Stroop效应量上相比均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意义水平(P均>0.05)。(2)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ERP脑电特点分析结果:①脑电成分N1抑郁分组主效应(F=0.13,P=0.718)、情绪词语类型主效应(F=1.45,P=0.247)和电极主效应(F=0.45,P=0.533)不显着;情绪词语类型与电极(F=0.61,P=0.561),情绪词语类型与抑郁分组(F=0.12,P=0.876),电极与抑郁分组(F=0.45,P=0.535),以及情绪词语类型、电极与抑郁分组(F=1.61,P=0.209)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②脑电成分P2电极主效应(F=10.09,P=0.002)显着,而抑郁分组主效应(F=0.30,P=0.591)和情绪词语类型主效应(F=0.24,P=0.758)不显着;情绪词语类型与电极(F=0.12,P=0.921),情绪词语类型与抑郁分组(F=0.12,P=0.841),电极与抑郁分组(F=0.18,P=0.738),以及情绪词语类型、电极与抑郁分组(F=1.03,P=0.377)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研究结论1.本研究中孕妇产前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9.7%。孕妇压力知觉高是其产前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孕妇为独生子女、婚姻满意度高是其产前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2.本研究中产前抑郁高危孕妇无显着的情绪Stroop效应,对负性词语不存在注意偏向,脑电成分N1、P2平均振幅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意义水平,提示采用情绪Stroop实验的反应时和脑电成分N1、P2作为评估及筛查产前抑郁症的客观指标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吴茵琪(Ngyanki)[8](2020)在《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分析比较香港和广州在校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探索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两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提出进一步完善两地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提高预防心理危机工作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和香港3所综合院校1038名大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和中医五态人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86%,其中香港450例(43.35%),广州588例(56.65%)。(1)按SCL-90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44例,占总数的32.00%,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未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29)。广州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62例,占总数的27.55%,其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39)。(2)SCL-90因子得分显示,香港大学生中,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中,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得分大部分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偏执因子得分大部分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得分中,躯体化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因子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P<0.05)。(3)按自杀意念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66例,占总数的15.49%,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72例,占总数的12.37%,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按家庭关怀度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240例,占总数的53.33%,其中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广州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474例,占总数的80.61%,其中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按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太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4.02±4.93,香港大学生10.92±4.21;少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77±4.61,香港大学生13.81±4.60;阴阳和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为8.51±2.21,香港大学生7.25±2.70,;少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84±3.05,香港大学生15.20±3.75;太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8.78±6.86,香港大学生9.41±6.15;经统计检验,广州与香港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香港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阳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广州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阴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6)在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影响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44.818,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366,P=0.013)、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2.918,P=0.005)、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2.783,P=0.002)、年级(OR=2.611,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对本专业满意(OR=0.237,P<0.001)、性别(OR=0.294,P=0.001)、有宗教信仰(OR=0.465,P=0.022)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在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独生子女、父母婚姻、家庭氛围、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是学生会干事、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影响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OR=43.523,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6.141,P<0.001)、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11.730,P<0.001)、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4.093,P<0.001)、学院(OR=1.910,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年级(OR=0.504,P=0.008)、谈恋爱(OR=0.259,P<0.001)、性别(OR=0.151,P<0.001)、对本专业满意(OR=0.078,P<0.001)、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0.073,P<0.001)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香港和广州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认知障碍、自卑、抑郁苦闷、家庭关怀度障碍、自杀意念等问题,且检出率较高。香港大学生在认知障碍、自卑感、忧郁苦闷心境等问题较广州大学生更为严重,同时香港大学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比广州大学生更严重,若未得到良好开导,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在SCL-90心理状况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常水平,但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正常水平。在中医五态人格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性格较随和、沉着冷静、善于辨认是非、自我警惕性较强、不易患得患失、但进取心较差、抗打击能力弱,广州大学生进取心和抗打击能力强、自我警惕性较低、稳定性较强、有奉献精神、但易盲信别人。家庭情绪氛围、个人经历、宗教信仰和个人不良习惯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父母暴力打斗、恋爱受别人干涉和重大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训与宣教,合理引导大学生恋爱与情感依恋,鼓励父母采用关爱、和谐家庭情绪氛围与鼓励的教养方式,综合多途径、个性化、针对性的方式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高婷婷[9](2020)在《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长春市某高中学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成瘾是高中生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青少年尚处于认知系统的建构阶段,本身自制力较差,再加上互联网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性特点的引诱以及大量现实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网络成瘾问题。基于我国青少年网民的总体规模,青少年成为网络成瘾的潜在高危人群。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们除了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不良影响外,更要从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对近端因素入手采取防控措施,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目的:本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旨在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与负性情绪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各微观系统对高中生网络成瘾影响的路径关系,验证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网络成瘾之间的模型关系;通过纵向追踪研究,验证横断面路径的因果关系,探讨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发展轨迹以及相关因素发展轨迹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从而为较为全面的制定高中生网络成瘾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长春市某高中1-3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完成第一次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对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半年一次的追踪研究,一共三次。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问卷录入,采用SPSS24.0软件、AMOS 23.0软件和Mplus 8.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描述性统计用来描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计算仅网络成瘾、仅负性情绪和它们两者同时出现的检出率,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基于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的方法对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建立潜类别增长模型,确定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轨迹,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网络成瘾及其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跨类概率相等性检验探讨不同轨迹发展趋势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结果:(1)高中生仅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0%,仅负性情绪检出率为27.0%,网络成瘾和负性情绪同时出现检出率为13.6%。与健康组相比,目前吸烟,周内睡眠剥夺时间平均每天超过1.5小时,周内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0分钟,周末平均每天上网超过240分钟,母子关系差和父子关系差的学生是网络成瘾和负性情绪同时出现的高危人群(P<0.05)。(2)抑郁(95%CI=[0.019,0.028])和焦虑(95%CI=[0.018,0.027])在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间具有中介效应,同伴关系调节了抑郁(95%CI=[-0.003,-0.001])/焦虑(95%CI=[-0.002,-0.001])对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3)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3%,性别在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和网络成瘾之间起显着地调节作用。(4)纵向追踪研究发现,抑郁在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焦虑在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性别在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之间起到了调节效应。(5)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两类不同的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危险组”(约占总体的71.5%)和“正常组”(约占总体的28.5%)。平均每天社交网站使用频率大于6次,社交网站(QQ/微信等)联系人数量为60150个,体育运动喜爱程度为一般和不喜欢以及近半年有被同伴孤立过经历的个体被划分到网络成瘾危险组的可能性更大,自我评价没有压力的高中生更不可能被划分到网络成瘾危险组。(6)正常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抑郁缓解组(P=0.020)和抑郁倾向组(P=0.001),正常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焦虑快速增长组(P=0.003)和缓慢增长组(P<0.001),正常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压力快速增长组(P<0.001)和缓慢增长组(P=0.001),压力快速增长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高于缓慢增长组(P=0.040),低父母婚姻冲突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中父母婚姻冲突组(P=0.002),父子关系较差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高于父子关系较好组(P<0.001),母子关系较差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高于母子关系较好组(P<0.001),同伴关系一般组网络成瘾概率显着低于同伴关系较好组(P=0.015)。结论:(1)高中生暴露的危险因素越多,仅网络成瘾、仅负性情绪以及两者同时出现的危险更高。(2)父母婚姻冲突、抑郁和焦虑可以影响网络成瘾,同伴关系可以缓解父母婚姻冲突对抑郁、焦虑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网络成瘾的危险。(3)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可以影响网络成瘾,同伴关系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保护作用,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有利于降低网络成瘾。(4)父母婚姻冲突、抑郁、焦虑、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可以显着预测网络成瘾,这些预测变量与网络成瘾存在因果关系。(5)重点关注社交网站使用频率大于6次,社交网站(QQ/微信等)联系人数量为60150个,体育运动喜爱程度为一般和不喜欢的高中生,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与成瘾程度。(6)抑郁、焦虑、压力、父母婚姻冲突、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轨迹可以影响高中生网络成瘾。

韩慧[10](2020)在《隔药灸脐法对医学生心脾两虚型失眠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隔药灸脐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医学生的临床疗效。从中医外治法角度指导医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生活习惯,寻找一种简单、有效、适合推广的失眠干预方法。方法:2019年4月-5月,10月-11月,采取前瞻、随机对照的实验性研究,以广告招募的形式纳入62例符合PSQI≥8分、心脾两虚型失眠的医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隔药(归脾丸)灸脐法,对照组采用隔全麦面粉灸脐。每隔2-3天一次,4次一疗程,干预两个疗程。治疗前后填写PSQI量表及中医证候量表。结果:1.干预前,两组医学生在性别、年龄、PSQI总分及其7个睡眠因子得分、中医症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治疗组在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治疗组的PSQI总分差值为(5.63±2.72)分,对照组为(1.11±4.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66,P=0.013)。4.干预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59.2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3.829,P<0.05)。5.干预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为(12.07±3.92)分,对照组为(16.19±3.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90,P<0.05)。6.治疗组在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值为(8.44±5.50)分,对照组为(4.41±5.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03,P<0.05)。7.干预后,对两组的中医症候疗效进行统计得出,治疗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有效率为3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181,P=0.042)。结论:隔药灸脐能够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中医症状,值得推广。

二、不同行为类型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行为类型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非洲和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发展现状
    1.2 我国在非劳务人员现状
    1.3 海外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研究
    1.4 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与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1.5 非洲及埃塞俄比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
    1.6 心理健康定义及标准
    1.7 心理健康评估及量表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资料及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收集
    2.3 问卷设计
    2.4 研究对象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框架
    2.5 开展预调查
    2.6 资料处理与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2.8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第一次调查结果
    3.2 第二次调查结果
    3.3 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行为及措施
4 讨论
    4.1 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员工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4.2 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4.3 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行为及措施
    4.4 疫情常态化下的海外务工人员心理健康促进对策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GHQ-12效度分析表
    附录2: 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第一次)
    附录3: 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第二次)
    附录4: Logistic回归变量赋值表
个人简历
致谢

(2)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理论基础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3 样本量
    2.4 研究工具
    2.5 资料收集
    2.6 统计方法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学问题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研究对象抑郁现状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3 研究对象生命意义感现状以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4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现状以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5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
    3.6 研究对象抑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整体情况
    4.2 研究对象抑郁现状分析
    4.3 研究对象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
    4.4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4.5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4.6 研究对象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 抑郁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湖北省某高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体育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在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2 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2 研究对象的健康行为情况
        2.3 研究对象的心身健康状况
        2.4 研究对象对环境及自我能力的评价
        2.5 研究对象的行为模式情况
        2.5.1 研究对象的行为模式分布
        2.5.2 研究对象A型行为得分与常模的比较
        2.6 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情况
        2.6.1 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等级分布
        2.6.2 研究对象睡眠质量得分与常模的比较
        2.7 影响睡眠质量的单因素组间比较
        2.7.1 不同一般情况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
        2.7.2 不同健康行为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
        2.7.3 不同心身状态的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
        2.7.4 不同环境及自我能力评价研究对象睡眠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
        2.8 睡眠质量得分与各组间的相关性分析
        2.8.1 健康行为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的相关性
        2.8.2 心身状态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的相关性
        2.8.3 环境评价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的相关性
        2.8.4 自我能力评价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的相关性
        2.8.5 A型行为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2.9 影响睡眠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2.10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及促进建议的质性研究
    3 讨论
        3.1 医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
        3.2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3.2.1 一般情况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
        3.2.2 健康行为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
        3.2.3 心身状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3.2.4 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3.2.5 自我能力评价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3.2.6 A型行为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3.2.7 影响睡眠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3.3 影响睡眠质量的定性分析
    4 结论
        4.1 医学生睡眠质量较差
        4.2 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
        4.3 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建议
第二部分:在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的体育干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干预研究的样本量估算
        1.1.2 干预对象选择
        1.2 干预方案
        1.3 研究工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 干预前的睡眠质量情况
        2.3 体育干预改善睡眠质量效果评价
    3 讨论
        3.1 改善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
        3.2 快走运动的干预效果评价
    4 结论
        4.1 三千米快走运动对医学生睡眠质量具有改善作用
        4.2 三千米快走运动质量控制方案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现况调查表
附录二 干预前干预后问卷
附录三 医学生睡眠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五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某医科大学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校园准备期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心理状况评估
    三、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海上演练期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心理状况评估
    三、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不同时期睡眠质量比较分析
    一、不同时期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比较分析
    二、讨论
    三、小结
第四部分 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相关质性访谈
    一、访谈对象
    二、访谈提纲
    三、学生访谈结果
    四、管理人员访谈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第五部分 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平时及海上演练课程全过程
    二、校园准备期
    三、海上演练期
    四、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海上航行人员睡眠质量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医学生学习倦怠的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述情障碍、手机成瘾、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医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6)应对方式对医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工具
        2.2.1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生群体抑郁症状现状
        2.2.2 影响因素评价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人群基本特征
    3.2 调查人群抑郁症状和应对方式水平
    3.3 应对方式与调查人群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3.4 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
        3.4.1 人口学特征对调查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
        3.4.2 社会心理因素与调查人群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
    3.5 应对方式及其他因素在医学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中的效应顺位分析
4 讨论
    4.1 资料的可靠性
    4.2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生抑郁症状水平
    4.3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生应对方式水平
    4.4 应对方式对医学生群体抑郁症状的影响和优先顺位
    4.5 其他相关因素对医学生群体抑郁症状的影响
        4.5.1 公正世界信念对医学生群体抑郁症状的影响
        4.5.2 社交回避及苦恼对医学生群体抑郁症状的影响
5 结论
附录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操作性定义
    1.3 抑郁的相关理论
    1.4 孕妇产前抑郁的研究现状
        1.4.1 孕妇产前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
        1.4.2 孕妇产前抑郁的评估工具
    1.5 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现状
        1.5.1 事件相关电位定义
        1.5.2 事件相关电位经典成分
        1.5.3 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常用范式
        1.5.4 事件相关电位在临床中的研究与应用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1.7 研究目的
    1.8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的现状调查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对象与方法
        2.4.1 研究对象
        2.4.2 研究工具
        2.4.3 研究方法
        2.4.4 统计学方法
        2.4.5 质量控制
        2.4.6 伦理原则
    2.5 结果
        2.5.1 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5.2 孕妇妊娠相关特征
        2.5.3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得分情况及检出率
        2.5.4 产前抑郁高危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
        2.5.5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2.6 讨论
        2.6.1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检出率现状分析
        2.6.2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
    2.7 小结
第三章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3.1 相关概念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设计
    3.4 研究假设
    3.5 实验对象与方法
        3.5.1 实验对象
        3.5.2 实验材料
        3.5.3 实验程序
        3.5.4 实验环境及设备
        3.5.5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5.6 质量控制
        3.5.7 伦理原则
    3.6 结果
        3.6.1 两组孕妇被试一般资料与其EPDS比较结果
        3.6.2 两组孕妇被试ERP行为学结果
        3.6.3 两组孕妇被试ERP脑电实验结果
    3.7 讨论
        3.7.1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Stroop效应分析
        3.7.2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脑电成分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研究过程
    4.2 主要结论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4 本研究的局限
    4.5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
致谢

(8)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2 调查方法与样本量计算
    2.3 调查内容与工具
    2.4 研究内容
    2.5 统计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3.1.1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3.1.2 香港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3.1.3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3.1.4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3.1.5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3.1.6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2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3.2.1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3.2.2 广州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3.2.3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3.2.4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3.2.5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3.2.6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3.3.1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3.3.2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3.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情况的比较
        3.3.4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家庭关怀度的比较
        3.3.5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比较
        3.3.6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分析
    4.1 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4.2 造成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及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4.3.1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
        4.3.2 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章 建议
    5.1 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
    5.2 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5.3 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5.4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国德育文化教育相结合
    5.5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词
个人学习经历
致谢
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9)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长春市某高中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横断面实证研究
    3.1 前言
    3.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3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负性情绪的关联性研究
    3.4 高中生父母婚姻冲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路径关系
    3.5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网络成瘾之间的路径关系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中生网络成瘾的路径关系和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纵向追踪实证研究
    4.1 前言
    4.2 被调查对象的基线人口学特征
    4.3 高中生网络成瘾的路径关系研究
    4.4 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5 高中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发展轨迹及其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5章 讨论
    5.1 高中生负性情绪和网络成瘾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5.2 负性情绪、家庭以及同伴因素对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
    5.3 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5.4 负性情绪、家庭以及同伴因素发展轨迹影响网络成瘾
第6章 预防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建议
    6.1 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
    6.2 建立高中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计划
    6.3 构建积极的心理环境
    6.4 加强亲密关系满足心理需求
    6.5 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创设温馨的生活环境
    6.6 培养高中生应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能力
第7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隔药灸脐法对医学生心脾两虚型失眠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与研究
        一、失眠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二、失眠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三、失眠的病因
        四、失眠的发病机制
        五、失眠的治疗方法
        六、小结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与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不寐病名的认识
        二、不寐的病因病机
        三、不寐的中医症候分布
        四、祖国医学对不寐的治疗方法
        五、小结
    第三节 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现状
        一、总体概况
        二、影响大学生睡眠的因素
        三、小结
第二章 隔药灸脐对心脾两虚型失眠医学生的干预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研究对象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排除/脱落/剔除标准
    二、样本量计算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设计类型
        (二) 随机方法
        (三) 盲法
        (四) 干预方法
        (五) 质量控制
        (六) 遵循伦理原则
        (七)观察指标
        (八) 疗效评判指标
        (九) 统计学方法
        (十) 技术路线
    四、结果
        (一)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 干预前两组的PSQI总分及其7个睡眠因子得分情况比较
        (三) 干预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比较
        (四) 治疗组干预前后的PSQI及其7个睡眠因子得分情况比较
        (五) 对照组干预前后的PSQI及其7个睡眠因子得分情况比较
        (六) 干预后两组PSQI及其7个睡眠因子得分情况比较
        (七) 干预后两组PSQI总分差值情况比较
        (八) 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疗效情况比较
        (九) 干预后两组中医症候分值及其差值情况比较
        (十) 干预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情况比较
    五、讨论
        (一) 心脾两虚型不寐所占比重较大,应引起关注
        (二) 隔药灸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作用机理
        (三) 隔药灸脐对心脾两虚型医学生的作用疗效
        (四) 隔药灸脐法的应用领域
    六、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不同行为类型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陈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 王玉杰. 延边大学, 2021(02)
  • [3]湖北省某高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体育干预研究[D]. 张童欢.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4]某医科大学海上演练课程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D]. 王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5]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 张长宏.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应对方式对医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D]. 张旻.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 王晶.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8]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D]. 吴茵琪(Ngyank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9]高中生网络成瘾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长春市某高中学生为例[D]. 高婷婷. 吉林大学, 2020(01)
  • [10]隔药灸脐法对医学生心脾两虚型失眠的应用研究[D]. 韩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不同行为类型医学生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