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治疗肝纤维化87例报告

中西药联合治疗肝纤维化87例报告

一、中西药联用抗肝纤维化87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任愉嫱[1](2018)在《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治疗肿瘤的病证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建立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数据库,总结三方临床运用的病证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三方治疗肿瘤的病证异同,为深入认识及全面发掘三方的现代运用拓宽研究思路。研究方法1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六大数据库,检索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20日以桂枝茯苓丸或大黄?虫丸或鳖甲煎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文献。2将所检索文献导入EndNote5.0软件中,筛选并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题名、第一作者、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及用药,并运用SPASS22.0软件分别对其进行统计,纵向总结三方所治肿瘤的病证分布情况。3根据三方各自统计结果,横向比较三方所治肿瘤的病证异同。研究结果1桂枝茯苓丸共纳入73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应用于肿瘤类的疾病共有15种,按频次排序依次为子宫肌瘤(117)、卵巢囊肿(97)、卵巢癌(3)、宫颈癌(2)、良性乳腺肿瘤(1)、子宫内膜癌(1)、肝囊肿(1)、肝血管瘤(1)、肝癌(1)、胃癌(1)、再发性结直肠腺瘤(1)、胰腺囊肿(1)、肺癌(1)和神经纤维瘤(1)。在用药上多为单独用药、联合米非司酮、联合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所治肿瘤类疾病的证型共有17种,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气滞血瘀(35)、瘀血内结(27)、气虚血瘀(7)、痰瘀互结(7)、肝郁气滞(6)。2大黄?虫丸共纳入37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应用于肿瘤类的疾病共有15种,按频次排序依次为子宫肌瘤(11)、肝癌(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胃癌(3)、肺癌(3)、肝囊肿(2)、肾囊肿(2)、卵巢囊肿(2)、宫颈癌(2)、胰腺癌(1)、食管鳞状细胞癌(1)、非霍启金淋巴瘤(1)。在用药上多为单独用药或联合西药。大黄?虫丸所治肿瘤类疾病的中医证型共有11种,频次最高的是瘀血内结证,出现9次。3鳖甲煎丸最终共纳入8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鳖甲煎丸应用于肿瘤类的疾病共有8种。按频次排序依次是肝癌(8)、食管癌(2)、子宫肌瘤(2)、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脂肪瘤(1)、卵巢囊肿(1)、肝血管瘤(1)及对胃癌复发的预防(1)。在用药上为单独用药或联合西医疗法。鳖甲煎丸所治肿瘤类疾病的中医证型共有18种,频次最高的是瘀血内结证,出现7次。结论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是《金匮要略》中经典名方,均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方剂,疗效确切。三方都可用于妇科肿瘤中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消化道肿瘤中肝癌及胃癌的治疗,同时,三方又各有侧重,桂枝茯苓丸重于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的治疗,且有大量临床报道,应用广泛;鳖甲煎丸及大黄?虫丸偏于肝癌的治疗,但相关临床报道较少。三方都有活血化瘀之效,所治肿瘤中医证型桂枝茯苓以气滞血瘀为主,鳖甲煎丸和大黄?虫丸以瘀血内结为主,都与“瘀血”有关。研究中不足的是,桂枝茯苓应用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报道较多,并有循证医学系统评价证明其疗效,而大黄?虫丸和鳖甲煎丸虽已有实验研究证明其有抑制肝癌细胞增长的作用,但两方有关肝癌的临床报道仅有几例。还需要更多大样本量、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形成系统性研究,并要根据现代循证医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证据等级建立一个“证-量-效关系”指导下的应用规范方案,进而发挥经方治疗肿瘤类疾病的优势。总之,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在临床治疗肿瘤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三方所应用的病证又各有侧重,特别是桂枝茯苓丸较多应用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这些研究将对现代中医临床肿瘤用药及丰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汪涛[2](2017)在《恩替卡韦联合肝癖Ⅰ号膏方治疗肝郁脾虚痰湿内蕴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肝癖Ⅰ号”膏方是治疗肝郁脾虚痰湿内蕴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膏方。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肝癖Ⅰ号”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60例符合肝郁脾虚痰湿内蕴型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础治疗之上同时口服恩替卡韦片(商品名Baraclude,简称博路定,生产于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0.5mg/片)空腹口服,每日0.5mg。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之上联合“肝癖Ⅰ号”膏方,每日服用3次,每次10g,温水冲服。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V-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体重指数、肝脏B超、脂肪衰减度和临床症候积分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收集到的数据经过统计软件SPSS19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24周后,两组临床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3.33%,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周时,两组间HBV-DNA转阴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4周后,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2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抗病毒应答率分别为40%,60%;治疗24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抗病毒应答率为86.67%,治疗组为100%,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在治疗12周、24周后肝功能(ALT、AST)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TC、TG水平比较:治疗12周及24周后,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TG水平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治疗12周后,两组在降低体重、体重指数方面疗效均不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后,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B超结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为9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12周后,经Fibrotouch检查,脂肪衰减参数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9.两组治疗12周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减少,组间、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10.治疗结束后检查相关安全性指标,均在安全范围内,治疗组过程中所有受试者未出现明显不适,安全性良好。结论: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恩替卡韦联合“肝癖Ⅰ号”膏方治疗肝郁脾虚痰湿内蕴证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与单药恩替卡韦片治疗相比,可显着提高HBV-DNA转阴率、病毒学应答率,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并且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具有优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3](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提出

陈龙虎[4](2013)在《基于不同层次的复方鳖甲软肝片药效物质辨识及相关问题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药效物质辨识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年要基石。客观辨识中药药效组分,对于阐明药效作用机制,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为现代组分中药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中药复方本身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辨识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寻求中药药效物质辨识瓶颈的新突破,本课题以临床首选治疗肝纤维化药物——复方鳖甲软肝片为模式药,探索建立新途径:借鉴血清药物化学的思路,逐次检测体外样本、动物以及临床标本中的药源性成分,通过对比分析三者异同,初步确定能代表药效的目标成分。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种基于“体外—动物—人体”层层递进、面向临床的药效物质筛选模式,旨在多快好省地寻找和确定中药药效物质。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一)为表征复方鳖甲软肝片体外成分,建立其体外成分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表征了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芍药苷、连翘苷和阿魏酸等成分;采用UP LC-Q-TOF/MS法,共表征了可能存在的38种化合物,包括:三萜皂苷类(如人参皂苷、黄芪皂苷)、单萜类(如芍药苷类)、黄酮类(如芒柄花素)、苯乙醇苷类(连翘酯苷)、挥发油(如洋川芎内酯)、有机酸(如没食子酸)等。为复方鳖甲软肝片的药效物质的筛选、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药效作用机制的阐明等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二)为进一步筛选药效物质,前期研究在大鼠含药标本中检得人参皂苷类、三七皂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13种原型成分;继而借鉴代谢组学思路,采用UPLC-Q-TOF/MS法,针对正常大鼠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含药血浆进行整体对比研究,同时基于GC/TOF-MS技术对二者内源性代谢产物作了差异分析。PCA分析的得分图显示,两组大鼠血浆中代谢物组能得以区分,提示药源性成分在二者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存在差异,导致所筛选得出的药效物质也会存在差异。(三)为有效避免从体外到体内,从动物到人体的种属差异障碍,更加科学准确地辨识药效物质,本研究结合UPLC-TOF/MS与MS/MS法对人体正常剂量服药后所采集的血液与尿液样本进行初步检测,结果显示,只检测到了芍药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昔几种成分。反观用药剂量、样品处理方式、检测分析手段等多方面因素,揭示现今血清药化研究模式对于人体样本的适用性问题,有待更进一步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纵观以上结果发现:(1)所测得成分从体外、动物到人体依次减少,提示体外和动物层次所含有的成分不一定是复方鳖甲软肝片抗人体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2)正常/模型大鼠含药血浆的差异提示更应关注基于模型动物的药效物质的筛选;(3)临床样本的分析存在给药剂量、样品处理方法等问题;以上现象显示了现今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应用于药效物质辨识存在的临床相关性、可行性与普适性等局限,本文尝试对其——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体外—动物—人体”三位一体的药效物质筛选途径,初步阐释了复方鳖甲软肝片可能的药效物质,从而为最终形成中药药效物质辨识的新模式,提供研究基础。同时,对课题反映的问题所进行的探讨与和提出的建议,可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朱浩然[5](2001)在《中西药联用抗肝纤维化87例报道》文中研究说明

徐丰宇[6](2016)在《小柴胡汤在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中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在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的文献,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频次统计等)归纳总结小柴胡汤治疗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并分析小柴胡汤的药物加减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使小柴胡汤在脂肪性肝病中能够更灵活、更安全、更有效的发挥作用。方法:查阅1985年-2015年间的文献,依据文献选择标准决定文献的纳入或排除。归纳总结小柴胡汤治疗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并且统计文献中使用过的每一种中药的使用次数,进行整合。结果:使用了小柴胡汤加减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时,活血化瘀、利水渗湿及补虚药物这3类最常用。结论: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治疗脂肪性肝病疗效显着,在临床运用中应注重活血化瘀、利水渗湿及补虚药物这3类药物的加减应用。

李洁[7](2014)在《不同甘草酸制剂引起低血钾的风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性医院甘草酸制剂的使用状况;对甘草酸制剂使用患者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患者使用甘草酸注射剂发生低血钾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医师对存在风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监护和用药调整提供依据,降低低血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减少临床甘草酸注射剂的用药风险。研究方法以北京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使用甘草酸制剂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患者住院信息。调查工具主要是医药HIS系统,记录在自拟的甘草酸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表。甘草酸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为患者一般情况及应用甘草酸制剂的情况、应用药物后是否出现以下不良事件、合并用药、辅助检查结果等。对使用甘草酸制剂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后,将原始资料录入整理,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分析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临床使用特点,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做基础准备。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首先对数据结构进行检验,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变量;然后对初步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改进变量间的共线性后,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进行筛选,建立并评价最优回归模型。统计分析过程应用统计软件Excel2007和SPSS20.0结合进行。研究结果(1)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使用的人口学特征本次统计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患者256例,使用科室主要集中在肝胆外科和血液科,男性患者居多,年龄集中分布在45-59,60-74岁。39.84%患者既往所患一种慢性疾病。无不良嗜好的患者占大多数,有吸烟或饮酒嗜好的多为男性。用于改善肝功能异常使用的患者占72.27%。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疗程为1-2周。经分析,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使用的日剂量为每日20-40m1,即说明书推荐剂量。(2)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使用的人口学特征调研时间内,共获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65例患者信息。复方甘草酸苷的使用科室主要集中在肝胆外科、血液科和甲状腺乳腺外科,三者合计占44.94%。男女患者比例没有明显差异。患者年龄集中分布在19~44岁,45-59岁,二者合计占61.51%。新生儿及未满一周岁的婴幼儿患者11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预防、改善肝功能异常,占总数的90.11%。且1例整形外科的患者用于皮肤炎的治疗。患者兼有3种慢性疾病的居多,用药疗程为1-2周,日剂量60-80ml。(3)甘草酸制剂引起低血钾相关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甘草酸制剂使用后发生低血钾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治疗疗程、用药前血钾情况、排钾利尿剂的使用。对性别和不良嗜好(饮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在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1)大量科室倾向选择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少数科室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同一时间段内,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使用量远多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青少年及中年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比例高,而中、老年患者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使用比例高。临床治疗肝功能异常的婴幼儿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3)研究发现,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不仅用于改善肝功能异常,还用于预防肝功能异常。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主要用于改善肝功能异常。(4)直观日剂量,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比异甘草酸注射液使用量大,经计算,实际有效成分甘草酸的量反而少。(5)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使用后发生低血钾的主要风险因素可能是性别、连续使用天数、用药前血钾情况、排钾利尿剂的使用。(6)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使用后发生低血钾的主要风险因素可能是性别、连续使用支数、用药前是否低钾、补钾药是否使用、给药原因、排钾利尿剂是否使用。(7) logistic回归主要用于研究疾病的风险因素,筛选可疑风险因素。

陈诗慧[8](200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由四逆散加疏肝健脾祛湿中药组成的加味四逆散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加味四逆散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在HBeAg阴转率及病毒学应答率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祛湿中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二、中西药联用抗肝纤维化87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药联用抗肝纤维化87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治疗肿瘤的病证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 桂枝茯苓丸治疗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大黄(?)虫丸治疗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鳖甲煎丸治疗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桂枝茯苓丸治疗肿瘤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黄(?)虫丸治疗肿瘤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鳖甲煎丸治疗肿瘤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所治肿瘤的病证比较
    1 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药物组成、主治及功效比较
    2 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治疗肿瘤类疾病的比较
    3 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所治肿瘤的中医证型比较
讨论
    参考文献
附: 鳖甲煎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致谢
个人简历

(2)恩替卡韦联合肝癖Ⅰ号膏方治疗肝郁脾虚痰湿内蕴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CHB合并NAFLD的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CHB合并NAFLD的研究
        1.1 CHB合并NAFLD发病机制
        1.2 NAFLD对CHB的影响
        1.2.1 NAFLD对CHB疾病进展的影响
        1.2.2 NAFLD对CHB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1.3 CHB合并NAFLD的治疗
        1.3.1 CHB的治疗
        1.3.2 NAFLD的治疗
        1.3.3 CHB合并NAFLD的治疗
    2 中医学对CHB合并NAFLD的认识
        2.1 中医对CHB和NAFLD病名的认识
        2.2 CHB合并NAFLD的病因病机
        2.3 CHB和NAFLD中医辨证分型
        2.4 CHB和NAFLD中医治疗
        2.4.1 CHB的中医治疗
        2.4.2 NAFLD的中医治疗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CHB和NAFLD
第二部分 CHB合并NAFLD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2.1 CHB的诊断标准
        1.2.2 NAFLD西医诊断标准
        1.2.3 无创肝纤维化弹性成像(Fibrotouch)诊断标准
        1.3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试验终止标准
        1.8 病例脱落与处理
        1.8.1 病例脱落标准
        1.8.2 脱落病例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基础治疗
        2.2.2 药物治疗
        2.3 观察指标及项目
        2.3.1 安全性观测指标
        2.3.2 疗效性指标
        2.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4.1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2.4.2 西医疗效评价
        2.4.3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5 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1.1 年龄、性别
        3.1.2 治疗前生化学检验指标比较
        3.1.3 治疗前体重、体重指数及脂肪衰减参数比较
        3.1.4 两组病例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2 治疗后结果分析
        3.2.1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3.2.2 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比较
        3.2.3 抗病毒应答率的对比
        3.2.4 ALT、AST治疗前后对比
        3.2.5 TC、TG治疗前后比较
        3.2.6 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的变化
        3.2.7 治疗前后肝脏B超结果
        3.2.8 治疗前后脂肪衰减度改变
        3.2.9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的变化
    4 讨论
        4.1 从“郁”论慢CHB并NAFLD的病因病机
        4.2 传统膏方在临床运用中的价值
        4.3 “肝癖Ⅰ号”膏方处方分析
        4.3.1 立方依据
        4.3.2 方剂及药物分析
        4.4 恩替卡韦治疗CHB的优势
        4.5 临床疗效分析
        4.5.1 临床总体疗效分析
        4.5.2 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4.5.3 肝功能、脂质代谢改变的分析
        4.5.4 体重、体重指数改变的分析
        4.5.5 肝脏B超改变的分析
        4.5.6 脂肪衰减参数改变的分析
        4.5.7 中医症状积分改变的分析
        4.6 “肝癖Ⅰ号”膏方方安全性分析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基于不同层次的复方鳖甲软肝片药效物质辨识及相关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辨识研究的重要性
    2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模式的研究现状
    3 本课题总体研究思路
    4 选择复方鳖甲软肝片为模式药的依据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复方鳖甲软肝片体外成分的表征
    第一节 基于HPLC法的复方鳖甲软肝片体外成分的表征
        1 实验材料
        2 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检测
        3 单萜类化合物的检测
        4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检测
        5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检测
        6 有机酸类化合物的检测
        7 实验小结
    第二节 基于UPLC-TOF-MS的复方鳖甲软肝片体外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第三节 基于UPLC-TOF-MS的复方鳖甲软肝片体外成分的辨识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第三章 复方鳖甲软肝片在动物水平的体内分析研究
    第一节 复方鳖甲软肝片在正常大鼠体内移行成分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二节 基于UPLC-TOF-MS的正常/模型大鼠含药血浆差异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三节 正常/模型大鼠含药血浆内源性代谢差异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临床样本的复方鳖甲软肝片体内成分的表征
    第一节 基于UPLC-Q-TOF/MS的复方鳖甲软肝片人体内移行成分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二节 基于UPLC-MS/MS的复方鳖甲软肝片人体内移行成分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第五章 分析讨论与结论
    本课题及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
    建议与展望
    主要结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小柴胡汤在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中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文献研究
    1 文献的获取方法
        1.1 文献选取标准
        1.1.1 文献纳入标准
        1.1.2 文献排除标准
    2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文献
        2.1 单用小柴胡汤或合用他方加减
        2.1.1 文献
        2.2 小柴胡加减与保肝、降脂药物联用
        2.2.1 文献
        2.3 总结及分析
        2.3.1 表格及统计数据
        2.3.2 数据分析
        2.3.3 不良反应
    3 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文献
        3.1 单用小柴胡汤或合用他方加减
        3.1.1 文献
        3.2 小柴胡加减与保肝药物或降脂药物联用治疗酒精性肝病
        3.2.1 文献
        3.3 总结及分析
        3.3.1 表格及统计数据
        3.3.2 数据分析
        3.3.3 不良反应
    4 方药运用规律
        4.1 统计方法
        4.2 统计结果
        4.3 结果分析
        4.3.1 小柴胡汤原方分析
        4.3.2 药物加减规律
    5 剂型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柴胡汤治疗脂肪性肝病的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7)不同甘草酸制剂引起低血钾的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甘草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 甘草酸的药动学
        1.2 药理作用
        1.3 其他药理作用
        1.4 对血清离子元素含量影响
    第二章 甘草酸、甘草次酸差向异构体的比较
        2.1 内外含量比较
        2.2 药物代谢
        2.3 药理作用比较
        2.4 同构型甘草酸与甘草次酸的比较
        2.5 不同厂家制剂
    第三章 甘草酸制剂不良反应
        3.1 过敏反应
        3.2 内分泌系统反应
        3.3 发热反应
        3.4 神经、精神系统反应
        3.5 生殖系统反应
        3.6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3.7 升糖
        3.8 总结
前言
第一部分 医院药学部实践总结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门诊中成药实践
    第三章 住院中药房实践
    第四章 药库实践
    第五章 药检室实践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第一章 使用两种甘草酸注射剂患者用药监测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地区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药品名称及规格
        1.1.4 研究实施
        1.1.5 预调查
        1.1.6 样本量的估算
        1.1.7 纳入标准
        1.1.8 排除标准
        1.1.9 病历筛选
        1.1.10 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使用基本情况
        1.2.2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使用基本情况
        1.3 讨论
        1.3.1 科室分布比较
        1.3.2 性别年龄比较
        1.3.3 用药原因比较分析
        1.3.4 既往所患慢性疾病种类比较
        1.3.5 使用疗程与剂量比较
    第二章 甘草酸注射液发生低血钾因素分析
        2.1 概述
        2.2 问题分析
        2.3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患者发生低血钾影响因素分析
        2.3.1 变量编码
        2.3.2 变量的设置
        2.3.3 单因素分析
        2.3.4 多重共线性检验
        2.3.5 用变量筛选的方法克服多重共线性
        2.3.6 建立模型
        2.3.7 讨论
        2.4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患者发生低血钾影响因素分析
        2.4.1 变量编码
        2.4.2 变量的设置
        2.4.3 单因素分析
        2.4.4 多重共线性检验
        2.4.5 用变量筛选的方法克服多重共线性
        2.4.6 建立模型
        2.4.7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发生低钾分析与比较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结果分析
        3.2.1 样本量的估算
        3.2.2 总技术路线
        3.2.3 结果分析
        3.3 复方甘草酸苷低血钾分析
        3.3.1 样本量的估算
        3.3.2 总技术路线
        3.3.3 结果分析
        3.4 小结
        3.4.1 性别
        3.4.2 年龄
        3.4.3 发生血钾降低与过敏史
总结与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标准[1]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水平比较 (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BeAg阴转率及病毒应答率比较 (表2)
3 讨论

四、中西药联用抗肝纤维化87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治疗肿瘤的病证比较研究[D]. 任愉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2]恩替卡韦联合肝癖Ⅰ号膏方治疗肝郁脾虚痰湿内蕴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D]. 汪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3]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4]基于不同层次的复方鳖甲软肝片药效物质辨识及相关问题探讨[D]. 陈龙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7)
  • [5]中西药联用抗肝纤维化87例报道[J]. 朱浩然. 时珍国医国药, 2001(12)
  • [6]小柴胡汤在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中的文献研究[D]. 徐丰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7]不同甘草酸制剂引起低血钾的风险因素分析[D]. 李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 陈诗慧. 中国医药导报, 2009(10)

标签:;  ;  ;  ;  ;  

中西药联合治疗肝纤维化87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