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印刷王国蓝凤凰的德国凤凰毯

来自印刷王国蓝凤凰的德国凤凰毯

一、德国凤凰牌橡皮布来自印刷王国的蓝色凤凰(论文文献综述)

吴莹[1](2019)在《上海近现代商标设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现代的上海在全国商业发展中的领先性使其成为了中国现代商标及商业美术的主要发祥地。至今,人们对那些老商标仍具有深厚的情感。它们都是上海历史上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商业图像,是上海城市的宝贵记忆和珍贵遗产,也是那个时代商业繁荣发达的见证。老商标背后的上海企业、上海工商业曾对上海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在这个意义上,老商标对于研究上海设计、尤其是近现代上海商业设计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商业文化的集中反映,上海近现代商标设计是以上海地区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为背景的。本文立足于从开埠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近一百年间上海地区商标设计的发展与变迁为脉络,着重从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相互关联来考察商标设计发展的内因与外力。本课题研究以上海商标设计的历史文脉和发展机缘为“切入口”,反映近代上海地域文化、社会形态与产业结构在商标设计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重点阐述了作为设计载体的“市场”和作为设计主体的“企业人”等因素对上海商标设计发展所起到的推动性作用,由此勾画出上海近现代商标设计发展的独特性。近现代上海商标“得风气之先”的发展缘起于地理经济及人文传统的优势,以及租界文化的影响。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商标职能得以不断拓展。辛亥革命的爆发推动了民族工商业资本的发展,保护工商业的法令规章鼓励人们兴办实业。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民族资本获得了生机。在内外交织的双重影响下,国货运动的兴起无疑为上海民族资本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过程中,商标意识凸显,新兴行业趁势而起,进而促进了民族资本的不断崛起。在19世纪后半期与20世纪初期复杂多变的社会时局中,不断涌现出的日用品行业、产品、商标等体现出“在转变中发展”、“在冲突中融合”的特质。一方面,生产、加工、设备、原料大多是借助或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技术与文明;但另一方面,在“抵制”与“提倡”共存的市场背景下,作为商标设计主体的“企业家”或“设计师”都试图借助商标这一醒目的视觉元素唤醒普通民众对国货的认同感,以抵制“洋货”,这种内外夹持中的矛盾心理逐渐在商标设计的视觉形式上有所显现。既体现出与西方文化的对立及融合,又体现出本土意识展现并不断强化的趋势。同时,西方设计师通过对中国市场环境的接触与了解,激起对中国本土传统艺术语言的好奇和新鲜感,他们通过直接借鉴或变通运用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创造了更具上海特色的商标作品。当时国内的设计师们一边树立与增强市场观念,一边学习现代设计手法,并努力寻找本土视觉元素,加以视觉改造与利用。两股力量形成交集,在设计手法及视觉语言方面杂糅成上海商标设计的特有气质。方寸之间的图形反映着动荡的文化激变与复杂的意识形态现实,催生了更多优秀的商标作品,为小小的画面注入更多商业的信息、生活的寄望与涌动的热情。商标作为近代上海商业发展的物质载体,其视觉语言的流变集中体现出了近代上海地区商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特征。虽然西方文化的移植与渗透对上海商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显着的影响,上海地区的商业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更深一些,与西方商业文化的融合性也更为突出,但上海近现代的商业文化仍保留着非常明显的本土及传统文化的特征,这也衬托出近代上海商标设计中,中西元素“混搭”的特性尤为明显。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轻工业产品一度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生活品质的代表,既反映出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人们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最新技术,同时也勾勒出一幅人们当年所熟悉的生活景象。这些图形图像之所以成为特定年代的视觉符号,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商标的形成、发展、繁荣或衰退均与产品的制造、转型及社会消费需求息息相关。无论是借西方殖民势力引入,或是民族资本家自行研发而诞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都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事一物,由此诞生的商标,作为产品的代言及附属,也就极为自然地通过视觉的形式印入了人们的脑海中。上海近现代商标设计伴随着城市与社会的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传统品牌和商号的发展,蕴含了历代民族企业家和设计师们创业、兴业的艰辛,成为上海地域文化的标志,体现了上海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是上海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现代设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入新时代,上海商标所蕴含的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概念,无论是具有历史的老品牌的复兴,抑或新生产品与行业的迭代,更多已从单一的商标拓展延伸为整体的企业理念、统一的视觉形象以及更为深远的对于大众美学和社会责任的抒发与表达。上海地区商标的发展历经百年,生生灭灭,方寸之间出神入化的商标形象为我们再现了那些久远的年代、变革中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看似普通的场景、图像与文字,既是人们心目中的记忆留存,也是未来发展中值得依托和回望的历史足迹。本文以上海开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间百余年间在上海地区出现的各种工商企业、工商产品所登记、注册、使用的商标图案、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发展、兴衰的历史过程及发展规律。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来源于这一时期政府管理部门所公布的《商标公报》。本研究的主要创新观点体现为:1、厘清了上海近现代商标设计发展的历史语境;2、梳理了现代商标附属的产业领域与近现代上海的产业现实;3、强调了现代商标图形的直观性与现代上海心理间的对应关系;4、梳理了商标语言形式与近现代上海地域文化的深度关联。由于本课题研究涉及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近一百多年间注册于上海地区的商标,其种类与数量都十分繁杂,后续的研究将有待于对其中的典型案例作进一步有规律的深度归纳和逻辑提炼。

孟剑飞[2](2016)在《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谈到民国,对今天的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民国距今并不遥远,有太多的史料、图片可供我们去了解、去熟悉、去认识那段历史。陌生,是因为当我们再想重温这段历史的时候,却发现留存在我们脑海中的很多记忆都是片段式的、模糊的。庆幸的是,保留至今的大量民国时期的烟标以可视化的方式为我们再现了那段历史、那段峥嵘的岁月,让我们再一次以全新的视角领略了民国时期的那段文化。民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短暂的38年中,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租界、中华帝国、伪满洲国、军阀混乱、国民政府和苏维埃政府同时出现在这个狂风暴雨洗刷的时代里。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抵触、消解,相互影响。民国时期的烟标作为一种视觉文本,主要通过不可或缺的牌号、图案、烟厂信息、包装形象和广告语五个部分来传递产品的相关信息。对民国时期烟标的视觉文化研究离不开对烟标视觉符号的考察与分析,烟标视觉符号的建构与表现直接反映了民国时期的视觉文化。我们知道,视觉文化涉及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学、互联网技术、媒体传播等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跨文化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视觉文化研究是开放性的,不但体现了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也是文化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本文立足于广义视觉文化的研究,从设计学的角度入手,针对民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烟标所呈现的视觉样式,探讨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文化特征。因而,从设计维度去解析民国烟标设计的视觉文化成因,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文化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烟草及吸烟方式的历史进程以及民国时期机制卷烟工业的发展。阐述了民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烟草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商业美术教育和设计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是促成民国时期烟标生产与设计的重要因素。第二部分,对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形式以及结构功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揭示了民国时期烟标的基本设计特征,阐述了烟标作为卷烟的外包装物,对于纸烟品牌识别、商品属性认知、产品形象塑造和市场推广营销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了受西方文化和近代设计运动影响下民国烟标设计的西洋化特征,并对民国烟标的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梳理和分类。第四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国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两个方面出发,揭示了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本土化趋向反映在“中为西用”、“中体中用”和“中西合璧”三个方面。第五部分,从民国烟标视觉文化表征的层面,探寻了民国烟标作为一种视觉文本和文化符号,以小见大,客观上折射和表征了民族精神、女性形象、消闲时尚和祈福吉祥等文化现象。

查肇扬[3](2001)在《德国凤凰牌橡皮布来自印刷王国的蓝色凤凰》文中研究表明 德国的凤凰公司是由汉堡的柯恩兄弟于1856年创立的。开始时,他们只能生产胶鞋和硫化橡胶。在其后的143年间,凤凰公司本着追求、进取、求实的精神,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也日臻完善。现在,该

二、德国凤凰牌橡皮布来自印刷王国的蓝色凤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国凤凰牌橡皮布来自印刷王国的蓝色凤凰(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近现代商标设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主要研究方法
    六、主要创新观点
第一章 历史语境的形成
    1.1 古代商标形式的萌发与变迁
    1.2 近代上海商标的缘起
    1.3 “得风气之先”的发展
        1.3.1 地理经济的优势
        1.3.2 在殖民文化影响之下
        1.3.3 商标职能的拓展
第二章 商业形态的反映
    2.1 内外交织的双重影响
        2.1.1 商标意识的“凸显”
        2.1.2 新兴行业的“诞生”
        2.1.3 民族资本的“崛起”
    2.2 国货商标在民族意识的矛盾中前行
        2.2.1 转型与发展中的国货商品
        2.2.2 商标名称中的文化归属
        2.2.3 视觉趋同中的多元杂糅
    附录
第三章 图形观念的照应
    3.1 商标内涵的充实与完善
        3.1.1 基于市场的产品观念
        3.1.2 基于西方商业模式的营销观念
    3.2 商标外延的丰富与延展
        3.2.1 体制完善中的商标观念
        3.2.2 传播需求下的设计风格
    3.3 商标形态背后的文化条件
        3.3.1 对新事物的好奇与追求
        3.3.2 对新生活的向往与热情
    附录
第四章 语言形式的流变
    4.1 字体语言的商业传达
    4.2 大众风尚的民俗写照
    4.3 同音替代的本土联想
    4.4 图文并存的设计表现
        4.4.1 以传统图形作为再生主体的图案学
        4.4.2 以商标作为社会交流工具的符号学
        4.4.3 以商业模式带动广告发展的传播学
    附录
第五章 视觉符号的化境
    5.1 海上文化的传承
    5.2 时代节奏的转变
    5.3 适应需求的出新
        5.3.1 产品与技术的更新对生活的促进
        5.3.2 市场与生活的需求对技术的推动
    5.4 观念创新的境界
        5.4.1 品牌观念的视觉创新
        5.4.2 生动多样的视觉体系
    附录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作品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致谢

(2)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历史反思
        1.1.2 时代特征
        1.1.3 独特视角
    1.2 研究价值
        1.2.1 烟标文化研究的发生
        1.2.2 烟标当代研究的理论拓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4.1 民国烟标的视觉设计研究
        1.4.2 民国烟标的收藏研究
        1.4.3 民国烟标的研究书籍与刊物
        1.4.4 民国烟标研究的史料图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民国时期烟标的产生与发展
    2.1 烟草及吸烟方式的历史进程
        2.1.1 烟草的起源
        2.1.2 中国古代吸烟方式
        2.1.3 中国机制卷烟的传入
    2.2 民国时期机制卷烟工业的发展
        2.2.1 外资烟草公司在华建厂
        2.2.2 民族卷烟工业的初步形成
        2.2.3 民国时期卷烟工业的发展
    2.3 民国时期烟标印刷业的发展
        2.3.1 民国时期的印刷工业
        2.3.2 民国时期烟标的印刷技术
    2.4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社会活动
        2.4.1 企业广告部对烟标设计的影响
        2.4.2 广告行业发展对烟标设计的推动
    2.5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与商业美术
        2.5.1 商业美术教育为烟标设计积蓄了人才
        2.5.2 商业美术设计对烟标设计的提升
第三章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特征
    3.1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形式
        3.1.1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材料特征
        3.1.2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版式特征
        3.1.3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尺寸特征
        3.1.4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品牌类型
    3.2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结构功能
        3.2.1 保护功能
        3.2.2 便利功能
        3.2.3 促销功能
        3.2.4 防伪功能
        3.2.5 记事功能
第四章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西方文化影响
    4.1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奇观
    4.2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文化成因
    4.3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艺术史影响
        4.3.1 西方近代设计思想的传入
        4.3.2 新艺术运动影响下的民国烟标设计
        4.3.3 装饰艺术运动影响下的民国烟标设计
        4.3.4 构成主义影响下的民国烟标设计
第五章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本土化趋向
    5.1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中为西用”趋向
        5.1.1 民国时期洋商烟标设计的本土化趋向
        5.1.2 民国时期洋商烟标设计的本土化表现
    5.2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中体中用”趋向
        5.2.1 传统文化题材在华商烟标设计中的运用
        5.2.2 传统书法在华商烟标设计中的运用
        5.2.3 传统色彩在华商烟标设计中的运用
        5.2.4 传统年画在华商烟标设计中的运用
    5.3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中西合璧”趋向
        5.3.1 语言信息的中英文表达方式
        5.3.2 版面编排的中英文阅读方式
        5.3.3 形象表现的中西造型风格
第六章 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文化表征
    6.1 民族精神的文化表征
        6.1.1 爱国情怀、爱国立场、民族大义
        6.1.2 振兴实业、提倡国货、争取权利
    6.2 女性形象的文化表征
        6.2.1“看的方式”与“女性美”的文化表征
        6.2.2 女性形象的经典图式
    6.3 消闲时尚的文化表征
        6.3.1 近代消闲文化的形成及其意义
        6.3.2 消闲时尚的符号表征
    6.4 吉祥寓意的文化表征
        6.4.1 人物吉祥的文化表征
        6.4.2 物体吉祥的文化表征
        6.4.3 图符吉祥的文化表征
        6.4.4 数字吉祥的文化表征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论文中图片来源
附录2:论文中表格来源
附录3: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德国凤凰牌橡皮布来自印刷王国的蓝色凤凰(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近现代商标设计发展研究[D]. 吴莹. 上海大学, 2019(02)
  • [2]民国时期烟标设计的视觉文化研究[D]. 孟剑飞. 江南大学, 2016(02)
  • [3]德国凤凰牌橡皮布来自印刷王国的蓝色凤凰[J]. 查肇扬. 中国印刷物资商情, 2001(01)

标签:;  ;  ;  ;  ;  

来自印刷王国蓝凤凰的德国凤凰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