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烧伤的生活质量治疗

现代烧伤的生活质量治疗

一、现代烧伤的生命质量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祝红娟,周体,曾登芬,迟云飞,刘丽云,王彦华,李东杰,王淑君[1](2021)在《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国内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心理干预及延续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国内22所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6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中文版的简明烧伤患者健康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初始得分为(157.27±30.61)分,生活质量最终得分为(49.14±9.56)分,各领域生活质量最终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社会关系领域、一般健康状况领域、躯体功能领域、心理健康领域。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费用来源(P<0.05)。结论我国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护士应根据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开展延续护理。

斯琴,齐艳[2](2021)在《失能疾病患者残疾接受度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失能患者残疾接受度测评工具的发展,分析不同疾病失能患者残疾接受度的现状及其影响,以及对改善残疾接受度的干预策略研究,旨在为更好的提高失能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葛淑琦[3](2021)在《针刺临床证据整合评估及证据图谱的制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针灸疗法在医疗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与传播,越来越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发表以探讨针刺的疗效。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针刺领域有哪些疗效确切的病种,针刺对哪些病种治疗潜力较大但目前仍欠缺高质量的证据支持。针对前者需要进一步推广疗效确切的病种应用针刺治疗,针对后者应大力支持相关针刺潜力病种的研究,产出高质量的证据。因此有必要应用科学的理念及方法,对目前针刺领域海量的证据进行整合及评估。本研究的目的:1.完善Epistemonikos系统评价数据库中针灸系统评价,以扩大针灸疗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为本次研究做好数据库的前期准备工作。2.通过对针刺临床证据进行整合及评估,一方面以明确目前有高质量证据支持的针刺治疗优势病种,以加大针刺疗法在该领域的传播,另一方面要总结目前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但针刺治疗有潜力的病种,以进一步加强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3.明确缺乏系统评价证据评估的针刺临床适应症,了解针刺临床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为将来进一步完善针刺证据体系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与Epistemonikos数据库开发团队建立合作,完善数据库中针灸疗法的类别,初步对不同疾病领域的针灸系统评价进行分类筛选,“链接”系统评价纳入的原始研究。2.采用证据图谱的证据整合方法,明确研究问题、建立纳入及排除标准、全面地检索文献、规范地提取数据、以可视化的方法展示研究结果,科学归纳和评价针刺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证据群,明确目前针刺领域证据现状,包括证据的PICO(疾病类型、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分布特征,针刺疗法在各个疾病领域中最新的治疗效果以及证据质量等。应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评价证据体的质量,AMST AR 2评估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3.对多年从事针灸临床及学术工作的针灸医师展开问卷调查,明确目前缺乏系统评价证据支持的针刺临床适应症,了解针刺临床证据与针刺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结果:1.全面完善了 Epistemonikos数据库中针灸疗法的类别,完成了 20个疾病领域的针灸系统评价筛选,系统评价的数量总体较筛选前增加了 545篇。成功对332篇针灸系统评价完成了“链接”原始研究的工作。结果可供全球用户免费使用。2.研究纳入了 80篇针刺系统评价,涉及12个疾病领域,80种疾病。研究数据包括来自1427个随机对照试验的223个结局指标。神经系统疾病(n=26,32.5%)、结缔组织疾病(n=9,11.3%)、精神类疾病(n=8,10%)、妇科疾病(n=8,10%)纳入的系统评价数量较多。耳鼻喉疾病(n=2,2.5%)、眼科疾病(n=1,1.3%)、营养和代谢类疾病(n=1,1.3%)纳入的系统评价数量较少。将较高质量证据支持,针刺治疗结果效应量较大的疾病定义为针刺治疗优势病种,共涉及20种疾病,总结如下: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SMD:-1.21,95%CI:-1.72 to-0.71)、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语言交流功能(SMD:1.01,95%CI:0.81 to 1.2)、缓解抽动障碍患者抽搐的严重程度(SMD:-1.29,95%CI:-1.87 to-0.7)、缓解肌筋膜疼痛(SMD:-1,95%CI:-1.43 to-0.57)、降低泌尿系感染复发(R R:0.39,95%CI:0.26 to 0.58;ARR:322 fewer per 1,000;95%CI:from 391 f ewer to 222 fewer)、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SMD:1.11,95%CI:0.67 to 1.56)、提高产后 24h 有效泌乳率(RR:2.24,95%CI:1.58 to 3.17;ARR:380 more per 1,000;95%CI:from 178 more to 666 more)、提高不孕症患者妊娠率(RR:2.63,95%CI:1.6 to 4.32;ARR:464 more per 1,000;95%CI:from 112 more to 1,000 more)、缓解颈部疼痛(SMD:-0.42;95%CI:-0.62,-0.22)、肩部疼痛(SMD:-0.42;95%CI:-0.62,-0.22)、非特异性腰痛(SMD:-0.42;95%CI:-0.62,-0.22)、改善纤维肌痛患者的睡眠质量(SMD:-0.42;95%CI:-0.62,-0.22)、改善慢性疼痛引起的情绪障碍(SMD:-0.42;95%CI:-0.62,-0.22)、缩短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住院时长(SMD:-0.5;95%CI:-0.69,-0.32)、改善乳腺癌术后潮热(SMD:-0.44;95%CI:-0.73,-0.15)、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SMD:-0.47;95%CI:-0.87,-0.08)、提高髋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SMD:-0.56;95%CI:-1.07,-0.05)、缓解纤维肌痛(SM D:-0.49;95%CI:-0.79,-0.2)、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SMD:-0.33;95%CI:-0.45,-0.21)、减轻过敏性鼻炎症状(SMD:-0.47;95%CI:-0.67,-0.27)。针对此类有较高证据支持的针刺治疗优势病种,应扩大针刺在该系列疾病中的传播。将仅有低质量证据支持,但针刺治疗结果效应量较大的疾病定义为针刺治疗有潜力的疾病,共计46种,例如:提高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SMD:-1.01,95%C I:-1.38 to-0.65)、缓解神经性疼痛(SMD:-0.96,95%CI:-1.27 to-0.64)、改善儿童自闭症症状(SMD:-1.87,95%CI:-3.21 to-0.53)、缓解腕管综合征疼痛症状(SMD:-1.14,95%CI:-1.98 to-0.3)、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命质量(S MD:1.19,95%CI:0.88 to 1.5)、减轻慢性前列腺炎排尿症状(SMD:-0.87,95%C I:-1.10 to-0.64)、降低对阿片类物质的渴望(SMD:-1.26,95%CI:-1.73 to-0.78)、缓解痛经(SMD:-0.93,95%CI:-1.39 to-0.47)等。针刺治疗此类疾病有进一步明确疗效的潜力,应进行高质量的证据研究。3.问卷发放给16位专家后,有15位专家填写了有效的问卷,专家的整体积极系数较高。对问卷的统计结果发现,没有系统评价证据支持的疾病中,有多种疾病被专家选择为针刺临床适应症,其中肌肉骨骼系统及神经系统涉及的疾病较多。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缺乏系统评价证据评估的针刺临床适应症有:下颌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肱骨内上髁炎、冈下肌综合征、小关节紊乱症、肩胛肋骨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中,缺乏系统评价证据评估的针刺临床适应症有:腓神经麻痹、股外侧皮神经炎、正中神经麻痹、臀上皮神经疾患、多发性(末梢)神经炎、臂丛神经损伤(麻痹)、运动神经元病、视神经脊髓炎。结论:针对有高质量证据支持的针刺治疗优势病种,应进一步增加传播力度,扩大针刺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对于目前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针刺治疗有潜力的领域,未来值得投入更多研究。针刺临床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弥补差距。

胡伦阳,王宝丽,侯文佳,周万芳,施靖,蒋勇,伍国胜,孙瑜,夏照帆[4](2021)在《小面积烧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小面积烧伤患者群体出院后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123例小面积烧伤患者,并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资料和烧伤疾病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付费方式、烧伤面积、烧伤种类、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和并发畸形。采用电话随访并采用健康调查(SF-36)简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事件影响(IES-R)量表和烧伤后应对方式(CBQ)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参照SF-36量表中国量化标准及评价参考值对本研究SF-36量表得分情况的8个方面进行评价,使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探讨烧伤患者临床指标与SDS得分和CBQ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将烧伤患者临床指标纳入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烧伤患者出院后抑郁及应对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的小面积烧伤患者平均年龄为(47.3±16.4)岁,男(69.1%)为主。中位烧伤面积为[6.0(1.0, 17.0)%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部位以面部烧伤[(50例(40.7%)]和手部烧伤[(88例(39.0%)]为主。本组患者共有(19例(15.4%)合并吸入性损伤,7例(5.7%)接受了气管切开术。所有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10(5, 19)d,中位住ICU时间为0(0, 5)d。康复期合并畸形的有22例(17.9%)。SF-36量表得分显示,相比SF-36量表中国量化标准及评价参考值,本研究患者在躯体功能[(75.43±25.60)分]、生命活力[(48.78±12.25)分]、情感角色[(52.71±11.55)分]方面得分显示低于参照人群;IES-R量表得分显示90例(73.2%)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应激状况,重症2例(1.7%),中症28例(22.8%),轻症60例(48.8%),亚临床33例(26.8%);SDS得分显示26例(21.1%)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重度抑郁2例(1.6%),中度抑郁8例(6.5%),轻度抑郁16例(13.0%);CBQ量表得分显示,大多数患者[(109例(88.6%)]烧伤后应对问题表现良好,表现适中11例(8.9%),表现优秀3例(2.4%)。相关性分析发现,面部烧伤与SDS得分呈正相关(r=0.345,P=0.020),与CBQ得分呈负相关(r=-0.444,P=0.002)。患者的付费方式(OR:-0.508, 95%CI:-15.256,-3.070)和面部烧伤(OR:0.533,95%CI:5.131, 18.938)是导致患者出院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面部烧伤(OR:-0.568, 95%CI:-25.576,-6.313)是影响患者出院后应对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面积烧伤患者,尤其是面部烧伤患者的出院后生存质量仍是需要引起关注的医疗问题和社会问题。

辛平,张玲毓[5](2020)在《烧伤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5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简明烧伤健康量表调查其生命意义感、创伤后成长水平和生命质量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分为(49.25±8.58)分,创伤后成长量表总分为(56.53±13.84)分,生命质量量表总分为(149.56±29.53)分。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得分与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呈中等水平,并影响其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

袁丹[6](2020)在《自主泡温泉方式及其康养效果横断面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温泉疗养历史悠久,并且国内外研究显示特定的泡温泉干预对某些疾病或症状有正向作用。我国温泉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温泉产业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大众泡温泉的方式较随意。为了了解大众的自主泡温泉方式,明确自主泡温泉能否实现温泉的康养价值,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2019年5至6月对重庆统景温泉现有的年卡客户(购买一次性的年卡,可以在一年内不限次数泡温泉)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泡温泉的情况、疾病或症状相关情况、泡温泉的原因和推荐情况、SF-36(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在分析SF-36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结果时剔除填写该部分存在逻辑错误的问卷,只对剩余的690份问卷的SF-36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结果进行分析。在描述泡温泉对疾病或症状的改善情况时,用某种疾病或症状有改善的人数除以患有该种疾病或症状的总人数得到“有效率”。使用IBM 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进行描述,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进行描述,并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统计学检验水准为0.05。结果:905例调查对象中,调查对象的人数随着泡温泉年限的增加而减少,有35.36%的调查对象的泡温泉年限低于1年。调查对象的人数随着泡温泉频率的增加而减少,49.28%的调查对象的泡温泉频率低于每周1次。调查对象每次泡温泉时长多为0.51小时(56.57%),27.51%的调查对象每次泡温泉时长不低于2小时。调查对象常选择的泡温泉水温主要为3638℃(48.62%)和3840℃(34.59%),女性选择3840℃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选择4042℃和低于36℃的比例高于女性,男女性泡温泉水温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汤池是最受欢迎的(55.6%),而后依次为添加中药材的温泉池、多功能按摩池、冲浪池、鱼疗池和添加非中药材物质的温泉池;男性选择原汤池的比例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选择添加中药材的温泉池和添加非中药材物质的温泉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泡温泉的同时还选择在温泉水中游泳(70.94%)、干蒸(58.34%)的人数也较多。泡温泉对疾病的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骨折/挫伤/跌打损伤(92.50%)、关节炎/风湿(91.41%)、皮肤病(88.51%)、哮喘(85.00%)、糖尿病(75.56%)、鼻炎(71.23%)、慢性支气管炎(69.57%)、更年期综合征(69.23%)、高血压(68.35%)、冠心病(66.67%)、咽炎(66.34%)、神经炎(63.64%)、高血脂(62.90%)。极少数调查对象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骨巨细胞瘤、慢性肾盂肾炎和癌症,并且认为泡温泉对其有改善。泡温泉对不良症状的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睡眠质量差(88.56%)、易感冒(85.52%)、手脚冰凉(81.66%)、精神紧张/焦虑(78.48%)、痛经(75.47%)、精神状态差(73.47%)、沮丧/抑郁(73.08%)、便秘(70.45%)、躯体疼痛(70.40%)、易疲劳(70.11%)、性功能下降(68.75%)。个别调查对象有头昏或面部痉挛症状,并认为泡温泉对其有改善。调查对象的SF-36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得分在总体健康、活力和精神健康这3个维度较低;泡温泉年限不低于1年者在SF-36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的总体健康维度的得分高于泡温泉年限低于1年者,而泡泉频率不低于每周1次者在SF-36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的总体健康、活力维度和健康变化的得分明显高于泡泉频率低于每周1次者。在905例调查对象中,现在继续坚持泡温泉是因为泡温泉的健康养生效果的人数(601人)明显高于最开始选择泡温泉是因为泡温泉的健康养生效果的人数(460人),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35%的调查对象愿意推荐家人或朋友去泡温泉,94.81%的调查对象曾经向家人或朋友推荐过泡温泉。结论:泡温泉者的自主泡温泉方式体现了休闲娱乐与健康养生的结合。自主泡温泉方式存在泡温泉频率低、部分泡温泉者每次泡温泉时间过长的问题。而足够的泡温泉频率和泡温泉时长是温泉水疗产生康养效果的基础条件,同时应该避免因泡温泉时间过长引起的副作用。自主泡温泉时还需要谨慎选择低温、高温的温泉水和冷热交替泡温泉,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泡温泉的同时结合多种有益健康的运动、理疗等项目有利于提高康养效果。自主泡温泉对多种疾病和症状有正向作用,并且长期、高频率泡温泉更利于生命质量的提高,泡温泉的健康养生效果也得到了多数泡温泉者的认可。泡温泉对更年期综合征、骨巨细胞瘤、慢性肾盂肾炎、癌症和面部痉挛的作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为了充分发挥泡温泉的康养作用,提高泡温泉对疾病和症状的治疗效果,科学的泡温泉指南非常有必要。

杨艳[7](2020)在《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现状,分析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影响因素。2.根据脑卒中患者疾病知识水平、抑郁程度、社会支持水平、应对能力等制定治疗性沟通方案,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提供策略依据。方法1.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治疗的205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待患者病情平稳后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和残疾接受度量表。用频数和构成比来描述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其临床资料,(?)±s描述计量资料,单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影响因素。2.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的113例缺血性脑卒中残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情平稳后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问卷、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医学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残疾接受度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基线调查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一般性沟通,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性沟通直至患者出院,出院后通过微信群继续实施为期3个月的干预,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时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量表重测。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样本一般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干预前后及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两组的差异,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横断面研究: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处于中等水平,总得分为(83.43±11.86)分,扩大维度、转变维度、包容维度、从属维度得分分别为(25.2±4.33)、(23.52±3.84)、(22.68±4.11)、(11.99±2.46)分;经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治疗方法、MRS评分、合并症、发病次数及卒中类型的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水平不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卒中类型、发病次数、是否已婚是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影响因素。2.随机对照研究(1)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试验组患者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抑郁得分在组间、时间、组间×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试验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得分在组间、时间、组间×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对疾病能力的影响: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应对各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试验组患者面对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回避与屈服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面对维度、回避维度与屈服维度得分在组间、时间、组间×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影响: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残疾接受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试验组患者残疾接受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残疾接受度得分在组间、时间、组间×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得分在组间、时间、组间×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残疾接受度处于中度接受水平,MRS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卒中类型、发病次数、是否已婚是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对患者残疾接受度的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或方法来提高患者的残疾接受度。2.治疗性沟通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提高面对疾病的能力,减轻屈服与回避倾向,提高患者残疾接受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性沟通的效果越来越显着。治疗性沟通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在临床上可实施性高,值得护理人员逐步推广应用。

杨泽佩[8](2020)在《针刺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手足综合征(hand-footsyndrome,HFS)是由某些全身化疗药物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毒性损害。临床研究报道,HFS的发生与多种化疗药物相关,如卡培他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紫杉醇、脂质体阿霉素等均可引起。国内外报道化疗药物引起HFS发生率为48%~62%。HFS虽不会威胁患者生命,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遭承受更多的身心痛苦,严重者可能导致药物减量甚至治疗中断,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目前关于HFS的干预措施主要有患者教育、吡哆醇、COX-2抑制剂、皮质醇、尿素制剂和化疗药物的减量或停药等,但是由于药物改善HFS疗效较为有限并且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临床对于HFS的治疗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HFS的治疗仍未建立标准的防治方案。因此,寻找疗效可靠、副作用小而且经济的治疗方法在防治HFS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减轻各种治疗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在我国优秀的中医药宝库中寻找治疗HFS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关于HFS的中医病因病机多以气血虚弱、邪毒痹阻立论。HFS的中医治法多为补中寓通,在益气养血的基础上佐以解毒通络之法。针刺以纯物理治疗的方式调和阴阳,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在防治HPS方面具有很大前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基本原则,整体和局部相结合,整体补益元气,局部活血化瘀、行滞通络,以泄瘀毒。以益元通络为主要治法,拟选取主穴:太溪、关元、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合谷、曲池、阿是穴。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试验方法,对“针刺治疗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探索,为日后进一步深入细化探索中医药改善HFS更好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1.初步探索针刺治疗HFS的临床疗效2.初步评价针刺治疗HFS的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方法。拟入组24例患者,给予患者教育+穴位(双侧)针刺,3次/周(周一、周三、周五);记录入组时、第3周结束时受试者的HFS分级、症状评分和中文版Skindex-16相关指标、Karnofsky评分、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癌症分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Cancer30,EORTC QLQ-C30)评分中文版和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表(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DASI-TCM)相关指标;安全性指标主要有不良反应事件。最后对针刺治疗H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受试者24例,失访4人,共纳入分析20人。2.治疗前后HFS分级变化:在2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HFS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有12例患者HFS分级下降,有6例患者维持稳定状态,总有效率为70%(14/20),治疗后HFS分级情况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Skindex-16评分变化:治疗后skindex-16总分与治疗前相比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手足综合征常见症状评分变化:在麻木感、针刺感、感觉迟钝、烧灼感、疼痛感、红斑、脱屑、色素沉着、肿胀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治疗后KP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EORTC QLQ-C30中文版评分变化: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疼痛、食欲减退、总体生命质量维度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功能、恶心呕吐、气短、失眠、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维度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后MDASI-TCM评分变化:在疼痛、悲伤感、疼痛麻木、一般活动、情绪、工作、乏力、恶心、睡眠不安、心烦、胃口最差、瞌睡、出汗、怕冷、与他人关系、走路、生活乐趣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短、健忘、口干、呕吐、便秘、口苦、咳嗽、心慌、手足心热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研究过程中有6例患者在起针后出现流血,棉签按压针孔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血肿,后自行恢复。研究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研究结论]针刺可能具有改善患者HFS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安全性较好。鉴于本研究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较低,样本量较小,还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明确针刺治疗HFS的临床疗效。

周萍[9](2020)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相关性,为此患者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血管外科已在医院完成规范的溶栓及抗凝治疗一个月后的216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中文版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症状问卷。所有调查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应用频数、百分比描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群体特征;应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的现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在群体特征上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呈中等水平。不同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月收入、患病时间、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对其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影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月收入、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三种应对方式中存在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病时间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回避与屈服应对方式中存在影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月收入、患病时间、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等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存在影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自我效能、面对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回避或屈服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结论:(1)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呈中等水平。(2)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3)本研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50.00±5.92)分,与国内使用同种研究工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的结果相比,差异较小。(4)本研究中患者的自我效能、面对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自我效能、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显着负相关。这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和选择面对应对方式,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杨漫丽[10](2020)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汉化《多维疲乏简化量表》;了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疲乏、正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PMRT)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癌性疲乏、正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获得源量表作者同意后,采用Brislin翻译模型对《多维疲乏简化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10,MFI-10)进行汉化,经过专家评估和跨文化调试,确定符合我国文化的癌症多维疲乏简化量表。然后,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该问卷对湖南省衡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10名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检测《多维疲乏简化量表》(汉化版)的信度与效度。初次调查后两周,对68名乳腺癌患者进行再次调查以验证其重测信度。(2)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多维疲乏简化量表》(汉化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及《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对上述3所三甲医院的220名患者调查,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疲乏程度、正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现状。(3)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在衡阳市某三甲医院治疗的78名乳腺癌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受医院的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干预组同时还接受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多维疲乏简化量表》(汉化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及《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疲乏状况、正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的实施效果。结果(1)原《多维疲乏简化量表》翻译后,其10个项目均保留。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计解释总方差的78.197%。MFI-10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64,三个维度的Cronbach’sα分别为0.908(认知维度),0.877(身体维度)和0.817(情感维度)。MFI-10量表的Guttman折半信度为0.795,重测信度为0.84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示,该结果与数据的拟合度较好(χ2=51.638,df=35,NFI=0.943,CFI=0.981,AGFI=0.924,TLI=0.975和RMSEA=0.049),代表《多维疲乏简化量表》(汉化版)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2)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为(9.65?3.52)分,各维度得分中,睡眠效率维度得分最高[(1.82?0.94)分],催眠药物维度得分最低[(0.07?0.33)分]。乳腺癌化疗患者疲乏总得分均分为(28.39?9.33)分,其中认知疲乏、身体疲乏及情绪疲乏三个维度的得分依次为(10.19?4.80)分、(8.41?3.68)分及(9.78?3.31)分。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得分分别为(27.90?5.84)分和(21.00?5.60)分。乳腺癌化疗患者总健康状况得分为(53.94?20.87)分,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得分较高,分别为(71.61?18.50)分和(72.85?21.76)分。得分较低的两个维度为气促[(6.50?14.80)分]和腹泻[(4.72?12.97)分]。(3)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总分与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的总健康状况呈负相关(r=-0.340,P<0.01)、与疲乏呈正相关(r=0.382,P<0.05);多维疲乏简化量表总分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的躯体功能(r=0.448,P<0.01)、角色功能(r=0.403,P<0.01)、情绪功能(r=0.406,P<0.01)、认知功能(r=0.431,P<0.01)、睡眠障碍(r=0.471,P<0.01)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总健康状况(r=-0.507,P<0.01)存在负相关关系;正性情绪与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的躯体功能存在负相关关系(r=-0.421,P<0.01);负性情绪与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的情绪功能(r=0.640,P<0.01)、疲乏(r=0.408,P<0.01)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总健康状况(r=-0.452,P<0.01)存在负相关关系。(4)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睡眠质量、疲乏、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及EORTC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经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经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多维疲乏简化量表总得分及其三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多维疲乏简化量表总得分及其三个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7)经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正性情绪得分高于干预前,负性情绪的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正性情绪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8)经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干预后,干预组总健康状况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丧失及便秘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健康状况得分比对照组高,且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乏及睡眠障碍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多维疲乏简化量表》(汉化版)信效度良好,可以用来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疲乏程度。(2)乳腺癌化疗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疲乏、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低下等问题,且睡眠障碍、疲乏、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呈相关关系。(3)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疲乏、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现代烧伤的生命质量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烧伤的生命质量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3)针刺临床证据整合评估及证据图谱的制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针灸疗法国内外应用进展及证据研究现状
        1.1.1 针灸疗法国内外应用进展
        1.1.2 针灸临床试验证据现状
        1.1.3 针灸系统评价证据现状
    1.2 证据图谱
        1.2.1 证据图谱的定义与起源
        1.2.2 中医药领域开展证据图谱研究的必要性
        1.2.3 严谨的制作步骤确保了证据图谱的全面性及科学性
        1.2.4 与系统评价等其他证据整合方法的对比
        1.2.5 小结
    1.3 Epistemonikos数据库
        1.3.1 专业系统评价数据库诞生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1.3.2 Epistemonikos数据库介绍
        1.3.3 Epistemonikos数据库与同类数据库相比较的优势
第二章 Epistemonikos数据库建设:完善数据库中与针灸疗法相关的系统评价
    2.1 人员筹备与分工合作
    2.2 完善数据库中针灸疗法的类别
    2.3 针灸疗法系统评价的筛选
        2.3.1 针灸系统评价的筛选标准
        2.3.2 计算机筛选针灸系统评价
        2.3.3 人工筛选针灸系统评价
    2.4 “链接”原始研究
        2.4.1 “链接”的步骤和方法
        2.4.2 链接的结果
    2.5 讨论
        2.5.1 本项工作的必要性
        2.5.2 未来研究方向
第三章 针刺系统评价的证据图谱与质量评估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3.1.2 文献检索
        3.1.3 文献筛选
        3.1.4 文献的补充与更新
        3.1.5 数据提取与更新
        3.1.6 质量评价
        3.1.7 结果可视化展示方法
        3.1.8 统计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3.2.2 更新系统评价
        3.2.3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2.4 方法学质量评价
        3.2.5 证据图谱
        3.2.6 针刺优势病种推荐
        3.2.7 针刺有治疗潜力的疾病
        3.2.8 针刺的安全性
    3.3 讨论
        3.3.1 研究结果概况
        3.3.2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
        3.3.3 纳入文献的质量对结果的影响
        3.3.4 针刺的不良反应
        3.3.5 本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3.3.6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四章 证据与实践的差距——专家问卷调查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专家遴选
        4.2.2 调查问卷设计及内容
        4.2.3 调查方法
        4.2.4 统计学方法
    4.3 调查结果
        4.3.1 专家基本情况
        4.3.2 专家积极系数
        4.3.3 调查问卷结果
    4.4 讨论
        4.4.1 研究意义
        4.4.2 研究的不足
        4.4.3 未来研究方向
        4.4.4 研究总结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4)小面积烧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二、一般资料
    三、患者基本信息采集
    四、烧伤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评估
        1.健康调查(short- 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 36)量表:
        2.事件影响(impact of event scale- revised, IES- R)量表:
        3.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4.烧伤后应对方式(coping with burns questionnaire, CBQ)量表:
    五、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入选患者的基线特征
    二、烧伤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1.SF- 36量表得分情况:
        2.IES- R量表得分情况:
        3.SDS得分情况:
        4.CBQ量表得分情况:
    三、小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与SDS得分、CBQ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四、影响烧伤患者出院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五、影响小面积烧伤患者出院后应对能力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 论

(5)烧伤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不同特征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水平
    2.3 161例烧伤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得分情况(表2)
    2.4 161例烧伤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情况(表3)
    2.5 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与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相关性
3 讨论
    3.1 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为中等水平
    3.2 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
    3.3 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

(6)自主泡温泉方式及其康养效果横断面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问卷内容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泡温泉方式
    2.2 泡温泉对自身疾病、症状的改善情况
    2.3 SF-36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得分情况
    2.4 选择泡温泉的原因以及对泡温泉的推荐情况
3 讨论
    3.1 泡温泉方式的影响因素和泡温泉方式的科学选择
    3.2 泡温泉对多种疾病、症状和生命质量有正向作用
    3.3 大众认可泡温泉的康养价值并对其需求强烈
    3.4 小结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7)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假设
一、住院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1.4 质量控制
        1.1.5 伦理原则
        1.1.6 技术路线
    1.2 结果
        1.2.1 脑卒中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与临床资料
        1.2.2 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得分
        1.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的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得分比较
        1.2.4 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多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现状分析
        1.3.2 脑卒中残疾患者残疾接受度影响因素分析
    1.4 小结
二、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干预效果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工具
        2.1.4 研究方案
        2.1.5 出院后随访
        2.1.6 统计学处理
        2.1.7 质量控制
        2.1.8 伦理原则
        2.1.9 技术路线
    2.2 结果
        2.2.1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2.2.2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抑郁、社会支持、应对、残疾接受度、生活质量的基线资料比较
        2.2.3 干预前后两组疾病知识得分的比较
        2.2.4 干预前后两组抑郁得分的比较
        2.2.5 干预前后两组社会支持得分的比较
        2.2.6 干预前后两组应对各维度得分的比较
        2.2.7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残疾接受度得分的比较
        2.2.8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
    2.3 讨论
        2.3.1 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知识水平的影响
        2.3.2 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2.3.3 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
        2.3.4 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对能力的影响
        2.3.5 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的影响
        2.3.6 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4 小结
结论
创新之处
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残疾接受度量表
附录二 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三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附录四 医学应对量表
附录五 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
综述 残疾接受度的研究进展
    1 残疾接受度
        1.1 残疾接受度的概念
        1.2 残疾接受度理论框架与测量工具
    2 残疾接受现状与影响因素
        2.1 残疾接受现状
        2.2 残疾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3 残疾接受度对康复结局的影响
    4 残疾接受度干预现状研究
    5 小结与展望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针刺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手足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1 临床表现
        2 流行病学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常用评估工具
        5 发病机制
        6 西医干预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手足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痹证、络病的论述
        2 现代医家关于HFS的论述
        3 证型分布
        4 中医治疗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4 研究方法
        5 技术路线
        6 研究方案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治疗前、后HFS的分级变化
        3 治疗前、后Skindex-16评分变化
        4 治疗前、后手足综合征常见症状变化
        5 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
        6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变化
        7 治疗前后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表(MDASI-TCM)评分变化
        8 不良反应
    第三节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效分析
        3 安全性分析
        4 针刺治疗手足综合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9)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抽样方法
    2.3 样本量确定
    2.4 研究工具
    2.5 资料收集
    2.6 资料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学考虑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
    3.2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现状
    3.3 研究对象应对方式现状
    3.4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现状
    3.5 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
    4.2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分析
    4.3 研究对象应对方式分析
    4.4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分析
    4.5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已发表)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理论框架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中文版多维疲乏简化量表的信效度验证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疲乏、正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现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乳腺癌化疗患者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的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1 创新点
    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现代烧伤的生命质量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祝红娟,周体,曾登芬,迟云飞,刘丽云,王彦华,李东杰,王淑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26)
  • [2]失能疾病患者残疾接受度的研究进展[J]. 斯琴,齐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21)
  • [3]针刺临床证据整合评估及证据图谱的制订研究[D]. 葛淑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小面积烧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胡伦阳,王宝丽,侯文佳,周万芳,施靖,蒋勇,伍国胜,孙瑜,夏照帆.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1(03)
  • [5]烧伤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辛平,张玲毓.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7)
  • [6]自主泡温泉方式及其康养效果横断面调查[D]. 袁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干预效果研究[D]. 杨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针刺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D]. 杨泽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周萍. 延边大学, 2020(05)
  • [10]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杨漫丽. 南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现代烧伤的生活质量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