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特性参数研究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特性参数研究

一、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特性参数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雨,李筝,申剑,梁乃正,刘雪源[1](2021)在《寒冷地区某机库大厅地板供暖系统性能的现场实测与分析》文中提出对仅采用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机库大厅进行了现场实地测试,数据显示,机库类高大空间采用单一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时室内温度梯度小,节能效果显着;大拉门开启后室温波动幅度较大,关闭后升温时间约为1 h,室温波动用户可接受;大拉门及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有一定差异,人员活动范围距离外围护结构较远,冷辐射对人员舒适性影响可以忽略。飞机上下表面温度明显不同,计算冷体飞机热负荷时应有考虑;快速补热系统是否需要设置及其所采取的形式,应结合大拉门朝向、冬季主导风向、室内外温差等因素综合分析。

任雪妍[2](2020)在《间隔式地面金属辐射板供暖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应用的重视及人们对室内供暖要求的提高,地板辐射供暖因其良好的热舒适性、环保卫生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但在推广应用时存在预热时间长、维修不便、占据层高等缺点。本课题提出采用金属辐射板作为供暖末端装置与地板间隔不相邻铺设的供暖方式,并对金属辐射板的传热特性和供暖房间的热环境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依据市场上地板砖的常规规格,建立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00mm×400mm×32mm、600mm×600mm×32mm的单块金属辐射板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CFD软件模拟研究供水温度、供水流速、盘管间距对其表面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得出:400mm×400mm×32mm的金属辐射板在管间距为100mm、供水流速为0.1m/s,供水温度为3032℃时具有最优的供暖效果;600mm×600mm×32mm的金属辐射板在管间距为100mm、供水流速为0.1m/s,供水温度为3234℃时具有最优的供暖效果。2、以某住宅的一个房间为例进行建模,将两种规格(长×宽×高)400mm×400mm×32mm(规格1)、600mm×600mm×32mm(规格2)的金属辐射板与地板间隔不相邻铺设,对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铺设规格1辐射板的室内作用温度比铺设规格2辐射板的作用温度高0.2℃,铺设规格2辐射板的温度分层现象较铺设规格1辐射板的温度分层现象明显;规格1的室内空气平均流速大于规格2的平均流速,但两者的室内空气流速均在国际标准规定的0.25m/s的范围内。通过温度场、速度场的比较可得,铺设规格1辐射板的室内热环境更易让人感到热舒适。

刘园[3](2020)在《多孔强化对流型辐射竖板供暖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建筑物中常用的采暖方式为散热器、低温地板辐射、热风采暖等方式,与其他采暖末端相比,辐射供暖系统具有节能、舒适、节省室内空间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中。但是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存一定的问题,如对既有建筑采暖施工改造困难、热响应时间长不利于间歇调节等。基于此,本文在兼顾热舒适、节能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孔强化对流型辐射供暖竖板,与现有传统地板辐射供暖末端相互补充,实现更广泛的采暖需求。本研究首先对强化对流型辐射竖板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对不同结构层之间的传热过程和空气流动传热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在人工气候室内建立了强化对流型辐射竖板辐射供暖系统,测试不同结构及运行因素对辐射竖板性能的影响;对辐射竖板结构建立数理模型,通过CFD软件对不同供水温度、盘管间距、布孔密度、孔口直径以及夹层厚度等参数下辐射竖板的换热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木板结构辐射竖板而言,供水温度对于其性能影响最大、盘管间距次之。供水温度每升高10℃,辐射竖板表面温度升高约3℃,热流密度增加约为13W/m2;盘管间距与热流密度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盘管间距每增加50mm,热流密度就降低约为16W/m2;孔口直径和布孔密度对于辐射竖板性能影响较小。结合上述不同结构参数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不同因素对于辐射竖板表面单位面积换热量的影响关系,整理出不同设计工况下辐射竖板供暖末端的基本选型参数表及修正系数表。建立基于多孔强化对流型辐射供暖竖板的房间热环境分析模型,对不同辐射竖板工况下营造的室内热环境(温度、风速、PMV-PPD等)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房间温度场在Z轴方向上的平面,其温度分布不均匀系数均很小,代表温度分布均匀,而X轴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匀系数相对来说很大,高度升高0.5m,室内空气温度升高约为0.5℃;在房间速度场方面,实验房间内风速较大的区域处于房间的上部,风速约为0.25m/s。

刘晓畅[4](2020)在《风力致热-地源热泵双热源供暖系统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寒冷及严寒地区城镇供热面积快速的增加,热源形式变得多样化。风能与地热能作为两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当前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技术上来看,都是潜力巨大的理想热源。本文针对我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风能丰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提出了风力致热—地源热泵耦合运行的新型供暖系统形式。新型耦合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高效地利用风能,也能有效的缓解长期从土壤取热使土壤温度降低、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率下降的问题。由于风力致热—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复杂性,本文通过模块化的研究方法,将系统系统分为独立的两个大模块,即风力致热模块、地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模块,再对两个大模块进行细化建模,通过各个小模块间的耦合完成对双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分析。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得到:风力致热最大致热效率为55.8%;张家口地区本工程设计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最优单位管长换热量为50W/m;风力致热—地源热泵耦合系统运行模式中,串联模式Ⅰ具有更高的系统运行效率,运行效果更好。在风力致热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建立风力机模型,确定风力机旋转角速度与主导风速之间的最佳比例系数实现风力机对风能的最大捕获。根据风力致热系统中风力机、致热器、换热器三部分的数学模型所建立的风力致热系统仿真模型,直观的反映了液压式风力致热系统各部件的参数关系及产生的致热效果。得到的最大致热效率可为风力致热系统在供热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仿真模型生成风力致热系统模型代码,为系统优化提供方便。建立地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模型时,将模型分为热泵机组与地埋管换热器两个小模块。对于热泵机组,将其简化为能量传输装置进行建模;地埋管传热模型的建立,结合了国内外对地埋管传热的研究与本工程实际,采用基于圆柱型热源理论建立了变热流传热计算模型;对用户末端采用地板辐射的传热机理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完成地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模型的建立。通过对风力致热—地源热泵双热源供暖系统仿真模型进行模拟运行,分析得出结论:耦合系统在并联模式下运行时,增大通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流量,会使系统运行时的节能效果更好;双热源系统串联运行时,从热泵机组蒸发器侧流出的循环介质先经地埋管换热器进行一次加热后再经风力致热系统进行二次加热的串联模式运行效果更好;对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进行综合比较后发现串联模式Ⅰ具有更高的系统运行效率,运行效果更好。从技术经济效益和环境与能源效益两方面,对本文的工程对象进行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燃煤锅炉供热风力致热—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具有显着的环境与能源效益;相比于使用单一地源热泵作为热源的供暖系统,风力致热—地源热泵双热源供暖系统在各个方面也都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闫森[5](2019)在《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优化实验》文中认为空气源热泵在我国清洁供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常规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供暖时,往往会引起强烈的吹风感和干眼问题,如何提高热泵系统供暖热舒适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具有良好的热舒适性,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系统性能优化方面的实验研究。设计制作墙面板,结合变频技术搭建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实验台,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数据测量与采集装置,并计算实验台测量误差。对空气源热泵墙面板系统的启动、稳定运行和结除霜三个阶段开展实验研究,分析系统各阶段的运行特性及影响因素。首先分析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的启动特性,研究压缩机频率和对流辐射板风机开启时间对空气源热泵墙面板系统的影响,寻找合理的优化启动方案以缩短系统启动时间。其次分析系统稳定运行特性,通过改变对流辐射板送风风速实现强制对流换热量占比和辐射换热量占比的调节,为之匹配最佳的压缩机运行频率,确定合理的运行方案,分析各运行方案下系统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的性能变化规律。最后,研究结霜工况下系统以不同压缩机频率和不同对流辐射板送风风速运行时各特性参数的动态变化,分析压缩机频率对除霜特性的影响,寻找最佳的除霜方案。采用优化后的启动方案,系统的启动时间缩短13min;通过压缩机频率与对流辐射板送风风速的匹配,系统最大COP可达3.54;低频运行在结霜工况下具有较高的COP,其COP均值为3.15;系统最快除霜时间为90s,除霜能效最大为3.43。经优化之后,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在各阶段的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本文的研究工作为优化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林泽日[6](2019)在《基于建筑热惰性供暖末端调节阀设定参数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末端温控调节阀虽能分时设定房间温度,但由于房间热惰性的存在,用户很难预知需提前多长时间开启才能保证房间在使用时间达到温度要求,且尽量不超调;提前多长时间关闭阀门也能保证房间在使用时间末期基本达到温度要求,而尽量的节约能源。也即难以预知预热时间、停热时间等参数。为实现对房间温度的精准控制,提高房间的舒适度。提出一种基于热惰性的新末端调节阀参数设定方法。这种阀门参数设定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房间的热惰性及不同的房间作息经过计算准确的给出系统的预热时间、停热时间及合理的房间节能温度。在用户操作简单的前提下,实现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舒适时间及舒适温度。达到按需供热的热泵供暖水系统控制策略目标。本文基于建筑和相关设备的传热及控制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可视化仿真工具对数学建模的微分方程进行仿真计算。建立了建筑室温动态模型,分别对寒冷及严寒地区的办公及住宅建筑进行室温模拟。将建筑的升温过程划分为快升过程和缓升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热时间的概念。将建筑的降温过程划分为快降过程和缓降过程。提出了停热时间的概念。得出停热时间与房间开始降温时刻的温度与标准温度18℃之间差值有关的结论。并且温差越大房间停热时间越长。通过模拟给出了两个气候区办公及住宅建筑在不同低温设定值条件下的预热时间、停热时间。经过模拟计算对比,得出严寒及寒冷地区办公及住宅建筑的合理低温设定值。应用计算出来的预热时间、停热时间及最佳低温设定值进行供暖末端调节阀参数设定验证。模拟结果充分表现了新末端调节阀设定参数能够在用户使用房间的时刻,使房间温度恰好达到18℃,在用户离开房间的时刻房间温度恰好下降到18℃。使用户使用房间的时间段房间温度始终处于标准温度以上,提高了房间的热舒适性。

董瑞雪[7](2019)在《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仍然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建筑上使用新型采暖末端,发展节能、环保、舒适的供暖系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凭借节能性与舒适性等特点,在我国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辐射采暖形式,以平板微热管阵列作为核心传热元件,利用其传热效果好、比表面积大等特点,从整体上提升地面辐射板的传热性能。采用细小通道扁管作为热媒通道与热管贴合,有效减小两者的接触热阻,在强化流体侧换热的同时,实现了细小通道扁管与平板微热管阵列的干式连接,减小了腐蚀,降低了漏水风险。本文对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辐射采暖换热系统及传热单元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与模拟研究,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对微热管阵列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为其应用于地板采暖提供理论依据与应用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微热管阵列在不同环境温度及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均温性及传热性能。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采暖形式,分别为水泥-瓷砖地板结构及龙骨-木地板结构,以满足不用用户需求。(2)对微热管阵列地板采暖换热模块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主要包括微热管阵列在地板采暖传热过程中的均温性、不同供水温度及流量下换热模块的性能、通过热阻分析,提供换热模块优化方案以及细小通道扁管的阻力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热管阵列应用于地板辐射采暖模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条件。微热管阵列均温性良好,热管冷凝段温差在1℃左右;影响新型地板辐射采暖换热模块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供水温度,热媒流量的影响较小。在相同的供水温度及室内设计温度下,微热管阵列辐射地板的传热功率比常规盘管地板的传热功率高20-40W/m2;达到相同传热功率时,微热管阵列辐射地板的供水温度可比常规盘管辐射地板低5℃左右,供水温度为35~45℃即可满足采暖房间的需求。换热单元主要热阻为导热硅胶的热阻及水泥填充层的热阻。拟合热媒流动阻力特性曲线为y=0.21763+11.16443x2(y的单位为k Pa,x单位为m3/h)。当供暖面积为16 m2,管内流速为0.41m/s时,细小通道扁管的阻力比盘管阻力小2.1k Pa。(3)对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地板结构形式在不同供水温度及流量下的传热性能,预热与蓄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水泥-瓷砖型地板结构的总散热量为龙骨-木地板型散热量的2-2.5倍,地板表面均温高3-5℃;供水温度为40℃,管内流速为0.19m/s时,系统总换热量为52.59W/m2,室内环境温度为18.95℃,瓷砖表面均温为26.45℃,木地板表面均温为22.63℃,满足室内供暖需求。在传热过程中,相同条件下,水泥-瓷砖地板结构的传热性能优于龙骨-木地板结构。预热过程两种地板表面平均温度近似呈现指数规律上升,预热时间为1h时,室内温度及地板表面均温趋于稳定。(4)建立不同地板结构形式的微热管阵列地板采暖传热单元三维稳态传热模型,并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数值求解。将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利用该模型进行地板传热过程模拟以及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并对地板结构进行优化,在细小通道扁管上方敷设20mm厚的聚苯乙烯挤塑板,优化后的地板结构细小通道扁管上方地板表面温度降低,地板表面最大温差降低了3.35℃,地板表面温度不均匀度减小,热舒适性增强。

侯佳煜[8](2019)在《毛细管辐射与新风联合工作用于民用住宅供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因其具有舒适、节能等特点,近年来在民用住宅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夏热冬冷地区,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夏季的防结露等问题,对于冬季的研究,特别是冬季环境下和新风的联合工作研究较少。随着我国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越来越高,该系统有望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环境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对于小区集中供暖环境,该系统如何设计,比如负荷的精确计算、毛细管系统和新风系统如何配合工作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某一实际应用工程为研究背景,对毛细管辐射空调与新风系统联合工作用于民用住宅采暖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实验房间毛细管敷设情况建立毛细管顶板的换热量分配比例所对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实测室内热环境的各项参数,分别计算了供暖房间和非供暖房间与毛细管层的换热量,从而得到该模型的分配比例,并通过实验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当毛细管辐射系统运行时,毛细管供水温度保持恒定,毛细管层与供暖侧和非供暖侧的换热量增大,毛细管顶板换热量分配比迅速增大,之后趋于稳定;当室内温度达到控制系统设定温度时,毛细管顶板换热量分配比逐渐减小。该模型可对毛细管所在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评估,对采用毛细管辐射系统的建筑负荷计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该建筑的户间传热对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随着供暖用户数量的增加,用户间的室内温差逐渐减小;户间传热对房间的采暖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户楼板传热的上下供暖用户对中间非供暖用户的影响较大,同层通过分户墙传热的左右供暖用户对中间非供暖用户的影响较小。研究认为可根据相邻用户的供暖情况来设定供暖用户的毛细管供水温度,从而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非供暖用户室内不同垂直梯度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而采用毛细管顶棚辐射与新风联合供暖用户室内热环境有着“脚冷头热”的缺点;用户可根据该空调系统启停时室内温度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间歇性运行方法来节约该系统运行的费用。通过CFD模拟的手段对毛细管辐射与新风联合供暖方式下不同送风温度和速度所对应的工况进行分析。当新风的送风速度可以满足室内空气换气次数要求时,顶板辐射面的温度相对较低,新风送风温度相对较高,送风房间人体活动区域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分布均匀,可以满足人体的舒适度要求。当顶板辐射面的温度升高,送风温度降低时,顶板辐射面与新风的温差越大,人体活动区域垂直方向的温差就越大,人体在室内的舒适度下降。顶板辐射面的温度为25℃,新风送风温度为21℃,风速在0.2m/s~0.4m/s,即室内空气换气次数为1~2次/h,可满足室内空气换气次数要求,人体活动区域的温度与速度分布均在较好的舒适度范围内。本文的研究可对夏热冬冷地区采用毛细管辐射采暖的民用住宅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杜鹏[9](2019)在《基于虚拟储能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微电网作为一种集成了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负载的小型电网系统,提高了负载的可靠性,实现了电源与负载的统一管理,具有非常灵活的特性,已经成为了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是整个微电网的控制核心,合理的能量管理策略保证微电网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目前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与发展尚未成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分析了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微型燃气轮机、蓄电池、超级电容的运行特性,还介绍了电转气技术,对各分布式电源进行数学建模;然后针对采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供冷的住宅建筑,分析其基本动态过程,搭建了低温辐射地板的等值热力学参数模型,基于热平衡方程建立了传热特性模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地板和围护结构构成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冷系统进行了仿真。然后分析住宅型微电网系统结构和能量管理模型。将住宅建筑中的低温辐射地板作为系统的虚拟储能单元去讨论分析,构建了三种不同结构的热电联供型微电网。在此基础上展开包含常规电储能、电转气技术以及虚拟储能的混合型储能的住宅型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通过在温度舒适度范围内对住宅内作用温度进行调节,使虚拟储能系统参与优化调控实现虚拟储能的充放电管理,从而降低微网运行成本。典型住宅微电网的能量优化的算例分析。以北方某小区的一栋住宅的冬季供暖场景为例,针对三种不同结构的微电网,对比了引入虚拟储能和不引入虚拟储能的调度结果,分析了三种结构的微电网虚拟储能特性与电价的关系,分析了不同蓄热能力的低温辐射地板、不同材质和结构的围护结构对微电网调度结果的影响以及天然气价格对微电网调度结果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与讨论。

朱天然[10](2019)在《沈阳地区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适用性研究》文中认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将节能环保的热泵技术应用于供暖当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供暖效率,该系统节能环保,供暖效率高,但当室外温度很低时,空气源热泵机组就会出现制热量不足,甚至机组结霜等问题,因此沈阳地区应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主题。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基于供暖末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另一种是空气源热泵热风系统。本文选择沈阳的天气参数为模拟天气参数,建立房间模型,并用TRNSYS软件建立了两种供暖系统模型,设定相同的室内供暖温度条件,模拟运行两种系统,得到分别使用这两种供暖系统时房间的室内温度,PMV—PPD指标,机组的供热量,cop值,以及耗电量等参数来对比两种供暖系统的优劣。最终根据模拟结果选出最符合实际要求的供暖系统,即上文提到的第一种系统,对其进行优化研究,为了在满足室内供暖标准的前提下提出节能的可能性,提出系统间歇运行的方针,确定间歇供暖运行时间为5:00~8:00停止运行,其余时间正常运行,通过与之前的参数对比发现室内热舒适度依然满足很高的标准,实际供热量小幅减少但是系统的cop值略有上升,耗降低了 16.57kWh,约3.1%,达到了节能的目的,证明了我们提出的方案可行。同时为解决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温运行时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机组结霜的问题,计算出沈阳冬季室外空气露点温度为-16.6℃,判断机组的合理运行时间为10:00~20:00,为了仍然可以满足室内供暖标准,对机组进行蓄热性能改进,通过与之前的参数对比可知蓄热能力改进后的机组的实际供热量,机组的cop值,甚至是房间温度,均有所增强。舒适度几乎不变,依然满足很高的标准,虽然能耗增加了 3.2%,但是增量很少,可以接受,证明了我们改进后的方案可行,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二、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特性参数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特性参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寒冷地区某机库大厅地板供暖系统性能的现场实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测试工程概况
    2.1 测试方案
    2.2 测试仪器(见表1)
    2.3 测点布置
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1 竖直方向温度分布
    3.2 局部温度分布
    3.3 冷风侵入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3.4 能耗分析
4 结论

(2)间隔式地面金属辐射板供暖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产生背景
    1.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施工工艺
    1.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湿式地板辐射供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金属辐射板供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数值模拟理论
    2.1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2.1.1 质量守恒方程
        2.1.2 动量守恒方程
        2.1.3 能量守恒方程
    2.2 FLUENT概述
    2.3 控制方程的离散
    2.4 基于SIMPLE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
    2.5 湍流数学模型
    2.6 辐射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属辐射板传热的数值模拟
    3.1 金属辐射板的构造及传热机理
        3.1.1 金属辐射板的构造
        3.1.2 辐射板传热的数学模型
    3.2 数值模拟
        3.2.1 网格划分
        3.2.2 模拟工况的设定
        3.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3.3 金属辐射板传热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3.1 供水温度对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
        3.3.2 供水流速对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
        3.3.3 盘管间距对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属辐射板供暖房间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
    4.1 供暖房间概况
    4.2 供暖房间冬季供暖热负荷的计算
    4.3 数值计算模型
        4.3.1 网格的生成
        4.3.2 模型简化假设
        4.3.3 边界条件的设置
        4.3.4 CFD模拟相关参数的选择
    4.4 不同辐射板铺设方式的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
        4.4.1 温度场分析与比较
        4.4.2 速度场分析与比较
        4.4.3 热舒适性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多孔强化对流型辐射竖板供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地板辐射采暖末端
        1.2.2 天花板辐射采暖末端
        1.2.3 墙体辐射采暖末端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强化对流型辐射竖板构造及传热过程分析
    2.1 强化对流型辐射竖板构造
    2.2 强化对流型辐射竖板传热过程分析
        2.2.1 热水盘管与夹层空气的换热
        2.2.2 竖板内外表面导热
        2.2.3 孔口的传热过程
        2.2.4 辐射竖板与室内环境的传热过程
        2.2.5 强化对流型辐射竖板热平衡过程
    2.3 竖板供暖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
        2.3.1 PMV-PPD
        2.3.2 有效温度
        2.3.3 相对热指标RWI和热损失率HDR
        2.3.4 不均匀系数
        2.3.5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
    2.4 本章小结
3 新型辐射竖板散热性能实验研究
    3.1 辐射供暖系统组成
    3.2 辐射竖板实验安排
        3.2.1 实验工况安排
        3.2.2 实验测试仪器及测点布置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多孔辐射竖板热性能
        3.3.2 空气夹层的热特性
        3.3.3 多孔辐射竖板的对流辐射比例
    3.4 本章小结
4 新型辐射竖板供暖性能数值模拟
    4.1 辐射竖板数理模型建立
        4.1.1 辐射竖板数学模型
        4.1.2 辐射竖板物理模型
    4.2 计算模型及相关设置
        4.2.1 计算模型设置
        4.2.2 材料物性设置
        4.2.3 边界条件设置
        4.2.4 模型验证
        4.2.5 数值模拟影响因素分析
    4.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供水温度的影响
        4.3.2 盘管间距的影响
        4.3.3 孔口直径的影响
        4.3.4 布孔密度的影响
        4.3.5 夹层厚度的影响
    4.4 新型辐射竖板选型参数表
        4.4.1 基本选型参数表
        4.4.2 传热量修正系数
    4.5 本章小结
5 新型辐射竖板房间热环境数值模拟
    5.1 CFD物理模型建立
        5.1.1 物理模型
        5.1.2 网格划分
    5.2 模拟设置
    5.3 室内传热模拟结果及分析
        5.3.1 模拟验证
        5.3.2 房间温度场分布
        5.3.3 房间速度场分布
        5.3.4 房间PMV-PPD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表目录
    B 研究生阶段学术成果
致谢

(4)风力致热-地源热泵双热源供暖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风能资源及利用现状
        1.1.2 供暖行业发展现状
        1.1.3 MATLAB/Simulink软件及系统模块化介绍
        1.1.4 张家口地区基本情况
        1.1.5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力致热在国内外的研究
        1.2.2 地源热泵在国内外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风力致热系统仿真模拟研究
    2.1 液压式风力致热系统原理与组成
    2.2 风力机模型仿真模拟研究
        2.2.1 风速模型建模与仿真
        2.2.2 风力机模型建模
    2.3 致热系统模型建模
        2.3.1 致热器仿真模型建立
        2.3.2 基于PID控制的换热器模型
    2.4 风力致热系统耦合模型
    2.5 风力致热系统代码的生成
    2.6 本章小结
3 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拟研究
    3.1 地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
        3.1.1 地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构成及原理
        3.1.2 地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适用性
    3.2 地埋管换热器模型建立
        3.2.1 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
        3.2.2 地埋管换热器传热计算
    3.3 水源热泵机组模型建立
    3.4 用户末端传热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风力致热—地源热泵双热源供暖系统的仿真模拟与分析
    4.1 工程概况与设备选型
    4.2 地源热泵系统模型建模
    4.3 地源热泵系统单独运行特性分析
    4.4 耦合系统串联运行流程设计与模拟结果
        4.4.1 串联运行流程设计
        4.4.2 串联运行模拟结果与分析
    4.5 耦合系统并联运行流程设计与模拟结果
        4.5.1 并联运行流程设计
        4.5.2 并联运行模拟结果与分析
    4.6 模拟结果综合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耦合系统效益分析
    5.1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5.1.1 初始投资费用
        5.1.2 运行成本费用
    5.2 环境与能源效益分析
        5.2.1 节能效益
        5.2.2 减排效益
    5.3 综合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优化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系统流程优化
        1.3.2 末端结构改进
        1.3.3 控制策略优化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实验台介绍
    2.1 系统介绍
        2.1.1 改进措施介绍
        2.1.2 系统流程介绍
    2.2 实验台搭建
        2.2.1 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
        2.2.2 室外环境模拟小室及控制系统
        2.2.3 室内环境模拟小室及控制系统
    2.3 数据测量系统及测点布置
        2.3.1 数据测量及采集系统
        2.3.2 实验测点布置
    2.4 实验误差分析
        2.4.1 直接测量误差
        2.4.2 间接测量误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气源热泵墙面板系统启动特性研究
    3.1 系统供热模式启动特性
        3.1.1 实验方案
        3.1.2 供热模式启动特性分析
    3.2 供热模式启动特性优化
        3.2.1 实验方案
        3.2.2 压缩机频率对启动特性影响
        3.2.3 对流辐射板风机开启时间对启动特性影响
        3.2.4 启动优化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气源热泵墙面板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4.1 额定制热工况性能优化分析
        4.1.1 实验方案
        4.1.2 压缩机频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1.3 对流辐射板送风风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2 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系统性能分析
        4.2.1 实验方案
        4.2.2 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系统运行特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气源热泵墙面板系统结除霜特性研究
    5.1 结霜特性优化分析
        5.1.1 实验方案
        5.1.2 压缩机频率对结霜特性影响
        5.1.3 对流辐射板送风风速对结霜特性影响
    5.2 除霜特性优化分析
        5.2.1 实验方案
        5.2.2 压缩机频率对除霜特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6)基于建筑热惰性供暖末端调节阀设定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状分析及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建筑室温动态模型
    2.1 引言
    2.2 建筑传热数学模型
        2.2.1 围护结构外墙外表面传热模型
        2.2.2 墙体动态传热模型
        2.2.3 外窗动态传热模型
        2.2.4 建筑地面动态传热模型
        2.2.5 室内空气动态平衡方程
    2.3 散热器动态数学模型
    2.4 温控阀动态数学模型
    2.5 室内温度设定的数学表达
    2.6 室外温度接口
    2.7 建筑热力模型汇总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房间温度变化动态分析
    3.1 仿真工具及流程
    3.2 仿真基本参数
        3.2.1 房间仿真气象参数及地理位置信息
        3.2.2 建筑仿真热工参数
        3.2.3 散热器仿真热工参数
        3.2.4 仿真房间温度设定值
    3.3 仿真计算结果
        3.3.1 严寒地区房间温度动态变化
        3.3.2 寒冷地区房间温度动态变化
        3.3.3 升温过程分析
        3.3.4 降温过程分析
        3.3.5 散热器热媒流量分析
    3.4 供水温度50℃模拟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合理低温设定值
    4.1 严寒地区合理低温设定值的确定
        4.1.1 严寒地区住宅建筑合理低温设定值的确定
        4.1.2 严寒地区办公建筑合理低温设定值的确定
    4.2 寒冷地区合理低温设定值的确定
        4.2.1 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合理低温设定值的确定
        4.2.2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合理低温设定值的确定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供暖末端调节阀参数设定验证
    5.1 新末端调节阀参数设定原理
    5.2 新末端调节阀参数设定仿真结果
        5.2.1 严寒地区仿真结果
        5.2.2 寒冷地区仿真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板辐射采暖简介
        1.2.2 常规地板辐射采暖的传热性能研究
        1.2.3 热管在地板辐射供暖的应用及研究
        1.2.4 平板微热管阵列技术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新型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辐射采暖设计
    2.1 地板辐射采暖传热单元组成
        2.1.1 微热管阵列及其热工性能测试
        2.1.2 细小通道扁管
    2.2 地暖结构设计
        2.2.1 水泥-瓷砖地板结构
        2.2.2 龙骨-木地板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辐射采暖换热模块实验研究
    3.1 换热模块与实验系统
        3.1.1 换热模块
        3.1.2 换热模块测试系统
    3.2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3.2.1 实验内容
        3.2.2 性能评价指标
        3.2.3 实验误差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微热管阵列均温性
        3.3.2 供水温度及流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3.3.3 热阻分析
        3.3.4 水管阻力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微热管阵列的新型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4.1 基于微热管阵列地板采暖系统设计
    4.2 地暖实验系统
        4.2.1 实验测试系统组成
        4.2.2 测点布置
    4.3 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法
        4.3.1 实验内容与步骤
        4.3.2 性能指标与数据处理
        4.3.3 实验误差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供水温度对地暖传热性能的影响
        4.4.2 流速对地暖传热性能的影响
        4.4.3 不同地板结构预热与蓄热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微热管阵列的新型地板辐射采暖传热单元数值模拟研究
    5.1 新型地板辐射采暖传热单元模型的建立
        5.1.1 物理模型及假设
        5.1.2 数学方程
        5.1.3 边界条件
    5.2 模型求解验证
    5.3 地板辐射采暖性能影响因素模拟与分析
        5.3.1 不同地板结构的影响
        5.3.2 不同地面层材料的影响
        5.3.3 不同填充层厚度的影响
        5.3.4 地暖结构优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毛细管辐射与新风联合工作用于民用住宅供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的研究
        1.2.2 辐射供暖室内热环境的研究
        1.2.3 辐射供暖与新风复合系统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毛细管辐射与新风联合供暖方式的理论基础
    2.1 毛细管辐射系统概述
        2.1.1 毛细管辐射系统工作原理
        2.1.2 毛细管辐射系统的特点
    2.2 民用住宅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过程分析
        2.2.1 外墙传热过程
        2.2.2 内墙传热过程
    2.3 独立新风系统
        2.3.1 置换送风
        2.3.2 地板送风
    2.4 人体热舒适性
        2.4.1 热舒适性影响因素及指标
        2.4.2 热舒适性评价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用毛细管辐射系统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研究
    3.1 工程概况
        3.1.1 空调冷热源
        3.1.2 建筑围护结构与末端空调方式
    3.2 空调监测系统与实验仪器介绍
        3.2.1 监测控制系统介绍
        3.2.2 实验测试仪器
    3.3 围护结构换热量分配比例模型
        3.3.1 模型建立
        3.3.2 换热量的计算
    3.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实验研究
        3.4.1 测试方案
        3.4.2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采用毛细管辐射供暖系统的户间传热研究
    4.1 室外气象条件和分户位置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4.2 供暖分户与非供暖分户间传热
    4.3 户间传热对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4.4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启停的动态性实验测试
        4.4.1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启动特性分析
        4.4.2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关闭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风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5.1 CFD软件
    5.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5.2.1 流体流动及换热的基本方程
        5.2.2 湍流模型的选择
        5.2.3 辐射模型的选择
        5.2.4 数值求解方法
    5.3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5.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5.3.2 边界条件的设定
    5.4 模拟的工况及相应结果的分析
        5.4.1 不同新风温度下模拟工况及模拟结果分析
        5.4.2 不同新风速度下模拟工况及模拟结果分析
        5.4.3 室内热舒适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虚拟储能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电网技术现状和发展概述
        1.2.2 储能技术研究现状
        1.2.3 虚拟储能技术研究现状
        1.2.4 微电网能源管理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和低温辐射供暖/供冷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2.1 分布式电源的模型
        2.1.1 光伏发电
        2.1.2 风力发电
        2.1.3 微型燃气轮机
    2.2 储能装置数学模型
        2.2.1 蓄电池模型
        2.2.2 超级电容模型
        2.2.3 电转气技术
    2.3 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模型及储能特性
        2.3.1 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模型
        2.3.2 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特性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住宅型微电网系统结构和能量管理模型
    3.1 住宅型微电网的结构
        3.1.1 电制热/冷型微电网
        3.1.2 CCHP型微电网
        3.1.3 电制热/冷+CCHP型微电网
    3.2 住宅型微电网能量管理模型
        3.2.1 目标函数
        3.2.2 约束条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有储能、储气装置和虚拟储能的住宅型微电网调度优化求解
    4.1 算例设置
    4.2 算例结果讨论
        4.2.1 算例1 电制热住宅型微电网优化调度结果分析
        4.2.2 算例2 CCHP型住宅型微电网优化调度结果分析
        4.2.3 算例3:CCHP+电制热/冷型住宅型微电网优化调度结果分析
        4.2.4 算例4:不同围护结构对微电网调度结果的影响
        4.2.5 算例5:不同蓄/产热能力的低温辐射地板对调度结果的影响
        4.2.6 算例6:不同天然气价格对微电网调度结果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10)沈阳地区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能耗现况与建筑节能分析
        1.1.2 我国北方供暖模式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空气源热泵系统简介
        1.3.1 热泵简介
        1.3.2 热泵系统的分类
        1.3.3 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
    1.4 空气源热泵在北方地区推广困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4.1 结霜与除霜问题综合分析
        1.4.2 机组低温适应性问题综合分析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内容
2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2.1 空气源热泵机组
        2.1.1 空气源热泵工作原理
        2.1.2 空气源热泵系统热源
        2.1.3 空气源热泵系统型式
    2.2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2.2.1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原理
        2.2.2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现存问题
    2.3 空气源热泵热风供暖系统
        2.3.1 空气源热泵热风供暖系统原理
        2.3.2 空气源热泵热风供暖系统现存问题
    2.4 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2.4.1 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原理
        2.4.2 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现存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模拟模型建立
    3.1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模拟模型建立
        3.1.1 压缩机的数学模型
        3.1.2 蒸发器的数学模型
        3.1.3 地板辐射供暖模型
        3.1.4 建筑热负荷数学模型
    3.2 模拟模型建立
        3.2.1 模拟软件介绍
        3.2.2 室外气象参数
        3.2.3 建筑模型
        3.2.4 舒适度参数
        3.2.5 系统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性能研究
    4.1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室内舒适性研究
        4.1.1 室内热舒适评价指标
        4.1.2 模拟分析
    4.2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热力性能研究
        4.2.1 供热量分析
        4.2.2 COP分析
    4.3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节能性研究
        4.3.1 供暖系统节能评价指标
        4.3.2 模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5.1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节能优化方案
        5.1.1 系统间歇运行时间的确立
        5.1.2 系统间歇运行模拟分析
    5.2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结霜问题分析
        5.2.1 供暖季结霜期及机组运行时间的确立
        5.2.2 供暖系统的蓄热性能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四、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特性参数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冷地区某机库大厅地板供暖系统性能的现场实测与分析[J]. 刘晓雨,李筝,申剑,梁乃正,刘雪源. 暖通空调, 2021(S1)
  • [2]间隔式地面金属辐射板供暖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D]. 任雪妍. 南华大学, 2020(01)
  • [3]多孔强化对流型辐射竖板供暖特性研究[D]. 刘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4]风力致热-地源热泵双热源供暖系统仿真研究[D]. 刘晓畅.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空气源热泵墙面板供暖系统优化实验[D]. 闫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基于建筑热惰性供暖末端调节阀设定参数研究[D]. 林泽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性能研究[D]. 董瑞雪.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7)
  • [8]毛细管辐射与新风联合工作用于民用住宅供暖的研究[D]. 侯佳煜.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基于虚拟储能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 杜鹏.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10]沈阳地区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适用性研究[D]. 朱天然.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特性参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