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李琦,赵倩,张倩,吴佳羽[1](2020)在《垂直管理改革中地市级环境监测站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探讨了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地方环境监测站在职能和结构方面作出的调整,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提出了几点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建设的建议对策:进一步强化环境质量监测能力,着重提高数据质量;协助提升地方执法监测能力;成立跨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对人才系统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深化科研工作,争取做到"三个说清";建立科学管理监督机制。以供参考。

马晶晶[2](2021)在《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环境监测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总污染源的控制与环境质量的评价。要达到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环境保护工作基本要求,需要从环境监测指标和环境质量的生态系统监督两方面做起,逐步完善过程,把握整体监测发展趋势,从而改善环境和居民生存生态空间的状态。因此,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以温州市瓯海区的环境监测为例,作为基层环境监测的典型,阐释了地方监测工作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探讨了解决之道。本文分为七个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说明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阐释了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站和第三方监测机构等基本概念和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现状,以及在监测站和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普通市民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第四部分从多角度分析了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对比了国内多地在基层环境监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其对瓯海区环境监测的启示;第六部分提出解决瓯海区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本文研究工作的开展,是鉴于目前地方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善,而国内这方面尤其是针对基层环境监测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期望通过研究瓯海区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能够对推动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为提高监测样本数据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希望能对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在应对开放性市场的竞争能力有所裨益,并为研究环境监测及相关政府管理工作的其他学者提供参考。

林遵杰[3](2020)在《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提炼了一些国内外文献的观点,界定了环境监测、基层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行政监督理论、戴明循环等理论基础,用来探索研究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这个特定对象,希望探索出能够促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更好地履职尽责和更快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同时,本次探讨也希望能够加强人民对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认识,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管理效率,尤其是基层环境监测站点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际参考和应用价值。对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做了综述。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全面管理和管理改进三个方面。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很多,如行政监督理论等,相关研究正在深入和丰富起来。但是,运用这些理论针对环境监测站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政府职能转变,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管理需要更新的角度,更深的层次进行解读、匹配,需要后续继续研究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在如何提高管理方面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还引入了基本运用于企业管理的PDCA循环,再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对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提出了改进原则和改进措施,对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原先的管理目标做了重新修订,设计改进方案,建立了全面管理的管理体系,同时对该方案进行了评估。本文最后提出了从优化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强内外部质量管理、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保证适宜的检测环境、加大人员培训等几方面改进措施。

王宗颖[4](2020)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监测简言即是对环境生态圈的观察与研究,具言之,即是通过运用专门手段,如经济、法律、专项技术、行政等方法,就环境中各项数据指标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等系列活动,通过分析与预测以求达到预期目的——为环境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的服务。作为对环境科学管理和执法监督之根底,环境监测正是为切实处理环境污染事故以及污染纠纷等问题提供技术依据,因此在环境保护工作保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面对层出不穷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我国在不断努力进行探索,诸多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出台,正是我国政府对规制环境监测领域数据造假之境况做出的努力。诚然,在环境监测领域相关法律、技术等系统且全面完善前,现实方面的问题仍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并妥善探寻符合国情的解决路径。比如,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处罚力度较轻、处罚标准模糊的问题,需要通过法律规范细化标准,提升处罚力度是遏制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有效手段;环境监测数据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带来了多部门同时监管或监管空缺的问题,需要明确环境监测监管的主体,厘清所负监管的范围赋予相应的职权;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责任主体的分配不合理,应当在法律规范中对涉案监测数据造假每一环节的主体的责任进行细分;另外在我国环境监测机构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基层环境监测站现状与当前监测工作不匹配等问题上,需要通过法律等制度规范,建立统一准入的标准,确保环境监测方具备相应的监测资质与水平。在法律上如何进一步对环境监测活动进行规制,减少甚至消灭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并在立法上予以完善。本文针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概况共分四部分进行探究:第一部分,简言之,即对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等文义进行概述。对环境监测之概念、性质及意义进行厘清。同时依据一定标准对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了妥善归类与划分,并对行为产生之原由进行必要的探究与分析。第二部分,笔者首先将我国境内有关环境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出发点,通过当前境内之立法及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检索相关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之案例进行梳理,最终总结了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立法司法正在以及预期面临的问题。例如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罚方面之缺陷、监管主体交叉混乱、责任主体不明晰、环境监测机构专业技术水平的优劣、基层环境监测站工作现状以及监测工作不匹配等问题。第三部分,对域外相关环境监测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了探究,总结和归纳各国关于环境监测方面立法的特点,通过对域外立法制度的优势分析,力求在结合域内具体境况的基础上探求合理出路,并提出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建议或思路。第四部分,即是对我国环境监测法律规制方面提出各项完善建议。具言之,立足我国的立法情况和实践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结合域外先进的经验,有的放矢,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主要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之完善、统一域内环境监测机构资质管理、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强化与承担、地方数据监测监督执法能力建设与强化、环境监测改革方向社会化等方面。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效规制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供微薄之力。

沈丽娟[5](2020)在《浅谈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的维持》文中研究表明简述了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的内涵以及监测能力认定的依据。指出,监测机构应保证其各项能力的持久性,才能确保其正常运作。其中,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监测方法等因素会造成监测能力中断。因此,监测机构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障仪器运维资金的投入,及时做好监测方法变更,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维持监测能力,促进监测机构稳定持续发展。

刘锋[6](2019)在《A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环境监测产业不同于一般经济产业,它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引导型的产业。由政府主导提出购买需求,政府运用公共资金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的方式购买环境监测生产企业生产的环境监测设备及服务。国家提出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提高环境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卫星通讯和万物互联技术,建设污染排放监管平台,收集并建立关于环境质量的基础数据和监管处理信息平台,提高政府环境部门监管的智能化水平。这些重大变化表明,国家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政策的利好一方面促使环境监测市场迎来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引来了大量的企业争相进入该行业,加大了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A公司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进入该行业的企业之一。A公司是一家小型企业,资金、人力等资源有限,营销管理经验不足。详细研究当前环境监测行业营销的特殊性以及A公司自身所面临的营销问题,了解A公司目标客户需求偏好,为A公司在目前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适当的策略建议是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结合A公司在环境监测行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展开研究。研究首先从A公司的经营现状以及营销现状入手,提出了A公司现行营销面临的问题,具体介绍了A公司的经营现状以及营销现状,总结了A公司当前营销面临的问题;接着,从A公司所处环境监测行业营销的特殊性角度出发并结合A公司目标客户需求调研,针对A公司现行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对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概况,行业特点、竞争格局与态势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环境监测行业营销的特殊性进行了总结,与此同时又针对A公司目标客户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营销调研的结果了解了政府客户、排污企业客户的需求偏好;最后,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完善A公司营销策略的建议。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以A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为场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借助本文的研究成果帮助A公司在环境监测行业生存并发展,同时有助于构建A公司未来在该领域的营销策略,帮助A公司提升行业的竞争力。本文的诸多分析思路及观点为其他与A公司有类似竞争环境的企业提供了借鉴意义和参考意义。

刘默琛[7](2018)在《小型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研究 ——以S环境监测站为例》文中认为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现状、体现污染治理效果、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技术支撑。为了适应新的资质认定评审依据的要求,对S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小型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工作路线,最大限度地保证监测数据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调查国内外质量管理理论和标准研究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对比资质认定评审依据的历史变化,对最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进行解析。其次通过介绍小型环境监测机构S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情况,汇总分析该站2017年先后经历飞行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资质认定评审4次检查时发现的问题,提出要重点抓人员能力建设、始终把设备管理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底线、坚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边查边改”等3条改进措施。最后提出小型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是“写、做、记、查、改”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通过详述这一过程帮助小型监测机构理清质量管理工作路线,做好质量管理工作,顺利通过内外部检查,提供客观公正的结果报告。

王海芹,高世楫[8](2017)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数据质量、改善政府公信力、增强生态文明制度执行效果。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统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部署难以落地;政府简政放权和发展环境监测市场面临"两难困境":既要依靠社会监测力量又困于社会监测力量薄弱,既要稳定政府监测队伍又困于激励机制不足,政府数据的公信力仍不足。下一步要在制定环境监测条例、为部门生态环境监测协作提供机构和机制保障、加强政府对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引导和监管、重塑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

郑舒新[9](2016)在《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的迫在眉睫的问题。石狮市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清洁能源替代、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手段,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不过对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石狮市空气质量形势仍不容乐观。为满足民众环境知情权,及时获取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分析数据为制定大气污染控制相关政策提供科学数据,石狮市从2008年起开始着手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作为快速了解石狮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促使环境空气状况透明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其实施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信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来探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在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先在分析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的质量影响因素和质量管理特点基础上,从人力保证体系、物料保证体系、制度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和质量文件保证体系五个方面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运用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技术分析了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过程,并建立了监控-审核的评估体系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一条“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一一实施质量保证的过程控制一一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评估一一质量体系的融合与运行”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质量管理与保证运作主线。就此主线而言,其微观和宏观层面分别是项目质量的保证和管理,为使项目质量得到保障,使用的主要方法、工具是审核生产质量、分析生产过程,而质量保证的主要后盾、支撑来自于质量保证体系,形成的结果是不断改进、提升的项目质量;在项目质量保证的实施过程中,其落脚点或者出发点为用户的真实需求,并且使他们的需求最终得以满足。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管理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覃云强[10](2015)在《从人力与财政支持角度浅析东部三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文中指出加强三级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是全面提高三级环境监测站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从人力和财政支持2个角度入手,分析了三级环境监测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大三级环境监测站的经费投入,逐步增加环境监测人员编制,提高环境监测队伍中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二、加强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垂直管理改革中地市级环境监测站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在垂直管理改革中的职能转变
    2.1 工作重心转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2.2 由执法监测的承担主体改为协助县级或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承担执法监测
    2.3 人员编制及工作管理工作上收至省级
3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在垂直管理改革中所面对的挑战
    3.1 工作职能梳理与责任分化的挑战
    3.2 监测技术人员以及设备资产管理存在多项问题
    3.3 环境质量监测要求日益提高所带来的挑战
4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发展建设的建议
    4.1 进一步强化环境质量监测能力,着重提高数据质量
    4.2 协助提升地方执法监测能力
    4.3 成立跨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中心
    4.4 对人才系统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4.5 深化科研工作,争取做到“三个说清”
    4.6 建立科学管理监督机制
5 结语

(2)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调查研究法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研究简评
    1.5 创新与不足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环境监测及构成要素
        2.1.2 环境监测站
        2.1.3 第三方监测机构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职能理论
        2.2.2 行政监督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现状
    3.1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实体及其运作状况
        3.1.1 瓯海区环境监测站
        3.1.2 瓯海区的第三方监测机构
    3.2 对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的调查
        3.2.1 调查基本情况
        3.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3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调查结果分析
4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4.1.1 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
        4.1.2 环境监测工作准则和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4.1.3 环境监测队伍方面的问题
        4.1.4 第三方监测机构方面的问题
    4.2 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财政投入滞后
        4.2.2 管理制度和标准不清晰
        4.2.3 人才引进方式单一,待遇缺乏吸引力
        4.2.4 缺少对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扶持
5 国内环境监测的先进经验及启示
    5.1 国内环境监测的先进经验
    5.2 对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的启示
6 改进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的对策建议
    6.1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6.1.1 突破监测工作场地范围局限
        6.1.2 优化实验室运行环境
        6.1.3 增加监测仪器和设备
    6.2 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准则和管理制度
        6.2.1 明确管理方式和定位
        6.2.2 约束具体工作细节
        6.2.3 建立统一监测数据的核定标准
    6.3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改善待遇
        6.3.1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6.3.2 改善待遇留住人才
        6.3.3 加大培训和再教育力度
    6.4 促进第三方监测机构发展,探索竞争与合作的新思路
        6.4.1 多措并举促进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发展
        6.4.2 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合作与竞争的模式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监测站职员状况调查表
附录2 温州市瓯海区居民环境监测了解情况调查表
附录3 第三方监测机构职员状况调查表
致谢

(3)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及展望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环境监测
        2.1.2 基层环境监测站
        2.1.3 管理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行政监督理论
        2.2.2 戴明循环
第3章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管理现状分析
    3.1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基本情况
    3.2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
        3.2.1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文件体系
        3.2.2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组织机构及职责
    3.3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外部监管
        3.3.1 万人评议
        3.3.2 S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的监督性检测
        3.3.3 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年度考核
        3.3.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其下级质控中心的能力验证
第4章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2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5章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5.1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改进的原则和思路
    5.2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的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5.2.1 管理目标分解表
        5.2.2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5.3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改进方案评估
    5.4 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改进的措施
        5.4.1 优化组织机构
        5.4.2 完善管理体系文件
        5.4.3 加强内部控制
        5.4.4 加强外部控制
        5.4.5 规范仪器设备管理
        5.4.6 加强检测环境条件的控制,增强内务管理
        5.4.7 加大人员再教育力度,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概述
    (一)环境监测概述
        1.环境监测概念
        2.环境监测性质
    (二)环境监测数据的价值
    (三)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类型
        1.篡改监测数据
        2.伪造监测数据
        3.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
    (四)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产生的原因
        1.数据弄虚作假成本低获利高
        2.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与政绩
二、我国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现状及问题
    (一)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现状
        1.立法现状
        2.实践现状
    (二)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典型案例评析
        1.环境监测数据获取源头造假案例
        2.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处理过程造假案例
        3.环境监测数据审核造假案例
        4.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案例
        5.案例评析
    (三)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数据监管主体不明确
        2.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责任主体不合理
        3.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处罚力度不够
        4.环境监测机构水平良莠不齐
        5.基层环境监测站现状与当前监测工作不匹配
三、域外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的考察与借鉴
    (一)美国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1.环境监测监管战略
        2.环境监测商业实验室管理
        3.明确严格的处罚体系
    (二)瑞典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1.《环境法典》和独立的环境司法体系
        2.长时间序列的监测模式
        3.多元协调的环境监测主体
    (三)日本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1.环境监测管理主体制度
        2.环境监测市场化运作
        3.地方政府的监管效益
        4.环境直罚主义制度
    (四)域外经验借鉴
四、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法律规制建议
    (一)完善环境监测管理的法律法规
        1.尽快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2.明确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责任主体
        3.强化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法律责任
        4.赋予生态环境部门完整的环境监管权
    (二)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
        1.完善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定
        2.制定有效的环境监测机构监管方案
        3.加大环境监测机构违法处罚力度
    (三)明确政府环境责任的承担
        1.提高政府环境责任的可诉性
        2.及时制定和修正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3.推进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四)加强数据监测执法监督机制建设
        1.建立高质量的监测执法监督队伍
        2.建立调查取证机制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五)加快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步伐
        1.构建社会化监测主体准入制度
        2.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制度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5)浅谈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的维持(论文提纲范文)

1 监测能力的内涵及认定依据
2 造成监测能力中断的因素
    2.1 监测人员
    2.2 仪器设备
    2.3 监测方法
3 维持监测能力的建议
    3.1 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5]
    3.2 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核查和资金投入
    3.3 关注监测技术动态,及时做好监测方法变更
4 结语

(6)A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2.3 研究的方法
    1.3 相关理论
        1.3.1 政府采购与招投标
        1.3.2 STP战略理论
        1.3.3 4Ps营销组合理论
第2章 A公司营销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2.1 A公司经营现状
        2.1.1 A公司简介
        2.1.2 价值定位与核心业务
        2.1.3 产品架构与产品特点
        2.1.4 现阶段目标市场定位与客户构成
    2.2 A公司的营销现状
        2.2.1 主要拓展市场及区域选择
        2.2.2 核心产品及市场策略
        2.2.3 市场份额与销售现状
    2.3 A公司现行营销面临的问题
        2.3.1 产品方面存在短板
        2.3.2 对政府客户需求洞察与有效沟通不足
        2.3.3 目标客户过于单一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公司所处环境监测行业营销特殊性与客户需求调研
    3.1 环境监测市场概况
        3.1.1 市场构成与特点
        3.1.2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3.2 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3.2.1 行业特点
        3.2.2 行业发展趋势
    3.3 行业格局与竞争形态
    3.4 环境监测行业营销的特殊性
        3.4.1 政府在环境监测行业中的角色地位
        3.4.2 环境监测行业中政府采购行为的特点
        3.4.3 面向政府的环境监测产品营销的特殊性
    3.5 针对A公司目标客户需求的营销调研
        3.5.1 调研设计
        3.5.2 调研实施过程
        3.5.3 调研结果分析与主要发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完善A公司的营销策略
    4.1 目标市场聚焦与市场空间拓展
        4.1.1 目标市场聚焦
        4.1.2 加大市场空间拓展
    4.2 面向目标市场的产品与服务策略
        4.2.1 丰富产品线
        4.2.2 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
    4.3 构建基于客户需求偏好的弹性价格策略
        4.3.1 赋予销售人员足够的价格决策权
        4.3.2 建立及时准确的价格系统
    4.4 完善面向政府与排污企业的直销渠道策略
    4.5 强化A公司品牌形象与企业公关的传播沟通策略
        4.5.1 塑造品牌形象打造样板工程
        4.5.2 建立高效的政企沟通渠道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小型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研究 ——以S环境监测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状况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2章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依据
    2.1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历史沿革
    2.2 资质认定评审依据的变化
    2.3 对《通用要求(2017)》的解析
    2.4 环境监测机构特殊要求
第3章 S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与问题
    3.1 S环境监测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3.2 S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运行出现的问题
    3.3 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改进
第4章 小型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路线
    4.1 建立管理体系
    4.2 运行管理体系
    4.3 记录管理体系
    4.4 检查管理体系
    4.5 改进管理体系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
     (一) 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体系和职责配置
     (二) 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的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责配置
     (三) 生态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已成体系
     (四)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立
     (五)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运行机制已建立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部署
     (一) 补齐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短板
     (二) 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生态环境监测职责
     (三) 加强部门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协作
     (四) 调整政府和市场的生态环境监测职责分工
     (五) 调整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设置
     (六) 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制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进展和难点
     (一)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加速, 监测网络范围扩大
        2. 国家和省级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有序推进
        3. 部门间生态环境监测职责调整出现积极迹象
        4. 环境监测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加快推进
        5.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取得新突破
        6.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新机制开始实行
     (二)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1. 数据质量提高, 政府信息的权威性有所增强
        2. 公众知情状况得到改善, 公众防护污染的能力增强
        3. 数据应用加强, 生态环境监管的有效性提高
     (三)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难点
        1. 统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进展较为缓慢
        2. 协调发展政府和社会监测力量面临两难困境
        3. 提高排污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的难度较大
        4. 短期内提高政府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仍有难度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启示与取向
     (一)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启示
     (二) 继续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若干建议

(9)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2章 项目质量保证的相关理论
    2.1 项目质量保证的概念
    2.2 项目质量保证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2.3 质量保证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和方法
    2.4 质量保证体系
第3章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3.1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依据
        3.1.1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建设背景
        3.1.2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概况
        3.1.3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
        3.1.4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主要质量影响因素
    3.2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结构
        3.2.1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人力保证体系
        3.2.2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物料保证体系
        3.2.3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制度保证体系
        3.2.4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技术保证体系
        3.2.5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文件保证体系
第4章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实施质量保证过程控制
    4.1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保证输入
    4.2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4.2.1 事前控制
        4.2.2 事中控制
        4.2.3 事后控制
    4.3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保证输出
第5章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评估
    5.1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监控
        5.1.1 过程参数的监控
        5.1.2 过程绩效的监控
        5.1.3 定期的高层管理评审
    5.2 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实施质量保证的审核
        5.2.1 内部审核
        5.2.2 管理体系评审
        5.2.3 过程审核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从人力与财政支持角度浅析东部三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问题
    1.1 人力问题
        1.1.1 人员严重不足, 结构不合理
        1.1.2 环境监测队伍不稳
        1.1.3 缺乏业务培训, 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低
    1.2 财政支持
        1.2.1 环境监测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1.2.2 资金不足, 影响监测能力建设
    1.3 应急监测能力明显不足
2 加强东部三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建议
    2.1 增强人力支持, 充实技术队伍
        2.1.1 增加编制
        2.1.2 充实环境监测技术队伍
        2.1.3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2.2 增强财力支持
        2.2.1 将环境监测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2.2.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快能力建设
        2.2.3 设立人才培训资金账户
3 结束语

四、加强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垂直管理改革中地市级环境监测站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李琦,赵倩,张倩,吴佳羽. 绿色科技, 2020(22)
  • [2]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测问题研究[D]. 马晶晶. 四川师范大学, 2021(04)
  • [3]温州市S区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林遵杰.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4]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 王宗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浅谈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的维持[J]. 沈丽娟.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0(01)
  • [6]A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D]. 刘锋.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4)
  • [7]小型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研究 ——以S环境监测站为例[D]. 刘默琛.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8]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J]. 王海芹,高世楫. 改革, 2017(05)
  • [9]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D]. 郑舒新. 华侨大学, 2016(04)
  • [10]从人力与财政支持角度浅析东部三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J]. 覃云强. 科技与创新, 2015(21)

标签:;  ;  ;  ;  ;  

关于加强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