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会阴切开缝合30例临床观察

改良会阴切开缝合30例临床观察

一、改良会阴直切缝合术3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何佳[1](2020)在《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肠坐浴一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机制,验证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共观察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皆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肛门部,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肛门部,两组均于坐浴后予肛泰栓、痔疮消炎软膏常规换药处理,上午和下午各一次。于治疗后第3、7、14天进行比较,并于出院后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水肿、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收集数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对记录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有87名患者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44例给予肛肠坐浴一号方坐浴,对照组43例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前对两组性别、年龄、内痔分期、手术时长、术中处理外痔数量、术后当天即治疗前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肛缘水肿、肛门疼痛、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整体疗效,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肛缘水肿评分:治疗后第3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7、14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治疗后第3、7、14天,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整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整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均优于高锰酸钾溶液。结论: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优于高锰酸钾溶,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郭仕琪[2](2020)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临床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痔应选择手术治疗,针对混合痔出血、脱出症状的手术方式有很多,术式的联合应用顺应了改善症状与保护肛门功能的微创趋势,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不容忽视,而目前尚无统一术式。自动弹力线套扎术与铜离子电化学治疗因其安全有效、创伤小,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将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疗效、保持各自原有的固脱、止血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扩大适应症范围。目的: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价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与痔上黏膜环切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同时伴有出血、脱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与不足,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的60个病例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诊断为混合痔(同时伴有出血、脱出症状)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均为腰麻,由同一医师行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对照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全面比较两组术式的疗效评分、术后症状评分、术后并发症评分、随访1个月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通过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全面客观评价两组手术方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内痔数量、外痔切口数量)的统计中无显着性差异(>0.05)。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术后第1、3、7、14、21天的便血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便血停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水肿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术后下坠急便感方面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尿潴留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随访1个月的残痔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均未出现术后肛门功能异常和肛门狭窄。结论: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与痔上黏膜环切术在治疗同时伴有出血、脱出症状的混合痔时,其临床疗效相当,且在术后便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便血停止时间、肛门下坠急便感方面有显着优势,较之单一微创术式,联合术式可以互为辅助,增强加固、止血作用,拓宽手术适应症的范围,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对肛门功能损伤程度较小,安全有效,操作便捷,可供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选择。

张燕[3](2020)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并评价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直肠前突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重度直肠前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A组30例患者采用Block术,对照组B组30例患者采用Block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分别对三组患者手术住院情况、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与3个月症状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在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和术后肛门坠胀方面三组患者间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术后疗效及术后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B,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自动弹力线套扎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与Block术相比,具有操作方法简便、痛苦小、出血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朱继宏[4](2019)在《倒三角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4)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和评价倒三角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4)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直肠前突提供一种新的微创术式。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肛肠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直肠前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数均为30例,且都是女性。治疗组为倒三角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4),对照组为直肠前突闭式修补术(Block术)。观察两组的术后OD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前突深度、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肛门狭窄、直肠阴道瘘、尿潴留)以及住院时间,并对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记录,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ODS评分与术后1周ODS评分的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h、4h的疼痛程度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2h、1天、3天、1周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直肠前突深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PH-4应用于中、重度直肠前突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2.在术后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RPH-4明显优于对照组。3.RPH-4和Block术在治疗直肠前突时均未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周世平[5](2014)在《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对产妇伤口愈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对产妇伤口愈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产妇行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会阴侧切内皮缝合术。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及会阴切口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坐起哺乳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间断性分层缝合术相比,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可显着提高产妇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缩短了哺乳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极大的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侯纪湘[6](2013)在《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切口疼痛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产时会阴侧切缝合术经改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0例行会阴侧切缝合的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会阴缝合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产后坐起哺乳天数、会阴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切口愈合均较好,观察组产后坐起哺乳及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相对于传统方法可使产妇术后切口反应小、痛苦少,切口局部美观,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侯纪湘[7](2013)在《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700例临床观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产时会阴侧切缝合术经改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0例行会阴侧切缝合的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会阴缝合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产后坐起哺乳天数、会阴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切口愈合均较好,观察组产后坐起哺乳及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相对于传统方法可使产妇术后切口反应小、痛苦少,切口局部美观,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洪秀珍,高云丽[8](2012)在《改良会阴伤口缝合法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会阴伤口缝合术是在接产过程中常用的手术缝合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意识的改变,阴道分娩率在逐年上升,会阴伤口(包括会阴侧切、会阴直切、会阴自然裂伤)缝合的机率也随之增加。传统会阴伤口缝合常用外科打结法间断缝合,为减少产妇痛苦,我

袁文娟[9](2011)在《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在产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产科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358例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9例。观察组产妇行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对照组产妇行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切口的愈合情况、产妇疼痛的持续时间、住院的天数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产妇的疼痛时间及住院天数有显着性的降低,P<0.05。结论产科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的应用,可使产妇术后切口反应较轻,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不需拆线,实施护理干预可使效果加强。

孙艳[10](2004)在《改良会阴直切缝合术30例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院产科病房对分娩过程中因会阴体高、紧影响胎头娩出者施行会阴直切术30例,由过去缝合四层(阴道黏膜、肌层、皮下组织、皮肤)改为二层缝合(即阴道黏膜、皮下组织)因切口小,创伤轻,且不用拆线,节约住院时间,又减少了病人痛苦,节省资金,对术后产妇身体恢复有积极的作用。一般资料:本篇30例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均有会阴侧切史。直切时间选择:参阅病历,估计胎儿不大,能经阴分娩,无需手术助产。当胎头拔露后,估计5分钟内能娩出胎头者。

二、改良会阴直切缝合术3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会阴直切缝合术3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痔的认识
        1.1 中医古籍对痔的认识
        1.2 中医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西医对痔的病因的认识
    2 痔的治疗
        2.1 痔的中医治疗
        2.2 痔的西医治疗
    3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认识
        3.1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3.2 西医对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4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4.1 术中预防
        4.2 中医治疗
        4.3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式
        2.4 治疗方案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脱落情况
        3.2 一般情况
        3.3 临床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药熏洗的作用和机理
    2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方药分析
    3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4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作用机制
    5 高锰酸钾的药理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6 研究结果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外治法治疗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套扎疗法治疗痔的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终止研究标准
        1.7 随访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项目及检测时点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疗效比较
        3.3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
        3.4 术后两组便血评分比较
        3.5 两组术后便血停止时间比较
        3.6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3.7 两组水肿评分比较
        3.8 两组下坠急便感评分比较
        3.9 两组术后尿潴留情况比较
        3.10 两组术后肛门功能比较
        3.11 两组术后残痔情况比较
        3.12 两组术后肛门狭窄评分比较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疗效评价
        4.2 术中出血量情况
        4.3 便血及停止便血情况
        4.4 疼痛情况
        4.5 水肿情况
        4.6 下坠急便感
        4.7 尿潴留情况
        4.8 残痔情况
        4.9 肛门狭窄
        4.10 肛门功能
    5. 讨论
        5.1 中医对痔的认识
        5.2 西医对痔的认识
        5.3 RPH-4联合ECTCI对减少出血的优势
        5.4 RPH-4联合ECTCI对减轻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5.5 联合术式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直肠前突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缩略语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倒三角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4)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研究结论
存在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对产妇伤口愈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会阴侧切方法
        1.2.2 缝合方法
    1.3 评判标准
        1.3.1 伤口愈合标准
        1.3.2 疼痛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2.2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比较
    2.3 两组产妇一般指标比较
3 讨论

(7)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700例临床观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缝合方法
    1.3 观察内容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9)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在产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缝合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疼痛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情况
3 讨论

四、改良会阴直切缝合术3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D]. 何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D]. 郭仕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4]倒三角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4)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D]. 朱继宏.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对产妇伤口愈合的临床研究[J]. 周世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24)
  • [6]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切口疼痛观察[A]. 侯纪湘. 2013年河南省外科现代护理理论与循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疼痛学组分会场论文集, 2013
  • [7]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700例临床观察分析[J]. 侯纪湘. 中外医疗, 2013(04)
  • [8]改良会阴伤口缝合法的临床观察[J]. 洪秀珍,高云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8)
  • [9]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在产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袁文娟. 中外医疗, 2011(27)
  • [10]改良会阴直切缝合术30例的临床观察[J]. 孙艳.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4(01)

标签:;  ;  ;  ;  ;  

改良会阴切开缝合3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