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观众接受心理初探

电视观众接受心理初探

一、电视受众接受心理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杨瑾[1](2021)在《电视新闻受众接受心理研究》文中提出在电视新闻工作中,公众是电视新闻传播的终端,所以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中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受众的接受心理,这无论对于电视新闻质量的提高,还是收视率的提高,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记者应深入分析和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以受众为出发点,并且在采编和制作新闻的过程中,尽可能贴合广大受众的接受心理,以此在新闻工作中为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壮大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兰澜[2](2020)在《电影与电视青年观众接受心理异同——以《诛仙》为例》文中认为青年观众作为我国较为庞大的影视受众群体,在社会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影响力。随着现代化社会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青年观众由于知识水平较高、乐于接纳新鲜事物,对观影效果的心理要求变得越发严苛。电影和电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外在的物理特征,例如银幕和荧幕、观赏环境、清晰度的不同等,但随着影视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并达到"视听盛宴"的标准,电影与电视开发出不同的营销手段和观影模式,逐渐缩小两者本质的差距,因此青年观众接受心理的倾向也逐步趋同。本文将从青年观众接受心理角度切入,选取《诛仙》的电影和电视版本,对电影与电视的异同点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从而为今后电影与电视的创作发展提供建议和借鉴。

肖梦笛[3](2020)在《受众对桌面电影的情感认知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桌面电影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电影表现形式,将现实中的电脑桌面“迁移”至电影银幕,这种全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广受学界、业界与受众的关注与热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采取质化(深度访谈)与量化(问卷调查)研究结合的方法,将二者进行比较互证,严谨审视桌面电影带给受众的情感体验,探知不同背景的受众对桌面电影的认知差异,分析桌面电影当下的创作瓶颈,并从题材风格、故事内核、人文内涵、受众定位、技术联合五个方面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桌面电影未来发展策略,进一步丰富了桌面电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建议。本文结合质化研究法和量化研究法,对桌面电影的受众情感认知进行综合性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释了桌面电影受众情感认知的选题依据、研究价值、创新之处,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桌面电影及影视受众的研究现状进行整合梳理,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对桌面电影受众情感认知进行初步概念界定和选题划分;第二部分是论述互联网视域下“网生代”受众的形成,并分析探讨“游戏+电影”、“新媒体+电影”这两种电影发展新趋势;第三部分简述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设计,采取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的方法对桌面电影受众进行研究并分析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果,以此探知不同背景的受众对桌面电影的认知差异,洞察桌面电影吸引受众的内核因素;第四部分结合研究结果对桌面电影作品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探讨,从题材风格、故事内核、人文内涵、受众定位、技术联合5个方面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丰富桌面电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建议。经研究发现,目前桌面电影在形式、内容、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局限,但对桌面形式的探索无疑为电影语言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多可能,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之下,电影的形态将会继续进化升级,电影的形式也将逐渐趋向多元化。

邓丽娟[4](2020)在《《倚天屠龙记》大陆翻拍之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侠题材影视剧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类型。武侠剧经历过繁荣期,如今逐渐走向衰落。究其根本原因,除了武侠小说没落,还包括媒介社会变革。本文以据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改编的三部内地作品(2003版《倚天屠龙记》、2009版《倚天屠龙记》、2019版网剧《倚天屠龙记)为例,对比其叙事方式的不同,从媒介结构、受众变化、技术、生产体制方面分析其背后生产语境,以探讨翻拍文本的叙事流变背后究竟受到何种生产语境的影响。本文绪论从经典武侠没落背景出发,梳理武侠剧受众、美学等方面的研究,确立研究目标,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探寻翻拍文本的叙事方式与其生产语境之间的联系。本文分三章来分析《倚天屠龙记》大陆翻拍版本及其生产语境。第一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论述2003版《倚天》以偶像化手段和写实性影像塑造了偶像言情的特征。二是从叙事角度论述其在人物设置、矛盾冲突等方面的言情化改编。三是从观念角度论述其消解崇高家国立意,放大爱情主题致使意义浅表化。四是论述其背后生产语境,从2003年中国媒介结构的基本情况,即从电影低潮与网络初步发展,电视作为“第一媒体”的媒介结构概况出发,从受众构成、媒介特征、生产体制方面分析,探讨其对2003《倚天》偶像言情风格的影响。第二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从形象角度论述2009版《倚天》复杂性和差异化的人物形象与大气磅礴的视听形象。二是从叙事角度论述其通过开场、发现、高潮及叙事时间等设置体现宏大叙事。三是从观念角度论述其对历史气质与家国情怀的突出。四是论述其背后生产语境,围绕2009年中国媒介结构的变革,即电影与网络崛起背景下电视“第一媒体”地位发生变化的变革出发,并从受众变化、数字化技术、产业化方面分析其对2009《倚天》宏大厚重风格的影响,即电视受众变化及数字化技术使电视剧创作朝向宏大厚重,产业体制的逐渐完善使电视剧生产更具精品意识。第三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从形象角度论述2019版网剧《倚天》人物的低龄感与扁平化、视听形象的奇炫化。二是从叙事角度论述其针对“网生代”通过强化情感细节等方式进行改编。三是从观念角度论述其对权谋斗争和出世思想的探讨及对个人成长和现代意识的强化。四是论述其背后生产语境,从2019年中国媒介结构的变革,即电影与网络的繁荣背景下电视面临艰难转型的变革出发,从受众变化、移动媒介技术、产业改革方面分析其对2019版《倚天》“网感”风格的影响,即网剧受众及移动媒介技术使其风格趋向“网感”,产业改革下互联网资本涌入使影视创作格局发生变化。

高萱萱[5](2020)在《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研究》文中认为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经历了十余年的沉淀,以一种较为成熟的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放眼中国的影视业,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无论在数量、收视率和影响力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影视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受众也在层出不穷的影视作品中流连忘返,乐此不疲,成为媒体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文是聚焦于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受众群体,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为受众画像,试图揭示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以此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受众图景,这不仅对影视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价值,更是对新技术条件下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化的一种总结,对“媒介与人”这个重大课题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本研究以网络小说改编剧为主题,以其受众为研究对象,围绕“谁在观看电视剧→接受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观看后的文本实践”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进而回答网络小说改编剧何以吸引如此多的受众、观看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受众具有哪些特征、对受众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受众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从个人因素来看,受众既是集合体,也是多样化的个体;行为趋同化倾向较高,差异性并不明显;需求动机存在转换的过程,受众需求满足的同时也伴随着娱乐狂欢下的理性缺失和虚拟情景中的心理补偿行为,这是通过媒介得到的抚慰,也是受众的心理错位现象。电视剧不仅是普通大众的世俗之“梦”,也是折射不同时代的大众之心态、理想、愿望、思想道德状况的“镜子”,更是借以窥见社会发展状况、时代文化语境的“窗户”,而一部影视作品在市场上的最终指向始终是受众,受众是影视改编的起始与归宿,如果影视改编作品没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导向,很容易把受众的思想引向错误的方向。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实现自身良好发展,在宏观层面网络小说改编剧应在消费结构、情感结构、价值结构上实现范式的转换;在微观层面从文本、受众、政府等角度进行改进,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媒介文化氛围。

余金红[6](2019)在《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研究 ——以《朗读者》节目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和热播,掀起了一股文化类电视节目创作高潮。与此同时,节目同质化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面临着创新的困境。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利用好电视媒介的特性,将文化元素与电视艺术进行融合,提升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可接受性和传播效果,是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主流媒体的央视,不畏艰难,历时近两年,倾心打造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成为2017年的一股“清流”。节目播出两季后,得到受众广泛好评,获得多个电视节大奖,节目模式也引起了国外电视机构的购买意向。本研究以此节目为案例,运用艺术学、传播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结合文本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分析节目的创新元素、节目的传播效果,然后根据受众的反馈及新时期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变化,得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启示。研究认为新媒介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应该具有融合化的定位,陌生化的呈现形式,尽可能扩展节目的文化体裁和内容,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相结合的互动传播方式,不断扩展新的受众群体,培养受众良好的审美品位,为中国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本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对文化类电视节目进行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梳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并对研究对象央视原创节目《朗读者》进行概述。第二个部分着重分析了该节目的创新元素,探讨节目实现文化元素与电视艺术的融合方式,并试图找出其相对于同类型节目的独特之处。第三个部分以用户原创微博内容为研究样本,抓取受众的原创微博内容,以此分析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而分析新时期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转向。第四个部分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探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启示,为该类节目的后续创作实践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姚瑶[7](2018)在《偶像剧男配角受众接受心理研究 ——以热播剧《匆匆那年》、《夏至未至》、《致我们的单纯小美好》男二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偶像剧作为电视剧中年轻的剧种,受到了很多年轻受众的追捧和喜爱。1998年《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播出,中国内地有了第一部偶像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剧市场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大量的偶像剧出现在观众面前,偶像剧在中国发展二十年的时间里,就吸引住了大量的女性观众和青少年,对青少年和女性观众的价值观起到了引导作用。随着许多偶像剧的大火,同样让扮演剧中人物的演员也受到很多的关注。一部偶像剧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偶像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我们不仅要注重偶像剧男女主角的分析研究,也要关注偶像剧中男女配角的研究,因为任何一部影视剧是由诸多角色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配角也在其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偶像剧男二号属于男配角,他对受众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大火的偶像剧中男二号为什么会受观众青睐?偶像剧男二号对受众的吸引力在哪里?受众对偶像剧男二号有什么样的审美需求?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偶像剧男二号的受众群体进行界定,确定偶像剧男二号受众的群体特征,把“受众社会类型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受众接受心理”为核心,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角度切入,立足于偶像剧男二号受众的接受心理,结合进年来三部热播偶像剧《匆匆那年》、《夏至未至》、《致我们的单纯小美好》深入分析偶像剧男二号本身,分析偶像剧男二号受众如何对偶像剧男二号进行使用与满足。充分了解受众接受心理,并从当下偶像剧男二号形象塑造所出现下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偶像剧男二号形象的优化策略,同时也对偶像剧的发展和传播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偶像剧及影视受众心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二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解读偶像剧男二号受众群体特征。第三章,分析偶像剧男二号受众接受心理及过程。第四章,对偶像剧男二号受众接受心理进一步探析。第五章,对当下偶像剧男二号形象传播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提出偶像剧男二号形象传播的优化策略。

张嘉琳[8](2018)在《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受众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一大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出现,掀起了文化热,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横空出世,它一出现就被人称为一股清流,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赞美之声不绝,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以其高收视率、高口碑,成为2017年度当之无愧的现象级节目,同时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特别关注。论文以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朗读者》、黑龙江电视台制作的《见字如面》等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受众为研究对象。根据节目观众的收视情况、锁定目标收视群体、对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受众与节目特征以及受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接受心理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优秀的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以受众为本位,准确定位目标受众,采用合适的受众策略,既契合受众的收视期待,又能够与受众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使这类节目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正能量。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之后同类型节目了解受众需求、制作升级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目前热播的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节目类型较为单一,未能充分挖掘中国优秀的文化元素;其二,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仍待加强;其三,如何恰当处理文化元素与情感元素的关系,等等。这些仍需要节目制作者与研究者的重视和反思。针对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强调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应坚持受众本位,平衡文化元素与情感元素的关系,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文化元素,不断对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进行创新升级、制定合理的受众策略。

刘晓宁,陈波[9](2015)在《中国大陆电视受众心理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全面展开,城乡居民家庭能够收看到的电视频道资源日渐丰富,受众有更多的选择自主权,也造成了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稀缺。这使得传统电视的"传者中心论"传播模式转向了"受众中心论",电视节目的成败,不仅仅决定于电视内容品质的优劣,受众心理是影响和制约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构成传播环境的重要成分。加强对电视受众心理特征的研究,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

王芳,许长青[10](2011)在《长沙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定位》文中研究表明长沙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群体在年龄特征、职业特征、收入情况、地域构成上独具特点,其接受心理则包括求新求快心理、娱乐趣味心理、实用便捷心理、消极抵触心理。与此同时,长沙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是在移动状态、封闭状态、被动状态、休闲状态下参与传播的。

二、电视受众接受心理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受众接受心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电视新闻受众接受心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闻传播关注受众接受心理的必要性
2 电视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分析
    2.1 求新心理
    2.2 求近心理
    2.3 求趣心理
    2.4 求真心理
    2.5 求美心理
3 电视新闻接近受众接受心理的建议
    3.1 从内容上接近受众心理
    3.2 从情感上接近受众心理
4 结语

(2)电影与电视青年观众接受心理异同——以《诛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观众接受心理具体阐述
    (一)观众接受心理的概念
    (二)青年观众影视接受心理特征
        1.身份认同感
        2.领悟感知性
        3.求异求新心理
二、案例分析:以《诛仙》为例
    (一)屏幕比例
    (二)作品长度
    (三)情感体验
    (四)参与方式
    (五)相同之处
        1.明星效应
        2.尊重原着
        3.整体制作
三、关于影视创作者的反思与建议
    (一)创作者的不足
    (二)建议
四、结语

(3)受众对桌面电影的情感认知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
    二、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三、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四、文献探讨
第一章 桌面电影:电影进化中间态
    第一节 互联网视域下“网生代”受众形成
    第二节 游戏+电影——多重边界的交融
        一、别致的电影化叙事
        二、鼎新的游戏化体验
    第三节 新媒体+电影——“屏读”时代的产物
        一、“屏读”模式:认知交流方式的更迭
        二、跨媒介叙事:扩展性故事文本的塑造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问卷设计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前测
        二、深度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三、受试者与分析工具说明
    第三节 对桌面电影的认知(深度访谈)
        一、观影设备对桌面电影观影感受影响
        二、受访者对桌面电影观影反馈
        三、受访者对桌面电影创新形式与特色的认知
        四、桌面电影的创新意义及未来发展策略
    第四节 不同背景受众对桌面电影的情感认知(问卷调查)
        一、信效度检测
        二、不同性别受众的认知差异
        三、不同年龄受众的认知差异
        四、不同学历背景受众的认知差异
        五、不同专业背景受众的认知差异
        六、不同要素与总评的回归分析
第三章 桌面电影的发展策略探讨
    第一节 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结果探讨
        一、不同背景受众对桌面电影的情感认知情况
        二、受访者对桌面电影的深度认知情况
    第二节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结果比较
        一、不同年龄受众对桌面电影的情感认知差异
        二、不同专业背景受众对桌面电影的情感认知差异
    第三节 桌面电影发展策咯分析
        一、题材风格:拓展多样化故事类型
        二、故事内核:形式与叙事相互助力
        三、人文内涵:表现互联网文化症候
        四、明确受众:精准投放互联网平台
        五、技术联合:实现“可控可感”观影体验
结语
致谢
图目录/表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1 受众对桌面电影《网络谜踪》的情感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4)《倚天屠龙记》大陆翻拍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偶像与言情:2003 版《倚天屠龙记》
    第一节 形象:偶像化与写实性的融合
        一、偶像式的人物形象
        二、写实性的视听形象
    第二节 叙事:“言情化”的改编
        一、人物出场顺序的改变
        二、矛盾冲突的提前引入
        三、感情线拓展与副线压缩
    第三节 观念:浅表化的意义
        一、放大爱情母题
        二、消解崇高立意
    第四节 2003 版《倚天》背后的生产语境
        一、媒介结构的概况:电视的主导期
        二、电视受众审美影响电视剧叙事风格
        三、电视生产体制影响电视剧叙事方式
        四、电视媒介特征影响电视剧创作形态
第二章 宏大与厚重:2009 版《倚天屠龙记》
    第一节 形象:复杂化与极致感的塑造
        一、差异化与复杂化的人物形象
        二、极致磅礴的视听形象
    第二节 叙事:宏大的叙事
        一、独立式开场与预设
        二、戏剧式发现与突转
        三、叙事空间表意情节
        四、叙事时间解构悬念
    第三节 观念:历史气质并重家国情怀
        一、突出历史文化气质
        二、强调儒释道精神
    第四节 2009 版《倚天》背后的生产语境
        一、媒介结构的变化:媒介的竞争期
        二、电视受众的分流影响电视剧叙事风格
        三、电视数字化技术影响电视剧创作形态
        四、产业化的推进增强电视剧的“精品”创作导向
第三章 “网感”:2019 版《倚天屠龙记》
    第一节 形象:扁平化与奇炫化的突出
        一、低龄感与扁平化的人物形象
        二、奇炫化的视听形象
    第二节 叙事:定位“网生代”的情感叙事
        一、“甜宠虐恋”叙事模式
        二、注重人物情感的细节
        三、丰富副线人物的感情线
    第三节 观念:多元融合的立意表达
        一、突出权谋争斗与出世思想
        二、强化个人成长与现代意识
    第四节 2019《倚天》背后的生产语境
        一、媒介结构的变化:互联网的变革期
        二、“网生代”审美变化影响网络剧叙事风格
        三、移动媒介技术影响网络剧创作形态
        四、产业变革影响网络剧的生产走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关键概念和文献综述
        一、网络小说改编剧概念及相关研究
        二、受众概念及相关研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两种受众研究范式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和重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重难点
第一章 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发展和传播概况
    第一节 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生成机制
        一、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内在可能性
        二、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外部文化语境
    第二节 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发展历程
        一、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国内发展
        二、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境外热播
    第三节 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传播策略
        一、多主体的整合传播
        二、多渠道的媒体营销
    小结
第二章 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调查统计分析
    第一节 受众构成特征分析
        一、性别比例
        二、年龄结构
        三、学历层次
        四、职业分布
        五、地域囊括
        六、收入分配
        七、受众类型
    第二节 受众接受行为分析
        一、碎片化的观看方式
        二、多样性的了解渠道
        三、单一性的收看渠道
        四、同质化的观看类型
        五、多元化的关注元素
        六、常态及深度的交互传播
    第三节 受众社会心理分析
        一、相似的态度观点
        二、强烈的娱乐需求
        三、正相关的观看动机与满足
    第四节 受众的心理错位:媒介抚慰的展现
        一、娱乐狂欢下的理性缺失
        二、虚拟情景中的心理补偿
    小结
第三章 《琅琊榜》与《孤芳不自赏》受众的文本实践分析
    第一节 《琅琊榜》《孤芳不自赏》信息简介
        一、《琅琊榜》《孤芳不自赏》基本信息
        二、《琅琊榜》《孤芳不自赏》剧情简介
    第二节 豆瓣短评:日常化的影像狂欢
        一、狂欢节式吐槽
        二、态度趋同的观点表达
        三、关注点受制舆论方向
    第三节 豆瓣长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展
        一、参与互动的多元化
        二、寻求认同感的动机强烈
        三、内容影响衍生话题的深刻性
    小结
第四章 受众:生产网络小说改编剧的起始与归宿
    第一节 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群体图像
    第二节 多元诉求: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发展走向
        一、消费结构——快餐文化到精英文化的反思
        二、情感结构——休闲娱乐到照应现实的转变
        三、价值结构——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融合
    第三节 善待受众: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发展建议
        一、文本——深耕内容,强化责任意识
        二、受众——受众为本,树立受众意识
        三、政府——发挥“把关人”作用,合理调节电视剧产业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关于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B:关于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研究的深度访谈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研究 ——以《朗读者》节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概述
    第一节 文化类电视节目概念界定
    第二节 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历程
        一、专题片段式的摸索时期
        二、以栏目为主的发展时期
        三、按“季”播出的发展时期
    第三节 原创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
第二章 央视《朗读者》节目创新元素分析
    第一节 节目定位:文化与情感融合
    第二节 节目模式:访谈朗读轻解析
    第三节 节目内容:体裁多样化呈现
    第四节 节目传播:线上与线下结合
    第五节 节目升级:自身持续化创新
第三章 央视《朗读者》节目受众反馈分析
    第一节 《朗读者》节目传播效果分析
        一、数据采集及基本情况分析
        二、传播者视角下的效果分析
        三、受众视角下的效果分析
    第二节 文化类电视节目受众接受心理分析
    第三节 文化类电视节目受众审美转向分析
第四章 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发展启示
    第一节 融合化的节目定位与理念
    第二节 陌生化的节目形式与模式
    第三节 多样化的文化体裁与内容
    第四节 多渠道化互动的传播方式
    第五节 持续化的节目创新与升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朗读者》第一季节目邀请嘉宾及朗读文本一览表
附录二 《朗读者》第二季节目邀请嘉宾及朗读文本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
致谢

(7)偶像剧男配角受众接受心理研究 ——以热播剧《匆匆那年》、《夏至未至》、《致我们的单纯小美好》男二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章 偶像剧男二号受众分析
    一、偶像剧男二号受众构成
        (一)性别以女性为主体
        (二)年龄趋于年轻化
        (三)受过较高的教育
        (四)职业主要是学生及公务员
    二、偶像剧男二号受众接受特征
        (一)偶像剧男二号受众的喜爱程度
        (二)偶像剧男二号受众的接受动机
        (三)受众青睐偶像剧男二号原因
第三章 偶像剧男二号受众的接收心理动因及过程
    一、偶像剧男二号受众接受心理动因
        (一)娱乐消遣为基本动因
        (二)与角色产生联系的心理认同为关系动因
        (三)宣泄排解、逃避现实为机会动因
        (四)明星效应为移情动因
    二、偶像剧男二号的受众接受心理过程
        (一)引起受众注意
        (二)卷入受众的情感
        (三)激发观众的理解、想象与共鸣
第四章 偶像剧男二号受众接受心理探析
    一、偶像剧男二号受众心理需求
    二、偶像剧男二号的受众接受心理因素
        (一)偶像剧男二号受众的社会文化心理
        (二)偶像剧男二号的受众审美心理
    三、偶像剧男二号受众接受心理图式
第五章 偶像剧男二号受众接受优化策略
    一、偶像剧男二号形象传播的问题
        (一)男二号人物关系的单一化
        (二)男二号人物形象的同质化
        (三)男二号人物结局的模式化
        (四)男二号无序的过度渲染化
    二、偶像剧男二号形象传播优化对策
        (一)满足受众接受需求表现形式多元化
        (二)应对受众个性追求凸显特色化
        (三)顺应受众求新心理坚守原创性
        (四)迎合受众审美趋势创作有序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偶像剧男二号受众调查问卷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受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受众的研究
        1.2.2 关于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涵义与功能
    2.1 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定义
    2.2 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特征
        2.2.1 优秀的文化内核
        2.2.2 深刻的思想内涵
        2.2.3 真挚的情感表达
    2.3 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功能
        2.3.1 价值导向功能
        2.3.2 文化传播功能
        2.3.3 智性娱乐功能
第3章 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受众构成及主要特征
    3.1 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受众构成
        3.1.1 基于问卷调查的受众分析
        3.1.2 基于网络数据的受众分析
    3.2 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受众的主要特征
        3.2.1 性别特征:以女性观众为主
        3.2.2 年龄特征:以中青年为主
        3.2.3 教育特征:以广谱性受众为主
第4章 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受众的多层接受心理
    4.1 契合心理距离
        4.1.1 保持适当的认知距离
        4.1.2 拉近与受众的情感距离
    4.2 强化情感共鸣
        4.2.1 文化元素调动情感
        4.2.2 背后的故事引发共鸣
        4.2.3 视听手段强化共鸣
    4.3 满足多重需要
        4.3.1 文化期待得到回应
        4.3.2 娱乐需求得以满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问卷调查
致谢

(9)中国大陆电视受众心理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宏观层面
二、微观层面
三、对电视受众心理研究有待深入的几个方面

(10)长沙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人在看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群体定位
    (一)受众年龄特征。
    (二)受众职业特征。
    (三)受众收入情况。
    (四)受众地域构成。
二、为什么看公交移动电视——长沙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接受心理
    (一)求新求快心理。
    (二)娱乐趣味心理。
    (三)实用便捷心理。
    (四)消极抵触心理。
三、受众在什么状态下看移动电视——长沙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参与传播的状态
    (一)移动状态。
    (二)封闭状态。
    (三)被动状态。
    (四)休闲状态。

四、电视受众接受心理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视新闻受众接受心理研究[J]. 杨瑾. 西部广播电视, 2021(20)
  • [2]电影与电视青年观众接受心理异同——以《诛仙》为例[J]. 兰澜. 戏剧之家, 2020(26)
  • [3]受众对桌面电影的情感认知差异研究[D]. 肖梦笛.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4]《倚天屠龙记》大陆翻拍之比较研究[D]. 邓丽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5]我国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研究[D]. 高萱萱. 郑州大学, 2020(03)
  • [6]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研究 ——以《朗读者》节目为例[D]. 余金红. 安徽师范大学, 2019(01)
  • [7]偶像剧男配角受众接受心理研究 ——以热播剧《匆匆那年》、《夏至未至》、《致我们的单纯小美好》男二号为例[D]. 姚瑶.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8]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受众研究[D]. 张嘉琳. 湖南大学, 2018(01)
  • [9]中国大陆电视受众心理研究综述[J]. 刘晓宁,陈波. 新闻窗, 2015(05)
  • [10]长沙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定位[J]. 王芳,许长青.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标签:;  ;  ;  ;  ;  

电视观众接受心理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