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经颗粒治疗环后出血106例分析

清经颗粒治疗环后出血106例分析

一、清经颗粒治疗带环后出血10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学梅[1](2018)在《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谢萍教授治疗崩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崩漏提供可供临床参考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收集谢萍教授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门诊病例6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资料记录详细完整的病例,提取相关信息,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基本病情资料、止血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止血时间等进行整理及统计,归纳总结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总有效率为83.3%;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止时服中药剂数均值为6.95剂。(2)止血疗效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3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54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86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服中药剂数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时间长短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16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分析: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患者出血期,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血止时服中药剂数的均值为6.95剂,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薄与止血疗效无相关性,出血时间长短和服中药剂数之间无相关性,随着患病病程的延长、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其服中药剂数呈增加趋势,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张艳红[2](2018)在《滋肾育阴汤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滋肾育阴汤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7年8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组分别纳入30名。治疗组患者予口服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补佳乐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经间期出血的止血效果、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及对子宫内膜、雌二醇(E2)、孕酮(P)的影响,通过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治疗前通过对两组患者年龄、出血时间、中医症候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治疗组30例患者的止血疗效治愈1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组滋肾育阴汤与西药组补佳乐的止血效果相当。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疗效观察中,痊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中痊愈的有7例,显效的有4例,好转的有10例,无效的9例,总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患者的中医伴随症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停药3个月的复发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照组停药3个月的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结论:滋肾育阴汤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临床疗效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出血的症状并且改善伴随中医临床症候,疗效优于雌激素治疗,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申尧[3](2017)在《补中益气汤的方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补中益气汤是着名补土派医学家李东垣的代表方,此方由八味药物组成,分别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主治饮食不佳,疲乏,脾胃运化不利,阴火发热,气虚下陷诸证。功用补气行脾,升阳举陷。本文通过研究古今大量文献资料,并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全面阐述本方方证规律,以及探求补中益气汤新的理解和运用。方法文章首先对李东垣所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了解他立论思想的历史渊源,再对其主要着作《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条文进行研究,归结出本方如何创立,补土派的立论思想及本方的方义,方解,整合出李东垣对本方的运用范围;其次归纳古代其它医者的文献资料,对本方运用,对应症状等进行探究;再次研究现代文献资料,对本方现代临床方证运用进行归纳,并通过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总结出本方的方证规律;最后,由于现代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医疗卫生设施持续改善,医疗保健意识持续加强,而反观李东垣所处的战乱和流离失所的年代,当时的情况和我们现今的条件相差巨大,所以现代本方所治疾病和古代相比就会出现差异,因此我们就需要深挖理论,从认识上扩大本方所治证的范畴,于是进而探讨了补中益气汤在肾阴虚、肾阳虚证候中的运用以及在情志病方面的运用。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补中益气汤在临床的运用。本文收集了2000年至2016年补中益气汤临床可用病案300例,对这些病案中的症状体征、药物使用频率及用量等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并继续采用黄金分割法、聚类分析法、关联规则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本方方证规律。结果根据频次统计,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的核心脉症为饮食不佳、疲乏、面色无华、舌淡白、苔薄白、脉细;主要脉症为气不足、不愿说话、腰部和腹部以下有下坠感、大便溏、头晕,所以本方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兼具气虚下陷。本方的原八味药均入选为核心药物。聚类分析,表明补中益气汤中补气药的剂量最大,表明本方主要功用是益气健脾,兼具提升阳气。文章分别对第l类群和第4类群进行了分析,两者的核心脉症都是全身症状,表明本方病机是脾胃气虚为主;主要脉症稍有一些小的变化,由脾胃不足,气运不畅所引起,所以第1类群和第4类群的药物剂量也有变化。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本方核心脉症和核心药物关联置信度均超过61.8%,可推断分析的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有关联性。结论本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补中益气汤方证规律进行探查,让本方方证规律变得准确,为下一步规范化工作提供一些资料,以期可以在临床遣方用药中发挥作用。

仲英华[4](2016)在《中医二步疗法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所致经期延长提供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自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从余杭区中医院门诊收集PCSD患者105例。使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治疗分3组,组1(40例)用中药二步疗法治疗,组2(39例)给予口服优思明,组3(26例)服用消炎止血药。患者均接受至少半年的随访,依据经期天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三组疗效分别在治疗的第一个周期、第三个周期、第六个周期进行两两比较,第一周期,三组间均有差异,总有效率:避孕药组(84.6%)>中药组(40.0%)>消炎止血组(15.4%)。第三周期,避孕药组(80.0%)与中药组(62.5%)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总有效率均优于消炎止血组(13.0%),避孕药组有4例因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停药,消炎止血组有3例因治疗效果不佳而放弃继续治疗。第六周期,三组间总有效率均有差异:中药组(55.0%》避孕药组(31.4%)>消炎止血组(8.7%),复发率:避孕药组(60.7%)>消炎止血组(33.3%)>中药组(12.0%)。结论:第一,中医二步疗法对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所致经期延长起效较慢,但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日益明显,停药后不易反复,用药后无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安全,使用服药天数短。第二,优思明服药期间效果显着,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第三,消炎止血药服药时间最短,使用方便,但疗效不理想。第四,比较三种药物治疗方法,中医二步疗法(经期化瘀、经后止漏)是临床治疗子宫切口憩室引起经期延长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陈梦捷[5](2014)在《缩宫清瘀方防治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缩宫清瘀方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及宫腔残留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本研究将入选的60例药物流产后的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缩宫清瘀方,对照组给予益母草软胶囊,观察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天数、阴道流血量、并进一步观察宫腔残留情况、中医症候单项和总评分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的情况、年龄、孕次与疗效的关系、复潮后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月经量的情况。结果:在缩短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比较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宫腔残留方面,试验组中仅有一例宫腔残留,残留率为3.3%,对照组5例有宫腔残留,残留率为16.7%,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可能与样本量有关。在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6.7%,而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73.3%,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与总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项症状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与总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在单项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方面,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疗效方面,孕次与疗效存在相关性,年龄越大、孕次越多,疗效就越差。结论:缩宫清瘀方在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中医症候及全身症状改善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对药物流产后月经的复潮时间、经期及经量没有影响。

张青[6](2014)在《中医治疗经期延长的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经期延长是指以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为基本表现的疾病,又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经期延长的主要病机为脏腑经脉气血失调,冲任不固或冲任损伤,经血失于制约,临床常见有气虚、血热、血瘀等证。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型,临床表现与中医学的经期延长相类似,可参照本病治疗。此外,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以及宫内节育器所引起的经期延长符合定义者均可参照本病治疗。中医治疗经期延长以固冲止血调经为大法,重在缩短经期,以经期服药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候,可分别采用益气摄血,滋阴清热、安冲宁血,活血祛瘀等法。现代医家在继承前辈治疗经期延长经验的基础上,又开辟了新的辨证思路,结合月经周期分期治疗,并辅以穴位贴敷、针灸等外治法,总结了许多新的治疗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运用中医理论辨证遣方配合西药对症治疗,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经期延长的文献82篇,总结出本病的病机以血瘀、血热、气虚为主。常用药物种类15种,以补虚药最多,尤其以补气药为众,清热药与止血药在临床应用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总计出现中药数量有126味,其中使用频率排名前18位药依次是:白芍、甘草、茜草、当归、生地、蒲黄、黄芪、白术、旱莲草、熟地、女贞子、益母草、党参、阿胶、地榆、丹皮、仙鹤草、茯苓。通过门诊跟师方式,总结王鹭霞主任对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认识,并通过病案举例分析介绍治疗经验。王鹭霞主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认为经期延长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瘀血内阻。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血调经为法,配合心理疏导,气血同调,身心共治。方选七制香附丸,根据临床表现随证加减。

闫伟[7](2013)在《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全国名中医王秀霞教授集诸家之所长,结合自己临症经验,确立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经严格筛选组方生化止血饮。本课题通过临床实验研究祛瘀生新法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蜕膜组织中骨桥蛋白(0PN)、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生化止血饮防治药流后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四组(人流组、药流组、益母草颗粒组、生化止血饮颗粒组),收取新鲜蜕膜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研究生化止血饮对蜕膜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结果:生化止血饮具有明显降低孕激素受体(PR)水平的作用。经医学图像分析和统计学检验,药流组与人流组比较,药流组PR的表达低于人流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药流组比较,PR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益母草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生化止血饮颗粒组的疗效优于益母草颗粒组生化止血饮具有明显降低骨桥蛋白(OPN)的作用。经医学图像分析和统计学检验,药流组与人流组比较,药流组OPN的表达低于人流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药流组比较,OPN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益母草颗粒组比较,OPN的表达低于益母草颗粒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生化止血饮颗粒组的疗效优于益母草颗粒组。结论: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生化止血饮特有的祛瘀生新功能显着降低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水平,不能维持残留蜕膜组织的生存,生化止血饮能显着降低蜕膜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促使残留蜕膜组织从子宫壁剥脱,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机理,为生化止血饮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张艳[8](2013)在《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人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及凋亡基因(P53)表达的影响,研究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制。方法:将80例纳入病例随机分为4组: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分别收集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凋亡基因(P53)的表达。结果:生化止血饮组具有显着降低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增强P53基因的表达。生化止血饮组与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及益母草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生化止血饮可通过减少药物流产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增强蜕膜组织中凋亡基因P53的表达,从而阻止蜕膜组织生存,促进蜕膜组织凋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邱春艳[9](2013)在《祛瘀生新法对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祛瘀生新法对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探讨其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纳入病例随机分为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益母草颗粒组、生化止血饮组,每组各20例,收集蜕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PR及VEGF表达情况。结果:生化止血饮显着降低蜕膜组支中PR、VEGF的表达,生化止血饮组与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及益母草颗粒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生化止血饮通过降低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PR的含量,阻断孕激素对蜕膜的支持作用,阻止蜕膜组织继续生存。2、生化止血饮通过降低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VEGF的含量,减少蜕膜血管形成,使蜕膜血供不足、萎缩、坏死、脱落,达到止血的目的。

李哲霞[10](2012)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其成功率和减少阴道出血量提供参考依据。对象与方法:对长沙市计划生育科技服务中心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自愿要求药物流产对象的一般情况、药物流产效果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等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1197例对象应用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其总成功率为91.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17~34岁与35-40岁者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成功率高于后者;孕期为35~49天与50~91天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者药物流产成功率差异无区别;有无妊娠史和有无分娩史者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妊娠史和无分娩史者成功率分别高于有妊娠史和有分娩史者;子宫前位和子宫后位者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位成功率高于子宫后位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成功率影响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分娩史(OR=2.19,可信区间为1.44~3.34)和子宫位置为后位(OR=1.83,可信区间为1.20~2.79)是影响成功率的危险因素。2.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阴道出血量多者占43.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17~34岁与35~40岁者药物流产阴道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阴道出血量多于前者;孕期为35~49天与50~91天阴道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阴道出血量多于前者;有无妊娠史和有无分娩史者阴道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史和有分娩史者阴道出血量分别高于无妊娠史和无分娩史者;子宫前位和子宫后位者阴道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者药物流产出血量差异无区别;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阴道出血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期为50~91天(OR=1.64,可信区间为1.20-2.23)、有妊娠史(OR=1.97,可信区间为1.43~2.70)和有分娩史(OR=1.48,可信区间为1.,12~1.95)三个因素是阴道出血量多的危险因素。结论:1.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成功率与年龄、妊娠史、分娩史及子宫位置有关,且有分娩史和子宫后位为影响成功率的危险因素。2.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阴道出血量与年龄、孕期、妊娠史、分娩史有关,且孕期为50~91天、有妊娠史和有分娩史为阴道出血量多的危险因素。

二、清经颗粒治疗带环后出血10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经颗粒治疗带环后出血10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理论研究
    1 理论基础
        1.1 瘀血产生的机制
        1.1.1 气虚致瘀
        1.1.2 肾虚致瘀
        1.1.3 因寒致瘀
        1.1.4 因热致瘀
        1.1.5 气滞致瘀
        1.2 中医学对瘀血致崩的认识
        1.2.1 离经之血即是瘀血
        1.2.2 瘀血导致冲任失约,胞宫藏泻失职
        1.2.3 瘀血导致崩漏反复发作
        1.3 崩漏出血期的治疗
        1.3.1 治以塞流
        1.3.2 重视通因通用
        1.4 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立论依据
        1.5 逐瘀止血汤的研究
        1.6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中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辩证标准
        1.2.3 症状评分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药物
        1.5.2 服药方法及疗程
        1.6 观察项目
        1.6.1 一般观察指标
        1.6.2 安全性指标
        1.6.3 疗效观察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1.7.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数据预处理
        2.2 统计学方法
        2.3 数据挖掘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年龄状况
        3.1.1.1 平均年龄
        3.1.1.2 年龄分布
        3.1.1.3 年龄段分布
        3.1.2 病程状况
        3.1.2.1 平均病程
        3.1.2.2 病程分布
        3.1.3 婚姻状况
        3.1.4 既往诊刮状况
        3.1.4.1 既往诊刮情况分布
        3.1.4.2 既往诊刮与年龄段分布
        3.1.4.3 既往诊刮病理与年龄段分布
        3.1.5 诊前月经周期状况
        3.1.6 阴道出血状况
        3.1.6.1 就诊时阴道出血时间分布
        3.1.6.2 此次阴道出血总量分布
        3.1.6.3 就诊时阴道出血情况分布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分析
        3.2.1.1 止血时间和平均止血时间
        3.2.1.2 止血疗效分布
        3.2.1.3 治疗前后中医次证分布
        3.2.1.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
        3.2.1.5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3.2.1.6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
        3.2.1.7 服中药剂数和平均服中药剂数
        3.2.2 止血疗效分析
        3.2.2.1 患病病程和止血疗效
        3.2.2.2 年龄段和止血疗效
        3.2.2.3 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3.2.3 服中药剂数分析
        3.2.3.1 患病病程和服中药剂数
        3.2.3.2 出血时间和服中药剂数
        3.2.3.3 子宫内膜厚度和服中药剂数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分析
        4.1.1 年龄状况
        4.1.2 病程状况
        4.1.3 婚姻状况
        4.1.4 既往诊刮状况
        4.1.5 月经周期状况、阴道出血状况
        4.2 治疗结果分析
        4.2.1 止血时间及平均止血时间、止血疗效
        4.2.2 治疗前后次证分布情况、次证疗效分析
        4.2.3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变化
        4.2.4 服中药剂数及平均服中药剂数
        4.2.5 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4.2.6 患病病程、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
        4.3 安全性分析
        4.4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治疗崩漏出血期作用机制的探讨
        4.5 导师逐瘀止崩法小结
        4.6 典型病案分析
结论
创新、不足与展望
    1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2 本课题的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回顾性调查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2)滋肾育阴汤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经间期出血肾阴虚型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 病例的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诊断性的观测项目
        3.2 疗效性评价指标观察
        3.3 安全性指标
        3.4 疗效标准
    4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临床数据结果分析
        1.1 两组纳入患者的年龄比较
        1.2 两组纳入患者的病情程度
        1.3 治疗前两组患者出血时间比较
        1.4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 治疗后数据分析
        2.1 经治疗3个周期后出血时间比较
        2.2 经治疗3个周期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3 经治疗3个周期后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2.4 经治疗3个周期后患者止血疗效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的比较
        2.7 两组患者停药3个月后经间期出血复发情况比较
    3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围排卵期出血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围排卵期病因病机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围排卵期出血的治疗
    2 中医对经间期出血的认识
        2.1 经间期出血病名的认识
        2.2 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对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治疗
        3.1 以肾阴虚为主型治疗
        3.2 以肾阴虚为本兼证的治疗
        3.3 辩证分期治疗
        3.4 中成药治疗
        3.5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导师临证思想
    5 滋肾育阴汤组方的依据
    6 滋肾育阴汤中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7 试验选择雌激素补佳乐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8 试验结果分析
    9 本课题的优势、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补中益气汤的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补中益气汤的文献研究
    1.1 补中益气汤创立的历史渊源、条文
    1.2 补中益气汤组成、方解
        1.2.1 本方组成、用量及用法
        1.2.2 使用注意事项
        1.2.3 补中益气汤的功能与主治
        1.2.4 药物分析
        1.2.5 本方病机与治则分析
        1.2.6 方剂配伍意义
        1.2.7 中气、胃气、阴火的概念
    1.3 李东垣对补中益气汤的理解运用
    1.4 古代医家对补中益气汤的运用
        1.4.1 名医名家对本方的理解运用
        1.4.2 古代医家在四大科中对本方的应用实例概述
第二章 现代医家临床运用进展
    2.1 内科
        2.1.1 眩晕
        2.1.2 失眠
        2.1.3 低血压
        2.1.4 发热
        2.1.5 慢性腹泻
        2.1.6 慢性肝炎
        2.1.7 重症肌无力
        2.1.8 胃下垂
        2.1.9 痤疮
    2.2 外科
        2.2.1 肾绞痛
        2.2.2 腹股沟疝
        2.2.3 肛门术后大便难
    2.3 妇科
        2.3.1 子宫脱垂
        2.3.2 产后癃闭
        2.3.3 妊娠高血压
        2.3.4 阴吹症
    2.4 儿科
        2.4.1 小儿神经性尿频
        2.4.2 小儿变异性哮喘
        2.4.3 泄泻后期发热
        2.4.4 反复呼吸道感染
    2.5 五官科
第三章 研究目的
第四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1.1 频次统计
        4.1.2 黄金分割法
        4.1.3 聚类分析
    4.2 技术路线
        4.2.1 资料来源
        4.2.2 检索策略
        4.2.3 纳入标准
第五章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1.1 年龄分布
        5.1.2 性别
        5.1.3 病因和病程
        5.1.4 中医诊断
        5.1.5 西医诊断
    5.2 补中益气汤核心脉症
        5.2.1 症状体征
        5.2.2 舌象
        5.2.3 脉象统计
        5.2.4 核心脉症
    5.3 补中益气汤核心药物
        5.3.1 补中益气汤原方用药频次统计
        5.3.2 补中益气汤中核心药物的配伍关系
    5.4 补中益气汤药物用量分析
    5.5 药物用量与脉症的关系
        5.5.1 第1类群药量与脉症关系
        5.5.2 第4类群药量与脉症关系
        5.5.3 第1类群与第4类群中用药量和脉症的比较
    5.6 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
第六章 补中益气汤在肾阴虚、肾阳虚证候中及情志病中的运用探讨
    6.1 补中益气汤在肾阴虚、肾阳虚证候中运用
    6.2 补中益气汤在情志病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综述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医二步疗法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资料情况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
        3.2 疗效指标
        3.3 疗效判定
    4. 随访周期
    5.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分析
    1. 中医对子宫切口憩室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机
        1.3 治疗
    2. 西医对子宫切口憩室的研究
        2.1 子宫切口憩室发生机制的认识
        2.2 子宫切口憩室引起经期延长的发病机制
        2.3 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
        2.4 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现状
    3. 中医二步疗法的组方遣药特点
    4. 本临床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5)缩宫清瘀方防治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流产
        2.2 观察药物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4 观察结果及其分析
        4.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 1、表 2、表 3
        4.2 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天数构成比:见表 4
        4.3 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比较:见表 5
        4.4 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的比较:见表 6
        4.5 两组宫腔残留情况:见表 7
        4.6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 8
        4.7 两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见表 9
        4.8 两组年龄与阴道出血疗效的关系:见表 10
        4.9 两组孕次与疗效的关系:见表 11
        4.10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见表 12
        4.11 药物流产后月经恢复情况比较:见表 13、表 14
讨论
    1 中医对于恶露不绝的认识
    2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病因病理
    3 缩宫清瘀方的组方及方义分析
        3.1 方义分析
        3.2 中药现代药理作用
    4 缩宫清瘀方的临床疗效评价
        4.1 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的影响
        4.2 宫腔残留的情况
        4.3 单项和总症候积分的改善
        4.4 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4.5 年龄、孕次与阴道出血时间疗效的关系
        4.6 对药物流产后首次月经的时间、经期及经量的影响
    5 缩宫清瘀方在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机理
        5.1 具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加快宫腔残留物排出
        5.2 促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内膜创面
        5.3 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
        5.4 具有抗菌消炎的功能
    6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6.1 存在的问题
        6.2 今后的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6)中医治疗经期延长的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词
一、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1 致病因素
    2 发病机理
        2.1 气虚
        2.2 血热
        2.3 血瘀
二、中医药治疗进展
    1 辨证分型治疗
        1.1 古代医家的治疗经验
        1.2 现代医家的治疗思路
    2 专方及验方治疗
        2.1 专方治疗
        2.2 经验方治疗
        2.3 分期治疗
        2.4 中成药治疗
        2.5 中医其他疗法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总结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经期延长中医治疗现况分析
    1 病机分析结果
    2 药物分析结果
        2.1 按药物功效分类的统计
        2.2 常用中药使用频数的统计
    3 总结
四、王鹭霞老师诊治经期延长经验
    1 病因病机
    2 治法选方
    3 方药组成
    4 置方特点
    5 体会
    6 典型病例分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古代医家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
        (二) 现代中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的作用机制
        (二)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并发症
        (三) 药流后出血的原因
        (四) 药流后蜕膜残留的原因
        (五) 治疗方法
实验研究
    一、目的
    二、病例来源
    三、病例选择标准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病例脱落或剔除标准
    四、实验分组
    五、实验药品
    六、实验设计
        (一) 分组实验用药方法
        (二) 标本采集
        (三) 实验指标
        (四) 实验用主要试剂
        (五) 实验用主要仪器
        (六) 实验方法
    七、定量分析
    八、统计学处理
    九、实验结果
讨论
    一、药物流产后出血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二、生化止血饮的配伍意义
    三、生化止血饮防治药流后出血的现代药物机理
    四、生化止血饮防治药流后出血的作用机制
        (一) 生化止血饮阻止残留蜕膜组织的生存
        (二) 生化止血饮促进残留蜕膜组织剥脱排出
结论
临床病例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附录2

(8)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古代医家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
        (二) 现代中医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三) 中医药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实验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药物流产的发展及应用
        (二) 药物流产的主要并发症
        (三)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
        (四) 引起蜕膜残留的主要原因
        (五)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防治
实验研究
    一、药物来源
    二、实验用主要仪器
    三、实验主要试剂来源
    四、病例收集来源
    五、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病例脱落或剔除标准
    六、实验方法
        (一) 分组
        (二) 给药
        (三) 标本采集
    (四) 石蜡包埋
        (五) 免疫组化
        (六) 实验指标
        (七) 指标观察
        (八) 图像分析与处理
        (九) 统计分析
    七、实验结果
        (一) 各组蜕膜PR表达结果比较
        (二) 各组蜕膜P53表达结果比较
讨论
    一、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的机制探讨
    二、活血祛瘀的治疗法则
    三、生化止血饮的立法依据
        (一) 生化止血饮的药物组方分析
        (二) 生化止血饮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四、生化止血饮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 生化止血饮阻止蜕膜组织生存
        (二) 生化止血饮促进蜕膜组织凋亡
        (三) 生化止血饮促进蜕膜组织的剥脱
结论
临床病例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附录2

(9)祛瘀生新法对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古籍中对本病的记载
        (二) 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
        (三) 产后恶露不绝的中医治疗概况
        (四) 产后恶露不绝的实验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药物流产发展史
        (二) 药物流产的作用机理
        (三) 药物流产主要并发症
        (四)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
        (五) 引起蜕膜残留的因素
        (六)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治疗概况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四) 材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案
        (二) 标本采集
        (三) 实验方法
        (四) 实验指标
        (五) 指标观察
        (六) 统计方法
    三、结果
讨论
    一、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病因病机及立方依据
    二、生化止血饮组方分析
    三、生化止血饮及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四、生化止血饮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 生化止血饮阻止残存蜕膜的存活
        (二) 生化止血饮阻断蜕膜血管新生
结论
临床病例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10)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的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使用的药物
    2.3 用药方法
        2.3.1 用药前准备
        2.3.2 用药剂量、方法与观察
    2.4 效果判断
        2.4.1 流产成功与否的标准
        2.4.2 药物流产出血量的判断
    2.5 资料的录入、整理与分析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3.2.2 孕期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3.2.3 妊娠史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3.2.4 分娩史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3.2.5 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3.2.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成功率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3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阴道出血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年龄对药物流产阴道出血量的影响分析
        3.3.2 孕期对药物流产阴道出血量的影响分析
        3.3.3 妊娠史对药物流产阴道出血量的影响分析
        3.3.4 分娩史对药物流产阴道出血量的影响分析
        3.3.5 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阴道出血量的影响分析
        3.3.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阴道出血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的影响因素
        4.1.1 年龄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的影响
        4.1.2 孕期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的影响
        4.1.3 妊娠史和分娩史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的影响
        4.1.4 子宫位置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的影响
    4.2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存在的问题
    4.3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应当强调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药物流产手术记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清经颗粒治疗带环后出血10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D]. 王学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滋肾育阴汤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观察[D]. 张艳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补中益气汤的方证研究[D]. 申尧.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 [4]中医二步疗法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仲英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12)
  • [5]缩宫清瘀方防治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临床研究[D]. 陈梦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中医治疗经期延长的文献综述[D]. 张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D]. 闫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8]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D]. 张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9]祛瘀生新法对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D]. 邱春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10]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 李哲霞. 中南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清经颗粒治疗环后出血10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