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民政局信息化办优势显现

江宁区民政局信息化办优势显现

一、江宁区民政局信息化办公优势显现(论文文献综述)

赵翊雯[1](2020)在《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系统。”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基本方略和强化党内监督的过程中,派驻监督是一项制度创新。2018年10月,《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制定并下发,依据相关要求,中央一级的派驻机构改革率先开展。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党和国家监察体制的重要部署,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目标是实现党内监督、国家监督、依法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把一切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纳入统一监督范围,解决过去党的内部监督与国家监督不同步、部分行使公权力人员处于监督之外的问题,实现公权监督与反腐败的全覆盖、无死角。国家监管体制改革后,对派出监督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监察对象数量的急剧增多;监察体制改革之后,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都被纳入监督范围,即扩大了监督范围,工作量增加,纪检监察干部压力增加。其次,监督责任的增加对派驻的监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1月,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在青岛市纪委监委的领导下,派驻机构改革同步跟上。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在进行派驻机构改革之后,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在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操作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有派驻机构人员配备不足、业务能力弱、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职责不够细化四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监督效率低下,使得派驻监督缺乏权威性。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掌握了目前派驻机构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以后的工作实践,结合自身在H区纪委区监委的工作实践经验,使用实地调查法对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和实例分析,详细阐述了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派出机关、派驻机构、驻在单位三个方面剖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上述派驻机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优化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进行了方案设计,明确了方案设计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从完善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机构设置优化、创新监督执纪方法四个方面确定了方案的具体内容,并对优化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的实施流程进行了规划。最后,针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加强文化建设、财政保障、后勤保障、推动办公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方案的保障措施。优化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且具有长期性的工程,派驻监督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强化自上而下组织监督的重要形式,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通过青岛市H区派驻机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切实可行的优化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方案,提高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监督履职水平,为青岛市H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胡雯静[2](2019)在《南京市民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对精神生活的重视使得城市中宠物犬数量不断增长,养犬活动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城市中饲养宠物犬要遵守相关的养犬管理政策,我国各地区也纷纷颁布并实施养犬管理政策,但城市宠物犬引起的环境问题、社会安全隐患和利益纠纷仍然在增加,这一现状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极不利于社会的长久发展。面对这一“城市病”,本文以南京市区宠物犬管理现状作为研究案例,借助史密斯模型这一政策执行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思想探索其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力图寻找出解决城市养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新方法,为建设我国城市饲养宠物犬规范化体系、更有效地执行养犬管理政策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全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问题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先对公共政策执行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阐述了史密斯模型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以及它们对城市宠物犬管理制度执行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第三部分首先通过对目标群体的问卷调查,罗列出南京市区养宠物犬的情况以及管理政策执行现状,并且借助分析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然后通过对多群体的采访,总结出南京市民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现象和多方治理主体对政策执行现状的描述,有助于下文全面分析南京市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在第四部分,笔者将史密斯模型运用于调查结果中,并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思想,对南京市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列举了国外城市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的经验和国内部分城市的优秀改革措施;第六部分基于前章的分析,针对目前养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包括增强目标群体意识、强化执行机构主导、鼓励社会公益、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和加强理想化政策体系建设等。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

徐晓[3](2019)在《社区治理创新政策的执行差异研究 ——以上海市Y区“全岗通”工作模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社区治理创新政策不断涌现,许多社区创新政策应运而生。但在这些社区创新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执行的实际情况通常会与政策目标产生偏差,各个社区偏差程度不同,有些社区在创新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较为顺利而有些社区则在这一过程中遇到困难。对此,本文以上海市Y区推行的“全岗通”工作模式为案例,对社区创新政策执行的动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笔者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参与第三方评估过程中。本文分析了该社区创新政策的制度设计、政策目标;总结了该政策实地执行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将执行差异的经验现象分为资源配给、权力介入、情境处理、社会力量参与四类;将社区间的执行差异分为执行顺利、执行走样两个概念;从“街道—居民区—民众”的联合治理能力和政策共识程度两个维度来考察社区创新政策在不同居委会的执行差异。研究发现,“街道—居民区—民众”的联合治理能力越强,“街道—居民区”、“居民区—民众”政策共识程度越高,社区创新政策执行越顺利。“街道—居民区”、“居民区—民众”间存在“强制—协商”达成共识的机制。本研究展现了一个可以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的框架。在微观层面对社区创新政策的推行过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

虞益飞[4](2018)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而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包含社区治理、社会服务、居民自治、互助服务等方面内容,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速,社区建设不断呈现新的需求、新的发展和新的格局,是智慧城市中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独立研究价值的发展主题。2015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启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两年多来,该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始终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本次研究以杭州高新区(滨江)作为标本,对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共分五个章节: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阐明社区、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治理及相关治理理论等概念和理论,再对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背景、基本现状和取得的成就进行陈述,同时采用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等形式,调研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对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满意度情况。根据走访情况和问卷数据分析,发现该区在推进智慧社区建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问题原因分析,如政府视角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社会视角的共融共建不明显、社区视角的自治意识不浓厚等。同时,对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先进地区的典型做法进行对比,从中获得经验启示,最后综合运用基层社会治理、新公共服务理论、网络治理等理论,从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三个视角出发,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协商共治、建立评估机制、扩展智能平台、培养共建意识等全方位、多方面操作性强的完善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意见。期望通过探索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智慧社区建设,促使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更合理更科学,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陈春燕[5](2018)在《全面两孩政策下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研究 ——以A区为例》文中认为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全面两孩政策,工作重点也从过去“控制人口数量”转变为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更加重视关怀服务、依法行政和政策引导。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要求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理念相契合,因此如何提供良好的计划生育服务,提升人民满意度也是目前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A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分析归纳等方法,梳理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变迁史,结合A区新政策实施后的开展情况,提出全面两孩政策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面临的困境。从政策层面来看,相关支撑政策尚不完善;从政府层面来看,存在职能定位与计生服务不相适应、服务内容与需求不相契合、宣传教育方式创新不够、性别比综合治理手段落后、政府保障机制削弱等问题;从社会层面来看,存在群众支持度和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最后,本文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并将其本土化后,以“政府主导,完善支撑政策,社会全面参与”为思路,从上述提到的三个问题层面入手,提出解决新形势下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的方法和路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促使全面两孩政策真正落地,积极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张斓[6](2018)在《中国政务秘书系统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政务秘书是中国公务员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秘书系统是在中国独特国情下逐步形成的辅政体系,与西方文官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当代中国,从国务院办公厅到基层乡(镇)政府办公室,从事秘书和相关文字事务工作的秘书及文员多达百万以上,尚未有人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论文从系统论的高度,将中国政务秘书系统的功能、作用和运行规律放在中国行政体系这个大系统中,作为一个子系统即“辅政系统”进行全方位研究,探索这一体系的历史成因和发展历程,阐发其职能、地位和作用,总结运行特点和规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政务秘书与国外文官制度下的秘书和行政助理的工作差异。论文着重探求主政系统与辅政系统的互动与变奏模式,并对中国政务秘书在辅助国家管理和充当各级领导参谋助手,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综合协调等方面起到的效能进行了科学评估。特别指出的是,论文通过大量的图表构建和数据分析,建立了中国政务秘书体系的“钻石状”多切面模型,并对其五个层面进行立体的结构分析,分别指出台阁辅政层面、冠部辅政层面、腰部执政层面、亭身辅政层面、亭底辅政层面的特点和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政务秘书系统的多个层面的运行机制。文章通过对秘书系统运行实例的研究,指出秘书系统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良好作用,运用罗盘理论等西方管理学观点,总结中国秘书系统运行的规律和原则,同时也指出它的局限性,着力为中国秘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对中国秘书事业的发展,提出独到的见解,勾勒清晰的思路。

谢天山[7](2017)在《佛山市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也开创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局面。迄今为止,中国中央政府先后启动了6次重要改革,在体制创新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的新要求。推行大部制改革逐渐成为当前行政体制改革试验的一个重要路向。大部制改革对于行政效率的提升、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发展活力的增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积极主动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果。但是,由于地区实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大部制改革在各地的改革试验并非一蹴而就,在实践运行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总结各地改革的经验,加强区域案例的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理论积淀,对于今后地方政府顺利推行新一轮改革实践,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出发,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关切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怎么样”和“为什么”出现改革“走样”的现象,通过对案例具体深入的分析研究,力求全面细致地剖析复杂多变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查阅、交流访谈等方式,结合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通过考察改革的具体实践,分析了高明区级大部制的改革动因,概括了改革的主要内容,追踪了改革的演变历程,剖析了改革中存在的机构、职能和机制等三方面的难题,阐述了在当前体制环境约束下,制度变迁面临的变现形式选择问题,而利益、成本和心理等因素是影响大部制改革制度变迁的核心要素。最后,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为今后进一步推进高明区大部制改革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七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问题的提出,并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综述相关文献研究,确定研究的思路以及采取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提出制度变迁的变现形式和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三部分是对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的动因、内容、演变以及成效进行梳理;第四部分是提出高明区大部制改革当中的存在问题;第五部分是结合相关的理论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六部分是提出推进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的相应对策和建议。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展望。

徐琛琪[8](2017)在《中国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以天津市L街为例》文中指出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府,从一方面来说被当作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政府向下延伸的触角,位于落实各项政策最后一公里;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居民群众与政府联系沟通的渠道,是社情民意的反馈者和众多公共服务的最终提供者。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体制,自20世纪中期建立以来,始终在我国的城市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有关街道办事处职能规定的法律法规由于制定时间较早,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加之传统的管理体制导致的权责不清、条块不顺等问题,因此,改革街道办事处职能以及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本文在学习了公共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访谈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特点等相关理论以及职能产生与发展历程,结合天津市L街道办事处的案例分析,反映出近年来城市街道办事处职能状况,分析其履职中碰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进而对街道办事处如何转变职能提出建议,即要更新完善关于城市街道办事处职能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减少经济管理职能,捋顺条块关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街道办事处转型成为以服务为中心的综合性政府职能机构,在基层自治工作中发挥作用,从而为服务型政府构建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保驾护航。

张龙[9](2017)在《智慧城市构建中媒介融合的数据化协同研究 ——以建设“智慧南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渐深入,人们愈加意识到传播媒介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城市,不仅是人类群居生存的高级聚集形式,同时它也是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变的明显标志。如今,以信息技术和知识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世界各城市竞争的全新目标,而身处其中的传播媒介及其技术形态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智慧城市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可以观察到的是,信息化带来的媒介融合趋势在城市智慧化建设过程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实力。尤其是在大数据的催化之下,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将城市空间中流通的信息转化成为了数据而存在,信息的功能因技术的提升被赋予了数据的属性,因而可以显现出数据化的诸多功能。具体而言,信息经过数据化处理后,在智慧城市构建中能够于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应用方面发挥出协同创新的作用,服务于城市中各行业及领域的智慧化进展。有鉴于此,本研究特将信息数据化后被赋予的新特性与新功能,统称为"数据化协同"。在此基础之上,以其在媒介融合对信息传播与知识价值创造方面带来的改变作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探讨二者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来阐释大数据时代,媒介融合的数据化协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为了便于研究的进行和论述的展开,本论文将主要借助城市建设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场域"理论,对智慧城市构建中媒介融合的数据化协同作传播学意义上的分析与研究。具体来看,本论文除了绪论与结语这两个章节之外,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即"相关研究内容述评"。在这一章目中,笔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着作文献、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目的性梳理,以期寻找出支持本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析。第二部分,即"智慧城市场域中媒介融合的生产性形态"。该部分是本次研究的起始点,言明了媒介融合探讨的时间与空间因素。通过"媒介融合的构成性特征"、"媒介融合的技术性特征"与"媒介融合的社会性特征"三个方面,阐释了智慧城市中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与脉络。第三部分,即"媒介融合场域中数据化协同的技术性形态"。该部分是本次研究的承上启下环节,叙述了媒介融合因数据技术的加持而表现出的种种技术性转变。通过"数据化协同的构成性特征"、"数据化协同的技术性特征"和"数据化协同的社会性特征"三个方面,解释了媒介融合过程中,信息转化为数据后可以发挥出的技术能力与社会作用。第四部分,即"数据化协同场域中智慧城市的传播性形态"。该部分是本次研究的集中呈现,描绘出了数据化协同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通过"智慧城市的构成性特征"、"智慧城市的技术性特征"和"智慧城市的社会性特征"三个方面,诠释了数据化协同对智慧城市的物理空间塑造及信息空间建构的影响。

涂志华[10](2015)在《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与整合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文中提出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同时受“房地产热”、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强劲推动,城市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而将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市)通过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手段纳入市区范围是扩大城市规模的便捷方式。撤县建区,既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载体,也为老城的功能优化提供了条件,更为房地产发展、土地财政提供了难得的土地资源。在此背景下,以广州、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为代表的新一轮撤县(市)设区高潮便开始到来。撤县(市)设区后,由于《城乡规划法》未赋予市辖区一级政府的规划管理权限,即原属于县级管理权限的城乡规划管理权区级政府不再保留,应上收到市规划部门统一行使。城乡规划管理权作为调控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开发强度的主要手段,对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具有很大的影响,撤县设区后的新市区政府当然不会甘心直接将权限拱手相让,因此“市”、“区”两级的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就此产生。这种冲突并非研究案例所在地的南京为个案,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对这一冲突存在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其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估,并提出合理的处置模式和建议,显得很有必要。上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高潮已过去10多年,在省直管县的改革预期后效判断带动下,一些地方政府又开始谋求新一轮的撤县(市)设区,在这个时点上对前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对将要到来的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超前研究,显得更有必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因此研究分析快速城市化地区行政管理体制变革趋势,科学调整以空间管治权为核心的规划管理体制,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理论借鉴、理论框架构建入手,在借鉴尺度和边界、新制度经济学、行政区经济、府际关系、社会冲突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尺度和边界视角的撤县设区型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与整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对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的表现、产生的背景和体制机制分析后,对冲突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估。在综合评析国内外典型城乡规划管理机构设置不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层级合理化”和“管理边界清晰化”的撤县设区型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目标,构建了“规划编制管理尺度上移、规划审批管理尺度下移、规划监督管理尺度上移”的尺度重组和“规划管理机构边界整合、规划管理职责边界整合、规划管理权限边界整合”的边界调整的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模式。全文分为五大板块,共八章。第一板块为绪论及理论部分,即论文第一、第二、第三章,主要介绍研究缘起、概念界定、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冲突和整合的相关理论、理论框架模型构建等。第二板块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研究部分,即论文第四章,重点从城乡规划管理权的冲突表现、访谈与问卷、背景分析、机制分析、影响评估方面进行研究。第三板块为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研究部分,即论文第五、第六章;在评析国内外相关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尺度重组和边界调整的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模式。第四板块为论文实证研究部分,即论文第七章,以南京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最后为结论部分,即提炼研究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展望。全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存在较普遍,冲突既有负效应,也有正效应。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的冲突在全国较为普遍的存在。冲突既造成空间上的无序及低效利用,环境上的失控及污染加剧,产业上的低端及低效利用;同时撤县设区也有利于全市性的功能布局调整优化和给新市区获得发展机会,带来发展活力。(2)冲突产生的根源:权力尺度错位与边界混乱。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可以瞬间完成,但权力的尺度和边界调整往往难以及时跟进。权力尺度未及时上移至市一级和下移至区一级从而造成权力的尺度错位;权力的机构设置、机构职责、机构权限等边界未规范明确而带来权力边界混乱。(3)冲突产生的现实土壤:特殊地域和特殊体制下的博弈。撤县设区型新市区与老城区相比具有特殊的地域特征、发展动力、管理需求;加上现阶段特殊的经济、政治、法理方面的体制机制原因,造就了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的现实土壤,从而冲突成为特殊地域和特殊体制下博弈的产物。(4)从冲突到整合:城乡规划管理权的尺度重组。冲突的解决不能简单地将权力下放和上收,而应在“管理层级合理化”和“管理边界清晰化”的整合目标下,通过尺度重组和边界调整的方式实现权力的整合。在规划管理权尺度重组中,规划编制管理尺度应上移,规划审批管理尺度应下移,规划监督管理尺度应上移。(5)从冲突到整合:城乡规划管理权的边界调整。在权力整合的实现路径上,应进一步从权力的边界调整入手,通过对规划管理机构边界、规划管理职能边界、规划管理权限边界的有序调整,来实现规划管理权的整合。(6)整合模式的推进有赖于配套机制的支撑。通过配套法规、全市联网的规划管理系统、完善的决策支撑系统、规范的规划审批操作来实现。全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提出了一个权力从冲突到整合分析的新视角。由于地方政府经济角色、政绩考核、法理因素等现行机制方面的原因,在行政区划调整快速完成的过程中,权力的尺度和边界在市、区两级政府之间并没有随之调整到位,所以权力冲突随之产生。基于此,权力的整合也有赖于权力的尺度重组和边界调整。论文在吸收尺度和边界、新制度经济学、行政区经济、府际关系、社会冲突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权力尺度重组和边界调整的从冲突到整合分析的新视角。(2)构建了一种撤县设区型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的新模式。在界定市级规划部门管理需求和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管理层级合理化”和“管理边界清晰化”的整合目标,构建了基于“规划编制管理尺度上移、规划审批管理尺度下移、规划监督管理尺度上移”的尺度重组和“规划管理机构边界整合、规划管理职责边界整合、规划管理权限边界整合”的边界调整的撤县设区型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模式。(3)探索了一种政府间权力制衡的新思路。从“整合目标下的权力有机分解”研究视角入手,把规划管理权力从纵向进行切割,划分为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规划监督管理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且相互制约的三个阶段,规划编制管理和规划监督管理权限一头一尾由上级政府部门行使,规划审批管理由下级部门行使,既保障了上级政府要求的规划整体性,也满足了下级政府审批高效性的要求。“整合目标下的权力有机分解”从传统的“集权论”和“放权论”之间探索了一种政府间权力制衡的新思路。

二、江宁区民政局信息化办公优势显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宁区民政局信息化办公优势显现(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基本情况和管理现状分析
    2.1 相关理论
        2.1.1 相关概念
        2.1.2 派驻模式
        2.1.3 理论基础
    2.2 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简介
        2.2.1 H区纪委区监委内设机构基本情况
        2.2.2 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基本情况
    2.3 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现状分析
        2.3.1 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情况概述
        2.3.2 派驻机构工作职责
        2.3.3 派驻机构体制的进化过程
        2.3.4 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后的工作成效
    2.4 派驻机构、派出机关、驻在单位三者之间的工作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纪检机构管理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存在问题
        3.1.1 派驻机构人员配备不足
        3.1.2 业务能力弱
        3.1.3 工作积极性不高
        3.1.4 工作职责不够细化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派出机关方面
        3.2.2 派驻机构方面
        3.2.3 驻在单位方面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化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方案设计
    4.1 优化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方案设计目标
        4.1.1 总体目标
        4.1.2 具体目标
    4.2 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4.2.1 总体思路
        4.2.2 基本原则
    4.3 青岛市 H 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优化方案内容
        4.3.1 完善制度建设
        4.3.2 人才队伍建设方案
        4.3.3 机构设置优化方案
        4.3.4 创新监督执纪方法
    4.4 青岛市 H 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优化实施流程
        4.4.1 前期准备环节
        4.4.2 制定实施环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文化建设
        5.1.1 组织集体活动
        5.1.2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5.2 财政保障
        5.2.1 争取专项财政资金
        5.2.2 保证预算派驻部分充足
    5.3 后勤保障
        5.3.1 后勤工作形式多样化
        5.3.2 标准化规划餐饮服务
        5.3.3 保障公平公正的晋升交流
        5.3.4 关注心理健康
    5.4 推动办公信息化建设
        5.4.1 建立廉政信息数据库
        5.4.2 建设两个责任履职尽责平台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对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 2 派驻机构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2)南京市民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现象分析
        2.1.1 公共政策执行
        2.1.2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2.1.3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现象的表现形态
    2.2 南京市宠物犬管理政策分析
        2.2.1 《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概述
        2.2.2 城市宠物犬管理政策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2.3 史密斯模型分析
        2.3.1 基于史密斯模型的政策执行影响因素分析
        2.3.2 史密斯模型对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适应性分析
    2.4 多中心治理理论
        2.4.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
        2.4.2 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城市宠物犬管理制度执行的指导意义
3 南京市民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分析
    3.1 南京市民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现状调查方案设计
        3.1.1 调查方案
        3.1.2 问卷设计
        3.1.3 访谈设计
    3.2 南京市民宠物犬现状调查情况
        3.2.1 样本居民的基本调查情况
        3.2.2 《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中登记相关政策执行现状
        3.2.3 《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中养犬行为规范执行现状
        3.2.4 样本居民对《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的认知及期望
    3.3 基于目标群体对南京市宠物犬管理政策的执行偏差分析
        3.3.1 对养犬者遵守养犬管理政策调查问卷的检验分析
        3.3.2 目标群体特征差异与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的相关性分析
    3.4 多层面对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描述及分析
        3.4.1 南京市民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现象整体描述
        3.4.2 多方治理主体对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现状的描述
4 南京市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分析
    4.1 政策目标群体对宠物犬管理政策的意识问题
        4.1.1 利益双方群体关于宠物犬管理政策存在利益关系差异
        4.1.2 目标群体对宠物犬管理政策的履行意识不到位
        4.1.3 目标群体对宠物犬管理政策缺乏认可度
    4.2 政策执行机构能力问题及监管机制问题
        4.2.1 执法人员能力与价值偏好重合程度偏低
        4.2.2 执行机构权威形象欠佳
        4.2.3 执行机构监管缺乏动力
    4.3 第三方组织发挥其作用的局限
        4.3.1 法治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小
        4.3.2 基础资金缺乏,社会组织运行困难
        4.3.3 丑闻频发,社会信任下降
    4.4 政策执行环境欠佳阻碍政策执行
        4.4.1 市场法律及监管机制不完善
        4.4.2 公共基础设施完备性有待提高
    4.5 理想化宠物犬管理政策的缺失
5 国内外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宠物犬管理政策的成功经验
        5.1.1 德国宠物犬管理政策及实施情况
        5.1.2 日本宠物犬管理政策及实施情况
    5.2 国内宠物犬管理政策的改革措施
    5.3 国内外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效果良好的启示
6 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对策
    6.1 缓解利益双方矛盾,加强目标群体责任意识
        6.1.1 合理优化政策以使利益双方达成“帕累托最优”
        6.1.2 培养公民素养以提高公民服从政策的自觉性
        6.1.3 强化奖惩制度以增强养犬者责任感
    6.2 强化执行机构主导作用,加强权威约束力
        6.2.1 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与价值偏好的重合程度
        6.2.2 加强政策执行主体的权威形象
        6.2.3 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问责
    6.3 增强第三方组织的协同作用
        6.3.1 明确非政府组织的重要职能
        6.3.2 健全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筹集制度,提升社会信任
        6.3.3 鼓励和培育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加深其参与程度
    6.4 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支持
        6.4.1 规范宠物市场,维护政策执行环境
        6.4.2 加强宠物犬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6.4.3 建立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执行环境
    6.5 加强理想化政策体系建设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社区治理创新政策的执行差异研究 ——以上海市Y区“全岗通”工作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社区创新治理研究
        二 政策执行研究
        三 制度变迁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分析框架
第二章 “全岗通”工作模式
    第一节 “全岗通”的制度安排
        一 “全岗通”政策概况
        二 “全岗通”政策规定
        三 明确的社区治理创新政策
    第二节 “全岗通”执行成效及问题
        一 主要成效
        二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第三章 社区治理创新政策执行差异的体现
    第一节 社区治理创新政策落地与执行差异
        一 社区执行的表现:执行顺利
        二 社区执行的表现:执行走样
    第二节 居民区执行差异比较
        一 资源配给
        二 权力介入
        三 情境处理
        四 社会力量参与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区治理创新政策存在执行差异的原因
    第一节 联合治理能力、政策共识程度的概念
    第二节 政策共识程度的影响
        一 “街道—居民区”间共识的形成
        二 “居民区—民众”的共识形成
    第三节 联合治理能力的影响
        一 居民区能力:社区治理能力
        二 街道的能力:资源配置
        三 民众的能力:公共事务的参与
        四 联合治理能力:三者对于具体政策的能力
    第四节 “强制—协商”:形成认知的过程
        一 “强制—协商”的概念
        二 形成认知并产生差异的过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思路
第二章 智慧社区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智慧社区的相关概念
        2.1.1 社区
        2.1.2 智慧社区
        2.1.3 智慧社区建设
    2.2 智慧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2.2.1 基层社会治理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网络治理理论
第三章 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情况介绍
        3.1.1 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背景
        3.1.2 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现状
        3.1.3 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取得成效
    3.2 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服务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
        3.2.1 问卷调查目的及意义
        3.2.2 数据收集
        3.2.3 智能管理系统平台满意度分析
    3.3 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视角:保障机制不完善
        3.3.2 社会视角:共融共建不明显
        3.3.3 社区视角:自治意识不浓厚
    3.4 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4.1 政府视角:政策较笼统
        3.4.2 社会视角:合力较涣散
        3.4.3 社区视角:观念较传统
第四章 国内外其他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经验
    4.1 国外智慧社区建设经验
        4.1.1 新加坡
        4.1.2 美国
        4.1.3 日本
    4.2 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经验
        4.2.1 北京
        4.2.2 上海
        4.2.3 宁波
    4.3 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视角:健全保障体系
    5.2 社会视角:凝聚共建合力
    5.3 社区视角:赢得居民支持
结论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全面两孩政策下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研究 ——以A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理论与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境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及拟解决问题
    1.6 论文创新之处
    1.7 本文难点及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全面两孩政策
    2.2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2.3 基层部门
    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计划生育服务的发展历程
    3.1 我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变迁
        3.1.1 宣传倡导限制生育阶段
        3.1.2 行政限制生育鼓励避孕节育阶段
        3.1.3 全周期优质服务阶段
    3.2 全面两孩实施后全国计划生育服务现状
第4章 全面两孩政策下A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现状
    4.1 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内容
    4.2 A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概况
        4.2.1 人口执行情况
        4.2.2 党政重视和队伍建设情况
        4.2.3 计划生育服务情况
        4.2.4 计划生育协会建设情况
第5章 全面两孩政策下A区计划生育服务调查
    5.1 抽样调查概况
    5.2 个人问卷统计分析
        5.2.1 个人基本信息
        5.2.2 生育意愿方面的需求
        5.2.3 计生服务方面
    5.3 村(社)问卷统计分析
        5.3.1 社区问卷情况
        5.3.2 村委会问卷情况
    5.4 关于抽样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
第6章 全面两孩政策下A区计划生育服务困境
    6.1 支撑制度尚不完善
    6.2 政府服务有待提高
        6.2.1 职能定位与计生服务不相适应
        6.2.2 服务内容与需求不相契合
        6.2.3 宣传教育方式创新不够
        6.2.4 性别比综合治理手段落后
        6.2.5 政府保障机制削弱
    6.3 社会支持和参与度不高
第7章 破解全面两孩政策下基层计生服务困境的对策建议
    7.1 相关支撑政策
    7.2 政府层面
        7.2.1 职能定位与计生服务相适应
        7.2.2 服务内容与需求相适应
        7.2.3 丰富和创新宣传方式
        7.2.4 创新性别比综合治理手段
        7.2.5 强化政府保障机制
    7.3 关于社会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A区计划生育服务调查问卷(个人卷)
附录二 A区计划生育服务调查问卷(村社卷)
致谢

(6)中国政务秘书系统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系统界定
    1.3 理论准备
    1.4 文献综述
    1.5 论文的独特性及创新点
    1.6 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政系统与辅政系统
    2.1 主政系统各级权力运行关系
    2.2 当代辅政运行机制的形成
    2.3 辅政机构及主要职能
    2.4 主政系统与辅政系统的协同变奏
第三章 国家层面秘书辅政系统的设置与运行
    3.1 国务院办公厅的设置与运行
    3.2 国务院组成部门秘书机构的设置与运行
第四章 地方层面辅政系统的结构分析
    4.1 省级政务秘书机构的设置
    4.2 市级及以下政府秘书机构设置情况
第五章 系统模型:钻石型结构体系
    5.1 第一层次:台阁辅政层面
    5.2 第二层次:冠部辅政层面
    5.3 第三层次:腰部辅政层面
    5.4 第四层次:亭身辅政层面
    5.5 第五层次:亭底辅政层面
第六章 政务秘书系统运行程序
    6.1 办文:地方层面政务秘书系统运行实例
    6.2 办会:地方层面政务秘书系统运行实例
    6.3 办事:地方层面秘书系统运行实例
    6.4 运行之道,辅政之法
第七章 辅政系统内秘书职级升迁模式
    7.1 行政系统级别递进模式
    7.2 秘书工作经历对职级升迁的影响
第八章 秘书辅政系统的科学化演进趋势
    8.1 中国公务员与西方文官的异同
    8.2 中国公务员的渐进性职业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7)佛山市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部制
        2.1.2 制度
        2.1.3 制度变迁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组织结构变革相关理论
        2.2.2 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2.2.3 制度变迁的现实变现形式
    2.3 研究框架
        2.3.1 大部制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
        2.3.2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机构、职能、机制
        2.3.3 影响制度变迁的核心要素:利益、成本、心理
3 高明区大部制改革概述
    3.1 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的动因
        3.1.1 政策环境驱动
        3.1.2 地方现实需求
    3.2 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的内容
        3.2.1 机构整合:三种整合模式
        3.2.2 职能转变:三种推进方式
        3.2.3 机制创新:三大创新领域
    3.3 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的演变
        3.3.1 机构:整、改、加、分
        3.3.2 职能:从聚合到分拆,由转移到收归
        3.3.3 机制:从存异回归求同
    3.4 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的成效
        3.4.1 从机构变革的层面来看,责任政府建设取得进展
        3.4.2 从职能转变的层面来看,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3.4.3 从机制运行的层面来看,效能政府建设得到提升
4 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的存在问题
    4.1 机构整合难题
        4.1.1 横向“整而不合”
        4.1.2 纵向“上下不对接”
    4.2 职能转变难题
        4.2.1 内部职能结构“转而不变”
        4.2.2 外部委托授权“放不下、接不住”
    4.3 机制创新难题
        4.3.1 干部人事机制正向激励不足
        4.3.2 行政三权分离运转未完善
        4.3.3 效能监督考核容易形式化
5 大部制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体制环境束缚:局部制度变迁与全局体制环境相冲突
    5.2 内在结构局限:外来制度移植与本土内在结构存张力
    5.3 微观机制滞后:宏观体制改革与微观机制调整不匹配
    5.4 利益掣肘:部门本位利益与公共利益导向相背离
    5.5 成本制约:制度变迁成本与改革预期收益不对等
    5.6 心理障碍:文化心理调适与组织结构变革不同步
6 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建议
    6.1 优化制度环境,统筹机构设置
    6.2 遏制利益追求,推动职能转变
    6.3 压减成本费用,加强机制调整
    6.4 破除心理障碍,重塑行政文化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以天津市L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论文的创新点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城市基层政府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市基层政府
        2.1.2 政府职能
    2.2 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治理和善治理论
        2.2.4 政府治理和分权理论
第3章 街道办事处的特点、作用、职能转变情况及存在问题
    3.1 街道办事处的特点
        3.1.1 权力的有限性
        3.1.2 管理的被动性
        3.1.3 事务的繁杂性和综合性
    3.2 街道办事处的地位和作用
        3.2.1 政策命令能够取得实效的关键性部门
        3.2.2 维护社会环境稳定的基石
        3.2.3 落实综合性服务,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3.2.4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3.3 街道办事处职能的演变历程
        3.3.1 职能初步确立阶段(1949年—1954年)
        3.3.2 职能依法确立和建设发展阶段(1954年—1966年)
        3.3.3 职能严重扭曲阶段(1966年—1976年)
        3.3.4 职能恢复性发展与探索阶段(1976年—2000年)
        3.3.5 职能的扩张与改革阶段(2000年至今)
        3.3.6 街道办事处的相关变化
    3.4 街道办事处职能的现状
        3.4.1 经济建设职能
        3.4.2 社会管理职能
        3.4.3 公共服务职能
    3.5 街道办事处职能存在的问题
        3.5.1 街道办事处的权责不统一
        3.5.2 街道办事处职能异化
第4章 案例分析:天津市L街道办事处的现状与发展困境
    4.1 L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4.1.1 L街道办事处概况
        4.1.2 L街道办事处内设科室及职能
        4.1.3 L街道办事处职能履行现状
        4.1.4 L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情况
    4.2 L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和管理办公室设置成效分析
    4.3 L街道办事处履行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4.3.1 街道办事处和上级区政府之间权责关系不明
        4.3.2 街道办事处自身发展遇到的困境
        4.3.3 街道办事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居民自治
第5章 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提供法律保障
    5.2 正确处理好街道办事处与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关系
        5.2.1 理顺街道办事处与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
        5.2.2 进一步强化对街道办事处的财政保障力度
        5.2.3 改善区政府对街道办事处的考核评价标准
    5.3 正确处理好街道办事处内部的问题
        5.3.1 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5.3.2 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5.3.3 健全综合协调机制
    5.4 正确处理好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5.4.1 理顺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5.4.2 培育社区自治力量,发展、培育中介组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智慧城市构建中媒介融合的数据化协同研究 ——以建设“智慧南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相关研究内容述评
        1.4.1 关于传播媒介与媒介融合
        1.4.2 关于大数据与数据化协同
        1.4.3 关于城市与智慧城市
2 智慧城市场域中媒介融合的生产性形态
    2.1 媒介融合的构成性特征
        2.1.1 前信息时代城市与传播媒介的关系
        2.1.2 信息时代城市与传播媒介的关系
    2.2 媒介融合的技术性特征
        2.2.1 媒介融合的技术内涵
        2.2.2 景观城市中的虚拟与增强技术
    2.3 媒介融合的社会性特征
        2.3.1 城市媒介空间的建立
        2.3.2 媒介化社会的形成
3 媒介融合场域中数据化协同的技术性形态
    3.1 数据化协同的构成性特征
        3.1.1 传统媒体的技术性变革
        3.1.2 新媒体的技术性演进
    3.2 数据化协同的技术性特征
        3.2.1 数据的收集与存储技术
        3.2.2 数据的传输与分析技术
    3.3 数据化协同的社会性特征
        3.3.1 新思路与新方法的形成
        3.3.2 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出现
4 数据化协同场域中智慧城市的传播性形态
    4.1 智慧城市的构成性特征
        4.1.1 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4.1.2 开放融合的全面服务
    4.2 智慧城市的技术性特征
        4.2.1 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
        4.2.2 新兴信息产业的数据化创新
    4.3 智慧城市的社会性特征
        4.3.1 发展模式的阶段性形成
        4.3.2 智慧项目的实际性应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10)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与整合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基础
    1.2 概念及范围界定
        1.2.1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
        1.2.2 城乡规划管理权
        1.2.3 城乡规划管理权的冲突
        1.2.4 城乡规划管理权的整合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小结及启示
第三章 相关理论借鉴及理论框架构建
    3.1 尺度和边界理论
        3.1.1 尺度和边界理论概述
        3.1.2 基于尺度和边界理论的权力冲突分析
        3.1.3 基于尺度和边界理论的权力整合启示
    3.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2.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概述
        3.2.2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规划权力冲突分析
        3.2.3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规划权力整合启示
    3.3 行政区经济理论
        3.3.1 行政区经济理论概述
        3.3.2 基于行政区经济理论的规划权力冲突分析
        3.3.3 基于行政区经济理论的规划权力整合启示
    3.4 府际关系理论
        3.4.1 府际关系理论概述
        3.4.2 基于府际关系理论的规划权力冲突分析
        3.4.3 基于府际关系理论的规划权力整合启示
    3.5 社会冲突理论
        3.5.1 社会冲突理论概述
        3.5.2 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规划权力冲突分析
        3.5.3 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规划权力整合启示
    3.6 理论框架构建:权力的尺度重组和边界调整
        3.6.1 权力冲突的根源:尺度错位和边界混乱
        3.6.2 权力整合的实质:尺度重组和边界调整
        3.6.3 理论框架构建:权力从冲突到整合—尺度重组与边界调整
    3.7 小结
第四章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研究
    4.1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概况
    4.2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裹现
        4.2.1 规划编制层面冲突
        4.2.2 规划审批层面冲突
        4.2.3 规划监督层面冲突
    4.3 基于规划管理人员对规划管理权冲突的访谈及问卷分析
        4.3.1 基于规划管理人员对冲突的访谈分析
        4.3.2 基于规划管理人员对冲突的问卷分析
    4.4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产生的背景分析
        4.4.1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尺度和边界转变
        4.4.2 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尺度和边界变化
        4.4.3 地域特征悬殊带来的尺度和边界差异
    4.5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产生的机制分析
        4.5.1 规划管理权冲突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4.5.2 规划管理权冲突产生的政治学分析
        4.5.3 规划管理权冲突产生的法理学分析
    4.6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的影响评估
        4.6.1 消极效益评估
        4.6.2 积极效益评估
        4.6.3 综合效益评估
    4.7 小结
第五章 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5.1 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5.2 我国地方政府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方式
        5.2.1 独立设置型
        5.2.2 联合设置型
        5.2.3 附属设置型
    5.3 我国典型地区城乡规划管理模式梳理及评析
        5.3.1 北京规划管理模式
        5.3.2 上海规划管理模式
        5.3.3 广州规划管理模式
        5.3.4 典型地区规划管理模式评析及比较
    5.4 典型国家和地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梳理及评析
        5.4.1 新加坡规划管理体制
        5.4.2 美国规划管理体制
        5.4.3 日本规划管理体制
        5.4.4 香港地区规划管理体制
        5.4.5 典型国家规划管理体制评析及比较
    5.5 小结
第六章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研究
    6.1 市、区两级规划管理利弊比较分析
        6.1.1 市级规划管理利弊比较
        6.1.2 区级规划管理利弊比较
    6.2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目标、思路及路径
        6.2.1 整合目标
        6.2.2 整合思路
        6.2.3 整合路径
    6.3 擞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尺度重组研究
        6.3.1 规划编制管理尺度上移
        6.3.2 规划审批管理尺度下移
        6.3.3 规划监督管理尺度上移
    6.4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边界整合研究
        6.4.1 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设置边界整合
        6.4.2 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职责边界整合
        6.4.3 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权限边界整合
    6.5 小结
第七章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与整合研究
    7.1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的演变、现状和特征
        7.1.1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历史演变
        7.1.2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现状构成
        7.1.3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现状特征
    7.2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研究
        7.2.1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典型案例分析
        7.2.2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产生的背景分析
        7.2.3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7.3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研究
        7.3.1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整合目标、思路及路径
        7.3.2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尺度重组研究
        7.3.3 南京市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边界调整研究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进一步探讨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进一步探讨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四、江宁区民政局信息化办公优势显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市H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管理问题研究[D]. 赵翊雯.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2]南京市民宠物犬管理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研究[D]. 胡雯静. 南京理工大学, 2019
  • [3]社区治理创新政策的执行差异研究 ——以上海市Y区“全岗通”工作模式为例[D]. 徐晓.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4]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社区建设研究[D]. 虞益飞. 西北大学, 2018(02)
  • [5]全面两孩政策下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研究 ——以A区为例[D]. 陈春燕. 西南民族大学, 2018(05)
  • [6]中国政务秘书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 张斓. 暨南大学, 2018(01)
  • [7]佛山市高明区大部制改革研究[D]. 谢天山.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中国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以天津市L街为例[D]. 徐琛琪. 天津大学, 2017(10)
  • [9]智慧城市构建中媒介融合的数据化协同研究 ——以建设“智慧南京”为例[D]. 张龙.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10]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与整合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D]. 涂志华. 东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江宁区民政局信息化办优势显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