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区小儿佝偻病临床治疗观察

高原山区小儿佝偻病临床治疗观察

一、高原山区佝偻病患儿临床治疗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娟,张艳虹,李天如,朱国龙,李连梅,潘秀娟,谈宁[1](2021)在《青海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与维生素A、D、E水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青海省高原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儿童的维生素A、D、E水平,为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就诊的371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定量检测血中维生素A、D、E水平,对比正常儿童血清维生素水平推荐值以及青海省儿童抽样调查血清维生素水平,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维生素A、D、E水平。结果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占89.76%(333/371)。90.57%(336/371)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中维生素A含量低于正常推荐值,47.44%(176/371)的患儿维生素D含量低于正常推荐值,6.20%(23/371)的患儿严重缺乏维生素D,24.80%(92/371)的患儿维生素E含量低于正常推荐值。结论部分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中维生素A、D、E检测值低于正常推荐值。

练芮含[2](2021)在《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比较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描述本地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热性惊厥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首次热性惊厥发作住院的6个月至6岁的107例热性惊厥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期体检的107例健康儿童和同期就诊的107例发热无惊厥患儿为次要研究对象。调查纳入病例的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出生特征、母孕期疾病、惊厥发作特征、维生素D补充情况、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比较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热惊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30.28±9.72 ng/m L)低于健康组(35.82±8.45 ng/m L)(P<0.05),但与发热组(31.16±7.64 ng/m 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热惊组维生素D缺乏率为10.3%,不足率为38.3%,充足率为51.4%,与健康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热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年龄段各不相同,且年龄越大维生素D水平越低(P<0.05);学龄前儿童与婴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27.35±6.54 ng/m L)低于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31.59±10.61 ng/m L),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5.出生后规律补充维生素D到半岁、抽血前1月规律补充维生素D、每天户外日晒活动大于2小时的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生后未能规律补充维生素D到半岁、抽血前1月未能规律补充维生素D和未能完成每天户外日晒活动大于2小时的热性惊厥患儿,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有过敏体质的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26.13±7.80 ng/m L)低于无过敏体质的热性惊厥患儿(31.42±9.92 ng/m L),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生后规律补充维生素D到半岁和每天户外日晒活动大于2小时是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8.ROC曲线分析血清维生素D为34.245 ng/m L时,预测热性惊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7%和60.7%(P<0.05)。结论:1.本地区热性惊厥患儿的平均血清维生素D水平处于充足范围的下限,与发热无惊厥患儿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健康儿童。2.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因临床分型不同而不同,合并过敏体质时明显减低,因此大年龄段热惊患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及有过敏体质的热惊患儿尤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3.出生后规律补充VD到半岁、每天户外日晒活动大于2小时有利于提高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

马智丽[3](2021)在《阜阳地区0-12月龄婴幼儿钙缺乏原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钙是人体含量较为丰富的元素,在人体中参与各个生命的过程,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是钙盐,所以钙与人体骨骼密切相连。人体内,钙缺乏可引起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如骨质疏松症、肿瘤、糖尿病等[1,2]。在儿童时期,钙缺乏会影响小儿的健康,造成多方面的问题,最常见的是营养性佝偻病。因此,我们要关注婴幼儿钙营养状况。本文主要讨论阜阳地区0-12月龄婴幼儿钙缺乏的原因,从而科学、合理的指导阜阳地区婴幼儿合理补钙,使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阜阳地区婴幼儿佝偻病发生率。方法本研究将在阜阳市各级妇幼常规体检机构随机选择临床资料200例,由专业人员在小儿家属提供帮助下填写调查问卷,询问小儿喂养方式、户外活动时间的长短、居住地点、是否有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等,测量体重、身长,完善血红蛋白、骨密度等检查,并对所有临床资料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影响婴幼儿钙缺乏原因。结果1.在阜阳地区,0-12月龄婴儿的钙缺乏发生率与婴儿的性别、居住地、婴儿的身长、体重及月龄大小无关。2.在阜阳地区,0-12月龄婴儿按时添加维生素D,可显着降低钙缺乏的发生率。3.在阜阳地区,保证平均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显着降低婴儿的钙缺乏发生率;4.在阜阳地区,贫血可致使0-12月龄小儿钙缺乏发生率提高;5.母乳喂养可利于0-12月龄婴儿肠道对钙剂的吸收,有利于降低钙缺乏的发生率。6.辅食的添加有利于0-12月龄婴儿钙缺乏发生率的降低。7.反复呼吸道或慢性腹泻会影响阜阳地区0-12月龄婴儿的钙吸收,提高婴儿的钙缺乏发生率。8.不规律的服用维生素D、户外活动时间过短、不及时添加辅食以及存在贫血等是引起钙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阜阳地区0-12月龄婴幼儿钙缺乏和婴儿的性别、月龄、体重、居住地点等因素无关,户外活动时间的过短、未母乳喂养、不规律的补充维生素D等因素会增加钙缺乏的发生率,以及存在贫血、慢性腹泻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也会增加患儿发生钙缺乏的风险。

哈海枫[4](2017)在《西宁地区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60例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西宁地区维生素D缺乏而引发的佝偻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017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而引发的佝偻病患儿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每组30例分为A组(单纯应用维生素D治疗)和B组(联合龙牡壮骨冲剂治疗)。于疗程后对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西宁地区维生素D缺乏引发的佝偻病患儿用维生素D联合铁锌钙方案治疗有突出的病情干预效果,同时不会引发相关不良反应,保障患儿顺利完成疗程,高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田勇,白永莲,刘曌霞[5](2017)在《3岁内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483例可疑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12个月组(n=275),1324个月组(n=136),2536个月组(n=72),对比三组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分析佝偻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012个月组患病率为50.5%,1324个月组患病率为39.7%,2536个月组患病率为23.6%,三组比较012个月组患病率高于1324个月组,而1324个月组患病率高于2536个月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12个月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为50.5%(139/275),13-24个月组为39.7%(54/136),2536个月组为23.6%(17/7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儿童佝偻病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方颅、肋膈沟,发病率45.7%,其次为单纯神经精神症状及枕秃,发病率21.4%,第三为方颅、肋膈沟合并鸡胸、肋串珠,发病率16.7%;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出生体重、孕周、双胎、喂养方式、正常添加辅食、合理补充维生素D、光照时间、营养不良、肥胖、晒照皮肤面积、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留守儿童、母亲文化程度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重在预防,而了解其影响因素对于针对性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降低佝偻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边巴仓决,次仁卓嘎[6](2014)在《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治上的新进展》文中提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高原地区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文章通过结合西藏地区的发病情况,防治中存在的误区等问题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严芳芝,陈小莲[7](2014)在《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5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8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碳酸钙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恢复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67.83%(175/258)、总有效率为93.80%(242/258),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3.02%(111/258)、77.13%(199/258)(x2=32.130、28.846,均P<0.01);观察组有92.64%(239/258)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恢复正常,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4.03%(191/258)(x2=32.149,P<0.01)。结论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能够提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杨晓红[8](2013)在《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及预防措施治疗总结》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控制病情。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本社康中心系统保健的小儿225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总结预防措施,并给予其中确诊为佝偻病的430例患儿以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联合钙、锌口服的方式治疗。结果小儿佝偻病患病率19.11%;男孩患病率19.50%(230/1179),女孩患病率18.67%(200/1071),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年龄分布上,612月发病率最高,为30.90%,3岁以后发病率显着下降;人工喂养患病率高达72.73%,与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患病率18.87%、16.84%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本组340例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改善。结论佝偻病仍是儿童的常见病,早期预防、积极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的关健。

和绍珍[9](2013)在《高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治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探讨高原地区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03月——2012年05月接收并治疗54例高原地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相应临床资料,本次试验是将高原地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及时记录随访数据,并归纳总结,最后的出价结果与结论。结果经两种不同方案治疗后其中32例痊愈,47例患儿获益,总有效率为87.03%。结论高原地区维生素D缺乏初期佝偻病采用肌注与口服维生素D3联合口服铁锌钙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单纯肌注与口服维生素D3治疗,并且经随访资料显示本次试验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病例,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孟生华[10](2009)在《高原地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

二、高原山区佝偻病患儿临床治疗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原山区佝偻病患儿临床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选择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2.2.2 诊断标准
        2.2.3 标本的采集和测定
        2.2.4 统计学方法
        2.2.5 质量控制
        2.2.6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热惊组、健康组和发热组的比较
        3.1.1 三组儿童性别、年龄比较
        3.1.2 三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
        3.1.3 三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程度比较
    3.2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比较
        3.2.1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比较
        3.2.2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出生特征的比较
        3.2.3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母孕期疾病的比较
        3.2.4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惊厥发作特点的比较
        3.2.5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其他血液指标的比较和相关性
        3.2.6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维生素D补充情况的比较
        3.2.7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吸烟暴露史的比较
        3.2.8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过敏体质的比较
    3.3 热惊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血清维生素D水平相关研究因素及赋值
        3.3.2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3.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4 血清维生素D水平预测热性惊厥
第四章 讨论
    4.1 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现况
    4.2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一般因素
        4.2.2 临床特点及分型
        4.2.3 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代谢
        4.2.4 日晒及日常摄入维生素D制剂
        4.2.5 过敏体质
    4.3 热性惊厥患儿的维生素D补充策略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课题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热性惊厥患儿资料收集表
综述 维生素D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表
在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与课题
    三、发明专利
致谢

(3)阜阳地区0-12月龄婴幼儿钙缺乏原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钙生理的概论
    1.2 钙的摄入、吸收和排泄
    1.3 调节钙的激素
    1.4 小儿钙缺乏的危害
    1.5 钙的检测指标
2.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与性别关系的结果
    3.2 居住城市和农村与钙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的结果
    3.3 按时服用维生素D与未按时服用维生素D与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的结果
    3.4 婴幼儿钙缺乏和户外活动时间关系的结果
    3.5 贫血与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的结果
    3.6 喂养方式与钙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的结果
    3.7 辅食与钙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的结果
    3.8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钙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的结果
    3.9 慢性腹泻与钙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的结果
    3.10 不同身长、体重、月龄与钙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的结果
    3.11 钙缺乏多因素分析的结果
4 讨论
    4.1 对性别与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关系的讨论
    4.2 居住城市和居住农村地区对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关系的讨论
    4.3 按时服用维生素D对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关系的讨论
    4.4 婴幼儿钙缺乏和户外活动时间长短关系的讨论
    4.5 贫血对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关系的讨论
    4.6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关系的讨论
    4.7 添加辅食对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关系的讨论
    4.8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关系的讨论
    4.9 慢性腹泻与婴幼儿钙缺乏发生率关系的讨论
    4.10 不同身长、体重、月龄对钙缺乏发生率影响的讨论
    4.11 钙缺乏多因素分析的讨论
    4.12 研究的局限性
    4.13 总结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钙缺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西宁地区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60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5)3岁内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体格检查诊断标准
        1.2.2 理化诊断标准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儿童佝偻病发病率比较
    2.2 三组儿童25- (OH) D3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2.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症状与体征构成比
    2.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6)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治上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临床表现
    2.1 初期
    2.2 激期
        2.2.1 头部:
        2.2.2 胸部:
        2.2.3 四肢:
        2.2.4 脊柱畸形:
    2.3 恢复期
    2.4 后遗症期
3 辅助检查
    3.1 血清学检查
    3.2 影像学检查
        3.2.1 骨骼X线检查。
        3.2.2 骨密度。
        3.2.3 超声检查。
4 诊断
5 佝偻病的治疗与预防
    5.1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 防止骨骼畸形
        5.1.1 缺什么补什么, 补充维生素D
        5.1.1. 1 口服:应以口服为主。
        5.1.1. 2 大剂量突击疗法:
        5.1.2 钙剂补充:
        5.1.3 多晒太阳, 多进行户外活动,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消除缺乏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
        5.1.4 补充微量元素:
    5.2 预防
        5.2.1 围产期保健:
        5.2.2 婴幼儿期。

(8)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及预防措施治疗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
    2.2 治疗转归
3 讨论
    3.1 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
    3.2 小儿佝偻病的预防
    3.3 小儿佝偻病的治疗

(9)高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高原山区佝偻病患儿临床治疗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与维生素A、D、E水平研究[J]. 马娟,张艳虹,李天如,朱国龙,李连梅,潘秀娟,谈宁.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1(03)
  • [2]小儿热性惊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D]. 练芮含.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阜阳地区0-12月龄婴幼儿钙缺乏原因探讨[D]. 马智丽.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西宁地区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60例临床疗效分析[J]. 哈海枫. 青海医药杂志, 2017(09)
  • [5]3岁内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J]. 田勇,白永莲,刘曌霞.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4)
  • [6]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治上的新进展[J]. 边巴仓决,次仁卓嘎. 西藏科技, 2014(09)
  • [7]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观察[J]. 严芳芝,陈小莲. 中国基层医药, 2014(17)
  • [8]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及预防措施治疗总结[J]. 杨晓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5)
  • [9]高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治疗分析[J]. 和绍珍.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8)
  • [10]高原地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J]. 孟生华. 江苏医药, 2009(06)

标签:;  ;  ;  ;  ;  

高原山区小儿佝偻病临床治疗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