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DAS模式的全自动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IDAS模式的全自动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MIDAS模式的全自动化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赵亮亮[1](2021)在《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机房监控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值守机房监控系统取代了效率低下的机房人工巡检工作。普通的机房监控系统一般只有机房环境监测传感器和监控摄像头,机房内主机硬件运行状态多数采用网络运维软件监控方式。在实际运维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设备底层硬件问题引起上报给运维软件的告警信息不完备,导致设备面板有错误指示灯但没有生成网络告警信息。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视频识别监控设备面板指示灯状态的机房监控系统。考虑机房位置分布广泛,录制视频传输到云服务器进行识别分析的方法无法解决时延、时效等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机房监控系统。其中边缘计算端采用基于RISC-V内核的高能效比的硬件平台,设计集成了温度、湿度、烟雾传感器的边缘控制器,监测机房环境信息,并实现了本地运行视频分析算法,有效地降低了监控系统的网络负载,减少了网络传输的时延,提高了机房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本文主要完成以下的工作:(1)基于勘智K210芯片设计并实现边缘控制器,其能够收集温度、湿度、烟雾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检测机房环境状态,还能够对主机设备面板指示灯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指示灯进行识别并判断其状态,最终将处理结果通过4G模块上报给云服务器。(2)本文针对低分辨率摄像头优化了指示灯状态识别算法。基于成本控制,系统采用低成本的摄像头,图像成像质量较差,且指示灯存在颜色偏置的情况,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指示灯状态识别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较好的对指示灯状态进行识别。(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云的后台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完成两方面任务,首先,接收并存储机房数据,分析并统计机房运转情况,向机房下发指令等,其次,针对因光照、拍摄角度等因素造成的边缘控制器难以识别的图像,云平台发挥计算优势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

吴超宇[2](2020)在《面向异构平台的混合任务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异构平台是指具有不同架构(系统&软件)的计算平台,它们支持很多种开发语言,各平台对应的开发者背景差异也十分巨大,这就使得在各平台上运行着多种不同类型的任务,比如AI任务,MySql等。传统方式下,各平台的管理人员通过系统提供的Cron对任务进行触发,对于具有多项依赖的任务组来说,需要人工设定执行时间与方式,一旦出错需要整体推倒重试,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任务量的增加,传统方式的弊端愈发明显。一般而言,各个任务除了基础调度需求外,可能还有特殊需要考虑的需求,比如AI任务,从代码编写到最后调度训练任务,全流程十分复杂;Web微服务,需要考虑到微服务之间的通信与管理问题,而在传统企业的调度系统除了分发部署任务之外,对于其他点,是没有考虑到的。为了解决以上企业架构分布式化、业务迭代升级进程中产生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混合任务调度系统对企业内部任务统一管理,不仅对任务的通用调度进行了处理,也对人工智能AI训练任务、Web微服务任务两类特殊任务面临的难题进行深入研究,分别设计了两个子系统。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容器化技术的人工智能训练子系统,用户只需要完成代码编写,后续代码存储、数据存储、资源分配全由系统自动完成,解决了 AI训练流程复杂、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2)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分布式KV存储系统的网关子系统,它通过一个统一的入口管理微服务,其提供的服务注册功能用于保存微服务元信息、解决了服务变更频繁的问题。其提供的服务发现功能,使得微服务之间不再通过机器地址通信,解决了服务之间耦合严重的问题。其提供的服务路由功能,负责转发服务之间的调用请求,为底层服务通信提供了支撑。3)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VUE的可视化任务调度系统,它能够对各类任务进行调度,包括任务的通用调度、编排及重平衡和监控,提供了一个一站式平台。

戎世圣[3](2020)在《C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文中指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方法,这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需要,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本文研究的C集团是汽车电子制造型企业,集团在实际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信息化问题有:企业战略目标和信息化战略目标不能很好匹配;集团引进了很多系统,但是这些系统没有很好的集成;很多系统相对孤立,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系统内的模块也急需完善。针对C集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了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企业系统规划法来解决。具体用战略集合转移法将集团的战略目标转换成信息化目标;再利用关键成功因素法对集团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来确定系统规划的优先级;最后通过利用企业系统规划法对集团进行业务流程和主题数据分析来对集团的业务流程进行改善,并对集团子系统进行划分。通过运用具体的方法,对集团进行信息化战略规划设计,得到了如下成果:实现了各个系统的集成、消除了信息孤岛、完善了系统功能更好的满足集团业务需求、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本文基于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企业系统规划法,理论联系实际,以C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论述与研究,将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企业系统规划法结合在一起形成战略一致性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C集团进行系统的集成和优化,优化集团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提高集团的工作效率,提升集团的企业竞争力,确保了信息系统满足于企业业务的需求,将企业目标和信息化目标结合,更好的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为汽车电子制造行业在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上提供了借鉴。

彭诚[4](2020)在《BIM技术在斜拉桥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桥梁结构力学分析理论的成熟及一系列高强轻质材料的应用,新建斜拉桥斜越来越多,且斜拉桥的跨径也由大跨度向超大跨度方向发展。为保证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和成桥后的承载能力及线形满足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可靠而准确的有限元分析。现阶段,对斜拉桥进行有限元分析一般需要在有限元软件中直接建立模型。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建模过程工作量大,比较繁琐。其次,有限元软件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尤其ANSYS是全英文界面,操作界面不够友好。工程技术人员较难掌握这些有限元软件。然而,近些年兴起的BIM技术可利用其参数化建模的特性实现快速批量化建模,操作简单快捷,且BIM模型形象美观。但BIM模型主要用于施工过程仿真模拟、碰撞检查、出施工图及计算工程量等方面。其不能直接用于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目前相关的研究也很少。因此本文探索将BIM技术应用于斜拉桥有限元分析当中,从而解决传统方式建模繁琐、软件操作难度大的缺点。本文以重庆合川嘉陵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探索BIM技术在斜拉桥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BIM系统中的Revit软件,通过参数化建模方法,以嘉陵江特大桥为实例基础,创建斜拉桥桥塔、承台、主梁、斜拉索的族库,并建立完整的斜拉桥BIM模型。同时利用目前流行的GIS技术,建立该桥的三维真实地形模型,并将三维真实地形模型导入到BIM模型当中。(2)为实现自动将BIM模型导入到ANSYS、自动完成网格划分等功能,可使用C#语言开发一个BIM模型数据转换接口程序。同时,为简化操作流程和提示工作效率,该数据转换接口程序还应具备自动施加荷载、查看计算结果的功能。(3)利用Revit二次开发技术,将BIM模型数据转换接口程序作为一个外部插件添加到Revit中。这样做可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出错几率。

林恩杨[5](2020)在《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集装箱码头是我国沿海港口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在全球5G以及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技术难度越来越低。国内涌现出了很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如厦门远海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全自动化码头、山东青岛全自动化码头等,这些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水平可以与世界知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媲美,某些集装箱码头甚至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水平,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此发展趋势下,天津港需要加快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的进程,2015年天津港开始进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在4年多的发展时间里,天津港自动化建设水平已经有了显着提高,目前已经步入半自动化时代,但是仍然存在操作设备自动化水平不高、作业流程有待优化、操作设备缺乏维修保养以及信息系统善不完善等问题。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全自动化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码头投入使用,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展对自动化码头建设的研究。因此天津港如何在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基础上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其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首先要对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效率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保证全自动化码头投入使用后可取得较大的效益。本文重点研究了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相关问题,文章研究共分为五部分进行,首先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总结,最后给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并且画出了本文技术路线图;其次,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包括集装箱码头、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及码头运营效率的概念,相关理论包括生产理论和生产前沿面理论,最后给出关于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的非参数化和参数化评价方法;第三,介绍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概况,包括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历程、码头设备与特点、业务与流程、半自动化码头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第四,对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EA评价模型建模以及运营效率评价结果和分析;最后,根据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其效率提升的措施与建议,包括推进操作设备自动化、优化码头作业流程、加强设备维修保养、打造高效信息管理系统等。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上搭建了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EA模型进行求解,为其他同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实践意义上可以为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提升提供建议,从而推动其从半自动化码头向自动化码头发展。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王英汀[7](2019)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和岩土体参数反演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技术能够高精度、高密度、高速率及无接触地获取目标物的三维坐标信息。在工程变形监测领域,该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监测的缺点,而且改善监测人员的作业环境,推动监测自动化与数字化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关于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尚不成熟。本文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以及岩土体参数反演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特点;通过精度试验,研究了扫描仪测距和测角中误差分布规律;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新的监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中;最后,针对扫描监测连续、大数据性的特点,增加反分析输入样本数量,进行岩土体参数反演分析。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如下:(1)阐述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坑监测及岩土体参数反演的发展现状,着重对该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尽管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目前在变形监测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但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在岩土体参数反分析的应用更是少有研究。(2)详细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组成及特点及本研究所用的法如Focus S150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系统阐述了点云数据的概念并进行数据处理相关算法的研究,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3)开展了靶球最佳扫描距离及扫描仪精度试验。扫描仪的精度主要分为测距精度和测角精度,通过试验获得了测距以及测角外符合中误差,验证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的可行性。(4)依托工程案例,研究三维激光扫描深大基坑监测方案,提出一种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的方法,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扫描点云数据获取及处理,获取变形可视化云图。进一步地,对支护结构及周边道路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借助传统监测方法对扫描监测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分析。(5)研究三维激光扫描点云作为岩土体参数反演分析训练样本的反分析方法。提取扫描点云监测数据作为输入层,进行岩土体参数反演分析。通过均匀设计的方法选取样本并代入MIDAS获取反演所需响应数据,利用MATLAB工具箱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并将反演结果带入MIDAS正演进行效果评价。

丁新忠[8](2019)在《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电网公司着力推进优化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强化运行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追求持续改进,推动企业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效能力,其核心思想就是减少浪费并高效生产。对电网企业的自动化专业人员来说,调度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很繁杂的日常工作。以往这些工作都是人工一步一步进行的。比如,设备标签的打印及粘贴、建立设备台帐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断更新、设备维护采购等信息都要人工一条一条地去查找填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时间一久,设备标签五花八门,设备台账描述形形色色,给设备运行维护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充分利用二维码技术的优点,结合供电企业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现状,按照“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思路,结合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设备信息管理网站,每个设备信息都有对应的网页,将调度自动化设备网址生成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链接到相关设备网页,从而获取设备信息,便于设备管理维护。本文系统设计主要是利用矩阵式二维码QR码所具有的特点,应用网站解析的方式,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备生成二维码,最终目的是组建成自动化设备网站管理系统,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减少人员管理设备时间,提升设备维护管理效率。

文德[9](2018)在《巴东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桥梁是跨越大江大河、峡谷及湖泊等自然障碍的关键构筑物之一。这些关键构筑物的建设很重要,运营维护同样重要。忽视运营维护所造成的垮塌等事故也屡见不鲜,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造成了严重的、恶劣的社会影响。对这些关键建筑物进行运营期间的长期自动监测和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巴东长江大桥作为一座跨越长江的特大型桥梁,为保障桥梁运营期的安全,对其进行长期健康监测是运营期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巴东长江大桥具体工程项目,在总结和研究当前国内外桥梁健康监测以及评估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该桥的健康监测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本文首先介绍了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了健康监测系统对大桥安全运营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巴东长江大桥合理的健康监测方案:以软件控制操作系统为平台,以数据管理为中心,采用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系统、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相结合的功能模式,健康监测系统具有实用性强、兼容性好、安全可靠等优点。(2)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巴东长江大桥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构在移动、温度等不同荷载下的静力响应,通过分析发现主梁在除1/2L、1/4L等传统截面应力变化明显外,还在距离中跨跨中40.4m的位置出现较明显的应力变化。通过分析也发现,在索塔距离主梁垂直向上59m位置处,出现较明显的应力变化。在确定应力监测位置时,将该两处位置纳入应力监测范围。同时开展对巴东长江大桥的动力特性分析研究。(3)通过有限元分析,掌握了大桥的静动力特性,找到了结构的敏感位置,为传感器的合理优化布置提供了指导,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制定了该桥的健康监测项目,包括索塔变位、主梁挠度、拉索索力、结构应变与温度、伸缩缝位移、主梁动力特性等。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监测指标的阈值,依据阈值选择传感器类型。在进行主梁动力传感器优化布置时,研究采用遗传算法作为计算传感器最优埋置点的基本算法,通过Matlab程序加以实现,并通过比较分析埋置10个、20个、30个动力传感器的优劣势,最终确定了主梁埋置20个动力传感器的方案。(4)结合国内外桥梁安全评估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在层次分析法和变权综合原理基础上的巴东长江大桥安全评估模型,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计算底层监测指标初始权重,并利用变权综合原理修正权重。为了使各监测数据序列在同一标准下评分,采用数学方法对各监测数据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提出采用静力评估与动力评估相结合的评估策略,并且根据建立的评估模型,开发健康监测评估算法程序。(5)根据监测系统要求,对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主要对数据的采集与传输运作流程进行了具体设计,并提出合理的数据采集存储策略。根据数据采集与使用特点,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解决了数据冗杂问题。最后,通过对用户界面系统的设计,完成对数据的展示。

王锋[10](2017)在《开放式全自动化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开放式全自动化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是我国各大高等院校未来计算机机房的发展趋势之一,其最为关键的两个词一个是开放式,另一个则是全自动化,这两点对于高校的计算机机房管理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方面都需要提高,才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计算机机房一般都处在半封闭的状态,即只有上课或者考试时才会对学生进行开放,平时通常都不会让学生随意进入机房进行相关练习的,这一方面是从为了维护和保持计算机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本身计算机机房的规模较小并不适合开放,不过随着高校学生对学校计算机机房的需求不断增大,就目前而言,建立开放式计算机机房已经是大势所趋,其中使用全自动化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是目前最适应高校现状的一种选择。本文将对开放式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的基本特点、优势、系统实效、系统特性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二、基于MIDAS模式的全自动化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MIDAS模式的全自动化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缘计算
        1.2.2 机房监控
        1.2.3 机房监控边缘控制器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MQTT协议
        2.1.1 MQTT协议的概念
        2.1.2 MQTT协议的设计规范
        2.1.3 MQTT协议的特性
    2.2 图像处理
        2.2.1 颜色空间模型
        2.2.2 霍夫圆检测
    2.3 边缘计算
        2.3.1 边缘计算的概念
        2.3.2 边缘计算的特点
        2.3.3 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缘端机房监控系统研究
    3.1 机房监控系统基础内容
        3.1.1 工作模式
        3.1.2 通信方式
    3.2 边缘端机房监控需求
        3.2.1 多源环境采集需求
        3.2.2 机房综合监控需求
    3.3 机房监控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源采集高效边缘控制器研究
    4.1 多源采集边缘控制器硬件适配
        4.1.1 硬件选型
        4.1.2 硬件电路设计
    4.2 边缘控制器软件研究
        4.2.1 多源数据分析
        4.2.2 图像处理
    4.3 测试与分析
        4.3.1 硬件测试
        4.3.2 数据分析测试
        4.3.3 图像处理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端后台管理研究
    5.1 后台管理模块分析
        5.1.1 数据库
        5.1.2 数据处理
        5.1.3 web页面
    5.2 后台管理图像处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面向异构平台的混合任务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任务调度
        1.2.2 AI训练
        1.2.3 微服务
        1.2.4 国内外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硕士期间完成工作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任务调度平台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1 任务调度平台基本概述
        2.1.2 构建任务调度平台相关技术调研
        2.1.3 小结
    2.2 AI任务调度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2.1 AI训练任务基本概述
        2.2.2 AI训练任务现有方案调研
        2.2.3 小结
    2.3 WEB微服务任务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3.1 Web微服务任务基本概述
        2.3.2 Web微服务相关技术调研
        2.3.3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3.1 面向异构平台的混合任务调度系统概述
        3.1.1 任务调系统应用场景
        3.1.2 问题及挑战
    3.2 平台需求分析
        3.2.1 混合任务管理需求分析
        3.2.2 AI训练任务需求分析
        3.2.3 Web微服务任务管理需求分析
        3.2.4 镜像资源管理需求分析
        3.2.5 异构平台资源管理需求分析
        3.2.6 资源监控需求分析
    3.3 概要设计
        3.3.1 架构设计
        3.3.2 模块设计
        3.3.3 工作流程设计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全自动化AI训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4.1 研究背景与研究挑战
    4.2 AI训练系统方案设计
        4.2.1 定制化训练任务流程化方案设计
        4.2.2 任务分配调度方案设计
    4.3 AI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
        4.3.1 Web访问模块
        4.3.2 代码仓库管理模块
        4.3.3 镜像仓库管理模块
        4.3.4 核心调度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EB微服务网关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5.1 研究背景与研究挑战
    5.2 网关子系统方案设计
        5.2.1 服务热插拔方案设计
        5.2.2 服务发现方案设计
        5.2.3 服务路由方案设计
        5.2.4 服务调用监控方案设计
    5.3 网关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架构
        5.3.3 服务热插拔模块
        5.3.4 服务发现模块
        5.3.5 服务路由模块
        5.3.6 服务调用监控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合任务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6.1 混合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1 混合任务编排模块
        6.1.2 混合任务调度模块
        6.1.3 混合任务监控模块
        6.1.4 用户权限与资源隔离
        6.1.5 平台环境管理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测试环境部署
    7.2 系统功能测试
        7.2.1 主机管理测试
        7.2.2 任务管理测试
        7.2.3 微服务网关测试
        7.2.4 AI平台测试
        7.2.5 系统监控展示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本文工作不足及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C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总结
    1.3 本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本文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4.1 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理论概述
    2.2 方法概述
        2.2.1 战略集合转移法
        2.2.2 关键成功因素法
        2.2.3 企业系统规划法
    2.3 本章小结
3 C集团信息化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C集团简介
    3.2 C集团信息化现状
    3.3 C集团信息化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C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分析
    4.1 战略规划的目标
        4.1.1 C集团战略目标分析
        4.1.2 战略集合转移法分析
    4.2 关键成功因素法分析
    4.3 业务流程和主题数据分析
        4.3.1 业务流程分析
        4.3.2 数据类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C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设计
    5.1 信息化整体设计
        5.1.1 信息化总体架构
        5.1.2 信息化子系统架构
        5.1.3 信息化应用层架构
    5.2 信息化战略实施和保障
        5.2.1 实施阶段
        5.2.2 实施时间
        5.2.3 实施保障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C集团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BIM技术在斜拉桥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BIM技术及其应用于桥梁领域之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及内容
        1.3.1 课题背景
        1.3.2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3.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BIM技术应用与二次开发
    2.1 BIM的基本概念及协同共享平台理念
    2.2 BIM技术的特征
    2.3 Revit软件的二次开发
        2.3.1 开发工具
        2.3.2 Revit二次开发基本原理
        2.3.3 Revit应用程序接口
    2.4 利用Revit二次开发实现从Revit到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的自动跳转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嘉陵江特大桥BIM模型的建立
    3.1 前言
    3.2 工程概况
    3.3 建模流程
    3.4 构件族库的建立
    3.5 三维真实地形模型的建立
    3.6 BIM核心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M模型数据转换接口程序开发研究
    4.1 转换流程
    4.2 C#语言及模型转换接口简介
    4.3 获取桥梁结构的关键信息
        4.3.1 获取手动输入的基本信息
        4.3.2 自动获取BIM模型中桥塔的几何信息
        4.3.3 自动获取BIM模型中主梁及斜拉索的几何信息
    4.4 在ANSYS中自动创建梁单元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构分析与后处理模块实现
    5.1 对有限元模型自动施加荷载
    5.2 在数据转换接口程序中查看计算结果
    5.3 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集装箱码头
        2.1.2 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2.1.3 码头运营效率
    2.2 相关理论
        2.2.1 生产理论
        2.2.2 生产前沿面理论
    2.3 评价方法
        2.3.1 非参数分析法
        2.3.2 参数化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概况
    3.1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发展历程
    3.2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特点与设备概述
        3.2.1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特点
        3.2.2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备概述
    3.3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业务及流程
        3.3.1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业务概述
        3.3.2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流程概述
    3.4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优势
        3.4.1 泊位效率提高
        3.4.2 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
        3.4.3 人工成本降低
    3.5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存在的问题
        3.5.1 操作设备自动化水平不高
        3.5.2 作业流程有待优化
        3.5.3 操作设备缺乏维修保养
        3.5.4 信息系统尚不完善
    3.6 本章小结
4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4.1 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4.1.2 评价指标选取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4.2 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评价模型建立
        4.2.1 DEA评价模型概述
        4.2.2 评价模型建立
    4.3 天津港半自动化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结果
        4.3.1 评价基础数据
        4.3.2 评价模型求解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效率提升的措施及建议
    5.1 推进操作设备自动化
        5.1.1 堆场装卸作业自动化设备选型
        5.1.2 船舶装卸作业自动化设备选型
        5.1.3 水平运输作业自动化设备选型
        5.1.4 装卸工艺系统自动化设备集成
    5.2 优化码头作业流程
        5.2.1 优化后的整体作业流程
        5.2.2 堆场装卸自动化作业流程
        5.2.3 船舶装卸自动化作业流程
        5.2.4 水平运输自动化作业流程
    5.3 加强设备维修保养
        5.3.1 尽快更新轨道桥电气部件
        5.3.2 定期对堆场设施维护
    5.4 打造高效信息管理系统
        5.4.1 强化系统的预警监控能力
        5.4.2 完善网上信息服务管理系统
        5.4.3 打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5.4.4 实现闸口信息系统自动化
结论
参考文献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7)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和岩土体参数反演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基坑监测的发展现状
        1.2.3 岩土体参数反演的发展现状
        1.2.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2.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简介
        2.1.1 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组成
        2.1.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
        2.1.3 法如Focus S150 扫描系统介绍
    2.2 点云数据简介
        2.2.1 点云数据的特点
        2.2.2 点云处理软件分类
        2.2.3 点云数据的处理
    2.3 点云前处理相关算法
        2.3.1 点云拼接研究
        2.3.2 点云降噪研究
    2.4 与现有变形监测技术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扫描仪精度试验及分析
    3.1 标靶最佳拟合距离分析
    3.2 扫描仪精度原理及试验
        3.2.1 精度原理
        3.2.2 扫描仪精度试验
    3.3 精度试验结果分析
        3.3.1 试验测距精度分析
        3.3.2 试验测角精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维激光扫描仪基坑变形监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基本情况
        4.1.2 工程地质条件
        4.1.3 水文地质条件
        4.1.4 支护结构体系和地下水处理
    4.2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坑监测方案
        4.2.1 基准点云获取
        4.2.2 基坑扫描分区及变形点云获取
        4.2.3 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分析
    4.3 扫描数据获取及处理
        4.3.1 扫描数据获取
        4.3.2 扫描数据处理
    4.4 监测数据可视化分析
        4.4.1 周边道路变形分析
        4.4.2 基坑变形分析
    4.5 传统变形监测分析
        4.5.1 传统变形监测方案
        4.5.2 周边道路地表沉降监测
        4.5.3 坡顶水平位移观测
        4.5.4 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4.6 与传统监测结果对比
        4.6.1 周边道路地表沉降对比
        4.6.2 基坑变形对比
        4.6.3 原因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变形点云的岩土体参数反演
    5.1 BP神经网络
        5.1.1 BP神经网络概述
        5.1.2 BP神经网络的计算步骤
    5.2 均匀设计方法
        5.2.1 均匀设计原理
        5.2.2 反演参数确定
        5.2.3 参数均匀设计
    5.3 数值模拟
        5.3.1 MIDAS简介
        5.3.2 本构模型的选取
        5.3.3 基本假定
        5.3.4 模型建立
    5.4 参数反演
        5.4.1 网络层数
        5.4.2 输入层和输出层节点数
        5.4.3 隐层节点数
        5.4.4 参数归一化
        5.4.5 BP神经网络在MATLAB中实现
        5.4.6 效果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8)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设计要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2.1 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的定义
    2.2 设备维护的影响因素
    2.3 设备管理的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供电公司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现状
    3.1 现有管理情况分析
    3.2 条形码的定义和优缺点
        3.2.1 条形码的定义
        3.2.2 条形码的优缺点
    3.3 二维码的原理和典型应用
        3.3.1 二维码定义及原理
        3.3.2 二维码的特点
        3.3.3 二维码的典型应用
    3.4 研究开展二维码技术的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4.1 方案总体原则
    4.2 二维码生成内容方案确定
    4.3 设备管理网站开发方案选择
        4.3.1 开发方式的选择
        4.3.2 开发软件的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建设
    5.1 制作设备对应网址
    5.2 设备网址生成二维码
    5.3 制作管理系统网站主界面
    5.4 制作管理系统网站子界面
    5.5 制作管理系统网站维护界面
    5.6 系统运行效果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巴东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桥梁健康监测的组成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和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巴东长江大桥有限元分析
    2.1 巴东长江大桥简介
    2.2 巴东长江大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 巴东长江大桥有限元分析
        2.3.1 移动荷载作用下计算分析
        2.3.2 温度效应作用下计算分析
        2.3.3 荷载组合效应下结构受力分析
        2.3.4 动力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感器布置研究
    3.1 监测参数的确定
    3.2 传感器的选择
        3.2.1 监测指标阈值的确定
        3.2.2 传感器的选用
    3.3 静力传感器布置研究
        3.3.1 应变传感器布置
        3.3.2 索力传感器布置
        3.3.3 温度传感器布置
        3.3.4 GPS系统布置
        3.3.5 伸缩缝位移传感器布置
    3.4 动力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3.4.1 优化准则常用方法
        3.4.2 优化布点常用计算方法
        3.4.3 本文遗传算法计算过程
        3.4.4 优化测点计算
    3.5 其他传感器系统布置
        3.5.1 交通视频监测系统
        3.5.2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研究
    4.1 概述
    4.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4.2.1 系统总体设计
        4.2.2 数据采集层
        4.2.3 数据汇聚与传输层
    4.3 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全评估及预警系统设计研究
    5.1 概述
    5.2 层次分析法及变权综合原理
        5.2.1 层次分析法
        5.2.2 变权综合原理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5.3.1 评估体系的建立
        5.3.2 变权综合原理举例说明
    5.4 评估系统的实现
    5.5 预警系统设计
        5.5.1 预警阈值的设定
        5.5.2 预警层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数据管理及用户界面系统设计
    6.1 数据管理系统
        6.1.1 数据库结构模块
        6.1.2 数据库设计
    6.2 数据使用用户
    6.3 用户界面系统
        6.3.1 系统登录界面
        6.3.2 监测子项目设置
        6.3.3 监测实时数据显示界面
        6.3.4 数据查询界面
        6.3.5 预警界面及评估报告下载界面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Matlab遗传算法主要程序
附录二 测点数据评价流程控制模块部分代码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开放式全自动化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式计算机机房的几个基本特点
    1.1 学生上机方式多样化
    1.2 计算机机房规模扩大
    1.3 服务对象的多样化
    1.4 软硬件配置多样化
2 自动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2.1 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2.2 实现用户上机的自由与灵活安排
3 系统实效
    3.1 机器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3.2 管理水平提高
    3.3 管理难度大大减轻
4 系统特性
    4.1 适用性广
    4.2 受控学生机与操作系统无关
    4.3 计费方法合理
5 系统实施方案

四、基于MIDAS模式的全自动化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亮亮.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面向异构平台的混合任务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超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3]C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D]. 戎世圣.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BIM技术在斜拉桥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D]. 彭诚. 长安大学, 2020(06)
  • [5]天津港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评价研究[D]. 林恩杨.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和岩土体参数反演中的应用[D]. 王英汀. 青岛理工大学, 2019
  • [8]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D]. 丁新忠. 南昌大学, 2019(02)
  • [9]巴东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D]. 文德.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6)
  • [10]开放式全自动化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施[J]. 王锋.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6)

标签:;  ;  ;  ;  ;  

基于MIDAS模式的全自动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