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住宅建筑热耗指标试验方法

采暖住宅建筑热耗指标试验方法

一、关于采暖居住建筑耗热量指标的检验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霖[1](2020)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研究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技术对我国用能总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腹地的滨州市滨城区为研究区域,依托滨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相关政策,选取既有多层住宅建筑教育小区3#楼为节能改造实例,以现行标准《山东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5026-2014)为依据,进行黄河三角洲地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研究。本研究首先对滨州市滨城区地质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以及既有多层住宅建筑现状展开调查,分析概括该地区多层住宅普遍存在的问题,掌握其目前能达到的节能标准;第三章选取节能改造研究实例,进行热工性能计算和建筑能耗评定,通过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进行建模与计算,找到影响节能效果的薄弱环节;第四章根据节能75%标准的要求确定改造目标,通过创建变参分析模型,确定外墙、屋顶和外窗等三个主要节能改造分项的设计参数值,拟定外墙、外窗、屋顶和细部节点构造等分项改造方案;第五章将各分项改造方案组合为多个综合方案,分别评价节能改造的热工性能效果、经济性和适用性,最后为实例工程推荐出最优节能改造方案。本研究从实际工程出发,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既有多层住宅建筑节能改造薄弱项,以性能测试和建模计算为研究方法,通过实际工程中节能改造技术的应用效果来进行量化对比,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对今后滨州市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节能改造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皓宸[2](2020)在《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能耗调查与节能改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持续突破,相关建筑节能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不断提升,极大的推动了建筑节能行业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建成建筑,沦为无法满足现行节能标准的“既有建筑”,落入节能改造的名单。而不同时代背景下建造的既有居住建筑,由于建筑体型、构造做法等差异,其热工性能、热环境和能耗等情况千差万别,节能途径应切忌一概而论。本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采用大样本随机抽样的现场调查方法,掌握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多样化的能耗特征,在满足居民热舒适需求的前提下,确立了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四类节能途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采集了西安市碑林、莲湖、灞桥、雁塔、未央、新城6大行政区的131栋既有居住建筑能耗相关信息,包含建筑基本信息(建筑名称、建造年代、建筑面积与层数、结构形式、围护结构、建筑设备、采暖空调及热水方式等)和建筑能耗信息(耗电量、耗气量),为节能分析奠定基础。(2)从西安地区的既有居住建筑能耗情况入手,对西安地区131个建筑样本的能耗差异化进行分析。采用静态计算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按照建筑年代和建筑层数两种类型,对围护结构各部位能耗占比进行分析,得到围护结构各部位对于建筑总能耗影响的权重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目的掌握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能耗特征。(3)根据131栋住宅调查样本建筑信息和建造年代分布情况,从131个调查样本中,选取19个典型测试样本进行整个采暖季的室内热环境逐时测试,此外针对19位住户对于冬季室内热环境满意度以及热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为后续提出适宜的节能途径提供参照依据。(4)根据实际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环境情况以及建筑围护结构各部位能耗的影响,按照建筑年代和建筑层数对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划分为四种类型,并以此提出对采暖设备、照明设备、生活用水设备和建筑围护结构的四类节能途径,为西安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参照。通过对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样本调查和室内热环境测试发现,西安地区既有住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体形系数呈现递减的趋势,说明目前政府对于住宅的节能措施有了一定的效果,而住户的室内热环境,采用空调制暖的住户室内温度远低于市政供暖和燃气壁挂炉供暖,室内舒适度较差,采暖效果不理想。在对既有住宅围护结构各部位能耗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发现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对于围护结构各部位影响效果不同,最后根据西安地区不同特点的既有建筑提供适宜的节能途径。

马翼飞[3](2020)在《黑龙江省居住建筑第四步节能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为推进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的目标,省节能标准编制组总结了黑龙江省建筑节能实践经验,参考了各先进节能标准,制订了黑龙江省第四步节能标准。为了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研究黑龙江省第四步节能标准技术指标的限值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参加了编制组部分修订内容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对该标准部分限值、条文和计算方法的理论验证过程总结成本文。首先,通过考察和市场调研,确定黑龙江省制定第四步节能目标的可行性。黑龙江省第四步节能标准相对于第三步节能30%,通过对锅炉效率和管网输送效率的调研和计算,提出第四步供热系统节能6.7%,建筑物节能取25%。以哈尔滨的多层建筑为例计算得到相对于不节能时的总节能率和建筑节能率。同时计算了黑龙江其余各典型城市的第四步节能建筑物耗热量指标限值,整理得到黑龙江省整体第四步节能总节能率和建筑物节能率结果。其次,应用De ST-h建立了外窗太阳辐射得热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动态逐时分析,探究了遮阳系数、传热系数等主要因素对外窗节能的影响。探究发现南向窗采暖期各月太阳辐射得热量约为北向窗的4~6倍,增大遮阳系数对南北向窗都会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对南向窗增大得热效果更明显。应综合考虑遮阳系数和传热系数两方面选取外窗。建议在第四步地标标准编写过程中加入对外窗遮阳系数的限值要求。第三,根据本文所算得的第四步节能率并比较多种节能方案,计算得到在第四步节能标准严寒B区各外围护结构较为合理的指标限值。由于本文计算所用实际节能率取值达不到75%,为降低节能率国家标准和省标准降低了节能潜力较大的屋面部分的传热系数限值,同时省第四步节能标准最终决定统一对省内严寒A、B区的限值要求,故屋面传热系数建议限值略大于标准最终敲定的限值。最后,采用动态模拟软件和稳态计算的方法分别计算了黑龙江省18个典型城市的建筑耗热量指标,两种方法得到的耗热量指标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对于黑龙江省稳态计算的结果也较为精确,在节能标准中可采用稳态计算法作为指标计算方法。

侯越斌[4](2020)在《洛阳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提升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能源消耗量不断上升。随着能源环境问题的逐渐突出,对各行业进行节能改造成为必然选择。具体到建筑行业,随着设计标准逐渐提高,新建建筑能耗显着降低,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成为降低建筑能耗的主要措施。本文结合洛阳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相关工作,分别针对城镇和农村选取典型居住建筑进行采暖能耗分析,并根据能耗分析结果,针对围护结构各部位提出多种改造方案。同时结合全寿命周期理论,提出节能改造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框架,对改造方案进行评价比选,进而提出了混合改造方案。通过对各改造方案及实际改造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城镇和农村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耗热量情况不同,城镇建筑以外墙耗热量为主,农房建筑则以屋面耗热量为主;2)本文提出的改造方案全寿命周期内财务净现值都远大于零,具有较高的改造价值;3)根据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对于城镇建筑,外墙改造方案具有更好的技术适用性,对于农村建筑,屋面改造方案具有更好的技术适用性;4)相比城镇居住建筑,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单位成本投入能够获得更高的改造收益;5)改造工程全寿命周期内获得的环境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成为增量效益的主要部分,因此节能改造工程的成本效益评价应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本文借助全寿命周期理论,将节能改造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成本、环境成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综合量化计算,对项目增量成本及效益进行评估。通过对城镇和农村居住建筑进行改造方案的对比分析,指出了节能改造项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节能改造工作的大范围开展提供了参考。

李冬[5](2020)在《郑州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其中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中占比巨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规范标准及技术策略的发展,为解决能源问题而努力。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建筑节能“三步走”的战略已基本取得成效,目前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实现近零能耗”而迈进,国家近零能耗标准已颁布实施,但是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郑州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节能设计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利用能耗模拟的方法,针对郑州地区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因素间的主次关系并形成最优组合,对郑州地区首个近零能耗示范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验证其可行性,掌握其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要点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首先,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研究国内外先进的近零能耗技术,基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定义,得出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实现建筑的近零能耗,即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分析研究近零能耗建筑被动式及主动式节能设计措施,整合郑州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其次,通过对郑州地区居住建筑的类型进行调研并结合相关规范,设立室内外参数,建立郑州地区典型居住建筑模型,利用Design Builder能耗模拟软件,分析外墙及屋面传热系数、建筑朝向、外窗综合传热系数及太阳得热系数,南北向窗墙比等因素对建筑耗冷量、建筑耗热量及建筑总能耗的影响。然后,选取上述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利用Minitab软件设计L25(56)正交试验,模拟计算25组不同因素水平组合下的建筑能耗,利用极差分析法研究得出因素间影响建筑总能耗的主次关系为: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北向窗墙比>南向窗墙比>北向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南向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并得出使建筑总能耗的最低的因素水平组合。最后,结合郑州地区首个近零能耗示范项目,分析其建筑节能构造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通过建模模拟分析,计算得出该建筑供冷年耗冷指标为15.59(k Wh/(m2·a)),建筑供暖年耗热指标为9.14(k Wh/(m2·a)),建筑综合能耗值为35(k Wh/(m2·a)),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53%,均符合《近零能耗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中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能效指标要求。

李轶楠[6](2019)在《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近远期路线图及政策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过去20年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使得新建居住建筑面积大幅增加。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的高速增长,加剧了我国能源资源的紧缺程度。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节能政策,包含法律法规、财政激励和标准规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世界银行研究,中国城镇化水平于2030年将达到7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居住建筑能耗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为了应对进一步的能源紧缺,如何系统化地设定我国2030年前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路线图,并确定相应的技术发展策略、技术路径及配套政策对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SIX-SIGMA DMAIC方法对整体研究方法进行构建。根据方法学框架,研究首先基于来自一线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意见、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历程及发展趋势对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定义进行构建,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未来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目标梯度及评价指标体系(路线图)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相应的能效提升技术策略、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并通过建筑能耗模拟及敏感性分析进行了验证。研究引进政策周期理论、网格化政策设计理论及政策环境理论对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领域内存在的障碍、相应的影响因素及驱动力进行了系统化的评估和分析。评估基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机构问卷与德尔菲法问卷对我国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领域“一线人员”进行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问卷对可量化描述的数据采用李克特五分度量表进行量化。获得数据依据相应的数据特征和预期结论要求,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对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政策措施体系进行了设计及研究。体系内单项措施的设计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关键问题为目标。单项措施有效性的评估基于专家给出的打分进行。在筛选出具有高有效性的措施并去重后,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综合政策体系,并基于网格化政策设计理论及政策资源理论对该政策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定义应明确,并且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趋势相吻合。目标研究的结果表明,从2020年开始,新建居住建筑的能效水平应每五年提升30%,即与20世纪80年代典型居住建筑的能耗水平相比,新建居住建筑于2020年应实现75%的节能率。这一水平到2025年应提升为82%,到2030年提升为88%。为达到该能效目标,技术策略为“被动式技术优先加可再生能源辅助”。关于新建居住建筑实际能效水平提升及高能效水平新建居住建筑的推广,目前核心障碍是“预期的节能量无法有效转化成实际的节能收益”。这种转化机制的缺乏是政府政策设计缺陷及其实施不足,利益相关方缺乏实施能力,以及相关市场的法制化水平相对较低三个主要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个主要障碍与政策周期相关,后两个障碍存在于新建居住建筑能效促进的政策环境中。针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消除障碍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政策类因素的影响将在远期下降,市场因素将占据影响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主导地位。这种变化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的行政措施在促进近期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方面至关重要。从远期来看,政府应逐步开始综合利用政策资源,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针对驱动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居民对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需求是推动政府制定政策促进建筑能效提升的源驱动力。中央政府的财政补助及“地方业绩政府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地将居民的需求转变为地方政府推动工作的实际动力。这样的动力机制使得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一直保持在政策议程中。最终,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目标路线图,并提出了实现相应目标的技术策略和关键技术。根据对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领域内存在的障碍、影响因素及驱动力的分析,研究建立了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政策措施体系以及促进政府持续激励并引导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约束措施体系。本研究对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领域一线人员对该领域内的诸多研究问题的意见进行了调研、描述,采用针对政策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相应的结论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较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戴吉平[7](2019)在《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实现换热站节能运行,重要的是找到高效的运行调节策略。同一个供热系统制定不同的运行调节策略,其运行效果往往不一样。要实现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的评价,就需要知道换热站实际的运行调节策略。然而换热站处的值班人员大多不清楚实际的运行调节策略,而如今大量的供热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就是运行经验很好的载体。一种新兴的技术称为数据挖掘,是一种功能强大且功能多样的工具,用于提取隐藏在海量数据中有价值的知识。从实际数据中挖掘运行策略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将数据挖掘技术和传统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应用到供热运行大数据中,第一步,将自相关函数图检验、傅里叶变换、高斯聚类、格鲁布斯法与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有效结合,挖掘一个采暖季多个运行调节水平的二次供水温度模式;第二步,采用自相关函数图检验、格鲁布斯法,挖掘一个采暖季不同流量水平的二次循环流量模式;第三步,从换热站运行方式、供热能耗、运行策略节能潜力出发,提出了运行策略评价的流程。并将上述分析方法进行集成,建立了基于供热运行数据的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方法框架。从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换热站对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和检验。先对数据预处理,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框架能够挖掘出运行调节策略并得到评价结果,有效验证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框架用于今后更多的换热站供热运行数据分析工作中,能够指导换热站优化运行,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康勇[8](2019)在《基于供热系统监控平台的供暖能耗分析与综合能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经济的发展须充分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燃煤消费量是政府规划的一项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供热过程的降耗也尤为重要。该文基于济南供热监控平台的数据,对不同类型建筑物耗热量进行分析,并对供热系统综合能效进行评价,提出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措施,为该供热分公司供热系统节能运行及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支撑。首先,供热系统监控平台简介及数据分析。介绍济南热电供热系统能耗监控平台采集系统的功能、采集数据种类、采集时间、采集仪器和精度等相关内容;通过供热监控平台对换热站和热网关键点进行数据采集,绘制供热量与气温变化曲线等,分析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第二,不同热用户供暖能耗分析。对比分析住宅小区、公共建筑中不同年代建造的建筑的供热能耗,分析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的供热需求;分析住宅小区连续供暖和公共建筑间歇供暖的供热能耗;分析因建筑功能和供热需求差异性,而导致的建筑物耗热量不同之处。第三,供热系统综合能效评价。以单位供热量总电耗、单位供热量综合能耗、综合热效率、热源耗煤量和耗电量等构成的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通过与系统同期值的对比,分析系统的节能潜力。通过分析发现该供热系统的节能潜力较大,通过制定有效节能措施,可以降低供热系统的综合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张哲[9](2019)在《哈尔滨市典型既有居住建筑清洁供暖改造方案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能源形势日益严重。而我国作为第二大能源国,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的占比接近30%,而在我国的严寒地区,供暖能耗又占据其中很大比例。近年来,随着供暖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加重,使用清洁能源供暖方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清洁供暖改造势在必行。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既有老旧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普遍不佳,致使建筑耗能过高,亟需改造,其正是“十二五”能源规划中的重点专项工作;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可见,针对既有建筑的清洁能源供暖系统改造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通过DeST软件搭建建筑模型,针对哈尔滨市4种不同节能率下的典型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能耗模拟,得到耗热量指标、设计热指标和供暖期累计耗热量等参数,并计算出能耗折算规律。其次,研究分析了各类清洁能源和辅助热源在哈尔滨市典型既有居住的适用性,提出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泵、土壤源热泵3种清洁能源和燃气锅炉、电磁锅炉2种辅助热源联合供暖方案,并与单一热源供暖方案对比分析。在节能性分析中,创新地提出系统辅助设备能源消耗效率SHSPFae(system auxiliary equipment heat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的概念和清洁能源供暖方案一次能源性能系数指标,构建各类节能性指标与SHSPFae的函数关系并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燃气锅炉为最优方案的结论。在经济性分析中,结合建筑能耗模拟数据,采用费用年值法评价各种清洁能源供暖改造方案,在系统寿命相同的条件下,确定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燃气锅炉优于其他备选方案。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以一次能源污染物排放量为标准评价各种方案,发现太阳能热泵+燃气锅炉为环境效益最优,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燃气锅炉为次优。最后,本文综合对比各类方案的节能、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可以保证燃气锅炉的安全性的条件下,确定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燃气锅炉在所有备选方案中为综合最优方案。本文的技术路径、研究过程和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清洁供暖改造提供参考。

刘梦婷[10](2018)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第四步节能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节能政策的推进下,2010年全国已经开始执行第三步节能65%标准。目前,部分寒冷地区城市已经出台了第四步节能标准。为了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的修订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拟研究严寒和寒冷地区第四步节能目标——节能75%。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调研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第四步节能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包括确定了第四步节能目标、供热系统的节能率、建筑物节能率,并根据建筑物节能率得出了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补充了黑龙江省主要城市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了各城市的建筑物节能率和总节能率,得出严寒和寒冷地区第四步标准下可以达到总体节能75%的要求,供热系统节能率取6.7%,建筑物节能率取25%,其中低层建筑建筑物节能率取10%。黑龙省第四步节能目标下总体节能率可以达到67%,其中建筑物节能率为54.4%,供热系统的节能率为32.2%。为研究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前几部节能标准的外窗传热系数都在1.8W/(m2·K)以上,普通三玻可以满足。因此,没有对外窗的遮阳系数做具体研究。而新目标下的外窗需选取Low-e玻璃,限制了遮阳系数,影响了太阳辐射得热。因此,本文采用Energy Plus模拟软件研究外窗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朝向、窗墙面积比对建筑物耗热量的影响,发现在北方供暖地区较大的遮阳系数有利于建筑节能,特别是南向窗。再用optics模拟软件研究Low-e三玻不同镀膜的热工性能参数,与调研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反推出居住建筑第四步节能目标下的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在特定情况下对外窗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的关系进行拟合,根据窗墙面积比对外窗的传热系数进行了限定。得出了不同窗墙面积比下的外窗传热系数。根据已经确定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利用De ST-H能耗模拟软件对实际工程进行动态能耗模拟,得出的黑龙江省各城市理论能耗和动态能耗结果相似。并在此基础上对屋面、外墙保温材料及外窗的生命周期内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得出在第四步的节能目标下总成本是减少的。由于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厚度已经达到了极限,不能再有效降低传热系数,建议下一步节能不再仅局限于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

二、关于采暖居住建筑耗热量指标的检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采暖居住建筑耗热量指标的检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三角洲地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镇居住能耗现状
        1.1.2 我国城镇既有住宅建筑能耗现状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发展和相关研究
        1.2.2 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发展和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与现状调查
    2.1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调查
        2.1.1 黄河三角洲地区概述
        2.1.2 滨州市滨城区基本现状
        2.1.3 气象数据的来源
    2.2 滨城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现状调查
        2.2.1 调查对象选择
        2.2.2 现状调查内容及方法
    2.3 滨城区多层住宅建筑现状调查与分析
        2.3.1 滨城区多层住宅建筑现状调查结果
        2.3.2 滨城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滨城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能耗计算
    3.1 选取节能改造研究实例
        3.1.1 节能改造研究实例的选取
        3.1.2 节能改造研究实例建筑概况
    3.2 节能改造研究实例建筑能耗稳态计算
        3.2.1 建筑能耗稳态计算方法
        3.2.2 实例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与分析
        3.2.3 实例建筑耗热量指标计算与分析
    3.3 实例建筑能耗模拟计算
        3.3.1 能耗模拟软件选用
        3.3.2 气象数据分析
        3.3.3 创建模型
        3.3.4 模型模拟计算与对比验证
        3.3.5 建筑能耗模拟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节能改造措施模拟计算与方案设计
    4.1 实例建筑模型变参数分析
        4.1.1 节能改造措施参数设置
        4.1.2 创建分析模型
        4.1.3 变参数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与评价
    4.2 实例建筑分项节能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4.2.1 外墙分项节能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4.2.2 屋顶分项节能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4.2.3 外窗分项节能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4.2.4 细部节点构造分项节能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节能改造效果分析评价与方案比选
    5.1 建筑运行能耗分析与评价
    5.2 自然室温分析与评价
    5.3 经济性指标分析与评价
    5.4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5.5 投资收益分析与评价
        5.5.1 节能投资
        5.5.2 节能收益
        5.5.3 节能投资回收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推广应用价值
    6.4 不足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2)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能耗调查与节能改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外既有住宅建筑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现状
    1.4 国内既有住宅建筑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概况
    2.1 西安地理条件及气候特征
    2.2 西安地区住宅调查方法
        2.2.1 调研样本的选取
        2.2.2 调研基本内容
        2.2.3 调研方式
    2.3 西安地区居住建筑概况
        2.3.1 建造年代与户型面积
        2.3.2 结构类型与建筑层数
        2.3.3 建筑围护结构
    2.4 西安地区住宅能耗设备
        2.4.1 采暖设备
        2.4.2 空调设备
        2.4.3 生活热水
        2.4.4 照明设备
        2.4.5 其他设备
    2.5 西安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发展脉络
    2.6 小结
3.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能耗分析
    3.1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
    3.2 建筑能耗计算方式
        3.2.1 耗热量指标计算公式
        3.2.2 调查样本耗热量情况
    3.3 建造年代对能耗影响
        3.3.1 不同年代耗热量达标情况
        3.3.2 不同年代围护结构各部位耗热量变化规律
        3.3.3 不同年代窗墙面积比和体形系数的达标情况
    3.4 建筑层数的影响
        3.4.1 不同层数耗热量达标情况
        3.4.2 不同层数围护结构各部位耗热量变化规律
        3.4.3 不同层数窗墙面积比和体形系数的达标情况
    3.5 西安市既有住宅能耗影响关键因素
    3.6 小结
4.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与满意度
    4.1 调研方案
        4.1.1 调研典型样本的选取
        4.1.2 调研内容
        4.1.3 调研方式
    4.2 调研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建造年代住宅室内环境参数分析
        4.2.2 不同采暖方式住宅室内环境参数分析
        4.2.3 不同建筑高度住宅室内环境参数分析
    4.3 室内热环境满意度
    4.4 小结
5.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途径
    5.1 针对西安市居民对于室内设备进行对应改造
        5.1.1 采暖设备进行对应改造
        5.1.2 照明设备进行对应改造
        5.1.3 生活用水设备进行对应改造
    5.2 针对西安市居民对于采暖情况满意程度进行对应改造
    5.3 针对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各部位进行改造
        5.2.1 外围护结构各部位针对传热系数常用改造措施
        5.2.2 外围护结构各部位针对传热面积常用改造措施
        5.2.3 按照节能75%对西安地区既有住宅进行改造
6.结论与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图表目录
附录 调研样本围护结构各部位耗热量
参考文献

(3)黑龙江省居住建筑第四步节能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现状及指标限值的确定
    2.1 黑龙江省热工区划
    2.2 黑龙江省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调研
        2.2.1 围护结构材料分析
        2.2.2 围护结构常用构造及热工参数分析
    2.3 以哈尔滨为例确定第四步节能率
        2.3.1 管网输送效率及锅炉运行效率的确定
        2.3.2 节能率的确定
    2.4 黑龙江省各城市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第四步节能的外窗性能研究
    3.1 传热系数与遮阳系数对外窗传热的影响
    3.2 外窗辐射的热量影响因素分析
        3.2.1 模拟软件简介
        3.2.2 模型建立
        3.2.3 遮阳系数与朝向的影响模拟分析
        3.2.4 传热系数的影响模拟分析
        3.2.5 窗墙面积比的影响模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四步节能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确定
    4.1 多层建筑结构及不节能时热工参数
    4.2 外墙传热系数对节能率的影响
        4.2.1 节能方案
        4.2.2 计算结果
    4.3 外窗传热系数对节能率的影响
        4.3.1 节能方案
        4.3.2 计算结果
    4.4 屋面传热系数对节能率的影响
        4.4.1 节能方案
        4.4.2 计算结果
    4.5 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指标限值确定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耗热量的稳态计算与动态计算方法分析
    5.1 模拟计算模型的建立
        5.1.1 建筑概况与物理模型参数
        5.1.2 内扰得热量参数
        5.1.3 室内外参数
    5.2 模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洛阳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提升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2 洛阳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
    2.1 建筑现状分析
    2.2 建筑供暖方式
    2.3 节能潜力分析
    2.4 小结
3 既有建筑采暖耗热量模拟计算
    3.1 采暖耗热量模拟计算方法
    3.2 PKPM模拟计算软件介绍
    3.3 典型城镇居住建筑耗热量计算
    3.4 典型农村居住建筑耗热量计算
    3.5 小结
4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方案及评价方法
    4.1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
    4.2 节能改造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
    4.3 小结
5 典型居住建筑改造方案及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
    5.1 居住建筑改造方案
    5.2 典型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效果及评价
    5.3 典型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效果及评价
    5.4 小结
6 改造案例分析
    6.1 城镇居住建筑改造案例
    6.2 农村居住建筑改造案例
    6.3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郑州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近零能耗建筑理论政策研究
        1.2.2 国内外近零能耗建筑实践案例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2 近零能耗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2.1 近零能耗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措施
        2.1.1 良好的非透明外围护结构
        2.1.2 高性能门窗
        2.1.3 防热桥设计
        2.1.4 高气密性
    2.2 近零能耗建筑主动式节能设计措施
        2.2.1 高效的新风热回收系统
        2.2.2 空气源热泵
        2.2.3 地源热泵
    2.3 可再生能源利用
        2.3.1 太阳能
        2.3.2 地热能
        2.3.3 风能
    2.4 本章小结
3 郑州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模型建立及节能模拟分析
    3.1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的选择
    3.2 郑州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基础模型建立及参数输入
        3.2.1 利用Design Builder建立几何模型
        3.2.2 室内设计参数确定
        3.2.3 室外气象参数设定
    3.3 影响郑州地区居住建筑能耗因素的模拟分析
        3.3.1 外墙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3.3.2 屋面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3.3.3 建筑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3.3.4 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模拟
        3.3.5 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3.3.6 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郑州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节能方案设计分析
    4.1 正交试验设计
        4.1.1 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的挑选
        4.1.2 正交试验表的设置
    4.2 正交试验结果计算及分析
        4.2.1 正交试验结果计算
        4.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3 各因素中最佳水平的优化组合
    4.4 节能率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五方科技馆项目概况
    5.2 项目技术方案分析
        5.2.1 非透明围护结构保温体系
        5.2.2 高性能门窗及遮阳系统
        5.2.3 无热桥处理
        5.2.4 气密性处理
        5.2.5 新风热回收机组及空气源热泵
        5.2.6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5.3 Design Builder建模验证
        5.3.1 参数输入
        5.3.2 建模计算
        5.3.3 建筑能耗综合值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建筑能耗模拟结果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近远期路线图及政策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的重要性
        1.1.2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能效
        1.1.3 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现状
        1.1.4 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问题简析
        1.1.5 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未来发展趋势甄别
    1.2 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政策国际经验
        1.2.1 发达国家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政策总结
        1.2.2 德国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政策体系分析
    1.3 文献综述及简析
        1.3.1 路线图与政策体系
        1.3.2 技术与政策——系统化视角的重要性
        1.3.3 实证分析——一线利益相关方声音的重要性
    1.4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4.3 文章结构简述
第2章 政策研究相关理论与适应性分析
    2.1 SIX-SIGMA DMAIC方法——整体研究方法构建
        2.1.1 SIX-SIGMA DMAIC方法综述
        2.1.2 SIX-SIGMA DMAIC适用性分析
        2.1.3 SIX-SIGMA理论主要架构适应性分析
    2.2 预测理论及方法——对于未来场景的描述
        2.2.1 预测方法综述
        2.2.2 预测方法筛选评价体系研究
    2.3 政策周期理论及政策环境理论——系统化分析框架
    2.4 网格化政策设计理论——如何设计良好的能效提升措施
    2.5 问卷设计、质量评估及样本选择方法
        2.5.1 问卷设计原则
        2.5.2 问卷具体设计方法及调研质量评估
        2.5.3 调研样本选择原则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SIX-SIGMA DMAIC框架下政策研究范围界定
    3.2 基于SIX-SIGMA DMAIC理论研究方法体系构建
        3.2.1 第一步:定义
        3.2.2 第二步:评估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现状
        3.2.3 第三步:分析
        3.2.4 第四步:改进——促进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政策措施开发
        3.2.5 第五步:控制——促进政府机构实现政策目标的措施开发
    3.3 整体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法
    3.4 目标设定与德尔菲法
        3.4.1 设定能效提升目标梯度及指标体系陈述
        3.4.2 目标设定数据收集——德尔菲法及修正及大规模机构问卷
        3.4.3 德尔菲法问卷过程及数据处理
    3.5 障碍识别及评估方法学研究
        3.5.1 障碍收集及识别
        3.5.2 障碍评估数据处理——李克特五分度量表及聚类分析
    3.6 影响因素识别及分析方法学研究
        3.6.1 影响因素识别及层次结构建立
        3.6.2 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
    3.7 驱动力识别及影响评估
        3.7.1 驱动因素识别
        3.7.2 驱动力影响评估数据收集
        3.7.3 驱动力影响评估
    3.8 基于建筑能耗模拟及敏感性分析的关键技术分析及验证
        3.8.1 建筑能耗模拟方法及软件分析
        3.8.2 因素敏感性分析及实验设计方法
        3.8.3 模拟参数设定及关键技术验证方法
    3.9 问卷设计及质量分析
        3.9.1 问卷内容设计
        3.9.2 问卷实施过程及数据处理
        3.9.3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3.10 调研机构及专家选择
        3.10.1 样本选择
        3.10.2 问卷调研机构选择原则及结果
        3.10.3 德尔菲法专家筛选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1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定义
        4.1.1 机构问卷调研结果——定义要素分析
        4.1.2 专家问卷结果分析——定义逻辑及定义形成
    4.2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目标设定与路线图
        4.2.1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目标梯度
        4.2.2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目标指标体系
    4.3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策略及技术路线
        4.3.1 技术发展现状评估—基于大规模问卷
        4.3.2 建筑能效提升技术发展理念
        4.3.3 技术策略及关键技术识别
        4.3.4 数据验证——基于模拟数据验证
    4.4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障碍识别
        4.4.1 障碍收集结果
        4.4.2 机构评估意见统计分析
        4.4.3 聚类分析结果
        4.4.4 障碍的综合性评估
    4.5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5.1 层次结构建立及调研结果
        4.5.2 标准分类和子分类中因素的权重和排序
        4.5.3 因素评价结果分析
    4.6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驱动力分析
        4.6.1 驱动力独立评估分析
        4.6.2 驱动力综合评估分析
    4.7 信度与效度分析
        4.7.1 信度分析
        4.7.2 效度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政策资源视角的综合措施体系研究
    5.1 障碍、影响因素、驱动力的关系
    5.2 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及政策设计
    5.3 市场机制完善措施研究
        5.3.1 措施设计框架
        5.3.2 理念提升——提高市场绿色化程度
        5.3.3 意愿提升——提高市场活力
        5.3.4 规则完善——提高市场健全程度
        5.3.5 消除制度障碍
    5.4 能力提升体系评估及综合分析
        5.4.1 建筑各阶段权责需明确
        5.4.2 产业链内相关主体能力提升
    5.5 技术支撑体系
    5.6 政策措施体系建议及评价
    5.7 政府体系内部综合措施开发(控制)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供热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暖通领域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理论分析
    2.1 直接连接系统供热调节理论公式
        2.1.1 质调节理论
        2.1.2 分阶段变流量质调节理论
        2.1.3 间歇调节理论
    2.2 间接连接系统供热调节理论公式
        2.2.1 质调节理论
        2.2.2 质-量调节理论
    2.3 实际换热站运行调节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方法
    3.1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挖掘算法流程
        3.1.1 判别一次侧循环流量控制方式
        3.1.2 判别二次供水温度曲线形式
        3.1.3 挖掘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
    3.2 换热站二次循环流量运行调节策略挖掘算法流程
        3.2.1 判别二次循环流量策略形式
        3.2.2 二次循环流量策略挖掘
    3.3 换热站二次侧运行调节策略评价工作流程
        3.3.1 从运行方式出发评价
        3.3.2 从整体能耗出发评价
        3.3.3 从运行策略节能潜力出发评价
    3.4 换热站二次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流程框架
    3.5 数据方法工具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供热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4.1 数据采集
        4.1.1 前期调研
        4.1.2 数据的获取
        4.1.3 数据样本质量
    4.2 数据预处理
        4.2.1 数据预处理流程
        4.2.2 数据预处理展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共建筑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
    5.1 二次供水温度策略挖掘
        5.1.1 判别一次侧循环流量控制方式
        5.1.2 判别二次供水温度曲线形式
        5.1.3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挖掘
        5.1.4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验证
    5.2 二次循环流量策略挖掘
    5.3 二次运行调节策略评价
        5.3.1 运行方式评价
        5.3.2 整体能耗评价
        5.3.3 运行策略节能潜力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住宅建筑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
    6.1 二次运行调节策略挖掘
        6.1.1 判别一次循环流量控制方式
        6.1.2 判别二次供水温度曲线形式
        6.1.3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挖掘
        6.1.4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验证
    6.2 二次循环流量策略挖掘
    6.3 二次运行调节策略评价
        6.3.1 运行方式评价
        6.3.2 整体能耗评价
        6.3.3 运行策略节能潜力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供热系统监控平台的供暖能耗分析与综合能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供热系统监控平台及数据分析
    2.1 供热系统监控平台简介
        2.1.1 供热监控系统结构介绍
        2.1.2 供热监控系统界面展示
        2.1.3 供热监控系统功能、数据分类简介
    2.2 西部热源分公司供热现状
    2.3 数据采集与分析
        2.3.1 报业文苑供热量分析
        2.3.2 煤机厂供热量分析
        2.3.3 济南西站供热量分析
        2.3.4 报业大厦供热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部热源分公司不同类型热用户供暖能耗分析
    3.1 建筑供暖耗热量指标
    3.2 西部热源分公司不同类型建筑用户的供暖耗热量分析
        3.2.1 不同保温水平住宅供暖能耗分析
        3.2.2 不同收费方式的公共建筑供暖能耗分析
    3.3 非节能建筑供暖热耗偏高的原因
    3.4 降低建筑能耗的措施
        3.4.1 换热站供需量预测
        3.4.2 非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3.4.3 集中供暖运行模式调整为分时段控制方式
        3.4.4 集中供暖收费方式改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部热源分公司供热系统综合能效评价
    4.1 供热系统综合能效评价指标
    4.2 评价供热热源(锅炉房)的耗煤量指标
    4.3 分类评价热源的耗电量指标
    4.4 换热站耗电量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哈尔滨市典型既有居住建筑清洁供暖改造方案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典型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现状
    2.1 哈尔滨市既有建筑供暖现状
    2.2 项目基本情况
        2.2.1 哈尔滨市概况
        2.2.2 小区基本情况
    2.3 目标建筑改造情况
        2.3.1 小区整体改造设计思路
        2.3.2 环境绿化及场地改造
        2.3.3 增建门斗及楼梯间改造
        2.3.4 围护结构改造
    2.4 围护结构改造效果校核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既有居住建筑能耗模拟研究
    3.1 建筑能耗模拟发展历程
    3.2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的选择
    3.3 建筑模型建立及模拟参数设置
        3.3.1 模型建立
        3.3.2 参数设置
    3.4 建筑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3.4.1 建筑全年逐时负荷情况
        3.4.2 不同节能率下建筑能耗关系
        3.4.3 不同节能率下建筑能耗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清洁供暖系统节能性分析与评价
    4.1 常用清洁供暖方案特性浅析
    4.2 单一能源供暖系统能耗水平分析
        4.2.1 优缺点分析
        4.2.2 主要设备选型
        4.2.3 运行能耗计算
        4.2.4 耗煤量计算
        4.2.5 整体节能性分析
    4.3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辅助热源供暖系统节能性分析
        4.3.1 优缺点分析
        4.3.2 主要设备选型
        4.3.3 运行能耗计算
        4.3.4 耗煤量计算
        4.3.5 整体节能性分析
    4.4 太阳能热泵+辅助热源供暖系统节能性分析
        4.4.1 优缺点分析
        4.4.2 主要设备选型
        4.4.3 运行能耗计算
        4.4.4 耗煤量计算
        4.4.5 整体节能性分析
    4.5 土壤源热泵+太阳能蓄热+辅助热源供暖系统节能性分析
        4.5.1 优缺点分析
        4.5.2 主要设备选型
        4.5.3 运行能耗计算
        4.5.4 耗煤量计算
        4.5.5 整体节能性分析
    4.6 清洁供暖系统节能效果综合分析
        4.6.1 耗煤量分析
        4.6.2 清洁能源供能占比分析
        4.6.3 清洁能源耗煤量占比分析
        4.6.4 清洁能源供暖系统性能指标综合分析
第5章 清洁供暖系统经济性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
    5.1 清洁供暖系统改造经济性分析的重要性
    5.2 清洁供暖系统经济性分析
        5.2.1 单一能源供暖系统经济性分析
        5.2.2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辅助热源供暖系统经济性分析
        5.2.3 太阳能热泵+辅助热源供暖系统经济性分析
        5.2.4 土壤源热泵+太阳能蓄热+辅助热源供暖系统经济性分析
    5.3 清洁供暖系统环境影响评价
    5.4 清洁供暖系统方案技术经济综合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第四步节能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现行居住建筑节能规范的调研与节能目标的确定
    2.1 现行居住建筑节能规范的实施情况实地调研
    2.2 既有居住建筑第四步节能规范文献调研
    2.3 节能率的确定
    2.4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第四步节能目标下外窗的热工性能研究
    3.1 外窗热工性能参数
    3.2 辐射得热模拟软件简介
    3.3 外窗散热量和太阳辐射得热量分析
    3.4 外窗热工性能参数研究
        3.4.1 外窗的光学热工性能参数模拟
        3.4.2 1980~1981年通用住宅外窗热工性能参数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四步节 能目标下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研究
    4.1 典型建筑
        4.1.1 典型建筑的选取及其结构参数
        4.1.2 典型建筑的验证
    4.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4.2.1 正交实验法
        4.2.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4.3 外窗传热系数限值和遮阳系数限值研究
        4.3.1 外窗的综合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研究
        4.3.2 不同窗墙面积比外窗的传热系数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节能目标下居住建筑能耗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5.1 模型的建立
        5.1.1 建筑物理模型信息
        5.1.2 室内得热负荷
        5.1.3 气象参数
    5.2 模拟结果
    5.3 经济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附表1 不节能部分城市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耗煤量指标
附表2 建筑节能率25%(低层建筑建筑节能率10%)的第四步节能部分城市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各节能率

四、关于采暖居住建筑耗热量指标的检验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三角洲地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例[D]. 张晓霖.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2]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能耗调查与节能改造分析[D]. 张皓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黑龙江省居住建筑第四步节能指标体系研究[D]. 马翼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洛阳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提升实践研究[D]. 侯越斌.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郑州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与应用[D]. 李冬. 郑州大学, 2020(02)
  • [6]我国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近远期路线图及政策体系研究[D]. 李轶楠. 天津大学, 2019(02)
  • [7]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D]. 戴吉平. 天津大学, 2019(01)
  • [8]基于供热系统监控平台的供暖能耗分析与综合能效评价[D]. 康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哈尔滨市典型既有居住建筑清洁供暖改造方案可行性研究[D]. 张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第四步节能指标体系研究[D]. 刘梦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采暖住宅建筑热耗指标试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