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盈配合连接条件分析

过盈配合连接条件分析

一、过盈配合联接条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豪[1](2021)在《温度和轨道激励对高速列车轮轴接触应力的影响》文中提出车轮及车轴作为列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动车组能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二者通过过盈联接完成装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载情况较为复杂,在交变载荷的共同作用下会使得轮轴配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联接失效、产生疲劳裂纹,严重时还会出现车轴或车轮断裂的危险情况,严重危害行车安全,影响列车安全运营。因此本文对于车速为350km/h的“复兴号”,针对其运行过程中轮轴可能受到的载荷进行模拟仿真,为实际行车安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考虑了过盈配合对于轮轴配合面间接触应力的影响,根据标准确定过盈量的取值范围,分析了不同过盈量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高速运行的车轮会在旋转作用下对过盈量有减小作用,因此又根据实际运行工况选择不同的速度等级作对比。根据仿真结果可知,过盈量的改变对于配合面间的接触应力有显着影响,当过盈量增大时,轮毂孔及轮座内的接触应力提高明显,同时在转速的作用下,取相同的过盈量时轮座和轮毂孔上的接触应力随转速的提高而降低,并且由于车轮质量分布不均,导致轮座和轮毂孔中部的减小效应更为明显。其次,通过模拟实际制动过程中制动盘表面、散热筋和车轮表面的空气流速,得到随制动时间变化的对流换热系数,然后采用能量折算法来确定热流密度的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到制动结束时动车车轴及拖车车轴上各构件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由于制动结束后温度梯度较大,再模拟停车后的热传导现象,最终得到各构件温度最大时刻的温度场,再根据温度场模拟热应力和过盈配合共同作用下配合面间的接触应力。结果表明,动车上各构件温度低于拖车制动盘盘毂和轮座上的温度,由于动车和拖车对应部位温度差距较大,因此在热应力作用下二者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最后,通过分析常见轨道不平顺现象,建立轨道不平顺数学模型,计算列车车轴所受垂向载荷,和当列车经过各类不平顺现象时所受的轮轨力,计算车轴两侧轮轴配合面间的接触应力。结果表明,仅在垂向载荷的作用下,车轴两侧轮座区和轮毂孔内的接触应力周向分布不均,呈现底部大于顶部的现象,当在车轮踏面施加轮轨力后,轮座和轮毂孔内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未发生太大改变,但顶部与底部接触应力的差值逐渐增大。

殷浩勋[2](2021)在《多载荷耦合作用下的高速主轴-刀柄圆锥配合界面接触特性分析》文中指出高速主轴系统是高精度、高性能机床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轴-刀柄联接部件作为高速主轴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配合界面的接触特性会随着高速主轴运行状态的改变而呈现出配合松动、弯曲变形等问题,将制约高速主轴系统的回转精度、振动性能,从而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本文针对锥度为7/24的BT50主轴-刀柄圆锥配合界面的接触特性问题,从主轴-刀柄承受与实际工况较相符的多载荷角度出发,在弹性力学的基础上,假设主轴-刀柄圆锥配合界面的边界条件,分别建立了轴向力-离心力耦合下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接触变形的理论模型,轴向力-离心力、轴向力-离心力-切削力、轴向力-离心力-主轴温升等多载荷耦合作用下的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有限元模型,并得到了上述各因素对高速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高速主轴回转精度实验验证了多载荷耦合作用下的高速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为提高高速主轴-刀柄系统联接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高速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接触变形理论模型。在假设边界条件1和2下,采用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轴向力-离心力耦合作用下高速主轴-刀柄配合界面轴线方向的接触变形理论模型,发现在两种边界下:离心力固定时,轴向力的增加会导致主轴锥面的径向变形量变大,刀柄锥面的径向变形量降低;轴向力固定时,转速的升高,会导致主轴和刀柄锥面的径向变形量升高。(2)多载荷耦合作用下的高速主轴-刀柄接触特性有限元模型。通过采用4阶44节点六面体等参数网格单元形函数,建立了高速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边界条件2下轴向力-离心力、轴向力-离心力-切削力、轴向力-离心力-主轴温升作用下的高速主轴-刀柄圆锥配合界面接触变形、应力等接触参数,发现在轴向力和离心力不变时:切削力越大,背离切削方向的主轴锥面径向变形量越大,刀柄锥面的径向变形量越小;主轴温升越高,主轴-刀柄配合界面的接触变形越小。(3)高速主轴系统回转精度实验对比验证。通过轴向力为15k N,转速分别为6000、7000、8000、9000、10000r/min的主轴回转精度实验对比验证了多载荷耦合作用下的高速主轴-刀柄圆锥配合界面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

王国平,程爽,刘吉轩,门静,张琛[3](2020)在《小尺寸闭式过盈联接型膜盘联轴器配合压力解析表达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中针对小尺寸闭式过盈联接型膜盘联轴器联接单元配合压力设计应用不便、数值计算繁复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已有文献关于闭式过盈联接装配压力数学模型通解的特点,构建了薄壁闭式过盈配合压力分布的解析计算公式,求解了各待定系数,给出了联接单元和膜盘结合处弯矩和剪力的求解方法,实现了大非线性过盈配合压力的解析表达。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解析式的正确性,极大地方便了该过盈连接的设计与应用。

许明华,宋丽花[4](2020)在《车用驱动电机定子与机壳过盈联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车用驱动电机定子与机壳多采用过盈联接,合适的过盈量需要兼顾多方面需求。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方法,考虑实际应用中的高低温工况,对设计过盈量下的联接强度及传递转矩进行校核。然后,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机壳止口变形量,并结合实测数据,进一步验证有限元方法可靠性。提供了一种过盈量有限元校核方法,可指导驱动电机定子组件过盈量和止口配合公差的设计。

马骏[5](2020)在《NJ2型内燃机车轮对压装过程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机车走行部部件中,机车轮对无疑是极其关键的部件。机车轮对把机车的整个负荷传导至钢轨表面,促使牵引电机作用力能够对钢轨产生力的交互由此形成牵引效果,基于轮对的运动带动整个机车的前行;同时,轮对还能对钢轨接头、不平路段的垂直、水平两个方向的作用力进行传递。正是如此,机车车轮、车轴加工质量,尤其是车轮与车轴的组装质量最终将会对机车整体的安全运行起到直接作用,轮对配合区域所存在着的应力集中、微动磨损等现象,有可能促使接触面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对零部件疲劳强度产生影响,严重威胁机车行驶安全,故而,无论是机车使用单位或是生产制造单位尤为重视轮对组装工艺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次研究对改进机车轮对冷压工艺流程、提升工艺质量、强化组装后轮对安全性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NJ2型内燃机车轮对为研究对象,首先综述了本文选题的意义,然后阐述了机车轮对压装技术现状,并结合轮对组装工艺、摩擦学相关理论和过盈配合相关理论对该车型轮对压装时一次压装成功率低、压装曲线不良且易发生轴、车轮内孔拉伤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使用调查法针对压装过程中发生问题进行统计、并对产生原因综合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NJ2型内燃机车轮对一次压装成功率低的关键原因为加工时偏向过盈量上限,压装前轴、孔未进行润滑,车轮内孔表面粗糙度等,通过对引起问题的关键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改进车轮内孔结构、更换压装及加工设备、改进压装技术、增加润滑措施等,并根据对策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试验,最终得到以下结论:影响NJ2型内燃机车轮对一次压装成功率低的关键原因为加工时偏向过盈量上限,压装前轴、孔未进行润滑,车轮内孔表面粗糙度等,通过改进车轮内孔结构、更换压装及加工设备、改进压装技术、增加润滑措施等方法可切实有效提高轮对压装一次成功率并减少压装过程中轴、车轮内孔拉伤情况,显着减少了损耗成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徐鹏,吕小波,胡吉全,李波,杨艳芳[6](2020)在《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行星架组件过盈配合仿真研究及结构改善》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某典型小型行星减速器输出轴组件,对其销轴与行星架的过盈配合展开研究。首先根据理论计算得到过盈量的初始范围;再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模拟分析设计参数对过盈装配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过盈量和摩擦系数对接触压力、等效应力和压装曲线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过盈量对过盈配合的影响最大,摩擦系数对接触压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此基础上根据仿真结果对理论计算的初始过盈量范围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过盈量范围为0.004~0.008mm;最后将销轴结构进行改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阶梯销轴不会改变联接的可靠性,且能改善结构应力情况,提升压装质量,为小型行星减速器输出轴组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陆宇阳[7](2020)在《过盈连接结构的应力集中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过盈连接是利用零件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连接,这种连接结构简单,且具有定心精度好等诸多优点,在工程中应用较广。但由于在配合面边缘处存在较大应力集中,易引起零件的损坏,使得过盈连接结构的使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更好地研究过盈连接结构的力学特性,寻求更合理、可靠的设计方法,本文以ANSYS为工具对圆柱面过盈配合连接结构的应力和应力集中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减小应力集中的设计方法。论文具体内容如下:针对现有的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中没有考虑摩擦系数影响的问题,通过有限元数值实验详细研究了摩擦系数对圆柱面过盈配合连接结构接触应力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公式。对过盈配合应力集中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接触面边缘可能存在应力奇异性现象。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应力准则思想的评价应力集中程度的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计算过盈配合连接结构的应力集中程度。利用所提出的应力集中计算方法对圆柱面过盈配合连接结构的应力集中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基本设计尺寸(过盈量、结合直径、结合宽度、包容件与被包容件直径等)和轮毂上倒角结构对应力集中的影响。然后,通过数值实验从结构刚度分布的角度对影响应力集中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合理解释,为减小应力集中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效思路。针对已有的一些降低应力集中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相应的设计参数的影响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最后,从调整结构刚度分布的角度提出了新的降低应力集中的结构设计方法,算例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甚至消除过盈配合连接结构的应力集中。

张志慧[8](2020)在《存在缺陷的镶装式机械密封贮存变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自然贮存过程中,由于受到结合压力的长期作用,某涡轮泵上的镶装式机械密封静环组件的静环座发生蠕变变形,造成静环端面发生变形。加工或装配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如静环内外圆偏心、过盈量偏差、镶装偏斜等)加剧了静环组件端面变形,最终引起密封失效。本文针对镶装式机械密封的静环组件,采用数值模拟和加速试验的方法,研究各种缺陷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影响。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基于Norton-Bailey蠕变模型,建立静环组件自然贮存变形有限元模型,得到了自然贮存过程中各种静环组件端面变形规律,同时得到了各种缺陷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镶装偏斜缺陷的静环组件端面变形最大,静环内外圆偏心缺陷次之,过盈量偏差缺陷和正常最小。在周向上,存在静环内外圆偏心和镶装偏斜缺陷的静环组件端面变形为马鞍型。存在过盈量偏差缺陷和正常的静环组件几乎无马鞍型变形。在径向上,各种静环组件端面变形呈现出锥形,即内高外低。静环内外圆偏心和镶装偏斜缺陷加剧了静环组件端面变形,后者的影响更加明显。过盈量偏差缺陷不会加剧静环组件端面变形。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基于Norton-Bailey蠕变模型,建立静环组件温度循环加速贮存变形有限元模型,得到了温度循环加速过程中静环组件端面变形规律,得到了不同的温度循环应力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加速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循环应力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有加速效果。温度循环加速过程中,静环组件端面变形规律与自然贮存一致。循环区间对温度循环应力的加速效果影响较大,保持时间影响较小。制造了存在缺陷的静环组件,设计了静环组件端面变形试验装置,进行了温度循环加速贮存变形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循环应力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加速效果,得到了各种静环组件端面变形规律,同时得到了各种缺陷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和镶装式机械密封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区间越大,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加速效果越明显。存在静环内外圆偏心和镶装偏斜缺陷的静环组件端面呈现出马鞍型变形,而存在过盈量偏差和正常的静环组件未出现马鞍型变形。镶装偏斜缺陷能加剧静环组件端面变形,而静环内外圆偏心缺陷的加剧效果不大,过盈量偏差缺陷无加剧效果。验证了自然贮存和温度循环加速过程模拟分析的准确性。镶装偏斜缺陷导致的静环组件端面变形对镶装式机械密封的密封性能影响较大,其它缺陷影响很小。本文对改善镶装式机械密封的加工和装配工艺以及提高涡轮泵的贮存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王超[9](2020)在《基于激光超声技术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机械结合面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器、高精密机床、盾构机、深潜器等高端装备中。由于具有安装便捷、承载力高的特点,往往应用于系统的关键部位,对于保证零部件的安全、高效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高端装备精密化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机械结合面的接触状态对零部件的正常运转影响甚大,但是目前针对机械结合面的接触状态方面的研究却特别少。激光超声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和高时空分辨力等特点,在工业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激光超声导波作为激光超声波的一种,具有传播距离长、对微小结构损伤敏感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对机械结合面的接触状态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探究机械结合面,本文选用过盈配合和螺栓联接两种最为常见的机械结合面进行研究。针对过盈配合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的研究,首先设计研究路线,提出激光超声检测过盈配合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的检测方法;其次对试样进行设计以及制备,进行试验探究,再对试验数据进行幅值分析和功率谱密度(PSD)分析;最后基于功率谱密度(PSD)分析结果,对功率谱密度在对应频率上进行积分,构建导波功率与过盈量的关系,并结合粗糙结合面微凸体接触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针对螺栓联接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的研究,首先设计研究路线,提出激光超声检测螺栓联接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的检测方法,对试样进行设计以及制备;其次开展对螺栓预紧力和扭矩的关系研究,进行螺栓扭矩与螺栓预紧力的转换系数K的标定试验,进而获得试验中转换系数K的值;然后进行螺栓联接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检测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幅值分析和功率谱密度(PSD)分析;最后基于功率谱密度(PSD)分析结果,对功率谱密度在对应频率上进行积分,构建导波功率与螺栓预紧力的关系,并结合粗糙结合面微凸体接触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达到对实验数据快速分析的目的,开发一套基于激光超声技术的适用于机械结合面的接触状态研究的软件。

郝文晓[10](2020)在《轮轴接触表面形状建模及其应力不均匀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轮轴作为轨道车辆的重要行走部件,采用过盈配合联接,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局部疲劳失效。传统的弹性力学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将轮轴接触问题看作二维接触力学问题来研究,而没有考虑机加工精度等级造成的表面圆柱度因素对其接触状态的影响,从而无法解释轮轴局部疲劳失效的力学机理。因此,本文旨在建立能够反映机加工特性的轮轴随机表面圆柱度轮廓模型,将二维问题转化为三维接触问题,通过模拟压装过程,完成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为揭示轮轴局部疲劳损伤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由此提出轮轴设计校核的方法。本文首先定性地分析了压装力随机分布的成因;然后研究了轮轴接触面圆柱度轮廓建模方法并建立了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最后分析了轮轴的圆柱度因素、过盈量对其接触应力的不均匀性、接触变形及接触压力的影响,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轮轴压装试验数据分析,压装力变化具有随机遍历性;并通过影响压装力的诸多因素分析,认为轮轴接触面的圆柱度因素是压装力随机分布的主要原因。2.基于圆柱度的轮廓三维建模研究。首先将圆柱度误差分离为径向误差和轴向误差;然后研究轮廓点的分布特性,借助软件生成符合轮廓点分布特性的随机数序列,利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方法生成周向轮廓;最后采用对空间周向轮廓进行插值的方法生成轴向轮廓,完成了圆柱度轮廓三维建模研究。3.三维随机接触模型建立。基于圆柱度轮廓点云生成NURBS曲面片,并将其缝合建立轮轴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轮轴装配体进行处理,建立了轮轴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4.通过三维随机接触模型分析,表明了圆柱度因素是应力分布不均匀及压装力随机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为后续的轮轴疲劳失效力学机理研究及强度设计校核提供理论依据。

二、过盈配合联接条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盈配合联接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温度和轨道激励对高速列车轮轴接触应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影响因素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2 理论分析及模型建立
    2.1 有限元法
    2.2 过盈配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2.1 过盈配合的概念
        2.2.2 过盈配合计算方法
    2.3 热力学基础知识
        2.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2 三种传热方式
    2.4 有限元理论
        2.4.1 瞬态热传导
        2.4.2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2.4.3 边界条件
        2.4.4 弹性热力学有限元方程
    2.5 计算载荷
        2.5.1 热流密度
        2.5.2 对流换热系数
    2.6 建立有限元模型
    2.7 本章小结
3 过盈量和转速对轮座区接触应力的影响
    3.1 过盈量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3.1.1 过盈量的取值
        3.1.2 计算接触应力
    3.2 转速对配合面间接触应力的影响
    3.3 计算不同车速下的接触应力
        3.3.1 过盈量为0.15mm
        3.3.2 过盈量为0.20mm
        3.3.3 过盈量为0.25mm
        3.3.4 过盈量为0.28mm
    3.4 结论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热载荷对轮轴接触应力的影响
    4.1 计算参数处理
    4.2 动车车轴温度场计算
        4.2.1 制动过程温度场分布及分析
        4.2.2 制动结束后温度场分布及分析
    4.3 拖车车轴温度场计算
        4.3.1 制动过程温度场分布及分析
        4.3.2 制动结束后温度场分布及分析
    4.4 热应力场计算条件
        4.4.1 建立热应力场的平衡方程
        4.4.2 边界条件及载荷
    4.5 模拟动车轮轴配合面间应力场
    4.6 模拟拖车轮轴配合面间应力场
    4.7 结论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轨道激励对轮轴接触应力的影响
    5.1 计算载荷工况
    5.2 焊缝不平顺
        5.2.1 焊缝不平顺的数学模型
        5.2.2 计算轮轨力
    5.3 轮轨力对轮轴接触应力的作用
        5.3.1 无轮轨力作用
        5.3.2 凸型不平顺
        5.3.3 凹型不平顺
        5.3.4 叠加短波不平顺
    5.4 结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多载荷耦合作用下的高速主轴-刀柄圆锥配合界面接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圆锥过盈配合接触特性的研究现状
        1.3.2 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接触特性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高速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接触变形的理论分析
    2.1 主轴-刀柄系统的结构组成及配合界面受力分析
        2.1.1 结构组成
        2.1.2 配合界面受力分析
    2.2 主轴-刀柄力学边界条件的假设
    2.3 轴向力-离心力耦合作用下的配合界面接触变形分析
        2.3.1 主轴-刀柄配合界面简化模型
        2.3.2 轴向力作用下的接触变形模型
        2.3.3 轴向力-离心力耦合作用下的接触变形模型
        2.3.4 轴向力-离心力耦合作用对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接触变形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速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有限元模型
    3.1 有限元法概述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3.1.2 有限元法求解流程
    3.2 主轴-刀柄配合界面的接触参数求解
        3.2.1 主轴-刀柄配合界面的接触变形
        3.2.2 主轴-刀柄配合界面的接触应力
    3.3 高阶网格单元的形函数求解
    3.4 主轴-刀柄高阶有限元网格单元的设定
        3.4.1 有限元网格分类及确定
        3.4.2 主轴-刀柄的高阶有限元网格单元设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载荷耦合作用下的高速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接触特性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概述
    4.2 轴向力-离心力耦合作用下的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接触特性
        4.2.1 不同边界条件对配合界面接触特性的影响
        4.2.2 边界2下主轴-刀柄配合界面接触特性分析
        4.2.3 接触变形理论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4.3 轴向力-离心力-切削力耦合作用下的接触特性分析
    4.4 轴向力-离心力-主轴温升耦合作用下的接触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速主轴系统回转精度实验
    5.1 主轴回转精度测试方法选择
    5.2 实验方案设计
        5.2.1 位移传感器的选取
        5.2.2 实验操作流程
    5.3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小尺寸闭式过盈联接型膜盘联轴器配合压力解析表达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配合压力分布特征分析
2 配合压力解析表达式的构建
3 联接单元与膜盘联接部位弯矩和剪力的求解方法
4 算例
5 结论

(4)车用驱动电机定子与机壳过盈联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几何模型
2 过盈联接强度计算
    2.1 解析法
    2.2 有限元法
    2.3 低温条件下强度校核
3 传递转矩可靠性计算
    3.1 电机常温状态
    3.2 电机高温工况
4 机壳止口变形分析与实测
    4.1 机壳止口变形仿真计算
    4.2 机壳止口变形实测
5 结 语

(5)NJ2型内燃机车轮对压装过程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机车轮对压装技术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NJ_2内燃机车轮对压装
    2.1 NJ_2型内燃机车
    2.2 机车轮对的组成
    2.3 机车轮对压装
        2.3.1 轮对压装概述
        2.3.2 机车轮对压装形式及其优缺点
    2.4 NJ_2型机车轮对检修中压装流程及工艺过程
        2.4.1 机车轮对结构
        2.4.2 机车轮对相关尺寸参数及技术要求
        2.4.3 压装流程
        2.4.4 工艺流程
    2.5 影响轮对压装质量的因素及压装合格评判标准
        2.5.1 过盈量
        2.5.2 压装速度
        2.5.3 表面粗糙度
        2.5.4 圆柱度、圆度及母线直线度
        2.5.5 温度
        2.5.6 摩擦系数
        2.5.7 摩擦力
        2.5.8 压装曲线及最终压力
    2.6 磨损的主要类型
3 相关力学理论及分析工具
    3.1 摩擦学理论
    3.2 过盈配合相关理论
    3.3 分析工具简介
4 机车轮对压装分析及对策
    4.1 实际组装过程中问题的提出
    4.2 实际组装过程中压装曲线分析
    4.3 分析问题产生原因
    4.4 分析主要原因
    4.5 制定相应对策
    4.6 具体改进情况
        4.6.1 机床更换
        4.6.2 改进型螺旋结构
        4.6.3 压装设备更换为数控设备
        4.6.4 增加监测部位及导向套
    4.7 改进过程试验数据
5 压装工艺改进后轮对压装效果验证
    5.1 改进后储备强度校核
    5.2 改进后压装数据统计
    5.3 一次压装成功率数据统计
    5.4 改进后合格压装曲线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行星架组件过盈配合仿真研究及结构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过盈量范围的理论计算
    1.1 最小过盈量的计算
    1.2 最大过盈量的计算
2 销轴压装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 仿真结果分析
        2.2.1 过盈量对过盈配合的影响
        1)过盈量对接触压力的影响
        2)过盈量对等效应力的影响
        3)过盈量对压装曲线的影响
        2.2.2 摩擦系数对过盈配合的影响
        1)摩擦系数对接触压力的影响
        2)摩擦系数对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
        3)摩擦系数对压装曲线的影响
3 销轴结构改善对过盈配合的影响
    3.1 改善前后接触压力对比分析
    3.2 改善前后最大等效应力对比分析
    3.3 改善前后压装曲线对比分析
4 结论

(7)过盈连接结构的应力集中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轴毂过盈配合应力分析及应力集中评价方法
    2.1 轴毂过盈配合的基本理论
        2.1.1 轴毂过盈配合接触压应力的解析解
        2.1.2 轴毂过盈配合面上等效应力的解析解
        2.1.3 解析解的有限元分析验证
    2.2 考虑接触面摩擦影响的应力分析
        2.2.1 有限元模型及验证
        2.2.2 摩擦系数对应力的影响
    2.3 考虑接触面摩擦影响应力修正
    2.4 轴孔过盈配合应力集中分析与定量计算
        2.4.1 边缘效应的解析解
        2.4.2 接触面边缘处的应力奇异
        2.4.3 应力奇异性指数及其理论分析
        2.4.4 数值分析法求应力奇异性指数
    2.5 存在应力奇异性时应力集中的评估方法
        2.5.1 点应力准则
        2.5.2 点应力准则的应用算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轴毂过盈配合应力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径向尺寸的影响
        3.1.1 过盈量的影响
        3.1.2 公称直径的影响
        3.1.3 包容件外径的影响
        3.1.4 被包容件内径的影响
    3.2 轴向尺寸的影响
        3.2.1 接触面结合宽度的影响
        3.2.2 轴长的影响
    3.3 毂上开倒角的影响
        3.3.1 直倒角的影响
        3.3.2 圆倒角的影响
    3.4 刚度分布与应力集中的关系
    3.5 摩擦系数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进措施对应力集中的影响分析
    4.1 改进措施的影响分析
    4.2 减小接触面边缘处刚度的设计
    4.3 基于刚度分布影响的设计方法
        4.3.1 毂上开外倒角的改进措施设计
        4.3.2 毂端面加凸台的改进措施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存在缺陷的镶装式机械密封贮存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镶装式机械密封的问题
        1.2.2 镶装式机械密封的长期贮存变形问题
    1.3 研究进展
        1.3.1 镶装式机械密封的过盈量研究
        1.3.2 镶装式机械密封的端面变形研究
        1.3.3 金属材料的蠕变研究
        1.3.4 蠕变模型的研究
        1.3.5 加速贮存试验的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存在缺陷的镶装式机械密封自然贮存变形数值分析
    2.1 静环组件结构参数
    2.2 静环组件的缺陷介绍
    2.3 基于Norton-Bailey蠕变模型的静环组件有限元模型
        2.3.1 模型建立
        2.3.2 模拟参数
        2.3.3 材料参数
        2.3.4 Norton-Bailey蠕变模型参数
        2.3.5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2.3.6 接触及过盈配合联接设置
        2.3.7 边界条件及求解设置
    2.4 自然贮存过程模拟结果及分析
        2.4.1 静环组件端面周向和径向路径
        2.4.2 各种静环组件结合压力分布
        2.4.3 各种静环组件端面总体变形
        2.4.4 存在静环内外圆偏心缺陷的静环组件端面变形
        2.4.5 存在过盈量偏差缺陷的静环组件端面变形
        2.4.6 存在镶装偏斜缺陷的静环组件端面变形
        2.4.7 正常静环组件的端面变形
        2.4.8 各种静环组件端面变形对比
        2.4.9 静环组件端面马鞍型变形的原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存在缺陷的镶装式机械密封温度循环加速贮存变形数值分析
    3.1 基于热-结构直接耦合方式的静环组件有限元模型
        3.1.0 热-结构耦合方式的确定
        3.1.1 耦合单元的选择
        3.1.2 温度循环加速过程的模拟参数
        3.1.3 不锈钢材料蠕变模型参数的确定
        3.1.4 各温度下的材料参数
        3.1.5 温度边界条件的施加
    3.2 温度循环加速过程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3.2.1 温度循环应力加速变形的效果
        3.2.2 不同循环区间的加速变形效果
        3.2.3 不同保持时间的加速变形效果
        3.2.4 温度循环应力加速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原因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存在缺陷的镶装式机械密封温度循环加速贮存变形试验研究
    4.1 镶装式静环组件的温度循环加速贮存试验
        4.1.1 试验件
        4.1.2 试验装置及仪器
        4.1.3 温度循环加速试验方法
    4.2 温度循环加速贮存试验结果及分析
        4.2.1 循环区间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影响
        4.2.2 保持时间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影响
        4.2.3 静环内外圆偏心缺陷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影响
        4.2.4 过盈量偏差缺陷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影响
        4.2.5 镶装偏斜对静环组件端面变形的影响
        4.2.6 正常静环组件端面变形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9)基于激光超声技术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激光超声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检测原理
    2.1 激光超声检测原理
        2.1.1 热弹机制
        2.1.2 烧蚀机制
    2.2 固体中的激光超声
        2.2.1 无界固体中的超声体波
        2.2.2 有界固体中的超声导波
    2.3 激光超声的激发和接收
    2.4 粗糙结合面接触理论
        2.4.1 粗糙结合面接触应力理论基础
        2.4.2 圆柱单峰接触模型理论
        2.4.3 简单随机粗糙表面接触模型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过盈配合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检测
    3.1 系统结构以及研究路线
        3.1.1 系统结构
        3.1.2 研究路线
    3.2 激光超声检测平台
        3.2.1 激光发射单元
        3.2.2 超声接收单元
        3.2.3 自动位移台
    3.3 试样制备以及试验方法
        3.3.1 试样制备
        3.3.2 试验方法
    3.4 过盈量计算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导波信号
        3.5.2 功率谱密度分析
        3.5.3 导波功率与过盈量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螺栓联接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检测
    4.1 系统结构以及研究路线
        4.1.1 系统结构
        4.1.2 研究路线
    4.2 转换系数K标定试验
        4.2.1 螺栓预紧力F_a与扭矩T的转换关系
        4.2.2 试验设计与试验结果
    4.3 试样制备以及试验方法
        4.3.1 试样制备
        4.3.2 试验方法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导波信号
        4.4.2 功率谱密度分析
        4.4.3 导波功率与螺栓预紧力关系
        4.4.4 结合面导波可视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激光超声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检测系统开发
    5.1 MATLAB GUI简介
    5.2 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
    5.3 系统开发
        5.3.1 过盈配合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检测系统开发
        5.3.2 螺栓联接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检测系统开发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轮轴接触表面形状建模及其应力不均匀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轴类零件过盈配合研究现状
        1.2.2 圆柱度建模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轮轴压装力试验分布特性分析
    2.1 轮轴组装方式
    2.2 压装试验与压装力分布分析
        2.2.1 压装试验对象与试验平台
        2.2.2 轮对尺寸参数测量
        2.2.3 压装力分布特性分析
    2.3 压装力影响因素分析
        2.3.1 压装力受轮座直径的影响分析
        2.3.2 压装力受过盈量的影响分析
        2.3.3 压装力受圆柱度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三维随机圆柱度轮廓建模研究
    3.1 圆柱度误差分离
    3.2 圆柱度周向轮廓的建模
        3.2.1 周向轮廓插值点的研究
        3.2.2 周向轮廓插值方法研究
        3.2.3 周向轮廓插值曲线实例
    3.3 圆柱度的轴向误差建模
        3.3.1 轴向轮廓插值点的研究
        3.3.2 轴向轮廓插值方法研究
    3.4 圆柱度轮廓建模实例
    3.5 本章总结
4 轮轴三维随机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
    4.1 轮轴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4.1.1 逆向建模理论
        4.1.2 车轴三维实体逆向建模
        4.1.3 轮轴过盈装配建模
    4.2 轮轴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
        4.2.1 零部件材料创建
        4.2.2 三维实体网格划分
        4.2.3 接触对设置
        4.2.4 过盈量与载荷设定
    4.3 本章小结
5 轮轴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
    5.1 圆柱度因素等效接触应力分析
        5.1.1 轮轴整体等效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
        5.1.2 车轴轮座表面等效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
        5.1.3 车轴轮座端部等效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
    5.2 圆柱度因素变形不均匀性分析
        5.2.1 轮轴整体变形不均匀性分析
        5.2.2 车轴轮座表面变形不均匀性分析
        5.2.3 车轴轮座端部变形不均匀性分析
    5.3 不同过盈量对轮轴端部等效接触应力影响
    5.4 圆柱度因素接触压力分析
        5.4.1 轮轴接触面压力不均匀性分析
        5.4.2 压装力分布不均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过盈配合联接条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温度和轨道激励对高速列车轮轴接触应力的影响[D]. 王子豪.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多载荷耦合作用下的高速主轴-刀柄圆锥配合界面接触特性分析[D]. 殷浩勋.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小尺寸闭式过盈联接型膜盘联轴器配合压力解析表达构建研究[J]. 王国平,程爽,刘吉轩,门静,张琛. 机械设计, 2020(11)
  • [4]车用驱动电机定子与机壳过盈联接分析[J]. 许明华,宋丽花.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0(11)
  • [5]NJ2型内燃机车轮对压装过程改进[D]. 马骏.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6]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行星架组件过盈配合仿真研究及结构改善[J]. 徐鹏,吕小波,胡吉全,李波,杨艳芳. 起重运输机械, 2020(14)
  • [7]过盈连接结构的应力集中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 陆宇阳. 扬州大学, 2020(01)
  • [8]存在缺陷的镶装式机械密封贮存变形研究[D]. 张志慧.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9]基于激光超声技术的机械结合面接触状态研究[D]. 王超. 郑州大学, 2020(02)
  • [10]轮轴接触表面形状建模及其应力不均匀性分析[D]. 郝文晓.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过盈配合连接条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