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电力企业管理行动指南

加强电力企业管理行动指南

一、电力企业加强管理的行动指南(论文文献综述)

徐进[1](2021)在《新发展格局下,电力企业要全面推行“十大战略”》文中研究表明双碳战略是未来能源电力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引和行动指南。电力企业必须展现出更大的担当作为。新时代催生出新能源、新电力。党中央明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既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最新实践和发展,又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未来能源电力改革发展方向的根本指引和行动指南,

王婷[2](2021)在《近代太原的电力工业与城市生活 ——以太原新记电灯公司的发展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太原电灯公司成立于1908年,是山西境内首家电力企业。借助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和逐步建成发展的交通网络,在以“实业兴省”为号召的政策导向下,太原电灯公司得以创办。其发展历经艰辛,公司创立者是时任山西省商会会长的刘笃敬,在其组织下,太原电灯公司集结资金、购置设备、厘定电价、供电经营,为清末民国太原电力事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近代山西电业之先河。随着公司经营过程中技术不足等诸多问题的显现,1923年,太原新记电灯公司在原太原电灯公司的基础上改组成立。改组后的太原新记电灯公司采用股份制的经营方式,除旧布新。在组织系统上,设置明晰的层级关系,确定分工。在人事管理上,积极引进技术人才,提高管理层和职工队伍素质。企业内部革新带来了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照明用电是新记电灯公司的经营特色,至抗战爆发,公司营业范围涵盖太原市区,实现新式照明方式的普及。发电量的激增衍生出公司的另一项主营业务——机器制粉业。其“电灯牌”面粉既满足本地需求,甚至销至河北石家庄一带,也通过印制电灯图案,发挥广告效益。除经营企业自身,新记电灯公司同时投身于城市建设,在太原面临日军敌机空袭之际,太原新记电灯公司在山西省政府领导下,积极参与防空演习,配合灯火管制,成立电灯公司警报班、特种工务队,负责起太原市内灯线整理、警报安装、修检等工作。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改组后的太原新记电灯公司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太原城市最主要的电力企业之一。然而,太原新记电灯公司的经营也遭受着各种挑战。军阀混战、币制紊乱、日军侵略等问题制约其发展。抗战期间,太原新记电灯公司被日军占领,更名为军管理山西第二工厂。太原解放后,公司被阎锡山西北实业公司接收,但再难恢复往日辉煌。本文尝试对改组前后的太原新记电灯公司做个案剖析,分析其经营之要,展示太原近代城市发展之面相,亦说明在清末民国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蹒跚进展,为现代电业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张力[3](2020)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路径演化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视角》文中提出作为解决世界能源短缺、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中国销售新能源汽车120.6万辆,占到全球销量的54.6%,虽然较2018年的125.6万辆稍低,但仍然保持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与整车密切关联的动力电池产业、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也获得发展,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62.2GWh,占全球的54%;新增公共充电基础设施21.6万台,占到全球新增的72%。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技术创新推动下的市场化应用与积极推广。商业模式作为将技术创新价值传递到市场的重要媒介,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汽车与氢燃料、无人驾驶、5G、无线充电等各类新技术加速融合的今天,新技术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更多跨行业、新兴行业利益相关者的加入,商业模式也突破了企业的界限,上升到了产业层面。以政策支撑、战略引导为代表的社会因素,和技术创新为主的技术因素对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创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最为活跃的市场代表,也将面临社会和技术全要素跃迁的系统问题,动态研究这个功能系统的路径演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将以此切入点,从社会技术系统视角出发,探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路径演化。本研究首先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概念,综述了社会技术系统、商业模式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社会技术系统和商业模式的关系、社会技术系统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等研究成果。第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技术、市场和商业模式的发展状况和总体趋势进行了分析。第三,根据理论研究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实践,将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置于统一系统之中,构建新能源汽车社会技术系统,提出“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模型。同时,解析了模型要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涵和范围,论述了构成要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作用。第四,通过采集33个Q样本,32个P样本,运用Q方法对“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分类研究。第五,运用多层次分析框架构建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模型,详细分析了不同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下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在路径分析基础上,再应用系统动力学对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之间的转化原因以及演化条件进行研究。最后选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典型案例:深圳大巴融资租赁、长沙百度自动驾驶电动出租车、深圳比亚迪整车销售、青岛薛家岛换电模式、上海EVCARD分时租赁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内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提出的“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模型,包含生产端参与、消费端参与、产业政策三个社会要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或服务两个技术要素,以及市场竞争要素共6大一级要素17个二级要素。该模型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划分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并且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演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是本文的重要的理论创新之一。(2)根据Q分析结果,本文得到了三种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社会因素主导型、技术因素主导型、“社会-技术”双驱动型。其中“社会-技术”双驱动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中具体包含了“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生产端参与类型、“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消费端参与类型以及“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市场竞争调节类型三个子分类。(3)搭建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表明:三种商业模式创新类别下包含五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即社会要素主导驱动的创新路径(P1)、技术要素主导驱动的创新路径(P2)、“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生产端参与的创新路径(P31)、“社会-技术”双驱动下消费端参与的创新路径(P32)、“社会-技术”双驱动下市场竞争调节的创新路径(P33)。(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演化分析表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随着产业发展存在先后顺序,交替出现或者同时存在。P1和P2多在社会技术系统还不完善的时期出现,即新兴产业发展初期。P31、P32、P33路径在新能源汽车社会技术系统下受到“社会-技术”共同作用。各条创新路径总体受到大环境、体制层和技术利基自上而下的影响。当某个要素影响减弱时,上一级要素直接作用于下一级要素。(5)通过应用系统动力学对社会因素主导型、技术因素主导型、“社会-技术”双驱动型三大类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之间的转变的原因以及演化条件分析表明:(1)外部大环境增强直接影响到技术要素时,转化成了技术要素主导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2)当技术利基增强,依靠生产端和消费端从未成熟的技术利基发展成为成熟技术利基时,社会要素主导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转化成了以“社会-技术”双驱动的创新类型。(3)从技术要素主导转向“社会-技术”双驱动创新类型的条件是不受大环境影响,技术利基从未成熟发展为成熟,产业链得到创新,技术创新通过社会因素强化商业模式创新。(6)案例分析表明:深圳大巴融资租赁、长沙百度的无人驾驶电动出租车、深圳比亚迪整车销售、青岛薛家岛换电模式、上海EVCARD分时租赁等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实例,验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划分的科学性以及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

张晶杰[4](2020)在《新时代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与碳减排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能源发展一直以煤炭为主,中国电力发展以煤电为主。几十年来煤炭和煤电承担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电力需求的重任以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任。一方面,以煤为主的能源电力结构带来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其中煤电污染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典型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和以细颗粒物(包括在环境中转化的二次污染物)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另一方面,煤炭具有高碳化石能源的本质属性,在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煤炭和煤电发展如何在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对好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改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环保和节能法规、政策,在电力发展领域,不断出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环境经济新政策、新举措,以满足电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201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接近到10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步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如何在新时代,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发展要求,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是能源环境经济领域共同面对的艰巨任务。本论文基于新时代发展对电力行业的要求,针对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和碳减排问题,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辅助以模型工具,分析适用的经济政策工具,构建新时期环境经济政策的框架,并重点分析碳交易和环保电价政策的机制和成本效益影响,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第一,研究了基本概念和研究综述。燃煤发电行业是我国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点领域,政策内涵和实施效果对国民经济、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背景和内涵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分析对中国燃煤发电有重要影响的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包括能源经济理论、能源经济环境“3E”平衡理论、能源发展的约束性理论,以及科斯定理、庇古定理;分析了中国煤电发展中的环境经济理论依据,提出了新时代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要求。第二,研究了煤电环境经济政策的国际经验。工业化完成国家面对工业化生产相伴而来的环境问题,都积极采取环境经济政策,根据主要污染物类型、影响程度、范围和特点、持续时间等方面因地因城因时施策,表现出了良好的政策弹性和灵活性。国外不同时期的环境经济政策重点和内容也不同。本文分析了环境税(费)、许可证、补贴政策,并对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税收制度进行了重点进行分析。第三,评析了中国煤电环境经济政策。对我国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污染物控制的经济政策,包括排污收费、价格政策(电价补贴)、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燃煤电厂相关经济政策,梳理了历史脉络和机理,初步提出了政策优化的思路。第四,提出了新时期煤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分析新时代对能源电力发展的基本要求,煤电在能源电力转型中的定位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中需要取消、完善、增加的政策工具。第五,分析了碳交易与环保电价这两项重点政策对煤电企业的影响,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燃煤电厂在不同地区、不同容量机组、不同利用小时数等因素下污染物控制成本水平和电力转型背景下影响环保电价敏感性因素,为在新时代继续完善这一重要机制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可操作的建议。第六,在结论中指出新时代燃煤电厂环境经济政策应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重视燃煤发电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成效显着,高水平清洁化的燃煤发电环境政策需要改革,碳市场是促进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的基础性政策。建议一是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要与电力转型发展新形势和要求相结合,二是完善低碳发展经济政策体系顶层设计,三是形成中国特色的碳市场机制,四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逐步调整环保电价。

王小波[5](2020)在《基于J电力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的中日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比较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谢昕彤[6](2020)在《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电力行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受到广泛关注,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我们了解电力行业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途径,是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直观反映。作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同等重要。然而,我国电力行业现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电力行业中的C公司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一直积极参与、有效落实。因此,以C公司为案例公司,希望找出其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原因、完善对策,必不可少。本文从此背景入手,首先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相关概念,并介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电力行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引出对C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分析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其次,通过比较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电力行业内的现状及所处水平情况,归纳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存的主要内部、外部问题及成因。再次,由于美国电力行业发展较快,更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对美国电力行业中的美国电力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经验进行借鉴,并结合C公司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进一步提出完善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即加强职工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承担与参与意识、完善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规范电力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加强电力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奖惩机制。最后归纳总结,希望通过以上完善对策的提出,可以对提升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起到借鉴的重要作用,以在电力行业中形成良性影响,得出总结性结论。

张美珍[7](2020)在《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煤电仍然是中国电力供应的主体电源。为了促进煤电的清洁发展,政府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减排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是保障中国电力供应和实现污染物控制的重要路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但在当前技术水平下,CO2还没有实现有效减排,随着《巴黎协定》的生效和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碳减排将成为煤电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总结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扩散规律对提高煤电技术的创新性,进一步推动煤电的清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结合燃煤电厂的电力生产环节,剖析了煤电清洁化转型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过程,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复杂适应性理论分析了影响这些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Bass模型,对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拟合,比较了三种技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扩散的差异性,同时,系统梳理了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拟合了脱硫和脱硝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系统梳理了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实证分析了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多主体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扩散的仿真模型,对碳配额分配政策、电价补贴政策和投资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预测了单一政策情景和组合政策情景下CCS技术的扩散趋势和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两个阶段,未来将逐渐向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向发展。高效燃煤发电技术、脱硫(硝)技术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特性、社会网络以及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其中,由于电力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对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2)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亚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技术分别在2012年和2018年达到扩散的成熟期,超超临界技术将在2028年达到成熟期,未来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在东部和沿海省份的扩散比较充分,并逐渐向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扩散;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经历了关停小火电初期阶段(19972006年)、加快关停小火电阶段(20072013年)和煤电超低排放阶段(2014年至今)三个阶段;在政策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控制命令型、经济激励型和信息宣传型三类政策工具,其中控制命令型政策工具包括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包括电价管制和信贷政策;政策整体上对亚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扩散都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针对亚临界技术,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效果显着,针对超(超)临界技术,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作用效果显着。(3)在全国范围内,脱硫技术和脱硝技术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进入扩散的成熟期;在经济发达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早,扩散速度也更快;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晚,扩散速度也相对较慢;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波动并上升的趋势;政策内容经历了起步、推进和深化的三个阶段;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标准规范、电价补贴、优惠贷款和信息宣传五类;政策整体上对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标准规范和电价管制的作用显着为正,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不显着。(4)CCS技术扩散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当前的技术和成本条件下,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政策,CCS技术将可能长期处于研究示范的阶段;在政府的电价补贴和投资补贴组合情景下,CCS技术扩散速度最快,扩散也最充分,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饱和;碳配额分配政策会削弱电价补贴的作用,二者组合情景下,直到2049年才会有CCS机组投入运营;口碑效应促进了CCS技术的扩散;在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方面,CCS技术扩散程度越充分,二氧化碳减排效果越好;减少免费碳配额的比例会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略微下降,但减排作用有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优化煤电产能结构、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煤电清洁发展的政策建议。该论文有图49幅,表55个,参考文献231篇。

杨娴雅[8](2020)在《电力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发展方式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由此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不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存在不小的碳减排压力,需要各行业都尽量减少碳排放,那么对于碳排放的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则显得至关重要,由此,碳审计进入公众的视野。碳审计工作在实施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围绕碳审计这一主题展开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不够全面,我国国内对于碳审计这一主题的研究也十分匮乏,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达到传统审计的施行程度。为了加快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电力企业特点的碳审计评价体系,对电力企业的低碳政策执行情况和碳减排责任履行情况做出综合评价。笔者首先介绍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再在这个基础上对国内外围绕碳审计主题以及碳审计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了论述。其次,对碳审计和环境审计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进而论述在研究如何构建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所需要依据的理论支撑,并且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案例企业,采用文献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借鉴绩效审计的“3E”原则对碳审计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得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方面共计23个具体指标;随后,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这23个具体指标进行赋权,在得到各指标相应权重后,使用SPSS10.1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结合环境优值模型,计算分析得到华电集团碳审计环境优值并得出华电集团审计评价等级。根据华电集团环境优值评价结果,对华电集团提出四个审计建议;一是优化企业电源结构,对煤电的发展进行优化升级;二是持续降低供电煤耗;三是搭建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系统,加强对各种污染物排放的监控与检测;四是加强环保培训,开展绿色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争做低碳减排的传播者、践行者和监督者。

高骏晨[9](2020)在《DW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必修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国内,企业内部控制也逐渐成为一门成熟的研究课题被广大学者及企业家所接受。当前,国内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仍然令人堪忧。三九集团、中航油、乐视等公司由于内部控制问题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给广大企业敲响了警钟。所以,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大量搜集、阅读研究、仔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以及本质进行阐述,仔细梳理、归纳、总结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并分类综述相关研究内容及方向,为研究DW公司的内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实践方面,对DW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入手对DW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介绍。通过一段时期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控制环境上,DW公司还存在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有待完善;风险评估方面,需要提升战略风险评估及应对能力、亟需优化市场风险评估及应对能力;控制活动方面,采购业务控制需要完善、研究与开发控制有待提升、工程项目控制亟需优化、业务外包控制存在漏洞的问题;信息与沟通上方面,需要建立一体化信息沟通平台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内部监督方面,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需要加强,纪检监察的作用不够重视,监事会职能没有完全发挥的问题。本文针对DW公司存在的问题也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DW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DW公司内部控制优化完善的方案。在内部控制环境上,从高质量建设企业文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在风险评估管理上,着重在战略风险和市场风险评估、应对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强化,在内部控制活动上,通过电力交易、营销管理、调度、财务管理四个方面的优化达到完善内部控制活动的效果,在信息与沟通管理上,通过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建设一体化信息沟通体系来逐渐完善优化,在内部监督上,通过优化审计、纪检和监事三方面达到既定目标。因此,本文从五要素方面对DW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出了优化意见。

李悦[10](2020)在《基于ESG的我国上市发电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在过去十年获得了高速发展。其中,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仍就是我国主要的电力供给来源,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用户需求增长,我国发电企业也在逐年提高火电机组装机容量,截止到2018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为114754万千瓦,预计到2022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将提高到130900万千瓦。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行业也成为了温室气体最为主要的排放源。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暖也使我国环境面临着挑战。ESG 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已经逐渐成为了衡量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状况新的风向标。在国际上ESG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尤其在欧美国家ESG指标体系发展已相当成熟,但在我国目前并没有完善ESG指标体系,尤其是适合国有企业的ESG指标体系,这样也导致国际投资者在针对我国企业进行投资时会优先考虑民营企业,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融资。当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火电企业在承担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支撑重任的同时,如何应对各种国际形势的变化,并结合ESG指数的要求,构建可行的发电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减少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势在必行。为完善我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推进电力企业CSR指标规范化,本文立足企业社会责任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以及理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及指标体系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SG的适用于我国发电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研究。阐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中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三重底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和GRI标准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分析ESG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上市发电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指标体系。最后,选取华电集团为分析样本,建立基于ESG的适用于我国发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二、电力企业加强管理的行动指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企业加强管理的行动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新发展格局下,电力企业要全面推行“十大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绿色低碳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
数字转型战略
优势再造战略
换道领跑战略
融合发展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国际优先战略
人才强企战略
党建引领战略

(2)近代太原的电力工业与城市生活 ——以太原新记电灯公司的发展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1.史料整理与专题研究
        2.相关研究
    (三)研究框架与创新
一、太原电灯公司与太原电力事业的起步
    (一)太原电力事业起步的社会环境
        1.电力事业的资源优势
        2.电力事业的交通条件
        3.晚清山西近代工业的萌芽
        4.民国山西重视实业的政策
    (二)刘笃敬与太原电灯公司的创立
        1.电灯公司肇建
        2.电灯公司的艰难发展
二、太原新记电灯公司的改组与发展
    (一)组织系统
    (二)管理团队
    (三)职工队伍
        1.职工规模
        2.职工素质
        3.职工待遇
三、市政照明与动力用电:太原新记电灯公司的供电推进
    (一)机器设备的引进与更新
    (二)市政照明:太原新记电灯公司的经营特色
        1.第一区用户概况
        2.第二区用户概况
        3.第三区用户概况
        4.第四区用户概况
        5.第五区用户概况
    (三)动力用电:太原新记电灯公司附属面粉厂
四、城市防空:太原新记电灯公司为城市安全所做努力
    (一)配合防空演习
    (二)实行灯火管制
        1.电灯公司警报班
        2.灯线整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路径演化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1.3.1 新能源汽车
        1.3.2 新能源汽车产业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2.1.1 社会技术系统
        2.1.2 社会技术系统转型
    2.2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2.2.1 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研究
        2.2.2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研究
        2.2.3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研究
        2.2.4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研究
    2.3 商业模式研究
        2.3.1 商业模式理论研究
        2.3.2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3.3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研究
        2.3.4 商业模式创新与其他变量的研究
        2.3.5 社会技术系统下的商业模式研究
        2.3.6 社会技术系统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研究
    2.4 研究评述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商业模式现状
    3.1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技术发展
        3.1.1 新能源汽车产业阶段划分
        3.1.2 第一阶段产业政策及技术发展(2012年之前)
        3.1.3 第二阶段产业政策及技术发展(2013-2015)
        3.1.4 第三阶段产业政策及技术发展(2016年之后)
    3.2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3.2.1 第一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
        3.2.2 第二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
        3.2.3 第三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
    3.3 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3.1 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特点
        3.3.2 当前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4 “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模型
    4.1 “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模型构建
    4.2 “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模型的关键要素
        4.2.1 社会要素:政策和利益相关者
        4.2.2 技术要素:新技术和新产品
        4.2.3 竞争要素:资源和战略的竞争
    4.3 “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模型的要素关系
        4.3.1 支撑作用:社会要素正向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4.3.2 中介作用:新产品或服务中介技术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
        4.3.3 调节作用:竞争程度调节商业模式创新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社会-技术”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模型的分类研究
    5.1 Q方法的研究步骤
    5.2 样本的采集
        5.2.1 陈述观点样本
        5.2.2 测试样本
    5.3 商业模式创新分类的数据分析
        5.3.1 Q排列的相关性分析
        5.3.2 Q排列的因子分析
    5.4 商业模式创新分类的结果
        5.4.1 社会要素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5.4.2 技术要素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5.4.3 “社会-技术“双驱动型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5.5 本章小结
6 不同类别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演化研究
    6.1 多层次分析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
        6.1.1 多层次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构建
        6.1.2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特征分析
    6.2 社会要素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6.2.1 大环境急剧变化
        6.2.2 体制层改变
        6.2.3 技术利基不成熟
        6.2.4 政策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素特征
    6.3 技术要素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6.3.1 技术变革的大环境
        6.3.2 新兴技术出现
        6.3.3 体制层分裂
        6.3.4 技术要素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素特征
    6.4 “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6.4.1 “社会-技术”双驱动下生产端参与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6.4.2 “社会-技术”双驱动下消费端参与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6.4.3 “社会-技术”双驱动下市场竞争调节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6.5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的演化与评价
        6.5.1 商业模式创新从社会主导向技术主导的演化
        6.5.2 商业模式创新从社会主导向“社会-技术”双驱动的演化
        6.5.3 商业模式创新从技术主导向“社会-技术”双驱动的演化
    6.6 本章小结
7 案例研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典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7.1 深圳大巴融资租赁案例
        7.1.1 深圳大巴融资租赁概况
        7.1.2 深圳大巴融资租赁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7.2 长沙百度无人驾驶电动出租车案例
        7.2.1 百度的自动驾驶项目概况
        7.2.2 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7.3 深圳比亚迪整车销售案例
        7.3.1 比亚迪发展电动汽车概况
        7.3.2 比亚迪整车销售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7.4 青岛薛家岛换电模式案例
        7.4.1 薛家岛充换电站的概况
        7.4.2 薛家岛换电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7.5 上海EVCARD分时租赁案例
        7.5.1 EVCARD的概况
        7.5.2 EVCARD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管理实践的启示
    8.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2001-2019年中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节选)
附录B 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研究调查与访谈
附录C 样本的相关系数表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新时代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与碳减排环境经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综述及评价
        1.2.1 概念界定
        1.2.2 环境经济政策的本质及研究对象
        1.2.3 电力相关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研究进展
        1.2.4 对文献综述的评价
    1.3 论文框架与内容
        1.3.1 总体思路及内容框架
        1.3.2 各章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能源-经济-环境政策理论分析
    2.1 能源经济环境平衡理论
        2.1.1 能源经济理论
        2.1.2 “3E”平衡理论
        2.1.3 约束性理论
    2.2 环境经济政策理论
        2.2.1 对庇古税基本内涵的理解
        2.2.2 对科斯定理基本内涵的理解
    2.3 中国煤电发展环境经济政策理论依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境经济政策在国际上的应用
    3.1 美国
        3.1.1 清洁空气市场计划
        3.1.2 碳排放权交易
    3.2 欧洲
        3.2.1 大气污染物管理
        3.2.2 碳减排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煤电环境经济政策的评析
    4.1 政策框架的形成及特点
    4.2 几项重点环境经济政策实践分析
        4.2.1 排污费与环境税
        4.2.2 环保电价
        4.2.3 排污权交易
        4.2.4 排污权有偿使用
        4.2.5 排污许可
    4.3 碳减排政策分析
        4.3.1 电价调节政策
        4.3.2 碳排放权交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时代煤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构建
    5.1 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力环境经济政策趋势
        5.1.1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及政府的作用
        5.1.2 “3E”平衡点向低碳侧移动
    5.2 新时代对能源电力转型的基本要求和难点
        5.2.1 新能源体系对电力转型的要求
    5.3
        5.3.2 煤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存在的问题
        5.3.3 新时代环境政策的框架构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时代煤电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分析评估
    6.1 碳交易对煤电发展的影响分析
        6.1.1 碳交易对不同的发电主体影响机制分析
        6.1.2 碳交易对不同发电方式的效益影响分析
    6.2 燃煤发电企业环保电价成本效益分析
        6.2.1 燃煤发电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发展分析
        6.2.2 不分地区脱硫、脱硝、除尘成本结构分析
        6.2.3 各区域平均成本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煤电将继续为能源电力在中短期的低碳转型发挥支撑作用
        7.1.2 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在燃煤发电领域成效显着
        7.1.3 要针对新时代特点完善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
        7.1.4 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需要改革以适应环保技术进步和环保管理改革要求
        7.1.5 碳市场是促进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的基础性政策
    7.2 主要政策建议
        7.2.1 积极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改革
        7.2.2 完善低碳发展经济政策体系顶层设计
        7.2.3 构建中国特色的碳市场机制
        7.2.4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逐步调整环保电价
    7.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着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企业社会责任
        2.1.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2.1.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1.4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2.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三重底线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决策有用性理论
第3章 电力行业特点及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3.1 公司简介
    3.2 我国电力行业主要特点
    3.3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3.3.1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依据
        3.3.2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流程
        3.3.3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原则
        3.3.4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第4章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行业分析
        4.1.1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参考准则
        4.1.2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行业评价
    4.2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问题
        4.2.1 职工权益相关会计信息披露不足
        4.2.2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不完善
        4.2.3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有待提高
        4.2.4 负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不足
    4.3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4.3.1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内部原因分析
        4.3.2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外部原因分析
第5章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对策
    5.1 美国电力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及借鉴
        5.1.1 对职工权益方面会计信息披露重视程度高
        5.1.2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完善
        5.1.3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原则履行程度高
    5.2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部层面完善对策
        5.2.1 加强职工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承担与参与意识
        5.2.2 完善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体系
        5.2.3 完善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
    5.3 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外部层面完善对策
        5.3.1 完善电力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
        5.3.2 加强电力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5.3.3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奖惩机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及方法
    2.3 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
    3.2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3.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理论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4.1 高效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变化
    4.2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过程
    4.3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4.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5.1 燃煤电厂脱硫和脱硝机组投运情况
    5.2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过程分析
    5.3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5.4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CCS技术扩散仿真模型构建
    6.1 CCS技术扩散相关主体及行为识别
    6.2 仿真模型框架
    6.3 模型各主体模块设计
    6.4 Agent-based模型开发
    6.5 模型有效性及敏感性
    6.6 本章小结
7 CCS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仿真模拟
    7.1 数据收集
    7.2 政策模拟及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主要创新点
    8.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电力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碳审计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环境审计与碳审计概念辨析
        2.1.2 碳审计的特点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低碳经济理论
        2.2.3 审计免疫系统论
3 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电力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
    3.3 电力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3.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 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电力企业的应用
    4.1 碳审计评价指标审计标准的建立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环境优值模型
    4.3 案例分析
        4.3.1 华电集团简介
        4.3.2 华电集团数据标准化处理
        4.3.3 电力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3.4 环境优值的计算
    4.4 评价结果分析
    4.5 审计结论与建议
        4.5.1 审计结论
        4.5.2 审计建议
        4.5.2.1 优化企业电源结构
        4.5.2.2 持续降低供电煤耗
        4.5.2.3 搭建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系统
        4.5.2.4 加强环保培训,开展绿色宣传活动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电力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DW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标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2.1.2 内部控制的特点
        2.1.3 内部控制的作用
    2.2 内部控制框架
        2.2.1 COSO内部控制框架
        2.2.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及配套指引(2010)
第3章 DW公司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DW公司概况
    3.2 DW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3.2.1 内部环境有待优化提升
        3.2.2 风险评估独立性有待提升
        3.2.3 控制活动有待完善规范
        3.2.4 信息与沟通有待畅通优化
        3.2.5 内部监督有待提升完善
    3.3 DW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DW公司控制环境中企业文化氛围及人力资源政策实施有待提升
        3.3.2 DW公司风险评估中风险管理职责及预警监控系统亟待压实
        3.3.3 DW公司内控活动中采购、研发、工程、外包控制亟待加强
        3.3.4 DW公司信息与沟通中畅通渠道、完善机制需加紧落实
        3.3.5 DW公司内部监督中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有待完善
第4章 DW公司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4.1 DW公司控制环境优化对策
        4.1.1 高质量建设企业文化
        4.1.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4.2 DW公司风险评估及应对能力提升对策
        4.2.1 强化战略风险评估及应对的措施
        4.2.2 完善市场风险评估及应对机制
    4.3 强化DW公司内控活动的对策
        4.3.1 采购业务控制
        4.3.2 研究与开发控制
        4.3.3 工程项目控制
        4.3.4 业务外包控制
    4.4 DW公司信息与沟通优化对策
        4.4.1 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4.4.2 建设一体化的信息沟通平台
    4.5 加强DW公司内部监督的对策
        4.5.1 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4.5.2 重视纪检监察的作用
        4.5.3 加强监事会建设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启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ESG的我国上市发电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评价体系
    2.1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3 三重底线理论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2.2.1 GRI标准
        2.2.2 ISO26000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ESG的提出和目标以及在国内外的实施现状
    3.1 ESG发展过程
        3.1.1 ESG的提出
        3.1.2 监管机构的重视
        3.1.3 股票交易所表现
        3.1.4 投资领域发展
    3.2 实施ESG的主要目标
        3.2.1 提高利益相关者知情权
        3.2.2 改善资本市场决策过程
        3.2.3 增强行业公平竞争
    3.3 ESG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实施情况
        3.3.1 欧盟
        3.3.2 美国
        3.3.3 南非
    3.4 ESG在我国目前实施的状况
        3.4.1 我国重要ESG信息披露政策发展状况
        3.4.2 我国资本市场ESG发展状况
    3.5 ESG在我国实施的主要困难
        3.5.1 投资者对ESG信息认知不充分
        3.5.2 ESG信息规范性不完善
        3.5.3 ESG信息技术建设薄弱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ESG的我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1 实用性
        4.1.2 可行性
        4.1.3 持续性
        4.1.4 可比性
    4.2 我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维度
        4.2.1 环境指标
        4.2.2 社会指标
        4.2.3 治理指标
    4.3 我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设计
    4.4 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构建
        4.4.1 层次分析法简介
        4.4.2 选择原因
        4.4.3 边界条件的设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5.1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概况
        5.1.1 公司总体概况
        5.1.2 公司发展历程
        5.1.3 公司未来规划
    5.2 选取理由
    5.3 数据来源
    5.4 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状况
        5.4.1 环境维度社会责任状况
        5.4.2 社会维度社会责任状况
        5.4.3 治理维度社会责任表现
    5.5 模型分析
        5.5.1 层次分析法赋权
        5.5.2 评价结果分析
    5.6 发展建议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6.1 研究成果和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电力企业加强管理的行动指南(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发展格局下,电力企业要全面推行“十大战略”[J]. 徐进. 能源, 2021(11)
  • [2]近代太原的电力工业与城市生活 ——以太原新记电灯公司的发展为中心[D]. 王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路径演化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视角[D]. 张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新时代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与碳减排环境经济政策研究[D]. 张晶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基于J电力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的中日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比较与评价研究[D]. 王小波. 东南大学, 2020
  • [6]C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 谢昕彤.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7]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D]. 张美珍.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电力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杨娴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9]DW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 高骏晨. 扬州大学, 2020(05)
  • [10]基于ESG的我国上市发电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李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标签:;  ;  ;  ;  ;  

加强电力企业管理行动指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