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播种育苗合理密度研究

银杏播种育苗合理密度研究

一、银杏播种育苗合理密度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平[1](2021)在《银杏栽培技术要点》文中研究指明银杏素有"千年银杏"的称号,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在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区栽培。银杏的用途极为广泛,在我国园林绿化中十分常见,具有较强观赏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药用和食用价值,因此银杏栽培种植价值极高,对银杏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杨蕴力[2](2021)在《裂叶桦转BpGLK基因的研究》文中提出Golden2-like(GLK)转录因子,属于GARP转录因子家族,是一类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其主要功能为调控植物的叶绿体发育、调控叶色,激素信号转导,参与植物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及植物衰老等。研究已证明,GLK基因的抑制表达可使植物叶片呈现金黄色或黄绿色,可为园林绿化彩叶树种的选择提供基础材料。裂叶桦(Betula pendula’Dalecarlica’)是来自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叶片呈现多裂状,树干洁白通直,枝条细柔软下垂,观赏价值很高。但其叶色为正常绿色,为了创造彩色裂叶桦新品种,满足人们日益对彩叶树的需要,本研究以其为材料,利用前期构建的BpGLK1抑制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了叶片呈现黄色转基因裂叶桦新品系。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茎段转化法进行裂叶桦的遗传转化,共获得8个抑制表达转基因株系,其中RE1-RE5表现为黄叶,RE6-RE8表现为绿叶。分子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裂叶桦受体基因组中,并能够不同程度降低BpGLK1基因相对表达量。(2)转基因株系叶色参数测定显示,在植物生长发育时期,RE1-RE5为黄叶株系,其叶色亮度显着高于WT株系和RE6-RE8绿叶株系。(3)光合色素测定显示,RE1-RE5黄叶株系的SPAD、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WT株系和RE6-RE8绿叶株系;而叶绿素a与b比值则是黄叶株系RE1-RE5高于WT和绿叶株系RE6-RE8。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显示,从7月到8月黄叶株系均高于WT,9月下降至低于WT,而绿叶株系则在三个月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荧光参数测定,结果显示,参试株系的qP无显着差异,而ΦPSⅡ和qN趋势一致,即黄叶株系高于WT及RE6株系,RE2的Fv/Fm最高,其余株系没有显着差异。光合参数测定显示,参试株系的Pn值无显着差异,Gs和Tr的趋势一致,均是RE1最高。(5)生长特性分析显示,在9月苗木封顶后,RE1、RE2、RE4和RE6的苗高显着高于WT,而RE8的苗高则显着低于WT,其中RE3的速生点最早,RE6在速生点的生长速度最快,为2.7240cm·d-1。(6)转录组分析显示,黄叶株系RE与WT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防御反应,含磷化合物代谢过程,有机物生物合成过程,初级代谢过程,大分子代谢过程;绿叶株系RE6与WT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防御反应,有机物代谢过程;黄叶株系与绿叶株系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过程。在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结果中找到光合作用相关基因BpLhcb1、BpLhcb2和BpLhcb4,上述基因在抑制表达株系RE1-RE8中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表达。

鱼亚军[3](2021)在《营林造林中的播种育苗技术要点探究》文中提出营林造林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加强城市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营林造林的建设与管理当中,播种育苗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手段,借助播种育苗技术可以保障林木的生长态势,提高林木的存活率,改善病虫害问题,促进我国营林造林工作有效开展。本文通过探讨营林造林中的播种育苗技术要点,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曹钟允[4](2020)在《银杏复干发育及其转录组调控》文中提出银杏(Ginkgo biloba L.)是第四纪冰川后银杏科中唯一存活至今的孑遗树种,被称为历史遗产和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古树数量多,分布广泛。银杏从幼龄到千年生古树存在普遍的“茎生枝”(复干)现象,且国内银杏古树大部分为无性系多代同株,复干丛生。“多代同株”现象是银杏达到生长极限或为抵御不良环境产生的维持生命系统的重要繁殖更新策略,是银杏经历灾难后仍能保存至今的关键。通过对银杏复干发育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复干的发生机理,为揭示银杏古树长寿奥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在实践生产中合理适当的利用复干进行繁殖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在银杏复干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地理分布、复干存在意义、复干代替母干过程及复干利用等方面,缺乏对复干发生机理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生长指标测定及解剖观察,了解银杏复干的生长特性及其发端的解剖结构;通过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测定两个不同发育时期复干和同株侧枝的内源激素含量指标,明确复干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与正常侧枝的区别;最后,选用两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银杏复干和同株树干上相同位置未发育复干的部位作对照,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调控银杏复干发育的分子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银杏复干在自然状态下单株复干数、复干发生率、复干高和基径在不同年龄下差异显着,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平茬、移栽及平茬移栽3种处理均能促进银杏复干的发生,其中平茬起主要作用,对复干高和基径增加效果明显。(2)银杏复干发端解剖观察发现,银杏复干起源于主干根茎交界处的茎皮层中的潜伏芽。复干的发育过程分为4个时期:复干芽休眠期、分化期、输导组织形成期、萌芽期,休眠芽受到一定的内外环境刺激即可萌发。(3)银杏复干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测定结果分析发现,在复干萌芽和伸长生长时期,复干中各激素含量均高于侧枝,且萌芽期ZA和GA3含量显着高于侧枝,打破隐芽休眠,促进复干萌发。伸长生长时期较萌芽期GA3显着下降,IAA和ZA含量显着高于萌芽期。两时期复干和侧枝(IAA+ZA+GA3)/ABA比值均大于1,且复干该比值极大于侧枝,IAA/ZA比值极小于侧枝。复干在伸长生长时期(IAA+ZA+GA3)/ABA比值较萌芽时期降低,生长趋势减缓,而侧枝该比值略有升高。(4)通过将银杏复干两个发育时期和正常部位未发生复干处对比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平均44,340,111条Clean Reads,平均占原始序列数的97.56%。各样本的cDNA文库与银杏参考基因组比对率均在88%以上。经差异基因筛选,在萌芽期复干和对照对比组中共获得74条差异基因,复干的萌芽期和伸长生长期对比组中获得104条差异基因,伸长生长期复干和对照对比组中获得2151条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生物学过程中的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细胞进程(cellular process)、膜部分(membrane part)、催化活性(catalytic)和蛋白结合(binding)等过程。结合内源激素测定进一步分析差异基因KEGG富集发现,差异基因被注释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苯丙烷类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糖酵解(Glycolysis/Gluconeogenesis)等多个与复干发育相关的途径,其中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富集到差异基因42条。这些通路中显着富集的基因对复干休眠芽的抑制及后期复干的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IAA和GA3相关的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激素的合成,使受体基因上调表达,致使复干萌发。

倪召欣[5](2020)在《侧柏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文中研究说明侧柏起源于中国,是我国重要的荒山造林绿化树种,具有极为丰富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侧柏优树种子质量进行测定,建立侧柏种子园对侧柏种源进行生长指标测定,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侧柏半同胞家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不同侧柏半同胞家系进行亲缘关系聚类分析,为侧柏半同胞家系保存、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侧柏种子质量评价15个侧柏优树种子品质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其中优树种子千粒重排名最高的为T-10#,重量为22.91g,最低的为66#,重量为13.63g,各优树种子平均重量为19.058g,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9.28g;优树种子发芽率排名最高的为162#,发芽率为64.98%,最低的为49#,发芽率为2.91%,各优树种子平均发芽率为25.552%,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39.428%;优树种子发芽势排名最高的为162#,发芽势为24.27%,最低的为170#,107#,49#,发芽势均为0%,各优树种子平均发芽势为10.19%,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4.27%。(2)侧柏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评价15个侧柏半同胞家系生长指标,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其中苗高排名最高的为162#,苗高为45.86cm,最低的为66#,苗为25.7cm,各侧柏半同胞家系平均苗高为36.71cm,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0.16cm;地径排名最高的为167#,地径为0.57cm,最低的为66#,地径为0.356cm,各侧柏半同胞家系平均地径为0.44cm,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214cm;枝叶数排名最高的为162#,分枝叶数为158.20片,最低的为34#,分枝叶数为91.6片,各侧柏半同胞家系平均分枝叶数为128.95片,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66.6片。苗高速生期集中在6月中旬到8月中旬;地径速生期集中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分枝叶数加速展叶早于苗高和地径,在5月上旬到5月中旬就已加速展叶。随后生长逐渐放缓。侧柏半同胞家系生长指标与优树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呈现正相关。(3)侧柏半同胞家系生理生化评价侧柏半同胞家系NR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均呈现显着差异水平。NR活性排名最高的为167#,含量为16.41μg·g-1h-1,最低的为93#,含量为11.83μg·g-1h-1,各侧柏半同胞家系平均NR活性为14.20μg·g-1h-1,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4.58μg·g-1h-1;可溶性糖含量排名最高的为198#,含量为956.25μg·g-1,最低的为66#,含量为409.38μg·g-1,各侧柏半同胞家系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631.81μg·g-1,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631.81μg·g-1;叶绿素含量排名最高的为162#,含量为7.08mg·g-1,最低的为34#,含量为1.94mg·g-1,各侧柏半同胞家系平均叶绿素含量为4.216 mg·g-1,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5.14 mg·g-1;POD活性排名最高的为167#,含量为56.8μg·g-1.min-1,最低的为T-10#,含量为5.34μg·g-1.min-1,各侧柏半同胞家系平均POD含量为30.02μg·g-1.min-1,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51.46μg·g-1.min-1。(4)侧柏优树种子特性、侧柏半同胞家系生长及生理生化相关性分析各地侧柏优树种子指标测定与苗木生长指标呈现正相关性。在生理生化指标与生长指标相关系测定中,NR活性与地径呈现显着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苗高、地径呈现显着性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苗高、地径、分枝叶数呈现显着正相关;POD活性与地径呈现极显着正相关。(5)基于SSR分子标记的侧柏半同胞家系遗传多样性分析18对引物扩增的平均在135277条之间,平均扩增出的片段大小为233.5556,各种源多态条带差异较大。不同侧柏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显着,观测到的等位基因(Na)变幅为317;有效的等位基因数(Ne)变幅为1.00762.7083;Nei’s基因多样度(H)变幅为0.00750.6308;Shannon信息指数(I)变幅为0.02491.3125。15个侧柏半同胞家系平均Na=6.1111、Ne=1.514,H=0.2761、I=0.5646。侧柏半同胞家系种级水平观测的等位基因数为Na=3.8331,有效等位基因数Ne=0.5173,Nei’s基因多样度H=0.2038,Shannon信息指数I=0.3868,四个参数在种级水平上显着低于种源水平。遗传分化程度Fst=0.1297,说明群体间分化程度呈中等。Fis统计量平均值为-0.057,表示群体杂合过量。遗传分化系数计算得到种级水平的基因流Nm=1.6775,说明侧柏15个种源区间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6)侧柏半同胞家系选择通过对1年生侧柏优树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以及侧柏半同胞家系的苗高、地径、分枝叶数、NR活性、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共计10个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共选择出优良速生侧柏半同胞家系6个,分别为162#(枣庄市峄城区吴山村),167#(滕州市柴胡店镇),140#(枣庄市山亭区石佛寺),198#(枣庄市山亭区北峪),49#(枣庄市山亭区大苗山)。

韩朱瑜[6](2019)在《社区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导致了耕地面积缩小,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绿化面积减少、城市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发展,还会造成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增大、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等诸多问题。所以,居民产生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在社区生产性景观的发展随之开始兴起,居民开始在社区空间自发的种植生产性作物,来寄托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本文首先收集生产性景观的相关资料,对生产性景观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索。其次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总结了社区生产性植物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主要包括植物的选择、栽植形式、景观配置三个方面的应用策略总结;并且将生产性植物与社区中的景观节点、私家阳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屋顶花园以及个人庭院六种社区空间结合造景进行了阐述。紧接着进一步将生产性植物的应用研究落实到西安市,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了解了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的种植现状与居民的种植意愿,针对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提出了优植物种植与植物配置方面的优化意见,并总结了适用于西安市社区的生产性植物列表。最后以西安市的小区为切入,做了了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文章针对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周期、植物配置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以后西安市居民选择生产性植物提供了方便。

亓军红[7](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王莉,李卫星[8](2018)在《果树栽培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以银杏栽培学中实践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科院校园艺专业的果树栽培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综合目前果树栽培学的教学现状,可通过制定实践教学日历、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将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开设校外实践课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高校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的培养方式,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既能巩固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增加实践技能,成为真正有用的园艺专业人才。

陆洋[9](2018)在《银杏育苗及造林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压条育苗等几种常见的银杏育苗繁殖方式,并从林地准备、造林、幼林抚育等方面介绍了其造林技术,为广大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贤帆[10](2018)在《森林培育规划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森林培育规划设计作为与绿化建设十分紧密的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森林培育规划包含的内容较广,主要包括: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森林抚育规划设计等。无论是苗圃规划设计还是造林规划设计都与现在的绿化建设事业息息相关。迄今为止,森林培育规划设计已经有少量的研究成果,但主要集中在苗圃规划设计和造林规划设计中,其研究方向多为森林培育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而对于森林培育规划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研究到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施工图设计阶段处于总体规划设计完成之后的深化设计阶段,是对规划设计内容的深化,是为落地建设而进行绘制的图纸。由于目前森林培育规划中对于施工图设计的研究仍是空白,在对森林培育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时,常常缺失施工图设计部分,这样的设计是不完整的,会带来森林培育规划设计项目建成质量难以把控,工程预算难以计算等问题。针对现今森林培育规划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所存在的问题,论文以苗圃规划设计以及造林规划设计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踏查、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际案例设计等方法对森林培育规划施工图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苗圃施工图设计需由苗圃生产工艺施工图设计、苗圃基础建设施工图设计两大块内容组成。(1)通过对苗圃中所常用生产工艺的基础知识梳理,研究获得了苗圃生产工艺施工图设计的所需要的理论基础。苗圃生产工艺施工图分为播种苗生产工艺施工图、营养繁殖生产工艺施工图、移植苗及大苗种植生产施工图。在本研究中对各类苗圃生产工艺施工图进行施工图模式绘制,为该类施工图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画法示范说明。(2)苗圃基础建设施工图设计涉及的内容包括施工图总图部分设计、道路施工图设计、建筑及构筑物施工图设计、苗圃景观施工图设计以及给排水施工图设计。施工图的总体结构呈“总体—部分—详细”的组合形式。在本研究中给出了苗圃基础建设施工图各类图纸的设计思路和画法示范说明。2.造林施工图设计需由造林整地施工图设计、造林种植施工图设计两块内容组成。造林整地施工图设计研究基于对多种立地类型的分析,总结造林整地的理论原则,通过绘制造林整地模式施工图,为造林规划设计中的造林整地施工图设计提供画法示范和设计思路指导。造林种植施工图设计与苗圃中的种植施工图设计方法比较相近。3.在实际项目施工图设计案例中给出施工图出图排版示范。通过本研究,对森林培育规划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为森林培育规划设计中的苗圃施工图以及造林施工图设计提供画法示范和设计思路,为森林培育规划中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参考范例。

二、银杏播种育苗合理密度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播种育苗合理密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银杏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苗木培育
    1.1 播种育苗
    1.2 嫁接育苗
2 栽培管理要点
    2.1 园地选择
    2.2 品种选择
    2.3 适时播种
    2.4 田间管理
        2.4.1 清理杂草
        2.4.2 水肥管理
        2.4.3 整形修剪
    2.5 保花促果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3.1.1 银杏叶枯病
        3.1.2 银杏早期黄化病
    3.2 虫害防治
        3.2.1 银杏超小卷叶蛾
        3.2.2 银杏大蚕蛾
        3.2.3 白蚁
4 结语

(2)裂叶桦转BpGLK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裂叶桦研究概况
    1.2 园林绿化中彩叶植物的应用情况
        1.2.1 彩叶植物培育的重要性
        1.2.2 黄叶植物研究进展
    1.3 GLK基因的研究情况
        1.3.1 GLK转录因子生物学功能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裂叶桦BpGLK的遗传转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转BpGLK裂叶桦的获得
        2.2.2 转基因裂叶桦分子检测
    2.3 本章小结
3 转基因裂叶桦生长及生理特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叶色变异分析
        3.2.2 光合色素测定
        3.2.3 光合及荧光参数测定
        3.2.4 苗期高生长特性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光合相关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转录组数据的评估
        4.2.2 转录组数据分析
        4.2.3 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
        4.2.4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特性
    4.3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GLK基因调控叶色形成
    5.2 植物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性能、生长特性的关系
    5.3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裂叶桦BpGLK抑制表达株系基因表达特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营林造林中的播种育苗技术要点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1.1 种子的采集技术
    1.2 种子的处理技术
2 播种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3 播种技术要点
    3.1 播种时间
    3.2 播种密度
    3.3 播种方法
    3.4 树苗覆土
4 育苗技术要点
    4.1 水肥管理
    4.2 温度管理
    4.3 病虫害的防治
5 结语

(4)银杏复干发育及其转录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银杏概述
    1.2 银杏特异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1.3 银杏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1.4 银杏复干研究进展及应用
    1.5 转录组在林木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本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复干的发生及发育能力测定
        2.3.2 不同处理对复干发生及生长的影响
        2.3.3 复干的发端解剖观察
        2.3.4 内源激素测定
        2.3.5 植物RNA的提取和反转录
        2.3.6 荧光定量PCR验证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银杏复干发生及发育能力
        3.1.1 复干发生率
        3.1.2 复干数
        3.1.3 复干的高和基径
    3.2 不同处理对复干的影响
        3.2.1 处理对单株复干数的影响
        3.2.2 处理对复干发生率的影响
        3.2.3 处理对复干基径的影响
        3.2.4 处理对复干高的影响
    3.3 复干发端解剖特征
    3.4 复干与侧枝生长过程激素变化
    3.5 转录组测序
        3.5.1 测序文库质量评估与组装结果统计
        3.5.2 各样本的c DNA文库与银杏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3.5.3 表达量估计
        3.5.4 差异表达分析
        3.5.5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结果注释
        3.5.6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3.5.7 KEGG通路分析
        3.5.8 银杏复干发生及发育相关调控途径
        3.5.9 转录因子分析
    3.6 差异基因表达量验证
4 讨论
    4.1 银杏复干的起源与其促发因素
    4.2 银杏复干的形成与树龄的关系
    4.3 银杏复干发育与植物内源激素的关系
    4.4 银杏复干发生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理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侧柏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侧柏简介
    1.2 生长测定在林木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1.2.1 林木生长指标测定
        1.2.2 侧柏种质资源评价生长测定研究进展
    1.3 生理生化测定与林木种质资源评价
        1.3.1 林木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1.3.2 侧柏种质资源生理生化评价研究进展
    1.4 基于分子标记的林木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进展
        1.4.1 主要分子标记类型及其特点
        1.4.2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侧柏上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主要仪器
    2.3 试验材料
        2.3.1 优树种子测定
        2.3.2 生长指标测定
        2.3.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3.4 SSR分子标记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侧柏优树种子质量测定
        3.1.1 侧柏优树种子千粒重
        3.1.2 侧柏优树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
        3.1.3 侧柏优树种子质量F检验
        3.1.4 侧柏优树种子质量Duncan检验
        3.1.5 侧柏优树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进程测定
    3.2 侧柏半同胞家系生长评价
        3.2.1 侧柏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Logistic模型的建立
        3.2.2 侧柏半同胞家系生长指标F检验
        3.2.3 侧柏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Duncan检验
    3.3 侧柏半同胞家系生理生化评价
        3.3.1 侧柏半同胞家系生理生化指标F检验
        3.3.2 侧柏半同胞家系生理生化Duncan检验
    3.4 侧柏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3.5 侧柏半同胞优良家系选择
        3.5.1 侧柏半同胞优良家系聚类分析
        3.5.2 侧柏半同胞优良家系选择
    3.6 侧柏半同胞家系SSR扩增结果分析
        3.6.1 亲本群体的SSR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3.6.2 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析
        3.6.3 基于Nei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
        3.6.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 讨论
    4.1 侧柏优树种子质量与苗期生长相关性
    4.2 侧柏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评价
    4.3 侧柏半同胞家系生理生化评价
    4.4 侧柏半同胞家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5 结论
    5.1 侧柏优树种子评价
    5.2 侧柏半同胞家系生长评价
    5.3 侧柏半同胞家系生理生化评价
    5.4 侧柏半同胞家系SSR分析
    5.5 侧柏半同胞家优良家系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6)社区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1.2 城市居民耕地面积剧减
        1.1.3 居民对田园意识的回归
        1.1.4 社区景观环境发展趋势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生产性景观植物的应用与发展
        1.3.1 国外应用和发展
        1.3.2 国内应用和发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社区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1.4.2 生产性植物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技术路线
2 生产性景观相关研究理论
    2.1 生产性景观的相关理论
        2.1.1 田园城市理论
        2.1.2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CPUL)理论
        2.1.3 农业城市主义理论
        2.1.4 可持续景观理论
    2.2 生产性景观的相关概念
        2.2.1 都市农业
        2.2.2 生产性景观
        2.2.3 社区农业
    2.3 社区生产性景观
        2.3.1 社区生产性景观的概念
        2.3.2 社区生产性景观的类型
        2.3.3 社区生产性景观发展的可行性
    2.4 本章小结
3 社区生产性植物设计原则与策略
    3.1 社区生产性植物设计原则
        3.1.1 可参与性原则
        3.1.2 美观性原则
        3.1.3 协调性原则
        3.1.4 生态性原则
        3.1.5 食用性原则
        3.1.6 减少病虫害原则
        3.1.7 相容性原则
    3.2 社区生产性植物选择配置
        3.2.1 选择策略
        3.2.2 选择类型
        3.2.3 栽植形式
        3.2.4 景观配置
    3.3 生产性植物与社区空间结合
        3.3.1 与社区点状空间结合
        3.3.2 与社区线状空间结合
        3.3.3 与社区面状空间结合
    3.4 植物养护相关技术
        3.4.1 屋顶绿化
        3.4.2 堆肥
        3.4.3 雨水收集
        3.4.4 综合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调查研究
    4.1 西安市概况
        4.1.1 西安市自然条件
        4.1.2 西安市社区类型
    4.2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种植现状调研
        4.2.1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状调查结果
        4.2.2 结果分析
    4.3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公众接受度调查
        4.3.1 调查问卷设计
        4.3.2 调查问卷结果
        4.3.3 调查结果启示
    4.4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存在的问题
    4.5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优化设计
        4.5.1 生产性植物选择
        4.5.2 生产性植物配置
    4.6 本章小结
5 西安社区生产性景观优化设计
    5.1 锦园新世纪生产性景观设计概况
        5.1.1 场地概况
        5.1.2 设计理念与设计构思
        5.1.3 总平面图
        5.1.4 空间分析
    5.2 分区节点设计
        5.2.1 生产性屋顶设计
        5.2.2 生产性宅间绿地
        5.2.3 生产性道路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表录
附录三 问卷调查

(7)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8)果树栽培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以银杏栽培学中实践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果树栽培学的教学现状
    (一) 教学内容陈旧
    (二) 实践教学深度不够
    (三) 实践教学条件不达标
    (四) 课程的考核不注重实践能力
二、以银杏栽培学为例探讨实践教学在果树栽培学中的应用
    (一) 实践环节教学日历的制定和实施
    (二) 教学方法和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多样化, 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
    (三) 以课题为载体以课题为载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 实践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
    (五) 改进考核方式改进考核方式, 注重实践技能
三、结语

(9)银杏育苗及造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银杏育苗技术
    1.1 播种育苗
        1.1.1 采集种子
        1.1.2 选地整地
        1.1.3 播种
        1.1.4 田间管理
    1.2 扦插育苗
    1.3 压条繁殖
    1.4 分株育苗
2 造林技术
    2.1 林地准备
    2.2 定植
    2.3 幼林抚育
3 结语

(10)森林培育规划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森林培育规划设计中进行施工图设计的意义
    1.3 森林培育规划设计基础
        1.3.1 苗圃规划设计基础
        1.3.1.1 苗圃的定义
        1.3.1.2 苗圃分区
        1.3.1.3 苗圃施工图分类
        1.3.2 造林规划设计基础
        1.3.3 施工图设计基础理论
        1.3.3.1 施工图的定义
        1.3.3.2 施工图图样组成
2 森林培育规划行业发展现状
    2.1 苗圃规划行业的发展现状
    2.2 造林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2.1 苗圃规划施工图设计
        3.2.1.1 苗圃生产工艺施工图设计
        3.2.1.2 苗圃基础建设施工图设计
        3.2.2 造林规划施工图设计
    3.3 技术路线
    3.4 研究方法
        3.4.1 文献查阅法
        3.4.2 关键词搜索统计法
        3.4.3 实地调研法
        3.4.4 电脑技术辅助设计
        3.4.5 实例设计分析法
4 结果分析及说明
    4.1 施工图设计画法说明
    4.2 苗圃播种育苗生产工艺施工图设计
        4.2.1 撒播育苗施工图设计
        4.2.2 小粒种子育苗施工图设计
        4.2.3 中粒种子育苗施工图设计
        4.2.4 点播育苗施工图设计
    4.3 苗圃营养繁殖生产工艺施工图设计
        4.3.1 插条育苗施工图设计
        4.3.1.1 硬枝扦插施工图设计
        4.3.1.2 嫩枝扦插施工图设计
        4.3.2 嫁接育苗施工图设计
        4.3.2.1 枝接施工图设计
        4.3.2.2 芽接施工图设计
    4.4 移植苗及大苗种植生产工艺施工图设计
        4.4.1 苗木移植施工图设计
        4.4.2 大苗种植施工图设计
    4.5 苗圃基础建设施工图设计
        4.5.1 苗圃施工图总图设计
        4.5.2 苗圃道路施工图设计
        4.5.3 苗圃给排水施工图设计
        4.5.4 苗圃建筑及构筑物施工图设计
        4.5.4.1 苗圃中的单体建筑施工图设计
        4.5.4.2 苗圃中的构筑物施工图设计
        4.5.5 苗圃附属景观工程施工图设计
    4.6 造林规划施工图设计
        4.6.1 造林种植施工图设计
        4.6.1.1 植苗造林施工图设计
        4.6.1.2 直播造林施工图设计
        4.6.1.3 分殖造林施工图设计
        4.6.2 造林整地施工图设计
        4.6.2.1 带状整地施工图设计
        4.6.2.2 块状整地施工图设计
    4.7 施工图设计实例及分析
        4.7.1 南京苏星农林基地规划设计项目
        4.7.1.1 项目实地调研
        4.7.1.2 南京苏星农林基地规划设计说明及规划总图
        4.7.1.3 南京苏星农林基地施工图设计
        4.7.2 三门峡市卢氏县当家山庄核桃产业园规划设计项目
        4.7.2.1 项目实地调研
        4.7.2.2 项目规划设计
        4.7.2.3 造林施工图设计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南京苏星农林基地部分施工图设计图件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四、银杏播种育苗合理密度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银杏栽培技术要点[J]. 李旭平. 南方农业, 2021(24)
  • [2]裂叶桦转BpGLK基因的研究[D]. 杨蕴力.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3]营林造林中的播种育苗技术要点探究[J]. 鱼亚军. 农村实用技术, 2021(02)
  • [4]银杏复干发育及其转录组调控[D]. 曹钟允.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5]侧柏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D]. 倪召欣.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6]社区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研究[D]. 韩朱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果树栽培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以银杏栽培学中实践教学为例[J]. 王莉,李卫星. 大学教育, 2018(07)
  • [9]银杏育苗及造林技术[J]. 陆洋. 种子科技, 2018(05)
  • [10]森林培育规划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研究[D]. 陈贤帆.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银杏播种育苗合理密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