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论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柴建学[1](2021)在《新课改下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析》文中提出作文在语文科目的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作文的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新课改是我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出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教育体系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具体教学改革工作。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新课改下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现状和策略进行分析。

金昂[2](2020)在《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对语文习作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延吉市D小学五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准对于写作的要求,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及学生作文发现,学生之间的作文内容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内容单调乏味。还有的作文内容只流于一种写作形式,没有生活的趣味,没有动人的情节,使读者无法充分的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的融入,生硬枯燥。这与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整理分析前人关于生活经验积累与小学生作文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发现前人集中于生活化作文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缺少对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对习作的影响的相关理论支持,并且对于生活经验的构成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将以将主要围绕“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为为中心,调查了解了目前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现状及习作学习现状,得出群体差异,分析二者相关关系,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提高习作学习水平,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些许可行建议。本研究以延吉市D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期间共观察了6个班的语文课堂,共计52节课。问卷调查了 6个班共计265名学生。针对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及习作学习的现状访谈了语文教师。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描述了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现状、习作水平及群体差异,同时通过课堂观察和日常观察分析小学生如何积累生活经验,结合访谈调查分析对习作学习的影响。通过分析论证,形成三条结论:(1)小学生生活经验由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知识构成,经验积累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目前总体积累水平一般,且生活知识的积累水平高于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2)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在不同习作学习成绩上存在差异,生活经验积累随着习作学习成绩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且优秀层次的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情况显着高于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三个层次。(3)由于学生缺少与自然的互动,使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进而影响学生的习作情感;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局限,缺乏较为成熟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影响与习作知识相融合;由于学生缺乏自我反思,没有合理的运用生活知识,进而影响学生的习作能力。据此提出四条建议:(1)丰富学生的自然体验,让学生充分的感知生活;(2)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家校共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对已有的生活体验的认知和理解;(3)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书本知识相结合应用到实践中。(4)注重小学生在不同习作学习水平上的差异规律,充分运用生活经验,细致地进行分层差异性指导。

陈稚瑜[3](2020)在《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以海南昌江H小学为例》文中提出“语文难教,作文更难教”,这个百年作文问题一直存在。无论在县城还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提到作文教学都满腹怨言,满脸困惑。然而相比之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难度似乎更大。笔者到了支教所在的农村学校,更真实感受到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难度是县城教师没有办法想到的。教师依据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范文引路来进行作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没有生活的教育将是无源之水。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能解决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全文由绪论、主体及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缘由,分析国外、国内关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主体第一部分通过对所在的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更快速更直观了解学校情况,统计调查表后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从学生自身远离生活真实,写作目的脱离生活真实,作文教学脱离生活真实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二部分对生活化、生活化作文与生活化作文教学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建构主义,分析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特征,指出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突出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写作的真实完整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体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四个特点。第三部分主要描述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研究效果。选择所任教的四(1)班采用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进行作文教学,而对比班四(2)班采用传统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践前测的成绩和后测的成绩进行对比,以及对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学生在实践前与后在内容学习兴趣、对老师的态度、学习效果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用事实用数据证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效果显着。第四部分从学校综合管理秩序问题、教师生活化作文教学问题,学生生活化作文学习存在的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学校生活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第五部分提出具体策略:一是明确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目标;二是充实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三是重视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四是完善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在结语部分,进一步总结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性,讲述笔者研究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期待本课题的研究能得到进一步地改善。

杨媛媛[4](2020)在《基于习作能力培养的小学生感知经验改造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习作教学中,过分重视“怎么写”,却忽视了“写什么”这一原点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省略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封存了学生身体知觉参与认知发生状态的多种可能性,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语言学习和表述。个体的感知经验是其学习与表达的基础和起点,对其心智发展和语言学习具有重要价值,没有丰富的感知经验,个体就不能理解、内化和生成属于自己的意义和知识。要回答习作中“写什么”的问题,当然主要聚焦在感知经验上,感知经验与学生的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联结感知经验与写作的通道,实现感知经验的写作价值,由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教学到一种建设性的教学,从整体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这类研究有待加强。整合已有关于儿童感知及其经验的研究,本研究在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克里希拉穆提的自我认知理论等思想观照下,初步探明了感知经验的基本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并尝试厘清感知经验与写作的内部关系,阐明感知经验的写作价值。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编制关于感知经验与小学生习作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量化研究,较为全面呈现小学生感知经验现状及其与习作训练的关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小学生感知经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感官知识处于较高水平,被试小学生群体的感官知识水平总体发展状况较好;意义认知、情感体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小学生群体在头脑中开展认知加工活动和获得情感体验的能力尚可,但有待完善;自我觉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待进一步发展。2.小学生感知经验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其中小学生的感官知识维度在男女性别、年级组别、现居地、辅导班数量、外出活动次数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小学生的意义认知维度在年级组别、父母学历组别、主要抚养人、外出活动次数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小学生的情感体验维度在男女性别、现居地、主要抚养人、辅导班数量、外出活动次数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小学生的自我觉知维度在男女性别、年级组别、出生地、现居地、父母学历组别、主要抚养人上存在显着性差异。3.小学生感知经验各维度之间呈显着正相关,感知经验内部要素之间具有一定正向联系;感知经验各维度与习作训练之间呈显着正相关,感知经验内部要素与习作训练之间也具有一定的正向联系。最后,针对小学生的习作文本进行分析,透过文本发现小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感知敏锐的遗失、认知加工的缺乏、情感体验的贫瘠以及自我觉知的浅表等问题。具体探究小学生感知经验现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并据此重点探寻以感知经验为依托的、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与建议,包括走进生活:感悟和生成感知经验;经典阅读,建构和内化感知经验;独特体验:驱动和引领感知经验;自我觉知:审视和升华感知经验;习作表达:重组和外化感知经验。

刘莞[5](2020)在《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教师影响因素个案研究》文中指出“教育2030行动框架”在第38次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发布,教育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教育的使命被扩大至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大会还指出未来十五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和班集体里面是处于弱势或被边缘化的人群,为了更好实现教育公平,解决新课改的难题,使每个人接受全纳与优质教育,需要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研究影响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本文以期望效应、标签理论、教育病理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对六名小学语文学习困难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跟踪研究,呈现出他们的语文学习困难具体表现,根据学习困难的表现分析形成的具体原因。本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因素,研究发现,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受到教师如下影响:在教师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存在课堂内容缺乏趣味性、传统课堂形式过于单一和忽视学生的困难差异的问题;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求过高、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缺乏鼓励和赞扬、部分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贴上标签的问题;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有限、忽视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善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应做到:改善教师教育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经过研究调查,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受到教师因素的多方面影响,笔者重点从教师这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改善语文学习困难的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对学习困难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笔者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继续深入地研究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困难问题,也希望社会上更对的人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爱,关心学习困难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只有在关心和爱护下长大的学生,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广大教育者们的共同目标。

王丽娟[6](2020)在《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之下,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作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多年来一直颇受语文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同汉族地区和城镇地区小学相比,由于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受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在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开展的现状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焦点。笔者将从凉山州彝族聚居区教师的角度对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深入分析,从彝族文化和农村两个角度出发,寻求切实可行的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笔者以凉山州甘洛县几所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为调查点,对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彝文的语法结构与汉语语法结构的差异、彝族学生写作素养、彝族聚居区彝汉语言不通、彝族学生词汇缺乏、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习作资源匮乏、训练形式单一、作文评改笼统等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凉山州彝族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的进步,提高彝族地区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开展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与意义。要深入开展有关方面的深层次研究,改变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活作文落后的状况,为凉山州彝族聚居区生活作文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昌朵[7](2020)在《农村民族杂居地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探究 ——以贞丰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将面临从写话到写作文的转变。这一转变让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很难适应这么大难度的跨越,再加上农村民族杂居地区生活作文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方面存在一定的原因,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文教学存在功利化的心理趋势,教师忽略学生亲近生活,不重于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在习作任务中无从着手,不知道写什么成为学生写习作的首要难题。如何发挥民族杂居地区的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让当地小学作文教学以生活作文理念为指导,让作文教学事半功倍是论文的研究的目的。论文遵循新课标理念并结小学生的特点,在农村民族杂居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从我国民族发展分布来看,民族杂居地区小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相对汉族和城镇地区来说较为落后,这主要是因为民族杂居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使得教学的难度加大,尤其是语言方面的教学。针对这种现状,笔者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及教育”和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思想等等为理论依据,引导习作教学关注学生生活,重视身边的生活资源。希望通过生活作文教学,为他们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因此,论文以民族杂居地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较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深入研究了当地小学习作写作时的兴趣,态度和材料内容的选择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存在自己的问题。因此学生缺乏写作素材问题的解决,就从问题产生的原因着手,再结合民族杂居的特殊性,从民族杂居地区文化和乡土资源的角度,提出了民族杂居地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可操作性的对策,最后结合相关案例展开深入的分析。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社会生活作为生活作文教学素材的源泉,以这样的文化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加深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这也是顺应新课标的价值追求,由此,以民族杂居地区文化资源来开展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是一项值得尝试的探究。

王建强[8](2020)在《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文中指出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校教学的重点改革方面。小学作文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农村语文课程而言,作文教学的开展缺乏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较为落后,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王加木[9](2019)在《来源于生活 流露于自然——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文中提出将自然环境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既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模式,而且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应当纳入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体系当中。本文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研究,在简要分析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价值的基础上,着眼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策略。

卢筱[10](2019)在《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研究 ——以XX市XX区农村小学为例》文中提出本文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成语教学的要求的基础上,立足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以XX市XX区农村小学为例,对成语教学在农村小学中段的应用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实践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有效策略。全文将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制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并对小学成语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综述。第二部分: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理论依据。明确界定了成语和成语教学两个概念,并阐述了成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为成语教学在农村小学的应用奠定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现状。先是分析对新课标中对成语教学的要求,再是对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中的成语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最后是对XX市XX区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着重调查了农村小学中段学生学习成语的现状和教师教成语的现状,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这一部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学生对成语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检查测验的问题、网络语言和社会环境影响四个方面对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第五部分: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实施策略。分别从立足农村生活,智学成语、根据农村学情,积累成语、联系农村教学,巧用成语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策略。第六部分: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教学实践。对成语教学在农村小学中段进行实践,以成语阅读类、成语习作类、成语游戏类和成语积累类为例,并分别使用追根溯源法、讲编故事法、游戏活动法和成语归类法来进行教学实践。

二、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改下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新课改
    1. 发展背景。
    2. 教学要求。
    3. 对我国教育行业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1. 小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不高。
    2. 学生缺少阅读材料的积累。
    3. 教师更注重成绩的反馈而忽视写作过程的逻辑思维训练。
三、新课改下促进我国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工作开展的对策分析
    1. 在作文写作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
    2. 更加注重阅读材料方面的教学优化。
    3. 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4. 创新语文写作的教学形式。
    5. 提高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

(2)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对语文习作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延吉市D小学五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对习作学习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2.2 生活经验的特点及类型
    2.3 小学生生活经验的构成要素及学习功能分析
    2.4 小学生生活经验对习作学习的作用机制
    2.5 生活经验在语文习作学习中的体现
第三章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现状与习作学习现状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途径
    3.3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现状
    3.4 小学生习作学习现状
    3.5 小学生生活经验经验积累与语文习作学习的相关统计
第四章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现状与习作学习的特征分析
    4.1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特征分析
    4.2 小学生的习作学习特征分析
第五章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对习作学习的影响分析
    5.1 生活经验在小学生习作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5.2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对习作学习的总体影响分析
    5.3 小学生活经验积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学习水平影响分析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对语文习作学习影响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对习作学习的影响的访谈提纲

(3)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以海南昌江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改革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课堂观察法
        4.访谈法
        5.实验法
    (四)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调查问卷设计
        1.调查的目的
        2.调查的对象
        3.回收的情况
        4.调查的内容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自身远离生活真实
        2.写作目的脱离生活真实
        3.作文教学脱离生活真实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及特征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生活化
        2.生活化作文与生活化作文教学
    (二)理论依据
        1.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
        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
        3.建构主义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特征
        1.突出学生写作的主体性
        2.写作过程的真实完整性
        3.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体验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H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设计
        1.实践对象
        2.实践时间
        3.实践变量
        4.实践前后测
        5.实践过程
    (三)实践结果分析
        1.学习成绩的变化
        2.学习兴趣的变化
        3.写作能力的提高
        4.对老师态度的转变
        5.学习效果的变化
        6.基本结论
四、H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综合管理秩序问题
        1.安全管理的约束
        2.教学进度的要求
        3.管理理念的限制
    (二)教师生活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时间不充足
        2.作文教学理念不先进
        3.作文教学过程不科学
        4..作文教学讲评不民主
    (三)学生生活化作文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作文兴趣低下
        2.作文练习时间较少
        3.重视数量忽略质量
        4.生活中的情感缺失
五、优化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来,言之有物
        2.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二)充实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
        1.利用单元作文
        2.合理扩展内容
    (三)重视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
        1.借助生活实物,以观察储存作文素材
        2.借助生活场景,以描写训练学生直感
        3.借助生活事件,以陈述理顺作文线索
        4.借助生活感悟,以议理训练学生思维
        5.借助生活探究,以合作促进学生民主
    (四)完善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评价
        1.以作文内容评价优劣
        2.以真情实感唤醒体验
        3.以多种方式给予自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习作能力培养的小学生感知经验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个人成长背景
        1.1.2 现实背景反思
        1.1.3 经典着作阅读
        1.1.4 前沿理论发展
    1.2 研究综述
        1.2.1 境外关于感知经验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感知经验的研究
        1.2.3 国外对作文教学的研究
        1.2.4 国内对作文教学的研究
        1.2.5 已有研究评述
        1.2.6 创新之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内涵
        2.1.2 相关概念辨析
        2.1.3 感知经验的特征
    2.2 感知经验的构成要素
        2.2.1 感官知识:感知经验的基础
        2.2.2 意义认知:感知经验的核心
        2.2.3 情感体验:感知经验的驱动
        2.2.4 自我觉知:感知经验的升华
    2.3 感知经验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2.3.1 感知经验与写作的内部联系
        2.3.2 感知经验的写作价值阐释
第三章 感知经验现状及其与习作关系的调查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试测
        3.1.1 问卷编制构想
        3.1.2 问卷试测与修订
    3.2 正式调查研究结果
        3.2.1 调查目标
        3.2.2 调查对象与过程
        3.2.3 调查工具
        3.2.4 调查结果
        3.2.5 分析与讨论
        3.2.6 调查结论
第四章 习作文本中感知经验现状的表征
    4.1 文本分析的设计与实施
        4.1.1 研究目标
        4.1.2 研究对象选择与文本资料收集
    4.2 文本分析结果
        4.2.1 感知敏锐的遗失
        4.2.2 认知加工的缺乏
        4.2.3 情感体验的贫瘠
        4.2.4 自我觉知的浅表
    4.3 习作中感知经验现状的原因探析
        4.3.1 从教师的角度
        4.3.2 从家长与学生的角度
        4.3.3 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
第五章 基于习作能力培养的感知经验改造策略
    5.1 走进生活:感悟和生成感知经验
        5.1.1 亲近了解自然
        5.1.2 发展游戏与劳动力
        5.1.3 培养细节意识
    5.2 经典阅读:建构和内化感知经验
        5.2.1 撰写读书笔记
        5.2.2 建立与文本的联系
        5.2.3 形成文章图式
    5.3 独特体验:充实和引领感知经验
        5.3.1 创设真实情境
        5.3.2 间接移情体验
    5.4 自我觉知:审视和升华感知经验
        5.4.1 觉知内部自我
        5.4.2 适时自我冥想
        5.4.3 积极自我反思
    5.5 习作表达:重组和外化感知经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小学儿童感知经验调查正式问卷

(5)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教师影响因素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时代需要:对教育公平的诉求
        2.现实问题: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是新课改的难题
        3.个人支教经历:教师对语文学习困难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研究内容
        3.研究思路
        4.研究方法
        5.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学习困难
        2.语文学习困难
    (二)关于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1.学习困难的概念
        2.学习困难的类型
        3.学习困难的成因
    (三)关于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1.语文学习困难的概念
        2.语文学习困难的类型
        3.语文学习困难的成因
三、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成因的教师因素
    (一)教师教学方法方面
        1.课堂内容缺乏趣味性
        2.传统课堂形式过于单一
        3.教师忽视学生的困难差异
    (二)师生关系方面
        1.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求过高
        2.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缺乏鼓励和赞美
        3.部分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贴上标签
    (三)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1.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有限
        2.忽视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教师策略
    (一)改善教师教育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2.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
        1.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期待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3.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坚持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2.发展良好的家长关系支持学生学习和成长
五、结语
    (一)小结
    (二)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提出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1 生活作文是落实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1.3.2 生活作文顺应了作文改革教学的要求
        1.3.3 生活作文解决了学生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
    1.4 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方法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1.5.2 国内生活作文教学的现状
2 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2.1 生活作文的内涵
    2.2 理论依据
        2.2.1 语文课程标准
        2.2.2 生活即教育的理论
        2.2.3 与写作相关的其他理论
    2.3 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2.3.1 突出学生写作的主体性
        2.3.2 写作过程的真实完整性
        2.3.3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3 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聚居区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3.1.1 农村小学生写作缺乏内容
        3.1.2 彝语影响汉语表达
        3.1.3 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
    3.2 凉山州彝族聚居区生活作文问题存在的原因
    3.3 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作文现状归因分析
        3.3.1 彝族小学生作文概念认知不清
        3.3.2 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方法观念陈旧
4 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策略及方法
    4.1 积累彝族乡村生活素材
        4.1.1 观察乡村风景
        4.1.2 观察乡村人物
        4.1.3 参加生活劳动、传统节日活动
        4.1.4 加强阅读,收集彝族民间故事
        4.1.5 观看彝族生活纪录片
    4.2 先说后写,双语并用
        4.2.1 用双语讲生活故事(彝汉并重到汉语为重)
        4.2.2 提供汉语词汇和句子
    4.3 先读后写,借鉴语言和结构
        4.3.1 读课文和作文后模仿语言
        4.3.2 读课文和作文后模仿结构
    4.4 凉山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生活作文教学实施建议
        4.4.1 避免刻意营造生活体验
        4.4.2 重视培养彝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
5 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小学生活作文实施效果
    5.1 学生方面
        5.1.1 对作文态度的改观
        5.1.2 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5.1.3 情景得到了表达
    5.2 教师方面
        5.2.1 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
        5.2.2 教师的作文指导方式得到了改变
        5.2.3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不断提高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农村民族杂居地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探究 ——以贞丰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述
        2.1.1 “生活教学”内涵
        2.1.2 生活作文教学
        2.1.3 生活即教育
        2.1.4 乡土资源
    2.2 理论依据
        2.2.1 生活作文理念
        2.2.2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
        2.2.3 小砂丘的“生活作文”理论
    2.3 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4 生活教育理念下生活作文教学的特征
3 农村民族杂居地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农村民族杂居地区基本情况
        3.1.1 学生混用多种语言
        3.1.2 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
    3.2 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内容
    3.3 农村民族杂居地区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3.3.1 学生自身不够关注乡村生活
        3.3.2 学生写作目的不关注生活
        3.3.3 学生汉语水平差异显着
        3.3.4 教师未充分认识生活作文的价值
        3.3.5 教师未领会课标生活理念
        3.3.6 教师实践生活作文教学有难度
    3.4 农村民族杂居地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3.4.1 习作缺少真情实感
        3.4.2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3.4.3 学生对乡土生活缺乏观察
        3.4.4 母语影响书面表达
        3.4.5 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
        3.4.6 读书渠道匮乏
4 农村民族杂居地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对策
    4.1 观察教学生活化
        4.1.1 引导学生观察乡村生活
        4.1.2 善于创设生活化场景
        4.1.3 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4.2 阅读内容生活化
        4.2.1 从地方民族文化书籍中获取
        4.2.2 从民族山歌集中获取
    4.3 多民族文化在生活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4.3.1 多民族文化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4.3.2 社会对多民族文化的支持认可
    4.4 口语交际内容生活化
        4.4.1 口语交际提高汉语表达
        4.4.2 口语交际获取写作素材
5 农村民族杂居地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案例及分析
    5.1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案例及分析
    5.2 积累农村民族杂居地区文化写作素材的案例分析
    5.3 生活作文教学在农村民族杂居地区教学效果分析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应对考试的教学目的
    (二)相关的教育人员缺乏作文指导与评改的能力
    (三)阅读面不广,缺少写作经验
二、农村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二)建设资深的教师团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把扩大阅读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

(9)来源于生活 流露于自然——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2.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 突出作文教学理念的创新
    (2) 强化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3) 抓好作文教学内容拓展
3. 结语

(10)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研究 ——以XX市XX区农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标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成语
        二、成语教学
    第二节 成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记忆遗忘理论
第二章 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现状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成语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 人教版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内容分析
        一、小学中段语文教材成语统计
        二、小学中段语文教材成语分析
    第三节 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第四节 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学生对成语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音、形、义
        二、理解不到位
        三、课外积累少
    第二节 教师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重视
        二、缺少文化意蕴
        三、忽略引导方法
    第三节 检查测验的问题
    第四节 网络语言和社会环境影响
第四章 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立足农村生活,智学成语
        一、追根溯源法:还原成语文化,联系农村自然生活
        二、讲编故事法:加深学习体验,感悟农村社会生活
        三、游戏活动法:丰富成语积累,活跃农村学习生活
    第二节 根据农村学情,积累成语
        一、成语归类,巧记成语
        二、课外阅读,随文积累
        三、成语摘抄,大声朗读
        四、利用工具,自学成语
    第三节 联系农村教学,巧用成语
        一、与口语交际相联系,于表达中说成语
        二、与阅读教学相联系,于语境中解成语
        三、与作文教学相联系,于习作中用成语
第五章 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的教学实践
    第一节 成语阅读类教学实践——以使用追根溯源法为例
    第二节 成语习作类教学实践——以使用讲编故事法为例
    第三节 成语游戏类教学实践——以使用游戏活动法为例
    第四节 成语积累类教学实践——以使用成语归类法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改下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析[J]. 柴建学. 学苑教育, 2021(21)
  • [2]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对语文习作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延吉市D小学五年级为例[D]. 金昂. 延边大学, 2020(05)
  • [3]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以海南昌江H小学为例[D]. 陈稚瑜.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基于习作能力培养的小学生感知经验改造研究[D]. 杨媛媛. 江南大学, 2020(01)
  • [5]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教师影响因素个案研究[D]. 刘莞. 西南大学, 2020(01)
  • [6]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D]. 王丽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农村民族杂居地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探究 ——以贞丰县为例[D]. 杨昌朵.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8]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 王建强. 华夏教师, 2020(08)
  • [9]来源于生活 流露于自然——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J]. 王加木. 当代家庭教育, 2019(18)
  • [10]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成语教学研究 ——以XX市XX区农村小学为例[D]. 卢筱.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标签:;  ;  ;  ;  

论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