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务局“三软”中斜煤层液压支架选型及初支力和工作阻力测定

淮北矿务局“三软”中斜煤层液压支架选型及初支力和工作阻力测定

一、淮北矿务局“三软”中斜煤层液压支架的选型及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的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1](2020)在《大采高综采煤壁滑移片帮机理及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采高综采因其适用性强和工艺简单等优势,已成为我国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高度的加大,大采高综采煤壁片帮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地制约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大采高综采煤壁片帮以斜直线型和圆弧型滑移为主,占比80%以上。现有成果多采用滑动体理论研究两种片帮的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煤壁稳定性安全系数变化规律不明、最大滑移深度及最危险滑移面难以预测等问题,由此对工程实际中煤壁片帮控制带来了困难。鉴此,本文采用现场观测、理论推导、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红庆河煤矿3-1101工作面为背景,对大采高综采面煤壁斜直线型和圆弧型滑移面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煤壁最危险滑移面与极限平衡滑移面的位置,液压支架初撑力、护帮高度和护帮板水平推力对工作面煤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弱化顶板控制煤壁片帮机理等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考虑工作面煤壁受力特征,采用极限平衡分析精确解法建立了煤壁斜直线型滑移片帮的力学模型,并推导了其安全系数计算的数学模型,得出了滑移面安全系数随滑移面位置的变化规律,据此提出了确定斜直线型极限滑移深度和最危险滑移深度的方法,并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片帮深度预测方法和安全系数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沿着煤壁深度方向,滑移面安全系数随滑移面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沿着煤壁高度方向,随着滑移面起点从底板向顶板移动,煤壁滑移面的安全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最小安全系数位置(即最危险滑移面位置)始终出现在距底板0.31倍采高处,不受开采因素的影响。根据滑移面安全系数变化规律得到红庆河煤矿3-1101工作面斜直线型滑移面最小安全系数为0.9277,对应的最危险滑移深度为0.90 m,最大滑移深度为2.12 m。与已有压剪式算法和滑落式算法等最大片帮深度预测方法相比较,其结果更接近现场实测的最大片帮深度2.08 m。煤壁最小安全系数数值随煤体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分别呈线性规律和指数规律增加,随埋深和采高均呈对数规律降低,并且根据增幅得出了内聚力和埋深对斜直线型滑移面最小安全系数的影响较为显着。(2)考虑工作面煤壁受力特征,采用简化Bishop条分法建立了煤壁圆弧型滑移片帮的力学模型,并推导了其安全系数计算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安全系数的分布规律,据此提出了确定煤壁圆弧型极限滑移深度和最危险滑移深度的方法,并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片帮深度预测方法和安全系数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煤壁深度方向上,煤壁滑移面安全系数随滑移面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根据安全系数分布规律得出了红庆河煤矿3-1101工作面圆弧型最大滑移片帮深度为2.2 m,与已有压剪式算法和滑落式算法等最大片帮深度预测方法相比较,更接近现场实测的最大片帮深度2.25 m。煤壁圆弧型滑移面最小安全系数随煤的内聚力的增加呈线性规律增大,随煤的内摩擦角的增加呈二次项式规律增大,随煤层埋深和采高的增加均呈对数规律降低。当采用仰斜开采时,随煤层倾角的增加呈线性规律降低;当采用俯斜开采时,随煤层倾角的增加呈线性规律增大。(3)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液压支架初撑力、护帮高度和护帮板水平推力对煤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支架护帮板支护参数与支架初撑力维护煤壁稳定性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支架初撑力由0 k N提升到12000 k N后,煤壁超前支承压力峰值降低了16.8%,煤壁破坏面积降低了27.78%,煤壁水平变形量降低了21.33%。说明提高支架初撑力可减小顶板下沉量,改变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减小煤壁破坏面积和水平变形量。提高护帮高度和护帮板水平推力,可有效减小煤壁水平变形量,但是煤壁支承压力以及破坏面积的减少甚微,表明提高护帮板支护是通过对煤壁的横向变形进行干预,使其变回三向受力状态,从而提高煤壁稳定性。提升初撑力是通过减小煤壁承受载荷以维护煤壁稳定,提升护帮板支护通过减小煤壁水平变形以维护煤壁稳定。(4)基于强度折减理论,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计算了煤壁稳定系数,并定量地研究了煤壁稳定性与液压支架初撑力、护帮高度与护帮板推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任意给定初撑力条件下,煤壁最小安全系数与护帮高度和护帮板推力均呈正相关关系,且每组护帮高度和护帮板推力对应一个滑移面最小安全系数,据此,可为液压支架选型以及护帮板优化提供定量指标。(5)基于温克尔弹性地基梁理论和基本顶断裂结构“砌体梁”理论,分别揭示了直接顶和基本顶注水控制片帮的机理,并用数值模拟验证了顶板注水方法的良好效果。结果表明:直接顶在注水后弹性模量降低,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煤壁与顶板的受力模型,分析后可得出直接顶的软化会使煤壁上方支承压力峰值向煤壁内部转移且支承压力整体下降,从而提升煤壁稳定性。初采期的基本顶在开切眼注水预裂后由固支梁受力状态转化为简支梁受力状态,初次断裂步距会大幅缩短,煤壁支承压力也随之降低;基本顶初次断裂后,在巷道中对基本顶进行超前预裂,可以降低基本顶的断裂步距和回转量,从而降低顶板施加在工作面煤壁的压力,达到控制片帮的目的。与“顶板未处理”相比较,当使用“顶板注水处理”方法后,支承压力峰值降低了17.82%,峰值位置距煤壁表面的距离增加了40%,煤壁破坏面积降低了26.92%,煤壁滑移面最小安全系数提高了19.67%。

王建[2](2017)在《小纪汗煤矿中厚煤层液压支架的选型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液压支架以液压为动力实现升降、前移等运动,不仅可对顶板进行支撑,还能对其完整性进行维护,是一种重要的综采工作面支护设备。为了保证液压支架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以小纪汗煤矿112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四连杆机构、立柱、顶梁等重要部件的强度进行了分析和校验。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依据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确定了液压支架的有效支护面积和工作参数;(2)确定了立柱技术参数,采用作图法对支架四连杆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得出了四连杆机构的极限位置及顶梁的运行轨迹,并对四连杆结构进行了校核。(3)通过对顶梁、掩护梁、四连杆机构及底座等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在最大工作阻力下,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变化规律。通过以上工作,所选的液压支架能满足我公司现场使用要求,目前小纪汗煤矿11213工作面使用ZY12000/25/58D支架已采煤800万吨,实现小纪汗煤矿高产高效,取得良好效益。

郎丁[3](2017)在《大倾角软煤综放采场顶煤介态转化机制及转化界面形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放采场采动过程中,受采动应力影响顶煤的状态经历了由相对完整逐步过渡为高度破碎的渐进劣化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介质状态的转化过程。煤层松软条件下,顶煤松散破碎的介质状态易形成于支架前方,极易漏冒并诱发支架倾倒。同时,在大倾角煤层长壁综放采场,采动应力的非对称展布可能导致倾斜方向不同位置的顶煤进入松散破碎介质状态的位置产生差异,进而造成支架稳定性沿倾斜方向的区化分布特征。因此,揭示采动应力演化路径下顶煤的介质状态转化机制及介态转化临界位置,确定大倾角长壁综放采场采动应力非对称演化作用下顶煤介态转化界面展布形态,可以为解决该类采场的支架稳定性控制难题提供科学依据。论文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倾角软煤综放采场顶煤介态转化机制及转化界面形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均质度、强度、厚度、加卸载路径下的煤体,其声发射能量释放与裂隙发育均在峰值强度之后和残余强度之前这一阶段内急剧增速,而在残余强度之后趋于消弭,宏观承载能力失效,煤体进入残余强度的时刻也是介质状态发生转化的临界时刻。煤体本身的均质度、强度、厚度与其进入介态转化临界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模拟真实的采动应力的加卸-载路径下,煤体进入介态转化临界状态所经历的时间较单轴压缩条件下较长,峰后应变软化阶段表现出较强的延性特征。综放采场采动过程中,以顶煤宏观裂隙切割贯通的位置为界限,顶煤由完整状态至放出状态经历了由拟连续介质到非连续介质的介态转化过程,这一介态转化过程实质上就是顶煤内部损伤不断累积的过程,通过分析“顶煤位置—顶煤变形—顶煤损伤—顶煤介态”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采动应力演化路径下的顶煤渐进劣化损伤模型,实现了顶煤介态转化界面与工作面煤壁相对位置关系的量化表征。在顶煤对支架的“降载作用”影响下大倾角综放采场相较综采采场矿压显现程度缓和,在顶煤的“强度效应”与“层厚效应”影响下,大倾角综放采场的矿压显现强度与“非对称”性都将发生改变,随着煤层强度与厚度的增加矿压显现更为剧烈,同时其非对称特征与综采采场逐步由异而趋同。支架上方顶煤最终的介质状态是影响采场矿压显现的关键因素。采场覆岩岩体结构形式及其形成层位是采动应力演化的主控因素,会影响到顶煤的介态转化进程。大倾角综放采场覆岩“关键域”岩体结构沿走向呈“砌体梁”形式而沿倾向呈“梯阶”形式,倾斜方向任意位置综放采场“关键域”岩体结构层位高度受覆岩岩性、岩体断裂铰接形式、垮落矸石非均匀充填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渐变迁移特征。在“关键域”岩体结构层位渐变迁移影响下,长山子1123大倾角软煤综放工作面倾斜不同位置顶煤的介态转化界面位置存在差异,“关键域”岩体结构层位越高,这一界面位置距工作面煤壁的距离越远,反之则越近。1123工作面顶煤介态转化界面沿倾斜方向呈“非对称三角拱”形展布。揭示了大倾角软煤综放采场顶煤介态转化界面非对称展布形态影响下的倾斜方向支架的稳定性区化机制。界面形成位置距煤壁越远支架稳定性越差,反之则越强,提出了着眼于“防”的以“增加顶煤厚度、分区控制放煤量”为关键的顶煤主动控制技术,和着眼于“治”的以“工作面伪斜布置、支架结构优化、规范移架工序”为关键的支架被动调控技术,在1123工作面取得了良好实践效果。

高健华[4](2017)在《大倾角煤层群综放采场顶板结构与支架载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部矿区普遍赋存有倾角介于35°~55°之间的大倾角煤层。与近水平或缓斜煤层不同,大倾角工作面老顶岩层沿走向和倾向都能形成铰接结构。顶板的倾向结构和走向结构对支架载荷都有显着影响,属于空间结构问题。关于大倾角工作面支架载荷确定的研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支架除承担顶煤和直接顶载荷外,还要承担老顶的部分载荷,但老顶载荷如何准确计算是一个难题。实践表明,大倾角煤层直接顶垮落后,沿工作面滚落,不均匀的充填下部顶板,造成大倾角工作面顶板结构与支架载荷具有分区特征。而针对大倾角煤层群综放开采顶板结构与支架载荷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王家山煤矿工程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为背景,利用现场实测、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大倾角煤层群综放采场顶板结构与支架载荷关系。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沿倾向和走向的顶板结构力学模型,3DUC数值模拟印证了物理模拟的结论。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大倾角煤层群综放采场中,上煤层及下煤层工作面支架载荷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兼顾支架防滑与抗中区顶压的额定工作阻力判据,通过开采实践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大倾角煤层群上煤层开采后,关键层岩块沿倾向形成铰接结构,受顶板铰接结构和煤层倾角影响,顶板垮落高度减小,工作面支架的最大载荷为中区顶压。下煤层开采后,间隔层整体发生挠曲下沉,但关键层结构依然稳定。支架工作阻力在满足防止支架侧滑的前提下,主要承担顶煤、间隔层与上煤层垮落顶板的载荷。定义垂直于支架顶梁的载荷为“顶压”,支架间沿倾向传递的载荷为“侧压”,工作面支架顶压和侧压存在分区特征。上区支架顶压不大,支架易发生失稳:中区支架承受的顶压最大,额定工作阻力需要大于顶压,同时满足初撑力自稳条件:下区充填程度最好,顶板结构稳定,支架载荷不大,因此下煤层工作支架工作阻力以平衡中区顶压的条件来确定。通过实例验证,表明研究结果可靠,可为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顶板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曹志龙[5](2015)在《新疆城镇煤矿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冀中能源峰峰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城镇煤矿IV13煤层201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对大倾角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工作面矿压特征以及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倾角的煤层开采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大倾角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工作面走向与倾向的垂直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在开采时的矿压显现特征。根据现场实测,分析研究大倾角煤层在开采时的矿压显现规律;通过收集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献书刊,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大倾角煤层开采的矿压特征以及工作面围岩的运移规律。以获得的大倾角煤层在开采时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为基础,同时对大倾角综采工作面设备的稳定性及201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大倾角煤层的围岩控制技术。

刘志远[6](2014)在《大倾角煤层综放面倒架机理与再稳定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大倾角煤层赋存的特殊性,大倾角放顶煤开采存在着很多难题,其中之一就是工作面支架稳定性问题。液压支架是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最主要的设备,其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整个工作面安全生产。在工作面生产过程中,一旦某一支架发生倾倒,势必会引起相邻支架发生失稳,甚至向上向下发展影响到整个工作面支架,导致工作面无法正常运行,制约安全生产。因此,研究大倾角综放面支架倾倒的原因并深入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保证大倾角厚煤层综放面的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场调研、力学建模与分析、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甘肃窑街煤电集团长山子煤矿1121不稳定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架发生倾倒事故的原因和再稳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影响支架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综放面地质条件、综放支架本身特点、综放面围岩本身特点、采煤工艺以及人为管理因素等;工作面支架发生倾倒的原因是切眼施工时超高造成采高大于支架最大支撑高度。在回采过程中,过早的进行放煤及相邻支架前探梁间顶煤的漏冒,造成支架顶梁与顶板(煤)没有密实接触,使得支架顶梁受力不均匀,进而支架整体受力不均匀。同时由于支架本身出现故障以及工人对支架操作不熟练或出现失误,导致支架在回采过程中发生挤架、倒架和咬架。通过建立综放面液压支架受力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抗倾倒稳定性、抗下滑稳定性和尾部抗下摆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控制支架稳定性的技术。综合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得出了长山子煤矿1121综放工作面发生支架倾倒的原因并深入研究其机理,进而确定了多次从机尾向下开帮、调架和扶架使倾倒支架逐步进入实体煤以恢复顶梁载荷,确保支架站的准、站的住、站的稳的“护—扶—移—稳”的动态扶架方法,经过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对于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提高支架稳定性、预防支架倾倒具有指导意义,提出的再稳定技术也可为类似条件工作面发生倒架后如何处理提供借鉴。

卓振[7](2014)在《枣泉煤矿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文中提出大倾角煤层是指埋藏倾角为35°55°的煤层。当煤层的倾角大于35°时,开采形成的围岩移动规律不同于35°以下煤层。研究和掌握大倾角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板运动规律及矿压显现特点,适时采取有效措施安全开采,对减少顶板事故,提高资源回收,降低消耗,增加矿井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利用枣泉煤矿变角度-临界大倾角120210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观测、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和数值计算实验相结合的手段,运用已有的大倾角煤层开采理论,系统分析研究了变角度-临界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和覆岩运移破坏特征。研究表明:(1)上覆岩层垮落从水平和垂直位移上均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拱形,其中拱峰位于工作面中上部,关键层的垮落与其下直接顶等岩层的垮落不同步,而与其上部变形破坏同步协调。从覆岩位移特征认为可以把变角度-临界大倾角煤层看作为大倾角煤层与倾斜煤层的结合体。(2)工作面因为上覆岩层存在主亚关键层而导致有大小周期来压现象发生,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约为67m,周期来压步距约20m,岩层前垮落角45°,后垮落角约为51°。工作面来压时支承压力平均应力集中系数为2.1,超前压力峰值一般位于工作面前方1020m,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在75110m之间。(3)采场的围岩力学特征在工作面顶底板中呈非对称拱形。随着倾角的增大,下端头的应力集中区范围和最大集中应力值增大,上端头的应力集中区范围有所减小,同时,顶底板应力释放区非对称特性越来越明显,上方支承压力峰值点向煤壁靠近,下方支承压力峰值点距煤壁距离增加,但支承压力峰值降低。论文通过现场监测与实(试)验模拟得出了变角度-临界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该工作面的实际生产和围岩控制,另外,对类似条件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龙飞[8](2014)在《大倾角综放开采放煤工艺参数优化模拟研究》文中认为富山矿为改扩建矿井,主采2#煤层为大倾角厚煤层,且煤质松软,为保证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研究采用走向长壁或倾斜长壁综采放顶煤技术进行开采时不同放煤工艺的可行性,对比分析得出最合理的放煤工艺。大倾角煤层开采的技术水平远低于缓倾斜煤层,尤其在煤层较厚、煤质较软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许多基本的技术难题。为此本文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经济比较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富山矿大倾角松软煤层条件下进行综放开采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富山煤业公司21051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艺适应性评价、采煤工艺方式的选择以及放煤工艺参数的优化模拟研究及分析,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分析了富山煤业公司21051工作面煤层的赋存条件,从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及变化、煤层普氏系数、顶板的垮落情况等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该工作面应选用综采放顶煤工艺。2)运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大倾角综放开采数值模拟模型,对工作面不同放煤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不同放煤工艺参数的采出率及含矸率,通过对模拟数据结果的分析,优化得到了该工作面合理的放煤工艺参数。3)针对21051工作面的实际情况,从该工作面的设备选型、防倒、防滑及防片帮冒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优化了21051综采工作面参数,确立了工作面采煤机、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及液压支架等设备的选型和设备参数,提出了大倾角工作面防滑、防倒技术及防治片帮冒顶技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指导。

温明明[9](2014)在《大倾角煤层综采面围岩活动规律与支架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大部分矿区转向条件复杂的大倾角煤层开采,但目前大倾角煤层开采的发展水平远低于缓倾斜煤层,仍存在着一系列没有解决的基本技术难题。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等手段,研究了大倾角煤层围岩运移规律和支架稳定性,针对工作面支架载荷和上下顺槽顶底板移近量进行了监测,探索大倾角煤层顶板岩层变形运移破坏规律及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大倾角煤层综采面支架稳定性。本论文以此为依据,建立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允许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合理化模型。根据此模型可以检验指定地质技术条件下大倾角工作面是否适合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并为相同条件下煤层开采方法的合理选择,也为大倾角煤层综采面开采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张标[10](2013)在《薛村矿双向大倾角煤层放顶煤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部分老矿井易采煤层资源逐步枯竭,不得不开采井田范围内一些难采煤层,如大倾角煤层等。在我国大倾角煤层的开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均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一般大倾角煤层是指仅在走向或者倾向有较大倾角的单一大倾角煤层,对于在走向和倾向均有较大倾角的双向大倾角煤层开采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以薛村矿92714工作面双向大倾角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双向大倾角煤层开采时覆岩结构、矿压显现规律、顶煤运移规律及工作面“三机”防滑措施等做了较全面系统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92714工作面覆岩结构模拟分析发现,水平推进和仰斜推进下老顶容易断裂,双向大倾角煤层,由于在走向有较大的倾角,覆岩断裂后,在自重的作用下,会沿着走向方向对煤壁前后的顶板产生挤压,从而增加了老顶结构的稳定性。由于同样的原因俯采时顶煤的冒落要比水平及仰采情况困难。(2)通过对92714工作面实测矿压数据分析发现,工作面来压沿工作面倾向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工作面上部来压要先于工作面中部和下部,这反应覆岩沿倾向的断裂有一定的先后顺序。(3)通过对工作面主应力场分析发现,工作面覆岩应力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变化相对较小,应力集中程度也较低,最大主应力为1520Mpa左右;应力集中区域主要在底板倾角较大区域和煤柱位置,因此工作面下巷底鼓预防及巷道支护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加强。(4)由于煤层在倾斜方向上有较大的倾角,顶煤在放出时会发生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复合运动,垂直位移量在整个工作面没有明显变化,但水平位移量呈现工作面上部大于工作面下部的特点,因此,应重点加强工作面中下部支架的放煤工序管理。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确定了工作面的放煤方式为单轮间隔放煤,放煤步距为一刀一放。(5)在工作面支架防滑时,创造性的的在92714工作面下巷端头处增设两架ZT12000/16/24型端头支架,支架沿工作面走向布置,利用溜子道的端头支架来顶住机头支架,防止工作面支架沿工作面下滑。在现场试验过程中,端头支架取得了良好的支护和防滑效果。

二、淮北矿务局“三软”中斜煤层液压支架的选型及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的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淮北矿务局“三软”中斜煤层液压支架的选型及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大采高综采煤壁滑移片帮机理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壁片帮迹线类型
        1.2.2 煤壁片帮力学机制
        1.2.3 煤壁片帮深度预测方法
        1.2.4 煤壁片帮防治方法
        1.2.5 煤壁超前支承压力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分析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作面煤壁斜直线型滑移面稳定性及滑移深度研究
    2.1 煤壁斜直线型滑移面安全系数计算模型
        2.1.1 边坡滑移面安全系数K的极限平衡分析精确解法
        2.1.2 煤壁斜直线型滑移面安全系数推导
        2.1.3 煤壁塑性区范围的确定
        2.1.4 煤壁超前支承压力参数m、n的确定
    2.2 煤壁斜直线型滑移面安全系数求解及其随滑移面位置的变化规律
        2.2.1 煤壁滑移面安全系数求解
        2.2.2 煤壁滑移面安全系数随滑移面位置的变化规律
    2.3 煤壁极限平衡滑移面与最危险滑移面深度的确定及预测准确性分析
        2.3.1 煤壁极限平衡滑移面深度与最危险滑移面深度的确定
        2.3.2 煤壁最大片帮深度预测方法对比
    2.4 煤壁最小安全系数K_(min)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作面煤壁圆弧型滑移面稳定性及滑移深度研究
    3.1 煤壁圆弧型滑移面安全系数计算模型
        3.1.1 简化毕肖普(Bishop)条分法
        3.1.2 煤壁圆弧型滑移面安全系数计算式推导
    3.2 煤壁圆弧型滑移面安全系数的计算
        3.2.1 煤壁滑移面位置的确定
        3.2.2 煤壁安全系数K的求解
    3.3 极限平衡滑移面与最危险滑移面深度的确定及预测准确性分析
        3.3.1 煤壁极限平衡滑移面的确定
        3.3.2 煤壁最危险滑移面深度的确定
    3.4 煤壁最小安全系数K_(min)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架初撑力与护帮板推力对煤壁稳定性的影响
    4.1 红庆河煤矿及3~(-1)101 工作面概况
        4.1.1 矿区概况
        4.1.2 工作面概况
        4.1.3 煤及顶板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4.2 红庆河煤矿3~(-1)101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数值模拟研究
        4.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4.2.2 模拟参数的确定
        4.2.3 模拟计算过程
        4.2.4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支架初撑力对煤壁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4.4 支架初撑力对煤壁支承压力及煤壁破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4.4.1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模拟参数的确定
        4.4.2 模拟计算过程
        4.4.3 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4.5 支架护帮板推力对煤壁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4.6 支架护帮板推力对煤壁变形破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4.6.1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模拟参数的确定
        4.6.2 模拟计算过程
        4.6.3 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4.7 护帮板推力对最小安全系数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4.7.1 煤壁滑移面安全系数模拟软件及计算原理介绍
        4.7.2 煤壁滑移面安全系数计算模型的建立
        4.7.3 煤壁滑移面安全系数计算过程
        4.7.4 煤壁滑移面安全系数计算模型载荷施加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顶板注水对大采高综采面煤壁片帮控制作用研究
    5.1 注水弱化直接顶控制工作面煤壁片帮的理论分析
    5.2 注水预裂基本顶控制工作面煤壁片帮的理论分析
        5.2.1 初采期注水预裂基本顶对煤壁稳定性的影响
        5.2.2 正常推进期注水预裂基本顶对煤壁稳定性影响
    5.3 3~(-1)101 工作面顶板注水效果数值模拟验证
        5.3.1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模拟参数的确定
        5.3.2 模拟计算过程
        5.3.3 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
    6.4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小纪汗煤矿中厚煤层液压支架的选型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液压支架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液压支架发展及现状
        1.2.2 国内液压支架的发展及现状
    1.3 国内外液压支架差距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液压支架介绍
    2.1 液压支架的分类
    2.2 液压支架的结构和应用
        2.2.1 液压支架的结构
        2.2.2 液压支架的应用
    2.3 液压支架工作原理
    2.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液压支架立柱的选型与设计
    3.1 液压支架立柱作用
    3.2 液压支架立柱工况与受力分析
        3.2.1 本课题液压支架介绍
        3.2.2 支架支护强度计算
        3.2.3 立柱现场工作条件
        3.2.4 受力分析
    3.3 立柱设计
        3.3.1 支护面积的确定
        3.3.2 支护强度的计算
        3.3.3 立柱技术参数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设计与选型
    4.1 四连杆机构的作用
    4.2 几何作图法设计四连杆机构
    4.3 液压支架四连杆受力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建模与有限元分析
    5.1 Solid Works软件介绍
    5.2 Solid Works建模
    5.3 Simulation对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5.3.1 Simulation软件简介
        5.3.2 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过程
        5.3.3 仿真结果汇总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3)大倾角软煤综放采场顶煤介态转化机制及转化界面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1.2.2 国内大倾角采场围岩运动控制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3 国内大倾角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1.2.4 国内顶煤破坏与放出机理研究现状
        1.2.5 国外研究现状
        1.2.6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不同因素影响下煤体的破裂过程及力学特征
    2.1 顶煤破裂的影响因素选取及试验方案
        2.1.1 影响因素分析选取
        2.1.2 数值试验目的、内容与方案
    2.2 煤样均质度的影响
        2.2.1 不同均质度下煤样的破裂过程
        2.2.2 不同均质度下煤样的声发射特征
        2.2.3 均质度影响下的煤样力学性质与能量特征
    2.3 煤样强度的影响
        2.3.1 不同细观单元强度下煤样的破裂过程
        2.3.2 不同细观单元强度下煤样的声发射特征
        2.3.3 细观单元强度影响下的煤样力学性质与能量特征
    2.4 煤样厚度的影响
        2.4.1 不同厚度下煤样的破裂过程
        2.4.2 不同厚度下煤样的声发射特征
        2.4.3 厚度影响下的煤样力学性质与能量特征
    2.5 加载方式的影响
        2.5.1 不同加载方式影响下煤样的破裂过程
        2.5.2 不同加载方式影响下煤样声发射特征
        2.5.3 不同加载方式影响下的煤样力学性质与能量特征
    2.6 本章小结
3 综放采场顶煤介质状态转化机制及临界面位置
    3.1 顶煤介质状态转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3.1.1 数值模型及计算参数
        3.1.2 顶煤裂隙的发育演化过程
        3.1.3 顶煤的运移特征
        3.1.4 顶煤的介质状态转化过程
    3.2 顶煤渐进劣化的损伤力学分析
        3.2.1 顶煤的宏观损伤过程描述
        3.2.2 顶煤宏观等效损伤变量的定义
        3.2.3 顶煤的宏观等效损伤本构方程
        3.2.4 顶煤的渐进劣化损伤模型
    3.3 顶煤介态转化临界状态及临界面位置
        3.3.1 顶煤介态转化临界状态的强度特征
        3.3.2 顶煤介态转化临界状态的宏观等效损伤特征
        3.3.3 顶煤介态转化界面位置判定方程
    3.4 本章小结
4 大倾角综放采场矿压显现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不同条件下大倾角综放采场矿压显现特征
        4.1.1 各监测工作面的煤层赋存与开采条件
        4.1.2 矿山压力监测结果
        4.1.3 软煤条件下综放开采与综采开采的矿压显现特征
        4.1.4 不同煤层强度条件下综放开采矿压显现特征
        4.1.5 不同顶煤厚度条件下软煤综放开采矿压显现特征
    4.2 不同状态顶煤对矿压显现的影响机制
        4.2.1 顶煤对大倾角采场非对称矿压显现的调节作用
        4.2.2 顶煤降载作用对矿压显现特征的影响机制
        4.2.3 顶煤强度效应对矿压显现特征的影响机制
        4.2.4 顶煤层厚效应对矿压显现特征的影响机制
    4.3 大倾角采场松软顶煤诱发的支护系统失稳问题
        4.3.1 破碎顶煤的端面漏冒
        4.3.2 支架稳定性特征
        4.3.3 顶煤破碎特征与支架稳定性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大倾角综放采场覆岩结构及应力演化特征
    5.1 大倾角综放开采覆岩垮落规律
        5.1.1 沿走向覆岩垮落规律
        5.1.2 沿倾向覆岩垮落规律
    5.2 大倾角综放开采覆岩空间应力演化特征
        5.2.1 数值计算模型及方案
        5.2.2 沿走向覆岩垂直应力演化分布特征
        5.2.3 沿倾向覆岩垂直应力演化分布特征
        5.2.4 覆岩空间应力拱壳形态演化特征
    5.3 大倾角软煤综放采场覆岩“关键域”岩体结构层位
        5.3.1 大倾角采场覆岩“关键域”的定义
        5.3.2 沿走向“关键域”岩体结构形式
        5.3.3 沿倾向“关键域”岩体结构形式
        5.3.4 沿倾向“关键域”岩体结构层位
        5.3.5 长山子1123软煤综放工作面“关键域”岩体结构层位高度实算
    5.4 本章小结
6 长山子1123大倾角软煤综放工作面顶煤介态转化界面形态
    6.1 长山子1123工作面顶煤宏观等效损伤演化方程
        6.1.1 数值实验方案
        6.1.2 不同“关键域”岩体结构层位高度下顶煤的运移特征
        6.1.3 不同“关键域”岩体结构层位高度下顶煤宏观等效损伤演化
    6.2 顶煤介态转化界面倾斜方向平面展布形态
        6.2.1 顶煤介态转化界面位置及计算参数
        6.2.2 倾斜方向顶煤介态转化界面位置及展布形态
    6.3 顶煤介态转化界面空间形态
        6.3.1 不同层位处顶煤介态转化界面位置
        6.3.2 顶煤介态转化界面空间形态坐标方程
    6.4 本章小结
7 顶煤介态转化界面影响下的支架稳定性区化机制及控制
    7.1 顶煤介态转化界面影响下的支架稳定性区化机制
        7.1.1 支架稳定性与顶煤破碎程度的关系
        7.1.2 顶煤介态转化界面位置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
        7.1.3 顶煤介态转化界面展布形态影响下的支架稳定性区化特征
    7.2 大倾角软煤综放工作面支架稳定性控制技术
        7.2.1 大倾角软煤综放工作面支架稳定性控制技术体系
        7.2.2 主动控制顶煤
        7.2.3 被动调控支架
    7.3 工程实践效果
        7.3.1 顶煤架前漏冒明显改善
        7.3.2 支架平均工作阻力显着增高
        7.3.3 支架稳定性区化程度有效降低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

(4)大倾角煤层群综放采场顶板结构与支架载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急倾斜煤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大倾角煤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大倾角煤层群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案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王家山煤矿大倾角煤层群综放采场矿压规律
    2.1 矿井地质概况
        2.1.1 煤层及顶底板条件
        2.1.2 工作面布置及采煤方法
    2.2 矿压监测方案
    2.3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矿压实测
        2.3.1 初次来压
        2.3.2 周期来压
        2.3.3 支架侧向力分布特征
        2.3.4 超前支承压力实测
    2.4 本章小结
3 大倾角煤层群开采顶板结构特征物理模拟
    3.1 大倾角煤层群开采顶板倾向垮落结构特征
        3.1.1 上煤层开采顶板倾向垮落结构特征
        3.1.2 下煤层开采顶板倾向垮落结构特征
    3.2 大倾角煤层群开采顶板走向垮落结构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大倾角煤层群综放采场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4.1 计算模型及参数
    4.2 上煤层开采倾向应力分布规律
    4.3 下煤层开采倾向应力分布规律
    4.4 下煤层开采走向应力分布规律
    4.5 本章小结
5 大倾角煤层群综放采场顶板结构稳定性分析
    5.1 上煤层开采顶板倾向结构力学分析
        5.1.1 倾向结构力学模型分析
        5.1.2 工作面中区顶板结构载荷
    5.2 下煤层开采顶板倾向结构分析
        5.2.1 工作面顶板载荷分区
        5.2.2 各区支架受力特点及支护原则
    5.3 支架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大倾角煤层群综放采场支架载荷确定
    6.1 上煤层开采支架载荷的确定
    6.2 下煤层开采支架载荷的确定
        6.2.1 支架防滑合理工作阻力确定
        6.2.2 支架抗顶压额定工作阻力确定
        6.2.3 工作面支架载荷的确定
    6.3 工程实践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新疆城镇煤矿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大倾角煤层开采与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大倾角煤层的开采方法
        1.2.3 国内大倾角煤层的围岩控制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城镇煤矿201工作面围岩应力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2.1 工程地质概况
        2.1.1 矿井概况
        2.1.2 201综采工作面概况
    2.2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2.2.1 FLAC3D软件简介
        2.2.2 数值模拟几何模型的确定
        2.2.3 岩层属性及相关力学参数
    2.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2.3.1 工作面走向垂直应力分布
        2.3.2 推进时工作面后方倾向垂直应力分布
        2.3.3 煤层倾角不同的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数值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201综采工作面矿压实测研究
    3.1 工作面现场观测条件
    3.2 20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
        3.2.1 矿压观测的目的
        3.2.2 矿压观测的主要内容
        3.2.3 观测点的布置和观测方法
    3.3 201综采工作面矿压实测结果分析
        3.3.1 直接顶初次垮落
        3.3.2 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3.3.3 周期来压
    3.4 工作面片帮状况
    3.5 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工作状况
        3.5.1 液压支架初撑力
        3.5.2 液压支架循环末阻力
        3.5.3 液压支架安全阀开启率统计
    3.6 201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单体支柱的工作阻力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倾角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及矿压特征研究
    4.1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研究
        4.1.1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覆岩变形与破坏分析
        4.1.2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力学特征
        4.1.3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运移特征
        4.1.4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
    4.2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
        4.2.1 工作面走向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
        4.2.2 工作面倾向支撑压力分布规律
    4.3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5.1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围岩控制的内容
    5.2 工作面设备稳定性研究
        5.2.1 工作面支架的稳定性分析
        5.2.2 工作面支架稳定性控制
        5.2.3 工作面输送机稳定性分析
        5.2.4 工作面采煤机稳定性分析
    5.3 202综采工作面三机设备选型
        5.3.1 液压支架的选型
        5.3.2 工作面采煤机的选型
        5.3.3 刮板输送机选型
    5.4 202综采工作面三机防滑措施
        5.4.1 工作面支架防滑防倒措施
        5.4.2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防滑防倒措施
        5.4.3 工作面采煤机防滑防倒措施
    5.5 工作面防冒顶措施
    5.6 来压期间的围岩控制
        5.6.1 初次来压期间围岩控制
        5.6.2 周期来压期间围岩控制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大倾角煤层综放面倒架机理与再稳定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架稳定性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架稳定性控制研究现状
        1.2.2 国外大倾角煤层开采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工作面生产条件
    2.1 矿井概况
    2.2 工作面概况
        2.2.1 工作面开采煤层特征
        2.2.2 工作面顶、底板特征
    2.3 工作面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2.3.1 巷道布置
        2.3.2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2.4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及主要设备配备
        2.4.1 顶板管理方法
        2.4.2 工作面主要设备配备
    2.5 本章小结
3 大倾角综放面液压支架稳定性分析
    3.1 大倾角综放面液压支架失稳影响因素分析
    3.2 大倾角综放面液压支架稳定性力学分析
        3.2.1 大倾角综放面液压支架抗倾倒稳定性分析
        3.2.2 大倾角综放面液压支架下滑稳定性分析
        3.2.3 大倾角综放面液压支架尾部抗下摆稳定性分析
    3.3 大倾角综放面液压支架稳定性控制
        3.3.1 单个支架
        3.3.2 工作面支架系统
        3.3.3 现场管理方面
        3.3.4 顶板管理
    3.4 本章小结
4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
    4.1 实验准备
        4.1.1 确定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架
        4.1.2 相似材料模型铺装及相似参数计算
        4.1.3 监测手段
    4.2 实验过程及现象
    4.3 工作面顶板运移特征
    4.4 支架载荷特征
    4.5 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特征
    4.6 支架倾倒机理分析
    4.7 实验结果
    4.8 本章小结
5 大倾角煤层综放面倾倒支架再稳定技术
    5.1 工作面支架倾倒演化过程
    5.2 支架倾倒原因
    5.3 支架倾倒机理
    5.4 工作面倾倒支架再稳定技术
    5.5 工作面支架倾倒的危害及再稳定的艰巨性
        5.5.1 工作面支架倾倒的危害
        5.5.2 工作面倾倒支架再稳定的艰巨性
    5.6 倾倒支架再稳定安全技术措施
    5.7 倾倒支架再稳定技术现场试验及效果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枣泉煤矿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本论文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大倾角煤层的研究发展
        1.2.2 国内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的研究发展
    1.3 本论文采取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工作面矿山压力现场监测
    2.1 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主要因素
        2.1.1 采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
        2.1.2 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主要影响因素
    2.2 地质概况
        2.2.1 枣泉煤矿工程概况
        2.2.2 120210 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
    2.3 120210 综放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2.3.1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2.3.2 工作面巷道矿压现场观测方案
    2.4 120210 综放工作面矿压规律分析
    2.5 小结
3 工作面顶板垮落规律的相似模拟研究
    3.1 相似模拟理论
    3.2 实验目的
    3.3 实验模型设计
        3.3.1 模型参数计算及模型铺装
        3.3.2 模型加载
        3.3.3 模型开采设计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实验过程
        3.4.2 结果分析
    3.5 小结
4 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计算方法
        4.1.1 三维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
        4.1.2 数值计算参数
        4.1.3 数值计算模型
    4.2 数值计算及分析
        4.2.1 采场走向力学演化特征
        4.2.2 采场倾向位移及力学演化特征
    4.3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大倾角综放开采放煤工艺参数优化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的选择
    2.1 井田煤层赋存情况
    2.2 原炮采工作面煤层开采条件
    2.3 21051 综采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条件
    2.4 采煤方法的选择
    2.5 采煤工艺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3 采煤工作面放煤工艺参数优化模拟研究
    3.1 数值计算模型介绍
    3.2 倾斜长壁放顶煤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
    3.3 走向长壁放顶煤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
    3.4 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21051 综采工作面综采工艺生产实践
    4.1 巷道布置
    4.2 21051 综采工作面参数
    4.3 21051 工作面设备选型
    4.4 设备防倒、防滑技术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大倾角煤层综采面围岩活动规律与支架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预期创新点
2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矿压显现和围岩活动规律
    2.1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2.2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研究
    2.3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顶板运移相似模拟研究
        2.3.1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顶板运移二维相似模拟研究
        2.3.2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顶板运移三维相似模拟研究
        2.3.4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顶板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支架稳定性分析
    3.1 摩擦系数 f 测试
    3.2 支架高宽比与支架稳定性实验研究
    3.3 极限开采角实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
    4.1 采场围岩活动 UDEC 数值模拟
    4.2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支架稳定性数值模拟
    4.3 本章小结
5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顶板破断的理论模型
    5.1 顶板破断的理论模型建立
    5.2 初次来压前的顶板力学模型
    5.3 周期来压的顶板力学模型 1
    5.4 周期来压的顶板力学模型 2
    5.5 支架受力分析
    5.6 液压支架抗倒稳定性分析
    5.7 液压支架抗滑稳定性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大倾角煤层综采面支架适应性现场试验
    6.1 试验工作面概况
    6.2 工作面设备选型及回采工艺
        6.2.1 工作面设备选型
        6.2.2 大倾角工作面回采工艺
    6.3 大倾角煤层综采的关键技术
        6.3.1 液压支架稳定性分析
        6.3.2 液压支架防倒防滑
    6.4 支架承载特性与适应性分析
        6.4.1 支架支护阻力的频率分布
        6.4.2 支架初撑力工作特性与适应性分析
        6.4.3 支架末阻力工作特性与适应性分析
        6.4.4 液压支架整体平均受力分析
        6.4.5 老顶周期来压监测结果分析
    6.5 开采效果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10)薛村矿双向大倾角煤层放顶煤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大倾角煤层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大倾角煤层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92714 工作面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及初始应力场分析
    2.0 工程地质概况
        2.0.1 矿井概况
        2.0.2 92714 工作面概况
    2.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2.1.1 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2.1.2 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2.1.3 92714 工作面进行等高线划分及模型分点
    2.2 ANSYS 数值模型及网格划分
    2.3 岩层属性及相关力学参数
    2.4 模拟方案及步骤
    2.5 92714 工作面初始应力场分析
        2.5.1 竖向应力状态
        2.5.2 初始最大主应力
        2.5.3 初始最小主应力
    2.6 小结
第3章 92714 工作面覆岩结构分析
    3.1 92714 工作面覆岩结构分析
        3.1.1 覆岩关键层确定
        3.1.2 垮落带高度确定
        3.1.3 裂隙带高度确定
    3.2 覆岩断裂结构分析
        3.2.1 走向覆岩断裂分析
        3.2.2 倾向覆岩断裂分析
    3.3 92714 工作面来压分析
    3.4 92714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研究
    3.5 92714 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最大主应力场演化过程
        3.5.1 工作面倾向剖面最大主应力场演化过程
        3.5.2 工作面走向剖面最大主应力场演化过程
    3.6 小结
第4章 92714 工作面顶煤冒放与运动规律
    4.1 92714 工作面顶煤冒放与运动规律的研究
        4.1.1 顶煤冒放现状
        4.1.2 92714 工作面顶煤分类
        4.1.3 工作面顶煤运移分析
    4.2 放煤方式研究
    4.3 放煤步距研究
    4.4 小结
第5章 设备稳定性研究及回采工艺
    5.1 设备选型
        5.1.1 放顶煤支架选型
        5.1.2 采煤机选型
        5.1.3 刮板输送机选型
    5.2 工作面三机稳定性研究
        5.2.1 工作面支架稳定性研究
        5.2.2 工作面输送机稳定性分析
        5.2.3 工作面采煤机稳定性分析
    5.3 92714 工作面三机防滑措施
        5.3.1 工作面支架防滑防倒措施
        5.3.2 工作面溜子防滑措施
        5.3.3 采煤机防滑措施
    5.4 巷道及工作面布置
        5.4.1 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5.4.2 初采时巷道规格
        5.4.3 工作面轨道顺槽
        5.4.4 工作面运输顺槽
        5.4.5 采煤面切眼
    5.5 采煤工艺及工序
    5.6 顶板管理
        5.6.1 正常工作时期的特殊支护形式
        5.6.2 回柱放顶及其它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5.6.3 工作面支护质量要求
    5.7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5.7.1 轨道、运输顺槽的超前支护段的支护形式
        5.7.2 轨道、运输顺槽的支护质量要求
        5.7.3 文明生产
    5.8 工作面端头及安全出口支护支护
        5.8.1 工作面端头支护
        5.8.2 安全出口支护
    5.9 正规循环及劳动组织
        5.9.1 工作面作业方式和正规循环
        5.9.2 劳动组织
    5.10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淮北矿务局“三软”中斜煤层液压支架的选型及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的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采高综采煤壁滑移片帮机理及控制研究[D]. 李超.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2)
  • [2]小纪汗煤矿中厚煤层液压支架的选型与研究[D]. 王建.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
  • [3]大倾角软煤综放采场顶煤介态转化机制及转化界面形态研究[D]. 郎丁. 西安科技大学, 2017(12)
  • [4]大倾角煤层群综放采场顶板结构与支架载荷研究[D]. 高健华.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
  • [5]新疆城镇煤矿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曹志龙. 河北工程大学, 2015(06)
  • [6]大倾角煤层综放面倒架机理与再稳定技术研究[D]. 刘志远.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3)
  • [7]枣泉煤矿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 卓振.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3)
  • [8]大倾角综放开采放煤工艺参数优化模拟研究[D]. 刘龙飞.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9]大倾角煤层综采面围岩活动规律与支架适应性研究[D]. 温明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05)
  • [10]薛村矿双向大倾角煤层放顶煤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张标.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淮北矿务局“三软”中斜煤层液压支架选型及初支力和工作阻力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