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干预策略分析

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干预策略分析

一、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其干预策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笑笑[1](2020)在《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为例,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亲子疏离高低水平与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及与免疫指标的关联,评价基于慈心冥想的爱能教育训练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干预的效果,为护理人员从亲子疏离社会因素角度进行儿童心身健康维护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亲子疏离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中文简表、儿童抑郁量表,对我市某区县农村的1230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亲子疏离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因素间的内在联系。2.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亲子疏离高分组和低分组农村留守儿童中选取调查对象147人。采用青少年亲子疏离问卷调查其亲子疏离水平;留取其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免疫指标,包括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Ig A、免疫球蛋白Ig M、免疫球蛋白Ig G,分析亲子疏离与农村留守儿童免疫指标的关联。3.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亲子疏离高分组农村留守儿童中选取调查对象72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36)和等待对照组(简称对照组)(N=36)。对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为期9周的基于慈心冥想的爱能教育训练,对照组进行为期9周的知识教育(均1次/周,90min/次)。干预结束后1个月,再对等待对照组进行同样的基于慈心冥想的爱能教育训练。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亲子疏离问卷、儿童抑郁量表在干预前(前测/T1,第0周),干预结束时(后测/T2,第10周)、干预结束后1月(追踪/T3,第15周)分别评估两组研究对象亲子疏离水平,检测该干预训练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的干预效果。结果1.本组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水平得分为(34.54±12.36),非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水平得分为(31.87±10.80),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水平显着高于非留守儿童[t(1228)=2.635,P<0.01]。亲子依恋、生活事件、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沟通频率、与母亲沟通时间是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的影响因素。其中,与父母高频率沟通(每天)、亲子依恋是其保护因素(β=-0.171~-0.298,P<0.05);父母离异、生活事件、每次与母亲沟通时间短(5分钟以内)及父母强制型教养方式是其危险因素(β=0.056~0.123,P<0.05)。2.亲子疏离高分组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得分显着高于亲子疏离低分组[t(532)=13.286,P<0.001]。亲子疏离水平的增加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水平的增加,且亲子疏离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影响抑郁情绪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留守状态调节了亲子疏离在生活事件影响抑郁情绪过程的中介作用路径。3.亲子疏离高分组农村留守儿童补体C3水平(Z=-2.343,P<0.05),补体C4水平(Z=-4.018,P<0.001)均高于亲子疏离低分组。亲子疏离高分组农村留守儿童的免疫球蛋白Ig A水平低于亲子疏离低分组(Z=-2.688,P<0.01)。亲子疏离水平与补体C3水平呈正相关(r=0.164,P<0.05),与补体C4水平呈正相关(r=0.247,P<0.01),与免疫球蛋白Ig A水平呈负相关(r=-0.187,P<0.05)。4.通过对前测(干预前)、后测(干预结束时)及追踪(干预结束后1月)测量的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亲子疏离水平、抑郁情绪得分的分组(干预组、对照组)*测试时间(前测、后测、追踪)的交互作用显着[F(2,118)=8.163,P<0.001,η2=0.122;F(2,118)=5.053,P=0.008,η2=0.079];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后测及追踪时,两组研究对象亲子疏离水平得分差异均显着,且干预组(后测42.90±14.83,追踪38.68±13.62)均低于对照组(后测50.23±9.66,追踪51.87±13.50);与前测相比,干预组亲子疏离水平在后测和追踪均有明显下降(P<0.05)。这表明该干预训练有助于降低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水平,干预结束后1个月该效应仍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后测及追踪时,两组研究对象抑郁情绪得分差异均显着,且干预组(后测17.03±8.28,追踪16.19±8.36)均低于对照组(后测22.53±8.11,追踪23.43±8.83),表明该干预有助于降低留守儿童抑郁情绪水平。结论1.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亲子依恋、生活事件、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沟通频率、与母亲沟通时间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的发生。其中与父母高频率沟通(每天)、亲子依恋可减少亲子疏离的发生;父母离异、生活事件、每次与母亲沟通时间短(5分钟以内)及父母强制型教养方式可增加亲子疏离的发生。2.高亲子疏离水平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水平较高。亲子疏离水平的增加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水平的增加。亲子疏离在生活事件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留守状态调节了亲子疏离在生活事件影响抑郁情绪过程的中介作用路径。3.亲子疏离与农村留守儿童免疫指标的关联较弱。4.基于慈心冥想的爱能教育训练能够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疏离水平和抑郁情绪水平,且干预结束1个月后仍有积极效应。

武大伟[2](2020)在《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人类持续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儿童的健康水平反映了人类总体的经济和医疗水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健康水平的体现。提高儿童的健康、促进儿童健康管理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学龄前儿童由于各种营养摄入不足,缺乏营养或卫生习惯差等原因,导致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贫血、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龋齿、肥胖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生长。因此对儿童健康现况的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的研究必不可少。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超重和肥胖等营养状况的流行现况及变化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合理科学的健康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海口市4个市辖区,每个辖区随机抽取1个社区,共抽取4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幼儿园的海口市户籍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自制问卷收集被调查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家庭收入等)、生活方式、日常饮食情况、饮食行为等资料。并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的儿童健康档案数据。分析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分布特征,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32份,回收有效问卷596份。调查对象男童317(53.19%),女童279名(46.81%),男童平均月龄54.87±11.41,女童平均月龄55.71±11.69。2.在调查的儿童中,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2.22%,营养不良检出率7.14%(低体重2.73%、生长迟缓3.57%、消瘦3.15%),营养过剩检出率为12.39%(超重9.66%、肥胖2.73%)。3.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贫血风险更低(OR=0.489,95%CI 0.248-0.963);每周吃虾和贝类频次≥5天比<5天儿童的消瘦风险更高(OR=4.671,95%CI 1.376-15.856);少数民族比汉族儿童的低体重风险更高(OR=5.042,95%CI 1.308-19.441);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儿童的超重及肥胖风险更高(OR=2.679,95%CI 1.524-4.710)。4.相关性分析显示,儿童H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吃豆制品、每周和奶制品正相关;与户籍、每天累计运动时间、每天累计睡眠时间、挑食)与负相关。儿童W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喝酸奶频次和食物响应正相关;与每日睡眠时长、不良进食习惯和外因性进食负相关。儿童BAZ与独生子女、食物响应和主动进食能力正相关;与每周吃虾及贝类的频次和不良进食习惯负相关。结论:1.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整体营养状况一般,生长发育水平低于WHO标准,贫血和营养不良情况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营养过剩情况较好,但存在逐年上升趋势。2.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受到自身特征、生活情况、日常饮食以及饮食行为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提示我们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政府之间合作,完善儿童健康监管体系,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家长健康意识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监管,形成科学规范的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夏可[3](2020)在《城市儿童安全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扬州市G社区为例》文中指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安全是儿童生存的最重要保障,是儿童最基本的权利之一。长期以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城市儿童同样也面临着各种安全问题,比如交通意外、走失、烧伤、烫伤、摔倒、校园欺凌等,轻者威胁健康,重者导致死亡。因此急切地需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儿童开展安全教育。本文重点探讨了“城市儿童安全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这一问题,希望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努力提高城市儿童安全教育效果,切实增强城市儿童安全意识,不断促进城市儿童安全健康成长。本文首先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G社区进行了调查,了解G社区儿童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现状,总结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需求。然后,设计了社会工作介入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的方案,并具体实施了介入方案、开展了评估。最后对社会工作在城市儿童安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反思。社会工作在城市儿童安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不仅丰富了城市儿童安全教育的研究、拓宽了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还有助于提高城市儿童安全教育效果、提升城市儿童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心城市儿童安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曹学龙[4](2017)在《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价工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估的量表,确定其风险评估标准,用来评价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风险性。该量表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意外伤害预防知识传播给儿童监护人和教育工作者,并评价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风险,以便于他们能及早发现隐患,尽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减少我国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目的。方法通过复习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相关文献和经典案例分析,构建条目库;召开专题小组讨论,提出初始指标体系;采用半开放式问卷,在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和校医中就初始指标体系搜集建议;再次召开专题小组讨论,就家长、幼儿园教师和校医反馈建议修改初始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就初始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咨询;采用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估问卷初表对156名3-6岁儿童进行预测试;结合预测试结果,采用综合G-P分析和相关系数法进行条目筛选,并再次召开专题小组讨论,综合统计结果和专家意见,形成问卷正式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长沙市7所幼儿园946名儿童,利用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风险评估正式问卷进行调查,根据946名儿童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确定其风险评估标准。结果1、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风险评估问卷最终版由55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计分1-4分,问卷总分取值范围为55-220分,得分越高,提示被评估对象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越大。问卷分为“烧烫伤风险”、“跌倒坠落伤风险”、“溺水风险”、“中毒风险”、“交通伤害风险”、“其他意外伤害风险”、“生活环境伤害风险”和“儿童意外伤害防范”八个维度。2、信度检验:问卷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29;Spearman-Brow分半信度系数0.757;8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介于0.228-0.742之间,Spearman-Brow分半信度系数介于0.213-0.774之间。3、效度检验:(1)效标效度:意外伤害组和非意外伤害组儿童风险评估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个维度中,除溺水风险和生活环境伤害风险2个维度外,其他6个维度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结构效度:多特质/多条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P<0.05),各条目与所属维度之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介于0.410-0.812之间,其中80%以上的相关系数均>0.5;各个条目与其他维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小,介于0.012-0.425之间,小于各个条目与所属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4、946名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估问卷平均得分93.5±13.6分。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风险得分评估标准为:<80分为存在低度风险;80105分为存在中度风险;>105为存在高度风险;分布法确定最小显着改变值为17.2。结论编制了学龄前3-6岁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估量表,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问卷总分取值范围为55-220分,分为3个等级:<80分为存在低度风险;80105分存在中度风险;>105分为存在高度风险。最小临床意义改变值为17.2分。

杨蕊[5](2017)在《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现状,探索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特点。2.研究儿童、主要监护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儿童行为问题对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3.探讨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两阶抽样方法,将吉林省所辖9所城市按生产总值分为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第一阶段分别从三个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中选择长春市、四平市和白山市作为一阶单元;第二阶段从每个市抽取2所幼儿园作为二阶单元,对学龄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调查问卷、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家长)。采用Epidata3.1对数据进行双录入,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c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结果:1.吉林省城市学龄前儿童留守率22.56%。2.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4.2%;受伤主要类型是碰伤或摔伤(70.3%),其次为跌落伤(14.3%)、切割伤(4.4%);意外伤害最常发生地点为家中(62.6%);受伤部位以四肢为主,下肢42.9%、上肢38.5%;城市留守儿童监护人在意外伤害知信行方面表现较差,家中存在的意外伤害危险因素较多。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一般人口学资料中年龄、年级、家庭住址、监护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监护人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3%。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得分:男童品行问题(0.34±0.36)分、学习问题(0.45±0.43)分、心身障碍(0.22±0.34)分、冲动-多动(0.27±0.42)分、焦虑(0.33±0.36)分、多动指数(0.39±0.37)分;女童品行问题(0.32±0.34)分、学习问题(0.36±0.42)分、心身障碍(0.23±0.37)分、冲动-多动(0.29±0.46)分、焦虑(0.32±0.39)分、多动指数(0.36±0.37)分,男童和女童的心身障碍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与行为问题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年级、家庭住址、监护类型、母亲文化程度、品行问题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六者可以解释因变量73.9%的变异(R2=0.739)。年龄越大、年级越高意外伤害发生率越低;与住在长春市和四平市的儿童相比,住在白山市的儿童其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单亲监护的儿童比隔代监护和其他人监护类型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越高;品行问题越多,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越高。结论:1.吉林省城市学龄前儿童留守率较高。2.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一般资料中年龄、年级、家庭住址、监护类型、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监护人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影响因素。3.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与意外伤害呈正相关。4.年龄、年级、家庭住址、监护类型、母亲文化、行为问题是学龄前城市留守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王友环[6](2016)在《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意外伤害事故是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首位因素,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危险情境的认知和潜在危险的预见性不高,自我保护能力也较弱,是意外伤害的高发人群。由于农村特有的文化、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幼儿的安全意识更弱,农村幼儿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远高于城市儿童。基于此,本研究将从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认知中存在的问题三方面探究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认知的基本现状。本研究选取12类典型农村危害事件,每类事件确定4-5个不同等级的危险情境,共涉及56个危险情境,进而将危险情境制成图片。采用情境图片测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试甘肃天水某农村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共计120名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从潜在危险情境的判断、原因解释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探究了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认知的总体水平。研究有如下发现农村幼儿:1.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2.对“是否存在危险”判断的正确率高于应对措施和原因解释;3.对直观性强的危险情境的认知优于隐蔽危险情境的认知;4.总体而言中班幼儿对危险情境的认知增长最为迅速。基于这种认识,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了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特点以及在此认知特点下存在的问题。在认知特点方面:1.对潜在危险的认知经历了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过程;2.对潜在危险的判断依据从无到有、从无关到符合客观事实;3.以自己特有的思维理解身边的危险,缩小了危险事实的范畴;4.“原因解释”与“应对措施”的认知间存在显着的相关联性。在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方面:1.对环境中的潜在危险缺乏适度的危机感;2.忽视潜在危险对“自身”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3.由于归因有误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4.难以理解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危险情境。此外还就影响幼儿认知的因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发现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受幼儿自身、幼儿园因素、家长因素和危险情境本身的影响。最后本研究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试图为农村幼儿的安全教育提出一些教育建议。

薛格艳[7](2016)在《运城市因伤害住院儿童流行病学特征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因伤害住院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减少伤害的发生提供线索;2.评价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费用,探讨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运城市市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两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一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因各种原因发生伤害的014岁住院儿童274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住院费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7.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2747例因伤害住院儿童中,男女比例为2.01:1;城乡比例为1:3.99;随年龄增长病例数增多。意外伤害高于故意伤害,比例为29.2:1。2656例因意外伤害住院儿童中,男女比例为1.95:1;城乡比例为1:4.06。91例因故意伤害住院儿童中,男女比例为5.06:1;城乡比例为1:2.64。意外伤害原因位于前三位的为跌倒、交通事故、烧烫伤;故意伤害原因加害多于自害。意外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故意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均以休闲活动为主。意外伤害7、8月份为发生高峰期,故意伤害6、7、11、12月份为高峰期。损伤部位均以头部为主;程度多为中度;以外科系统收治为主;造成死亡的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见。2.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伤害住院费用的因素有7个:住院天数、伤害程度、入院情况、入院科室、年龄、损伤部位、预后;影响意外伤害住院费用的因素有8个:住院天数、伤害程度、伤害原因、入院情况、损伤部位、年龄、预后、入院科室;影响故意伤害住院费用的因素有2个:住院天数、入院情况。结论:1.运城市因伤害住院儿童男童多于女童,农村高于城市,随年龄增长病例数增多。意外伤害的原因以跌倒、交通事故、烧烫伤为主,故意伤害原因加害高于自害。2.影响伤害住院费用的因素有住院天数、伤害程度、入院情况、入院科室、年龄、损伤部位、预后;影响意外伤害住院费用的因素有住院天数、伤害程度、伤害原因、入院情况、损伤部位、年龄、预后、入院科室;影响故意伤害住院费用的因素有住院天数、入院情况。

李美莉[8](2014)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卫生资源政策及相应的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及PubMed、OVID、ScienceDirect外文数据库,收集2002-2012年收录的有关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估计伤害及常见伤害类型发生率、死亡率、残疾率,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价;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系统总结分析医疗费用、休息/缺课/住院天数和潜在寿命损失年相关文献的信息和结果。结果1.共筛选出133篇文献,其中涉及伤害及各伤害类型发生率75篇、死亡率57篇、残疾率21篇、医疗费用及住院/休息/缺课天数23篇、潜在寿命损失年8篇。2.儿童青少年伤害、交通伤、跌落伤、烧烫伤、溺水、中毒人数发生率的合并值分别为18.94%(95%CI:15.73%22.64%)、0.93%(95%CI:0.43%2.00%)、5.27%(95%CI:2.87%9.47%)、0.79%(95%CI:0.45%1.38%)、0.066%(95%CI:0.022%0.20%)、0.12%(95%CI:0.02%0.61%);人次发生率的合并值分别为24.29%(95%CI:17.32%32.95%)、1.52%(95%CI:0.98%2.35%)、7.67%(95%CI:5.34%10.90%)、1.40%(95%CI:0.83%2.34%)、0.23%(95%CI:0.12%0.44%)、0.26%(95%CI:0.15%0.43%);各伤害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跌落伤、交通伤、烧烫伤、中毒、溺水。将发生率文献按照性别、城乡、伤害判定标准以及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除烧烫伤人数发生率为女童高于男童(P>0.05),其余均为男童高于女童(P<0.05);②伤害、交通伤、烧烫伤、溺水、中毒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除中毒人数城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跌落伤发生率农村低于城市(P<0.05);③伤害、交通伤、中毒采用1996版和2004版伤害判定标准人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1996版伤害判定标准所得发生率均高于2004版;④伤害人数、人次发生率及各伤害类型人次发生率西部高于东部、中部地区(P<0.05),而各伤害类型人数发生率东部高于中部,除溺水东部、中部地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儿童青少年伤害、交通伤、跌落伤、烧烫伤、溺水、中毒死亡率的合并值分别为21.16/10万(95%CI:16.89/10万26.52/10万)、4.29/10万(95%CI:3.59/10万5.13/10万)、1.44/10万(95%CI:1.03/10万2.01/10万)、0.51/10万(95%CI:0.35/10万0.76/10万)、8.98/10万(95%CI:6.92/10万11.63/10万)、1.50/10万(95%CI:0.99/10万2.29/10万);各伤害类型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溺水、交通伤、中毒、跌落伤、烧烫伤。将死亡率文献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伤害及各伤害类型死亡率男童高于女童,除烧烫伤、中毒男女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伤害、交通伤、跌落伤、溺水、中毒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而烧烫伤死亡率农村低于城市,其中跌落伤、烧烫伤城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伤害及各伤害类型西部地区死亡率均高于东部、中部地区(P<0.05)。4.儿童青少年伤害残疾率的合并值为0.18%(95%CI:0.09%0.37%),其中跌落伤残疾率文献纳入2篇,合并残疾率为0.024%(95%CI:0.017%0.036%);交通伤、烧烫伤残疾率纳入文献仅有1篇,分别为0.017%、0.026%,无溺水、中毒残疾率的文献。对伤害残疾率文献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童高于女童、城市高于农村、西部地区高于东部、中部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儿童青少年因伤害所需医疗费用人均为52.34984.25元、次均为14.51617.57元;同时也因伤害需要休息、住院或者缺课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从各伤害类型每例次所花医疗费用及休息/缺课/住院天数中可知交通伤是造成经济负担最重的一种伤害类型。6.儿童青少年因伤害所致潜在寿命损失年最高为82294.5人年,最低为3117.5人年,每例死亡病例造成的寿命损失平均约5765年,而因各伤害类型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均达53年以上,尤其是交通伤和溺水造成的寿命损失最为严重。7.敏感性分析显示本次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好,相对可靠。结论1.男性、农村以及经济不发达西部地区的儿童青少年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将其作为伤害的重点预防对象;同时也应关注城市跌落伤、女童烧烫伤的发生。2.跌落伤发生率最高;溺水、中毒发生率虽低但死亡率较高;交通伤是造成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一种伤害;烧烫伤致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对不同伤害类型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减轻伤害疾病负担的程度。3.儿童青少年因伤害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和休息/缺课/住院天数较多,以及潜在寿命损失年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提示伤害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凌科峰[9](2013)在《儿童意外伤害成因及规避的研究 ——以湖南省儿童医院157个意外伤害儿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日趋深入,“国家亲权”的原则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接受,“政府是儿童保护第一责任”的管理理念也在公共事务中逐渐凸显,加强对儿童人身保护已经成为了公共管理的共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如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频繁地发生。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意外伤害事故造成的死亡成为儿童排名居首位的死亡原因。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虽然是一种偶然,但是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必然存在诸多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开展对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危险问题的研究,在丰富儿童意外伤害及其成因的研究领域的理论方面以及完善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中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儿童意外伤害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运用文献方法、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现场调查从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根源及意外伤害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了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有政府方面的政府职能的部分缺失、相关保护政策的落实不到位;社会及学校方面的社会监管不力、学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家长方面的家长对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忽视以及很多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等。最后,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分别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减少和避免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对策建议:第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第二,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第三,完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第四,建立多方的合作机制;第五,加强儿童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六,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第七,提创造良好的儿童生活环境。

王琦琦[10](2012)在《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的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方法:结合国情,以儿童青少年卫生学、发展心理学和伤害预防等理论作为编制本问卷的理论指导。广泛查阅文献,收集典型伤害案例,参考国内外已开发的相关测评量表,通过专题小组讨论、访谈法及专家座谈会形成问卷初稿。预测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测试了179名城市学龄前儿童,综合应用G-P分析、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进行条目筛选,最终确定形成城市学龄前儿童跌倒伤害风险评估问卷,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问卷维度。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择478名城市学龄前儿童构成测试样本,以评价信度和效度。利用Cronbach’s a系数和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进行信度考评,采用专家座谈会和专题小组讨论、现场调查反馈、t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特征/多条目相关分析分别对内容效度、表面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风险评估标准,综合效标法和分布法确定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结果:最终确定的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包括6个维度共20个条目。6个维度依次为:坠落风险、综合风险、室内摔倒风险、行走风险、环境保护和玩耍风险。各条目得分范围为1-4分,得分越高,提示发生跌倒伤害风险越大。问卷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31;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为0.768。过去12个月内出现跌倒伤害的儿童风险评估平均得分高于未出现跌倒伤害的儿童(P<0.05);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χ2/df值为3.25,拟合指数CFI为0.797、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738、增值拟合指数IFI为0.803、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9;多特征、多条目相关分析显示每一条目与所属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402-0.852之间,与其他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008-0.394之间。478名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平均得分30.9分。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风险得分评估标准为:≤27分为存在低度风险;27~33分存在中度风险;>33分为存在高度风险。分布法确定风险评价的最小临床意义改变值为5.5分。结论:本研究编制了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并制定了评估标准。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风险的评估。

二、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其干预策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其干预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回顾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亲子疏离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亲子疏离与农村留守儿童免疫指标的关联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基于慈心冥想的爱能教育训练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的干预效果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与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5.5 结论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亲子疏离现状、成因、影响与干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儿童健康管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质量控制
    1.8 统计分析方法
    1.9 技术路线
2 研究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变化
    2.3 不同特征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2.4 不同生活情况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2.5 不同日常饮食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2.6 不同饮食行为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2.7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8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相关性研究
3 讨论
    3.1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生活现况
    3.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饮食现况
    3.3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现况
    3.4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现况
    3.5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现况
    3.6 海口市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
    3.7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3.8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3.9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的相关性分析
    3.10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4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策略探讨
    4.1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策略
    4.2 儿童贫血的防治策略
    4.3 儿童自身及家庭因素建议
    4.4 社会因素建议
5 结论
6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发展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致谢

(3)城市儿童安全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扬州市G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G社区儿童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现状
    第一节 G社区儿童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G社区简介
        二、G社区儿童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三、G社区儿童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现状
        一、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现有做法
        二、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的需求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的实务过程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介入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的方案设计
        一、项目目标
        二、实施内容
        三、实施计划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的方案实施
        一、社区干预——G社区儿童安全知识宣讲
        二、小组干预——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小组
        三、家庭干预——G社区亲子安全教育活动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G社区儿童安全教育的评估
    第一节 评估标准
    第二节 评估内容
        一、服务对象参与度评估
        二、活动满意度评估
        三、结果评估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儿童安全教育的成效总结
        一、提升了儿童安全防范意识
        二、丰富了儿童安全教育形式
        三、营造了良好的儿童安全教育氛围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儿童安全教育的不足与反思
        一、应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儿童安全教育
        二、应合理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三、应构建“多位一体”儿童安全保护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活动满意度评估表
附录三: 项目活动反馈表
附录四: 城市儿童安全意识量表
附录五: 访谈提纲
附录六: 访谈对象信息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价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估量表初表制定的研究对象
        2.1.2 预测试样本
        2.1.3 量表信度和效度评价测试样本
    2.2 研究方法
        2.2.1 儿童意外伤害简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
        2.2.2 问卷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2.3 数据处理
    2.4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问卷的研制
        3.1.1 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问卷初稿的制定
        3.1.2 条目筛选
        3.1.3 问卷终稿
    3.2 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3.2.1 基本情况
        3.2.2 信度
        3.2.3 效度
    3.3 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
        3.3.1 风险等级
        3.3.2 最小临床意义改变值
第四章 讨论
    4.1 问卷的编制
    4.2 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4.2.1 信度的评价
        4.2.2 效度的评价
    4.3 风险评估标准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城市留守儿童
        1.2.2 学龄前儿童
        1.2.3 意外伤害
        1.2.4 儿童行为问题
    1.3 研究现状
        1.3.1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现状
        1.3.2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表内容
        2.2.2 调查方法
        2.2.3 统计学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预调查阶段
        2.3.2 调查阶段
        2.3.3 问卷整理和数据录入阶段
    2.4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
    3.2 吉林省城市学龄前儿童留守情况
    3.3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现状
        3.3.1 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
        3.3.2 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类型
        3.3.3 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地点
        3.3.4 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部位
    3.4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监护人意外伤害知信行情况分析
    3.5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家中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3.6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
        3.6.1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3.6.2 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的多重比较分析
    3.7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情况
        3.7.1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情况
        3.7.2 不同性别的城市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情况
    3.8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与行为问题相关性
    3.9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9.1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说明
        3.9.2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吉林省学龄前儿童城市留守率较高
    4.2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分析
        4.2.1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
        4.2.2 碰伤或摔伤为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4.2.3 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地点、危险因素及知信行情况分析
        4.2.4 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部位分析
    4.3 城市留守儿童行为问题问题检出率高
    4.4 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
    4.5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
        4.5.1 不同年龄对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
        4.5.2 不同年级对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
        4.5.3 不同居住地对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影响
        4.5.4 不同监护类型对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影响
        4.5.5 父母亲文化程度对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比较分析
        4.5.6 父母以及监护人职业对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影响
        4.5.7 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影响
    4.6 吉林省城市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7 建议与对策
    4.8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设计
        1.研究设计
        2.研究方法
一、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认知发展的状况
    (一)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认知的总体水平
        1.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总体上认知良好
        2.对“是否存在危险”判断的正确率高于应对措施和原因解释的正确率
        3.对直观性强的危险情境的认知优于隐蔽危险情境的认知
        4.相比较小班和大班,中班幼儿对危险情境认知增长的速度是最快的
    (二)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特点
        1.对潜在危险的认知经历了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过程
        2.对潜在危险的判断依据从无到有,从无关到符合客观事实
        3.以自己特有的思维理解身边的危险,缩小了危险事实的范畴
        4.“原因解释”与“应对措施”的认知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
二、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环境中的潜在危险缺乏适度的危机感
    (二)忽视潜在危险对“自身”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
    (三)由于归因有误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四)难以理解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危险情境
三、影响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认知的因素分析
    (一)幼儿自身
    (二)幼儿园方面
    (三)家长方面
    (四)危险情境本身
四、教育建议
    (一)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幼儿对危险的认知度
    (二)唤起幼儿的害怕情绪,增强幼儿对危险情境的危机感
    (三)更新安全教育理念,提高幼儿的自护自救能力
    (四)遵循“健康信念模式”,并促使幼儿的认知向行为的转变
    (五)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排查家中的安全隐患
    (六)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农村幼儿家长的安全认知和防护能力
    (七)区别对待不同年龄段幼儿,施以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运城市因伤害住院儿童流行病学特征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因伤害住院儿童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调查内容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因伤害住院儿童流行病学特征
        2.2 因意外伤害住院儿童流行病学特征
        2.3 因故意伤害住院儿童流行病学特征
    3 讨论
        3.1 伤害的基本特征
        3.2 伤害发生时情况
        3.3 伤害的临床特征
    4 结论
第二部分 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2.2 因意外伤害住院儿童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2.3 因故意伤害住院儿童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伤害的分类及判定标准
    1.2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结局指标
    1.4 资料收集方法
    1.5 文献筛选
    1.6 信息提取
    1.7 文献质量评价
    1.8 统计分析
结果
    2.1 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
    2.2 儿童青少年交通伤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
    2.3 儿童青少年跌落伤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
    2.4 儿童青少年烧烫伤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
    2.5 儿童青少年溺水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
    2.6 儿童青少年中毒疾病负担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3.1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发生率
    3.2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死亡率
    3.3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残疾率
    3.4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医疗费用及休息/缺课/住院天数
    3.5 伤害疾病负担指标—潜在寿命损失年
    3.6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
    3.7 小结
    3.8 建议
    3.9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儿童意外伤害成因及规避的研究 ——以湖南省儿童医院157个意外伤害儿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主要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主要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儿童意外伤害的界定
    2.2 规避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内涵
    2.3 规避儿童意外伤害的理论基础
        2.3.1 风险规避理论
        2.3.2 安全管理理论
        2.3.3 社会规制理论
3 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问卷调查
    3.2 问卷结果
        3.2.1 基本情况
        3.2.2 结果分析
    3.3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讨论
        3.3.1 政府方面的原因
        3.3.2 儿童自身方面的原因
        3.3.3 家庭方面的原因
        3.3.4 儿童生活环境潜在的危险
4 规避儿童意外伤害面临的问题
    4.1 政府方面
        4.1.1 政府职能的部分缺失
        4.1.2 规避中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4.2 社会与学校方面
        4.2.1 社会监督管理不力
        4.2.2 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
    4.3 家长方面
        4.3.1 家长对安全教育的忽视
        4.3.2 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
5 规避儿童意外伤害的几点建议
    5.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5.2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5.3 完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
    5.4 建立多方合作机制
    5.5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
    5.6 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5.7 创造良好的儿童生活环境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10)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简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跌倒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伤害问题
    1.2 风险评估是儿童意外伤害防控的有效策略
    1.3 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1.4 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问卷研制的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预测试样本
        2.1.2 信度和效度测评样本
        2.1.3 评估标准估算样本
    2.2 研究方法
        2.2.1 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的制定
        2.2.2 问卷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2.2.3 风险评估标准的确定
    2.3 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问卷的研制
        3.1.1 条目库
        3.1.2 问卷初稿
        3.1.3 条目筛选
        3.1.4 问卷终稿
    3.2 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3.2.1 基本情况
        3.2.2 信度
        3.2.3 效度
    3.3 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
        3.3.1 风险等级
        3.3.2 最小临床意义改变值
第四章 讨论
    4.1 问卷的编制
    4.2 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4.2.1 信度的评价
        4.2.2 效度的评价
    4.3 风险评估标准
    4.4 单条目评估结果的理解
    4.5 学术创新
    4.6 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目标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初始问卷
    附录2:半开放式访谈问卷
    附录3:调查问卷1(预测试)
    附录4:调查问卷2(现场调查)
    附录5:问卷终稿及使用说明
    附录6:问卷终稿的维度结构
    附录7:478名学龄前儿童的选项应答情况
    附录8: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结果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四、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其干预策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 孙笑笑.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D]. 武大伟.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3]城市儿童安全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扬州市G社区为例[D]. 夏可. 扬州大学, 2020(05)
  • [4]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价工具研究[D]. 曹学龙. 南华大学, 2017(04)
  • [5]吉林省城市学龄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杨蕊. 吉林大学, 2017(09)
  • [6]农村幼儿对潜在危险情境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友环.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7]运城市因伤害住院儿童流行病学特征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D]. 薛格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8]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疾病负担系统评价[D]. 李美莉.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1)
  • [9]儿童意外伤害成因及规避的研究 ——以湖南省儿童医院157个意外伤害儿童为例[D]. 凌科峰. 中南大学, 2013(03)
  • [10]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的研制[D]. 王琦琦. 中南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干预策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