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永高速公路改造工程美化绿化设计

长永高速公路改造工程美化绿化设计

一、长永高速公路改建工程的美化与绿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欣[1](2021)在《大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二环高架桥附属空间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架桥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现代城市发展发生了从增量到存量的结构性变化。在公共空间极具缺乏的今天,城市中大量现存的失落空间的再利用逐渐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架桥及其附属空间作为高架桥基础设施的附属产物,其具备交通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属性,但其现状不合理的利用造成了大量的空间浪费,对其进行合理的更新利用能很好缓解公共空间短缺的现状,缝合被道路切断的城市肌理,链接城市居民的生活,优化城市形象的各个层面并激发其活力。本文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出发,对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改造和更新进行探讨,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对北京二环高架桥附属空间的调查研究为依据,总结其相关概念,分析了其政策演变和权属问题,对北京二环高架桥附属空间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具备更新潜力的高架桥附属空间,归纳其空间问题。再通过与问题相对应的特征,结合国内外优秀的实践案例对比分析研究,提出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的更新营造途径、设计方法和工作路径,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架桥附属空间的合理利用途径探索,将为在存量时代下挖掘城市公共空间提供未来可实施的参考建议。

潘斌[2](2020)在《基于生态理念的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人次逐年增高,促使众多个性化、自由式旅游的兴起,人们希望在出游途中可以感受安全、舒适、畅通、美丽的行车环境以及使用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美丽公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产物,致力于为居民提供绿色优美出行环境的同时实现沿线经济的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在考虑功能性的前提下还应该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和方法,使美丽公路既满足交通运输、行车安全、通行效率等要求,又能与周边环境形成一路一景观,一路一特色的多元化格局。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及设计方法较为匮乏,如何在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做到既减少对沿路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又满足大众对公路出行环境的美好愿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对美丽公路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深度剖析,归纳了当前美丽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进展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与有关地方法规,明确了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的相关概念,并运用生态设计理论、可再生设计理论、场所文脉理论、生态美学理论、生态恢复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归纳出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原则,并依据理论及举例具体提出了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策略,即保护与利用设计策略、多样性设计策略、循环再生设计策略、乡土化设计策略与协同恢复设计策略。通过对国内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总结案例实践中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应以生态选线为前提、线形与环境协调为基础、注重植物多样性配置、建设生态设施及构筑物等设计内容与思路。最后,本文结合上述理论研究结果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引例论证了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包括美丽公路线路选线应注重原生景观的保育,依据不同区段进行生态布设;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应在满足线形自身协调的基础上强调与外部景观环境的生态融合;绿化景观设计应在符合经济、美观的要求上追求文化内涵与形式美感,并注重植物多样性配置;服务设施景观设计以及构筑物景观设计应基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突出地方文化,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等五方面生态设计要点与方法。力图在研究中构建出完整的设计框架,丰富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行的借鉴依据。

王盼[3](2020)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提升研究 ——以巩义市S235省道为例》文中指出“全域旅游”的理念自2008年被提出,也逐渐被广泛认同。“全域旅游”这一概念在2017年被政府部门纳入工作计划,全域旅游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板块。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大力倡导,城市快速路作为旅游经济发展最有力的连接点,其景观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进入2010年之后,国内城市快速路的迅猛建设,虽然更加方便了人们往返于城市与旅游景区之间,但同时也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使城市快速路整体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第一,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汇总整理不同专家的观点,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及相关建议,对全域旅游视角下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提升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立了由2个准则层要素、11个子目标层要素及50个指标层要素构成的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提升要素体系。第二,运用SPSS26.0软件,采取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子目标层的11个主要影响要素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取320份有效问卷调查的数据作为样本空间进行分析,得出11个子目标层要素的得分及其影响程度排序:绿化>植物>地形、地貌>水体>建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景观艺术设施>道路本身设施>照明安全设施>防护设施>虚拟景观。第三,结合影响要素体系构建及相关案例研究经验的借鉴,以及全域旅游的相关政策,从改造提升总流程及改造规划布局设计两大方面进行提升策略的构建。并从绿化种植、背景空间、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筑及景观艺术设施、道路本身、附属设施和人文七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探讨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设计策略体系。最后,结合上述研究,选取巩义市S235省道景观改造提升为例,结合巩义市全域旅游发展政策,制定总体设计构思和总体设计目标,从景观区段、绿化种植、背景空间、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筑及景观艺术设施、道路本身及附属设施等七个方面对巩义市S235省道进行景观改造提升,将上述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设计策略体系运用到实际,促进巩义的全域旅游发展。

肖惠[4](2020)在《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壤塘县出入城段景观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上升,对物质精神的生活追求也随之提高,生态文明逐渐被大众所了解和重视,更多人开始关注生态景观,追求绿化景观和生态城市,以满足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需求。公路沿线景观是该地区第一张名片,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形象展示窗口,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从生态、景观、文化角度入手,以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公路沿线景观的观赏性和功能性、提升沿线整体品质为研究目的展开论述和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研究并阐述了国内外生态修复及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并对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梳理。对有关优秀实践案例进行了提炼分析,学习其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理念方法,为后文生态修复景观设计提供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的内容、目标、原则及方法策略,以生态补偿设计、低影响开发设计、植物修复设计作为主要技术措施。(2)对研究区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生态景观、沿线环境做了详细分析概述,总结出该地生态和景观的现状问题,再从生态、景观及文化角度出发,提出适宜研究区的设计策略、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为壤塘县出入城段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思路。(3)根据前期对研究区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场地特点和功能需求,分段进行修复设计,把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综合考虑植物的生态和景观功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使其充分发挥固土护坡、生态修复、提升沿线景观环境等方面作用。从生态角度上把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到路侧绿化带及驳岸设计中,同时把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中,最终提出壤塘县出入城段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的可行性方案。(4)通过壤塘县出入城段的生态修复景观设计,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升当地人居环境、增强当地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优化其公路沿线的生态景观,同时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展示文化形象、增加来往游客和旅游收入,有效提高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也能为生态环境脆弱以及经济较落后的高寒地区提供建议和参考。

袁诗琳[5](2020)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域环境管理对策及评价体系研究 ——以京沪高速为例》文中提出以京沪高速为例的一大批国家高速公路正在开展改扩建工程,管理缺乏依据、影响环境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对高速公路路域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路域环境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特点进行阐述。该部分基于对改扩建工程期间的京沪高速实地调研和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专家的交流资料,对高速公路路域环境范围内的用地管理、环境保护措施、绿化设施、道路安全设施、广告牌设置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结合国内外对上述方面的相关研究,归纳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基于高速公路相关的现行法规条例、管理手段,从制度、执行、人员、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路域环境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管理问题和难点,提出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长效高效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最后,结合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特点,提出对路域环境,特别是公路用地实现超前管理的概念和途径。接着,本文根据对高速公路路域系统组成和特点的分析,选取能代表路域系统特性的指标,构建了包括目标-准则-指标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结合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起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管理对策的评价模型。最后对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应用,基于公路的管理数据、实地调研资料和专家打分,对提出的三套管理对策方案进行评价和对比,得到评价效果最优的管理方案。最后,本文基于VISSIM软件,利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建立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仿真模型。通过调整作业区标志标线设置方案,对比分析作业区标志标线设置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最终提出使公路通行效果最优的作业区标志标线设置方案。

陈美容[6](2019)在《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措施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路工程的建设,往往会破坏原本的边坡生态系统,产生裸露的边坡。单纯的工程防护措施造价高,难以恢复自然植被,护坡效果差;而单纯的植物护坡只适合坡度缓,边坡矮的土质边坡,适用范围较窄。随着人们对安全、环保和景观要求的逐渐增强,单纯工程防护或植物防护均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而兼顾边坡稳定和美化环境的边坡防护方式已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本论文以植物防护及植物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方式即生态防护为研究手段,强调植物在防护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开展生态防护方法、施工工艺和作用机理、景观功能的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公路边坡工程防护设计实践,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关于生态边坡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与综合,提出新的生态边坡防护类型分类方式:人工植草护坡(包含撒播草籽、平铺草皮和三维植被网护坡等纯人工施工护坡方式)、喷播植草护坡(包含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客土喷播植草护坡、喷混植生护坡及TBS植草护坡等主要采用机械喷播施工的护坡方式)和骨架植草护坡(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护坡方式)。2.采用经验总结法,对周边正在设计、施工和已完工的生态边坡项目进行考察研究。分析各类生态护坡类型适用范围、特点、施工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重点对各类生态护坡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绘制施工工艺流程图;对植被护坡和工程护坡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研究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以期为生态护坡理念发展和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3.把生态边坡的理论研究应用到工程实例中,完成了多个边坡防护工程案例的设计。包含边坡防护方案比选、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调查研究原生植被和植物配比。跟踪指导边坡防护施工,并对边坡防护效果进行评价。4.多个案例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对边坡进行处理的首要工作。生态护坡选型、植被的配合比和后期持续养护至关重要。

邹璨阳[7](2019)在《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枢纽互通式立交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其形成的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作为绿色基础设施发挥生态功能和效益,同时它也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种类型,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游憩活动机会。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环境的品质,尤其以面状、大尺度景观为特征的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更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优秀的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案例、立交桥附属空间利用案例的整合分析,系统探究了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的策略方法,在生态、游憩、可持续及景观视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景观设计策略,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第一章剖析了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的几个相关概念,分析了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的范围、结构、功能和特质,特别说明了其与“一般互通式立交景观”和“城市公园景观”的区别,提出以道路景观生态学理论、游憩学理论及景观美学理论作为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的依据。第二章选取国内外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立交附属空间景观设计案例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枢纽互通式景观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归纳出它们在生态、游憩、可持续和景观视觉等方面的有效策略和创新概念。第三章提出了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的目标及原则,整理出一套包含生态、游憩、可持续及景观视觉层面的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第五章对实例展开探索,将前文提出的系统性策略运用到具体的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实践中去。

胡昌生[8](2019)在《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生态防护与景观绿化设计实践》文中指出景区公路不但承载着交通运输的功能,而且起着展示景区自然环境、体现当地风土人情的作用;而景区公路的建设必定会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稳定与平衡造成影响。为减轻公路建设对景区自然环境的破坏,恢复景区景观环境以及游客旅游的舒适度,提高景区公路路域安全,重塑景区景观环境,有必要对景区公路路域生态防护技术进行研究。以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为研究对象,掌握该景区公路的工程建设背景和工程规模,调研盘龙松—乌孙古墓旧路状况,提出“实现功能、还其自然”的景区公路生态防护目标,以及“潜隐、纯净、素雅、灵动、多元”的生态防护总体原则,总结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的边皮绿化和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研究了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的生态防护内容,包括边坡防护与路域排水。提炼景区公路边坡防护总体思路和处理原则,研究景区公路边坡防护的工艺方法,包括柔性宾格网工艺、浆砌卵石挡墙工艺、毛石混凝土挡墙工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工程建议。此外,在景区公路路域排水总体思路和处理原则的指导下,研究景区公路路域排水的工艺方法,并提出包括路基排水和涵洞在内的工程建议。在景区公路边坡绿化总体思路和处理原则的指导下,研究了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绿化工艺方法,包括坡面直播草籽工艺、木方格植草工艺、三维网绿化工艺、种植袋工艺、栽种乔木,以及临冬播种,并针对性提出了沿线景观打造重点等工程建议。此外,研究了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的景观设施设计,包括观景台及景观小品、人行道、景观的衔接、挡墙的美化与修饰、景观标志系统,以及哈萨克民族风情体验区。

杨国峰[9](2019)在《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与投资决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干线公路网综合服务水平与养护投资紧密相关。长期以来,公路服务水平评价主要面向独立项目,系统性不够且缺乏综合性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与投资决策关联不紧密,投资更多关注公路设施自身,对驾驶舒适性和行车环境关注度不够。总体而言,为评价而评价,投资决策水平不高。有必要针对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与投资决策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深入研究了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评价指标有效覆盖公路各类设施、指标数据易于获得、评价指标可被量化为原则,结合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发展需求和各类指标数据的获取能力,兼顾成本效益因素,建立了包括行驶速度、路面磨耗状况、危桥状况、危隧状况、安全设施完好程度、路面平整度、路面跳车程度和绿化美化状况共8类评价指标组成的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指标体系。其次,本文针对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8类指标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路面磨耗状况评价指标,并在理论分析、三线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路面磨耗评价和实验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路面磨耗指数评价模型和评价标准;基于大规模的路面纵断面高程数据和实地路面跳车评价实验结果,建立了路面跳车指数评价模型和评价标准,并与美国、英国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本文方法更准确、更客观。对其他6类指标,包括行驶速度、危桥状况、危隧状况、安全设施完好程度、路面平整度和绿化美化状况,采用现有技术成果中成熟的评价方法,重点通过模型参数标定,确定了各类指标的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各评价指标的影响效果,确定了指标权重,再依据各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计算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然后,本文通过三线路面构造深度检测实验和数据分析,建立了路面磨耗率和路面磨耗指数的预测方法、预测模型及预测参数;基于多年大量的桥隧构造物调查数据及评价结果,建立了基于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的桥隧技术状况预测模型。接着,在全国公路养护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基础上,本文针对提升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的各类常用处治措施,分析了各类处治措施对8项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提升效果,确定了各类处治措施的单位投资成本,提出了基于单位投资效益(ECR)指标的各类处治措施效益评价方法。最后,本文提出了提升交通状况、安全状况、舒适状况和环境状况的投资需求分析方法、公路投资优先排序模型和干线公路网多目标投资优化决策模型,建立了用于平衡不同公路设施重要程度的效用函数优化模型,提出了增量效用费用比求解算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包括服务水平评价、服务水平预测、服务水平提升和养护投资优化决策全过程的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与投资决策方法,为实现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的公路服务水平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安琳[10](2019)在《省道S248正定至行唐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省道S248正定至行唐段规划由现状县道团贾线升级形成,由于团贾线道路等级较低,路面宽度较窄,机非混行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道路的快速畅通,降低了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已不能与其承担的道路功能相适应,迫切需要升级拓宽。因此本项目对规划省道S248进行适当改线,通过将省道S248与中华大街北延相接,能够更好地实现省道S248区域快速干线公路的功能定位,形成自石家庄市向北经正定、新乐、行唐的南北向干线公路。本论文课题来源于对省道S248改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本论文来源于省道S248改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课题。首先阐述了可行性研究的现状和意义,提出了该公路改建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和预期效果;以项目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和交通情况为背景,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确定了趋势交通量和诱导交通量,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交通量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条件,参考相关的技术参数和规范,确定了具体的施工方案、人员培训计划;编制了改建项目的投资估算以及经济评价;最后通过调查工程建设区域周边的社会和生态环境,分析了由于项目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效益,并且对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价和社会评价。本篇论文以省道S248改建项目为依托,以项目影响区交通、经济资料为基础,结合了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相关理论,对改建项目的交通量预测、需求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确定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并根据拟建项目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分析和论证了改建项目的路线方案、建设标准和规模等,从而为公路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研究基础。

二、长永高速公路改建工程的美化与绿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永高速公路改建工程的美化与绿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大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二环高架桥附属空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和案例分析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城市更新相关理论
        2.1.2 公共空间相关理论
        2.1.3 交通相关理论
    2.2 相关案例分析
        2.2.1 以景观美化为导向的空间
        2.2.2 以休闲娱乐活动为导向的空间
        2.2.3 以商业为导向的空间
        2.2.4 以服务为导向的空间
        2.2.5 以交通为导向的空间
第三章 高架桥附属空间的相关概念论述
    3.1 高架桥附属空间的定义
        3.1.1 相关的城市交通概念
        3.1.2 高架桥的定义
        3.1.3 附属空间的定义
        3.1.4 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概念及空间范围
        3.1.5 高架桥附属空间的属性
    3.2 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景观组成要素
        3.2.1 高架桥下空间
        3.2.2 高架桥与周边道路围合出的空间
        3.2.3 高架桥影响下的周边环境
    3.3 高架桥附属空间的类型及特征
        3.3.1 结构类型及特征
        3.3.2 形态类型及特征
        3.3.3 周边环境类型及特征
        3.3.4 使用类型及特征
第四章 北京市高架桥附属空间现状及相关背景政策
    4.1 北京市高架桥附属空间相关政策现状研究
        4.1.1 相关政策分析
        4.1.2 权属分析
    4.2 北京市二环高架桥附属空间的空间现状研究
        4.2.1 北京二环的空间特点
        4.2.2 空间的使用现状
        4.2.3 现状的使用问题
        4.2.4 空间利用的限制因素
        4.2.5 空间利用的潜力
    4.3 北京市二环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更新必要性探究
        4.3.1 更新需求的评价因子
        4.3.2 暂无更新需求的高架桥附属空间
        4.3.3 微更新的高架桥附属空间
        4.3.4 全面更新的高架桥附属空间
第五章 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景观更新营造途径
    5.1 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
        5.1.1 整体性原则
        5.1.2 交通性原则
        5.1.3 人性化原则
        5.1.4 生态性原则
        5.1.5 艺术性原则
    5.2 微更新的高架桥附属空间的设计策略
        5.2.1 美化空间,统一周边环境
        5.2.2 修复慢行系统,保证安全通行路径
        5.2.3 特色导视系统,生动传递信息
    5.3 全面更新的高架桥附属空间的设计策略
        5.3.1 整合归纳人的活动,合理利用空间
        5.3.2 与周边统筹规划,织补割裂环境
        5.3.3 整合空间资源,增强参与性和景观性
        5.3.4 梳理交通,增强空间标识性
        5.3.5 扩充服务板块,补足功能短板
        5.3.6 保护历史建筑,形成主题性城市公园
    5.4 二环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整体性设计策略
        5.4.1 复兴环城公园,形成一体连贯风貌
        5.4.2 修复生态,建设环二环海绵体
    5.5 二环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更新的工作路径探究
        5.5.1 组织方式——搭建多元的组织平台
        5.5.2 实施方式
        5.5.3 运营方式——公私合营的运营模式
    5.6 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更新的相关机制及技术手段
        5.6.1 公众参与
        5.6.2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的运用
        5.6.3 多元共治
    5.7 左安门桥附属空间的景观更新方案——桥屿
        5.7.1 设计选址与现状调研
        5.7.2 桥下艺术快闪事件
        5.7.3 设计方案
        5.7.4 运营与管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6.1.1 基础设施角色的转变
        6.1.2 城市的粘合剂
        6.1.3 城市形象、文化、生活的载体
        6.1.4 独特的景观体验
    6.2 结论与反思
        6.2.1 论文结论
        6.2.2 论文研究的尚待深入之处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一:北京二环基本概况调研
附录二:北京桥下空间改造建议的调查
附录三:毕业设计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2)基于生态理念的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需求
        1.1.2 政策引导
        1.1.3 当前美丽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综述
        1.2.2 国内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综述
    1.3 基本概念解析
        1.3.1 公路景观
        1.3.2 美丽公路
        1.3.3 生态设计
        1.3.4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与传统公路景观设计的区别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框架
    2.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2.5 本章小结
3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研究
    3.1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
        3.1.1 生态设计理论
        3.1.2 可再生设计理论
        3.1.3 场所·文脉理论
        3.1.4 生态恢复理论
        3.1.5 生态美学理论
    3.2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3.2.1 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
        3.2.2 多样性原则
        3.2.3 4R原则
        3.2.4 地域性原则
        3.2.5 协同恢复原则
        3.2.6 生态美原则
    3.3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策略
        3.3.1 保护与利用设计策略
        3.3.2 多样性设计策略
        3.3.3 循环再生设计策略
        3.3.4 乡土化设计策略
        3.3.5 协同恢复设计策略
    3.4 本章小结
4 国内外公路景观生态设计实践研究
    4.1 哥伦比亚河历史路
        4.1.1 项目概述
        4.1.2 项目分析
        4.1.3 项目总结
    4.2 云南怒江美丽公路
        4.2.1 项目概述
        4.2.2 项目分析
        4.2.3 项目总结
    4.3 巢湖S105省道北外环——柘皋河桥段
        4.3.1 项目概述
        4.3.2 项目分析
        4.3.3 项目总结
    4.4 芜湖G329六郎段特色公路
        4.4.1 项目概况
        4.4.2 项目分析
        4.4.3 项目总结
    4.5 环巢湖大道
        4.5.1 项目概述
        4.5.2 项目分析
        4.5.3 项目总结
    4.6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设计思路
        4.6.1 以生态选线为前提
        4.6.2 线形与环境协调为基础
        4.6.3 注重植物多样性配置
        4.6.4 建设生态设施与构筑物
    4.7 本章小结
5 美丽公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内容与方法
    5.1 美丽公路线路选线
        5.1.1 选线思路
        5.1.2 不同区段布线
        5.1.3 原生景观的保育
    5.2 美丽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
        5.2.1 公路线形自身元素的协调
        5.2.2 线形与地形的协调
        5.2.3 线形与植被的协调
    5.3 美丽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5.3.1 绿化景观设计要点
        5.3.2 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5.3.3 边坡绿化设计
        5.3.4 路侧绿化设计
    5.4 美丽公路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5.4.1 服务设施景观设计要点
        5.4.2 驿站
        5.4.3 观景台
        5.4.4 景观标识
    5.5 美丽公路构筑物景观设计
        5.5.1 构筑物景观设计要点
        5.5.2 边坡挡墙
        5.5.3 排水边沟
        5.5.4 隧道口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全域旅游视角下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提升研究 ——以巩义市S235省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全域旅游
        2.1.2 城市快速路
        2.1.3 景观
        2.1.4 城市快速路景观
    2.2 理论基础
        2.2.1 景观美学
        2.2.2 景观生态学
        2.2.3 道路生态学
        2.2.4 旅游心理学
        2.2.5 景观与旅游AVC理论
        2.2.6 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2.7 道路景观与交通安全性
    2.3 本章小结
3 全域旅游视角下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提升要素及案例分析
    3.1 改造提升要素选取
        3.1.1 要素选取原则
        3.1.2 要素选取
        3.1.3 要素选取内涵
        3.1.4 要素筛选结果分析
    3.2 改造提升要素分析
        3.2.1 实证分析
        3.2.2 实证结果分析
    3.3 相关案例研究
        3.3.1 青海扎碾公路:实现公路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有机融合
        3.3.2 泰顺县311省道——百里生态景观大道
        3.3.3 江北快速路景观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全域旅游视角下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提升策略
    4.1 改造提升原则
    4.2 改造提升策略体系
        4.2.1 改造提升总流程
        4.2.2 改造规划布局设计
    4.3 改造提升设计方法
        4.3.1 绿化种植景观改造设计
        4.3.2 背景空间景观改造设计
        4.3.3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景观改造设计
        4.3.4 建筑及景观艺术设施改造设计
        4.3.5 道路本身景观改造设计
        4.3.6 附属设施景观改造设计
        4.3.7 人文景观改造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以巩义市S235省道为例实践研究
    5.1 相关概况解读
        5.1.1 区域概况
        5.1.2 项目概况
    5.2 相关改造要素调查分析
    5.3 总体提升设计
        5.3.1 总体设计构思
        5.3.2 总体设计目标
    5.4 详细提升设计
        5.4.1 景观区段改造设计
        5.4.2 绿化种植景观改造设计
        5.4.3 背景空间景观改造设计
        5.4.4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景观改造设计
        5.4.5 建筑及景观艺术设施改造设计
        5.4.6 道路本身景观改造设计
        5.4.7 附属设施景观改造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4)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壤塘县出入城段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3.2 公路景观设计研究进展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相关概念及案例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公路景观设计
        2.1.2 生态理念
        2.1.3 生态修复
        2.1.4 植物修复
    2.2 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关联性分析
    2.3 相关实践案例研究分析
        2.3.1 川九公路景观设计
        2.3.2 吉延公路景观设计
        2.3.3 哥伦比亚历史公路景观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公路景观设计
    3.1 公路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
        3.1.1 修复生态环境,改善沿线景观环境
        3.1.2 增加休憩空间,加大公众参与度
        3.1.3 重塑公路沿线自然优美环境,提高使用者舒适性
        3.1.4 促进区域可持续及良性生态循环发展
    3.2 公路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3.2.1 生态科学性原则
        3.2.2 景观艺术美原则
        3.2.3 经济高效性原则
        3.2.4 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3.2.5 地域性原则
    3.3 公路生态景观设计方法策略
        3.3.1 生态补偿设计
        3.3.2 低影响开发设计
        3.3.3 植物修复与工程措施结合设计
    3.4 公路景观的要素设计
        3.4.1 地形景观
        3.4.2 水体景观
        3.4.3 附属设施景观
        3.4.4 植物景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壤塘县出入城段概况及现状分析
    4.1 基础概况
        4.1.1 自然地理
        4.1.2 人文社会
    4.2 壤塘县出入城段现状分析
        4.2.1 项目区位
        4.2.2 项目现状
    4.3 壤塘县出入城段存在的景观及生态问题
        4.3.1 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呈沙化趋势
        4.3.2 基础设施较少,地域文化缺失
        4.3.3 植被单一不稳定,缺乏景观性
        4.3.4 工程防护措施缺乏,基础排水设施较少
        4.3.5 河岸植被稀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壤塘县出入城段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5.1 总体设计
        5.1.1 设计目标
        5.1.2 指导思想
        5.1.3 设计依据
        5.1.4 设计原则
        5.1.5 设计策略
        5.1.6 设计构思
    5.2 岗上路段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5.2.1 岗上路段A段
        5.2.2 岗上路段B段
    5.3 桑珠路段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5.3.2 桑珠路段A段
        5.3.3 桑珠路段B段
    5.4 阿两路段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5.4.1 阿两路A段
        5.4.2 阿两路B段
        5.4.3 阿两路C段
    5.5 专项设计
        5.5.1 植物配置设计
        5.5.2 景观附属设施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域环境管理对策及评价体系研究 ——以京沪高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公路路域环境研究现状
        1.3.2 国内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研究现状
        1.3.3 国外公路改扩建工程研究现状
        1.3.4 国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研究现状
        1.3.5 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系统分析
    2.1 概述
    2.2 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系统组成
        2.2.1 公路用地
        2.2.2 建筑控制区
        2.2.3 防护区
        2.2.4 路面环境
    2.3 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系统现状
        2.3.1 公路用地
        2.3.2 建筑控制区
        2.3.3 防护区
        2.3.4 路面环境
    2.4 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管理现存问题
        2.4.1 公路用地
        2.4.2 建筑控制区
        2.4.3 防护区
        2.4.4 路面环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系统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3.1 管理依据问题与对策分析
        3.1.1 公路用地
        3.1.2 建筑控制区
        3.1.3 防护区
        3.1.4 路面环境
    3.2 管理手段问题与对策分析
        3.2.1 公路用地
        3.2.2 建筑控制区
        3.2.3 防护区
        3.2.4 路面环境
    3.3 管理设施问题与对策分析
        3.3.1 公路用地
        3.3.2 建筑控制区
        3.3.3 防护区
        3.3.4 路面环境
    3.4 管理人员问题与对策分析
        3.4.1 防护区
        3.4.2 路面环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主观与客观组合赋权法的管理对策评价模型
    4.1 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系统管理对策评价指标体系
        4.1.1 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系统管理对策评价原则
        4.1.2 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系统管理对策评价步骤
        4.1.3 高速公路路域环境系统管理对策评价体系
    4.2 主观与客观组合赋权评价方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熵权法
        4.2.3 组合赋权法
    4.3 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仿真的施工作业区标志标线设置研究
    5.1 仿真平台介绍
    5.2 仿真模型构建
    5.3 高速公路施工区标志标线设置方案仿真
        5.3.1 建立高速公路施工区仿真模型
        5.3.2 仿真模型结果输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6)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措施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边坡防护的研究现状
        1.2.2 生态边坡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2.1 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2.2 生态护坡的功能
        2.2.1 植被护坡的作用机理
        2.2.2 工程护坡的作用机理
        2.2.3 改善环境功能
    2.3 生态护坡植被的选择
        2.3.1 生态护坡植物选择的依据
        2.3.2 草本植物的选择
        2.3.3 灌木的选择
        2.3.4 藤本植物的选择
    2.4 生态护坡的方法
        2.4.1 人工植草护坡
        2.4.2 喷播植草护坡
        2.4.3 骨架植草护坡
    2.5 施工技术研究
        2.5.1 研究目的
        2.5.2 施工工艺
        2.5.3 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理论分析方法
    3.1 概述
    3.2 极限平衡分析法
    3.3 简化Bishop法
    3.4 结论
第四章 工程应用技术研究
    4.1 案例一:深安线永和马坪至安海外曾段改造工程
        4.1.1 工程简介
        4.1.2 工程地质条件
        4.1.3 边坡防护应用技术研究
    4.2 案例二:普通国省道干线省道308(横五线)闽清县金沙镇沃头至前坑段公路工程
        4.2.1 工程简介
        4.2.2 工程地质条件
        4.2.3 边坡防护应用技术研究
    4.3 案例三:惠安县崇武环岛北路道路工程
        4.3.1 工程简介
        4.3.2 工程地质条件
        4.3.3 边坡防护应用技术研究
    4.4 边坡防护施工要点
    4.5 生态多样性保护应用研究
        4.5.1 原生植物调查
        4.5.2 植物种类选择
        4.5.3 植物配置
        4.5.4 应用效果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1.3.2 现状的主要问题
    1.4 核心概念
        1.4.1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
        1.4.2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相关因素分析
    2.1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
        2.1.1 概念解析
        2.1.2 特征分析
    2.2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
        2.2.1 景观范围
        2.2.2 景观结构
        2.2.3 景观功能
    2.3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特征分析
        2.3.1 自然本底条件良好
        2.3.2 存在立交附属空间
        2.3.3 拥有二重使用主体
    2.4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与相类似景观的区别
        2.4.1 与一般互通式立交景观的区别
        2.4.2 与城市公园景观的区别
    2.5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
        2.5.1 道路景观生态学理论
        2.5.2 游憩学理论
        2.5.3 景观美学理论
    小结
第三章 案例研究
    3.1 国外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3.1.1 佛罗里达I-75/I-595 Sawgrass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
        3.1.2 康瑟尔布拉夫斯州际高速公路系统互通式立交景观
        3.1.3 阿姆斯特丹-霍兰德雷赫特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
        3.1.4 鹿特丹-里的刻尔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
    3.2 国内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案例研究
        3.2.1 重庆黄桷湾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
        3.2.2 上海静安中环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
        3.2.3 台湾高雄鼎金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更新
    3.3 立交附属空间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3.3.1 生态与游憩空间的共同营造——曼谷高架桥带状公园
        3.3.2 创新与潜能开发——多伦多桥下公园
    小结
第四章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4.1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目标与愿景
    4.2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原则
        4.2.1 整体性原则
        4.2.2 生态优先原则
        4.2.3 以人为本原则
        4.2.4 安全性原则
        4.2.5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4.3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策略
        4.3.1 生态层面的设计策略
        4.3.2 可持续层面的设计策略
        4.3.3 游憩层面的设计策略
        4.3.4 视觉层面的设计策略
    小结
第五章 实践研究——成都空港新城门户立交景观概念设计
    5.1 场地现状
        5.1.1 区位
        5.1.2 规划范围
        5.1.3 用地现状
    5.2 项目背景
        5.2.1 交通联系
        5.2.2 景观联系
        5.2.3 慢行系统联系
        5.2.4 活动功能联系
    5.3 设计目标
    5.4 分区设计
        5.4.1 功能分区
        5.4.2 活动设计
    5.5 专项设计
        5.5.1 地形水体设计
        5.5.2 交通设计
        5.5.3 植物设计
        5.5.4 景观设施与建构筑物设计
        5.5.5 立交附属空间设计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生态防护与景观绿化设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域排水措施
        1.2.2 边坡防护和绿化技术
        1.2.3 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生态防护与道路绿化的设计理念
    2.1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工程概况
        2.1.1 工程背景
        2.1.2 工程规模
        2.1.3 盘龙松—乌孙古墓旧路状况
    2.2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生态防护理念
        2.2.1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生态防护目标
        2.2.2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生态防护总体原则
    2.3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绿化及景观设计理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生态防护应用实践
    3.1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生态防护内容
        3.1.1 边坡防护
        3.1.2 路域排水
    3.2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防护
        3.2.1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防护总体思路
        3.2.2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防护处理原则
        3.2.3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防护工艺方法
        3.2.4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防护应用实践
    3.3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路域排水
        3.3.1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路域排水总体思路
        3.3.2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路域排水处理原则
        3.3.3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路域排水工艺方法
        3.3.4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路域排水应用实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绿化与景观设计实践
    4.1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绿化
        4.1.1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绿化总体思路
        4.1.2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绿化处理原则
        4.1.3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绿化工艺方法
        4.1.4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边坡绿化应用实践
    4.2 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景观设施
        4.2.1 观景台及景观小品
        4.2.2 人行道
        4.2.3 景观的衔接
        4.2.4 挡墙的美化与修饰
        4.2.5 景观标志系统
        4.2.6 哈萨克民族风情体验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景观亭纬地建模
附录2 :马圈大门
附录3 :木平台
附录4 :木栈道
附录5 :水坝
附录6 :小品雕塑
致谢

(9)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与投资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2.2 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影响因素
    2.3 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分类
    2.4 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5 小结
第三章 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3.1 综合服务水平评价思路
    3.2 综合服务水平总体评价模型
    3.3 路面磨耗状况评价模型
    3.4 路面跳车评价模型
    3.5 桥隧状况评价模型
    3.6 其他分项指标评价模型
    3.7 模型参数与权重
    3.8 公路服务水平评价标准
    3.9 小结
第四章 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预测方法
    4.1 综合服务水平预测思路
    4.2 路面磨耗预测(安全状况)
    4.3 构造物技术状况预测(安全状况)
    4.4 行驶速度预测(交通状况)
    4.5 路面平整度预测(舒适状况)
    4.6 小结
第五章 提升公路服务水平的处治措施及效益分析
    5.1 服务水平提升措施
    5.2 效益指标及计算方法
    5.3 不同处治措施的单位投资效益
    5.4 小结
第六章 提升公路服务水平的投资决策方法
    6.1 多设施、多目标投资决策的技术思路
    6.2 投资需求分析
    6.3 投资优化决策
    6.4 模型验证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10)省道S248正定至行唐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可行性研究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可行性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可行性研究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案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案
        1.3.3 预期效果
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
第三章 公路改建项目的需求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项目区域概况
        3.1.2 项目影响范围分析
    3.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情况与发展
        3.2.1 石家庄市
        3.2.2 正定县
        3.2.3 新乐市
        3.2.4 行唐县
    3.3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情况与发展
        3.3.1 石家庄市
        3.3.2 正定县
    3.4 区域相关道路条件和规划、评价
    3.5 交通量预测
        3.5.1 基本思路及预测方法概述
        3.5.2 产生量和吸引量预测
        3.5.3 交通分布预测
        3.5.4 交通量分配
        3.5.5 交通量预测结果
第四章 公路改建项目的方案设计
    4.1 技术标准及参数选定
    4.2 建设条件与方案
        4.2.1 工程建设条件
        4.2.2 建设方案
    4.3 施工方案
        4.3.1 路基工程
        4.3.2 路面工程
        4.3.3 桥涵、交叉工程
        4.3.4 交通工程、设施及环境保护工程
    4.4 人员培训
        4.4.1 工程管理
        4.4.2 技术人员培训
        4.4.3 方案实施
第五章 公路改建项目的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5.1 投资估算
        5.1.1 编制范围
        5.1.2 编制依据
        5.1.3 取费标准
        5.1.4 定额利用
        5.1.5 投资估算结果
    5.2 资金筹措
    5.3 经济评价
        5.3.1 费用分析
        5.3.2 效益分析
        5.3.3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5.3.4 评价结论
第六章 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
    6.1 沿线环境特征
        6.1.1 生态环境
        6.1.2 社会环境
    6.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6.2.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6.2.2 其他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6.2.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6.2.4 项目建成后的环境效益分析和节能效益分析
    6.3 解决环境问题的相关对策
        6.3.1 路线方案的对策
        6.3.2 取土和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
        6.3.3 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第七章 节能评价和社会评价
    7.1 节能评价
        7.1.1 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
        7.1.2 燃油消耗影响因素
        7.1.3 节能计算方法、结果及评价
        7.1.4 其他节能措施
    7.2 社会评价
        7.2.1 社会影响分析
        7.2.2 互适性分析
        7.2.3 风险性分析
        7.2.4 社会评价结论
第八章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长永高速公路改建工程的美化与绿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二环高架桥附属空间为例[D]. 刘欣.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2]基于生态理念的美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D]. 潘斌.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3]全域旅游视角下城市快速路景观改造提升研究 ——以巩义市S235省道为例[D]. 王盼.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4]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壤塘县出入城段景观设计[D]. 肖惠.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域环境管理对策及评价体系研究 ——以京沪高速为例[D]. 袁诗琳. 东南大学, 2020(01)
  • [6]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措施及其应用[D]. 陈美容. 厦门大学, 2019(02)
  • [7]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研究[D]. 邹璨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8]盘龙松—乌孙古墓景区公路生态防护与景观绿化设计实践[D]. 胡昌生. 长安大学, 2019(01)
  • [9]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评价与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 杨国峰. 东南大学, 2019(05)
  • [10]省道S248正定至行唐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D]. 安琳.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长永高速公路改造工程美化绿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