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迁安滦县含铁岩系变质作用特征

冀东迁安滦县含铁岩系变质作用特征

一、冀东迁安滦县含铁岩系变质作用的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辰[1](2020)在《冀东高官营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文中提出在收集资料的前提下,通过野外勘查和室内研究工作,理清了该矿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特征,查明了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和矿石质量,利用变差函数对该地区铁矿矿体品位的变化程度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通过磁法精测剖面拟合对深部矿体进行了预测。该矿区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仅村南残山分布有基岩出露,为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三段黑云变粒岩和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砂岩。长城系大红峪组以小角度不整合覆于太古界变质岩系之上,地层呈单斜构造,走向近南北,西倾。太古界变质岩系为一总体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矿区内较大的断裂构造为F1断层破碎带,区内岩浆岩不发育。矿床赋存于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三段地层中,区内可分为3个矿带和1个独立矿体,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多为似层状、透镜状,磁铁石英岩为矿区主要矿石类型。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磁铁矿呈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以集合体或单体形式呈条纹状定向分布。根据石英条纹的宽窄,矿石结构大致可划分细纹状矿石、条纹状矿石和条带状矿石,矿石m Fe的平均品位为20%~30%。该矿矿体具有两次成矿阶段,虽然矿体品位在空间上有不明显的方向性变化,少数矿体部位的品位表现出的相关性也比较差,但是从矿体整体的品位来看,品位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逐渐稳定。矿体沿走向方向的变化是一种比较简单而且没有规律的变化,一些影响矿体品位的外界因素在矿化阶段对成矿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从磁法精测剖面拟合好的成果图中可以看出地面磁异常是钻孔控制的铁矿体引起,矿体的对应连接及产状与磁法推测一致,没有其他未发现的有一定规模的矿体,Ⅱ矿带、Ⅲ-2及Ⅳ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以大致控制,矿石质量已基本查明,矿体沿走向及倾斜延深方向均呈尖灭态势,矿床已无远景。图17幅;表16个;参78篇。

王明格[2](2019)在《冀东马城BIF型铁矿床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马城BIFs铁矿床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山海关隆起西南边缘之青龙河断陷带东部,地处河北东部滦南县境内。本文对马城铁矿床的成矿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方法包括流体包裹体测温、主微量\稀土和H-O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建造分析最终确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马城铁矿勘查资料的研究,建立了该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圈定了远景评价区域并对其做出了定性评价。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相关年龄资料数据显示,矿体顶底板黑云变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矿体中钾化混合花岗岩年龄2529±7Ma~2539±8Ma,代表了 BIF的形成年龄和滦县群火山沉积年龄。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马城铁矿变质峰期均一主体温度为250~350℃,后期低温蚀变主体温度为150~200℃,并且各期包裹体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代表了后期蚀变具有多期性的特点。马城铁矿主量元素中,SiO2+TFe2O3+MgO平均总含量很高,占到了90%以上,而其它氧化物组分含量很低且Al2O3+TiO2的含量非常低。这均表明马城铁矿石原始形成为较为纯净化学沉积,陆源碎屑物质基本没有参与。矿石中MnO/TFe2O3比值极低,均值为0.002,K2O/Na2O<1,均表现出热水沉积成因特征。马城铁矿Co/Zn、Ni/Zn 比值及其它微量元素特征共同表明,马城铁矿成矿物质与存在于沉积盆地中的火山活动而带来的热液有关。马城铁矿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中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正异常以及Y/Ho 比值与现代海水接近,均表明马城铁矿∑REE+Y具有海水特征;强烈Eu正异常则呈现出热液稀土元素特征;(La/Yb)N<1则又表明具有海水与热液叠加混合特征;Ce/Ce*范围变化于0.82-0.95之间,比值<1,无明显异常,则指示马城铁矿形成时总体处于缺氧环境。H-O同位素及δD-δ18O水分析又表明,马城铁矿石石英的形成流体环境与变质水接近。结合成矿年代与火山活动关系,认为马城BIFs铁矿床的形成其成矿物质来源与25亿年前太古代末期海底火山活动期及间歇期所产生的大量热液流体有关,基本与陆源物质无关。火山作用及流体高温加热使处于缺氧环境的海水温度升高,进而形成海水与热液流体叠加的混合流体。混合流体主体温度在250-300℃,混合流体淋滤、萃取原火山冷凝、沉积物中铁、硅物质形成BIF,并伴随有绿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含铁岩系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表明,马城铁矿与司家营铁矿为大型向斜构造并且在深部存在转折端可能性不大,此区域找矿前景不大。剖面与三维实体模型对比分析,证实马城铁矿Ⅱ号矿体在0线-580m存在合围现象,呈现紧闭倒转褶曲向斜构造特征;Ⅰ号矿与Ⅲ号矿体在23线-1140m标高合围并呈现紧闭倒转褶曲向斜构造特征;物探及钻探推测V矿体在深部已趋于“向形”的转折端。以上发现,证明了马城铁矿存在向斜构造特征。结合地质剖面、三维地质模型及物探资料对马城铁矿床矿区范围内远景展开评价,并最终图定Ⅱ号矿体深部等3个极有潜力远景区。

李俊建,党智财,付超,肖克炎,丁建华,赵泽霖,任树祥,侯占国,方同明,杨俊泉,李磊[3](2016)在《华北陆块晋冀Al-Fe-Au-Pb-Zn-Ag-Cu-煤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华北陆块晋冀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金属和能源矿产资源基地,近年来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使之成为我国重点找矿地区之一,需要对其开展系统的成矿区划和部署研究工作。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将其命名为"华北陆块晋冀Al-Fe-Au-Pb-Zn-Ag-Cu-煤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10个成矿亚带,初步建立了Al-Fe-Au-Pb-Zn-Ag-Cu-煤成矿带成矿谱系,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发育和多系统控制的特点,在时间演化上表现为多旋回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特点,主要成矿期有前寒武纪,寒武纪-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和新生代,其中晚侏罗-早白垩世是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大爆发期。该带产出的矿床类型复杂多样,与岩浆有关成矿作用有岩浆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海(陆)相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和石英脉型,变质成矿作用有沉积变质型、绿岩建造型,层控成因矿床有碳酸盐岩中热液型,沉积成矿作用有海(陆)相沉积型、砂矿型、风化壳型矿床等。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铝土矿、铁、金、锰、钼、铜、铅锌、煤矿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26个重点远景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沈其韩,耿元生,宋会侠[4](2016)在《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其变质演化》文中认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由五套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系组成。克拉通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多期岩浆侵位、多期变质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和深熔作用,岩石已遭受多次不同地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因此华北克拉通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从太古宙到古元古代末的克拉通形成,华北克拉通主要经历了五期区域变质作用。鞍山地区的古—中太古代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尚未获得变质年龄数据。但在TTG岩系中已获得3 560 Ma和3 0003 300 Ma早期的变质年龄。河南鲁山太华杂岩的中太古代斜长角闪岩中获得2 7762 792 Ma和2 6712 651 Ma两期变质作用年龄信息,代表了新太古代早期的变质作用。新太古代麻粒岩-TTG岩系和新太古代花岗-绿岩系都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初的变质作用改造。在古元古代阶段,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在1 9651 900 Ma期间发生了中低压/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局部发生超高温变质,这期变质作用与陆块间的俯冲碰撞及其后的地幔上涌有关。在古元古代晚期(1 8901 800 Ma)在华北克拉通的中部及东部的胶—辽—吉带发生了高压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代表了陆块间的碰撞拼合过程。不同变质岩系类型经历的变质作用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背景。太古宙晚期大量的TTG岩系及呈面状分布的中/低压麻粒岩主要出露在华北克拉通的中北部,普遍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反映了地幔柱底板垫托的构造环境。新太古代的花岗-绿岩系在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经历的变质作用多为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反映其发生可能与弧后+地幔柱联合作用的构造背景。古元古代晚期的两期变质作用多表现为高压麻粒岩相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反映了不同陆块(地块)之间碰撞拼合的过程,意味着类似显生宙的板块构造体制已经出现。

沈其韩,宋会侠[5](2015)在《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的研究进展、远景和存在的科学问题》文中指出本文在查阅前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研究历史分为1949年以前,19501965年期间,19781986年期间,19871994年期间和2009年以来5个阶段。重点介绍了鞍本地区、冀东-吕梁地区和河南舞阳地区富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典型富铁矿的研究概况,针对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磁铁富矿成因的复杂性,对不同成因观点以及目前已取得的共识进行了详细阐述。目前大多数学者不支持接触交代假说和菱铁矿经变质转化为富铁矿成矿假说,近半数学者支持变质热液成矿假说,半数学者支持混合岩化热液成矿假说。作者在综合分析前人大量资料后,认为变质热液成矿说依据不足,理由有四点:(1)磁铁富矿中往往见有磁铁贫矿的残体;(2)磁铁富矿与蚀变岩紧密伴生,蚀变矿物石榴子石、部分角闪石(透闪石)和部分绿泥石均属非变质热液成因;(3)研究区遭受区域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为25002450Ma,而与蚀变矿物石榴石紧密伴生的热液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40±7Ma,明显小于区域变质作用年龄,据此可将热液作用时间限定于古元古代晚期,相当于大陆地壳伸展阶段;(4)部分热液成因富铁矿利用Re-Os方法定年,除一种属原生沉积成矿外,年龄范围也在古元古代晚期,可作为参考。此种热液是否为混合岩化热液尚缺乏足够证据,故本文暂将其作为古元古代晚期热液。此外,本文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及其远景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古元古代晚期形成的磁铁富矿规模属大型矿床,有较好远景;原生较富贫铁矿因褶皱构造产生磁铁矿流变而形成的富铁矿(可能尚有热液叠加)规模较大,具有一定远景;其他类型均为小型规模,不具工业意义。最后,本文指出富铁矿成因研究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早元古代晚期热液的来源;热液的形成是一期还是多期;铁建造遭受区域变质达高绿片岩相时,贫铁矿的围岩变质演化机理等,尚需进一步探讨。

许英霞,张龙飞,王明格,刘殿龙,高孝敏,贾东锁[6](2015)在《冀东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在近几年铁矿勘查中新发现超大型矿床,其矿体赋存于新太古界滦县群,铁矿形成后遭受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及后期热液蚀变。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中不同类型磁铁石英岩中的石英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马城铁矿遭受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峰期阶段主要形成IIb类气体包裹体和IV类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14℃580℃,盐度主要位于2wt%10 wt%Na Cl区间,表现为低盐度特征;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后形成IIa类液体包裹体和III类含子矿物包裹体,流体包裹体主体均一温度为120447℃,盐度0.88wt%35.32wt%Na Cl,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代表了区域变质峰后阶段变质流体具有多期性的特点;后期热液蚀变阶段形成I类次生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1239℃,盐度为1.4wt%21.6wt%Na Cl,表现为中低盐度特征。

许英霞,张龙飞,李厚民,李立兴,高孝敏,贾东锁[7](2015)在《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找矿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司家营铁矿床是冀东地区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也是冀东地区最大的铁矿床,累计探明资源量达32亿吨。本文首先对司家营铁矿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控矿条件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结合前人对司家营铁矿构造背景、成矿时代、铁矿成因及后期改造作用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司家营铁矿的成矿模式。通过对司家营铁矿的航磁、地磁异常特征、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剖面进行解析和矿致异常信息的提取,认为重磁法为主、电法为辅的地球物理方法在该地区可有效圈定矿集区。因此,本文在总结归纳司家营铁矿矿床地质控矿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司家营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可为滦县-滦南-昌黎地区进一步开展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张龙飞[8](2015)在《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成因及找矿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赋存于太古界滦县群中,根据现有勘查资料,司家营铁矿体主体呈单斜产出,倾向西,局部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历经多次勘查,其累计探明铁矿资源量达32亿吨。本文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利用矿物学、岩相学、SHRIMP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司家营铁矿的变质程度、成矿年代、铁矿及富铁矿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司家营铁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司家营铁矿的找矿模型。首先从司家营铁矿所在区域的变质程度着手研究,对采集的石榴子石进行电子探针(EMPA)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得出迁滦地区从南至北变质程度由角闪岩相加深为麻粒岩相,且石榴子石的晶胞参数a0值逐渐变小。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司家营铁矿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25372545Ma),且在沉积形成后不久便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对冀东地区表壳岩年龄及太古宙岩浆事件年龄的搜集、分析与讨论得出:冀东太古代各地层及铁矿床均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同时冀东地区2.5Ga的构造热事件主要可分为三期:冀东地区BIF形成峰期在25302550Ma;晚太古宙岩浆事件峰期在25102530Ma;该区广泛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大约25002515Ma。不同矿石对比研究表明富矿石较普通矿石的石英含量减少,其镁铁质矿物和蚀变矿物的含量增加;普通矿石和富铁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不同类型矿石的原始成矿物质来源可能相同,都是海水与海底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富铁矿∑REE+Y明显高于普通矿石,与热液的稀土配分模式更接近,说明后期热液蚀变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系统总结,并结合前人研究,初步建立了司家营铁矿成矿模式。最后,在总结归纳司家营铁矿床地质控矿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司家营铁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张龙飞,许英霞,高孝敏,李厚民,李立兴,贾东锁[9](2014)在《冀东迁滦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变质作用程度:来自石榴子石的制约》文中研究说明石榴子石是冀东地区沉积变质铁矿中常见的变质矿物之一。本文采集迁安-滦县地区代表性铁矿中含有石榴子石的岩石样品,对其石榴子石进行电子探针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得出司马地区为角闪岩相,杏山-黄柏峪一带为角闪岩-麻粒岩相,水厂-大石河地区为麻粒岩相,这与前人对迁滦地区用主要矿物共生组合等来研究变质相的结论相一致;同时迁滦地区沉积变质铁矿中石榴子石的端元组分和晶胞参数a0随变质程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司马地区的铁铝榴石+钙铝榴石→杏山-黄柏峪一带的铁铝榴石→水厂-大石河一带铁铝榴石+镁铝榴石,其晶胞参数a0值逐渐减小。因此在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中,变质矿物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及晶胞参数特征对不同地区的变质程度具有示踪意义。

许英霞,张龙飞,高孝敏,李厚民,贾东锁,李立兴[10](2014)在《冀东司家营铁矿床富矿成矿条件研究》文中认为根据野外勘查,对冀东司家营铁矿床的普通矿石和富铁矿石进行了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富铁矿顺层产于贫矿体中,富铁矿石颗粒与贫铁矿相比稍粗,主要由磁铁矿及铁闪石组成,部分铁闪石蚀变为绿泥石,表明司家营铁矿床富铁矿矿石的形成与后期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司家营铁矿床不同矿石的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富矿石较普通矿石的石英含量减少,镁铁质矿物含量相对增加,所有矿石中MnO/TFe2O3比值极低,含量变化于0.0010.01之间,平均值为0.002,指示了矿石的热水沉积成因。普通矿石和富铁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不同类型矿石成矿物质来源可能相同。与磁铁矿普通矿石相比,赤铁矿普通矿石和富铁矿矿石的∑REE+Y含量更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比较更加平缓。造成赤铁矿普通矿石∑REE+Y含量增高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缓的原因可能是赤铁矿距离地表较近,遭受后期淋滤作用。关于富铁矿矿石稀土元素∑REE+Y含量最高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缓的原因,除了铁质沉积物更易吸收稀土元素外,后期变质热液蚀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冀东迁安滦县含铁岩系变质作用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冀东迁安滦县含铁岩系变质作用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冀东高官营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1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概况
        1.1.1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地质特征
        1.1.2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成因
    1.2 高官营铁矿床概况
        1.2.1 自然地理
        1.2.2 以往工作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冀东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1.1 变质基底
        2.1.2 中新元古代-新生代沉积盖层
    2.2 区域构造
        2.2.1 卵形构造
        2.2.2 线型构造带
        2.2.3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 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三段(Arb3)
        3.1.2 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Chd)
        3.1.3 新生界第四系(Q)
    3.2 构造
        3.2.1 地层产状
        3.2.2 断裂构造
    3.3 岩浆岩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及产状
    4.2 矿石组构特征
        4.2.1 矿石构造和结构研究
        4.2.2 矿石结构构造
        4.2.3 矿石化学成分
    4.3 矿石类型
    4.4 矿床成因
第5章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5.1 统计分布曲线法分析
    5.2 自然分布曲线法与平差曲线法
    5.3 各曲线图的绘制及数据的计算
第6章 变差函数分析
    6.1 变差函数
    6.2 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第7章 深部成矿预测
    7.1 磁异常特征
    7.2 矿区岩矿石磁性参数
    7.3 矿体与磁法剖面正演拟合进行深部成矿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冀东马城BIF型铁矿床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2 文献综述
    2.1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2.2 硅铁建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2.3 冀东迁滦地区前震旦变质岩系及成矿构造-建造背景研究现状
        2.3.1 对迁滦地区含铁岩系异同的主要认识
        2.3.2 关于迁滦地区含铁岩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的主要认识
    2.4 冀东司马长成矿带研究现状
3 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与研究
    3.1 区域地质
    3.2 矿区地质特征
    3.3 矿体空间分布研究
    3.4 矿石品位变化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成矿年代学研究
    4.1 样品及实验简介
    4.2 锆石CL特征及定年
    4.3 年龄数据的地质意义
    4.4 本章小结
5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5.1 流体包裹体研究
        5.1.1 包裹体岩相学研究
        5.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5.1.3 包裹体显微测温地质意义
    5.2 主微量\稀土地球化学
        5.2.1 主量元素
        5.2.2 微量\稀土元素
    5.3 氢氧同位素
    5.4 本章小结
6 构造控矿模式分析
    6.1 马城与司家营成矿层位关系分析
        6.1.1 含铁岩系基本地质特征对比
        6.1.2 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6.2 马城铁矿紧闭倒转褶曲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马城铁矿成矿模式与远景评价
    7.1 成矿特征
    7.2 成矿模式
    7.3 马城铁矿远景评价
        7.3.1 磁、重异常特征
        7.3.2 远景评价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成果
    8.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华北陆块晋冀Al-Fe-Au-Pb-Zn-Ag-Cu-煤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陆块晋冀Al-Fe-Au-Pb-ZnAg-Cu-煤成矿带基本特征
    1.1分布范围
    1.2成矿特征
        1.2.1主要成矿区带
        1.2.1.1Ⅲ-63-(1)中条山成矿亚区
        1.2.1.2Ⅲ-61-(1)太行山铁-铝土矿-铬-重晶石-煤成矿带
        1.2.1.3Ⅲ-61-(2)吕梁山铁-铜-金-铅锌-锰-萤石-重晶石成矿带
        1.2.1.4Ⅲ-61-(3)大同—宁武铝土矿-高岭岩-煤成矿带
        1.2.1.5Ⅲ-61-(4)五台山铁-铅锌-金-银-钼-铜-金红石-硫铁矿成矿带
        1.2.1.6Ⅲ-61-(5)沁水铝土矿-铁-硫铁矿-锰-重晶石-石膏-耐火黏土-煤成矿带
        1.2.1.7Ⅲ-61-(6)汾西铝土矿-高岭岩-耐火黏土-硫铁矿-铁-石膏-煤成矿带
        1.2.1.8Ⅲ-61-(7)临汾铁-金-铜-石膏-煤成矿带
        1.2.1.9Ⅲ-57-(2)张承凹陷金-铜-钼-铅锌-铁-煤成矿带
        1.2.1.10Ⅲ-57-(3)冀东隆起铁-金-锰-煤-铝土矿-石灰岩成矿带
        1.2.2主要成矿期次
    1.3主要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
        1.3.1主要矿床类型
        1.3.2典型矿床
2华北陆块晋冀Al-Fe-Au-Pb-ZnAg-Cu-煤成矿带基本特征重要矿种资源潜力分析及成矿远景区划分
    2.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2 重要矿种资源潜力分析及找矿方向
    2.3 勘查部署建议
3结论

(4)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其变质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华北克拉通始太古代—中太古代的变质岩系
2 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的变质岩系
3 华北克拉通的新太古代变质岩系
    3.1 麻粒岩-TTG-变质岩系
    3.2 麻粒岩-角闪岩相+TTG变质岩系
    3.3 花岗-绿岩组合中的绿岩变质岩系
4 古元古代的高压麻粒岩和TTG组合
5 不含高压麻粒岩的古元古代变质岩系
6 华北克拉通变质作用演化

(5)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的研究进展、远景和存在的科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研究阶段划分
    2. 1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前
    2. 2 1950 ~ 1965年期间
    2. 3 1978 ~ 1986年期间
    2. 4 1987 ~ 1994年期间
    2. 5 2009年以来
3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
    3. 1鞍本地区的富铁矿
        3. 1. 1弓长岭二矿区的富铁矿
        3. 1. 2樱桃园地区富铁矿
        3. 1. 3王家堡子富铁矿
        3. 1. 4老岭-八盘岭富铁矿体
        3. 1. 5南芬( 庙尔沟) 富铁矿
        3. 1. 6其他富铁矿
    3. 2冀东、吕梁和河南舞阳地区的富铁矿
        3. 2. 1冀东地区的富铁矿
        3. 2. 2迁安杏山富铁矿
        3. 2. 3吕梁地区袁家村铁矿区的富铁矿
        3. 2. 4河南舞阳地区的富铁矿
    3. 3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讨论的历史回顾
4富铁矿成因讨论
    4. 1鞍本地区
    4. 2冀东-吕梁地区的富铁矿
        4. 2. 1冀东以滦县司家营-大贾庄为代表的富铁矿
        4. 2. 2迁安杏山的富铁矿
        4. 2. 3吕梁地区袁家村铁矿区的富铁矿体
5鞍本弓长岭二矿区磁铁富矿成因类型的初步归纳
6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成因类型及其远景
7富铁矿研究中尚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6)冀东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区域地质与矿床地质特征
    1. 1区域地质特征
    1. 2矿床地质特征
2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
    2. 1流体包裹体分类
    2. 2不同类型矿石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3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4讨论
5结论

(7)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找矿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区域地质特征
2矿床地质特征
    2. 1地层
    2. 2构造
    2. 3岩浆岩
    2. 4矿体特征
    2. 5富铁矿
    2. 6矿石特征
3成矿模式
4地球物理特征
    4. 1主要岩 ( 矿) 石磁性及密度特征
    4. 2磁异常特征
    4. 3重力特征
    4. 4电磁法 ( CSAMT) 测深在司家营铁矿的应用
5司家营铁矿地质 - 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6结论

(8)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成因及找矿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1.1 沉积变质铁矿床地质特征
        1.1.2 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时代
        1.1.3 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
        1.1.4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物质来源
        1.1.5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沉淀机制
        1.1.6 BIF条带的形成机制
        1.1.7 沉积变质型铁矿富铁矿成因
    1.2 冀东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2.1 成矿时代研究
        1.2.2 变质作用及变质程度研究
        1.2.3 冀东太古宙岩浆演化及混合岩化作用研究
        1.2.4 冀东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及富铁矿成因研究
        1.2.5 冀东地区铁矿找矿勘查研究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冀东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1.1 变质结晶基底
        2.1.2 沉积盖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及产状
第4章 迁滦地区沉积变质铁矿变质程度
    4.1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4.2 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4.3 X粉晶衍射测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HRIMP锆石U-Pb测年及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5.1 实验方法
    5.2 样品描述
    5.3 锆石CL特征及SHRIMP U-Pb定年
        5.3.1 黑云变粒岩(SJY21)
        5.3.2 钾化花岗岩(SJY22)
        5.3.3 黑云斜长片麻岩(SJY23)
    5.4 锆石微量元素分析
    5.5 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意义及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及富铁矿成因
    6.1 实验方法
    6.2 岩(矿)相学
    6.3 矿石的主量元素分析
    6.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5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6 司家营铁矿床及富铁矿成因讨论
        6.6.1 司家营铁矿床成因探讨
        6.6.2 富铁矿的成因探讨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司家营铁矿床找矿模型
    7.1 地质模型
        7.1.1 区域地质背景
        7.1.2 赋矿地层
        7.1.3 矿区构造
        7.1.4 岩浆岩及混合岩化
        7.1.5 矿体特征
        7.1.6 矿石特征
        7.1.7 成矿时代
    7.2 成矿模式
    7.3 地球物理特征
        7.3.1 磁场特征
        7.3.2 重力特征
        7.3.3 电法特征
    7.4 司家营铁矿找矿模型建立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冀东迁滦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变质作用程度:来自石榴子石的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
3 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4 X粉晶衍射测试分析
5 结论

(10)冀东司家营铁矿床富矿成矿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矿床地质特征
2 司家营富铁矿矿体地质特征
3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3.1 岩 (矿) 相学
    3.2 测试分析
4 分析结果
    4.1 矿石的主量元素分析
    4.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 讨论
    5.1 司家营铁矿床成因探讨
    5.2 富铁矿的成因探讨
6 结论

四、冀东迁安滦县含铁岩系变质作用的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冀东高官营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D]. 刘思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冀东马城BIF型铁矿床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D]. 王明格.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7)
  • [3]华北陆块晋冀Al-Fe-Au-Pb-Zn-Ag-Cu-煤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J]. 李俊建,党智财,付超,肖克炎,丁建华,赵泽霖,任树祥,侯占国,方同明,杨俊泉,李磊. 地质学报, 2016(07)
  • [4]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其变质演化[J]. 沈其韩,耿元生,宋会侠. 地球学报, 2016(04)
  • [5]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的研究进展、远景和存在的科学问题[J]. 沈其韩,宋会侠. 岩石学报, 2015(10)
  • [6]冀东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J]. 许英霞,张龙飞,王明格,刘殿龙,高孝敏,贾东锁. 地质与勘探, 2015(02)
  • [7]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找矿模型[J]. 许英霞,张龙飞,李厚民,李立兴,高孝敏,贾东锁. 地质与勘探, 2015(01)
  • [8]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成因及找矿模型[D]. 张龙飞. 华北理工大学, 2015(03)
  • [9]冀东迁滦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变质作用程度:来自石榴子石的制约[J]. 张龙飞,许英霞,高孝敏,李厚民,李立兴,贾东锁. 地质与勘探, 2014(05)
  • [10]冀东司家营铁矿床富矿成矿条件研究[J]. 许英霞,张龙飞,高孝敏,李厚民,贾东锁,李立兴. 地质与勘探, 2014(04)

标签:;  ;  ;  ;  

冀东迁安滦县含铁岩系变质作用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