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对纪录片《绿色权利》的评论

“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对纪录片《绿色权利》的评论

一、“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评纪录片《绿色的权利》(论文文献综述)

庞宇[1](2018)在《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研究 ——兼论个人作品《姥姥的燃情岁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故事化叙事是纪录片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众所周知,纪录片是指用客观真实的镜头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者人物进行拍摄记录的一种艺术作品。电影中的戏剧情节和冲突需要虚构,纪录片则带有一种真实的质朴。这种真实是纪录片的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着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因为真实的记录往往难以获得观众的关注和认可,这就需要加入故事化叙事这种创作手法。故事化叙事通过对声音、画面、细节等方面的修饰,摒除了自然主义呆板纪实的拍摄劣势,反而增强了纪录片的观赏价值,拓宽了传播路径,完善了纪录片对于艺术美学的追求。故事化叙事被广泛运用在当下的纪录片创作中,为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对纪录片的理论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观看了大量电影和纪录片之后,又阅读了相关的理论文献,初步形成了一套故事化叙事的创作理念,以支撑纪录片的拍摄工作。拍摄过程中,在不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影视作品的故事化叙事手法,试图使所拍摄的纪录片在故事化叙事方面有突破和创新,增加纪录片背后的人文关怀。本论文从叙事角度、叙事手法、叙事心理等方面来研究故事化叙事的要求和策略,运用文献分析法、影像资料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进行研究。本文第一章主要系统地总结了故事化叙事的发展脉络,从早期的萌芽状态到中期的繁荣发展,以及当下的优秀纪录片拍摄现状。后面的三章主要结合个人作品对故事化叙事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其中,第二章讲述创作过程中叙事角度的选择,从拍摄视角和故事化视角进行阐述;第三章通过细节、音乐、悬念等叙事手法对故事化叙事进行详细剖析;第四章主要阐释了拍摄过程中对叙事心理的运用,从拍摄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王光艳[2](2016)在《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形式,纪录片担负着诸多重要功能:第一,它真实记录人类社会的历史,用直观的影像为社会的变迁留存一份珍贵的档案;第二,它通过影像传递某种思想,进而影响受众;第三,它通过文化传播,促进不同地域人们的相互了解;第四,它属于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第五,纪录历史与现实,最终目的是启迪未来。作为地方纪录片的代表,湖北纪录片创作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标本”价值。一、起步较早。早在1905年,湖北人谭鑫培就参与了中国第一部舞台纪录片《定军山》的拍摄。1911年,朱连奎在武汉拍摄了辛亥革命。二、水平较高。湖北创作的纪录片屡屡斩获国内、国际大奖。三、思想活跃。湖北纪录片导演的创作思想十分活跃,既有坚持传统的一面,也有部分思想引起诸多的争议。四、产业待兴。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湖北纪录片的振兴尚待时日。因此,研究湖北当代纪录片的发展有助于我们认识湖北地区在纪录片创作中的成就,也有利于我们“解剖麻雀”,充分认识地方纪录片创作中的巨大能量。本文着力研究的是湖北当代纪录片,力图通过纵、横两条脉络来揭示湖北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和创作特点。整篇论文分为“绪论”、“上篇”、“下篇”、“结语”等四个部分,主干是“上篇”和“下篇”。绪论部分是全文的总体说明,也是全文逻辑思路的集中表述,说明了选题的由来、研究现状、研究方案与学术创新、有关概念的界定等问题。论文的“上篇”是湖北纪录片发展史研究,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湖北当代纪录片创作的“前史”,介绍从纪录电影的传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湖北纪录片创作的情况。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是“十七年”、“文革”期间、新时期、多元化时期的湖北纪录片创作。按照拉斯韦尔的5w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纪录片的“谁拍摄/放映”、“放映/拍摄什么”、“通过什么渠道”、“谁观看”、“产生什么效果”的考察和研究,结合世界及中国影视的发展状况横向比较,构建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湖北纪录片发展史。这是历史纵向的湖北纪录片梳理。论文的“下篇”是湖北纪录片创作研究,也分为五章。依据纪录片的主题、内容倾向等把纪录片分成五大类,即:新闻纪录片、历史文化纪录片、文献纪录片、自然科学纪录片、人文社会纪录片等,从第六章到第十章按照纪录片的类型分别论述。在具体每章论述中,分成本类型纪录片创作概貌、创作特点、个案研究、本章小结等几个方面,力图建构一个从历史到现实、从面到点的研究模式。从整体来看,“下篇”是横向的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结语部分是对湖北纪录片的若干思考,包括纪录片影像介入历史的意义、地域影像纪录与社会发展、湖北纪录片创作的启迪、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关于后续研究的思考等。需要说明的是,本人竭尽所能地将有代表性的、主流的湖北纪录片基本上都搜集在文中。但是,由于湖北纪录片在不同的年代,由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拍摄,数量很大,不计其数,很难收全。因此,难免有遗漏,后续的研究可弥补其不足。此外,在文末,还附录了《湖北纪录片发展大事记》和《湖北纪录片获奖作品名录(部分)》。通过这种的形式,期望读者可以很便捷地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湖北纪录片的发展状况。

曾海冰[3](2015)在《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手法的嬗变》文中提出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是以儿童生活为题材、以儿童为主角、儿童为主要受众、真实记录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并在电视台首播的纪录片。从1959年10月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少先队号角》栏目播出了我国第一部少儿电视纪录片《首都少先队员庆祝北京建立少先队10周年大会》开始,在此后五十多年里,中国电视屏幕上播出了一批儿童电视纪录片,其中不乏在国内外获奖的优秀作品。文章立足于儿童电视纪录片的本体特征,结合自1959年以来我国时代背景及儿童观念,综合哲学、电视学、纪录片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美学、社会字等多个学科万面的知识和理论,从儿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与手法变迁这一角度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发展变迁的规律进行探讨。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的概念界定及文化功能;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阐述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在三个阶段主要运用到的创作理念及其创作手法,概述其演变规律;文章结语部分探讨了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出路。

张春[4](2014)在《中国电影短片研究》文中指出电影起源于视镜,发展于短片。关注电影发展,自然离不开电影短片。电影短片不以长度占优势,却以实验探索特性自成一脉。从国外来说,奥斯卡金像奖和三大国际电影节等都设有短片单元,百余年的短片发展成绩明显;中国短片从《定军山》开始,一个世纪以来也渐成风景,特别是新时期后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投拍机制的变化和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一股被称之为“短片”、“小电影”、“微电影”的电影短片浪潮正在中国两岸三地风起云涌:知名导演创作此起彼伏,底层大众尝试方兴未艾,各类原创大赛层出不穷,主流媒体和视频网站推波助澜。电影短片正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关注中国文艺发展,就不能漠视电影短片浪潮的蓬勃态势于不顾;关注中国电影短片,就应当进行整体式的研究,而非散片式的解读。为此,本文将中国电影短片置于全球电影和中国社会发展视阈之中,充分借鉴国内外电影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对中国电影短片进行艺术表征、发展脉络、创作机制、叙事策略、传播图景、发展得失等多角度、全景式的研究,努力挖掘出中国电影短片所具有的独特性、创新性和文化意义,切实强化电影批评的现实力量,弥补短片整体式研究的缺失,进而为中国电影短片研究和发展提供镜鉴与参考。本文共包括七个部分,主要构架如下:第一章是“穿上短小外衣的电影”。这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明确电影短片的定义、特征、界定及分类,并介绍电影短片研究的现状与意义,同时对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理论选择和创新之处进行说明。第二章是“三朵奇葩的成长之旅”。主要从发展历程的角度,对中国电影中的故事短片、动画短片和纪录短片,进行由点涉面的梳理,呈现电影短片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条件,奠定基础。第三章是“大众电影梦成为现实”。曾让无数人止步于现实的电影“导”“演”梦,在短片这里获得了实现的可能。这与法国新浪潮提出的“人人都可以成为导演和演员”异曲同工。本章包括“新世纪前:专业作者语境中的民间创作”、“新世纪后:底层大众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大时代与小成本:大众电影梦实现的原因”三个方面。第四章是“叙事探索从短片开始”。电影探索主要见于叙事的探索。本章从叙事的角度出发,对电影短片的“时间”、“空间”和“视角”等叙事话语中的探索实验,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考量,藉此发现电影叙事发展的源泉和趋向,同时为结论部分的短片价值呈现打好伏笔。第五章是“零票房下的传播图景”。文化产业时代,票房高低是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电影短片却因自身的形制短小,逐渐被院线所抛弃,呈现出微票房和零票房的现象。但电影短片的传播却表现出了新的特质。基于此,对其普适大众的传播内容、被院线抛弃到主动抛弃院线呈现分众传播的形态,以及传播效果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大众参与度较高的电影短片也是对“以票房论英雄”现象的一种反拨。第六章是“短片个案的延展分析”。主要从三种类型的短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由点到面的升华。当然,个案是类型发展的一个视点,通过个案分析延伸出故事短片、动画短片和纪录短片的艺术呈现,有助于深化并实现论文研究点与面的结合、纵与横的覆盖。第七章是结论部分。主要对中国电影短片的价值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藉此指出电影短片的努力方向。此外,还对本文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有待继续深入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比如建构中国电影短片发展史、建设中国电影短片数据库和发布中国电影短片年度发展报告等。最后附录有整理的中国电影短片国际主要获奖情况、近两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入围名单,以及研究过程中制订的《中国电影短片调查问卷》及其数据分析,便于形成研究总况。

顾建中[5](2000)在《“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评纪录片《绿色的权利》》文中提出 绿,作为一种色彩,代表着生命,代表着活力,象征着春天,象征着美好。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爱在自己的诗句中点缀一个“绿”字,以使诗句生动清亮。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天高云卷绿罗低”、“千里莺啼绿映红”、“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些诗句中因为有了一个“绿”字,便使诗中的画意充盈着生动、鲜活,因而使全诗产生出一种可触可感的具象的

二、“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评纪录片《绿色的权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评纪录片《绿色的权利》(论文提纲范文)

(1)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研究 ——兼论个人作品《姥姥的燃情岁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故事化叙事的萌芽阶段
    第二节 故事化叙事的繁荣时期
    第三节 当下的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现状
第二章 《姥姥的燃情岁月》对故事化叙事角度的选择
    第一节 镜头角度的故事化营造
    第二节 镜头内外的故事化对比
    第三节 叙事角度的故事化结构
第三章 《姥姥的燃情岁月》中故事化叙事手法的运用
    第一节 细节的故事化雕琢
    第二节 音乐的故事化渲染
    第三节 悬念的故事化设置
第四章 《姥姥的燃情岁月》对故事化叙事心理的运用
    第一节 等待的多样性
    第二节 介入的彻底性
    第三节 转变的随机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湖北纪录片研究现状分析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纪录片”及“湖北纪录片”的界定
上篇:湖北纪录片发展史研究
    第一章 晚清民国时期湖北影视纪录(1895—1949)
        第一节 纪录片的传入与萌发
        一、影像生意:纪录片的诞生
        二、西风东渐:纪录片传入中国
        第二节 纪录片在湖北的早期传播
        一、登陆汉口:湖北人初会纪录片
        二、立足武汉:纪录片带来的“欧风美雨”
        第三节 辛亥战火催生的纪录片
        一、巧遇辛亥:武昌首义遭逢“纪录”
        二、辐射各地:纪录片在湖北境内传播
        第四节 抗日烽火中的湖北影视纪录
        一、风云际会:艰苦卓绝的抗战纪录
        二、热血奔涌:基于影像的抗战宣传
        三、管中窥豹:魂牵中国的大师纪录
        第五节 解放战争中的湖北影视纪录
        一、战火洗礼:如影随形的战争纪录
        二、迎接胜利:大军南下的湖北纪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十七年”的湖北纪录片创作(1949—1966)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湖北纪录片(1949—1953)
        一、机构整合:创作机构重新洗牌
        二、欢庆建国: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湖北影像
        三、关注发展:解放初期的湖北影像纪录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纪录片(1956—1966)
        一、发展电影:湖北纪录片创作有了自己的阵地
        二、建立电视:湖北纪录片有了电视舞台
        三、史海拾珠:省外电影厂镜头下的湖北纪录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革”时期湖北纪录片创作(1966-1976)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湖北纪录片(1966-1969)
        一、山雨欲来:创作机构遭遇“夺权”风暴
        二、乱中蓄势:纪录片创作蹒跚起步
        第二节 “文革”中期的湖北纪录片(1969—1973)
        一、风雨飘摇:创作机构乱中求生
        二、艰难跋涉:湖北电影纪录片登上舞台
        第三节 “文革”末期的湖北纪录片(1973—1976)
        一、风潇雨晦:创作机构渐成规模
        二、逆境成长:纪录片创作初显成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期湖北纪录片创作(1976—1992)
        第一节 徘徊期与拨乱反正期湖北纪录片(1977—1982)
        一、调整巩固:地市开始建立电视台
        二、蓄势待发:纪录片创作影、视并进
        第二节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期湖北纪录片(1983—1992)
        一、发展壮大:地市电视台纷纷成立
        二、扬帆起航:纪录片创作影、视双丰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世纪发展期湖北纪录片(1993—今)
        第一节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期湖北纪录片(1993—2002)
        一、合流发展:创作机构初步整合
        二、阔步向前:纪录片创作“影退视进”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的湖北纪录片(2003—)
        一、整合发展:创作机构多次重组
        二、开放多元:纪录片创作接轨市场
        本章小结
下篇:湖北纪录片创作研究
    第六章 现实的写作: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新闻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新闻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深入纪录重大历史事件,及时向外传播
        二、围绕社会热点,注重思想性表达
        三、立足现实问题,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
        第三节 个案分析《三峡移民备忘录》:工程移民的当代画卷
        一、纪实视野下的人文关怀
        二、宏大叙事中面与点的平衡
        三、生存视野下的纵横对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的坐标: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凸显宏大的历史文化观
        二、聚焦荆楚文化的特色
        三、渗透文化担当的思考
        第三节 个案分析《楚国八百年》:荡气回肠的楚国史诗
        一、历史与文化:抽丝剥茧的追问
        二、写实与写意:多维叙事的表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共时与历时的交响: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文献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文献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小投入,大视野
        二、小题材,大文章
        三、小细节,大格局
        第三节 个案分析《情系长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武汉》:用文献还原历史
        一、文献:有温度的历史
        二、遗址:有见证的历史
        三、声音:有回想的历史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生命的平等: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自然科学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用平等的视角关注自然界的生命
        二、从关注单个科学现象发展到关注生态环境
        三、将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第三节 个案分析《麇鹿家园》:人与动物的命运共同体
        一、灭绝与再生:环境变迁中的高歌
        二、觅食与繁殖:四季更替中的轮回
        三、竞争与合作:人与动物的相处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生存的范本: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人文社会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保持平等视角
        二、凸显人文关怀
        三、贯穿理性思考
        第三节 个案分析《舟舟的世界》:生命的尊严
        一、镜子:反观自我
        二、故事:人文关照
        第四节 个案分析《请为我投票》:人性的折光
        一、标本:班级的透视
        二、视角:社会的映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湖北纪录片发展大事记
附录2:湖北纪录片获奖作品名录(部分)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3)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手法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的概念界定及文化功能
    第一节 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的概念界定
        一、儿童范畴的界定
        二、电视纪录片的概念界定
        三、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的文化功能
        一、儿童历史的影像档案
        二、儿童社会化的助推器
        三、社会问题的隐喻
第二章 宣教时期(1959年——1989年)
    第一节 主流儿童的生活展示
        一、“国家本位”儿童观的确立
        二、主流儿童生活的展示
    第二节 与“格里尔逊式”创作理念的不谋而合
        一、“格里尔逊式”记录理念
        二、“教化与指导”创作观念的内在转换
    第三节 “解说+画面”的相辅相成
        一、重视文本、解说词偏重文学性
        二、剪辑模式:声画分离
第三章 纪实时期(1990年——2002年)
    第一节 边缘儿童的生存境遇
        一、“社会本位”儿童观的潜移默化
        二、边缘儿童生存境遇的“采访式”记录
    第二节 对“真理电影”模式的直接借鉴
        一、“真理电影”的创作理念
        二、“旁观与介入”观念的确立
    第三节 “旁观与介入”的纪实回归
        一、“挑动者”身份的介入
        二、主客观结合,情节结构作品
        三、声画并重
第四章 多元融合时期(2003年——2014年)
    第一节 儿童生活的全方位记录
        一、“儿童本位”理念的回归
        二、儿童多元生活的全方位记录
    第二节 多元创作理念的融合
        一、“直接电影”模式的主动借鉴
        二、“客观与再现”理念的运用
        三、“新纪录电影”的“主观与表现”
        四、“格里尔逊式”和“真理电影”模式创作理念的延续
    第三节 多元化创作手法的兼收并蓄
        一、旁观者身份的客观记录
        二、静观式剪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影像目录
致谢

(4)中国电影短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穿上短小外衣的电影
    第一节 短片的定义、特征、界定及分类
    第二节 短片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理论选择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三朵奇葩的成长之旅
    第一节 故事短片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动画短片的创作概述
    第三节 纪录短片的百年回眸
第三章 大众电影梦成为现实
    第一节 新世纪前:专业作者语境中的民间创作
    第二节 新世纪后:底层大众影像时代已经来临
    第三节 大时代与小成本:大众电影梦实现的原因
第四章 叙事探索从短片开始
    第一节 叙事时间:从因果线性到逻辑繁复
    第二节 从相对固定到变幻移转的叙事空间
    第三节 叙事视角呈现从全知全能到限制叙事
第五章 零票房下的传播图景
    第一节 传播内容:中国短片能够承受之重
    第二节 分众传播:渐离院线的生存之道
    第三节 短片传播效果的闪回与解读
第六章 短片个案的延展分析
    第一节 《老男孩》及其他故事短片的“情感”凸显
    第二节 从《小蝌蚪找妈妈》看“画面”与“民族风”
    第三节 《颍州的孩子》之厚重与纪录短片的“真实”问题
第七章 结语:发展得失与努力方向
附录一 中国短片国际主要获奖一览
附录二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入围单(2012-2013)
附录三 《中国电影短片调查问卷》及其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四、“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评纪录片《绿色的权利》(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研究 ——兼论个人作品《姥姥的燃情岁月》[D]. 庞宇.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2]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D]. 王光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3]中国儿童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手法的嬗变[D]. 曾海冰.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 [4]中国电影短片研究[D]. 张春.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5]“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评纪录片《绿色的权利》[J]. 顾建中. 当代电视, 2000(S1)

标签:;  ;  ;  ;  ;  

“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对纪录片《绿色权利》的评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