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氏姻缘传》方言词杂学

《行氏姻缘传》方言词杂学

一、《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语杂考(论文文献综述)

杨梅[1](2021)在《叶梦得笔记小说词汇研究》文中指出

陈麟园[2](2021)在《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补苴》文中指出

杜林微[3](2021)在《郑光祖杂剧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杂剧是古代极受大众喜爱的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作为一种传播较广、影响较大的文学样式,元杂剧以其浓郁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郑光祖作为元杂剧后期创作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0世纪70年代,学界对元杂剧的词汇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在检索、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对郑光祖杂剧词汇进行全面描写和系统研究。本文共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郑光祖杂剧词汇研究的选题缘由,阐述了研究对象、语料来源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对元杂剧词汇的研究状况和郑光祖杂剧的研究状况。第一章,郑光祖杂剧词汇构词研究。从单纯词和合成词两个方面对郑光祖杂剧词汇做了全面统计与整理。单纯词部分主要描写了联绵词和叠音词;合成词部分主要对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做了分析。第二章,郑光祖杂剧俗语词研究。郑光祖杂剧中记载了丰富的俗语词,这些词是研究元代语言的重要材料。分别从称谓类、名物类、动作行为类、性质状态类、其他类对郑光祖杂剧的俗语词进行分析。称谓类俗语词又分为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和职业称谓;名物类俗语词可以分成衣食住行类、社会生活类和天地万物类;其他类俗语词以副词为主。第三章,郑光祖杂剧词汇语义特点研究。对郑光祖杂剧的同义词和多义词做了分析。同义词的研究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多义词的研究则是将词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对其义项进行解释,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第四章,郑光祖杂剧词汇的文化内涵。从民族心理文化、等级制度文化和婚嫁礼俗文化三个方面研究了郑光祖杂剧词汇的文化内涵。民族心理文化包括词汇所反映的象征意义、避讳心理和尊卑观念;通过对詈语的分析,概括出郑光祖杂剧词汇所体现出的以人为贵和生命至上的价值观。结语部分总结了整篇论文的内容和观点,指出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可以改进完善的地方。

张慧敏[4](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蛙》英译本中方言的翻译 ——以葛浩文译本为例》文中认为自从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莫言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作家之一,经过30多年的文学实践,莫言小说的创作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2009年小说《蛙》面世,标志着莫言小说创作的成熟。该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创作背景,运用了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当代社会现实相融合,以独特的创作风格,细致地刻画了“姑姑”、“我”以及众多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高密东北乡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小说经葛浩文翻译为英文之后,在西方社会引起较大反响;葛浩文出色的翻译,使得西方国家通过该小说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本文拟以《蛙》以及葛浩文英译本中的方言翻译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目的论视角探讨葛浩文运用了哪些翻译策略,既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精神风貌,又使译作在西方读者中喜闻乐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论文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在简介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结构安排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目的论、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等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对方言之于小说的文学意义,尤其是山东方言之于《蛙》的意义进行了梳理,旨在分析山东方言在小说《蛙》中的文学功能。在梳理目的论的理论渊源基础上,着力对目的论的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目的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翻译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通过案例分析方法,结合小说《蛙》中方言翻译实例,分析、归纳目的论原则指导下方言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研究表明,葛译《蛙》相对准确地传递了原文本的语言文化特色,体现了翻译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所决定的。在目的论相关原则指导下,通过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从而将源语言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李泽敏[5](2019)在《《近代汉语大词典》商补》文中认为许少峰编撰的《近代汉语大词典》由其《近代汉语词典》修订增补而成,是一本解释唐代至清代古籍中出现的口语词的工具书,在近代汉语词典编纂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本文以《近代汉语大词典》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的对比,并参照《汉语大词典》《白话小说语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研究所得,对《近代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义项、收词、例证、注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商榷和补苴,试图为《近代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以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绪论部分简述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及其辞书编纂概况以及《近代汉语大词典》研究概况。第二至第六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讨论释义问题,从释义错误、释义还可完善、义例不合三个方面展开;第三部分是讨论义项问题,从义项可补、义项可删、义项分合欠妥三个角度进行论述;第四部分讨论收词问题,分为词条可补、词条可删两部分;第五部分讨论例证问题,分为首例提前、孤证补充两个部分;第六部分讨论注音及引文文字差错问题。结语部分针对《近代汉语大词典》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主要有:第一,释义要做到字字落实,通俗明白,并尽量说明理据;第二,吸收已有成果要认真甄别,不能照搬照录;第三,收词立目要查核原始文献,并避免自相矛盾。

侯玉贵[6](2019)在《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方俗词考释》文中认为汉语方俗词是指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口语方言中新产生的词语和早已有的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近代汉语时期是方俗词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上承中古,下启现代汉语。因此,选择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中的方俗词为研究对象就极具意义。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主要指的是《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三本书中大量使用了方俗词,这些方俗词不仅是近代汉语时期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亦是整个汉语词汇史乃至汉语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近几十年来,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中方俗词一直备受方家学者的重视,并在考释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因其方言地域性较强,书中采用了大量当时民间的方音俗字,加之今又距作者时代既远,考确词义往往不易,从而导致书中所释不确切、不明其义的方俗词仍存在,值得我们去进一步考释研究。本文综合运用考辨字形法、排比归纳法、因声求义、据对文或异文求义、参证方言以及探求语源等方法,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大词典》收录情况,对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中51则“字面普通而义别”或“字面生涩而义晦”的方俗词进行逐一考释,试图对“细疾”“老脚”“拖拖”“(?)生”等36则方俗词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角度去补充词义解释、考察其语源,寻求其成词及得义之由,并进一步探求其词义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对“脸(?)”“早时”“锡锡儿”“(?)”等15则方俗词字典辞书的失收或及此前着作中误释或释义不清者提出新说。通过对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方俗词考释,最终希望能为今后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修订以及明清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些许有价值的资料。

曹雪[7](2019)在《《金瓶梅》与《醒世姻缘传》语气副词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瓶梅》与《醒世姻缘传》是明清时期以山东方言为背景方言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两书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程度很高,真实反映了该时期语言的基本面貌,具有很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虽然两书都为方言性较强的白话小说,但是与《金瓶梅》相比,《醒世姻缘传》是用更为地道土俗的方言写成,二者具有较大的可比性。本文以《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中的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参考有关论着的分类方法,根据副词所表达的语气,将两书中的语气副词分为表确认强调语气、表不定揣度语气、表主观评价语气和表疑问反诘语气四个类别,然后分别对这四类语气副词进行考察。首先是对每一类语气副词进行详细描写,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些意义用法比较特殊的语气副词,如“脱不了”、“浑身(深)”、“会胜”、“七八”、“没的”等进行重点个案分析,最后从成员构成和使用频率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两本书语气副词使用的异同。通过比较书同类语气副词的成员构成以及同一语气副词的使用频率,本文归纳总结出《金瓶梅》与《醒世姻缘传》中语气副词使用的异同。首先,两本书在语气副词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共有特点:新兴的语气副词大量出现,旧词依然活跃,累积形成很多同义聚类;单双音节语气副词并存,双音节语气副词在数量上已占绝对优势;口语色彩浓厚,方言特点显着。其次,两本书的语气副词使用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醒世姻缘传》中的语气副词比《金瓶梅》中的语气副词通俗性、口语性更强;《醒世姻缘传》中的语气副词比《金瓶梅》中的语气副词方言色彩更为浓厚;《醒世姻缘传》反映的是清初的北方官话系统,《金瓶梅》主要代表的是明代的北方官话系统。最后分析了两本书语气副词在使用上出现差异的原因,并从两书的成书时代、语体倾向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

邓筱[8](2018)在《《安邱土语志》词汇研究》文中提出《安邱土语志》是民国时期记录安丘方言词汇的一部方言辞书,全书收录的词汇共七类,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等多个方面。《安邱土语志》收录了大量的方言口语,较完整地记录了民国时期安丘地区的方言词汇系统,是研究民国时期安丘方言不可多得的寳贵语料,对研究近现代汉语口语词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对《安邱土语志》进行研究,分别爲:第一部分,简述作者生平和安丘的方言背景,整合研究现状,简要说明选题缘由;第二部分,对《安邱土语志》的概貌、编纂原则、收词特点和释义条例进行简单地介绍;第三部分,对《安邱土语志》的构词理据进行初步归纳整理;第四部分,从历时角度对其方言词分类;第五部分,将词汇与当地文化结合,介绍了安丘的地域文化特色;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了《安邱土语志》的研究意义和词语演变原因。

梁逍[9](2018)在《白编《近代汉语词典》商补》文中提出白维国主编的《近代汉语词典》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部近代汉语词典。该词典以汉语史的理念统领全书,力求做到收词齐全,释义精当,例证新颖,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但因编纂工作量大,书成众手,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仍有进一步修订的必要。本学位论文主要以《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明清吴语词典》《近代汉语大词典》《白话小说语言词典》等为参照对象,注意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研究心得,对《近代汉语词典》收词、列项、释义、配例、引文、注音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商榷和补苴,旨在为该词典的修订以及其他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参考。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简述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现状、近代汉语辞书编纂情况。第二至六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以语言事实为基础对《近代汉语词典》进行商补。第二章是释义商榷,包括释义不确、义例不合、两组特殊词语考释三部分;第三章是义项指瑕,从义项漏略、分合欠妥、义项可删三个角度展开;第四章是词条增删,包含词条待补、词条可删两方面的内容;第五章是例证补充,有首例提前、末例延后、孤例增补等,并对例证排序失当的地方予以纠正;第六章是引文校勘及注音订正。论述过程中,广泛征引古今文献资料,旁参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考辨,归纳总结,力求做到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结论可信。第七章是结语部分,主要针对《近代汉语词典》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立目方面,应避免词形收录不全现象,收词平衡有待加强;释义方面,应避免词语辗转训释或指示不明;配例、注音方面,要互相照应,不能彼此矛盾;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方面,存在着一定欠缺,还应加强。

宋世瑞[10](2018)在《清代顺康雍乾四朝笔记小说研究》文中提出笔记小说为古代说部之一种,具有子学的根本属性,它以载记、论议、考证、叙事为基本言说方式,以笔记为表现形式,具有“裨治体、助名教、广见闻、资考证、垂典制、供谈笑、益神智”的价值功能,并呈现出多种美学风格。目前学界或称其为“笔记”“小说笔记”“说部笔记”,或称其为“子部小说”“国学小说”,名虽异而实多同,要皆为一家之言、《汉志》以来史志中之谓也。笔记小说之着录兼该子、史两部,然以子部为权重、史部为支流,史部支流实亦子学之一种云。以时下之观念,大而言之,“笔记小说”与其说是一种文类,不如说它是一个分散的集合体,其内部体裁众多;小而言之,笔记小说为小说叙事之一体,是“小说四体”(章回体、话本体、传奇体、笔记体)之一。本文拟研究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一百余年间的笔记小说(部分论述延伸至嘉庆年间),在搜集、整理近五百种笔记小说作品的基础上,探讨了笔记小说的时代变迁、内部类别、作品体派、小说思想等多个问题,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笔记小说的“正名”问题。在文献综述与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回溯、比较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民国、清代“笔记小说”的用语习惯,主张在清代小说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笔记小说”概念,考察笔记小说在清代初中期的变迁,从而进行类别、文体、思想等方面研究。第二部分是关于笔记小说创作的变迁研究,以康熙四十年与乾隆三十年为时间节点,分为三个时段,根据时代背景对每个时段笔记小说的内部诸类别之变迁进行描述,并总结其成就,概括每一时段的特点。第三部分是关于笔记小说类别的研究,本章把笔记小说分为野史笔记、杂家笔记、地理杂记、稗官故事等四个类别,首先针对每一个类别进行学理探讨,其次是对此类别在本期的创获及其特征进行评述,并总结其特点。第四部分是关于笔记小说体派的研究,也是文体学理论在笔记小说领域的一次运用。本章对该时期凸显出来的四个体派即“渔洋说部体”“板桥体”“说粤体”“聊斋体”进行研究,分析其文体渊源,描述其形成的过程,并指出各自的特征。第五部分是关于笔记小说批评研究。清代前中期的笔记小说批评资源,主要集中于书目、序跋、评点三个方面。书目研究主要对笔记小说在清代诸类属的出入情况进行考察,序跋研究是清人对笔记小说的类别、性质、功能、审美等问题的探讨,评点则是对八种笔记小说的评点话语进行探讨。结语部分是对上述章节内容的总结,针对“笔记小说”的理解分歧,提出乾隆以后特别是晚清民国时段的笔记小说研究,应当建立起以《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为中心的研究范式。

二、《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语杂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语杂考(论文提纲范文)

(3)郑光祖杂剧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材料
        一、研究对象
        二、材料来源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元杂剧词汇研究
        二、国外元杂剧词汇研究
        三、郑光祖杂剧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法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研究相结合
        三、 共时分析与历时考察相结合
第一章 郑光祖杂剧构词研究
    第一节 单纯词
        一、联绵词
        二、叠音词
    第二节 合成词
        一、复合式
        二、重叠式
        三、附加式
    小结
第二章 郑光祖杂剧俗语词研究
    第一节 称谓类俗语词
        一、亲属称谓
        二、社交称谓
        三、职业称谓
    第二节 名物类俗语词
        一、衣食住行类
        二、社会生活类
        三、天地万物类
    第三节 性质状态类俗语词
    第四节 动作行为类俗语词
    第五节 其他类俗语词
    小结
第三章 郑光祖杂剧词汇语义特点研究
    第一节 同义词
        一、名词同义词
        二、动词同义词
        三、形容词同义词
        四、副词同义词
    第二节 多义词
    小结
第四章 郑光祖杂剧词汇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郑光祖杂剧词汇蕴含的民族心理文化
        一、避讳心理
        二、尊卑观念
        三、象征意义
        四、詈语所反映的文化
    第二节 郑光祖杂剧词汇蕴含的等级制度文化
    第三节 郑光祖杂剧词汇蕴含的婚嫁礼俗文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目的论视角下《蛙》英译本中方言的翻译 ——以葛浩文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1.3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research on Skopos theory
        2.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Skopos theory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Skopos theory
    2.2 Previous studies on dialects in literary works
        2.2.1 Stylistic features of Mo Yan’s literary works
        2.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use of dialects in Mo Yan’s works
    2.3 Previous studies on dialects translation by Howard Goldblatt
        2.3.1 Howard Goldblatt and hi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s
        2.3.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styles of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s
Chapter Three Evaluation of Dialects as in Literary Works
    3.1 Use of dialects in literary works
    3.2 Significance of the use of dialects in Mo Yan’s works
    3.3 Evaluation of dialects in Frog
    3.4 Howard Goldblatt’s attitudes to the use of dialects in Frog
Chapter Four Theoretical Framework
    4.1 Description of Skopos theory
    4.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4.2.1 Purpose rule
        4.2.2 Coherence rule
        4.2.3 Fidelity rule
    4.3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dialects
Chapter Five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Dialects in Frog by HowardGoldblatt
    5.1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ng Frog by Howard Goldblatt
    5.2 Strategies corresponding to purpose rule
        5.2.1 Transliteration
        5.2.2 Literal translation
    5.3 Strategies corresponding to coherence rule
        5.3.1 Conversion
        5.3.2 Free translation
    5.4 Strategies corresponding to fidelity rule
        5.4.1 Antithesis
        5.4.2 Amplification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6.2 Limitations
    6.3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study
References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MA Program
Acknowledgements

(5)《近代汉语大词典》商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及其辞书编纂概况
    1.2 《近代汉语大词典》研究概况
2 关于释义
    2.1 释义错误
    2.2 释义待善
    2.3 义例不合
3 关于义项
    3.1 义项可补
    3.2 义项可删
    3.3 分合欠妥
        3.3.1 义项当合
        3.3.2 义项当分
        3.3.3 可分可合
4 关于收词
    4.1 词条可补
    4.2 词条可删
5 关于例证
    5.1 首例提前
    5.2 孤证补充
6 关于注音及引文校勘
    6.1 注音订正
    6.2 引文校勘
结语
参考文献
词语索引
附录:前人有关订正《近代汉语大词典》的成果汇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方俗词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凡例说明
一、《金瓶梅词话》方俗词考释二十一则
    (一)细疾
    (二)子时
    (三)掉嘴
    (四)老脚
    (五)脸(?)
    (六)舞手
    (七)银三字儿
    (八)丁八
    (九)老亲
    (十)松虎儿
    (十一)锡锡儿
    (十二)烧胡鬼子
    (十三)花靠
    (十四)减碟
    (十五)抵头
    (十六)吊
    (十七)五棍儿衙门
    (十八)早时
    (十九)瞒货
    (二十)放小鸭儿
    (二十一)少椒末儿
二、《醒世姻缘传》方俗词考释十四则
    (一)咭咭咕咕
    (二)一拖罗
    (三)淘(掏)
    (四)拖拖
    (五)老生女儿
    (六)和包鸡子
    (七)拍面皮面
    (八)诌
    (九)檾
    (十)半伙(子)
    (十一)做
    (十二)者大瓜
    (十三)拿发
    (十四)长嗓黄
三、《聊斋俚曲集》方俗词考释十六则
    (一)(?)眼
    (二)形容
    (三)正气
    (四)乌温
    (五)(?)生
    (六)(?)
    (七)(?)
    (八)血真脉子
    (九)将将
    (十)沉
    (十一)棋子
    (十二)黑头哇唔
    (十三)故事
    (十四)低操
    (十五)巴结
    (十六)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金瓶梅》与《醒世姻缘传》语气副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近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概况
    1.2 本文语气副词的界定与分类
    1.3 《金瓶梅》、《醒世姻缘传》语言学研究概况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版本说明
2 确认、强调类语气副词
    2.1 确认、强调类语气副词考察
    2.2 个案分析
    2.3 比较研究
3 不定、揣度类语气副词
    3.1 不定、揣度类语气副词考察
    3.2 个案分析
    3.3 比较研究
4 主观评价类语气副词
    4.1 主观评价类语气副词考察
    4.2 个案分析
    4.3 比较研究
5 疑问、反诘类语气副词
    5.1 疑问、反诘类语气副词考察
    5.2 个案分析
    5.3 比较研究
6 结语
    6.1 《金》与《醒》语气副词使用上的共同特点
    6.2 《金》与《醒》语气副词使用上存在的差异及原因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安邱土语志》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周干庭与《安邱土语志》
    1.2 选题缘由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2 《安邱土语志》简介
    2.1 《安邱土语志》概貌
    2.2 编纂原则
    2.3 收词特点
    2.4 释义条例
3 《安邱土语志》所录方言词构词理据
    3.1 内部理据
    3.2 外部理据
4 《安邱土语志》所录方言词历时分类
    4.1 承傅词
    4.2 变异词
    4.3 创新词
    4.4 借用词
5 《安邱土语志》所录方言词与地域文化
    5.1 关於农业生产
    5.2 关於日常生活
    5.3 关於岁时习俗
    5.4 关於交际礼仪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白编《近代汉语词典》商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概况
    1.2 近代汉语辞书编纂概况
2 释义商榷
    2.1 释义不确
    2.2 义例不合
    2.3 两组特殊词语考释
3 义项指瑕
    3.1 义项漏略
    3.2 分合欠妥
    3.3 义项可删
4 词条增删
    4.1 词条待补
    4.2 词条可删
5 例证补充
    5.1 首例提前
    5.2 末例延后
    5.3 孤例增补
    5.4 其他
6 引文校勘及注音订正
    6.1 引文校勘
    6.2 注音订正
7 结语
    7.1 立目方面,收词平衡有待加强
    7.2 释义方面,应避免词语辗转训释或指示不明
    7.3 配例、注音方面,要互相照应,不能彼此矛盾
    7.4 应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词语索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清代顺康雍乾四朝笔记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笔记小说”之研究现状及其问题存在
        (一)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
        (二)目前笔记小说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二、晚清民国之“笔记小说”概念辨析
        (一)“笔记小说”概念缘起
        (二)晚清民国之笔记小说研究
        (三)晚清民国学人关于“笔记小说”概念的分歧
        附:民国之“笔记”概念
    三、本文“笔记小说”之概念及适用范围
        (一)清代“小说”的多重意义
        (二)清代“说部笔记”“小说笔记”与今日之“笔记小说”
        (三)“笔记小说”在清代的适用范围
        (四)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结构
第一章 清代前四朝笔记小说之分期与变迁
    第一节 清代前四朝笔记小说之分期
    第二节 顺治元年——康熙四十年:晚明小说的延续与新朝气象的展露
    第三节 康熙四十一年——乾隆三十年:杂家笔记的崛起与稗官故事的消歇
    第四节 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六十年:野史笔记之外的诸体并兴
    小结
第二章 清代前四朝笔记小说之类别与着述特征
    第一节 野史笔记类
        一、野史与小说:叙事与“传闻异辞”
        二、野史笔记与“杂史小说”
        三、前四朝野史笔记类之着述特征
        四、小结
    第二节 杂家笔记类
        一、杂家笔记与笔记小说
        二、前四朝杂家笔记类之着述特征
        三、小结
    第三节 地理杂记类
        一、地理杂记与笔记小说
        二、前四朝地理杂记类之着述特征
        三、小结
    第四节 稗官故事类
        一、笔记小说与“子部小说”
        二、前四朝稗官故事类小说之着述特征
        三、小结
    结语 笔记小说诸类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 清代前四朝笔记小说体派之形成与特征
    第一节 “渔洋说部体”
        一、“渔洋说部”的命名
        二、“渔洋说部”概念下之作品
        三、“渔洋说部”的特征
        四、“渔洋说部体”影响下诸作品
        五、小结
    第二节 “板桥体”
        一、“板桥体”之源头
        二、“板桥体”之形成
        三、“板桥体”之基本特征
        四、小结
    第三节 “说粤体”
        一、“说粤体”在康乾时期的存在情况
        二、清代康乾年间“说粤体”的基本特征
        三、小结
    第四节 “聊斋体”
        一、《聊斋志异》与其他文体的渊源
        二、《聊斋志异》之文本构成
        三、“聊斋体”的形成及乾隆年间之体派呈现
        四、小结
    结语
第四章 清代前四朝笔记小说批评之形式与内涵
    第一节 清代前四朝笔记小说之书目
        一、前四朝书目概观
        二、笔记小说在本期书目之多样化着录及出现的问题
        三、本期书目中的笔记小说批评状况
        四、小结
    第二节 清代前四朝笔记小说之序跋
        一、关于笔记小说的写作姿态、类别划分与功能指向
        二、关于笔记小说的批评:性质探讨与审美倾向
        三、小结
    第三节 清代前四朝笔记小说之评点
        一、《玉光剑气集》
        二、《匡林》《谔崖脞说》《亚谷丛书》《稗贩》
        三、《楚庭稗珠录》
        四、《聊斋志异》《续板桥杂记》
        小结
总结
顺康雍乾笔记小说叙录
清代顺康雍乾四朝笔记小说作品表征图表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语杂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叶梦得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 杨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补苴[D]. 陈麟园.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3]郑光祖杂剧词汇研究[D]. 杜林微.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目的论视角下《蛙》英译本中方言的翻译 ——以葛浩文译本为例[D]. 张慧敏. 中北大学, 2020(09)
  • [5]《近代汉语大词典》商补[D]. 李泽敏. 宁波大学, 2019(06)
  • [6]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方俗词考释[D]. 侯玉贵.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7]《金瓶梅》与《醒世姻缘传》语气副词比较研究[D]. 曹雪. 宁波大学, 2019(06)
  • [8]《安邱土语志》词汇研究[D]. 邓筱. 暨南大学, 2018(01)
  • [9]白编《近代汉语词典》商补[D]. 梁逍. 宁波大学, 2018(02)
  • [10]清代顺康雍乾四朝笔记小说研究[D]. 宋世瑞.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行氏姻缘传》方言词杂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