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黄素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黄素含量

一、HPLC法测定叶黄素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罗翠红,李玉珍,杨静,张云春[1](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护眼保健品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护眼保健品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胰酶氯化钠预处理后,经无水乙醇及石油醚提取,在55℃水浴中用4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皂化30min,无水乙醇稀释后,选用色谱柱YMC CarotenoidS-5(250mm×4.6 mm, 5μm),以甲醇:三氯甲烷(4:1, V:V)为流动相,流速为1.5 mL/min,柱温为25℃,于445 nm波长处测定样品。结果叶黄素在0.390612.4979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2.6%93.5%(n=9),检出限为0.0075μg/g;玉米黄质在0.14744.718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1,平均回收率在99.8%108.8%(n=9),检出限为0.0120μg/g。结论该方法快速、稳定,能够适用于护眼保健品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同时测定。

解恒杰,徐立清,徐大玮,穆文婕,张洪潇,姜大勇,刘佩[2](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含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快速提取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并进行含量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皂化处理后定容,直接过膜上机,以甲醇和甲基叔丁基醚为流动相,用C30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在445nm波长下检测,外标法定量。叶黄素在0.02~2.0μg/mL范围其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9,检出限为10μg/100g,定量限为40μg/100g,回收率在88.7%~10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提取过程简单快速,适合用于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准确。

柳帆红[3](2021)在《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番茄不同发育阶段品质差异,以9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分别为大果形‘汉姆091’和‘汉姆九号’,中果形‘原味一号’、‘181’、‘抗病191’、‘184’、‘粉贝儿2号’、‘草莓味番茄’和‘抗病184’,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栖云山国家田园综合体六区日光温室中进行试验,研究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Ⅰ(绿熟期)、Ⅱ(白熟期)、Ⅲ(转色期)、Ⅳ(成熟期)、Ⅴ(完熟期)和不同部位(果皮、果肉)的外观、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并选取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的4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番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通过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考察此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番茄果实16种多酚类物质的HPLC法,该方法在60分钟内快速分离16种多酚类物质,各多酚R2范围为0.9989-0.9998,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83%-103.41%之间,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各多酚峰面积变异系数在10%以下,表明该方法快捷、准确、精密度高、稳定性好。色谱条件如下: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Waters Symmetry),以甲醇和1%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1 m 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40 nm处检测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槲皮素、绿原酸、芦丁;280nm处检测肉桂酸、4-香豆酸、没食子酸、柚皮素、苯甲酸、阿魏酸;322 nm处检测芥子酸、咖啡酸、洋蓟素、山萘酚、龙胆酸。优化的番茄果实前处理方法为称取0.1 g干粉,加入2 m L甲醇,置于室温1 h,在4℃、8000 rpm下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后测定。2、参试9个品种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中营养与风味物质(可溶性糖、有机酸及类胡萝卜素)组分构成相同,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及少量的蔗糖构成,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各发育阶段可溶性糖组分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柠檬酸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苹果酸含量逐渐降低,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3、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果实均为扁圆形。不同基因型间番茄果实风味物质差异较大,其中大果型的‘汉姆091号’和‘汉姆9号’可溶性糖含量、总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最低,有机酸含量、类胡萝卜素较低,中果型的‘粉贝儿2号’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草莓味番茄’番茄总可溶性糖含量次之,‘草莓味番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最高。4、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成熟期番茄不同部位果皮糖酸比、番茄红素较高于果肉,类黄酮及酚酸组分含量存在差异。槲皮素和芦丁为番茄类黄酮主要组分,柚皮素和山萘酚含量在总类黄酮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番茄果皮中总类黄酮是果肉的0.86-2.2倍,果皮中总酚酸含量是果肉的0.5-2.2倍。果皮中主要含有的酚酸组分为没食子酸、苯甲酸、龙胆酸,及较少的绿原酸和咖啡酸。而果肉中主要的酚酸组分为绿原酸、没食子酸、龙胆酸、及较少的咖啡酸和苯甲酸,其它组分含量各在总酚酸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5、参试9个番茄品种选取外观、营养、风味等40个品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57%,表明前6个主成分反映了番茄果肉40个品质指标90.57%的原始信息。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大,贡献率为32.44%,主要综合了可溶性固形物、a*、纵横径比、果糖、葡萄糖、可溶性总糖、柠檬酸、总有机酸、对羟基苯甲酸共9个品质指标的信息。参试9个番茄品种综合排名为:‘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184’、‘181’、‘抗病184’、‘抗病191’、‘原味一号’、‘汉姆9’、‘汉姆091’。采用聚类分析依据品种间品质的相似性,可将9个番茄品种划分为3类:第Ⅰ类综合品质好,包括‘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第Ⅱ类包括‘181’和‘184’综合品质较好;第Ⅲ类包括‘原味一号’、‘抗病191’、‘汉姆091’、‘抗病184’、‘汉姆9号’,综合品质次之。

刘冰雪[4](2021)在《叶黄素-水苏糖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与评价》文中认为叶黄素是一种人体所需的抗氧化剂,但自身无法合成须从外界摄取。在对防治眼科疾病、保护心脑血管以及抗癌方面都有重要应用。除医疗应用外,叶黄素还在保健品、化妆品。食品以及功能饮料方面的应用也大受好评。但其良好的抗氧化性也决定了其结构含有多不饱和键,这导致叶黄素的水溶性差,造成了叶黄素生物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以叶黄素和水苏糖为原料药,开发制备了一种新型化合物,明显增大了叶黄素的水溶性,大大提高了其生物利用效率,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本研究中首先以叶黄素和琥珀酸酐反应引入羧基(-COOH),用催化剂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和4—甲氨基吡啶(DMAP)活化-COOH以进行下一步与水苏糖中的羟基(-OH)发生酯化缩合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并采用反溶剂沉淀法,用乙醇作为反溶剂得到叶黄素-水苏糖水溶性衍生物(LS衍生物)的沉淀物,以水为介质分散沉淀经冻干后得到冻干粉。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衍射(XRD)、差式热量扫描(DSC)以及热重(TG)检测分析。在红外光谱中,在1744 cm-1与1153 cm-1处测得明显酯键特征吸收峰。在所制备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观测到水苏糖在4.95 ppm和5.4 ppm处的特征吸收峰。综上,可证明LS衍生物成功构建。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确定所得化合物的形貌特征为圆润球形。从叶黄素与水苏糖投料比优化结果以及不同投料比例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可得到,最佳投料比为叶黄素:水苏糖=1:0.5(摩尔比),其偶联度为一个水苏糖键合一个叶黄素。将优化后LS衍生物进行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得CMC值为6.862 mg/mL,当溶液浓度达到CMC值时,LS才会以胶束的形式存在,再此浓度下,以化合物分子形式存在。2、本研究中对叶黄素原药和LS衍生物得稳定性评价、饱和溶解度、模拟消化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叶黄素原药与LS衍生物在胃液中的累积测得游离叶黄素的含量分别为9.79%和15.56%,经对比LS衍生物的累积含量高于原药1.59倍。可以看到在胃液0-2 h,叶黄素原药的累积含量均高于LS衍生物,在2 h时,叶黄素原药的累计含量量为9.45%高于LS衍生物8.79%。这可能是在胃液中LS衍生物经水解后检测到叶黄素释放。叶黄素原药与LS衍生物在肠液中的最高累积量分别为13.9 7%和28.08%,经对比LS衍生物所测得游离叶黄素的含量高于原药2.01倍。在15 min之前,叶黄素原药的累计含量均高于LS衍生物,在15 min时,叶黄素原药的累计含量为3.78%高于LS衍生物3.12%。这可能是在肠液中LS衍生物经水解后检测到叶黄素的释放。对比人工胃液的稳定性曲线,可以看到LS衍生物在人工肠液中的最终累计含量量明显高于人工胃液,这表明LS衍生物在肠液中的饱和溶解度更大。其次,LS衍生物在肠液中的水解速率高于胃液,表明LS衍生物相较于胃液在肠液中更不稳定,更利于人体肠道的吸收。饱和溶解度结果显示,叶黄素原药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含吐温-80)和人工胃液(含吐温-80)三种溶液中的饱和溶解度分别为34.52±2.08μg/mL、366.47±2.96 μg/mL和383.74±1.36 μg/mL。LS衍生物在三种溶液中的饱和溶解度分别为 387.43±3.08 μg/mL、1428.52±3.39μg/mL和 1567.73±1.22μg/mL。由数据分析后可知,LS衍生物对比叶黄素原药的饱和溶解度,在去离子水中增大了 11.22倍,在人工胃液中增大了 3.90倍,在人工肠液中增大了 4.05倍。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在肠液中所测得游离叶黄素的含量均高于胃液,应该是两种药物在肠液中的饱和溶解度高于胃液中的饱和溶解度。体外消化稳定性结果显示,在口腔、胃部、小肠和大肠四部分的模拟实验中,叶黄素的消化率分别为1.72±0.23%、19.27±0.45%、32.14±1.58%、40.35±1.34%。LS 衍生物的消化率分别为 1.43±0.17%、12.73±0.83%、24.87±2.44%、36.66±1.33%。结果表明,在胃液、肠液中LS衍生物的消化率低于叶黄素原药,这证明LS衍生物的结构保护了叶黄素,故低于原药的降解率。另外,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抗坏血酸对照组、LS衍生物以及叶黄素原药对DPPH自由基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9.89%、40.2%以及20.74%。由数据对比可知LS衍生物对DPPH的清除率是原药的1.93倍;对ABTS自由基最大清除率分别为100%、35.7%以及15.28%。LS衍生物对ABTS的清除率是原药的2.34倍;三种药物还原力测定的吸光度值A分别为2.723、0.83以及0.7。LS衍生物的还原力是原药的1.19倍。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制备的LS衍生物保留了叶黄素原有的抗氧化活性,甚至微高于原药。3、本研究中对所制备LS衍生物的进行大鼠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和斑马鱼安全性评价。由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可知,三种药物在大鼠灌胃后1h时药物浓度达到最大值。其中叶黄素原药、LS衍生物以及物理混合物在大鼠体内达到的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1.58 μg/mL、4.4 μg/mL以及2.36 μg/mL。对比试验结果,LS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高于叶黄素原药2.78倍。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制备的LS衍生物对比叶黄素原药更容易被大鼠吸收利用。在斑马鱼安全评价试验中,设置不同浓度梯度采用药物浸泡式,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从孵化率、死亡率并采用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率、30 s内幼鱼的心跳次数和药物对其形态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可知,LD50值为3.64 mg/mL,孵化率、死亡率以及30 s内幼鱼的心跳次数随药物浓度升高而下降。当药物浓度在0~4mg/mL时观察形态未见明显影响,当药物浓度升高至6~10 mg/mL时,斑马鱼幼鱼出现了心包水肿、卵黄囊肿大以及脊柱变形等,表明当药物浓度过高时会对斑马鱼造成一定的毒性影响。结合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实验结果,在体内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远低于致毒浓度,故可表明药物在正常摄入下,不会对机体造成毒性影响。

胡炜,陈天鉴,钱颖聪,林艺涵,阮依莉,张拥军[5](2020)在《南瓜色素的制备及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南瓜中含有的南瓜色素是一类安全、着色力强且兼有营养保健功能的天然色素。笔者综述了南瓜色素的理化性质,包括南瓜色素的显色特点、脂溶性、稳定性与结构;南瓜色素提取与纯化的制备工艺,主要是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南瓜色素的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以及南瓜色素抗氧化性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医药、保健领域的应用,并对南瓜色素分子结构鉴定方法、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机制及结构与活性间的构效关系等提出展望,以期为南瓜色素的深化研究提供思路。

许超,何承刚,段新慧,周凯,韩博,姜华,毕玉芬[6](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紫花苜蓿叶片中叶黄素循环组分的含量》文中认为【目的】建立适合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片叶黄素循环组分:紫黄质(V)、环氧玉米黄质(A)和玉米黄质(Z)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紫花苜蓿叶片叶黄素循环的3个组分进行了测定,并对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V、A和Z三个组分的标准品在3~100μg/mL范围内均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 49、r=0.999 61和r=0.999 60,精密度试验(n=5)的RSD分别为0.96%、0.39%和0.87%,稳定性试验(n=7)的RSD值分别为3.33%、1.42%和1.86%,重现性试验(n=5)的RSD分别为0.48%、3.98%和2.59%,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55%、96.04%和94.08%,RSD分别为0.96%、1.38%和0.51%。【结论】HPLC法适于紫花苜蓿叶片叶黄素循环组分V、A和Z含量测定,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回收率高。

李传灵[7](2019)在《叶黄素脂质体眼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的研究》文中认为叶黄素(lutein)是一种含有两个不同紫罗酮环的天然黄体素,属无维生素A活性的类胡萝卜类物质。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具有降低光对视网膜损伤、防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作用。但其水溶性和稳定性差,对光、热、湿敏感,游离叶黄素在人体的生物利用度只有2%9%,限制了叶黄素在药学中的应用。脂质体形成的囊泡可以将叶黄素包裹,隔绝了外界氧气、光等对叶黄素的氧化作用,并且促进了叶黄素在水中的溶解。眼膏剂和滴眼液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剂型,但存在患者顺应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眼用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是在室温下为流动性良好的液体,给药后在眼部温下形成半固体。其优点是能较长时间的与眼接触,延长了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本课题基于叶黄素脂质体的研究,将其进一步开发成眼用温敏型凝胶,旨在提高叶黄素在眼部的滞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以胶凝温度和黏度为指标,通过预实验及单因素筛选了泊洛沙姆同系物、抗氧剂、生物黏附剂、抑菌剂的种类及合理的浓度,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筛选处方,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处方为:P407 24.25gP188 3.16gPVPK30 0.5g叶黄素脂质体 12.5ml苯扎溴铵 0.01g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100ml工艺:分别称取处方量的P407和P188,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玻璃棒搅拌均匀,置于4℃冰箱中,充分溶胀;再称取处方量的PVPK30于另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70℃条件下溶解完全,待冷却后与苯扎溴铵溶液、P407和P188溶液混合均匀,再放置于4℃冰箱中2h,取出,加入叶黄素脂质体溶液12.5ml,搅拌均匀,加入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至处方量,搅拌均匀;将制备得到的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溶液避光贮存于12℃冰箱中。建立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的体外分析方法。色谱条件:Dikma 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443nm,流动相:100%甲醇,流速:0.4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μL。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适用于叶黄素脂质体凝胶的体外分析。采用无膜溶出法研究药物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叶黄素脂质体凝胶的溶蚀和药物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药物释放主要受溶蚀的控制,原位凝胶延长了叶黄素的释放。按照2015版药典有关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考察了叶黄素的初步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发现叶黄素在高温(40℃)和室温条件下(25℃),含量下降明显,长期试验结果表明低温(10℃±2℃)下制剂的理化性质较稳定,因此叶黄素脂质体眼用凝胶应在低温、避光条件下贮存。采用Draize眼部刺激性试验方法评价了叶黄素脂质体凝胶的刺激性,单次给药、多次给药及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本制剂对兔眼无明显刺激性,组织相容性好。

郑伟[8](2017)在《栅藻两步法培养提高叶黄素产量及提取工艺的优化》文中提出本文应用两步培养法培养一株斜生栅藻,考察不同营养条件和环境因素对栅藻生长的效应以及对叶黄素产量的影响。实验证明混养比自养和异养更能促进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的积累,葡萄糖是最合适的有机碳源,最有利于栅藻生长和提高叶黄素产量的葡萄糖添加量为15 g·L-1。当接种量为20%时能保证栅藻适应该葡萄糖浓度下的培养基,达到较高速率的生长。培养基最佳的初始pH为8,此时生物量和叶黄素产量都达到最大。胁迫条件能进一步促进叶黄素的积累,氮胁迫、磷胁迫、高温和氧化剂的添加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的积累产生不同的影响。最适合叶黄素积累的NaN03浓度为1.5 g·L-1,最佳K2HP04浓度为0.01g·L 45 ℃高温胁迫4 h。通过优化各个条件将混养条件下生物量大量增长和自养下利用胁迫条件使叶黄素大量积累结合起来形成“混养-自养”模式的两步培养法。综合以上条件经过几次实验的验证,栅藻最高干重可达2.46 g·L-1,叶黄素产量最高可达31.8 mg·L-1,藻体中叶黄素含量高达12.92mg·g-1。和传统的一步自养法相比,两步培养法大大提高了叶黄素产量,通过胁迫条件使叶黄素含量提高了 38.9%。最后通过单因素实验法考察超声提取法中各因素对藻粉中叶黄素产率的影响,再利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甲醇/二氯甲烷(体积比3:1)是最佳提取剂,最佳的超声功率为135 W,最佳超声时间为20 min,最适料液比为2:1,超声提取法产率稳定,比传统浸提法效率高且节约溶剂。

赵彤[9](2017)在《叶黄素微胶囊体系构建及其饮品研制》文中认为叶黄素(Lutein,LU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和水果中的类胡萝卜素类功能因子。它所具有的抗氧化性等生物活性对于中老年眼部白内障和眼部黄斑病、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均能起到预防作用。然而叶黄素化学性质不稳定,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难以在体内吸收等缺点限制了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微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功能因子的不断关注,本实验基于近年来微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旨在制备一种叶黄素微胶囊,并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及吸收效果方面对该微胶囊进行评价。此外利用叶黄素微胶囊制备一种含叶黄素的冲剂饮品。实验结果如下:(1)理化性质:实验选取溶解性相异的两类壁材蛋白质类和脂质类代表物质酪蛋白酸钠和卵磷脂,分别包埋叶黄素并比较不同壁材的叶黄素微胶囊微观形貌、水溶性和包埋率,发现酪蛋白酸钠作壁材时制得的微胶囊呈微球颗粒、具有良好水溶性且包埋率最高。(2)稳定性:探究了不同贮存温度、光照、pH以及金属离子环境对于天然叶黄素及叶黄素微胶囊的叶黄素保留率影响。结果显示避光25℃和37℃、室温不避光环境下以及pH=5、7的溶液环境下叶黄素-酪蛋白酸钠微胶囊性质最稳定,而在金属离子溶液中其稳定性稍差。(3)细胞吸收及体外释放效果:通过检测肠道Caco-2细胞对叶黄素的吸收量,从而评价微胶囊细胞吸收效果,发现细胞对叶黄素-酪蛋白酸钠微胶囊的吸收量高于对天然叶黄素的吸收量。采用透析袋测试样品37℃下体外释放,发现包埋后的叶黄素-酪蛋白酸钠微胶囊与天然叶黄素释放能力相近,即包埋过程不影响叶黄素的正常释放。(4)叶黄素微胶囊冲剂饮品制备:以叶黄素-酪蛋白酸钠微胶囊、熟黄玉米糁和杏仁作为原料制备饮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熟黄玉米糁最佳酶解条件并优化饮品配方。测得该饮品以1 g/mL浓度加水108 mL冲泡即可满足WHO/FAO对每日叶黄素推荐摄入量。综上,酪蛋白酸钠是叶黄素微胶囊包埋的优良壁材,制得的叶黄素-酪蛋白酸钠微胶囊可以改善叶黄素的水溶性、提高稳定性、增加吸收率。服用以该叶黄素微胶囊制备的冲剂饮品可以补充每日所需叶黄素。

康孟丹[10](2016)在《五种保健功能因子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保健食品来维护机体健康逐渐成为多数人的选择。要使保健食品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弄清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并解决其测定方法有着重要意义。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系指经基础研究或国内外文献证实,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一种或几种与保健功能直接有关的主要成分。功效成分是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保健食品大都来源于中草药,其功效成分复杂、含量少、干扰成分多,这些问题给功效成分的分离、提纯带来了极大困难。另一方面,目前许多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的检测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上一些标准品易降解、价格昂贵等问题,功效成分的检测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对保健食品中的白藜芦醇、番茄红素、虾青素、叶黄素、IgG五种功能因子进行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实验条件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测定这几种功能因子的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以期为以此类功能因子为指标成分的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白藜芦醇:建立了一种适合保健食品中白藜芦醇检测的HPLC法。结果:白藜芦醇在5~2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69333X-43838(R2=0.9997),回收率为97.77%~103.43%,RSD%为0.25%(n=6)。(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番茄红素:建立了一种适合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检测的HPLC法。结果:番茄红素在10~2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番茄红素线性方程为Y=124529X-20172(R2=0.9998),回收率为97.93%~102.33%,RSD%为1.28%(n=6)。(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虾青素和叶黄素:建立了一种适合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和虾青素同时测定的HPLC法。结果:虾青素在0.5~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118909X+14288(R2=0.9996);叶黄素在10~2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1235X-45846(R2=0.9998),虾青素和叶黄素回收率分别为98.7%~103.3%、97.11%~101.22%,RSD%分别为0.34%、0.57%(n=6)。(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建立了一种测定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的HPLC法。结果:IgG在0.1~1.0 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IgG标准系列的回归方程为Y=2856132X-32348(R2=0.9995),回收率为94.0%~100.42%,RSD%为1.03%(n=6)。

二、HPLC法测定叶黄素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法测定叶黄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护眼保健品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前处理
        1.3.2 标准溶液纯度的校准
        1.3.3 叶黄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校正
        1.3.4 玉米黄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校正
        1.3.5 色谱条件
        1.3.6 稳定性、加标回收率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
        2.1.1 胰酶和氯化钠加入对结果的影响
        2.1.2 皂化溶剂的选择
        2.1.3 皂化液浓度的优化
        2.1.4 皂化液加入量的优化
        2.1.5 皂化温度的优化
    2.2 检测条件的优化
        2.2.1 波长的选择
        2.2.2 流动相的选择
    2.3 线性关系与检出限
    2.4 稳定性
    2.5 精密度
    2.6 回收率
3 结论与讨论

(2)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含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实验部分
    (1)材料与试剂
    (2)仪器与试剂
    (3)标准溶液配制
        ①校正标准溶液
        ②配制标准工作溶液
    (4)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5)样品处理方法
2.结果与讨论
    (1)BHT使用量的优化
    (2)KOH浓度的选择
    (3)pH值的优化
    (4)稳定性试验
    (5)方法学考察
        ①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②精密度
3.结论

(3)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多酚类物质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1 多酚类物质简介
        1.1.2 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1.1.3 多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1.2 番茄果实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1.2.1 外观品质
        1.2.2 风味及营养品质
        1.2.3 贮藏品质
        1.2.4 安全品质
    1.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概况
        1.3.1 层次分析法
        1.3.2 灰色关联度法
        1.3.3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法
        1.3.4 多元价值理论体系与合理满意度结合法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3 色谱条件
        2.1.4 样品前处理
        2.1.5 方法学验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2.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2.2.3 方法学验证结果
第三章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外观品质的测定
        3.1.4 营养与风味品质的测定
        3.1.5 产量的调查与统计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品种番茄外观品质变化
        3.2.2 不同品种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比较
        3.2.3 不同品种番茄产量比较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番茄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4.2.2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4.2.3 参试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等级分类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
        5.1.2 番茄果实品质
        5.1.3 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4)叶黄素-水苏糖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叶黄素的简介
        1.1.1 叶黄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1.2 叶黄素的分布
    1.2 叶黄素的生理功能
        1.2.1 叶黄素对眼睛的保护作用
        1.2.2 叶黄素对脑的保护作用
        1.2.3 叶黄素的抗癌作用
        1.2.4 其他
    1.3 叶黄素的食品应用
        1.3.1 叶黄素在护眼功能视频的应用
        1.3.2 叶黄素作为功能食品添加剂
        1.3.3 叶黄素在抗衰老食品中的应用
    1.4 叶黄素在应用上面临的困难
    1.5 难溶性药物增溶技术研究进展
        1.5.1 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
        1.5.2 环糊精包被技术
        1.5.3 固体分散体
        1.5.4 纳米混悬剂
        1.5.5 微粉化技术
    1.6 水苏糖概述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研究路线
        1.7.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7.2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路线
2 叶黄素-水苏糖水溶性衍生物的制备与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制备方法与合成路线
        2.3.2 比例优化
    2.4 理化性质与表征
        2.4.1 红外光谱检测(FT-IR)
        2.4.2 核磁共振氢谱检测(~1H-NMR)
        2.4.3 X—射线衍射检测(XRD)
        2.4.4 热重测定(TG)
        2.4.5 差式热量扫描测定(DSC)
        2.4.6 扫描电镜检测(SEM)
        2.4.7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AFM)
        2.4.8 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LS衍生物的合成与优化
        2.5.2 LS衍生物的表征
    2.6 本章小结
3 叶黄素-水苏糖水溶性衍生物稳定性评价、消化以及体外抗氧化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检测叶黄素
        3.2.2 稳定性检测
        3.2.3 体外饱和溶解度
        3.2.4 体外消化稳定性试验
        3.2.5 体外抗氧化能力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紫外全波长扫描结果分析
        3.3.2 绘制标准曲线
        3.3.3 稳定性分析
        3.3.4 饱和溶解度
        3.3.5 体外消化稳定性分析
        3.3.6 体外抗氧化能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大鼠生物利用度与斑马鱼安全性评价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4.2.1 大鼠灌胃与取血
        4.2.2 血样处理
    4.3 斑马鱼胚胎安全性
        4.3.1 斑马鱼饲养
        4.3.2 斑马鱼胚胎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评价
        4.4.2 斑马鱼安全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5)南瓜色素的制备及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南瓜色素的理化性质
    1.1 南瓜色素的着色特点
    1.2 南瓜色素的溶解性
    1.3 南瓜色素的稳定性
    1.4 南瓜色素的结构
2 南瓜色素制备方法
    2.1 南瓜色素的提取
        2.1.1 β-胡萝卜素的提取
        2.1.2 α-胡萝卜素的提取
        2.1.3 叶黄素的提取
    2.2 南瓜色素的纯化
        2.2.1 β-胡萝卜素纯化
        2.2.2 α-胡萝卜素纯化
        2.2.3 叶黄素纯化
3 南瓜色素的检测方法
    3.1 分光光度法
    3.2 色谱法
4 南瓜色素的抗氧化性
    4.1 清除自由基
    4.2 淬灭单线态氧
    4.3 抑制过氧化效应
5 小结与展望

(7)叶黄素脂质体眼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1.文献综述
        1.1 材料类型
        1.1.1 温度敏感型
        1.1.2 离子敏感型
        1.1.3 pH敏感型
        1.2 应用
        1.2.1 药物递送
        1.2.2 细胞培养
        1.2.3 组织修复
        1.3 展望
    2.立题依据
        2.1 研究背景
        2.2 课题目的及意义
    3.项目的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目标
        3.2 拟解决关键问题
        3.3 技术路线图
        3.4 本项目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叶黄素的体外分析方法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2.2 色谱条件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样品溶液的制备
        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6 辅料干扰试验
        2.7 线性关系考察
        2.8 精密度试验
        2.8.1 日内精密度
        2.8.2 中间精密度
        2.9 稳定性试验
        2.10 重复性试验
        2.11 加样回收率试验
        2.12 耐用性
        2.12.1 色谱柱耐用性
        2.12.2 流速耐用性
        2.12.3 柱温耐用性
        2.13 定量限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叶黄素脂质体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处方和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备方法
        2.1.1 叶黄素脂质体的制备
        2.1.2 空白凝胶溶液的制备
        2.1.3 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的制备
        2.1.4 磷酸盐缓冲液(PBS)
        2.1.5 模拟泪液(STF)
        2.2 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的质量检查方法
        2.2.1 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胶凝温度的测定
        2.2.2 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经STF稀释后的胶凝温度的测定
        2.2.3 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黏度的测定
        2.2.4 胶凝速度
        2.3 处方单因素实验
        2.3.1 溶剂的筛选
        2.3.2 泊洛沙姆407的用量
        2.3.3 泊洛沙姆188的用量
        2.3.4 增稠剂的筛选
        2.3.5 抑菌剂的用量
        2.3.6 叶黄素脂质体的用量
        2.4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
        2.4.1 试验设计
        2.4.2 模型拟合
        2.4.3 处方优化、预测和验证
        2.5 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
        2.5.1 辅料的溶解温度
        2.5.2 原辅料加入顺序
        2.5.3 贮存温度
        2.5.4 最优工艺
        2.6 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的质量评价
        2.6.1 外观
        2.6.2 pH
        2.6.3 胶凝温度
        2.6.4 黏度
        2.6.5 胶凝速度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叶黄素脂质体温敏型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体外药物的释放和凝胶溶蚀
        2.3 样品的制备
        2.4 释放面积对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的影响
        2.4.1 释放面积对凝胶溶蚀的影响
        2.4.2 释放面积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2.4.3 不同释放面积下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的关系
        2.5 振荡频率对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的影响
        2.5.1 不同振荡频率对凝胶溶蚀的影响
        2.5.2 不同振荡频率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2.5.3 不同振荡频率下药物累积释放和凝胶累积溶蚀的关系
        2.6 药物累积释放考察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叶黄素脂质体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制备
        2.1.1 叶黄素脂质体的制备
        2.1.2 叶黄素脂质体原位凝胶的制备
        2.2 考察项目
        2.2.1 外观
        2.2.2 pH
        2.2.3 胶凝温度
        2.2.4 黏度
        2.2.5 胶凝速度
        2.2.6 含量测定
        2.3 影响因素实验
        2.3.1 高温实验
        2.3.2 高湿实验
        2.3.3 强光试验
        2.4 加速试验
        2.5 长期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叶黄素脂质体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刺激性
    1 仪器、试药与动物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给药方法
        2.1.1 单次给药
        2.1.2 多次给药
        2.2 眼部刺激性评价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单次给药
        2.3.2 多次给药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答辩委员会名单

(8)栅藻两步法培养提高叶黄素产量及提取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叶黄素概述
        1.1.1 叶黄素的结构与性质
        1.1.2 叶黄素的应用价值
        1.1.3 生物合成叶黄素及其他类胡萝卜素的途径
    1.2 栅藻概述
    1.3 国内外叶黄素研究现状
        1.3.1 万寿菊生产叶黄素
        1.3.2 微藻生产叶黄素
        1.3.3 叶黄素的提取方法
        1.3.4 叶黄素的检测方法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意义和创新性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藻种
        2.1.2 标准品
        2.1.3 培养基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实验试剂
    2.4 工艺流程
    2.5 栅藻的培养方法
        2.5.1 栅藻的纯化
        2.5.2 种子液的制备
        2.5.3 静置培养
    2.6 栅藻生物量的测定
        2.6.1 细胞密度标准曲线的制作
        2.6.2 细胞干重标准曲线的制作
    2.7 叶黄素的提取
    2.8 叶黄素含量的测定
    2.9 数据处理
第三章 HPLC测定叶黄素含量方法的建立
    3.1 引言
    3.2 实验原理和条件
    3.3 不同流动相对色谱图的影响
    3.4 优化后的色谱图分析
    3.5 叶黄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3.6 小结
第四章 控制营养条件提高栅藻生物量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营养方式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2.2 碳源种类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2.3 葡萄糖添加量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2.4 接种量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2.5 pH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2.6 优化后的混养与自养对比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营养方式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3.2 碳源种类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3.3 葡萄糖添加量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3.4 接种量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3.5 pH对栅藻生长的影响
        4.3.6 优化后的混养与自养对比实验
    4.4 小结
第五章 胁迫条件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氮胁迫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5.2.2 磷胁迫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5.2.3 H_2O_2胁迫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5.2.4 高温胁迫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5.2.5 两步法培养栅藻生产叶黄素产量验证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氮胁迫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5.3.2 磷胁迫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5.3.3 H_2O_2胁迫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5.3.4 高温胁迫对栅藻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5.3.5 两步法培养产量验证实验
    5.4 小结
第六章 超声提取法提取叶黄素工艺条件的优化
    6.1 引言
    6.2 单因素实验
        6.2.1 提取剂的选择
        6.2.2 超声功率的影响
        6.2.3 超声时间的影响
        6.2.4 料液比的影响
    6.3 正交实验优化
    6.4 验证实验
    6.5 结果与讨论
        6.5.1 提取剂的选择
        6.5.2 超声功率的影响
        6.5.3 超声时间的影响
        6.5.4 料液比的影响
        6.5.5 正交实验优化
        6.5.6 验证实验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9)叶黄素微胶囊体系构建及其饮品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叶黄素概述
        1.1.1 叶黄素结构
        1.1.2 叶黄素性质
        1.1.3 叶黄素的来源与分布
        1.1.4 叶黄素的活性研究进展
    1.2 微胶囊技术概述
        1.2.1 微胶囊及微胶囊技术
        1.2.2 微胶囊的结构与性质
        1.2.3 微胶囊技术的开发意义
        1.2.4 微胶囊的常用制备方法
        1.2.5 微胶囊的壁材种类
    1.3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
        1.3.1 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加工应用
        1.3.2 微胶囊在医药中的加工应用
        1.3.3 微胶囊在化妆品等其他方面的应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溶性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
    2.1 试验试剂与设备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2.2.2 叶黄素微胶囊理化性质测试
    2.3 试验结果
        2.3.1 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
        2.3.2 不同壁材对叶黄素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2.3.3 不同壁材对叶黄素微胶囊显微形貌的影响
        2.3.4 不同壁材对叶黄素微胶囊水溶性的影响
        2.3.5 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表征
        2.3.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水溶性叶黄素微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微胶囊在不同温度下的储存稳定性
        3.2.2 微胶囊在室温光照下的储存稳定性
        3.2.3 微胶囊在不同pH下的储存稳定性
        3.2.4 微胶囊在不同金属离子环境下的储存稳定性
    3.3 实验结果
        3.2.1 叶黄素微胶囊在避光不同温度下的储存稳定性
        3.2.2 叶黄素微胶囊在不避光室温环境下的储存稳定性
        3.2.3 叶黄素微胶囊在避光不同pH环境下的储存稳定性
        3.2.4 叶黄素微胶囊在避光不同金属离子环境下的储存稳定性
    3.4 小结
第四章 水溶性叶黄素微胶囊细胞吸收及体外模拟消化、释放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肠道Caco-2细胞培养基配制,细胞复苏、培养、传代与冻存..
        4.2.2 Caco-2细胞对水溶性叶黄素微胶囊的吸收情况
        4.2.3 水溶性叶黄素微胶囊的模拟释放情况
    4.3 试验结果
        4.3.1 HPLC叶黄素标准曲线
        4.3.2 叶黄素及水溶性叶黄素微胶囊对Caco-2细胞的吸收情况
        4.3.3 叶黄素及叶黄素-酪蛋白酸钠微胶囊的体外模拟释放情况
    4.4 小结
第五章 使用叶黄素微胶囊制备含叶黄素的玉米杏仁冲剂饮品
    5.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饮品加工工艺的研究
        5.2.2 饮品配方研究
    5.3 实验结果
        5.3.1 黄玉米糁酶解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5.3.2 配方中各原料加入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5.3.3 优化黄玉米糁酶解条件的正交实验结果
        5.3.4 优化配方各原料添加量的正交实验结果
        5.3.5 含叶黄素的玉米杏仁冲剂饮品成品
        5.3.6 HPLC玉米黄素标准曲线
        5.3.7 HPLC测定冲剂饮品中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含量
    5.4 小结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6.1 结果
    6.2 讨论
    6.3 创新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五种保健功能因子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白藜芦醇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 对照品标准系列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 流动相的选择
        3.3 提取溶剂的考察
        3.4 提取时间的考察
        3.5 提取温度的考察
    4 方法学验证
        4.1 准确度实验
        4.2 精密度实验
        4.3 重复性实验
        4.4 稳定性实验
        4.5 线性关系的考察
        4.6 检出限及定量限
        4.7 耐用性考察
        4.8 样品含量的测定
    5 小结
第二章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番茄红素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2.2 对照品标准系列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 流动相的选择
        3.3 柱温的选择
        3.4 水解时间的考察
        3.5 提取溶剂的考察
        3.6 混合提取溶剂比例的考察
        3.7 提取温度的考察
        3.8 超声时间的考察
    4 方法学验证
        4.1 准确度实验
        4.2 精密度实验
        4.3 重复性实验
        4.4 稳定性实验
        4.5 线性关系的考察
        4.6 耐用性实验
        4.7 检出限和定量限
        4.8 样品含量的测定
    5 讨论
        5.1 番茄红素稳定性
        5.2 小结
第三章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虾青素和叶黄素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2.2 对照品标准系列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 流动相的选择
        3.3 流速的选择
        3.4 提取溶剂的考察
        3.5 提取次数的考察
        3.6 净化条件的选择
        3.7 超声时间的选择
    4 方法学验证
        4.1 准确度实验
        4.2 精密度实验
        4.3 重复性实验
        4.4 稳定性实验
        4.5 线性关系的考察
        4.6 检出限和定量限
        4.7 耐用性实验
        4.8 样品含量的测定
    5 小结
第四章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品储备液的制备
        2.2 标准品系列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色谱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 色谱柱的选择
        3.3 色谱柱柱温的选择
        3.4 流动相的选择
    4 方法学验证
        4.1 线性关系的考察
        4.2 精密度试验
        4.3 重复性试验
        4.4 稳定性试验
        4.5 准确度实验
        4.6 检出限与定量限
        4.7 耐用性实验
        4.8 样品含量测定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HPLC法测定叶黄素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护眼保健品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J]. 罗翠红,李玉珍,杨静,张云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21)
  • [2]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含量研究[J]. 解恒杰,徐立清,徐大玮,穆文婕,张洪潇,姜大勇,刘佩. 当代化工研究, 2021(14)
  • [3]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D]. 柳帆红.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4]叶黄素-水苏糖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与评价[D]. 刘冰雪.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5]南瓜色素的制备及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胡炜,陈天鉴,钱颖聪,林艺涵,阮依莉,张拥军. 中国瓜菜, 2020(09)
  • [6]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紫花苜蓿叶片中叶黄素循环组分的含量[J]. 许超,何承刚,段新慧,周凯,韩博,姜华,毕玉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5)
  • [7]叶黄素脂质体眼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的研究[D]. 李传灵.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栅藻两步法培养提高叶黄素产量及提取工艺的优化[D]. 郑伟.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9]叶黄素微胶囊体系构建及其饮品研制[D]. 赵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10]五种保健功能因子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D]. 康孟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黄素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