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循环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国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经验交流与技术研讨会”旁注

城市污水循环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国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经验交流与技术研讨会”旁注

一、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侧记(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1](2020)在《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生态健康与修复工程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指出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是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瓶颈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将城市生活污水再生,作为景观水体的重要补给水源,其用量及其在景观水体补给中的比例逐年显着增高。然而,由于再生水水质的特性,大量补给进景观水体,势必带来城市景观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其对城市景观水体产生的水质、生态风险及水生态健康等影响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特大型城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健康及其采用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建立了有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估。首先,本文对再生水长期补给的城市景观河流开展跟踪监测,进行典型污染物(营养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邻苯二甲酸脂类(PAEs)、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的识别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长期补给城市景观河流存在TN、TP、Pb和VOCs的超标情况。其中,重金属、VOCs和PCBs表现出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其次,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包含3个层次、6个准则、15项指标,着重反映了城市景观水体再生水补给型、生态环境风险及社会景观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特色。采用该评价体系对长期再生水补给的北京市南护城河的水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价。满分5分情况下,该水系得分3.52,水生态健康等级为“较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风险是显着影响南护城河水生态健康水平的重要原因。其中,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与水生植物覆盖度的不足,形成较差的河流底部生境,不利于生物群落生长繁衍;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与有机物风险熵得分低,在极端状态下存在较高潜在生态风险。上述研究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准确反映出南护城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而且诊断长期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中确实存在重金属、特征有机污染物和生物体系不完整带来的生态健康风险。最后,本文构建了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层次、3个系统、7个准则、19项指标,重点体现了再生水补给、城市景观和社会影响功能需求等特色指标。采用该评价体系对再生水补给的北京陶然亭湖和土城沟河进行案例评价,在满分5分情况下得分为3.35与2.92,水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效果等级分别为“良”与“一般”。评价结果表明,陶然亭湖水生态系统结构经修复工程的实施,恢复效果良好,但以藻类多样性与水生植物覆盖度主导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依然需要改善。土城沟水生态系统结构基本恢复,但其水生生物体系不完整,生态亲和度差。此外,土城沟水生态修复工程的运行费用较高,经济负担较重。为进一步提升土城沟河景观及社会功能,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改善水质,构建亲水性强、和谐的景观效应。上述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地的反映出评价对象所采用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并诊断生态修复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本文构建的两个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北京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健康和水生态修复效果,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指导作用。对于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健康、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选择与优化生态修复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朱燕荣[2](2020)在《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及再生水利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乌鲁木齐市也不例外。再生水作城市的第二水源,是解决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缓解用水压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有关乌鲁木齐市再生水处理效果和利用情况尚不清楚,因此调查乌鲁木齐市再生水的处理效果及利用现状,对再生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乌鲁木齐市再生水设施的增建及再生水的推广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处理厂、河西污水处理厂、七道湾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调查乌鲁木齐市再生水的工艺处理效果及利用现状,对再生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1)乌鲁木齐市现有为9.733亿m3的地表水资源量,6.8218亿m3/a(年,a)的地下水资源1.3037亿m3/a的地下水天然补给,总计12.774亿m3/a的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 m3,是全疆人均占有量的1/10,属资源性缺水区域;乌鲁木齐市全市已建成的二级出水的污水厂有9座,总规模为148.5万m3/d,均可作为再生水水源使用。(2)河东污水处理厂、河西污水处理厂和七道湾污水处理厂进水均为生活污水,出水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即CODcr≤50 mg/L、BOD5≤10 mg/L、TP≤0.5 mg/L、TN≤15 mg/L和NH3-N≤10 mg/L,污水处理效果良好;各污水处理厂的单位处理成本和单位经营成本差别较小,平均单位处理成本为1.62元/m3,平均单位经营成本1.06元/m3;各污水处理厂运行产生的影响较小,其臭味均在污水处理设施下风向100 m范围内明显,在300 m以外,则闻不到,噪声值均达到国家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标准值。(3)乌鲁木齐市再生水利用的主要领域为园林绿化、工业生产、农田灌溉,但利用率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应重视再生水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方面的应用;再生水回用不仅能改善城市生态绿化环境,为人民健康生活提供可靠保证,带动工业、农业等行业的发展,而且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影响乌鲁木齐市再生水利用的因素主要为管理机制、水价调节机制和相关政策不完善、公众利用再生水意识不强,应通过优化水资源结构、完善管理机制和调价机制、完善推广政策并加强舆论宣传来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结论]:乌鲁木齐市污水处理效果良好,且再生水回用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价值,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发展战略。乌鲁木齐市应积极建设污水回用设施,深度利用推广再生水,这对其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姚媛博[3](2020)在《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的潜力分析及生态效率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不断加重,水资源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再生水作为城市用水补给的替代水源,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还可以减少水体污染。目前再生水的回用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国内关于城市再生水回用的潜力及效益的研究较少,且尚未形成统一的思路。由于再生水的水质有别于其他传统水源,需求量可能受限,一个城市对再生水的需求量究竟有多大,再生水回用可能产生的效益都将影响城市再生水回用的长远规划,需做进一步研究。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对西安市再生水的需求量进行预测,探究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的潜力;再以生态效率值为衡量指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城市再生水回用产生的经济和环境等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研究,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西安市汉城湖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安市再生水回用有很大的潜力。从技术上来看,西安市再生水回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相关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进一步完善;从对再生水需求量预测的供需平衡来看,西安市2020年对再生水的需求方面可能存在8131.79万立方米的缺口。(2)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存在着可观的综合效益。较传统水源而言,再生水的引入使西安市汉城湖的生态效率涨幅提高了三倍;(3)产业结构、游客接待量和管理水平正向影响生态效率,投资水平和环境政策反之。研究建议西安市应加大对再生水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投资,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和管理监督体制,使再生水完全纳入水资源管理系统中;另外对于使用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企业或景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水平、扩大游客接待规模及规范环境政策等提高再生水回用后产生的生态效率。

王玮婕[4](2020)在《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利用的潜力评估和优化配置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再生水作为目前世界上相对可靠的替代水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并维持城市生态稳定。然而在我国西北内陆区,再生水的推广利用还存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规划建设滞后等障碍。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内陆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构建了西北内陆区再生水供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再生水输送分配的多阶段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对西北内陆区典型城市进行了系统化的潜力评估和利用模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内陆区的再生水利用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未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并维持城市生态稳定。本文的研究为地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规划实施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西北内陆区自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构建再生水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北五省以及江苏省和北京市的再生水利用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再生水利用水平显着高于西北地区;在地理条件和区位经济制约下,同处西北内陆区的甘肃片区、新疆片区和青海片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青海片区表现最差。(2)构建基于西北内陆区城市再生水供需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以再生水供需平衡指数(RWB)和利用效率指数(RWUE)作为潜力评估指标。选取新疆乌鲁木齐、甘肃武威和青海西宁作为研究区典型城市进行再生水供需模拟预测,然后在10%-20%的范围内改变系统参数,观察预测结果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三个典型城市在参数调整后的RWB和RWUE都更加接近理想值,说明针对性的政策可以加快开发西北内陆区各类城市的再生水利用潜力。(3)结合西北内陆区再生水水质和再生水用户需求,构建了以再生水的生态回用为核心的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并以输水成本最小和水费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城市再生水配置的多阶段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然后将新疆乌鲁木齐作为优化案例进行计算,得到全局最优解。结果表明,再生水在保证城市河湖景观维持自身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可替代城市37%的自来水供给。

黄欢欢[5](2019)在《基于多目标的城市再生水利用决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由于早期国内的城市给排水系统和再生水利用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导致了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国家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认为在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的规划建设方面,需要贯彻落实发展生态文明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以打造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同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是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再生水系统是控制水体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保障。所以本文在研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国家提出的发展理念并结合国内城市的现状问题,提出适合未来城市水系统发展理念的再生水系统规划和决策方法。首先,分析了全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再生水的利用情况,发现我国的污水处理和再利用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再生水利用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各个城市对于再生水的利用现状情况差距较大,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再生水利用情况远高于其他城市;对污水中的资源回收效果不好;再生水缺乏与城市供水管理的整合;再生水利用系统规划方法单一等。其次,通过研究可持续的城市供水模式和国外先进案例,剖析了城市混合式供水系统的内涵与优势,发现城市混合式供水模式对于城市水系统环境的发展具有更好的生态可持续性,且再生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所以分别从规划、运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我国可持续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议。通过研究再生水利用的驱动因素,分析各再生水利用途径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经济成本、环境影响、技术性能三个类型的再生水利用系统评估指标。结合国外混合式供水模式的经验,本文认为对于再生水利用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需要决策者通过适当的多目标决策分析和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技术性能等相关因素,以选择最适合特定环境的混合供水组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目标的城市再生水利用决策框架,通过该决策分析框架可以得出最佳的城市再生水利用方案,以指导未来城市再生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孔烨[6](2019)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全球不少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受到重视,相关项目在我国不少城市也日益增多。然而,尽管我国已经发布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个别城市也甚至出台了当地技术指南,但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项目的方案设计仍主要依靠设计人员的个人经验,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常常局限于技术层面,难以保证方案周全,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项目存在一定的环境和健康风险,项目本身还涉及绿色可持续问题,单纯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方案设计难以保证项目多目标的协调统一。因此,本研究拟针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方案设计,通过构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实现方案的全面评价和优化,为设计人员与决策人员提供支撑。本文在查阅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关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套包括4个准则15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重庆市悦来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构建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的总合理性,准则层包括技术适宜性、健康风险、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4个准则,指标层包括与雨水利用的结合度、再生水处理厂(站)址合理性、场地设计紧凑度、工艺工况适应度、多用途可达性、污染物去除效度、输配系统可靠性、管网水质稳定性、操作管理适宜性、再生水厂安全风险、作业人员暴露风险、公众暴露风险、成本效益比、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运行噪音等15个指标。(2)构建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网络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并提出了各指标的定义、使用目的和计算方法,其中与雨水利用的结合度、再生水处理厂(站)址合理性、工艺工况适应度、操作管理适宜性等4个指标进行定性评价,输配系统可靠性与管网水质稳定性标采用EPANET软件分别进行水力、水质模拟分析,成本效益比中的公众满意度效益指标采用支付意愿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量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采用SimaPro9.0软件对项目建设施工、运营及报废拆除等阶段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其余有关指标根据其定义进行量化计算。为将各指标量化结果标准化,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最终,将各指标的权重与标准化后的分值相乘,得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分值,并根据确定的评价等级,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3)结合悦来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方案,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技术适宜性权重占比最大45.06%,经济性次之28.51%,环境友好性与健康风险权重较小,分别为13.27%与13.15%。但对各项指标的权重比较发现,成本效益比权重最大,对方案的影响最大;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作业人员健康风险、公众暴露风险的相对权重较输配系统可靠性、场地设计紧凑度等指标大,说明技术经济对方案评价时影响最大,但环境友好性与健康风险在评价方案时亦不能忽略。(4)根据构建的指标评价模型,对悦来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两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结果表明,悦来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方案一为80.969分,方案二为82.486分,两个设计方案的评价等级均为良好,方案二相对较好。但方案二的配套管网设计较差,建议方案二的管网采用高低区分压供水方式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悦来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表明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可行,具备可操作性。

崔娇娇[7](2019)在《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工程规划研究》文中指出银川有塞上湖城的美誉,但人均水资源并不富裕,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中心城区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污水再生利用成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是缓解银川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银川市虽然已建成4座再生水厂,但缺少对再生水利用进行系统规划,直接影响城市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为了加快推进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科学、合理、有序的利用,按照银川市再生水利用的实施计划,本文提出有指导意义的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规划。本文通过对银川市中心城区给水、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银川市再生水用户水量水质分析研究,构建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并对第一再生水厂进行工程建设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再生水用户调查分析,银川市再生水利用应重点用于城市杂用水(城市绿化、冲厕、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三个方面。(2)根据定额法及用户工程经验预测需水量,至2030年,需水量为34.22万m3/d。并根据上述回用方向,制定两种供水水质标准。(3)构建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至2030年,银川市再生水厂供水规模37万m3/d,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1%。银川市中心城区规划新建6座再生水厂,改造扩建2座再生水处理厂,再生水厂总数达到8座。新建再生水管道516km,再生水管道长度达到589.7km,银川市再生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0%。(4)对第一再生水厂做工程建设规划,第一再生水厂再生水供水规模10万m3/d,出水水质采用“京B标准”,污水处理工艺采用“AAO+高效沉淀池+砂滤池+臭氧+次氯酸钠消毒”。并对兴庆区再生水管网进行规划布置,将哈纳斯热电厂利用再生水进行价格测算,其再生水利用的成本价格为0.59元/m3。对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进行规划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合理利用再生水资源,推动再生水利用工程的实施,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促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刘言正[8](2019)在《再生水补给条件下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特征与调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再生水已经成为缺水城市景观水体的重要补给水源,但由于其主要水质指标往往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在再生水补水的条件下有效保障水体的水环境功能成为广受关注的重要命题。论文针对目前尚未解决的若干基本问题,在再生水补给条件下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特征与调控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全国代表性城市景观水体调研获得第一手实际资料,结合小型试验揭示了再生水中营养盐等典型污染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水体的景观功效保障为主要目标,进行了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基准研究、再生水补水对景观水质的影响研究、原位和异位水质净化技术研究与功效评价以及水体景观功效提升综合对策研究。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城市水体的景观功效与水体透明度(SD)密切相关,因此,应以SD作为景观水质的综合指标。基于全国各地城市189个景观水体的调研和4个代表性水体的长期水质监测,以再生水作为补水来源的情况下,SD≥0.64m是水体景观水质保障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水中藻类繁殖程度对SD的影响最大且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以叶绿素a(Chl-a)作为藻类控制指标,与SD对应的基准建议值为10mg/m3。由于营养盐是造成藻类繁殖的主要原因,根据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与Chl-a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了不同地域水体TN和TP的基准建议值为:半干旱地区TN=12mg/L,TP=0.3mg/L;半湿润地区TN=10mg/L,TP=0.2mg/L;湿润地区TN=5mg/L,TP=0.1mg/L。(2)针对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以铜绿微囊藻为控制对象,通过系列实验,研究了营养盐和微量金属元素对藻类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N、TP及N/P外,水中共存的微量金属元素Fe、Mn、Zn、Cu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Fe:5001000μg/L,Mn:2080μg/L,Zn:0.55μg/L,Cu:110μg/L)均会促进藻类的生长。以常量营养物及微量金属元素为评价因素,分别建立了以Chl-a为评价目标的水质矩阵,通过分析确立了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从而判明常量营养物中N/P值是水体景观水质调控的主因素,其次是正磷酸盐、氨氮、硝态氮、聚磷酸盐;微量金属元素中Mn是主控因素,其次是Fe、Zn、Cu。(3)针对再生水补水比例和换水周期对水体景观功效的影响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稳定达到一级A水质的再生水进行水体补水,在再生水比例不超过50%的情况下,水体水质容易稳定维持在基准建议值的水平,在常规换水条件下可维持水体景观功效;再生水补水比例超过50%,水体水质明显有随时间恶化的趋势,需要通过缩短换水周期使水体水质维持在基准建议值的水平;完全采用再生水补水的情况下,春秋季的适宜换水周期应控制在5日之内,夏季的适宜换水周期则应控制在3日之内。(4)研究了水体原位净化和异位处理的水质改善功效。结果表明,采用再生水补水的情况下水体的复氧系数(平均0.15 d-1)低于常规水体的复氧系数(0.40d-1左右),因此曝气增氧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措施,且应根据再生水补给量和除碳脱氮需求来确定曝气量。结合实际案例研究了生态-生物多元组合水质原位净化技术,采用生态浮床进行原位净化的条件下,通过底部立体弹性载体的生物挂膜作用、轻质陶粒充填浮垫的吸附作用、顶部挺水植物的吸收作用,可实现水中氮磷的有效原位去除。与原位净化相比,以生态过滤为代表的旁路循环异位处理具有更好的污染物去除能力,且能同时实现水体的水力调控,在换水周期长下,是保障城市水体景观功效的有力措施。(5)以西安思源学院再生水补水的人工景观湖为典型案例,研究了城市景观水体水质改善和景观功能提升的综合技术。长期水质检测和水质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水力调控、因地制宜的自然增氧、以水生植物种植为主的水体生境改善,在完全采用再生水补水的条件下,无需进行旁路循环处理,也能充分保证人工湖的景观功效。

吕莹[9](2019)在《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研究》文中指出再生水作为一种新型的水资源,是国家促进水资源节约、治理水污染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最大限度的节约自然资源,是实现水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一环,而城市再生水利用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6996610万吨。极度缺乏的淡水资源,再加上每年巨大的污水排放量,使得我国不得不将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污水变废为宝,发挥其再生利用的潜力。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立法上、污水处理上、再生水利用方面都作出了一些相关规定,但在国家层面还未出台专门性的再生水立法,且现行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尚未构建起完整的法律体系,面临着“数量少、分布散、效力弱、覆盖窄”等难题。面对城市再生水利用所带来的有益之处,国家应当完善再生水利用立法体系,特别是要出台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门立法。现阶段我国各地方积极开展再生水立法工作,出台法规对再生水利用进行规制。在地方有益探索下,为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门立法打下坚实基础。笔者通过阐述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现状,进而着重分析了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即立法认识不足、专门立法缺失;现行法律规制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法律位阶较低且缺乏体系性;罚则规定需完善以及公众参与不足等。地方立法存在规定不一;管理部门交叉、法定职责不明晰;再生水利用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再生水利用的保障机制等。据此提出如下完善建议,即转变立法理念、制定专门性立法;细化现有法律规定的模糊之处;建立健全再生水利用的法律体系;完善相关立法、提高处罚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地方层面上,完善地方立法、增强可操作性;立法中明确管理主体及其职责;完善保障机制等。为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建言献策。

敖冬[10](2018)在《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与景观水质保障理论和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缺水城市可用于生态用水的天然水资源较少,为防止城市水体水质恶化,需将再生水作为其补水水源。但由于再生水营养物浓度高等,导致城市水体水质难以满足基于水环境系统健康制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评价目标,阻碍了再生水回用。然而,多数城市水体的主要功能是营造城市水环境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亲水空间,因此需要强调其景观功能。另外,虽然再生水的高氮磷易引起藻类生长使其景观功能下降,但其低悬浮物有利于景观功能的提升,所以需从城市水体的景观功能去评价再生水补水对其水质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城市水体的景观功能,指出应注重其景观水质,并通过推导分析,提出了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控制指标。基于此,根据该控制指标的计算原理,分析影响它的主要污染物,并以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为突破点,将上述污染物与其在水体中相关水质参数的物理、生物等相关过程数值化,构建了具有城市水体特点的景观水质模型。并针对再生水高氮磷低悬浮物的水质特点,借助模型模拟,揭示了再生水补水对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影响,提出了再生水补水优化方案及其景观水质改善策略。最后,以规划有再生水补水的西安市为例,研究了保障缺水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此研究可为缺水城市水体景观水质保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将水体透明度(SD)作为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控制指标。现有用于评价城市水体的地表IV或V类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与其主要承担的景观功能不相匹配,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水体的景观功能进行评价,容易导致指标过于严格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城市水体的主要功能,以其景观功能为出发点,提出应着重关注含色度和浑浊度等视觉感官性状的景观水质,来评价其水质状况。并考虑要模拟再生水补水对景观水质的影响,需选择可计算的参数作为其控制指标。最后,根据城市水体色度和浑浊度的产生机制及水体SD的理论内涵与计算方法,通过对比研究影响两者的污染物分布及其程度,论述了以SD作为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和适用性。(2)构建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模型。根据SD计算方法,并基于城市水体污染物特征,提出了以对光衰减贡献较大的藻类、残渣物和无机悬浮物作为变量的SD计算模块。然后根据污染物在水体中输移扩散、生物转化和与底泥相互作用等过程,构建了各变量的计算模块。其中,藻类包括其生长、死亡和被浮游动物捕获等过程;残渣物包括藻类和浮游动物的死亡、捕获未利用藻类、矿化和与底泥相互作用等过程;无机悬浮物则只与底泥相互作用相关。并针对城市水体水浅、底泥易悬浮的特点,强化了无机悬浮物、营养盐和残渣物等污染物在底泥悬浮时向上覆水中的释放过程。基于此,将藻类、残渣物和相关物质采用碳、氮和磷三种形式来使其参与的生物转化等过程数值化,形成闭环的景观水质模块。最后,选择MIKE3作为数值求解软件,并通过将构建的景观水质模块与其水动力模块的镶嵌耦合,完成了具有城市水体特点的景观水质模型构建。(3)基于水质模拟提出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的优化方案及其景观水质改善策略。根据城市水体特点,分别选取汉城湖和兴庆湖作为城市河道型和湖泊型水体的代表,经过长期数据对汉城湖和兴庆湖景观水质模型参数的反复率定,使得其各指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模拟了不同补水条件对其景观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城市水体都可通过调节水源中再生水占比,最大程度的发挥再生水低悬浮物弥补其高营养盐带来的藻类生长对SD影响的优势,节约其用水量,优化再生水补水方案。但是两类水体间其优化组合对应的再生水占比及其所需补水量有所差异。以SD≥70 cm为例,对于汉城湖和兴庆湖,在5-10月份,再生水占比分别为35-45%和25-35%;11-4月份,分别为85-100%和75-100%时,其补水组合为最优。且在相同条件下,相比兴庆湖,汉城湖所需补水量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可更长,其差异可达35.7%。通过对两类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优化方案的综合分析,提出可通过合理配置水源、优化水体流态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等策略,改善城市水体景观水质。(4)以西安市为例,研究保障缺水地区再生水补水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水资源配置方案。首先,根据规划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研究了“八水绕长安”中湖池系统的再生水补水方案。其次,通过群体分布法对14个西安市湖池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其景观水质保障目标为SD≥70 cm。最后,通过WEAP建立的西安市水资源配置模型,得出各湖池补水的水质和水量,并借助景观水质模型模拟的SD值,对各湖池景观水质进行评价。通过不同预案的水源配置和水质模拟的结果表明,将再生水作为湖池补水水源,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湖池总需水量,且其SD平均增加13 cm,湖池景观水质有所改善。然而在规划年内,部分湖池的SD仍较低,其均值为45 cm。经进一步的配置模拟分析表明,可通过调节补水中再生水占比发挥再生水低悬浮物对景观水质改善优势,节约7.6%湖池总用水量,使其SD平均增加12 cm;或可根据地势将湖池串联,降低63.3%串联湖池所需补水量,节约10.2%湖池总用水量,使其SD全部达到景观水质保障目标。因此,以西安市为例,提出可将再生水利用及其合理配置和湖池串联等作为改善缺水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有效策略。

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侧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侧记(论文提纲范文)

(1)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生态健康与修复工程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水景观回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2.2 景观水体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2.3 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概况
        2.1.1 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对象
        2.1.2 水生态修复工程研究对象
    2.2 实验所用药品和仪器
        2.2.1 实验所用药品
        2.2.2 实验所用仪器
    2.3 研究方法
        2.3.1 采样方法及预处理
        2.3.2 分析方法
        2.3.3 数据处理方法
        2.3.4 指标评价方法
        2.3.5 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3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现状与风险分析
    3.1 河段水文概况
    3.2 河段水质现状
        3.2.1 河段常规水质概况
        3.2.2 河段重金属分析
        3.2.3 河段有机污染物分析
    3.3 河段生态风险分析
        3.3.1 河段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
        3.3.2 河段有机物生态风险分析
    3.4 河段浮游植物与底栖动物分析
        3.4.1 浮游植物分析
        3.4.2 底栖动物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方法评述
        4.1.2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构建与数据获取
    4.2 权重确定
        4.2.1 专家打分确定权重
        4.2.2 判断矩阵构造与解析
        4.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评价方法与结果分级
        4.3.1 单一指标评价方法
        4.3.2 评价体系计算方法
        4.3.3 评价结果分级
    4.4 北京南护城河水生态健康评价与诊断
        4.4.1 评价数据获取
        4.4.2 评价结果分析
        4.4.3 案例水生态健康改善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
    5.1 再生水补给型景观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案例分析
        5.1.1 现有景观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对比
        5.1.2 龙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
        5.1.3 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
        5.1.4 潮白河水生态修复工程
        5.1.5 土城沟水生态修复工程
        5.1.6 国内外城市河湖水生态修技术分析与建议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方法评述
        5.2.2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指标构建与数据获取
    5.3 权重确定
        5.3.1 专家打分确定权重
        5.3.2 权重计算
    5.4 评价方法与结果分级
        5.4.1 单一指标评价方法
        5.4.2 评价体系计算方法
        5.4.3 评价结果分级
    5.5 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
        5.5.1 评价数据获取
        5.5.2 评价结果及分析
        5.5.3 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管理与升级改造建议
    5.6 土城沟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
        5.6.1 评价数据获取
        5.6.2 评价结果与分析
        5.6.3 土城沟水生态修复工程管理与升级改造建议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众调查问卷
附录B 指标权重专家打分表
附录C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专家打分结果汇总表
附录D 定性指标专家评价打分表
附录E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工程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专家打分结果汇总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博士在读期间成果清单
致谢

(2)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及再生水利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案
    2.1 水样调查
    2.2 再生水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2.3 分析方法
第三章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及再生水处理现状
    3.1 乌鲁木齐市概况
    3.2 乌鲁木齐市排水工程现状
    3.3 乌鲁木齐市污水处理厂现状
    3.4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乌鲁木齐市再生水工艺处理效果分析
    4.1 再生水工艺概述
    4.2 河东污水处理厂概况
    4.3 河西污水处理厂概况
    4.4 七道湾污水处理厂概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乌鲁木齐市再生水回用现状与对策
    5.1 再生水回用的范围及回用水质标准
    5.2 乌鲁木齐市再生水的利用
    5.3 乌鲁木齐市再生水的利用效果
    5.4 影响再生水回用的主要因素
    5.5 促进再生水回用推广的对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3)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的潜力分析及生态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再生水回用的现状研究
        1.2.2 城市再生水回用的需求量现状研究
        1.2.3 生态效率的现状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2.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再生水概念的界定
        2.1.2 再生水回用潜力的内涵
        2.1.3 生态效率概念的界定
    2.2 灰色系统理论
        2.2.1 灰色系统理论的简介
        2.2.2 灰色系统模型
        2.2.3 灰色预测理论
        2.2.4 灰色系统GM(1,1)模型
    2.3 生态效率理论
        2.3.1 生态效率理论的简介
        2.3.2 生态效率的评价研究
        2.3.3 DEA模型
3.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的潜力分析
    3.1 西安市概况
        3.1.1 西安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3.1.2 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现状
        3.1.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2 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3.2.1 再生水回用于城市各种用水的水质分析
        3.2.2 再生水回用的技术支撑
        3.2.3 再生水回用的政策支撑
    3.3 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的潜力分析
        3.3.1 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的需求量分析
        3.3.2 西安市再生水需求量预测
        3.3.3 西安市再生水可供给量分析
        3.3.4 西安市再生水的供需平衡分析
4.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的生态效率评价
    4.1 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SBM-DEA模型的构建
    4.2 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4.2.1 影响因素选取的原则
        4.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5.实证分析
    5.1 西安市汉城湖景区概况
    5.2 西安市汉城湖生态效率评价
        5.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5.2.2 生态效率评价结果及分析
        5.2.3 投入与产出的冗余率分析
    5.3 西安市汉城湖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5.3.1 影响因素的具体选择
        5.3.2 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结果及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参与项目
参考文献
致谢

(4)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利用的潜力评估和优化配置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回用现状特征分析及评价
    2.1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特征分析
        2.1.1 污水处理现状
        2.1.2 再生水利用现状
        2.1.3 再生水利用途径
    2.2 再生水利用现状评价
        2.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2.2.2 评价指标的赋权
        2.2.3 评价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北内陆区典型城市再生水利用供需潜力评估
    3.1 西北内陆区再生水供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1.1 模型构建
        3.1.2 模型检验
    3.2 再生水利用供需潜力评估案例和指标的确定
        3.2.1 评估对象的确定
        3.2.2 评估指标的确定
    3.3 现状条件下的潜力评估
    3.4 系统干预条件下的潜力评估
        3.4.1 短板驱动因素判别和参数调节
        3.4.2 干预条件下的潜力评估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生态的再生水综合利用模式优化探究
    4.1 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利用模式探讨
    4.2 污水处理的技术优化
    4.3 再生水配置的多阶段多目标规划模型构建
        4.3.1 第一阶段优化模型
        4.3.2 第二阶段优化模型
        4.3.3 第三阶段优化模型
        4.3.4 模型的实现
    4.4 优化案例
        4.4.1 研究案例城市概况
        4.4.2 案例优化计算
        4.4.3 案例优化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优缺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基于多目标的城市再生水利用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现状及问题
    2.1 城市化发展
    2.2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发展概况
    2.3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模式概况
    2.4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规模决策方法
    2.5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可持续的城市再生水利用模式先进案例研究
    3.1 可持续的城市混合式供水系统的发展
    3.2 案例一—基于模拟的综合分散式城市水系统决策方案研究[]
    3.3 案例二—混合供水系统综合评估框架与方案研究[][]
    3.4 先进案例对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决策方法的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再生水利用的影响及其评估指标研究
    4.1 再生水利用驱动因素
    4.2 城市再生水利用途径及其影响研究
    4.3 再生水利用方案决策评估指标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多目标的城市再生水利用决策框架构建研究
    5.1 提出利用方案与模式
    5.2 量化评估指标
    5.3 选择分析方法
    5.4 决策管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污水再生利用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污水再生利用评价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2.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2 评价准则的界定
        2.2.1 评价准则识别
        2.2.2 评价准则关联性分析
    2.3 评价指标的选择
        2.3.1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
        2.3.2 评价指标的最终确定
    2.4 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2.5 小结
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3.1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基于网络分析法指标体系结构模型
    3.3 基于网络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3.1 网络分析法评价步骤
        3.3.2 网络分析法求解软件介绍
    3.4 评价指标的量化与准则的确定
    3.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计算
    3.6 小结
4 实例研究—重庆市悦来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的评价研究
    4.1 工程概况
        4.1.1 自然环境条件
        4.1.2 相关规划
    4.2 悦来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设计
        4.2.1 设计方案一
        4.2.2 设计方案二
    4.3 悦来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综合评价
        4.3.1 各方案指标计算
        4.3.2 指标权重确定
        4.3.3 综合评价及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支付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二:专家调查问卷(Ⅰ)
    附录三:专家调查问卷(Ⅱ)
    附录四:管网平差结果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相关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工程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规划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再生水利用现状
    1.4 国内再生水利用现状
        1.4.1 国内再生水利用标准及规定
        1.4.2 国内再生水利用情况
    1.5 课题的来源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银川市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建设状况
    2.1 银川市自然概况
    2.2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解读
    2.3 银川市城市给水状况
        2.3.1 水资源状况
        2.3.2 城市给水规划
        2.3.3 城市给水现状
    2.4 银川市城市排水状况
        2.4.1 城市排水规划
        2.4.2 城市排水现状
    2.5 银川市城市再生水系统现状
        2.5.1 城市再生水处理设施现状
        2.5.2 城市再生水管网布置现状
        2.5.3 再生水的需求
    2.6 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再生水用户调查研究、水质分析及水量确定
    3.1 再生水利用类别
        3.1.1 再生水利用类别
        3.1.2 再生水水质基本要求
    3.2 银川市现状城市用水结构
    3.3 银川市潜在再生水用户及水质分析
        3.3.1 城市杂用水
        3.3.2 工业用水
        3.3.3 景观环境用水
        3.3.4 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用途及水质标准
    3.4 银川市再生水需水量预测
        3.4.1 城市杂用水需水量
        3.4.2 工业用水需水量
        3.4.3 景观环境用水需水量
        3.4.4 再生水需求总量预测
        3.4.5 水体纳污能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总体规划
    4.1 再生水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2 规划范围及分区
    4.3 规划目标及期限
    4.4 再生水厂规划
        4.4.1 再生水厂规模及出水水质标准
        4.4.2 再生水供需平衡分析
        4.4.3 再生水厂水处理工艺
    4.5 再生水管网供水压力
    4.6 再生水配水管网
        4.6.1 再生水配水管网设计原则
        4.6.2 管材特性
        4.6.3 管材比选
        4.6.4 管网水力计算
        4.6.5 再生水管网布置分区
        4.6.6 管道附属构筑物及管道布置原则
        4.6.7 管道在线监测
    4.7 效益分析
        4.7.1 节水经济收益
        4.7.2 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4.8 本章小结
5 第一再生水厂工程建设规划
    5.1 研究区域概况
        5.1.1 总体概况
        5.1.2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5.2 再生水需水量
    5.3 再生水厂出水水质
    5.4 第一再生水厂
        5.4.1 基本情况
        5.4.2 处理工艺
    5.5 第一再生水厂配水管网
    5.6 哈纳斯热电厂再生水价格测算
    5.7 本章小结
6 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6.1 规划的实施策略
    6.2 再生水利用保障措施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8)再生水补给条件下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特征与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城市景观水体概述
        1.1.1 城市景观水体的功能和分类
        1.1.2 城市景观水体建设现状
    1.2 城市景观水体水环境现状
        1.2.1 城市景观水体补给水源
        1.2.2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1.3 再生水补给景观水体现状
        1.3.1 再生水水质与水体水环境需求的协调
        1.3.2 再生水补给景观用水的现状
        1.3.3 再生水补给景观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再生水补给景观水体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
        1.4.1 营养盐
        1.4.2 环境因子
        1.4.3 微量有机污染物
        1.4.4 水动力学
    1.5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典型景观水体水质特征分析
        2.1.1 全国代表性城市景观水体调研
        2.1.2 典型景观水体监测与分析
    2.2 试验方案
        2.2.1 再生水中营养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机制模拟试验
        2.2.2 再生水补水对景观水体水质影响模拟试验
        2.2.3 再生水补水型景观水体的原位净化和异位处理模拟试验
    2.3 分析测试与评价方法
        2.3.1 分析测试指标
        2.3.2 评价指数分析
    2.4 MIKE 21 FM模型应用与优化
3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基准研究
    3.1 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域与水质特征
        3.1.1 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域特征
        3.1.2 城市景观水体的感官指标特征
        3.1.3 城市景观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
        3.1.4 基于PCA分析的城市景观水体水质评价
    3.2 再生水补给型景观水体的水质特征
        3.2.1 再生水补给对景观水体感官性状影响特征
        3.2.2 再生水补给对景观水体藻类生长的影响特征
        3.2.3 再生水补给对景观水体毒性和风险的影响特征
    3.3 城市景观水体环境功能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性研究
        3.3.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局限性
        3.3.2 基于城市景观水体景观功能的水质控制指标研究
    3.4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基准建议值的确定
        3.4.1 关键水质基准的确定方法
        3.4.2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基准建议值的制定
    3.5 本章小结
4 再生水补水对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
    4.1 营养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
        4.1.1 常量氮磷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4.1.2 微量金属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4.1.3 基于水质矩阵法的影响因子评价
    4.2 不同再生水补水条件对水体的影响研究
        4.2.1 感官性状变化规律
        4.2.2 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4.2.3 水质基准参数变化规律
    4.3 不同换水周期对水体的影响研究
        4.3.1 感官性状的变化规律
        4.3.2 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4.3.3 水质基准参数变化规律
    4.4 本章小结
5 再生水补水型城市景观水体原位净化和异位处理技术研究
    5.1 曝气增氧自净强化技术研究
        5.1.1 水体环境容量分析
        5.1.2 水体环境复氧和颗粒物沉降特性
        5.1.3 理论需氧量分析
        5.1.4 曝气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
    5.2 生态-生物多元组合原位净化技术研究
        5.2.1 生态-生物多元组合原位净化原理
        5.2.2 生态-生物多元组合原位净化效果分析
        5.2.3 载体生物膜特性及作用机制
    5.3 旁路循环异位处理技术研究
        5.3.1 旁路循环异位处理原理
        5.3.2 旁路循环处理技术处理特性分析
        5.3.3 旁路循环系统最优循环处理量研究
    5.4 城市景观水体景观功效提升综合对策研究与案例分析
        5.4.1 城市景观水体景观功效提升综合对策研究
        5.4.2 城市景观水体景观功效提升案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2 :博士期间发明专利情况
附录3 :博士期间获得的科技奖励
附录4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9)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现状评析
    一、国家层面再生水利用立法现状
        (一)法律
        (二)行政法规
        (三)部门规章
        (四)其他政策及技术性规定
    二、地方层面再生水利用立法现状
        (一)地方性法规
        (二)地方政府规章
第三章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缺陷分析
    一、国家层面再生水利用立法缺陷
        (一)立法认识不足、专门立法缺失
        (二)现有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
        (三)现有法律位阶较低且缺乏体系性
        (四)现有法律规章中罚则条款需完善
        (五)我国立法中公众参与不足
    二、地方层面再生水利用立法缺陷
        (一)地方立法规定不一
        (二)管理部门交叉、法定职责不明晰
        (三)再生水利用相关制度不健全
第四章 国外再生水利用立法及其启示
    一、美国
    二、日本
    三、以色列
    四、发达国家再生水利用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中央与地方相互协调的再生水立法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适宜国情的再生水规划体系
        (三)完善政府的再生水投入机制
        (四)完善再生水水质标准
第五章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完善建议
    一、国家层面再生水利用立法缺陷的完善建议
        (一)转变立法理念、制定专门性立法
        (二)细化现有法律对再生水利用规定的模糊之处
        (三)建立健全再生水利用的法律体系
        (四)完善相关立法、提高处罚力度
        (五)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二、地方层面再生水利用立法缺陷的完善建议
        (一)完善地方立法、增强可操作性
        (二)在立法中明晰管理主体及其职责
        (三)完善地方立法中的相关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与景观水质保障理论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缺水城市水环境建设中的再生水利用
        1.1.1 我国的城市缺水问题
        1.1.2 缺水城市水环境建设的用水需求
        1.1.3 缺水城市水体补水中的再生水利用现状
    1.2 城市水体补水的水质水量问题
        1.2.1 城市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和目标水质
        1.2.2 城市水体补水的水质与水量需求
        1.2.3 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的问题点
        1.2.4 城市水体景观功能保障的控制指标
    1.3 城市水体补水技术及发展概况
        1.3.1 补水水源保障技术
        1.3.2 水体水质保障技术
        1.3.3 关联水质模型及其应用
    1.4 论文研究概述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代表性城市水体选择
    2.2 取样和分析方法
        2.2.1 水样采集
        2.2.2 水质分析
    2.3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情景模拟分析
        2.3.1 模型建立
        2.3.2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2.3.3 模型情景设置
    2.4 再生水补水湖池的景观水质评价
        2.4.1 景观水质目标值确定
        2.4.2 水资源配置模型选择
        2.4.3 水资源配置模型建立方法
        2.4.4 水资源配置预案及景观水质评价
3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控制指标研究
    3.1 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指标分析
        3.1.1 单项水质指标限值
        3.1.2 综合水质评价
        3.1.3 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3.1.4 缺水城市水体水质达标的限制因素
    3.2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景观水质的定义
        3.2.2 影响景观水质的无机污染物
        3.2.3 影响景观水质的有机污染物
    3.3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控制指标
        3.3.1 水体透明度的科学内涵
        3.3.2 水体透明度的计算及其影响水质指标
        3.3.3 透明度作为景观水质的控制指标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模型构建
    4.1 关联水动力模块
    4.2 景观水质计算模型结构分析
        4.2.1 水体透明度计算模块
        4.2.2 藻类(Chl-a)计算模块
        4.2.3 残渣物计算模块
        4.2.4 无机悬浮物计算模块
    4.3 模型计算方法
        4.3.1 计算软件选择
        4.3.2 MIKE软件计算模块镶嵌
        4.3.3 模型数值求解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水质模拟的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情景分析
    5.1 情景一:河道型水体
        5.1.1 模型构建及参数率定
        5.1.2 不同补水条件下的景观水质
        5.1.3 景观水质保障的再生水补水方案优化
    5.2 情景二:湖泊型水体
        5.2.1 模型构建及参数率定
        5.2.2 不同补水条件下的景观水质
        5.2.3 景观水质保障的再生水补水方案优化
    5.3 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策略
        5.3.1 多水源配置策略
        5.3.2 水体流态的影响
        5.3.3 水力调控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实例:“八水绕长安”工程的水资源配置
    6.1 工程概要与问题分析
        6.1.1 “八水绕长安”工程中的湖池系统
        6.1.2 湖池补水条件
        6.1.3 再生水利用的需求
    6.2 湖池补水的再生水利用方案
        6.2.1 常规水资源利用潜能
        6.2.2 再生水补水方案
    6.3 再生水补水湖池的景观水质评价
        6.3.1 景观水质保障目标
        6.3.2 再生水补水的景观水质保障功效
        6.3.3 景观水质改善的综合策略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侧记(论文参考文献)

  • [1]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景观水体生态健康与修复工程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D]. 张瑞.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2]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及再生水利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 朱燕荣.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的潜力分析及生态效率评价[D]. 姚媛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利用的潜力评估和优化配置探究[D]. 王玮婕. 西北大学, 2020(03)
  • [5]基于多目标的城市再生水利用决策方法研究[D]. 黄欢欢.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3)
  • [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案综合评价研究[D]. 孔烨. 重庆大学, 2019(01)
  • [7]银川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工程规划研究[D]. 崔娇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8]再生水补给条件下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特征与调控技术研究[D]. 刘言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
  • [9]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立法研究[D]. 吕莹.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1)
  • [10]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与景观水质保障理论和技术研究[D]. 敖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城市污水循环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国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经验交流与技术研讨会”旁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