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张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入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

预张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入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

一、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董亮[1](2018)在《关节镜下双股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新鲜标本的双股腓骨长肌腱与四股腘绳肌腱的解剖形态与生物力学特性、双股腓骨长肌腱与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探讨双股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参考。方法1实验研究:测量并比较26例新鲜冰冻下肢标本中的双股腓骨长肌腱与四股腘绳肌腱的长度与直径,通过拉力试验对比双股腓骨长肌腱、四股腘绳肌腱与后交叉韧带极限负荷强度。2临床研究: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分析。按重建材料不同分为腓骨长肌腱组(A组,24例)与腘绳肌腱组(B组,21例)。A组采用双股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B组采用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两组均采用单束重建的方式。术中记录A组与B组从取腱开始到肌腱编织完成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于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KT2000测量两组患侧胫骨后移度;AOFAS踝-后足评分与Maryland评分评测评估A组踝关节功能,对比术前与术后24个月的功能差异。结果1实验研究:双股腓骨长肌腱长度为10.99±1.05cm,优于四股腘绳肌腱的10.02±0.7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股腓骨长肌腱的平均直径为8.20±0.69mm,优于四股腘绳肌腱的7.31±0.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股腓骨长肌腱极限负荷强度为2618.48±89.568N,四股腘绳肌腱的极限负荷强度为2584.04±114.23N,后交叉韧带的极限负荷强度为1949.60±57.04N,双股腓骨长肌腱的极限负荷强度大于后交叉韧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双股腓骨长肌腱与四股腘绳肌腱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0.05)。2临床研究:A组术中取腱时间为21.93±2.13分钟,短于B组的26.09±2.21分钟,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术前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与胫骨后移度的比较中,均未见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与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显着增高,胫骨后移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胫骨后移度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A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与Maryland评分相比术前未见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双股腓骨长肌腱是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理想移植材料,其长度与直径要优于四股腘绳肌腱,极限负荷强度与四股腘绳肌腱相近。双股腓骨长肌腱可满足后交叉重建在解剖形态与生物力学方面的需求。2双股腓骨长肌腱与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相近,均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3双股腓骨长肌腱与四股腘绳肌腱相比,具有取腱简便、安全的优点。

赵明远[2](2016)在《舒筋外洗颗粒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舒筋外洗颗粒配合功能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探讨分析此制剂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为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快速康复找到一种简便廉验的方法。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CL断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伤口愈合后接受为期4周的舒筋外洗颗粒熏洗疗法配合康复训练,而对照组仅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ACL重建术后2周、4周、6周及12周时患膝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记录患者手术后重返工作岗位所需时间,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2周时患膝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2、术后4周和6周,两组患者之间的患膝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术后12周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术后重返工作岗位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舒筋外洗颗粒熏洗疗法配合功能康复训练能减轻ACL重建术后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进而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此康复方案实用安全、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魏塞[3](2012)在《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前交叉韧带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重建术做一客观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30名患者,根据病人的病情,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将所有病例分成2组,单束重建组(A组)和双束重建组(B组)各15例。选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作为替代腱。A组与B组的手术由同一名医师完成。分别记录各组病人入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9个月时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二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及损伤分度等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IKDC评分(P=0.458)和Lysholm评分(P=0.857)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IKDC评分(P=0.387)和Lysholm评分(P=0.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个月时,两组患者的IKDC评分(P=0.265)和Lysholm评分(P=0.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在提高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上没有优势。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都能良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吕辰玮[4](2012)在《下肢洗伤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利用关节镜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已日渐普及。该手术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亚于手术本身。临床实践发现,由于早期锻炼所致的疼痛、关节积液、持续性炎症等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康复方案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手术的疗效。本课题将下肢洗伤疗法应用于术后早期的康复进程中,旨在探讨该疗法能否改善相关并发症,以确保康复的质量和手术的效果。[方法]课题组在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期间,选取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收治的单纯ACL损伤的患者,均系外伤所致的1周以上、2个月以内的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胭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双股单束重建,固定方法均为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式固定。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术后接受下肢洗伤疗法配合积极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实施相同的康复训练方案。术后1周、2周、4周及3个月时评测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ROM,术后3个月随访,行关节稳定性检查、MRI检查、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40例病例,均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术后2周及4周时,实验组的关节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而关节活动度大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发现,两组病人在关节稳定性、骨隧道直径、Lysholm评分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IKDC主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洗伤疗法能有效的改善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进程中的关节炎症,降低了疼痛及肿胀的程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及训练的质量,保障了康复方案的顺利进行。这种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费用低廉,疗效可靠,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方禹舜[5](2010)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Rigid fix与Endo-button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Rigid fix与Endo-button固定韧带股骨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本院2006年到2008年间治疗的11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92例,女25例,年龄16-57岁(平均27.7岁);病程3天—12年,平均18.7月。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其中车祸伤24例,膝关节扭伤62例,膝关节摔伤31例。96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症状;术前查体,前抽屉试验阳性114例,Lachman试验阳性76例,轴移试验阳性49例。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行常规康复锻炼,通过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两种固定物固定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的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一年。术后两组患者不稳症状均消失,查体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对两组患者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使用Rigid fix组共69人,术前评分17-71分(平均42.48±15.10),术后1年评分84--100(平均97.50±3.69);使用Endo-button组共48人,术前评分17--78分(平均43.06±15.05),术后1年评分88--100(平均97.37±3.10)。采用t检验分析,Rigid fix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button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gid fix与Endo-button组患者术后1年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韧带股骨端固定采用Rigid fix与Endo-button均能很好的重建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改善患者症状,且两者之间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别。

刘玉杰,李海峰,王俊良,杨玉明,汪爱媛[6](2010)在《国人腘绳肌腱移植不同固定方式重建ACL的生物力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股骨与胫骨侧采用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腘绳肌腱移植,股骨侧分别用Endobutton(n=8)、Rigidfix(n=8)、肌腱结(n=8)和界面螺钉固定(n=8)。胫骨端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n=7)和Intrafix(n=7)固定,模拟ACL重建。进行循环载后位移、抗拉刚度、失效载荷、最大载荷等生物力学。[结果]失效载荷和最大载荷:Endobutton>Rigidfix>肌腱结>界面螺钉固定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igidfix和界面螺钉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拉刚度:Rigidfix=肌腱结>界面螺钉固定>Endobutton。循环载荷位移:肌腱结固定组>Rigidfix固定组>Endobutton固定组>界面螺钉固定组。胫骨端最大载荷:Intrafix固定组>可吸收界面螺钉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N、400 N抗拉刚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ndobutton、Rigidfix、intrafix、肌腱结和界面螺钉ACL重建固定均可满足力学需求;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系统较界面螺钉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

解国辉[7](2007)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的初始张力》文中提出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是运动性损伤最常见的病因,损伤后需要及时进行ACL重建手术。现在关节镜下重建ACL已在国内外普遍开展,并逐渐成为重建ACL的标准手术。随着对关节镜技术研究的深入,移植物在固定时所受初始张力的大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的目的就是在关节镜协助下用自体骨一髌腱一骨(BPTB)重建ACL,采用Lysholm评分表和IKDC评分表,对给予不同初始张力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前瞻性研究,同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初始张力。方法将2005年9月至2006年11月间准备在关节镜协助下用自体骨一髌腱一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每组15例,每个实验组给予20N、40N、60N的初始张力,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四个点随访,使用Lysholm评分表和IKDC评分表对患者术后患膝功能作出综合评价。随访3—14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依从性好,无一例失访。结果Lysholm评分:20N组术前平均63.5±4.2;40N组术前平均62.3±4.9;60N组术前平均61.1±4.4;三组病人术前评分F=1.046,三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3个月时,20N组术后平均68.7±5.3;40N组术后平均68.3±4.9;60N组术后平均66.9±5.5;三组病人术后评分F=0.47,三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6个月时,20N组术后平均76.7±2.9;40N组术后平均77.0±3.3;60N组术后平均76.4±3.6;三组病人术后评分F=0.096,三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9个月时,20N组术后平均83.6±2.7;40N组术后平均86.6±3.2;60N组术后平均80.3±2.8;三组病人术后评分F=8.46,三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两比较SNK-q检验,20N组和40N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20N组和60N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40N组和60N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IKDC评分:20N组术前A级0例,B级0例,C级6例,D级9例;40N组术后A级0例,B级0例,C级5例,D级10例;60N组术后A级0例,B级0例,C级5例,D级10例。三组病人术前评分Hc=0.19,三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3个月时,20N组术后A级0例,B级6例,C级5例,D级4例:40N组术后A级0例,B级7例,C级6例,D级2例;60N组术后A级0例,B级6例,C级7例,D级2例。三组病人术后评分Hc=0.45,三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6个月时,20N组术后A级0例,B级8例,C级3例,D级1例;40N组术后A级0例,B级9例,C级2例,D级1例;60N组术后A级0例,B级8例,C级2例,D级2例。三组病人术后评分Hc=0.29,三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9个月时,20N组术后A级0例,B级3例,C级4例,D级0例;40N组术后A级2例,B级5例,C级0例,D级0例;60N组术后A级0例,B级4例,C级3例,D级0例。三组病人术后评分Hc=7.32,三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两比较Nemenyi法检验,20N组和40N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20N组和60N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40N组和60N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三个时间段,三个实验组评分结果都优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三个实验组评分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9个月三个实验组之间有显着差异,9个月时40N组的评分高于20N组、60N组的评分,20N组的评分和60N组的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因此认为,40N的初始张力更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

杨万成[8](2007)在《磷酸钙骨水泥对兔腱—骨愈合的早期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建立兔关节外腱-骨愈合模型,分别对实验标本进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初步研究,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对腱-骨愈合的早期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将其后肢随机分为实验组即磷酸钙骨水泥组(CPC组)和对照组即非磷酸钙骨水泥组(非CPC组)。在胫骨远端建立直径为3.0mm骨隧道,取趾长屈肌腱做为移植肌腱,植入骨隧道。实验组腱-骨界面注入CPC,对照组不加干扰因素。术后分笼喂养。分别于术后第1、2、3、4、6周五个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每次各2只兔子。并于术后第2、4周两个时间点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每次各10只兔子。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a=0.01,当p﹤0.01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兔子术后均成活,切口无感染。组织学检查显示:第1周实验组(CPC组)腱-骨界面可见较多纤维母细胞、少量骨母细胞、胶原纤维形成。对照组(非CPC组)仅见少量的纤维母细胞形成。第2周实验组腱-骨界面可见大量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骨母细胞增多,骨隧道与胶原纤维之间形成初步连接。对照组纤维母细胞明显增多,少量胶原纤维、骨母细胞形成。第3周实验组腱-骨之间纤维母细胞较多,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移植肌腱逐步与胶原纤维结合成一体。骨母细胞增生活跃。残留骨水泥表面可见一层新生骨,与骨隧道之间无纤维结缔组织。对照组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骨母细胞明显增多,结缔组织与骨隧道连接疏松。第4周实验组腱-骨之间纤维母细胞减少,逐步成熟为纤维细胞,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与骨隧道形成紧密连接。骨隧道侧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可见钙盐沉积线。对照组纤维母细胞减少,逐步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较前增多,结构疏松,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骨隧道相连,可见少量类骨样组织形成。第6周实验组腱-骨之间可见大量排列有序的新生胶原纤维,与腱-骨均结合紧密,骨隧道侧可见新生骨组织。对照组仍可见大量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明显增多,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骨隧道相连。可见少量的类骨样组织及新生骨。第2、4周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最大拔出负荷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配对t检验显示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钙骨水泥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缩短成骨时间,加快腱-骨愈合。在愈合早期,腱-骨之间形成的是纤维连接,为间接愈合,尚未完全形成类似正常的腱-骨直接止点,但有发展成直接止点的趋向。

汪爱媛,刘玉杰,唐金树,卢世璧[9](2004)在《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8只新鲜冷冻猪膝关节离断后用阶梯形钻头成型股骨隧道为倒置的酒瓶状,自体腘绳肌腱打结后呈双股穿过并嵌压在瓶颈口,实验分三组,分别以50N、100N及200N拉力预拉三次,在生物材料实验机上进行拔出实验。结果50N预拉组,400N位移高于其他两组,抗拉刚度低于另两组(P<0.01),最大载荷与100N预拉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高于200N预拉组(P<0.01);100N预拉组与200N预拉组只在最大载荷上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400N位移及抗拉刚度上两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前给予不同的预拉力,对破坏载荷、位移及抗拉刚度均产生不同影响;预拉力在100N至200N时,抗拉刚度明显提高,且对最大载荷无明显影响。

二、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关节镜下双股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材料
        1.1.2 实验仪器
        1.1.3 实验方法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形态测量结果
        1.2.2 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手术方法
        2.1.3 评估方法
        2.1.4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2.2.2 两组患者术中取腱时间对比
        2.2.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对比
        2.2.4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客观评分对比
        2.2.5 A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对比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3.1 后交叉韧带的相关解剖研究
        3.1.1 前外侧束
        3.1.2 后内侧束
        3.1.3 板股韧带
    3.2 后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3.3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
    3.4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3.4.1 病史采集
        3.4.2 体格检查
        3.4.3 影像学检查
    3.5 后交叉韧带的治疗
        3.5.1 保守治疗
        3.5.2 手术治疗
    3.6 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
        3.6.1 同种异体腱
        3.6.2 人工韧带
        3.6.3 自体肌腱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2000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
附录B 膝关节Lysholm评分表
附录C Tegner运动水平评分
附录D 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评分
附录E 足功能评分标准Maryland
致谢
导师简介(一)
导师简介(二)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舒筋外洗颗粒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传统医学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认识
        1.1.1 病因病机
        1.1.2 治则治法
    1.2 现代医学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认识
        1.2.1 ACL损伤的流行病学
        1.2.2 ACL的解剖及其功能
        1.2.3 ACL的损伤机制
        1.2.4 ACL损伤的危害
        1.2.5 ACL损伤的诊断
        1.2.6 ACL损伤的治疗进展
        1.2.7 ACL重建术后的并发症
        1.2.8 ACL重建术后的康复
    1.3 熏洗疗法
        1.3.1 熏洗疗法的历史发展
        1.3.2 熏洗疗法的现代应用
        1.3.3 熏洗疗法的作用机理
        1.3.4 熏洗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手术器械及药品制剂
        2.2.2 分组方法
        2.2.3 治疗方法
        2.2.4 治疗组干预方法
        2.2.5 观察指标
        2.2.6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情况
        2.3.2 患膝肿胀程度比较
        2.3.3 VAS疼痛评分比较
        2.3.4 患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2.3.5 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
        2.3.6 术后重返工作岗位所需时间比较
        2.3.7 术后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
    2.4 讨论与分析
        2.4.1 熏洗疗法的理论依据
        2.4.2 舒筋外洗颗粒的作用机理浅析
        2.4.3 研究结果分析
        2.4.4 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4)下肢洗伤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Rigid fix与Endo-button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1: 数据处理结果
附录2:相关图片

(6)国人腘绳肌腱移植不同固定方式重建ACL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固定方法
    1.1 分组
    1.2 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
    1.3 Rigidfix横钉固定法
    1.4 界面螺钉固定法
    1.5 Endobutton固定法
    1.6 胫骨端固定方法及模型制作
2 生物力学实验方法
3 结 果
    3.1 股骨侧生物力学参数 (表1)
    3.2 胫骨侧实验参数 (表2)
3 讨 论

(7)前交叉韧带重建时的初始张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磷酸钙骨水泥对兔腱—骨愈合的早期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图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9)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肌腱结嵌压固定手术方法
    1.3 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正常ACL抗拉结果(n=6)
    2.2 肌腱结嵌压固定法抗拉结果
3 讨论
    3.1 预拉力对最大载荷的影响
    3.2 预拉力对位移的影响
    3.3 预拉力对抗拉刚度的影响

四、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节镜下双股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研究[D]. 董亮.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2]舒筋外洗颗粒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 赵明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
  • [3]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比较研究[D]. 魏塞. 延安大学, 2012(05)
  • [4]下肢洗伤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D]. 吕辰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2(03)
  • [5]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Rigid fix与Endo-button的疗效比较[D]. 方禹舜.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2)
  • [6]国人腘绳肌腱移植不同固定方式重建ACL的生物力学研究[J]. 刘玉杰,李海峰,王俊良,杨玉明,汪爱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04)
  • [7]前交叉韧带重建时的初始张力[D]. 解国辉. 山西医科大学, 2007(09)
  • [8]磷酸钙骨水泥对兔腱—骨愈合的早期影响的初步研究[D]. 杨万成. 南华大学, 2007(01)
  • [9]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J]. 汪爱媛,刘玉杰,唐金树,卢世璧. 医用生物力学, 2004(04)

标签:;  ;  ;  ;  ;  

预张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入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