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显微镜鉴别纤维、印染、矿物材料的方法

偏光显微镜鉴别纤维、印染、矿物材料的方法

一、偏振光显微镜鉴别纤维、印染、矿石材料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1](2020)在《罗非鱼皮胶原降解反应行为及肽钙螯合物制备研究》文中提出罗非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鱼皮,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以罗非鱼新鲜鱼皮为原料提取胶原,采用酸热处理降解生成明胶化胶原,并开展了明胶化过程的系统研究;为解决含鱼明胶体系中胶原蛋白肽含量测定的诸多问题,对双缩脲法测定罗非鱼源胶原蛋白肽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及应用评价;对一种来自于枯草芽孢杆菌的碱性胶原蛋白酶进行了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结构模拟研究,并采用磺化聚苯乙烯(sulfonated polystyrene,SPS)纳米粒子固载胶原蛋白酶;以固定化酶水解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制备胶原蛋白肽为研究体系,基于蛋白质结构知识和3-D模型解析了多组分复杂体系的动态降解行为;以酶解得到的胶原蛋白肽为原料制备了肽钙螯合物,优化了螯合工艺,研究了螯合物的稳定性,并采用Caco-2细胞模型评价了螯合物体外促钙吸收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罗非鱼新鲜鱼皮和鱼鳞为原料,通过纤维组织观察发现罗非鱼皮中主要为Ⅰ型胶原;采用单纯醋酸提取及胃蛋白酶辅助醋酸提取两种方法制得了鱼皮、鱼鳞酸溶性胶原(ASC)及酶促酸溶性胶原(PSC),对产物进行了系统表征及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鱼皮ASC和PSC的纯度分别为85.69%、72.88%,鱼鳞ASC和PSC纯度分别为70.35%、73.92%;产物氨基酸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甘氨酸,分别为20.85%、21.01%、21.16%和19.21%,符合胶原蛋白的一级结构特征;鱼皮和鱼鳞ASC、PSC的紫外最大吸收分别在234 nm、222 nm、236 nm、226 nm处,符合胶原特征;鱼皮和鱼鳞ASC、PSC的热收缩温度分别约为89.0℃、81.3℃、74.0℃、70.7℃;FT-IR表明四种胶原产物皆保留了天然的三螺旋结构;高效凝胶色谱(GPC)测得鱼皮ASC和PSC、鱼鳞ASC和PSC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39570 Da、20891 Da、131909 Da、20428 Da,从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来看,鱼皮ASC最接近于天然胶原,在医用及保健食品领域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2)以罗非鱼皮酸溶性胶原(ASC)为原料,用酸法诱导其明胶化并用热水提取明胶。采用红外光谱、圆二色谱、SDS-PAGE电泳、DSC热稳定性分析对胶原明胶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酸处理时间后的明胶化胶原产物的红外光谱在1460~1230cm-1附近吸收峰的尖锐度明显降低,判定胶原三螺旋结构逐渐发生解旋;酸处理4 h时胶原明胶化程度较高,明胶提取率可达到77.41%;DSC与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酸处理造成胶原三螺旋结构的解旋和高分子亚基的降解,酸处理的前4 h内这两个过程处于平衡阶段,4 h后以高分子亚基降解过程为主,因此,确定酸处理时间少于4 h可获得较高品质的明胶。(3)以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为对照品,改良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肽含量的操作方法,探讨了本体系中显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线性拟合度高的肽和三氯乙酸(TCA)浓度范围、p H;在最优条件下对标准曲线进行了重复性、精密度评价以及加样回收率的实验并进行了应用评价。结果显示,当胶原蛋白肽(标称分子量3 KDa)质量浓度在0.3~1.5mg/m L范围内,使用13%TCA,p H 12.5,在545 nm处检测,吸光值与肽质量浓度线性拟合好(R2=0.999);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得到RSD分别为1.86%和1.84%,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13.9%、109.7%,RSD分别为1.39%、1.00%;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将本法应用于不同种类罗非鱼肽产品体系的检测,加样回收率相差小,偏差较小,说明本法简便、快捷,适用于罗非鱼源肽含量的检测。(4)对一种来自枯草芽孢杆菌的酶制剂进行了分离纯化、酶蛋白结构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工艺可使酶比活力提高到608.17 U/μg;其分子量约为31.0 KDa;质谱鉴定得到该酶的氨基酸序列并模拟得到1个蛋白质三维结构,推测该酶可能属于枯草杆菌蛋白酶家族成员。在鱼皮胶原蛋白水解体系中,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 H为7.4;在低于4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 H 5.0-7.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米氏常数为88.22 mg/m L,催化效率为26.37 m L·mg-1·min-1;Al3+、Fe3+、Fe2+、Pb2+、Ba2+、Mg2+、Zn2+、Mn2+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巯基乙醇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能够使其酶活性下降至60%左右,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能够使该酶完全失活。采用SPS纳米球固载酶的最优条件为:SPS纳米球乳液与酶液的体积比为3:50(m L:m L)、固载温度为25℃、固载体系p H为4.5;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酶的固载率为73.48%,比活力为274.05 U/μg;固定化酶比活力约为游离酶比活力的53.74%。(5)为展现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在固定化碱性蛋白酶降解作用下的酶解行为及结果,基于高效凝胶色谱(GPC)和液质联用(HPLC-MS/MS)检测手段,结合生物信息学知识,运用计算机模拟及图像处理技术,绘制了可表征酶解反应过程动态特性的3-D图,拟合得到了酶解动力学方程,验算得知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72%;以抗氧化能力作为评价依据,对水解180 min时的酶解物进行了质谱测序研究,鉴定得到10个片段,并采用Chem Draw19.0-Chem3D软件对肽片段分子结构进行了预测。(6)以标称分子量分别为1 KDa、3 KDa、5 KDa的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粉和无水氯化钙为原料,研究肽钙螯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采用响应面试验法优化螯合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p H7.00、温度40℃、肽钙质量比7:1、时间30.00 min,此条件下钙螯合率为39.5%±0.5%。对产物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表征分析以及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钙离子被成功螯合;肽钙螯合物在高温下不稳定,温度越高钙结合量下降越快;在酸性环境下易于解离,酸性环境影响比碱性环境大;在与乳糖及氯化钠共存的环境中较为稳定;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会分解肽钙螯合物,且胰蛋白酶的影响作用比胃蛋白酶大;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体外评价了肽钙螯合物对钙促转运的作用,发现螯合物浓度在3 mg/L以上时具有良好的促钙转运效果;当3 h时,7 mg/L肽钙螯合物对钙的促转运能力达到2.52μg/mg,促钙吸收率为41.04%,优于罗非鱼皮蛋白肽(Val-Gly-Leu-Pro-Asn-Ser-Arg)钙螯合物,弱于鳕鱼皮胶原蛋白肽(Ala-Gly-Pro-Ala-Gly-Pro-Arg)钙螯合物。

顾日强,唐雅礼,占海华[2](2020)在《聚酯混纺纺织品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快速定性、定量分析出不同纺织品的类别,结合目测、手感、燃烧、红外光谱、偏振光显微镜等多种测试手段来表征和定性、定量分析市面上比较常用的涤/棉、涤/毛、涤/黏、涤/麻、涤/丝混纺产品。结果表明:手感目测法和燃烧法虽然可以较便捷地定性分析纤维,但误差较大;显微镜观察法可以较正确地定性判断纤维的种类;红外光谱法能快速定量分析出纤维的成分及含量,但必须有相关的数据库比对。

何林[3](2018)在《涤纶纤维的检验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纤维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据统计,60%的案件现场都可能提取到纤维物证。如交通肇事案中的汽车保险杠上附着的衣物纤维、入室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留在门窗上的手套等残留纤维、火场及爆炸现场遗留的纺织品燃烧残留物和凶杀案件现场残留的尸体包装物残片等。因此,纤维物证是法庭科学领域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物证之一。对纤维物证进行及时准确的检验分析,可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指明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并能为案件的审理和法庭诉讼提供重要证据。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纤维物证的检验大多停留在种类的比对鉴别层面;同时,我国作为纺织业大国,有很多厂家或小作坊都生产着纤维成分相同的纺织品,受原料和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即使是同种纤维也会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如果仅通过对纤维的种类进行鉴别、区分,会出现由于物证信息不全而导致的检验结论不可靠等问题,也会使纤维物证在案件中的指向作用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对同种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采用拉曼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横截面法分别对160个涤纶纤维样品进行了检验,得到以下实验结论:1.在拉曼光谱法检验涤纶纤维的实验部分,优化了实验条件:激光器:473nm;光谱范围:200-2000cm-1;光栅:1200gr/mm;光谱分辨率:1cm-1;曝光时间:10s;累计次数:2。同时,利用了ChemPattern?先进化学计量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拉曼光谱法检验结合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对8个色系的涤纶纤维样品有一定的区分能力。2.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验涤纶纤维的实验部分,将T检验法通过MATLAB编程来完成,实现了对大量数据的快速、批量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热力学参数结合MATLAB数学软件处理数据的方法,对大量同色系的涤纶纤维样品对有一定的区分能力。3.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完善了横截面检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验证了速干胶作为包埋剂的有效性,以及横截面法对涤纶纤维样品的区分能力。本文以涤纶纤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涤纶纤维的颜色、热力学参数、横截面三方面对实验样品进行检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验证了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对涤纶纤维样品进行区分的有效性。为突破纤维物证种类区分的现状,以及提高实际案件中纤维物证的应用价值拓宽思路。

邬淑芳[4](2018)在《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摩擦性能研究与改善》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覆饰面料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追求实用美观的同时,也越来越追求面料的多功能性。沙发布、台布和靠垫等家具覆饰布广泛应用于家居生活中,不仅要求其有良好的手感和丰富多彩的外观效果,还要求有优良的耐磨性与起毛起球性。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常用作家具覆饰布,为了获得独特的外观效果,采用非均匀态超分子结构的涤纶长丝纺制成网络丝的纱线结构。由于涤纶网络丝松散的纱线结构与非均匀态的超分子结构,织物受到摩擦作用后,纤维易断裂,滑出织物表面并相互缠结,导致织物耐磨性与起毛起球性能较差,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织物的使用寿命和外观。本课题从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的纤维、纱线、组织结构等方面,对该织物起毛起球性能、耐磨性能进行分析与研究。对织物进行提高摩擦性能的后整理,在改善织物的耐磨性与起毛起球性能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织物手感。本课题探究了不同整理工艺条件对织物摩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摩擦性能整理的工艺参数。最后探讨了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方案。得到结论如下:(1)由于涤纶半预取向丝MOY的牵伸作用,导致纤维纵向发生形变,纤维粗细不均匀,涤纶纤维细度的不均匀性影响纤维强力的不均匀性。纤维的强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纱线的强力和耐磨性,且涤纶网络丝的纱线开松段蓬松,易磨损,加之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较松散的组织结构,这些问题导致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起毛起球性能和耐磨性能较差。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并制定了树脂整理方案,通过树脂整理来增强涤纶纤维间的粘结作用,并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树脂膜,改善织物的摩擦性能。(2)在树脂整理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工艺条件的摩擦性能,得出树脂整理方案的最佳整理工艺为:树脂整理剂浓度为140ml/L,处理液温度为40℃,焙烘温度为100℃,焙烘时间为4min,柔软剂浓度为3g/L。由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方案可以得出:超声波频率为36KHz时,与树脂联合整理的效果最好,且此时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方案的摩擦性能优于树脂整理的摩擦性能。通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两种不同方案处理后的织物进行分析可知,超声波并没有使得树脂整理产生新的化学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3)对比不同整理方案的纤维结构形态,由SEM扫描结果可知:未经任何处理的涤纶仿麻纱线的纤维是相互分离的,经树脂整理后,纤维间的粘结作用明显。经超声波处理后,涤纶仿麻纤维表面的不明杂质变小甚至脱落,有助于提高树脂对纤维的附着效果。

丁楠[5](2016)在《圣麻纤维产品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盛产麻类农作物,主要有亚麻、大麻、苎麻和黄麻等,但是均为初级产品,因此对麻类进行深加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关的产品出现,其中以圣麻纤维类为主,但是圣麻纤维的性能指标、依据标准等目前还是空白,使得一些企业夸大产品宣传、甚至涉嫌虚假宣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产品标准的制定滞后于产品的生产,缺少相应的技术指标的硬性要求,产品无标准可依。所以对圣麻纤维相关产品的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圣麻纤维、麻赛尔纤维、莫代尔纤维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三种纤维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纤维的各种鉴别方法,找到了圣麻纤维的鉴别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红外光谱法和电子显微镜法鉴定圣麻纤维是有效的方法。对圣麻纤维、麻赛尔纤维、莫代尔纤维几种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到了圣麻纤维的技术指标。圣麻纤维的拉伸强度范围为1.902.10 cN/dtex,断裂伸长率范围为18.023.0%,回潮率范围为12.7±0.5%,吸水率范围为110111%,卷曲率范围为3.904.10%,卷曲回复率范围为3.403.50%,卷曲弹性回复率范围为93.094.0%,动、静态摩擦系数分别为0.17和0.25。并且圣麻纤维具有抑菌抗菌作用。

胡惠强[6](2014)在《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聚酯类纤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了采用偏振光显微镜进行定性分析PET、PTT、PBT和再生PET四种纤维的可行性,并建立了以上四种聚酯类纤维以及其它纤维的特征图像库,同时根据纤维检测工作需要,对四种聚酯类纤维的常规理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为深入了解聚酯类纤维的特性以及为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聚酯类纤维提供更多理论数据参考。通过对力学性能、DSC、TG、燃烧性能、溶解性能和溶剂失重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分析了聚酯类纤维的理化性能。研究表明:(1)PET的断裂强度要优于PTT和PBT,再生PET与PET相似;PTT的断裂伸长率要明显高于PET, PBT处于中间,再生PET要明显低于PET。(2)PET的热分解起始温度和失重温度要明显高于PTT和PBT, PTT和PBT相近,再生PET与PET相近。(3)PET、PTT和PBT各阶段的燃烧特性非常接近,燃烧的气味有一定的区别,再生PET和PET基本一致。(4)PET的对溶剂的稳定性要比PTT和PBT高;PTT对二甲基甲酰胺最敏感,在定量分析的标准方法规定的条件下溶解损失严重;而PBT对碱性次氯酸钠的稳定性是聚酯类纤维中最差的;再生PET对溶剂的稳定性稍差于PET。本文研究了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对聚酯类纤维进行定性分析的可行性,并对偏振光显微镜的操作参数进行了选择和优化。PET、PTT、PBT和再生PET在偏振光显微镜的图像特征差异明显,可以使用偏振光显微镜得到明确的区分。其它化学纤维、天然纤维与聚酯类纤维的图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直接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对聚酯类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时进行有效区分。对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PET、PTT、PBT和再生PET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不同的整理工艺、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细度、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异形纤维)以及不同的短纤类型等五方面,结果表明:(1)消光整理剂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显示为小斑点,对于使用偏振光显微镜对聚酯类纤维进行定性分析没有影响。(2)染色后的聚酯纤维对采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聚酯类纤维有干扰,建议褪色后,再观察其偏振光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3)不同的纤维细度不影响使用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PET,但研究人员仍需注意由于纤维细度变化引起的偏振光显微镜图像的颜色分布差异性。(4)PET异形纤维的图像特征与常规PET有一定的区别,但对于区分PET不构成大的影响,其图像特征可作为特殊纤维收集,便于与其它纤维区分。不同类型的短纤具有常规PET长丝的偏振光显微镜纤维形态特征,不影响聚酯类纤维的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纤维表面的受损或者纤维局部受损,局部完整位置的图像特征还是有共性,不影响使用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聚酯类纤维。

陈小亭,陶乃旺,曾登峰,江水旺[7](2014)在《石棉检测方法综述》文中提出本文根据《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介绍了石棉的种类、应用、危害及国内外石棉检测方法和标准,综述了用X射线衍射法、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光谱等多种测试技术,提出了比较适当的石棉检测方法建议。

张晓霞,张建华,宋庆芳,陈宁,余志恺[8](2013)在《偏振光显微镜检验透明塑料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塑料是刑事技术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物证检材之一,而确定分离的塑料是否来源于同一整体的检验是塑料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边缘茬口的整体分离痕迹的识别无疑又是其中重要的检验项目。本文利用偏振光显微镜检验透明塑料样品,能够直接显现、比对检材和样品的条纹特征,操作简单、快速、无损检材,检验结果准确,特别是对边缘茬口的整体分离痕迹的识别提供了可靠的分类特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方法。

刘芳[9](2008)在《天然彩色棉与染色棉鉴别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天然彩色棉是一种在吐絮时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棉花,是科学家在原来野生有色棉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而成的新品种。目前可被纺织加工的天然彩色棉色彩的基本类型只有棕色、绿色两大系列。由于天然彩色棉天然有色,其产品不需要染色加工,杜绝了因使用染料染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产品因此也不会残留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毒素。天然彩色棉具有独特的“生态”、“绿色”、“环保”品质,其纺织品是21世纪国际绿色纺织品市场上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世界主要产棉大国都在致力于天然彩色棉的研究,我国对天然彩色棉的研究相对较晚,目前对天然彩色棉和染色棉没有很好的科学的鉴别方法。由于天然彩色棉的售价比白棉高,有的企业将普通白色棉花染成接近天然彩色棉的颜色,冒充天然彩色棉。在考虑我国天然彩色棉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研究天然彩色棉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能,评价天然彩色棉色素的特性,提出科学有效的天然彩色棉与染色棉的鉴别方法。本课题研究了天然彩色棉、普通白棉以及染色棉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能上的异同,研究天然彩色棉色素的反应特性。采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等测试方法研究棉纤维的化学组成;采用红外光谱、X-衍射、固体核磁共振、色质联谱分析等测试方法研究棉纤维的结构;测量几种棉纤维的细度、强度、杨氏模量等,表征纤维品质;有效提取天然彩色棉色素物质,分析、研究天然彩色棉色素物质的特性反应。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鉴定方法。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样品中,N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判断棉制品中是否含有天然彩色棉的定性指标;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可以依据2850cm-1处亚甲基CH2峰,区分天然绿色棉和普通白棉纤维;固体核磁共振结果表明,可以依据33ppm的化学位移区分天然绿色棉和普通白棉纤维;天然绿色棉色质联谱在保留时间27.7min~29.4min时出现特征峰,可以依据该峰区分天然绿色棉和普通白棉纤维;天然彩色棉及其混纺织物色素提取液随酸碱性变化,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天然彩色棉色素为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黄酮物质特征反应即通过饱和的三氯化铁溶液、1%的碱式醋酸铅、1%的三氯化铝、盐酸-铝粉滴定,观察特征反应来鉴定天然彩色棉。

叶成[10](2006)在《化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2006)》文中指出一、引言(一)化学是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在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人们在谈论科学的发展时指出,"这将是一个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那么究竟"化学还有什么用呢?"。诚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WKroto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所述,"正是因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

二、偏振光显微镜鉴别纤维、印染、矿石材料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偏振光显微镜鉴别纤维、印染、矿石材料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罗非鱼皮胶原降解反应行为及肽钙螯合物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罗非鱼养殖及加工现状
        1.1.1 罗非鱼习性及养殖现状
        1.1.2 罗非鱼加工现状
        1.1.3 罗非鱼的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1.1.4 罗非鱼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产业转型的迫切性
    1.2 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1.2.1 胶原蛋白的分类
        1.2.2 胶原蛋白的结构
        1.2.3 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
        1.2.4 胶原蛋白的应用
    1.3 胶原明胶化过程
        1.3.1 明胶概述
        1.3.2 明胶结构
        1.3.3 明胶的提取方法
    1.4 胶原明胶化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
    1.5 鱼明胶及酶解制备胶原蛋白肽
        1.5.1 鱼明胶概况
        1.5.2 鱼明胶的氨基酸组成
        1.5.3 鱼明胶的应用
        1.5.4 胶原蛋白肽的概述
    1.6 胶原蛋白酶性质及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1.6.1 胶原蛋白酶性质
        1.6.2 酶的纯化方法
    1.7 胶原蛋白肽含量的检测方法
    1.8 3-D模型构建在蛋白质酶促水解过程的应用研究
    1.9 肽螯合钙的研究进展
        1.9.1 螯合机制
        1.9.2 肽钙螯合物的吸收利用
        1.9.3 生产制备工艺
        1.9.4 肽钙螯合物的特性及促钙吸收的机理
        1.9.5 肽钙螯合物的结合性能分析
        1.9.6 肽钙螯合产品研究
    1.10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
        1.1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0.2 研究内容
        1.10.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罗非鱼皮胶原纤维结构及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罗非鱼新鲜鱼皮和鱼鳞基本成分的测定
        2.3.2 鱼皮胶原纤维的分布
        2.3.3 罗非鱼鱼皮、鱼鳞酸溶性胶原(ASC)和酶促酸溶性胶原(PSC)提取方法
        2.3.4 胶原产物性质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罗非鱼鱼皮和鱼鳞组成成分的比较
        2.4.2 罗非鱼皮中胶原纤维的分布
        2.4.3 胶原产物纯度的测定结果
        2.4.4 紫外光谱分析
        2.4.5 氨基酸组成分析
        2.4.6 FTIR分析
        2.4.7 胶原热收缩温度测定(Ts)
        2.4.8 胶原产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罗非鱼皮胶原明胶化过程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流程及方法
        3.3.1 盐酸法提取罗非鱼鱼皮明胶化胶原的制备方法
        3.3.2 罗非鱼鱼皮明胶的提取及其提取率计算
        3.3.3 罗非鱼鱼皮胶原基本成分的测定方法
        3.3.4 明胶化胶原的热稳定性分析
        3.3.5 红外光谱分析
        3.3.6 明胶化胶原的圆二色谱分析
        3.3.7 产物亚基组成及分子量分布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罗非鱼鱼皮胶原基本成分测定结果
        3.4.2 酸处理时间对明胶提取率的影响
        3.4.3 不同酸处理时间下胶原降解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4.4 酸处理对罗非鱼皮胶原降解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3.4.5 酸处理罗非鱼皮胶原圆二色谱结果分析
        3.4.6 不同酸处理时间下罗非鱼皮胶原降解物的SDS-PAGE电泳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缩脲法测定罗非鱼源胶原蛋白肽含量的改良及应用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内容和方法
        4.3.1 实验流程
        4.3.2 测定方法最适参数的选定
        4.3.3 最适条件下标准曲线的制作
        4.3.4 精密度实验
        4.3.5 重复性实验
        4.3.6 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
        4.3.7 鱼皮胶原蛋白肽与罗非鱼皮胶原蛋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
        4.3.8 不同种类的罗非鱼胶原蛋白肽加样回收率试验
        4.3.9 不同种类罗非鱼胶原蛋白肽与罗非鱼皮胶原蛋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
        4.3.10 数据及图片处理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4.4.2 多肽线性质量浓度范围的确定
        4.4.3 最适pH的确定
        4.4.4 最适TCA浓度的确定
        4.4.5 最适条件下标准曲线的绘制
        4.4.6 精密度试验结果分析
        4.4.7 重复性试验结果分析
        4.4.8 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分析
        4.4.9 鱼皮胶原蛋白肽与胶原蛋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分析
        4.4.10 不同种类的罗非鱼胶原蛋白肽及加罗非鱼胶原蛋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原蛋白水解酶的纯化鉴定、酶学性质及固定化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酶的纯化及鉴定
        5.3.2 胶原蛋白水解酶酶学性质研究
        5.3.3 磺化聚苯乙烯纳米球固定胶原蛋白水解酶及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胶原蛋白水解酶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5.4.2 胶原蛋白水解酶酶学性质研究
        5.4.3 磺化聚苯乙烯(SPS)纳米球固定胶原蛋白水解酶及表征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酶解过程反应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仪器
        6.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酶解体系的建立
        6.3.2 水解度的测定
        6.3.3 酶解体系物质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6.3.4 3-D图形构建与曲面方程拟合及验证
        6.3.5 不同水解度下酶解物的抗氧化能力评价
        6.3.6 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蛋白肽的HPLC-MSMS检测方法及序列分析
        6.3.7 鉴定得到的肽序列结构的模拟
    6.4 结果与分析
        6.4.1 酶解反应动态特征3-D模型构建
        6.4.2 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评价
        6.4.3 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酶解产物肽的序列分析及结构预测
    6.5 小结
第七章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及体外Caco-2细胞模型促钙吸收评价
    7.1 引言
    7.2 材料与仪器
        7.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7.2.2 仪器与设备
    7.3 实验方法
        7.3.1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7.3.2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中钙含量的测定
        7.3.3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基本制备方法
        7.3.4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制备工艺优化
        7.3.5 钙螯合率的测定
        7.3.6 胶原蛋白肽螯合钙的结构表征
        7.3.7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7.3.8 罗非鱼鱼鳞肽钙螯合物中钙结合量的测定方法
    7.4 结果与讨论
        7.4.1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
        7.4.2 罗非鱼胶原蛋白肽含钙量的测定结果
        7.4.3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制备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7.4.4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制备工艺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7.4.5 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结构表征
        7.4.6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稳定性研究
        7.4.7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体外促钙吸收效果
    7.5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聚酯混纺纺织品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准备
    1.1 试验材料准备
    1.2 试验设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手感目测法
    2.2 燃烧法
    2.3 偏振光显微镜法
    2.4 电镜扫描法
    2.5 红外光谱法
3 结语

(3)涤纶纤维的检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纺织纤维概述
    1.1 纺织纤维
        1.1.1 纺织纤维分类
        1.1.2 涤纶纤维(聚酯纤维)
    1.2 染料
        1.2.1 染料的分类
        1.2.2 常见纺织纤维上的染料
        1.2.3 涤纶纤维上的染料
    1.3 纤维物证检验的研究现状
        1.3.1 纤维物证的发现与提取
        1.3.2 纤维物证的检验方法
        1.3.3 纤维上染料的检验
        1.3.4 纤维上附着物的检验
    1.4 小结
2 拉曼光谱法检验涤纶纤维的研究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原理
        2.2.1 拉曼光谱原理
        2.2.2 化学计量学概述
    2.3 实验仪器和材料
    2.4 实验内容
        2.4.1 实验条件
        2.4.2 样品制备
        2.4.3 样品测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拉曼数据预处理
        2.5.2 PCA降维分析
        2.5.3 相似度分析
    2.6 小结
3 差示扫描量热法检验涤纶纤维的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仪器和材料
    3.4 实验内容
        3.4.1 实验条件
        3.4.2 样品制备
        3.4.3 样品测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精密度实验
        3.5.2 热力学参数记录
        3.5.3 热力学参数的T检验
    3.6 小结
4 横截面法检验涤纶纤维的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原理
    4.3 实验仪器和材料
    4.4 实验内容
        4.4.1 包埋剂的选择
        4.4.2 实验样品横截面切片的制备
        4.4.3 实验操作方法
        4.4.4 检验方法
        4.4.5 结果与分析
        4.4.6 实验样品横截面形态实例
    4.5 小结
5 综合分析实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实验用涤纶纤维样品信息表
附录B 热力学参数记录
附录C MATLAB实现T检验程序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摩擦性能研究与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涤纶仿麻织物概述
    1.2 织物的摩损机理
    1.3 织物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
        1.3.1 纤维性状
        1.3.2 纱线性状
        1.3.3 织物组织结构
    1.4 织物摩擦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织物耐磨性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6.1 研究意义
        1.6.2 创新点
2 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
        2.2.1 纤维性状的分析
        2.2.2 纱线性状的分析
        2.2.3 织物结构的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纤维性状分析
        2.3.2 纱线性状分析
        2.3.3 织物结构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后整理最佳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
        3.2.1 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整理工艺路线
        3.2.2 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整理后摩擦效果的评定方法
        3.2.3 摩擦后织物外观的变化
        3.2.4 单因素实验探究
        3.2.5 正交实验探究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单因素工艺参数对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摩擦性能整理效果的影响
        3.3.2 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的摩擦性能正交实验结果
        3.3.3 正交整理摩擦后织物外观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超声波对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后整理工艺的优化
    4.1 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优化方案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
        4.3.1 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对织物微观形态的观察
        4.3.2 不同超声波频率对整理后织物重量变化的测试
        4.3.3 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后对织物物质结构的测试
        4.3.4 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对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摩擦效果的评定方法
        4.3.5 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摩擦后织物外观的变化
        4.3.6 不同整理方案最佳工艺实验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超声波处理对纤维微观形态的影响
        4.4.2 不同超声波频率对整理后织物重量变化的影响
        4.4.3 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对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的物质结构影响
        4.4.4 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4.4.5 超声波树脂联合整理摩擦后织物外观变化
        4.4.6 不同整理方案最佳工艺实验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圣麻纤维产品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麻纤维简介
        1.1.2 天然麻纤维的分类
        1.1.3 改性天然麻纤维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圣麻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
    2.1 手感目测法
    2.2 燃烧法
    2.3 溶解法
    2.4 药品着色法
    2.5 熔点法
    2.6 密度梯度法
    2.7 红外光谱法
    2.8 双折射率法
    2.9 显微镜法
第3章 圣麻纤维的表征
    3.1 试验原材料
    3.2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FT-IR测试
        3.3.2 光学显微镜形貌观察
        3.3.3 SEM形貌观察
    3.4 试验结果与讨论
        3.4.1 FT-IR
        3.4.2 圣麻纤维光学显微镜形貌观察
        3.4.3 圣麻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圣麻纤维的试验方法与技术指标
    4.1 试验原材料
    4.2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与结果讨论
        4.3.1 束纤维断裂拉伸强度
        4.3.1.1 试样的制备
        4.3.1.2 拉伸试验
        4.3.1.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2 回潮率试验
        4.3.2.1 试验方法
        4.3.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3 吸水率试验
        4.3.3.1 试验方法
        4.3.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4 卷曲试验
        4.3.4.1 试验方法
        4.3.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5 摩擦系数试验
        4.3.5.1 试验方法
        4.3.5.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6 抗菌抑菌试验
        4.3.6.1 试验方法
        4.3.6.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聚酯类纤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聚酯类纤维简介
    1.3 聚酯类纤维的特点、发展及应用
        1.3.1 PET的特点、发展及应用
        1.3.2 PTT的特点、发展及应用
        1.3.3 PBT的特点、发展及应用
        1.3.4 再生PET的特点、发展及应用
    1.4 纤维定性分析方法介绍
        1.4.1 手感目测法
        1.4.2 燃烧法
        1.4.3 显微镜法
        1.4.4 溶解法
        1.4.5 红外光谱法
        1.4.6 纤维定性方法的讨论
    1.5 偏振光显微镜的应用介绍
        1.5.1 POM的原理
        1.5.2 POM的应用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6.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聚酯类纤维基本性能的研究分析
    2.1 聚酯类纤维的拉伸断裂性能研究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结果与讨论
    2.2 聚酯类纤维的热性能研究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及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2.3 聚酯类纤维的燃烧性能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仪器和工具
        2.3.3 试验过程
        2.3.4 试验结果与讨论
    2.4 聚酯类纤维的化学溶解性能研究
        2.4.1 实验材料
        2.4.2 仪器和工具
        2.4.3 试验过程
        2.4.4 试验结果与讨论
    2.5 定量分析中各种溶剂对聚酯类纤维的溶解损失(失重试验)
        2.5.1 样品
        2.5.2 仪器和工具
        2.5.3 各化学溶解过程的步骤
        2.5.4 质量损失百分率和剩余物质量百分率的计算
        2.5.5 试验结果与讨论
    2.6 结论
第三章 偏振光显微镜参数选择与优化
    3.1 试验样品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步骤
        3.3.1 取样
        3.3.2 制片
        3.3.3 POM观察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放大倍数的选择
        3.4.2 起偏角的度数选择
        3.4.3 纤维与载物台夹角的特征图像
        3.4.4 波长补偿片的选择
    3.5 结论
第四章 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聚酯类纤维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仪器
    4.3 试验参数的选择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聚酯类纤维的POM形态特征比较
        4.4.2 聚酯类纤维与其他化学纤维的POM形态特征对比
        4.4.3 聚酯类纤维与天然纤维的POM形态特征对比
    4.5 结论
第五章 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聚酯纤维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整理工艺对聚酯类纤维定性分析的影响
        5.1.1 实验样品
        5.1.2 结果与讨论
    5.2 上染颜色对聚酯类纤维定性分析的影响
        5.2.1 实验样品
        5.2.2 结果与讨论
    5.3 细度对聚酯类纤维定性分析的影响
        5.3.1 实验样品
        5.3.2 结果与讨论
    5.4 纤维横截面对聚酯类纤维定性分析的影响
        5.4.1 实验样品
        5.4.2 结果与讨论
    5.5 短纤类型对聚酯类纤维定性分析的影响
        5.5.1 实验样品
        5.5.2 结果与讨论
    5.6 其它影响因素
    5.7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石棉检测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棉的定义与种类
2 石棉的应用
3 石棉的危害
4 石棉检测方法
    4. 1 X射线衍射法( XRD)
    4. 2 光学显微镜法
        4. 2. 1 偏光显微镜法( PLM)
        4. 2. 2 相差显微镜法( PCM)
    4. 3 电子显微镜法
    4. 4 红外光谱法( IR)
    4. 5 热分析法
    4. 6 中子活化分析法( NAA)
    4. 7 国内外石棉检测标准现状
5 石棉检测的特殊性
6 石棉检测的方法选择
7 检测精度
8 结语

(9)天然彩色棉与染色棉鉴别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前言
    第1节 天然彩色棉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天然彩色棉国外研究进展
        1.2 天然彩色棉国内研究进展
        1.3 天然彩色棉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2节 天然彩色棉的结构与性能
        2.1 天然彩色棉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2.2 天然彩色棉的纤维品质
        2.3 天然彩色棉的色素结构与性能
    第3节 常用纤维检验方法
        3.1 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
        3.2 天然彩色棉常用检验方法
    第4节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4.1 本课题研究目的
        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天然彩色棉、普通白棉和染色棉花化学成分的分析
    前言
    第1节 实验部分
        1.1 实验样品
        1.2 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方法
    第2节 结果与讨论
        2.1 CHNO元素分析结果
        2.2 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2.3 化学组成分析
    第3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然彩色棉、普通白棉和染色棉花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前言
    第1节 实验部分
        1.1 实验样品
        1.2 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方法
    第2节 结果与讨论
        2.1 纤维表面形态分析
        2.2 化学结构分析
        2.3 结晶结构分析
        2.4 天然彩色棉和普通白棉的物理性能
        2.5 天然彩色棉和普通白棉的热学性能
    第3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然彩色棉色素反应特性
    前言
    第1节 实验部分
        1.1 实验样品
        1.2 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方法
    第2节 结果与讨论
        2.1 彩色棉色素提取效率
        2.2 彩色棉色素提取液酸碱可逆色变反应
        2.3 彩色棉色素提取液特征反应
    第3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偏振光显微镜鉴别纤维、印染、矿石材料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罗非鱼皮胶原降解反应行为及肽钙螯合物制备研究[D]. 张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聚酯混纺纺织品成分分析方法研究[J]. 顾日强,唐雅礼,占海华. 合成纤维, 2020(05)
  • [3]涤纶纤维的检验方法研究[D]. 何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04)
  • [4]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摩擦性能研究与改善[D]. 邬淑芳. 武汉纺织大学, 2018(06)
  • [5]圣麻纤维产品质量控制研究[D]. 丁楠.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6(02)
  • [6]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定性分析聚酯类纤维[D]. 胡惠强. 东华大学, 2014(03)
  • [7]石棉检测方法综述[J]. 陈小亭,陶乃旺,曾登峰,江水旺.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4(01)
  • [8]偏振光显微镜检验透明塑料初探[A]. 张晓霞,张建华,宋庆芳,陈宁,余志恺. 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三卷), 2013
  • [9]天然彩色棉与染色棉鉴别方法的研究[D]. 刘芳. 东华大学, 2008(01)
  • [10]化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2006)[A]. 叶成. 化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6), 2006

标签:;  ;  ;  ;  ;  

偏光显微镜鉴别纤维、印染、矿物材料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