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策略研究

一种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策略研究

一、一类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闻卉[1](2020)在《不同主体主导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以及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消费者更加追求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任何一方的质量投入行为都会影响彼此的定价策略和利润,并且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和产出的随机性也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定价,进而影响节点企业的利润。鉴于此,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生鲜农产品质优价低的需求,探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如何决策以期同时提高自身的利润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总利润。本文以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消费者追求生鲜农产品“质优价低”的需求为导向,结合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大、易变质、需求和产出随机的特性,借助需求函数理论、价格理论、博弈论、效用理论、最优化理论、供应链的协调契约理论和数值计算等方法和研究工具,研究不同市场环境下,不同主体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双边质量控制策略和政府补贴策略。首先,考虑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差异对需求的影响,建立了单一零售商和两个竞争型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博弈模型,引入了受生鲜农产品的绿色度、零售价格和新鲜度影响的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研究了零售商主导下的销售模式选择及定价策略问题。然后建立了单一零售商和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博弈模型,在考虑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存在替代性,且市场需求受自身价格、新鲜度以及替代品价格共同影响、交货量受数量损耗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主导下差别定价策略以及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协调契约。其次,针对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或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基于生鲜农产品需求随机的特性,建立了单一零售商和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博弈模型,引入了受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双边质量控制水平、生鲜农产品的价格以及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共同影响的线性需求函数,并在考虑生鲜农产品的交货量受数量损耗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主导下的节点企业的质量投入水平策略以及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协调契约。最后,针对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或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基于自然灾害导致生鲜农产品产出随机的特性,设计了政府以“优先保证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兼顾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增收”为补贴目标的灾害年的不同补贴政策,建立了政府、单一零售商和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零售商不具有合作偏好行为和具有合作偏好行为的不同背景下,研究了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的选择问题,分析了政府的补贴政策和合作偏好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考虑绿色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普通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存在绿色度差异,消费者的时变效用受农产品的绿色度、零售价格和新鲜度的影响,研究了零售商主导下的销售模式选择问题和定价策略,比较了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以及同时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三种销售模式下的最优定价和利润水平,讨论了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最优策略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绿色度的成本系数偏高时,零售商的最优销售模式为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模式;当绿色度的成本系数偏低或适中时,(1)只要绿色度的成本系数满足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同时销售的条件,则零售商的最优销售模式为同时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模式;(2)若绿色度的成本系数低于某一临界值,则零售商的最优销售模式为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模式;反之,则零售商的最优销售模式为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模式;(2)两产品的最优零售价格与绿色度的成本系数和新鲜度敏感系数正相关,与价格敏感系数负相关;零售商的利润与价格敏感系数和绿色度的成本系数负相关,与新鲜度敏感系数正相关。2.针对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同时供应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考虑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受自身价格、新鲜度以及替代品价格的共同影响;针对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只供应普通生鲜农产品或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考虑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受市场价格、供应链上下游成员的质量投入水平以及不可控的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建立了受数量损耗影响的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下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模型,研究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主导下的定价策略、质量投入水平策略以及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协调契约,讨论了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最优策略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批发价格契约不能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1)在同时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下,只要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将批发价格压低至抵消数量损耗后的生产成本,并且零售商提供给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利润分享比例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则“利润共享契约”就能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2)在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或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下,只要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将批发价格压低至抵消数量损耗后的生产成本,并且零售商的利润共享比例和预设的保留收益分别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则预设保留收益的利润共享契约不仅能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还能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的质量努力水平。3.在零售商具有合作偏好行为的背景下,针对自然灾害影响产出的特性,基于政府、零售商和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以“优先保证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兼顾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增收”为补贴目标的灾害年的最优补贴政策的选择问题,对比分析了政府的不同补贴政策以及零售商的合作偏好行为对政府的最优补贴率、零售商的最优收购价格、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优生产投入量和三方利益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丰收年”发生的概率适中或偏高时(若零售商具有合作偏好行为,则要求零售商的合作偏好程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是对生鲜农产品供应商提供补贴的政策,该补贴政策可以提高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不一定增收;其余情形下,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是对零售商提供补贴的政策,该补贴政策不仅能提高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也能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增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同时引入产品绿色度和新鲜度来探讨质量与价格竞争对销售模式和定价策略的影响。针对生鲜农产品差异化定价策略对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已有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纵向主从博弈的研究很少探讨同品种的绿色生鲜农产品和普通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对零售商销售模式的选择及定价策略的影响,也尚未同时考虑生鲜农产品的绿色度、新鲜度和价格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本文引入绿色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普通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横向竞争关系,构建生鲜农产品的绿色度、新鲜度和价格共同影响下的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建立不同销售模式下的利润函数模型,研究问题具有创新性。2.从双边质量控制和损耗率的视角分析质量投入水平对供应链系统绩效的影响。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成员的纵向合作问题,已有的基于质量控制影响需求的供应链的协调契约的研究只考虑单方成员的质量努力水平对需求的影响,也没有同时考虑生鲜农产品需求随机且易损耗的特点。本文同时引入两个成员的质量投入水平这两个决策变量,构建成员双方的质量投入水平、不可控的随机因素、数量损耗以及价格共同影响的需求函数,建立更贴近现实的利润函数模型,设计契约激励成员双方共同提高质量投入水平实现供应链系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研究视角上具有创新性。3.针对不同的补贴对象并考虑零售商的行为偏好特性来研究生鲜供应链的政府补贴策略。针对政府补贴政策对生鲜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及社会福利改善问题,已有研究大多是从政府补贴灾害年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利润损失的视角来分析政府补贴政策的绩效问题,鲜有文献针对不同补贴对象下的补贴效果比较分析,也未考虑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偏好行为。本文引入零售商的合作偏好行为,设计灾害年政府分别对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处于强势地位的零售商提供补贴的补贴政策,以“优先保证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兼顾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增收”为补贴目标,并结合零售商的合作偏好行为,探讨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研究问题具有创新性。

蒋岚翔[2](2020)在《基于互利的发电和售电交易主体竞合均衡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电力工业运营体制的整个演变过程中,顺应不同历史阶段需要,统一协作机制与相互竞争机制交替出现。我国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推进发电侧深化市场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放开了售电侧市场。多方主体参与配售电业务新形势下,原有电力市场格局正发生新变化,交易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各方竞争与合作(竞合)关系的复杂化。发电侧与售电侧作为新电改中市场交易的核心双方,其主体间的相互竞合正从各方位、多层面逐渐展开,对双方新市场结构下主体间竞合关系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原有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很少将竞争与合作因素同时纳入研究对象进行考量,因此,电力市场的现实状况及相关理论研究上都需要探索新的分析模式。本文立足于新电改后电力市场格局,引入轻微利他偏好作为度量合作水平的连续量化指标,将电力市场发电侧与售电侧视为竞合系统,运用非合作博弈方法,量化研究双方主体在相互竞争及适度合作关系下,博弈均衡的实现及优化策略的选择问题,以期为现阶段电力市场监管及决策提供量化参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以新一轮电改重要政策为背景,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介绍了电力市场基本运营交易概况,梳理了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历程,阐述了新电改的相关现状。总结了电力市场优化策略与均衡分析已有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评价。介绍了本文所运用的相关理论概念及研究现状,对涉及的博弈方法作了概述。2、新电改提出单独核算输配电价,推动了直购电成为市场主流售电业务。由于直购电价一般低于标杆电价,而直接交易电量又要在年度计划电量分配中按容量扣除,发电商可能面临“量价齐跌”的境况。本文对直购电业务中发电商为防止收益下滑,彼此在竞争中产生的互利合谋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引入轻微利他偏好表示发电商之间的适度合作,构建了发电商之间多头Cournot竞合博弈模型,建立了互利水平与均衡最优交易电量(价)的量化关系,分析了互利竞合水平变化对各均衡变量的影响,得到了平抑竞合电量波动且衡量市场竞合程度的电价补贴指数,结合案例讨论了竞合关系得以实现的优化决策域及其稳定性的判定;进一步建立发电商之间长期竞合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发电侧长期竞合均衡的必要条件,建立了交易发电量、利他因子、贴现因子之间的量化函数关系,在案例中验证并实现了对长期竞合关系稳定性的判定及调整。3、售电侧市场化改革提出多途径培育售电主体,发电企业得以通过发售电一体化运营模式切入售电市场,实现电力全产业链经营。本文对发售电一体化发电集团内部利益博弈中发电与售电主体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考虑彼此互利条件下,构建了“一对多”模式的双方Leontief竞合博弈模型。分情境求解了双方竞合最优均衡电量(价),并将竞合博弈转化为BLPP模型,利用K-K-T条件及GA算法求解。通过案例仿真,进一步得到了双方竞合策略优化解集,发现了售电商竞合最优策略,找到了提升系统整体利润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互利竞合关系对双方各均衡变量的影响,揭示了一体化运营的发电集团超额利润的流向。4、独立售电商是售电侧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数量众多的重要主体形式。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长期交易博弈中,电力市场逐步形成“多买-多卖”的复杂群体格局。本文对双方电力购销业务中日渐频繁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行研究。基于互利条件下,分别构建了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两种渠道模式下主从竞合博弈模型,求解了竞合最优均衡电量(价),通过互利水平变化对各均衡变量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影响与渠道模式选择的相关性;进一步构建双方长期竞合演化动力模型,分情境量化表示了利他因子可行域,结合案例实现了对双方竞合关系的演化稳定策略的判定,指出了影响双方演化路径及结果的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实现了对双方竞合关系演化方向的量化调整。

吴军[3](2020)在《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开放制造旨在基于开放资源的原则,以开放的、协作的和分布式的方式生产产品,它不但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而且支持在整个价值链上的知识和服务的共享和交换。延迟策略旨在将产品分化推迟到供应链末端。开放制造使得在产品设计阶段便可对更多的延迟活动进行选择匹配和优化,并且延迟策略的成功实施,也必须要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考虑到它的应用。然而,当前对延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上,且往往是基于事先已经固定好的产品架构,对产品设计与延迟实现之间的内在交互影响关系关注较少。本文强调这种内在交互影响关系,并基于开放制造环境提出了一种动态延迟设计问题,它主要指将产品架构与延迟实现进行关联协同设计。而在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主体间的关联决策与优化问题,这种关联决策往往具有主从结构关系。因此,本文提炼出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具体如下:(1)研究产品族设计与延迟实现之间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并同时考虑到供应商决策的影响,相应地,提出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通过构建在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间的主从交互决策框架,提出了以制造商为主、多个供应商和延迟承包商为从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分析法和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2)进一步考虑到每个延迟产品模块对延迟类型及相应承包商可能会有不同的最优选择,提出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通过分析它们之间内在的交互决策框架,构建了以产品族设计为主、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为从的0-1整数非线性双层规划模型。采用嵌套遗传算法来求解,并应用于智能冰箱产品族案例,最后将结果与传统两阶段法和集成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3)进一步考虑到延迟承包商的分包或关联配套行为,提出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决策的三层主从关联优化问题。构建了以制造商为主者、多个承包商为从者及多个子承包商为子从者的三层动态博弈框架,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建立了三层博弈理论模型。结合分析法和嵌套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并对提出的延迟成本和需求两个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4)考虑到延迟实现中的不同延迟方式和生产技术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提出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构建了以绿色产品族设计为上层、低碳延迟实现为下层的主从交互机制,提出0-1整数非线性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嵌套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绿色电动汽车延迟案例,并将结果分别与两阶段法、集成法以及不考虑环保的主从关联优化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赵威[4](2020)在《考虑消费者满意度和参考价格效应的药品供应链微分博弈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着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目前我国对药品市场监管十分严格,药品零售企业所经营的药品同质化严重,因此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为数不多的市场,质量和服务水平将成为关键性因素。而药品供应链竞争的重点也开始转向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服务控制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进而提高消费者忠诚上来。此外消费者的社会感知会影响其对药品品牌的评价,随着药品价格信息的不断透明化,当消费者进行购买选择时,经常会受到参考价格效应的影响。本文在考虑消费者满意度和参考价格效应影响的前提下,基于药品供应链中制造商的质量控制以及零售商的服务控制建立模型,运用微分博弈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为药品供应链参与企业理性做出决策策略提供参考,同时为企业合作提供建议。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创新性,并且对药品供应链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涉及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包括药品供应链的概述以及微分博弈中的两种计算方法。第三部分则运用微分博弈理论,探讨药品供应链系统在消费者满意度影响下,考虑药品质量控制和服务控制时的均衡问题,并建立HJB方程求解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协同合作博弈三种情形下供应链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第四部分考虑到参考价格对消费者药品选择的积极影响,构造基于参考价格的需求函数,并结合药品质量控制和服务控制建立动态模型,运用汉密尔顿函数求解三种博弈情形下的最优策略问题,为各个参与方提供参考。第五部分综合考虑消费者满意度以及参考价格的影响,分析三种博弈情形,并从现实角度提出建议。结果发现,药品供应链博弈策略从分散决策过渡到集中决策情形时,对药品制造商的质量控制水平、药品零售商的服务控制水平以及供应链系统利润来说都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并且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增加市场需求,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消费者预期的参考价格,从而使其接受一定幅度的价格上涨。

安玉莲[5](2020)在《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鸡肉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是人们喜爱的佳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伴随着鸡肉需求量和产量的快速增长,鸡肉质量安全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也影响着肉鸡养殖行业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导致鸡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活动不规范,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间不能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是关键。本文依据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借鉴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课题组(1)前期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结构方程计量模型分析、熵变模型分析、微分博弈分析和数据模拟仿真等方法,在论证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质量协同控制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现状描述性分析、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形成与实现机制、实现条件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依据鸡肉的生产工艺流程,阐明了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标准与关键特性,提出并论证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目标与标志、层次与内容。研究结果表明:鸡肉供应链是一种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的鸡肉具有产品整体属性,其质量标准除具有食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外,还有品类指标、营销指标、诚信指标和服务指标;为保障鸡肉质量,必须开展覆盖从养殖到屠宰加工最后到销售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协同控制;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内容涉及环境维护、投入品来源、检疫检验、档案管理、动物福利和设施配置等方面。利用来自于9省的836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质量控制水平现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认知协同水平较高,对质量标准的了解程度以及所采用的质量标准协同状况较差;屠宰加工企业的在环境维护等6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水平总体上优于肉鸡养殖场(户),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状况较差。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水平受经营特征、环境特征和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显着的正向影响;肉鸡养殖场(户)的标准认知特征、经营特征、决策者特征及环境特征对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有显着的正影响;肉鸡养殖场(户)经营特征和决策者特征对标准认知特征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运用因果分析、图析分析和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剖析了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实施质量协同控制的动力来自于降低风险、提高质量、增加收益,信息流和价格发挥传导作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消费理念、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自主的行业协会发挥促进作用,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的质量标准、充分的信息共享、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发挥保障作用。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构成主导机制,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辅助机制;增加负熵流和减少正熵流是促进两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效应的根本途径。借鉴供应链质量控制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考虑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的动态性,运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数据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验证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双方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的最优质量控制水平,明确了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与鸡肉供应链的最优值函数均大于分散博弈模式下的质量控制水平与最优值函数;当且仅当供应链总体利润分配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个体利润达到帕累托最优,双方实现质量协同控制。基于前文研究结论,从肉鸡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和消费者五个层面提出了促进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肉鸡养殖场(户)应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提升经营特征,完善企业制度,同时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屠宰加工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惩罚机制和协同度评价体系;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行业支持政策,尽快完善鸡肉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理顺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质量追溯制度;行业协会应出台协会质量标准,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职能;消费者应该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提高维权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

徐珂[6](2020)在《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Stackelberg微分对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实世界中充满着矛盾、对抗、冲突或合作等问题,微分对策作为能够通过数学方式对这些复杂问题进行有效刻画和处理的重要方法,自提出以来就备受重视。微分对策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决策者决策地位相同的这一类中,比如熟知的纳什均衡问题;在决策者决策地位不在同一层级的这一类微分对策问题(即Stackelberg微分对策)中,虽然也有较长的研究时间,但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Stackelberg微分对策问题中领导者可以预见跟随者的所有潜在的行动方案,进而结合预知信息辅助来确定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本文结合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对线性和非线性二人Stackelberg微分对策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对神经网络结构的权重更新率进行改进,设计出了新的Stackelberg微分对策控制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首先,对微分对策的诞生和发展作了回顾,并将其和典型控制理论中的最优控制进行了比较,并重点介绍了Stackelberg微分对策问题的研究现状。针对Stackelberg微分对策问题研究的不足,引入ADP方法,并对ADP的提出和发展作了简要介绍。其次,介绍了微分对策问题的基本概念和Stackelberg微分对策的基本概念,并对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基础知识以及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特别介绍了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然后,对自适应动态规划分别在线性和非线性Stackelberg微分对策问题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Riccati方程和HJI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Stackelberg均衡解的形式,再通过神经网络对求得的解进行近似,总结了基于策略迭代的自适应迭代算法,并推导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随后,借助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结果。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为自适应动态规划在Stackelberg微分对策问题上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刘胜博[7](2020)在《汽车租赁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渗透、国家政策的支持、旅游业消费升级以及二手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等一系列因素,越来越多的家庭、个人开始尝试租用各种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租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汽车租赁行业迎来了快速增长期。但是,汽车租赁行业中仍然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难题,其参与者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它们的典型特征就是缺少资金。目前,常见的融资方式有延期支付和外部融资,它们约定租赁商在期末支付货款和利息,但是对于汽车租赁这样的重资产行业来说,这无疑大幅提高了租赁商的运营成本,存在严重弊端,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还款方式,并研究了新型还款方式下的融资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由作为Stackelberg博弈领导者的生产商和作为追随者的租赁商组成的二级汽车租赁供应链,考虑了租赁商资金不足时,供应链双方在三种融资模式下的最优融资模式选择和最优策略。论文提出一种新型还款方式,该还款方式假定租赁商在期初购买汽车的贷款金额可根据租赁收入随时偿还,其贷款利息相应调整,在此基础上,根据EOQ模型,分别建立了由生产商提供的传统延期支付融资模型和可提前还款的延期支付融资模型以及由银行提供的外部融资模型这三种融资模型;然后,对模型分别进行分析求解,给出了三种融资模式下供应链双方的最优策略;接着,对融资利息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给出了最优融资利率下的最优策略;最后,综合比较了三种融资模式下,不同决策者的选择。研究表明,从租赁商的角度,当三种融资方式同时存在且融资利率外生时,租赁商会选择传统延期支付融资方式;当三种融资方式同时存在但融资利率内生时,租赁商会选择外部融资方式。从供应链双方的角度,当三种融资方式同时存在且融资利率外生时,可提前还款的延期支付融资方式最优;当三种融资方式同时存在而融资利率内生时,外部融资模式最优。为供应链双方融资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决策参考。

李莹莹[8](2019)在《内蒙古煤电企业供应链协调及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作为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依托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被公认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国电力输出大省区。内蒙古自治区在火力发电行业的发展方面目前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其中,影响全区能源供需综合平衡状况的关键所在,是关于煤电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问题。当前,自治区政府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坑口电站以及鼓励签订长期电煤协议等利于内蒙古煤电企业供应链协调的政策,但煤电企业间的矛盾还不能从根本上被协调。内蒙古煤电之争实质是煤电企业的收益分配以及电煤合同违约问题。如何在不断深入电煤市场化改革这一大背景下,使煤电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得到合理分配以及使煤电供应链成员的行为得到约束继而解决煤电矛盾,是保障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煤电供应链整体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电企业供应链的协调现状,发现一些问题。构建收益分配博弈模型,信用惩罚机制模型,电网补贴模型;对煤电企业收益分配、合同兑现行为约束、电网补贴决策进行分析。其次,根据内蒙古煤电企业相关数据给参数赋值,进行模拟仿真,得出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从内蒙古煤电企业收益分配仿真结果来看,煤电企业联营,煤炭企业收益和煤电供应链的整体收益要高于不联营情况下的收益。电力企业的收益却低于不联营情况下的收益,内蒙古煤电企业供应链的整体收益高于不联营情况下的收益而趋势为随着利他系数的增大,总收益先增加后减少。因此,为了达到煤电供应链协调的目的。需要二次分配内蒙古煤电企业供应链的收益,依据煤炭企业、电力企业以及供应链整体在联营情况下收益都要大于不联营情况下收益的原则,确定二次收益分配系数取值范围。从而达到煤电供应链各主体共赢的目的。(2)从内蒙古煤电企业长期契约信用机制仿真结果来看,采用缺货成本惩罚机制的情况下,缺货成本系数的增大会促进电煤合同履行率的提高,而利他系数的增大会使电煤合同履行率先增大后减小。采用收益惩罚机制的情况下,收益惩罚系数的增大会促进电煤合同履行率的提高,而利他系数的增大会使电煤合同履行率减小。(3)从电网公司补贴仿真结果来看,随着煤炭价格的提高,电网公司的补贴价格、补贴后上网电价和补贴系数都有所提高。内蒙古煤电企业不同的一体化程度,电网对应补贴也不同,一体化程度越高,电网补贴相对越低。因此,电网公司在对电力企业进行补贴时,应先确定相应一体化程度,制定较为合理的补贴决策。最后在实证分析及仿真结果分析基础上,分别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内蒙古煤电企业角度提出供应链协调建议。

于潼鑫[9](2019)在《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协同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建筑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建造方式,发展较为粗放,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各方协同效率低下,建造资源消耗量大,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或劳动力短缺问题。因此,综合考虑快速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改变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和预制构件供应方等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协同程度低,在实际的建设生产过程中会因为管理不当、各参与方之间配合不足等产生诸多问题,导致工程项目无法继续建设,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为了厘清产业链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提升他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同程度,本文对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协同管理做出研究,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协同关系、共享协同关系和利益协同关系,构建以项目建设方为领导方的协同发展型建筑产业链,以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描述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的内在基本特征。(2)根据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研究了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并对各方的角色关系进行了梳理。明确利益相关者之间协同管理的内容构成,分为合作协同、共享协同和利益协同,构建产业链协同管理三维耦合关系,进行产业链协同管理体系的初步构建。(3)针对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合作协同关系,探讨合作关系的建立受哪些因素影响,明确合作伙伴的选择原则与选择流程。在此基础上对合作协同效应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构建不完全信息下产业链重复博弈模型,模拟利益相关者之间是否进行合作协同的策略选择,以此构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协同管理模式。(4)在建立了合作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基于BIM技术构建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共享协同管理模式,通过演化博弈模型,模拟产业链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共享的过程,通过对BIM技术的优势分析,将其应用于产业链利益相关者信息共享协同管理系统中,分析各方之间信息共享协同管理模式。(5)通过Stackelberg寡头竞争模型的构建,在产业链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主从决策关系,对其利益协同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建设方和施工总承包方协同关系为例,针对建设项目工期与成本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遗传算法进行量化求解,并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和分析,寻找各方之间关系稳定平衡点,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产业链利益的均衡合理分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验证分析,构建出产业链利益协同管理模式。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博弈论应用与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协同管理研究中,通过对产业链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进行动态模拟,对协同效应进行分析,并预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发展,对丰富和完善产业链协同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以项目建设方的角度建立了产业链协同管理模式,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建筑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在建筑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各企业之间能够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协同发展模式,对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发展以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周健,金剑[10](2018)在《双渠道零售商与纯网络零售商定价时间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在双渠道零售商和纯网络零售商构成的多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别建立了以纯网络零售商为主方和以双渠道零售商为主方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博弈模型,比较了不同定价时间策略下,电子渠道的市场规模、双渠道零售商电子渠道的市场规模占整个电子渠道市场规模的比例对供应链成员最优定价的影响.最后,应用数值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均衡状态下渠道均衡价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零售商的电子渠道最优定价水平都随各自电子市场份额的增大而增大;当纯网络零售商优先定价时,双渠道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是先制定全渠道低价策略,等到其电子市场份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维持传统渠道的低价策略不变,同时逐渐提高电子渠道的价格.

二、一类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类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主体主导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案: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生鲜农产品
        2.1.2 绿色生鲜农产品
        2.1.3 普通生鲜农产品
        2.1.4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2.1.5 供应商主导
        2.1.6 零售商主导
    2.2 理论基础
        2.2.1 效用理论
        2.2.2 需求函数理论
        2.2.3 价格理论
        2.2.4 博弈论
        2.2.5 最优化理论
        2.2.6 供应链的协调契约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及特点研究
        2.3.2 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2.3.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3.4 政府补贴效率研究
    2.4 本章小结与问题提出
3 零售商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
    3.1 问题提出
    3.2 理论模型及假设
        3.2.1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最优定价策略
        3.2.2 不同情形下均衡结果的分析
    3.3 仿真分析
        3.3.1 主要参数的变化对零售商最优销售模式选择的影响
        3.3.2 主要参数的变化对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
    3.4 案例分析
    3.5 主要结论
4 供应商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
    4.1 问题提出
    4.2 理论模型及假设
        4.2.1 分散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策略
        4.2.2 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策略
        4.2.3 利润共享契约模型
        4.2.4 敏感性分析
    4.3 仿真分析
    4.4 案例分析
    4.5 主要结论
5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双边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模型及假设
        5.2.1 分散决策下的最优策略
        5.2.2 集中决策下的最优策略
        5.2.3 基于保留收益的利润共享契约模型
        5.2.4 敏感性分析
    5.3 仿真分析
    5.4 案例分析
    5.5 主要结论
6 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下生鲜供应链的政府补贴策略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模型及假设
        6.2.1 政府对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优补贴策略
        6.2.2 政府对零售商的最优补贴策略
    6.3 不同模型下均衡结果的分析
        6.3.1 合作偏好程度的变化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6.3.2 不同模型下均衡结果的比较
    6.4 仿真分析
        6.4.1 零售商具有合作偏好行为情形
        6.4.2 零售商不具有合作偏好行为情形
    6.5 主要结论
7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科研项目
    附录B.第3章主要结论的证明
    附录C.第4章主要结论的证明
    附录D.第5章主要结论的证明
    附录E.第6章主要结论的证明
致谢

(2)基于互利的发电和售电交易主体竞合均衡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电力市场相关概况
        1.2.1 电力市场运行模式
        1.2.2 电力市场交易类型
        1.2.3 电力市场发电侧定价机制
        1.2.4 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状况
    1.3 电力市场优化策略与均衡分析方法现状
        1.3.1 非博弈论研究方法
        1.3.2 基于博弈论研究方法
        1.3.3 相关研究评价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合作竞争理论
        2.1.1 竞合内涵与特征
        2.1.2 竞合研究现状
    2.2 利他理论
        2.2.1 利他与合作
        2.2.2 轻微利他均衡
        2.2.3 利他研究现状
    2.3 博弈论相关方法
        2.3.1 重复博弈
        2.3.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3.3 演化博弈
第3章 直购电交易模式下发电商竞合决策模型与优化策略分析
    3.1 问题与假设
        3.1.1 相关问题
        3.1.2 基本假设
    3.2 直购电模式发电商互利竞合模型
        3.2.1 Cournot互利竞合模型
        3.2.2 互利竞合模型均衡变量分析
    3.3 直购电模式发电商互利重复博弈模型
        3.3.1 互利竞合重复博弈模型
        3.3.2 互利竞合重复博弈分析
    3.4 案例与仿真
        3.4.1 互利竞合模型仿真分析
        3.4.2 利他重复博弈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售电一体化发电集团各主体竞合决策模型与最优策略研究
    4.1 问题与假设
        4.1.1 相关问题
        4.1.2 基本假设
    4.2 发售电一体化运营各主体互利竞合模型
        4.2.1 Leontief互利竞合模型
        4.2.2 互利竞合模型情境分析
    4.3 基于BLPP的互利竞合模型求解
        4.3.1 互利竞合模型的BLPP转化
        4.3.2 BLPP模型的GA求解
    4.4 案例与仿真
        4.4.1 模型生成求解
        4.4.2 仿真分析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竞合动力模型及演化策略分析
    5.1 问题与假设
        5.1.1 相关问题
        5.1.2 基本假设
    5.2 双边市场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互利竞合均衡
        5.2.1 发电商单渠道售电互利竞合模型
        5.2.2 发电商双渠道售电互利竞合模型
    5.3 双边市场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互利竞合演化博弈
        5.3.1 发售电系统互利竞合演化模型
        5.3.2 发售电系统互利竞合演化策略稳定性
        5.3.3 发售电系统互利竞合演化影响因素
    5.4 案例与仿真
        5.4.1 双方互利竞合系统演化动态仿真
        5.4.2 演化博弈策略影响因素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及建议
        6.1.1 研究结论
        6.1.2 相关建议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和论文情况
    1、科研工作
    2、发表论文

(3)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2.1 动态延迟设计
        1.2.2 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5.1 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
        1.5.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开放制造
    2.2 产品族设计
        2.2.1 产品族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2.2.2 产品族的研究现状
        2.2.3 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配置的关联优化
    2.3 延迟
        2.3.1 延迟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2.3.2 延迟的分类
        2.3.3 延迟的研究现状
        2.3.4 延迟的研究趋势
    2.4 双层规划
        2.4.1 双层规划的理论
        2.4.2 双层规划解的概念
        2.4.3 双层规划的求解算法
        2.4.4 双层规划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
    2.5 遗传算法
        2.5.1 遗传算法的理论
        2.5.2 遗传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2.5.3 求解双层规划问题的遗传算法
        2.5.4 遗传算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的主从关联优化
    3.1 一个动机案例
    3.2 问题描述
        3.2.1 产品族设计和供应链延迟
        3.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3.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3.3.1 供应商的优化
        3.3.2 制造商的优化
        3.3.3 延迟承包商的优化
        3.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3.4 求解方法
        3.4.1 供应商和延迟承包商的最优反应函数
        3.4.2 遗传算法
    3.5 电动汽车案例研究
        3.5.1 案例背景
        3.5.2 计算结果
        3.5.3 灵敏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的主从关联优化
    4.1 一个动机案例
    4.2 问题描述
        4.2.1 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
        4.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4.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4.3.1 参数符号和决策变量
        4.3.2 上层优化
        4.3.3 下层优化
        4.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4.4 求解算法
        4.4.1 嵌套遗传算法
        4.4.2 编码与算子
    4.5 智能冰箱案例研究
        4.5.1 案例背景
        4.5.2 模型求解
        4.5.3 结果和分析
        4.5.4 灵敏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决策的三层主从关联优化
    5.1 一个动机案例
    5.2 问题描述
        5.2.1 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
        5.2.2 三层的博弈结构
    5.3 三层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5.3.1 符号与假设
        5.3.2 制造商的优化
        5.3.3 延迟承包商的优化
        5.3.4 子承包商的优化
        5.3.5 三层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5.4 求解方法
        5.4.1 子承包商的最优反应
        5.4.2 嵌套遗传算法
    5.5 电动汽车延迟的案例研究
        5.5.1 案例背景
        5.5.2 优化结果
        5.5.3 灵敏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的主从关联优化
    6.1 一个动机案例
    6.2 问题描述
        6.2.1 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
        6.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6.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6.3.1 上层的绿色产品族设计优化
        6.3.2 下层的低碳延迟实现优化
        6.3.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6.4 求解算法
        6.4.1 嵌套遗传算法
        6.4.2 编码与算子
    6.5 绿色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
        6.5.1 案例背景
        6.5.2 模型求解
        6.5.3 结果和分析
        6.5.4 灵敏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考虑消费者满意度和参考价格效应的药品供应链微分博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药品供应链研究现状
        1.3.2 消费者满意度研究现状
        1.3.3 参考价格效应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性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药品供应链概述
    2.2 微分博弈概述
        2.2.1 微分博弈形式表示
        2.2.2 微分博弈的基本技术
        2.2.3 动态规划技术——HJB方程
        2.2.4 最优控制技术——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
第三章 考虑消费者满意度的药品供应链微分博弈研究
    3.1 模型与假设
    3.2 分散决策情形
        3.2.1 Nash非合作博弈
        3.2.2 Stackelberg主从博弈
    3.3 集中决策情形
    3.4 比较分析
    3.5 数值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参考价格效应的药品供应链微分博弈研究
    4.1 模型与假设
    4.2 分散决策情形
        4.2.1 Nash非合作博弈
        4.2.2 Stackelberg主从博弈
    4.3 集中决策情形
    4.4 比较分析
    4.5 数值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2 食品(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3 鸡肉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4 已有观点与主要不足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鸡肉供应链
        2.1.1 鸡肉整体产品概念
        2.1.2 鸡肉的质量标准与关键质量特性
        2.1.3 鸡肉供应链的结构、特征
    2.2 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2.2.1 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
        2.2.2 鸡肉质量的影响因素
    2.3 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在鸡肉质量形成中的作用
        2.3.1 肉鸡养殖场(户)的作用
        2.3.2 屠宰加工企业的作用
    2.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
        2.4.1 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2.4.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内容
        2.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与标志
        2.4.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策略的含义与内容
    2.5 本章小结
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描述性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特征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数据来源
        3.1.3 样本数据特征
    3.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分析思路与判断依据
        3.2.1 质量协同控制认知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2.2 质量协同控制活动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认知状况的比较分析
        3.3.1 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比较
        3.3.2 质量控制标准了解程度的比较
    3.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活动的比较分析
        3.4.1 采用质量标准的比较
        3.4.2 环境维护质量控制的协同状况
        3.4.3 投入品来源质量控制的协同状况
        3.4.4 检疫检验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5 动物福利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6 档案管理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7 设施配置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1 理论分析
        4.1.2 研究假说
        4.1.3 变量说明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3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4.4 模型最终估计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分析
    5.1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机制分析框架
    5.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主导机制
        5.2.1 动力机制
        5.2.2 传导机制
    5.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辅助机制
        5.3.1 保障机制
        5.3.2 促进机制
    5.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
        5.4.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5.4.2 熵变模型构建
        5.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过程分析
        5.4.4 减少系统内部正熵,逐步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目标
        5.4.5 增加负熵流,实现促进机制
        5.4.6 减少正熵流,实现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微分博弈分析
    6.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6.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微分博弈模型
        6.2.1 Nash非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6.2.2 屠宰加工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主从微分博弈模型
        6.2.3 协同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6.2.4 比较分析
    6.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与模拟仿真
        6.3.1 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2 质量协同控制的模拟仿真
    6.4 本章小结
7 促进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
    7.1 肉鸡养殖场(户)自身的对策建议
        7.1.1 提高决策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
        7.1.2 扩大养殖规模,改善经营特征
        7.1.3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质量行为
        7.1.4 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交流沟通
    7.2 屠宰加工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7.2.1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协同
        7.2.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7.2.3 制定质量协同控制评估体系
    7.3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7.3.1 加大行业政策支持,改善外部环境
        7.3.2 健全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
        7.3.3 理顺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水平
        7.3.4 完善鸡肉质量可追溯制度
    7.4 行业协会层面的对策建议
        7.4.1 制定协会质量标准
        7.4.2 加强协会信息披露的职能
        7.4.3 加强监督和行业内部惩罚制度
    7.5 消费者层面的对策建议
        7.5.1 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和安全购买能力
        7.5.2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7.5.3 积极参与社会监督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养殖场(户)
附录二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屠宰加工企业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Stackelberg微分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分对策的研究现状
        1.2.2 自适应动态规划的研究现状
        1.2.3 自适应动态规划在微分对策中的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结构安排
2 理论基础
    2.1 微分对策相关理论介绍
        2.1.1 微分对策基础
        2.1.2 Stackelberg微分对策基本概念
        2.1.3 微分对策的一般求解
    2.2 自适应动态规划相关理论
        2.2.1 自适应动态规划基础
        2.2.2 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发展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一类线性Stackelberg微分对策问题的求解
    3.1 问题描述
    3.2 基于ADP方法的线性二人Stackelberg微分对策控制率设计
    3.3 稳定性分析
    3.4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一类非线性Stackelberg微分对策问题的求解
    4.1 问题描述
    4.2 基于ADP方法的非线性二人Stackelberg微分对策控制率设计
    4.3 稳定性分析
    4.4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汽车租赁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租赁供应链文献综述
        1.2.2 资金约束问题文献综述
    1.3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4.1 技术路线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汽车租赁供应链相关模型
    2.1 经典EOQ模型
    2.2 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
    2.3 汽车租赁供应链融资模式
第三章 资金约束下延期支付融资模型
    3.1 资金充足模型
    3.2 资金约束模型的问题描述
    3.3 资金约束模型的假设及说明
    3.4 资金约束模型的建立
    3.5 资金约束模型的求解
    3.6 资金约束模型的算例分析
        3.6.1 从供应链双方利润角度
        3.6.2 从供应链整体利润角度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金约束下可提前还款的延期支付融资模型
    4.1 问题描述
    4.2 模型假设及说明
    4.3 模型建立
    4.4 模型求解
    4.5 算例分析
        4.5.1 从供应链双方利润角度
        4.5.2 从供应链整体利润角度
        4.5.3 两种融资模型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金约束下外部融资模型
    5.1 问题描述
    5.2 模型假设及说明
    5.3 模型建立
    5.4 模型求解
    5.5 算例分析
        5.5.1 从供应链双方利润角度
        5.5.2 从供应链整体利润角度
        5.5.3 两种融资模型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种融资模式对比分析
    6.1 从租赁商角度
        6.1.1 融资日利率外生
        6.1.2 融资日利率内生
    6.2 从供应链双方角度
        6.2.1 融资日利率外生
        6.2.2 融资日利率内生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内蒙古煤电企业供应链协调及收益分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供应链协调研究
        1.2.2 煤电供应链协调研究
        1.2.3 相关研究方法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供应链管理
        2.1.1 供应链
        2.1.2 供应链管理
    2.2 供应链协调机制理论
    2.3 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章 内蒙古煤电供应链协调现状分析
    3.1 中国煤电供应链协调现状分析
        3.1.1 煤电产业发展现状
        3.1.2 中国现有煤电供应链协调机制
    3.2 内蒙古煤电企业供应链协调现状分析
        3.2.1 煤电企业发展现状
        3.2.2 煤电企业供应链协调现状
第四章 内蒙古煤电企业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4.1 模型理论简介
        4.1.1 Stackelberg主从博弈
        4.1.2 收益分配合约模型
    4.2 模型的构建
        4.2.1 相关定义及假设
        4.2.2 煤电企业收益分配机制模型
        4.2.3 煤电企业长期契约信用机制模型
        4.2.4 电网公司补贴模型
第五章 模拟仿真
    5.1 相关参数赋值
    5.2 模拟仿真
        5.2.1 煤电企业收益分配仿真情况
        5.2.2 煤电企业长期契约信用机制仿真情况
        5.2.3 电网公司补贴仿真情况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煤电企业收益分配
        5.3.2 煤电企业信用机制
        5.3.3 电网补贴
第六章 针对煤电供应链协调的对策建议
    6.1 基于企业角度
    6.2 基于政府角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协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3.2 国内研究及发展现状
        1.3.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建筑工业化及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业化概念
        2.1.2 建筑工业化概念
    2.2 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相关概念界定
        2.2.1 产业链相关理论
        2.2.2 产业链、供应链及价值链概念辨析
    2.3 利益相关者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3.1 利益相关者概念
        2.3.2 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的基本特征
    2.4 协同论及其应用
        2.4.1 协同论
        2.4.2 协同管理
    2.5 博弈论相关概念
        2.5.1 博弈论
        2.5.2 演化博弈论
    2.6 本章小结
3 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的初步构建
    3.1 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的相关者角色及关系分析
        3.1.1 建筑工业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对比
        3.1.2 利益相关者构成及协同功能定位
    3.2 利益相关者协同管理的核心内容
        3.2.1 合作协同分析
        3.2.2 信息共享协同分析
        3.2.3 利益分配协同分析
    3.3 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协同管理耦合关系构建
        3.3.1 三维耦合关系概念及产业链协同概念
        3.3.2 产业链协同管理耦合关系分析及构建
        3.3.3 产业链协同管理耦合关系特点
    3.4 本章小结
4 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合作协同管理模式
    4.1 合作协同基础
        4.1.1 合作协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4.1.2 合作伙伴的选择原则
        4.1.3 合作伙伴的选择流程
    4.2 合作协同效应模拟分析
        4.2.1 产业链中的“囚徒困境”
        4.2.3 不完全信息下产业链重复博弈
    4.3 产业链合作协同管理模式构建
        4.3.1 合作协同关系的建立
        4.3.2 合作协同管理模式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5 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共享协同管理模式
    5.1 信息共享协同基础
        5.1.1 BIM技术概述
        5.1.2 BIM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5.1.3 BIM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5.2 信息共享协同效应模拟分析
        5.2.1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5.2.2 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5.3 基于BIM的产业链信息共享协同管理模式构建
        5.3.1 设计方与施工方的信息共享
        5.3.2 施工方与供应方的信息共享
        5.3.3 建设方与施工方的信息共享
    5.4 本章小结
6 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利益协同管理模式
    6.1 利益协同基础
        6.1.1 利益的表现形式
        6.1.2 利益协同影响因素
        6.1.3 利益协同原则
    6.2 利益协同效应模拟
        6.2.1 产业链利益分配决策模式
        6.2.2 建设项目产业链利益分配主从决策模式
        6.2.3 基于Stackelberg的产业链利益分配主从决策模型的构建
    6.3 利益协同效应案例分析
        6.3.1 项目概况
        6.3.2 模型构建及求解
        6.3.3 敏感性分析
    6.4 产业链利益协同管理模式构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双渠道零售商与纯网络零售商定价时间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描述及模型
    1.1问题描述与假设
    1.2模型构建
2模型求解
    2.1以纯网络零售商为主方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博弈模型
    2.2以双渠道零售商为主方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博弈模型
3数值试验
    3.1γ对定价策略的影响
    3.2α对定价策略的影响
4结论

四、一类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主体主导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策略研究[D]. 闻卉.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1)
  • [2]基于互利的发电和售电交易主体竞合均衡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D]. 蒋岚翔. 贵州大学, 2020(01)
  • [3]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D]. 吴军. 天津大学, 2020(01)
  • [4]考虑消费者满意度和参考价格效应的药品供应链微分博弈策略研究[D]. 赵威. 青岛大学, 2020(01)
  • [5]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D]. 安玉莲.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6]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Stackelberg微分对策的研究[D]. 徐珂.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汽车租赁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研究[D]. 刘胜博.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内蒙古煤电企业供应链协调及收益分配机制研究[D]. 李莹莹.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9(01)
  • [9]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协同管理研究[D]. 于潼鑫.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10]双渠道零售商与纯网络零售商定价时间策略[J]. 周健,金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标签:;  ;  ;  ;  ;  

一种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