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手稿

《中华医学杂志》手稿

一、《中国医刊》稿约(论文文献综述)

林勇明,梁庆福,魏淑贞,杜永成,戴志松,黄智忠,赵永,林建,陈丹声,李卫林,柳珍妮,陈代权,陈江芬,周银发,林淑芳[1](2017)在《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肺结核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和结核病的影响因素,为完善结核病和NTM肺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福建省2014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发现的所有NTM肺病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现NTM肺病患者16例(30.19%),肺结核患者37例(69.81%)。单因素分析显示,NTM肺病患者与肺结核患者在流调点经济类型、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人均收入的比例、胸片病灶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9.10、9.73,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TM肺病患者的肺部病灶比较轻微(P<0.05)。结论福建省NTM肺病疫情严重,但未引起充分重视。临床中针对城镇、胸片病灶比较轻微、缺少细菌学依据仅根据临床诊断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应该尽快通过菌种鉴定进一步明确诊断。

《中国医刊》编辑部[2](2012)在《《中国医刊》杂志征集通讯员的通知》文中认为为加强与广大读者的沟通,更好满足读者需求,《中国医刊》杂志现征集通讯员,具体要求如下:一、通讯员的任职条件1.在医院工作的医药卫生人员。2.热爱新闻出版工作,能够认真履行通讯员职责。3.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能够深入临床,善于调研,有一定组织能力。二、通讯员的职责

《中国医刊》编辑部[3](2007)在《《中国医刊》杂志征集通讯员的通知》文中指出

马雅君,王丽琴[4](2001)在《更名期刊的集中排架法》文中指出通过对更名期刊的分析归纳 ,总结出期刊更名的若干原因及由此引起的 ISSN、CN的变化 ,并根据期刊发展规律、期刊分类标准和读者使用方便率 ,对更名期刊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的分类方法 ,即“集中分类 ,同类区分 ;分散着录 ;集中排架”分类方法

梁京[5](2001)在《选择投稿对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认为1.寻找专业对口杂志 每种医学期刊都有其特点与风格,作者投稿时应首先选择与自己论文“专业对口”的杂志作为投稿对象。在选定几个投稿目标后,再应根据其用稿特点、威望因素、出版周期

刘致含,熊坚,张琦,马瑷瞳,刘嘉程,王开龙,王雄将[6](2021)在《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脑电康复的可视化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围绕"脑电康复"进行系统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究脑电康复的发展情况、研究热点,为脑电康复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发表年限设置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经筛选后将符合本研究主题的145篇文献为基础数据,利用CiteSpace.V.5.6.R5软件对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我国脑电康复相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文量总体不断上升;脑电康复研究的研究群体呈现出比较集中的趋势,季林红、刘爱贤、方伯言、李翀等为核心作者,带动了脑电康复的研究与发展;高校及高校附属医院是现阶段脑电康复研究领域的主力,但机构间的合作相对缺乏;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发现热点为脑电、卒中运动康复、个性化、脑电交互、闭环训练,聚类分析得到主要由8个聚类,包括认知康复训练、脑电生物反馈、康复、康复治疗、运动康复等;研究趋势由康复基本理论的研究逐渐转向对康复对象和脑电康复技术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是刊载脑电康复研究最多的期刊;《脑电信号控制康复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是热点论文被引最多的。结论: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动态和趋势分析功能对脑电康复相关文献的发表趋势、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期刊以及高引论文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探索脑电康复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为今后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敖玉涵[7](2021)在《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中医证治及方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并总结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的证候要素、证候特征与证候演变规律;探究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有效中医治法;阐明导师张明雪教授临床所用基本方“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内各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疾病靶点,并对筛选出来的主要靶点及通路进行预测分析;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从证候类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临床诊病思维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材料与方法:1.通过全国多中心、多地区(涵盖全国东北、西北、华北、东南、西南、华南六大地区)的大样本临床专家问卷调查,采用《冠心病合并病证候要素、证候特征及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部分)》,选择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症状群)作为统计学手段,得出各阶段中医证候要素,根据应证组合规则确定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的证候类型及特征,并总结各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2.以“中医疗法,中医治法,中西结合,冠心病合并心衰,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作为主题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CNKI、CBM、万方、VIP数据库内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经剔除重复文献并阅读摘要和全文后,筛选出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后续的网状Meta分析,以获得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常用有效治法及治法之间的疗效差异。3.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检索并筛选“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中每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出其中的关键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Digsee、TTD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靶点。将二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进行PPI分析以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在Cytoscape中使用Cytohubba插件得到枢纽基因,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枢纽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富集分析,以探索潜在靶点可能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从而获得“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活性分子与潜在的分子机制。最终,利用Auto Dock Tools1.5.6软件将得到的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筛选出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经过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4个阶段逐一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各阶段证候要素,并根据应证组合原则得出每个阶段的证候类型及特征如下:(1)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心衰阶段包括两个中医证型:心脾两虚证,气虚冲逆证;(2)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阶段包括五个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脾不调证,湿阻气结证,(肾)阳虚饮停证;(3)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阶段包括四个中医证型:宗气虚乏证,饮停阻络证,肾虚水泛证,寒饮阻络证;(4)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终末阶段包括两个中医证型:喘脱亡阳证,水气凌心证。其中各阶段内,气虚、阳虚贯穿始终,痰饮、瘀血是影响病情转归的重要证候要素。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如下:(1)进入前心衰阶段:患者初期心功能尚无明显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病性多以气虚为主,可因恣食肥甘厚味,或有烟酒嗜癖,或因外感寒邪,劳累体倦,或长日忧思、或郁怒伤肝而影响心、肝、脾的功能,自此步入心力衰竭前心衰期而见心脾两虚、气虚冲逆之证,但病情较轻,易于恢复;(2)由前心衰阶段-前临床阶段:如果在前心衰阶段未对患者实施干预,或患者未曾远离危险因素,病情可发生进展,逐渐由虚性病性发展为本虚标实之证,可见心中气血亏耗渐重,心脏结构已发生改变,气虚累及阴阳,并出现水湿、血瘀等实邪,叠加于原本气虚、气滞之上,使肾中元阳虚弱之象逐渐显露,心阳亏虚情况加重,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湿阻气结、(肾)阳虚饮停之证,虽症状增多,牵涉脏腑功能广泛,但病情不至深重,适当干预仍能及时阻止疾病进展;(3)由前临床阶段-临床阶段:在前临床阶段的基础上,如若患者因冠心病或心力衰竭征象未显而未加重视,不予干预,则原有痰饮、水湿、气滞、瘀血等实邪可通过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迅速耗伤五脏气血,阻碍水液代谢、精微运化、气机摄纳,病机趋于复杂,进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阶段,水饮、痰瘀搏结,气虚更甚,阴阳两虚,实邪难祛,可见宗气虚乏、饮停阻络、肾虚水泛、寒饮阻络之证,并向危重态势发展;(4)临床阶段-终末阶段:此为病情发展最深重或危重时期,患者生活质量极差,阳气殆尽,阴阳水火不相续接,坎离不济,金不从革,木不曲直,中土气机失于斡旋,病情深重,有时时欲脱之象,或至昏睡等浅昏迷症状,此阶段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受损严重,并可呈进行性加重,多器官受累缺血缺氧,故可见各器官功能衰竭甚至休克之症,病情深重,已难转圜。2.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61个RCT研究,样本量共计5827例,涉及益气+养阴、益气+利水、益气+活血、益气+温阳+利水、益气+温阳、益气+通脉共6种中医治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总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治疗效果方面,益气+温阳+利水+常规治法为最优治疗方案,结合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此种治法可主治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肾)阳虚饮停证、临床期肾虚水泛证,以及终末期水气凌心证,因此对于本病中后期阶段患者,见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或症见胸痹、心悸、气喘、外周水肿等阳虚水饮内停之证,可使用益气温阳利水之法,有助于改善患者射血分数与临床症状;(2)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T-pro BNP的改善而言,益气+养阴+常规治法为最优治疗方案,结合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型亦多见于前临床期,常见肝肾阴虚、心肝血虚等阴虚之证,病情较轻,但又可因本虚生标实,出现痰瘀轻证,因此可对此类患者采用益气养阴之法,不仅可补气阴之分,巩固阴气凝敛之用,降低血浆NT-pro BNP水平以改善心功能,缩小心室容积,更寓“阴中求阳”,以防疾病向下一阶段进展出现阴阳皆虚之候;(3)益气+通脉+常规治法可最优增加病患的六分钟步行距离,结合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此治法所针对的证候可对应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气虚血瘀证、湿阻气结证、(肾)阳虚饮停证,临床期饮停阻络证、肾虚水泛证、寒饮阻络证,终末期水气凌心证,此时予以益气通脉之法,可纠正气虚之象,祛除瘀血、痰饮等痹阻经气之邪,恢复脉道畅通,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以上所得Meta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符合网状Meta分析的预测排序,结果可靠。3.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具有主要活性作用的关键蛋白有10个,分别为:槲皮素、β-谷甾醇、1,7-二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烯、7-O-methylisomucronulatol、刺芒柄花素、黄芩苷、黄芩素、柚皮素、豆甾醇、卡文定碱,可能是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中各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构建182个共有靶点基因的PPI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前10个核心关键靶点分别为AKT1、TP53、JUN、STAT3、BCL2L1、CDKN1A、CDK2、IL10、CCND1、MYC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细胞凋亡、AGE-RAGE信号通路极有可能是本研究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调控激酶活性、干预配体-受体结合;细胞组分结果提示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是核心靶点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分布区域;在生物学过程方面,处方主要影响人体对有毒物质、无机物、脂类、脂多糖的反应,同时在活性氧代谢过程起到一定作用,并能够影响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活性成分与靶点受体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MMP9与刺芒柄花素结合效果最佳,其次按序为:MMP9与山奈酚、MAPK8与β-谷甾醇、MMP9与β-谷甾醇、VEGFA与刺芒柄花素。结论:1.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期病机复杂,证候繁多,诊治之时需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抓住关键证型加以干预。疾病初期病情较浅,尤以本虚为主,但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发生痰、水、瘀互结之证,难以转圜。前心衰期和前临床时期是本病的关键阶段,此时患者的症状不甚明显,亦或出现非心脏疾病证候,但临床施治时如能在此阶段高危人群中把握关键证候要素、证候特征,提纲挈领,在病机尚未形成时遏制态势发展,患者即可良好向愈,延缓疾病进展,有效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2.基于网状Meta分析结果可知,益气温阳利水法、益气养阴法和益气通脉法均为临床常用治法,但三种治法各有侧重,基于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益气温阳利水法适用于本病中后期阶段患者,见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或症见胸痹、心悸、气喘、外周水肿等阳虚水饮内停之证;益气通脉法适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以及终末期水气凌心证,见患者运动耐量下降、或见气虚、痰瘀痹阻之象;益气养阴法多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此阶段病情较轻,此时加以干预可显着改善患者预后、延缓疾病进程,因此对于此阶段中经检查发现已进展为结构性心脏病但临床未产生明显心力衰竭症状,或者病情处于慢性缓解期的本病患者,应根据所见气阴两虚证候善用益气养阴法治疗,从而有效把握最佳治疗先机。3.基于网络药理学结果可知,导师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所用基本方“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特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可抗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血脂,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肌与组织细胞损伤;能通过干预细胞凋亡通路减少心肌细胞缺失,通过阻断AGE-RAGE通路延缓心肌纤维化进程。因此本方可通过上述机制有效逆转心室重构,纠正心室代偿性增大,恢复心肌组织顺应性、降低僵硬度,防止病情向疾病下一阶段进展,可作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关键过渡阶段的良好基础方。此外,在临证之时,还应注意根据患者症状结合本基础方适当给予活血、化痰类中药,方可减轻患者痰瘀轻证,资助本方延缓疾病进程之功。4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证候类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诊疗思维过程中应重视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法-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本文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得出结论,气阴两虚证是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的临床常见证候,且为本病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接着采用网状Meta分析结果证实益气养阴法是本病临床常用中医治法,可通过改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T-pro BNP水平来延缓疾病进程、扭转疾病转归,最后经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导师临床所用治疗本病气阴两虚证基本方“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的活性成分能与疾病蛋白稳定结合,从而为本病的证候类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诊疗过程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许芳菲[8](2014)在《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作时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室早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并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努力提高室早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不仅可以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且副作用少,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相较其他西药,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得到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将对目前口服中药干预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可靠地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为今后该领域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研究目的:评价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搜索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文献891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最终纳入研究14个,共1330例患者,其中中药治疗组667例,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663例。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均≥2分。对14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P分析结果:RR (random)=1.16,95%CI[1.06,1.26], P=0.002<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ITT分析结果:RR (random)=1.15,95%CI[1.05,1.25], P=0.002<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P分析与ITT分析结果均表明口服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研究结论:根据当前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是有效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申浩,艾青华,谢雁鸣,郝洋,胡晶,张越伦[9](2013)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2期),Medline(19502013.2),EMbase(19802013.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3.2),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52013.2)万方数据库(19902013.2),纳入有关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手册"对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Version5.1.0)"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829名受试者,均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在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的临床疗效[OR=3.91,95%Cl(2.63,5.83)],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0.08,95%Cl(0.05,0.12)],每搏输出量(SV)[MD=9.42,95%Cl(6.61,12.22)],心脏指数(CI)[MD=0.60,95%Cl(0.46,0.73)],心输出量(CO)[MD=0.98,95%Cl(0.61,1.36)],降低脑力肽浓度(BNP)[MD=-139.05,95%Cl(-211.08,-67.02)]方面优于常规治疗。治疗期间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西医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提高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增加了该次系统评价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张翠红,马晓芃,洪珏[10](2012)在《从编辑角度谈针灸科研论文的撰写》文中指出从编辑角度阐述当前针灸科研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投稿时的注意事项,以帮助针灸科研人员提高科研论文的写作水平,增加论文发表的机率,从而促进针灸学知识的传播与交流,进一步提高针灸的国际影响力。

二、《中国医刊》稿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医刊》稿约(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肺结核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患者来源
        1.1.2 菌株来源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2.3患者的发病及就诊情况
3 讨论

(4)更名期刊的集中排架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 期刊更名后内容有变化,扩大了版面、增加新内容
    1期刊改名后,报道内容,侧重点有偏移
    2刊名无变化,内容有变化
    3主刊名被淘汰,分辑名升级为主刊名
    4一刊吞并一刊,刊物重新命名
二 刊物的内容、风格均无变化,因某种原因更改刊名
    1学校学报类期刊因为改换校名而更改校报名称
    2因为版权问题而改名
    3原因不明的期刊更名

(6)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脑电康复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时间趋势
    2.2 发文作者分布
    2.3 发文机构分布
    2.4 关键词分析
    2.5 关键词聚类
    2.6 研究热点分析
    2.7 发表期刊分析
    2.8 高引论文分析
3 小结

(7)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中医证治及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中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张明雪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经验的分子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室性早搏的现代医学诊治进展
        1 室性早搏的基本概念
        2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3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
        4 室性早搏的分类
        5 室性早搏的诊断
        6 室性早搏功能性与器质性的鉴别诊断
        7 室性早搏的检查方法
        8 室性早搏的治疗
        9 室性早搏的预后
        10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室性早搏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与症状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研究
        4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系统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检索策略
        4 研究质量评价
    研究结果
        1 研究筛选过程
        2 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
        3 进入Meta分析文献的基本情况
        4 纳入试验的质量评估
        5 Meta分析
    讨论
        1 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实施与质量评价
        2 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要点
        3 系统评价的资料分析
        4 本系统评价存在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评价指标
    1.4 电子检索策略
    1.5 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1.6 数据整理与分析
    1.7发表偏倚评估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的结果
    2.5 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2.6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1 有效性分析
    3.2 安全性分析
    3.3 本研究局限性

(10)从编辑角度谈针灸科研论文的撰写(论文提纲范文)

1 论文撰写中的常见问题
    1.1 整体结构不完整
    1.2 前置部分存在的问题
        1.2.1 标题不恰当
        1.2.2 摘要撰写不规范
    1.3 正文部分存在的常见问题
        1.3.1 缺少相关的标准
        1.3.2 缺少随机分组方法的说明
        1.3.3 治疗方法交待不清
        1.3.4 统计方法应用不当
        1.3.5 脱落病例情况未交待
    1.4 后置部分存在的常见问题
        1.4.1 缺少相关声明
        1.4.2 参考文献着录不严谨
2 应对策略
    2.1 整体结构应完整
    2.2 标题宜贴切醒目
    2.3 摘要撰写要规范
    2.4 相关标准须完备
    2.5 随机分组方法应说明
    2.6 治疗方法要详述
    2.7 统计方法选择要恰当
    2.8 脱落病例情况要交待
    2.9 参考文献着录要严谨
3 结语

四、《中国医刊》稿约(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肺结核病例对照研究[J]. 林勇明,梁庆福,魏淑贞,杜永成,戴志松,黄智忠,赵永,林建,陈丹声,李卫林,柳珍妮,陈代权,陈江芬,周银发,林淑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7(09)
  • [2]《中国医刊》杂志征集通讯员的通知[J]. 《中国医刊》编辑部. 中国医刊, 2012(11)
  • [3]《中国医刊》杂志征集通讯员的通知[J]. 《中国医刊》编辑部. 中国医刊, 2007(04)
  • [4]更名期刊的集中排架法[J]. 马雅君,王丽琴.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 [5]选择投稿对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 梁京. 中西医结合“四种耳病”学术会汇编, 2001
  • [6]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脑电康复的可视化分析[J]. 刘致含,熊坚,张琦,马瑷瞳,刘嘉程,王开龙,王雄将.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
  • [7]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中医证治及方药研究[D]. 敖玉涵.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8]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D]. 许芳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9]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J]. 申浩,艾青华,谢雁鸣,郝洋,胡晶,张越伦. 中国中药杂志, 2013(18)
  • [10]从编辑角度谈针灸科研论文的撰写[J]. 张翠红,马晓芃,洪珏. 上海针灸杂志, 2012(04)

标签:;  ;  ;  ;  

《中华医学杂志》手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