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原油产量翻番

塔里木原油产量翻番

一、塔里木原油产量翻番(论文文献综述)

贾承造[1](2021)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进展与未来攻关方向》文中研究表明石油天然气是全球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未来10~20年全球石油生产仍将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将有较快增长。我国石油企业认真落实国家油气发展战略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形成了6大技术系列和26项重大技术,上游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整体大幅提升,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为攻克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瓶颈、实现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和技术需求,应大力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努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油气自给率。未来亟须重点攻关的方向包括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

蔡勋育,刘金连,赵培荣,刘超英,程喆[2](2020)在《中国石化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文中指出战略重组以来,中国石化上游资源战略稳步推进,构建了由东部到西部、由石油到油气、由常规到非常规及新能源的发展格局,形成了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新能源有序推进、海外油气业务持续优化、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2016年以来,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着,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储量、产量实现大规模增长,东部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增储建产,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建产,四川盆地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海外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展望未来,中国石化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优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结构、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效益开发,实现规模增储上产,确保"七年行动计划"目标顺利实现。

王旭辰[3](2017)在《新疆石油工业研究(1949—1966)》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新疆的石油资源对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后,国家大力支持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新疆的石油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1949—1966年期间,新疆的石油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原先的仅有新疆独山子一处油田,发展到南北疆都发现了新的油田,并对这些油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新疆的石油产量不仅满足了新疆的社会需求,而且还将部分油品运往内地,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民国时期的新疆石油开发的主要发展历程和取得成绩,并分析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工业未能取得较大成绩的原因;第二部分叙述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时期的新疆石油工业建立的国内外背景以及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第三部分叙述1955—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和南疆地区油田的初步开发;第四部分叙述60年代新疆油田全面调整的原因、措施和意义;第五部分阐述1949-1966年新疆石油工业的主要成就及不足之处;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建国后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原因、过程、意义,为以后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柳[4](2014)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文中认为塔中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是一长期发育的继承性古隆起,紧邻生烃坳陷,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一直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成藏地质条件与典型油气藏综合研究表明,稳定的古隆起、广泛发育的非均质储集层与多期成藏等要素的配置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的形成与分布。邻近烃源灶的古隆起及其斜坡长期稳定发育,是大油气区储集层发育的地质基础与油气运聚的指向区。碳酸盐岩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具有普遍性,造成含油气的广泛性与油气性质的多样性。储集层特性造成不规则的缝洞型油气藏群大面积断续分布,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储集层,储集层是大油气区形成与富集的关键,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和成藏的有利条件。

王毓晗[5](2014)在《《中国能源分析》翻译报告》文中认为本文2013年发表于美国能源信息署官方网站的一篇报告,由美国能源信息署官员撰写。未标明题目。由于文章原文作者对中国能源总体情况分析,故译者为该报告取名为China’s Energy Report.该报告对中国能源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进出口总额、能源运输方式等方面。该文是综述报告,属科技文体,具有语言客观,逻辑性强,句式复杂,多无主句,科技文语体特征鲜明等特点。为了在译文中再现这些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Peter Newmark所提出的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尊重原文文本特点和使用场合。但是由于语义翻译强调与原文形式上的相似,所以译文可能显得晦涩难懂,难以理解。为避免这一现象,在翻译的同时,译者还采取了Newmark提出的交际翻译法,即用通顺、合乎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语言来传递原文信息。本翻译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项目背景介绍,包括翻译项目意义、理论框架等等;第二部分是文本分析,包括文本句式和语言分析;在第三部分,笔者主要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的翻译方法以及经验总结。

查全衡,毕海滨,姚爱华,李淑珣,袁自学,周明庆[6](2014)在《中国石油上游业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中国石油上游业过去的60多年,油气快速"增储上产",未来20年将持续增长。2030年,石油产量预计达到(2.53.0)×108t,天然气产量预计达到(2 5003000)×108m3,煤层气和页岩气产量将突破1 000×109m3,均具有资源基础。认真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勇于实践、及时总结,遵循"阶段不可逾越,节奏可以加快"原则,坚持科技进步、科学决策,及时改进经营管理方式,保证足够的实物工作量投入,传承和发扬"爱国、奉献"精神等,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王万木[7](2013)在《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以新疆库车县为例》文中指出因为本人自幼生活在库车,见证了家乡的发展过程,所以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我希望通过毕业论文,研究这种变化,探究变化的原因、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我国民族地区大多是蕴含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资源开发,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给当地生态环境,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当地居民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反映了少数民族的落后。所以,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同时,库车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性,研究库车县的发展,就能更深入的了解其他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也为其他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根据研究目的,本论文初步确定以下几个部分的研究内容:1.绪论。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提出了全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中的重难点,最后是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念和理论的概述。2.库车县资源开发的现状。首先介绍了库车县的资源储备情况,其次,描述了库车县资源开发的历程。接着对库车县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数量规模、开发方式、种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状况。3.资源开发促进了库车县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就业,促进民族关系等方面描述资源开发对库车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4.资源大规模的开发所带来的现实问题。作为本文的重点,该部分综合分析库车县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这为提出对策研究打下现实基础。现实问题包括,环境恶化,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经济结构存在缺陷,资源收益的分配机制存在缺陷等内容。5.对策建议研究。通过之前的相关分析,结合库车县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如何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并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内容涉及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共同发展等方面。使得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发展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力争为当地更好的长远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学者有关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库车县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库车县资源开发的历史、现状及资源储备情况入手,从正反两个方面探析了资源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同时对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如何更好的解决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更好的开发资源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提供参考的资料与对策建议,以便更好的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汪存华[8](2013)在《新疆产业分工与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产业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都对分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分工促进技术发展,分工缩减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的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的积累。马克思认为,地域分工是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按地域空间进行的一种分工形式,分工与合作相互依存、相互给对方以保障与促进,并通过分工与合作提高效率、增进效益。杨格认为分工引起报酬递增,舒尔茨(Schultz)、霍撒克(Houthakker)、贝克尔(Becker)、杨小凯、黄有光、厉以宁等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扩展和深化,产业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八国相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有47个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达1307万人,占新疆自治区总人口的59.90%(2010年,第六次普查),是中国社会民族问题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新疆被天山自然地分割为南疆和北疆,而且南北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研究新疆产业分工与南北疆区域协调问题,防止新疆南北差距过大,对于实现和谐新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本文期望达到四个目标:第一,通过对新疆产业分工发展的历程研究,揭示新疆产业发展的变动轨迹;第二,从资源禀赋、政策、区位及社会因素等角度,探索导致新疆南疆和北疆产业经济不平衡的原因;第三,分析新疆南疆和北疆产业经济不平衡可能产生的影响;第四,提出保持新疆南疆和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新疆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对新疆地区产业差距进行测算,从不同产业角度对新疆总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揭示了地区产业差异是新疆南疆和北疆差距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揭示新疆南疆和北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从资源禀赋、政策、区位及社会因素等四大角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分析新疆南疆和北疆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框架,并运用1978~2010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还依据新疆60年间88个县级数据分析了新疆南疆和北疆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还利用偏离份额法、区位商对新疆南疆和北疆地区进行了重新分工与合理布局研究,最后借鉴适当的产业政策措施,促进新疆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创新:第一,从行政区划方面将新疆划分为南疆和北疆两个不同但有联系的行政区对新疆区域发展进行研究;第二,从四大维度揭示影响新疆南疆和北疆区域差异的深刻原因,明确南疆和北疆区域协调的关键在于产业分工。第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新疆产业分工变迁及其影响;第四,通过实证的方法对新疆产业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进行验证,得出南疆和北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建议,为新疆实现新的跨越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研究认为:新疆产业分工是南北疆区域协调问题的关键所在,南北疆发展不平衡已经对新疆产生特殊影响;新疆资源禀赋、政策因素、区位特征和社会因素的差别是导致新疆南北疆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新疆产业分工和合理布局,促进南北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李文华[9](2013)在《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既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和政治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能源发展确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坚持把能源发展战略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的深刻变化,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和地缘政治形势极不稳定等因素,使世界各国对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视程度都更为广泛和深入。作为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发展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我国传统能源资源的约束瓶颈日益显现,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压力不断增大,能源消费增长过快与能源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等制约因素,决定了未来能源发展的供需矛盾、结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能源挑战。能源发展的安全、稳定、清洁、高效,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持续健康发展,既是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如何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如何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我国能源发展全局;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以较小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我们党和政府所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应对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尝试以哲学的视野、历史的视野、实践的视野以及全球化的视野,坚持中共党史的研究角度,立足中国能源发展所处的具体历史阶段,概要阐述了我国能源资源的蕴藏情况以及能源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考察了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转变的历史脉络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国内外因素;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主要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难点问题;研究了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特点、发展经验与重点启示;探讨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论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与解决煤炭、石油、天然气发展问题的内在联系。旨在探索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供给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能源安全的目标和途径;文章还针对建立科学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完善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促进能源发展和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激发我国能源领域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巨大潜力等方面加以辩证思考,尝试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提出思路和建议。论文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轨迹,分析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不断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借鉴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论文认为在全球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确保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扩大能源领域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努力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的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在坚持平等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下,不断增强与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国际能源组织的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夏丽洪,郝鸿毅,葛玉周[10](2013)在《2012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文中指出2012年,全国油气新增探明储量继续较快增长,其中新增石油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7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技术可采储量5008亿立方米;全国油气产量继续稳步增长,其中原油产量为2.07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1067亿立方米;炼油工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5.75亿吨/年;全年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合计达到2.82亿吨,同比增长5.5%。同时,炼化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油气战略通道和国内骨干管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原油管道868千米,成品油管道873千米,新增天然气管道超过5000千米;LNG接收站建设高速推进;跨国油气并购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三大石油公司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的合作,并深入推进专业化重组;但受油气价格管制等因素影响,三大公司经营利润同比均出现明显下滑。

二、塔里木原油产量翻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塔里木原油产量翻番(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进展与未来攻关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油工业上游概况
    1.1 全球石油工业上游概况
    1.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概况
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进展
    2.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情况
    2.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主要科技进展
        2.2.1 陆上油气勘探技术系列
        2.2.2 陆上油气开发技术系列
        2.2.3 工程技术系列
        2.2.4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2.2.5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2.2.6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3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油气增储上产
    3.1 支持国家油气储产量目标实现,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
        3.1.1 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突破,实现我国天然气工业跨越式发展
        3.1.2 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进步,支持我国陆上多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0×108t/a
        3.1.3 高含水提高采收率、低渗透和稠油开发技术进步,支撑我国原油长期稳产
        3.1.4 石油工程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促进新兴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3.1.5 海洋深水工程技术装备重大突破,支持我国海洋油气快速发展
        3.1.6 海外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特色技术,支持石油工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3.1.7 页岩气、煤层气与页岩油(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重大突破,开辟了非常规油气新领域
    3.2 新形势下举国体制的科技创新改革实践,助推油气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3.2.1 立足传统石油工业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
        3.2.2 建立企业牵头的专项组织管理体系
        3.2.3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3.2.4 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3.3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重点攻关方向
        3.3.1 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3.3.2 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3.3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3.4 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
        3.3.5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3.6 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4 结论

(2)中国石化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发展形势
    1.1国内油气业务稳步推进
    1.2新能源业务有序推进
    1.3海外油气业务持续优化
    1.4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1.5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
    1.6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主要勘探进展
    2.1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持续拓展
        2.1.1塔里木盆地特超深层发现顺北整装油气田
        2.1.2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发现3个千亿立方米规模储量阵地
        (1)川西雷口坡组储量规模持续扩大。
        (2)四川盆地茅口组勘探取得重要发现。
    2.2东部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实现效益增储建产
        2.2.1济阳坳陷潜山勘探再现新活力
        2.2.2济阳坳陷深层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
        2.2.3溱潼凹陷西斜坡实现规模商业发现
    2.3中西部碎屑岩勘探实现重要商业发现
        2.3.1准噶尔盆地西缘实现持续增储上产
        2.3.2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天然气勘探实现商业发现
        2.3.3四川盆地陆相中浅层天然气勘探实现商业发现
    2.4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
        2.4.1发现探明威荣页岩气田,实现3500~3800m深层页岩气商业发现
        2.4.2綦江东溪构造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2.4.3盆缘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2.5银额盆地勘探取得新突破
3发展战略
    3.1发展目标
        3.1.1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1)实现石油增储稳产。
        (2)实现天然气大发展。
        3.1.2优化发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结构
        3.1.3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3.1.4有序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
        3.1.5全面提升石油工程与机械制造装备能力
    3.2保障措施
        (1)加大勘探开发投入。
        (2)加大风险勘探力度。
        (3)加大效益开发力度。
        (4)加强科技创新。
        (5)加快信息化建设。
4结语

(3)新疆石油工业研究(1949—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新疆石油工业
二、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时期的新疆石油工业 (1950-1954)
    (一)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的国内外背景
        1、中苏石油公司成立的国内因素
        2、中苏石油公司成立的国际背景
    (二)中苏石油公司的成立
        1、《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协定》的谈判与签订
        2、中苏两国合办公司引起的风波
    (三)中苏石油公司时期的主要活动
        1、独山子油矿恢复生产的措施
        2、中苏石油公司时期的生产情况
        3、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结束
        4、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历史贡献
        5、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时期存在的不足
三、新疆石油管理局时期的新疆石油工业(1955-1960)
    (一)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
        1、围绕要不要开发克拉玛依油田的争论
        2、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
    (二)克拉玛依油田的初步开发(1956—1958)
        1、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初步开采
        2、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加工
    (三)大跃进时期的克拉玛依油田(1958—1960)
        1、大跃进时期的克拉玛依油田生产情况
        2、“大跃进”后克拉玛依油田生产面临的问题
    (四)南疆地区的依奇克里克油田的开发
四、60 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克拉玛依油田
    (一)60 年代油田调整的原因
        1、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地质资料数量少、准确度低
        2、在油田生产中采用放大油嘴的方法
        3、严重的生产事故增多,对油田的破坏很大
    (二)60 年代油田调整的措施
    (三)油田调整的历史意义
五、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不足之处(1949—1966)
    (一)石油工业的主要成就
        1、油品开发支援国家建设
        2.石油人才的培养
        3、石油勘探理论的创新
    (二)石油工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塔中隆起区域地质背景
    2.1 层序地层特征与沉积格局
        2.1.1 奥陶系地层组构
        2.1.2 奥陶系区域沉积演化格局
    2.2 奥陶系碳酸盐岩不整合分布
        2.2.1 海相碳酸盐岩不整合研究思路与方法
        2.2.2 塔中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不整合特征
    2.3 断裂体系特征与构造演化
        2.3.1 塔中隆起断裂发育特征
        2.3.2 塔中隆起构造演化
    2.4 奥陶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相带展布
        2.4.1 沉积相类型及典型相标志
        2.4.2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第三章 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3.1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描述
        3.1.1 储集体物性特征
        3.1.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3.1.3 储集类型划分及测井响应特征
    3.2 礁滩型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3.2.1 中高能沉积相带环境
        3.2.2 多成因岩溶作用改造
        3.2.3 多期次油气成藏过程
    3.3 风化壳层间岩溶型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3.3.1 高能粒屑滩是层间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
        3.3.2 层间岩溶控制了储层纵向分带性和横向展布规模
        3.3.3 断层和裂缝是层间岩溶纵横发展的关键
        3.3.4 埋藏作用是改善深层储集物性重要因素
第四章 油气成藏机制与成藏模式
    4.1 油气藏特征
        4.1.1 油气大面积分布,优质储层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4.1.2 油气藏无统一的边底水、局部发育定容水
    4.2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4.2.1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4.2.2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4.3 油气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
        4.3.1 油气充注时间与期次
        4.3.2 油气成藏模式
第五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5.1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5.1.1 古隆起是形成特大型凝析气田的地质基础
        5.1.2 优质烃源是碳酸岩大面积混源成藏的物质保障
        5.1.3 断裂、不整合面,缝洞系统是成藏最佳输导格架
    5.2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勘探方向
        5.2.1 塔中北斜坡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勘探潜力
        5.2.2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油气勘探潜力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中国能源分析》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项目背景介绍
    1.1 原文来源
    1.2 项目意义
    1.3 理论框架
        1.3.1 语义翻译
        1.3.2 交际翻译
第二章 原文分析
    2.1 文本内容
    2.2 句式及文本特点分析
第三章 翻译难点及方法
    3.1 翻译难点及翻译方法
    3.2 翻译方法
        3.2.1 顺译和逆译
        3.2.2 词性转换
        3.2.3 被动句译法
        3.2.4 非谓语的翻译
    3.3 翻译经验教训
    3.4 译后启示
    3.5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1 原文
附录 2 译文
致谢

(7)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以新疆库车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总体评价
    (三)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 库车县--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库车县的历史沿革
    (二)库车县的自然地理状况
    (三)库车县的人口
    (四)库车县的自然资源
二、 库车县---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之一
三、 库车县---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石化新城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二)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
    (三)基础设施条件显着改善
    (四)吸纳了大量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
    (五)促进了民族间交往
    (六)旅游业发展迅速
    (七)库车县经济结构的转变
四、 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现实问题
    (一)生态环境恶化
    (二)经济结构存在缺陷
    (三)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四)资源收益的分配机制存在缺陷
五、 科学开发,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推广“循环经济”观念
        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优化经济结构
    (三)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让农民成为真正受益者之一
        1、 继续实施以工带农,推进产业化进程
        2、 发展农户产业化
        3、 加强油地共建互助
        4、 不断加强扶贫,财政补贴力度
(四)落实对口援疆政策 2011 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口支援新疆的决策部署,宁波市开展了对口支援新疆库车县的工作,这是为库车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抓住这个机遇,努力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各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落实项目
    (五)坚持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1、 政策法规的完善,有利于促进三方共同发展
        2、 资源地建设与石油矿产企业共同发展
        3、 石油矿产企业真诚参与到当地经济建设中去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8)新疆产业分工与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1 产业分工的相关研究
        1.2.2 区域产业分工及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1.2.3 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关研究
        1.2.4 国外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
        1.2.5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关研究
        1.2.6 新疆及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
        1.2.7 文献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产业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
        2.1.1 产业分工
        2.1.2 区域协调发展
        2.1.3 产业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2.2 理论依据
        2.2.1 产业区域分工理论
        2.2.2 产业区位理论
        2.2.3 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
        2.2.4 经济增长理论
        2.2.5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2.2.6 经济发展阶段论
第三章 新疆产业分工发展变迁历程
    3.1 改革开放以前的新疆产业分工变迁
        3.1.1 一元经济向二元经济逐渐过渡(1949-1958)
        3.1.2 二元经济进入稳定协调发展时期(1958-1966)
        3.1.3 工业经济大幅度波动,生产进入缓慢期(1966-1978)
    3.2 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疆产业分工变迁
        3.2.1 要素价格放开,竞争机制引入(1978-1992)
        3.2.2 市场开放,产业先行(1993-1999)
        3.2.3 结构调整,战略转型(2000-2010)
    3.3 小结
第四章 新疆南北疆区域产业分工发展现状及评价
    4.1 新疆南北疆区域产业分布现状及特征
        4.1.1 南北疆区域的界定
        4.1.2 南北疆区域产业现状
        4.1.3 新疆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4.2 新疆南北疆区域发展差异性评判指标与方法
        4.2.1 静态、动态指标
        4.2.2 综合指标与单指标相结合的分析
        4.2.3 变异指标比较
        4.2.4 综合指数法
    4.3 新疆南北疆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测度
        4.3.1 新疆南北疆产业发展不平衡指数
        4.3.2 农林牧渔业不平衡性测度
        4.3.3 工业、建筑业不平衡性测度
        4.3.4 第三产业(交通运输、邮电业)不平衡性测度
    4.4 新疆南北疆地区产业发展比较
        4.4.1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与农业经济
        4.4.2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4.4.3 第三产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等
        4.4.4 产业结构
    4.5 新疆南北疆地区收入差异的部门分解
        4.5.1 指标与方法选取
        4.5.2 地区间产业不平衡度的部门分解
第五章 新疆南北疆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与效应分析
    5.1 新疆南北疆区域发展现状
        5.1.1 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情况
        5.1.2 地区就业情况
        5.1.3 地区劳动生产率
        5.1.4 产业劳动生产率
    5.2 新疆南北疆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
        5.2.1 资源禀赋因素分析及实证
        5.2.2 政策因素分析与实证
        5.2.3 区位因素分析与实证
        5.2.4 社会因素分析与实证
        5.2.5 小结
    5.3 新疆南北疆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效应分析
        5.3.1 平衡-不平衡增长的测度-离散测度
        5.3.2 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描述
        5.3.3 效应分析
第六章 促进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疆产业分工与布局
    6.1 新疆产业分工依据与原则
        6.1.1 产业选择的依据
        6.1.2 新疆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6.2 对南北疆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竞争优势的判断与实证
        6.2.1 南北疆区域发展水平判断
        6.2.2 南北疆产业发展阶段判断
        6.2.3 新疆南北疆区域产业优势实证分析
    6.3 新疆南北疆第一产业构成与竞争力分析
        6.3.1 数据来源
        6.3.2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新疆南北疆地区第一产业竞争力分析
        6.3.3 南北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6.3.4 南北疆第一产业分工的差异比较
    6.4 新疆南北疆第二产业分工与布局分析
        6.4.1 南北疆第二产业数据来源
        6.4.2 新疆南北疆第二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6.4.3 南北疆工业内部分行业竞争优势评价
        6.4.4 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偏离份额分析
        6.4.5 南北疆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6.4.6 南北疆地州第二产业区位熵
        6.4.7 南北疆第二产业分工差异
        6.4.8 南北疆工业产业布局
    6.5 新疆南北疆第三产业分工与布局分析
        6.5.1 第三产业数据来源
        6.5.2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新疆南北疆地区第三产业竞争力分析
        6.5.3 南北疆地州第三产业区位熵
        6.5.4 南北疆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6.5.5 南北疆第三产业分工与布局
    6.6 促进南疆和北疆协调产业空间布局建议
        6.6.1 重点发展天山南坡产业带
        6.6.2 加强发展南疆三地州地
        6.6.3 建立南疆塔里木博彩城
        6.6.4 推进沿边高寒地区发展
        6.6.5 继续建设天山北坡经济带
        6.6.6 创新对口支援新疆产业模式
第七章 推动新疆南北疆区域分工与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导向
    7.1 国外产业政策
        7.1.1 美国产业发展政策
        7.1.2 日本产业发展政策
        7.1.3 德国产业发展政策
    7.2 国外产业政策三大模式
        7.2.1 “市场主导型”的美国模式
        7.2.2 “政府主导型”的日本模式
        7.2.3 “跨国家型”的欧盟模式
    7.3 国外产业协调发展对南北疆的启示
        7.3.1 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7.3.2 注重发挥政府的职能
    7.4 促进新疆协调发展的产业对策
        7.4.1 调整结构,政企协作,建立产业经济整体发展及区域合作机制
        7.4.2 实施产业与资源对接
        7.4.3 加速城镇化进程
        7.4.4 整合南北疆产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区域
        7.4.5 完善支撑系统
第八章 新疆南北疆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保障措施
    8.1 不拘一格引人才,为南疆和北疆区域的发展提供活力
        8.1.1 建立南疆大学城,培训各种奇缺人才
        8.1.2 通过“挂职锻炼”进行人才引进
        8.1.3 设立大学创业园聘用人才
        8.1.4 以创新手段营造创业环境留住人才
        8.1.5 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培养人才
    8.2 奖励基金支持
        8.2.1 设立国家专项基金,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8.2.2 建立企业转产基金,有效处理衰老废旧矿业
        8.2.3 建立环保基金,加大环保治理
        8.2.4 实行资源分享政策,中央地方共享资源
        8.2.5 设立社保基金,为南疆和北疆区域的百姓谋求福利
    8.3 优惠政策机制
        8.3.1 制定偏向南疆的产业投资优惠政策
        8.3.2 设立偏向南疆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8.3.3 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8.4 实施偏向南疆的交通设施改进
第九章 结论和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存在的局限
    9.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新疆产业结构演进表(1978 年-2010 年)
    附表2 全国产业结构演进(1978 年-2010 年)
    附表3 全国与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对比表(1978 年-2010 年)
    附表4 新疆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0 年)(%)
    附表5 改革开放前 30 年新疆地区发展不平衡指数与人均地区产值增长率
    附表6 改革开放 30 年新疆地区发展不平衡指数与人均地区产值增长率
作者简介
致谢
导师评阅表

(9)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能源、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五、主要研究方法
    六、研究着力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我国能源资源概况与能源供需趋势
    第一节 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蕴藏概况
        一、煤炭的开发利用与蕴藏分布
        二、石油的开发利用与蕴藏分布
        三、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与蕴藏分布
        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概况
    第二节 我国能源的供需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能源的供需特点
        二、我国能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历程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历程
        一、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初期探索(1978—1993年)
        二、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调整稳定(1994—2003年)
        三、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成熟发展(2004年以来)
    第二节 影响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国内外因素
        一、影响和决定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国内因素
        二、影响和制约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国际因素
第三章 我国能源工业的主要成就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状况
        一、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
    第二节 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基本问题
        二、石油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基本问题
        三、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世界主要能源国家的战略借鉴与能源合作
    第一节 美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中美能源合作
        一、美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历程
        二、美国能源的战略目标与中美能源合作
    第二节 中东地区国家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合作
        一、沙特阿拉伯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合作
        二、伊朗的能源改革政策与能源合作
        三、伊拉克的能源发展与能源合作
    第三节 俄罗斯能源战略与中俄能源合作
        一、俄罗斯的能源发展现状与战略目标
        二、中俄能源的合作现状与前景
    第四节 日本能源战略的借鉴
        一、日本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基本目标
        二、日本能源战略的主要成果与启示
    第五节 印度能源战略与中印能源合作
        一、印度能源的战略目标
        二、中印能源合作现状与展望
第五章 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基本任务
    第一节 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节能优先战略
        二、新能源发展战略
        三、能源资源全球化战略
        四、能源经济供应战略
        五、能源安全战略
    第二节 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任务
第六章 我国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关键问题
        一、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
    第二节 我国能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二、全面推进能源节约降耗
        三、积极构建低碳能源支柱
        四、持续加强能源科技创新
        五、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发展
        六、加强国际能源务实合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2012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勘探开发:资源基础更为稳固并实现油气产量继续增长
炼油与销售:生产规模和油品产销量继续扩大
油气管道:西二线建成投产和西三线正式开工
国际合作:跨国油气并购取得重大突破
国内合作: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企业改革:专业化重组持续深入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四、塔里木原油产量翻番(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进展与未来攻关方向[J]. 贾承造. 石油科技论坛, 2021(03)
  • [2]中国石化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J]. 蔡勋育,刘金连,赵培荣,刘超英,程喆. 中国石油勘探, 2020(01)
  • [3]新疆石油工业研究(1949—1966)[D]. 王旭辰. 新疆大学, 2017(01)
  • [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D]. 陈柳.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5]《中国能源分析》翻译报告[D]. 王毓晗.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09)
  • [6]中国石油上游业的回顾与展望[J]. 查全衡,毕海滨,姚爱华,李淑珣,袁自学,周明庆. 石油学报, 2014(01)
  • [7]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以新疆库车县为例[D]. 王万木. 新疆大学, 2013(10)
  • [8]新疆产业分工与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 汪存华. 石河子大学, 2013(03)
  • [9]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 李文华. 南开大学, 2013(07)
  • [10]2012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J]. 夏丽洪,郝鸿毅,葛玉周. 国际石油经济, 2013(04)

标签:;  ;  ;  ;  ;  

塔里木原油产量翻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