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草蛉人工繁殖技术及利用前景

新疆草蛉人工繁殖技术及利用前景

一、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殖技术与利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刘淑琴[1](2020)在《大蜡螟人工饲料优化及资源利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是养蜂业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蜂巢巢脾,过去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及防治上。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大蜡螟易于室内大量饲养、生长周期短,对大蜡螟的开发利用逐渐扩展到试验昆虫应用、天敌昆虫扩繁、生物农药开发、优良饵料加工等方面。为了降低大蜡螟人工饲养成本,研制开发更为经济、便捷的饲料配方显得尤为重要。在前期实验中偶然发现授粉昆虫——熊蜂的工厂化生产中产生大量巢脾废弃物,主要由熊蜂巢脾、蜂尸、蜂蜜、蜂蜡、蜂花粉等成分组成。本研究首先针对利用熊蜂巢脾废弃物饲养大蜡螟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也针对大蜡螟的资源利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蜡螟人工饲料的优化筛选:以大蜡螟为供试虫源,对人工饲料配方A、人工饲料配方B(熊蜂巢脾废弃物替代人工饲料配方A中的蜂蜜、蜂蜡)和熊蜂巢脾废弃物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熊蜂巢脾废弃物完全能够替代人工饲料饲养,满足大蜡螟幼虫期的营养需要,该处理组的大蜡螟老熟幼虫体重、雌蛹重显着高于另外两组,而成虫寿命和平均产卵期、产卵量与另外两组无明显差异。2.大蜡螟用于昆虫病原线虫筛选、致病力相关研究:本试验在河北及北京地区采集土样21 1份,利用大蜡螟分离筛选出10个线虫品系,土样线虫检出率为4.74%。扩增各线虫品系ITS基因和28S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0个线虫品系均与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同源性达到99%以上。10个线虫品系对大蜡螟5龄幼虫均具有很高致病力,其中H.beich errianaHJ-2品系致病力最高,处理24 h大蜡螟死亡率达到96.67±5.77%。以H.beicherriana HJ-2线虫品系为研究对象,以大蜡螟、黄粉虫和大麦虫为试虫,进行不同寄主扩繁效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大蜡螟更适合作为活体扩繁寄主用于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量扩繁。3.大蜡螟塑料降解性能的相关研究:本实验选取聚乙烯地膜、聚乙烯塑料袋和聚苯乙烯泡沫3种塑料制品,比较大蜡螟、黄粉虫和大麦虫取食、消解3种塑料的能力。结果表明大蜡螟取食塑料的能力优于黄粉虫和大麦虫。与仅以塑料制品为唯一碳源的处理组相比,在添加一定量营养物质之后大蜡螟幼虫的存活率和平均重量都有所改善,同时延长了幼虫消解塑料的时间。大蜡螟对塑料的降解主要依赖其肠道共生菌,大蜡螟取食塑料驯化10 d后对其肠道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5个菌落形态各异的菌种,经分子鉴定证实其中6个菌种分别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溶血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鸡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gallinar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同源性达到 100%。4.大蜡螟在食品加工的应用研究:通过简单脱水干燥及研磨处理,制备了大蜡螟虫粉蛋白。本试验比较了不同大蜡螟虫粉蛋白添加量对饼干外观、气味及口感的影响。最终获得一份大蜡螟虫粉蛋白饼干配方:低筋面粉44%、白砂糖16%,黄油31%,全蛋液7%,奶粉2%,大蜡螟虫粉蛋白1%。该饼干成品色泽浅黄,气味香甜,口感酥脆,无任何异味。通过与市售饼干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发现大蜡螟虫粉蛋白饼干的蛋白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市售饼干,脂肪和膳食纤维含量低于市售饼干。该饼干不仅具备市售饼干的感官品质,营养较前者也更为丰富。

周娟[2](2018)在《黄玛草蛉人工饲料筛选及其捕食功能研究》文中认为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Walker),可捕食介壳虫、红蜘蛛、蚜虫、叶螨、粉虱、木虱等多种害虫,能有效抑制农田果园中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以蛆粉、牛肝、鸡蛋黄、蜂蜜为主要营养成分,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开展对黄玛草蛉适宜人工饲料的筛选;同时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以人工饲料饲养的黄玛草蛉对目标害虫甘蓝蚜及扶桑绵粉蚧的捕食效能。为室内大规模繁育黄玛草蛉及其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蛉幼虫人工饲料外源蛋白的筛选分别以蛆粉、桑蚕干粉及牛肝作为黄玛草蛉幼虫人工饲料的主要外源蛋白来源,辅以鸡蛋黄、抗坏血酸、酵母粉、蔗糖等成分配制不同人工饲料饲养黄玛草蛉。结果表明,以不同外源蛋白配制的人工饲料上均可使黄玛草蛉从卵发育至成虫。其中以蛆粉和牛肝作为外源蛋白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最佳,由该配方饲养的黄玛草蛉的1龄、2龄、3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90 d、5.81 d和5.45 d,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及蛹存活率为分别98.23%、85.75%、97.36%和73.23%。因而选择以牛肝和蛆粉作为后续实验中人工饲料的主要外源蛋白。2.草蛉幼虫人工饲料剂型的筛选通过是否添加琼脂将同一配方的人工饲料分别制成液体饲料和半固体饲料,并以棉花、生物封口膜、海绵等不同载体制成不同剂型的人工饲料饲养黄玛草蛉。结果表明,以生物封口膜为载体的液体人工饲料剂型最适合黄玛草蛉取食。以该剂型饲养的黄玛草蛉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10 d、5.23 d、5.45 d和14.24 d,相应的存活率分别为36.23%、59.54%、75.58%和89.05%。后续试验将选择以生物封口膜为载体的液体饲料作为黄玛草蛉人工饲料剂型。3.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在筛选出人工饲料最佳外源蛋白及饲料剂型基础上,以蜂蜜、蛆粉、牛肝、鸡蛋黄为主要营养成分,以蜂皇浆、酵母粉、抗坏血酸、硫酸链霉素作为辅助成分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设计出31个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对人工饲料饲养的黄玛草蛉幼虫发育历期及存活率,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雌虫百分率、平均单雌产卵量、后代卵孵化率等生物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的人工饲料配方为23号、25号-31号,其中以25号最优,用此配方饲养的黄玛草蛉2龄到成虫发育历期、产卵期、产卵雌成百分率、平均单雌产卵量等分别为16.6 d、36.29 d、93.54%、449.65粒,这与以米蛾卵为对照饲养的14.07 d、35.25 d、95.12%、448.45粒并无显着差异。4.黄玛草蛉对甘蓝蚜和扶桑绵粉蚧捕食功能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以25号人工饲料(处理)及米蛾卵(对照)饲养的F2代黄玛草蛉2龄幼虫及3龄幼虫对甘蓝蚜和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以人工饲料饲养的黄玛草蛉2龄及3龄幼虫对甘蓝蚜与扶桑绵粉介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当甘蓝蚜密度为10、20、30、40、50、60、80头/皿时,黄玛草蛉2龄幼虫的捕食量分别为6.80、8.80、12.40、15.40、20.00、25.60和32.00头,对照组的分别为6.40、7.20、12.00、13.60、20.80、21.80和23.00头,各猎物密度下人工饲料组的捕食量高于对照组。当甘蓝蚜密度为20、30、40、60、80、100、120头/皿时,黄玛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量分别为11.40、19.00、22.00、26.00、31.00和42.50头,对照组的分别为12.20、16.20、19.60、27.20、35.20、38.80和40.40头,人工饲料组与对照组的捕食量相似。以人工饲料饲养的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扶桑棉粉蚧雌成虫的捕食效能也与对照组相似。当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密度为3、6、9、12、15、18头/皿时,黄玛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量分别为1.80、2.00、2.20、2.20、3.00和3.80头,对照组的分别为1.80、2.20、2.40、2.60、3.60和4.20头,对照组的捕食量略高于人工饲料组。综合分析表明,以最优人工饲料饲养的黄玛草蛉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及捕食效能均与米蛾卵饲养的相似,甚至部分生物学指标,如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对甘蓝蚜的捕食量稍高于以米蛾卵饲养的。

吴月坤[3](2017)在《草蛉与小花蝽成虫的植物生境选择行为》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结合利用盆拍法和目测法,于2010-2016年系统调查了田间试验小区生境中152种植物上草蛉和小花蝽成虫的种群发生情况,分析各自所偏好的植物生境类型,为发展天敌的保育控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在调查的152种植物中,发现有草蛉的植物共136种,这些植物除2013年聚成3类外,其余均分成4类。7年间草蛉密度较高的植物有35种,其中蓖麻、高粱、凤仙花、陆地棉、高丹草、玉米、红麻以及硫华菊8种植物7年间出现次数≥4(出现频率>50%),并且蓖麻、凤仙花、陆地棉、绿豆、高粱以及玉米6种植物上草蛉密度出现过当年最高值。对这6种植物上草蛉密度进行季节性动态分析发现草蛉密度随植物种类及季节性变化均有显着差异。2010-2016这7年间草蛉密度最高及偏好性较强的时期分别是2010-蓖麻(7月中下旬至8月初)、2011-蓖麻(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2012-玉米(7月下旬)、2013-凤仙花(7月中旬)、2014-绿豆(6月底至7月上中旬)、2015-凤仙花(6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陆地棉(8月初和8月底至9月中旬)、2016-蓖麻(7月初至8月初)和高粱(6月底至7月中下旬)。分析年份及植物种类对草蛉密度季节性平均值的影响,发现除了2013年全部植物上草蛉密度均值显着高于其他年份外,其余年份之间均没有显着差异;但全部7年调查发现不同植物间草蛉密度有显着差异,从高到低次为凤仙花、绿豆、蓖麻和硫华菊,其余植物之间并无显着差异。小花蝽的植物生境发生范围比草蛉更为广泛,在调查的152种植物中有151种发现有小花蝽,仅黄柴胡上未发现。根据小花蝽种群密度2010、2011、2015、2016植物聚类为3类,20122014年均分为2类,小花蝽密度较高的植物共有60种,7年中小花蝽出现几率≥4(出现频率>50%)的植物有3种,分别是硫华菊、荞麦和紫花苜蓿,调查发现小花蝽发生密度出现过最高的植物分别为荆芥、陆地棉、蓝蓟、芥菜、紫花苜蓿、红麻。小花蝽发生密度随季节性和植物种类变化均有显着差异,各年小花蝽密度最高植物上偏好性较强的时期分别为2010年荆芥(8月下旬),2011年陆地棉(6月中下旬),2012年蓝蓟(6月底至7月底),2013年芥菜(6月下旬),2014年紫花苜蓿(6月下旬至7月初),2015年紫花苜蓿(6月下旬至7月初),2016年红麻(6月底至7月初),且调查年份和植物种类对小花蝽种群密度也有显着影响,其中2012年种群密度远高于其余各年,其次是2011年和2013年,最低是2015年;小花蝽种群密度最高的植物是蓝蓟,其次是芥菜、硫华菊、荞麦、紫花苜蓿等。本文系统解析了农田生态系统中草蛉和小花蝽成虫的生境选择行为,明确了草蛉和小花蝽在生境中偏好植物类型,为构建天敌昆虫的植物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天敌的区域性保育与控害功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麦麦提·亚生,阿克旦·吾外士,牙生·沙力,刘建,阿孜古丽·热依木,丁瑞丰[4](2015)在《猎物对普通草蛉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不同猎物对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Stephens)]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榆长斑蚜[Tinocallis saltans(Nevsky)]、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Li)和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Olivier)]卵共6种食物时的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结果表明:幼虫取食棉蚜发育历期最短,为(9.66±0.13)d、取食麦蛾卵发育历期最长,为(11.35±0.26)d;取食麦蛾卵时蛹期最短,为(7.33±0.16)d、取食萝卜蚜时蛹期最长,为(8.85±0.25)d;幼虫取食棉蚜死亡率最低,为(20.05±0.2)%、取食萝卜蚜时死亡率最高,为(31.25±0.52)%;幼虫取食截形叶螨不能完成幼虫期生长发育;幼虫取食棉蚜时蛹最重,为(8.27±0.20)mg,取食枸杞木虱时蛹最轻,为(7.28±0.18)mg;幼虫取食枸杞木虱时羽化率最低,为(69.29±0.79)%、取食萝卜蚜时羽化率最高,为(77.25±1.94)%;幼虫取食麦蛾卵时雌虫寿命最长,为(71.54±1.87)d、取食榆长斑蚜时雌虫寿命最短,为(57.35±3.66)d。幼虫取食不同食物对普通草蛉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无显着影响。幼虫食物是影响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最适合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丁瑞丰,朱晓华,阿克旦·吾外士,阿曼古丽·卡尔瓦木,牛站平,丁爱华,王乐,艾买提·艾则孜,帕提古丽·瓦依提,沙代提·阿不都[5](2015)在《人工释放普通草蛉田间防治棉蚜效果研究》文中指出于2013年利用人工繁殖的普通草蛉对新疆哈密地区棉田的棉蚜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棉田释放密度为30、40、50和60粒/株的普通草蛉卵513d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棉田的棉蚜数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校正防效不断升高。其中释放卵50和60粒/株1013d后,校正防效可达69.88%78.73%,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人工繁殖的普通草蛉对棉田棉蚜的生物防治效果,为新疆棉田棉蚜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严珍[6](2012)在《丽草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丽草蛉(Chrysopaformosa Brauer)在室温和24℃、26℃、28℃、30℃、32℃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丽草蛉对新菠萝灰粉蚧捕食效能及丽草蛉对猎物选择性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形态与习性丽草蛉是新菠萝灰粉蚧的本地天敌。成虫草绿色,复眼具金属光泽,翅膜质透明,网状脉,卵有丝质长柄,幼虫蛃型,捕食性,蛹为离蛹。丽草蛉偏嗜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在室温条件下,观察记录丽草蛉孵化、蜕皮、化蛹、羽化、交配、产卵、捕食等习性。丽草蛉为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幼虫3个龄期。在试验中发现,丽草蛉幼虫善于伪装,喜背负其取食后的猎物碎片和食物残屑,丽草蛉幼虫在食物缺乏等恶劣环境下往往会相互残杀,成虫具趋上性和趋光性,产卵具有选择性。2、室温下的发育历期、寿命、产卵量及日捕食量丽草蛉在室温条件下发育历期分别为:卵期4.50d,1龄幼虫5.81d,2龄幼虫5.20d,3龄幼虫6.12d,幼虫期17.13d,蛹期14.61d,产卵前期7.63d,全世代43.70d,雄成虫寿命13.00d,雌成虫寿命为41.67d。单头雌成虫平均日产卵量11粒左右,产卵期约10d。以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为捕食对象,1头1龄草蛉捕食约28头/d,1龄期总食量约为220头:1头2龄草蛉捕食约106头/d,2龄期总食量约为526头;1头3龄草蛉捕食约170头/d,3龄期总食量约为1186头。在丽曹蛉1龄期间可捕食新菠萝灰粉蚧2龄若虫约8头/d,总食量约为59头;捕食新菠萝灰粉蚧3龄若虫约4头/d,总食量约为26头。用新菠萝灰粉蚧3龄若虫饲喂丽草蛉,丽草蛉大多数不能正常完成整个幼虫期到结茧,或最终结茧比正常茧较小。3、温度对丽草蛉发育、存活的影响(1)发育历期:丽草蛉在24℃~32℃条件下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设置温度中,32℃时丽草蛉发育最快,分别为:卵3.20d,1龄幼虫4.09d,2龄幼虫4.45d,3龄幼虫4.23d,幼虫期12.75d,蛹10.94d,产卵前期5.89d,全世代32.17d。(2)存活率:丽草蛉各个虫态及全世代的存活率均受温度影响显着,低温对丽草蛉的存活率影响较大,24℃条件下,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最低。在24℃~28℃范围内,各发育阶段及世代的存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温度在28℃~32℃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各发育阶段及世代的存活率有所下降。对于丽草蛉的各发育阶段及世代,按存活率大小排序,5个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28℃>30℃>26℃>32℃>24℃。(3)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丽草蛉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及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2℃、7.47℃、8.690C、7.04℃、6.72℃,有效积温为72.40日度、302.21日度、240.86日度、140.49日度、793.16日度。由此推算出丽草蛉在海南北部的海口市和南部的三亚市的年发生世代数分别为8代和9代。4、丽草蛉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丽草蛉1-3龄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日最大捕食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量分别为91.0412头、191.1940头和265.3587头,功能反应的参数a’/Th值分别为85.4367、125.5375、200.4754:丽草蛉2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的模拟模型分别为E=0.460P-0.399和E=0.4528/1+0.2684表明丽草蛉2龄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率随着丽草蛉2龄幼虫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2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试验表明随着丽草蛉2龄幼虫密度增大和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数量成倍增加,幼虫的捕食作用率下降。5、丽草蛉对猎物的选择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丽草蛉各龄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和玉米蚜不同虫态的选择捕食作用以及对新菠萝灰粉蚧、玉米蚜和螺旋粉虱的捕食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丽草蛉1-3龄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各发育阶段的选择性依次为: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雌成虫;对玉米蚜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均强于对其成虫。丽草蛉1-3龄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玉米蚜若虫和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大小为: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玉米蚜若虫>螺旋粉虱若虫。

吴子毅[7](2009)在《烟粉虱Bemisia tabaci天敌捕食螨的筛选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烟粉虱捕食螨的筛选从烟粉虱寄主上采集到7种捕食螨分属于2个科、2个属。通过筛选发现卵圆钝绥螨,拟长毛钝绥螨和一种毛绥螨能捕食烟粉虱,并能维持种群。通过观察与记录,发现卵圆钝绥螨用粉螨饲养的可行性不高、用花粉饲养可控性不强;拟长毛钝绥螨用粉螨、花粉饲养繁殖不正常,种群无法增长;毛绥螨用粉螨饲养种群发展正常。2毛绥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作用研究2.1毛绥螨在捕食烟粉虱各种行为观察分析通过录象观察,较为清晰的拍摄记录了所有毛绥螨的捕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详细过程。结果表明毛绥螨会取食烟粉虱卵和若虫,偶有多头毛绥螨攻击刚羽化的烟粉虱的现象,雌成螨产卵喜欢聚产方式。雌成螨的搜索时间显着长于若螨和幼螨的搜索时间(P<0.05),幼螨蜕皮时间极显着长于卵的孵化和后若螨的蜕皮时间(P<0.01)。2.2毛绥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作用研究雌成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变化的模型为Na=30/(1+e1.5013-0.0438t)。雌成螨成虫在32h内捕食速率(V)与其时间段(x)的关系为V=0.7773x-0.7564。不同饥饿程度的毛绥螨雌成螨、若螨、幼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反应,饥饿程度对毛绥螨的捕食量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密度条件下雌成螨的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少,捕食作用率E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分摊竞争强度I则随着雌成螨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雌成螨捕食烟粉虱若虫过程中的干扰系数m为0.6640,自我干扰方程为:E=0.3724P-0.6640。空间大小的变化使毛绥螨对烟粉虱若虫寻找的难易程度发生变化。d=0.5cm的捕食量显着多于d=1cm、d=0.15cm的捕食量(P<0.05),d=1与d=0.15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功能反应的类型均为HollingII型。3毛绥螨生物学研究3.1毛绥螨无断肢再生现象。毛绥螨螨态存在相互残杀的行为,未成熟螨态对低级螨态的残比成熟期螨态对低级螨态残严重。部分螨态无论取食低级螨态或者是同一螨态都可以发育到下个螨,甚至发育到雌成螨,但很容易造成死亡,且雌成螨自残同类无法完成产卵。3.2螨态、猎物攻击和密度是影响毛绥螨相互残杀的主要因素,且这三个因素之间具有显着的交互效应(P<0.01)。低级螨态间的相互自残现象会比高级螨态严重,特别是幼螨间的相互残杀程度最严重。3.3对生存时间分析,结果表明毛绥螨雌成螨对种内卵的识别能力比较强,且更能识别自己后代卵及幼螨。幼螨对同母体后代幼螨有较强识别能力(P=0.019<P=0.05),会回避对姊妹个体的相残,同时饲养环境的不同会影响幼螨的识别。若螨对同后代幼螨(P=0.180>P=0.05)和若螨(P=0.408>P=0.05)的识别能力均不明显.3.4在25±1℃、70±5% RH无光照实验条件下,以烟粉虱、神泽氏叶螨、刺足根螨、腐食酪螨、甜果螨为猎物,测试了毛绥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5种猎物都能满足毛绥螨正常的发育与繁殖,但不同猎物对毛绥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产卵量等有明显影响。毛绥螨取食腐食酪螨和甜果螨时发育快,成熟期的死亡率低,产卵量大。毛绥螨取食腐食酪螨和甜果螨的净生殖力R0分别是57.1768和62.6984,比取食其他猎物高2-5倍,存在显着性差异。4毛绥螨的大量饲养技术研究通过喜好性实验确定毛绥螨更喜好腐食酪螨幼螨。实验表明毛绥螨一生可取食腐食酪螨幼螨867.93±44.71头,雌成螨取食量最大为806.30±247.48头,总产卵量达58.77±2.93粒。在初始生产毛绥螨基数为Y头、生产比例为D的情况下,28d后毛绥螨生产总数达到21493.60头,腐食酪螨157546.40头。35天后毛绥螨生产总数达到33680.00头,腐食酪螨179787.20,各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优于其他比例。5农药对毛绥螨的影响25%阿克泰可分散粒剂7500倍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功臣)1500倍液对毛绥螨的毒性属于微害(0% < E< 80%),可与毛绥螨联合应用于烟粉虱的综合防治中。两种农药处理下毛绥螨均能维持种群的发展,但对毛绥螨雌成螨的产卵量、卵的发育速度、幼螨生命力均有不同程度负面的影响。

许永玉[8](2001)在《中华通草蛉的滞育机制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Tjeder)是蚜虫、叶螨和鳞翅目卵和低龄幼虫等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中极具应用价值的一种天敌昆虫。该虫以成虫进行兼性滞育越冬,本文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的生理及生态机制,同时还对该虫的测报和幼虫的捕食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 中华通草蛉的发生消长和影响越冬成虫存活的生态因素 在山东省泰安地区,中华通草蛉在自然界世代重叠较为明显,越冬代成虫在越冬后种群数量稀少,6月份之前,自然界成虫的种群数量一直较少。6~9月间,在农田、果园和山区等环境中相继出现四次成虫高峰,其中6月份在果园和9月份在大叶黄杨苗圃中的两次成虫高峰最为明显。成虫越冬场所,在平原地带,主要为农田周围的林木苗圃和低矮的树林及果园的落叶中,麦田中没有发现越冬成虫;在丘陵地带,主要为向阳低矮的灌木丛及松柏树冠等环境中。 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在其越冬环境中的存活率较低,只有10%~20%,影响越冬成虫存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和食物。室外越冬环境中的试验表明,利用较密闭的器具贮存越冬成虫和越冬前后成虫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可明显提高成虫的存活率。室内不同温、湿度对越冬成虫存活影响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9℃和相对湿度为70%~85%时,有利于成虫的存活,贮存5个月的存活率可达50%以上;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成虫的存活。2 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的生态机制 室内、外的研究表明,中华通草蛉属短日照滞育型昆虫;在自然界,组成越冬种群的成虫主要为第四代成虫和少量的第三、五代成虫;成虫滞育的敏感虫态主要是成虫期,三龄幼虫、预蛹和蛹的短光照经历对成虫滞育的形成也具有促进作用。在15℃、20℃、25℃和27℃下,诱导成虫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分别处于13L∶11D和14L∶10D、12.5L∶11.5D和13L∶11D、12L∶12D和12.5L∶11.5D、11L∶13D和12L∶12D之间;影响成虫滞育的主要因素为光周期和温度,光周期起决定性的作用。 中华通草岭成虫期一直保持着对诱导滞育短光照的敏感性,而且对光周期表现出明显的数量反应和循环反应特性,即不同光周期诱导的滞育成虫的滞育深度和滞育发育时间不同;尽管滞育成虫在滞育发育后期较短时间内失去对光周期的敏感性,但在解除滞育开始产卵后很快又恢复了对短光照的敏感性。 温度不是影响中华通草岭成虫滞育的关键因素,但能调节光周期对成虫滞育的作用效果,较低的温度能促进滞育的形成,降低滞育的发育速度,而较高的温度则起到相反的作用。结果表明,温度与成虫的滞育发育速度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在光周期为gL;15D下,滞育成虫的发育始点为12.4℃,有效积温为785.4日度。低温对成虫滞育的解除没有促进作用。 食物对成虫滞育的发育过程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成虫解除滞育后,食物是成虫生殖活动当即启动的重要影响因子。3中华通草玲成虫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 滞育成虫在许多方面同非滞育成虫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中华通草岭成虫的滞育征候群主要有;滞育雌虫的卵巢发育明显受到抑制,最终呈萎缩且透明状,无卵黄沉积,滞育雄虫主要表现为精巢长度缩短,附腺明显萎缩,储精囊中无精子。滞育成虫体内脂肪细胞明显膨大,其内有大形脂滴;飞行肌退化。在代谢特征上主要表现为体内脂肪和糖原的含量明显提高,呼吸代谢速率明显下降,体内含水量也明显降低。成虫体色由绿色变为土黄色,体背出现红褐色的滞育斑,研究表明成虫体色的不同变化与成虫滞育的开始、结束以及滞育的深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成虫体色的变化可以做为判断成虫滞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华通草蛤成虫滞育与耐寒能力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成虫的耐寒不是滞育征候群的组成部分,低温锻炼才能明显提高成虫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成虫的滞育和耐寒在自然界越冬过程中同时发生,并分别由光周期和温度来控制和调节。 中华通草岭成虫滞育的内分泌调控机制的研究表明,保幼激素(JH)是调节成虫生殖和滞育的重要内源激素,JH滴度在滞育成虫体内明显低于非滞育成虫,通过点滴外源保幼激素或保幼激素类似物可刺激成虫卵黄的沉积和卵的形成。脑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说明,滞育成虫脑神经分泌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非滞育成虫。 皿 /。4中华通草岭的测报和幼虫的捕怵为 根据中华通草蚌雌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特征,将其发育分为5级,并以各级卵巢主要生化成份含量变化加以验证。该分级用于麦田测报结果表明,田间卵量与3级和4级卵巢所占比例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当雌虫生殖系统发育至3级的个体达50%以上时,3~4d后,田间雌成虫进入产卵高峰,当发育至4级的个体达50%以上时,雌虫进入产卵末期。这一测报方法可以试行。 中华通草?

王孝法[9](2000)在《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殖技术与利用前景》文中提出描述新疆常见草蛉有 9种 ,其中普通草蛉 ,叶色草蛉和丽草蛉种群数量最大。用人工饲料在室内饲养条件下 ,光照 16~ 18h,温度 2 7℃ ,一年均可繁殖并无滞育现象。将刚羽化的成虫在大笼中集中饲养 4~ 6天 ,待草蛉性成熟交尾后移入产卵箱分笼饲养。卵变成灰黑色时均匀撒入有隔离物的饲养瓶内。据观察 ,三龄草蛉幼虫对棉铃虫卵和一龄幼虫有很强的捕食能力。二龄草蛉幼虫在 2 4h内可食蚜虫 81头 ,棉铃虫卵 2 2粒。三龄草蛉幼虫在 1h内可食棉铃虫卵60粒和一龄幼虫 2头。草蛉每头雌虫产卵量一般为 5 0 0~ 10 0 0粒 ,产卵期持续 2 0~ 40天。在田间释放草蛉防治棉蚜以卵为主 ,二龄幼虫和成虫为辅 ,1hm2 释放 75 0 0 0~ 90 0 0 0头 ,在害虫感发前一星期下午 6时释放为好。释放量分三次 ,第一次释放后百株草蛉卵量达 60 %以上 ;第二次为总释放量 40 % ;第三次释放量为 2 0 % ,每次间隔 5天左右。棉蚜和棉铃虫是草蛉的最佳食物 ,释放和保护利用草蛉防治棉花害虫前景广阔。

王孝法[10](1998)在《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放技术与利用前景》文中认为

二、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殖技术与利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殖技术与利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大蜡螟人工饲料优化及资源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大蜡螟概述
        1.1.1 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1.1.2 大蜡螟防治
        1.1.3 大蜡螟资源应用研究
        1.1.4 大蜡螟室内饲养技术
    1.2 昆虫饲养技术研究进展
        1.2.1 昆虫人工饲养技术概述
        1.2.2 昆虫饲料
    1.3 昆虫资源利用开发
        1.3.1 食用昆虫
        1.3.2 饲用昆虫
        1.3.3 药用昆虫
        1.3.4 科研模式昆虫
        1.3.5 昆虫文化资源开发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寄主昆虫
        2.1.2 供试线虫
        2.1.3 饲料原料
        2.1.4 供试塑料
        2.1.5 供试培养基
        2.1.6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大蜡螟人工饲料的优化筛选
        2.2.2 大蜡螟的资源利用
3 结果分析
    3.1 大蜡螟人工饲料的优化改良
        3.1.1 不同饲料配方对大蜡螟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3.1.2 不同饲料配方对大蜡螟老熟幼虫重量的影响
        3.1.3 不同饲料配方对大蜡螟雌雄蛹重的影响
        3.1.4 不同饲料配方对大蜡螟产卵量的影响
        3.1.5 不同饲料配方对大蜡螟产卵历期的影响
        3.1.6 不同饲料配方对大蜡螟雌雄蛾寿命的影响
        3.1.7 不同饲料配方成本核算
    3.2 大蜡螟资源利用
        3.2.1 大蜡螟用于昆虫病原线虫的相关科学研究
        3.2.2 大蜡螟降解塑料的性能研究
        3.2.3 大蜡螟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4 讨论
    4.1 大蜡螟人工饲料的优化筛选
    4.2 大蜡螟在昆虫病原线虫相关科学研究的应用前景
    4.3 大蜡螟应用于塑料降解的研究
    4.4 大蜡螟应用于食品加工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黄玛草蛉人工饲料筛选及其捕食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玛草蛉研究概况
        1.1.1 黄玛草蛉形态学特征
        1.1.2 黄玛草蛉捕食功能研究
    1.2 天敌昆虫人工饲料
        1.2.1 天敌昆虫人工饲料研究概况
        1.2.2 天敌昆虫人工饲料研究趋势
        1.2.3 天敌昆虫人工饲料的分类
        1.2.4 天敌昆虫人工饲料的营养要素
    1.3 几种害虫的研究概况
        1.3.1 甘蓝蚜研究概况
        1.3.2 扶桑绵粉蚧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黄玛草蛉幼虫人工饲料外源蛋白组分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虫源
        2.1.2 实验工具与器材
        2.1.3 原材料的加工处理
        2.1.4 配方设计
        2.1.5 饲养及观察方法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外源蛋白人工饲料对黄玛草蛉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2.2.2 不同外源蛋白人工饲料对黄玛草蛉发育历期的影响
    2.3 小结
3 黄玛草蛉幼虫人工饲料剂型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虫源
        3.1.2 实验工具与器材
        3.1.3 原材料的加工处理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2 人工饲料剂型对黄玛草蛉幼虫及蛹存活率的影响
        3.2.3 不同剂型人工饲料对黄玛草蛉发育历期的影响
    3.3 小结
4 黄玛草蛉幼虫人工饲料配方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虫源
        4.1.2 实验工具与器材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人工饲料对黄玛草蛉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影响
        4.2.3 人工饲料对黄玛草蛉发育历期的影响
        4.2.4 人工饲料对黄玛草蛉产卵前期、产卵历期等成虫期参数的影响
    4.3 小结
5 黄玛草蛉对甘蓝蚜捕食功能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虫源
        5.1.2 实验工具与器材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饲料饲养的黄玛草蛉2龄幼虫对甘蓝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5.2.2 不同饲料饲养的3龄黄玛草蛉幼虫对甘蓝蚜捕食能力的影响
    5.3 小结
6 黄玛草蛉对扶桑绵粉蚧捕食功能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虫源
        6.1.2 实验工具与器材
        6.1.3 试验方法
        6.1.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饲料饲养的3龄黄玛草蛉幼虫对扶桑绵粉蚧捕食能力的影响
    6.3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黄玛草蛉人工饲料外源蛋白筛选
    7.2 黄玛草蛉人工饲料剂型筛选
    7.3 黄玛草蛉幼虫人工饲料配方筛选
    7.4 黄玛草蛉对甘蓝蚜捕食功能反应
    7.5 黄玛草蛉对扶桑绵粉蚧捕食功能反应
致谢
参考文献

(3)草蛉与小花蝽成虫的植物生境选择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非作物生境对农田天敌的保育功能
        1.1.1 非作物生境为天敌提供庇护场所
        1.1.1.1 非作物生境为捕食性天敌提供庇护所
        1.1.1.2 非作物生境为寄生性天敌提供庇护所
        1.1.2 非作物生境为天敌提供食物
        1.1.2.1 非作物生境为害虫天敌提供替代寄主和猎物
        1.1.2.2 非作物生境为天敌提供营养源
    1.2 非作物生境对农田天敌控害作用的影响
    1.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草蛉对植物生境的选择行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和范围
        2.1.2 草蛉种群密度调查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3.1 诱集植物聚类分析
        2.1.3.2 草蛉在不同生境植物上的种群发生情况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境植物种类
        2.2.2 基于草蛉密度的植物种类聚类分析
        2.2.3 主要植物上草蛉季节性发生动态
        2.2.4 植物种类对草蛉密度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植物种类及草蛉发生情况
        2.3.2 偏好植物上草蛉发生动态
第三章 小花蝽对植物生境的选择行为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和范围
        3.1.2 小花蝽种群密度调查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1.3.1 诱集植物聚类分析
        3.1.3.2 小花蝽在不同生境植物上的种群发生情况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植物种类
        3.2.2 基于小花蝽发生密度的植物种类聚类分析
        3.2.3 主要植物上小花蝽季节性发生动态
        3.2.4 植物种类对小花蝽发生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小花蝽发生范围
        3.3.2 小花蝽在不同植物间选择趋性
        3.3.3 偏好植物上小花蝽发生动态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猎物对普通草蛉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虫源
    1.2生长发育观测
    1.3成虫繁殖能力观测
    1.4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取食不同食物对普通草蛉发育历期的影响
    2.2取食不同食物对幼虫死亡率及蛹重的影响
    2.3取食不同食物对成虫羽化率、产卵前期、产卵量及雌虫寿命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5)人工释放普通草蛉田间防治棉蚜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地点
    1.2 供试虫源
    1.3 供试棉花
    1.4 试验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释放普通草蛉卵后棉田棉蚜数量消长
    2.2 释放普通草蛉卵对棉田棉蚜的防治效果
        2.2.1释放普通草蛉卵后棉田棉蚜的减退率
        2.2.2释放普通草蛉卵后对棉田棉蚜的校正防效
3 讨论

(6)丽草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新菠萝灰粉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新菠萝灰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1.1.2 新菠萝灰粉蚧的为害
        1.1.3 新菠萝灰粉蚧的传播途径
        1.1.4 温湿度对新菠萝灰粉蚧的影响
        1.1.5 新菠萝灰粉蚧的防治
    1.2 丽草蛉研究概述
        1.2.1 海南省草蛉种类
        1.2.2 丽草蛉研究进展
        1.2.3 丽草蛉生物学特性研究
        1.2.3.1 丽草蛉发育历期
        1.2.3.2 丽草蛉年生活史
        1.2.3.3 丽草蛉的繁殖
        1.2.3.4 丽草蛉的捕食性
        1.2.3.5 丽草蛉年度消长规律
        1.2.3.6 草蛉的天敌
        1.2.3.7 草蛉的繁殖利用
        1.2.3.8 草蛉的田间应用及评价
    1.3 草蛉的捕食效能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虫源
    2.2 试验仪器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丽草蛉生物学特性研究
        2.3.1.1 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2.3.1.2 室温下的发育历期
        2.3.1.3 不同龄期丽草蛉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各龄若虫逐日捕食量及日捕食量
        2.3.2 温度对丽草蛉室内种群的影响
        2.3.3 丽草蛉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研究
        2.3.3.1 丽草蛉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各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选择性
        2.3.3.2 丽草蛉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
        2.3.3.2.1 1~3龄丽草蛉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2.3.3.2.2 丽草蛉2龄幼虫白身密度干扰作用
        2.3.3.2.3 丽草蛉2龄幼虫种内干扰效应
        2.3.3.2.4 数据处理
        2.3.4 丽草蛉幼虫对猎物的捕食选择性研究
        2.3.4.1 丽草蛉1~3龄幼虫对玉米蚜不同虫态的捕食选择性
        2.3.4.2 丽草蛉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与玉米蚜若虫的捕食选择性
        2.3.4.3 丽草蛉幼虫对玉米蚜若虫与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选择性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丽草蛉生物学特性研究
        3.1.1 丽草蛉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1.2 室温下的发育历期
        3.1.3 不同龄期丽草蛉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各龄若虫逐日捕食量及日捕食量
    3.2 温度对丽草蛉室内种群的影响
        3.2.1 温度对丽草蛉发育历期的影响
        3.2.2 温度对丽草蛉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3.2.3 温度对丽草蛉种群的影响
        3.2.4 丽草蛉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3.2.5 丽草蛉在海南年发生代数推测
    3.3 丽草蛉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研究
        3.3.1 丽草蛉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各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选择性
        3.3.2 丽草蛉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
        3.3.2.1 丽草蛉1~3龄幼虫对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3.3.2.2 丽草蛉2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
        3.3.2.3 丽草蛉2龄幼虫种内干扰效应
        3.3.3 丽草蛉幼虫对猎物的选择捕食作用研究
4 讨论
    4.1 丽草蛉生物学特性研究
    4.2 温度对丽草蛉室内种群的影响
    4.3 丽草蛉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
    4.4 丽草蛉幼虫对猎物的选择捕食作用研究
    4.5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4.5.1 创新之处
        4.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5.3 今后的研究方向
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致谢

(7)烟粉虱Bemisia tabaci天敌捕食螨的筛选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概述
    2 烟粉虱生物防治概况
        2.1 捕食性天敌
        2.2 寄生性天敌
        2.3 病原真菌
    3 捕食螨应用于生物防治概况
        3.1 植绥螨
        3.2 肉食螨
        3.3 囊螨
        3.4 长须螨
        3.5 绒螨
        3.6 下盾螨
        3.7 巨须螨
        3.8 赤螨
        3.9 大赤螨
        3.10 吸螨
        3.11 巨螯螨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烟粉虱天敌捕食螨的筛选
    1 烟粉虱寄主植物上捕食螨调查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2 烟粉虱天敌捕食螨的筛选
        2.1 初步筛选捕食螨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2 最优捕食螨的筛选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毛绥螨对烟粉虱捕食行为和捕食作用的研究
    1 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与生长、发育和繁殖行为的观察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数据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行为
        1.2.2 毛绥螨生长发育行为
        1.2.3 毛绥螨产卵行为
        1.2.4 模拟自然环境下毛绥螨行为观察
    2 毛绥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量和捕食速率
        2.2.2 不同饥饿程度的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
        2.2.3 毛绥螨自身干扰作用
        2.2.4 空间大小对捕食作用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毛绥螨对烟粉虱捕食与繁殖行为的观察
        3.2 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毛绥螨生物学研究
    1 毛绥螨种内同类相残研究
        1.1 猎物与密度对毛绥螨同类相残的影响
        1.1.1 材料与方法
        1.1.2 结果与分析
        1.2 毛绥螨个体同后代及不同后代的同类相残行为
        1.2.1 材料与方法
        1.2.2 结果与分析
    2 不同猎物对毛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猎物对毛绥螨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2.2.2 不同猎物条件下毛绥螨的实验种群参数
    3 毛绥螨断肢再生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烟粉虱天敌毛绥螨的大量饲养研究
    1 毛绥螨各螨态分别对腐食酪螨和甜果螨的各螨态喜好性实验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数据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2 毛绥螨对腐食酪螨和甜果螨的幼螨喜好性实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3 以腐食酪螨作为替代食物的毛绥螨大量饲养研究
        3.1 以腐食酪螨幼螨为替代食物对毛绥螨的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及室内种群生命表的建立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2 以腐食酪螨为替代食物大量饲养毛绥螨的比例测定实验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几种常用农药对毛绥螨的影响
    1 农药对毛绥螨副作用测定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2 农药对毛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2 种药剂卵期处理对卵的发育速度及幼螨成活率的影响
        2.2.2 2 种药剂若螨期处理对毛绥螨生命力和繁殖力的影响
        2.2.3 2 种药剂成螨期处理对雌成螨繁殖力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讨论
    1 本研究创新之处
    2 尚待研究内容
    3 应用前景与展望
致谢

(8)中华通草蛉的滞育机制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 谢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和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昆虫滞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滞育的涵义
        2 昆虫滞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 昆虫滞育与耐寒的关系
        4 结语
    第二章 昆虫成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1 成虫滞育的判断标准和滞育的敏感虫态
        2 成虫滞育的环境生态学
        3 成虫滞育的生理学
        4 成虫滞育的内分泌学
        5 成虫滞育的分子生物学
        6 结语
    第三章 中华通草蛉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1 中华通草蛉的分类地位与分布
        2 中华通草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与毒理学
        3 中华通草蛉的保护与繁殖应用
        4 中华通草蛉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第四章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选择中华通草蛉的依据
        2 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机制的研究
        3 中华通草蛉的测报和幼虫捕食行为研究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中华通草蛉发生消长及影响越冬成虫存活的生态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成虫种群数量的发生消长调查
        1.2 主要越冬场所调查
        1.3 不同生态因素对自然种群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
        1.3.1 成虫越冬小环境的不同处理对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
        1.3.2 温湿度对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华通草蛉成虫在田间的发生消长
        2.2 中华通草蛉成虫的主要越冬场所
        2.3 不同生态因素对自然种群越冬中华通草蛉成虫存活的影响
        2.3.1 不同小环境和食物对存活的影响
        2.3.2 温湿度对存活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章 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的生态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1.1 自然种群成虫的取样
        1.1.2 实验种群的饲养
        1.2 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的判断
        1.3 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成虫滞育的生态特性
        1.3.1 自然条件下越冬成虫体色变化与滞育的关系
        1.3.1.1 成虫在滞育越冬过程中体色变化动态
        1.3.1.2 滞育成虫越冬过程中体色变化与卵巢发育的关系
        1.3.2 自然条件下不同时期羽化成虫的滞育
        1.3.3 自然条件下成虫滞育深度的变化
        1.4 中华通草蛉实验种群成虫滞育的生态特性
        1.4.1 滞育的临界光周期
        1.4.2 滞育敏感虫态测定
        1.4.3 光周期、温度对成虫滞育的影响
        1.4.3.1 光周期和温度对成虫滞育的诱导作用
        1.4.3.2 光周期对成虫滞育深度及滞育发育速率的影响
        1.4.3.3 温度对成虫滞育发育速率和滞育过程中体色变化动态的影响
        1.4.3.4 光周期和温度对成虫生殖和滞育的调节作用
        1.4.4 低温和食物在解除成虫滞育中的作用
        1.4.4.1 低温的作用
        1.4.4.2 食物的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成虫滞育的生态特性
        2.1.1 成虫越冬过程中体色变化动态
        2.1.2 成虫越冬过程中体色变化与卵巢发育的关系
        2.1.2.1 越冬前成虫体色变化与卵巢发育的关系
        2.1.2.2 越冬后成虫体色变化与卵巢发育的关系
        2.1.3 自然条件下不同时期羽化成虫的滞育
        2.1.4 越冬成虫在自然条件下滞育深度的变化
        2.2 中华通草蛉实验种群成虫滞育的生态特性
        2.2.1 成虫滞育的临界光周期
        2.2.2 成虫滞育的敏感虫态
        2.2.3 光周期、温度对成虫滞育的影响
        2.2.3.1 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成虫滞育的诱导作用
        2.2.3.2 光周期对成虫滞育深度及滞育发育的影响
        2.2.3.3 温度对成虫滞育发育和滞育过程中体色变化动态的影响
        2.2.3.4 光周期对成虫生殖和滞育的调节作用
        2.2.3.5 光周期和温度对处于生殖高峰成虫生殖和滞育的调节作用
        2.2.3.5.1 光周期和温度对成虫生殖曲线的影响
        2.2.3.5.2 光周期和温度对成虫产卵量与卵量时序分布的影响
        2.2.4 低温和食物在解除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中的作用
        2.2.4.1 低温的作用
        2.2.4.2 食物的作用
        3 讨论
        3.1 自然界中华通草蛉越冬种群的组成
        3.2 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的敏感虫态
        3.3 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过程中的体色变化特点
        3.4 不同生态因素对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的影响
    第三章 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1.1 自然种群成虫的抽样
        1.1.2 实验种群的饲养
        1.2 自然种群成虫越冬滞育的生理学
        1.3 实验种群成虫滞育的生理学
        1.4 成虫滞育的内分泌调节机制
        1.4.1 滞育和非滞育成虫脑的超微结构观察
        1.4.2 保幼激素对成虫滞育的影响
        1.4.2.1 成虫体内保幼激素的测定方法
        1.4.2.2 滞育和非滞育成虫体内保幼激素滴度变化动态
        1.4.2.3 外源激素对成虫滞育的解除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成虫越冬滞育的生理学
        2.1.1 滞育成虫体内脂肪体、飞行肌和雄虫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特征
        2.1.2 滞育成虫在越冬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2.2 中华通草蛉实验种群成虫滞育的生理学
        2.3 低温锻炼对中华通草蛉滞育成虫体内生化成份与抗寒能力的影响
        2.4 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的内分泌调节机制
        2.4.1 滞育和非滞育成虫脑的的超微结构特征
        2.4.2 保幼激素对成虫滞育的影响
        2.4.2.1 成虫体内保幼激素(JH)的测定
        2.4.2.2 成虫体内保幼激素(JH)滴度变化动态
        2.4.2.3 外源激素对成虫滞育的解除作用
        3 讨论
        3.1 成虫滞育的特征
        3.2 成虫滞育期的代谢特征
        3.3 成虫滞育与内分泌活动的关系
    第四章 中华通草蛉的测报和捕食苹果黄蚜行为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中华通草蛉雌虫生殖系统发育分级及在测报上的应用
        1.1.1 雌虫生殖系统发育分级
        1.1.2 各级卵巢鲜重和主要生化成份的测定
        1.1.3 在测报上的应用
        1.2 中华通草蛉幼虫捕食行为和捕食功能的研究
        1.2.1 供试虫源
        1.2.2 幼虫捕食行为和捕食功能的研究
        1.2.2.1 幼虫的食物搜索行为
        1.2.2.2 幼虫的捕食功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华通草蛉雌虫生殖系统发育分级及在测报上的应用
        2.1.1 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分级
        2.1.2 雌虫各级卵巢鲜重和主要生化成份测定
        2.1.2.1 各级反巢的鲜重
        2.1.2.2 主要生化成份测定
        2.1.3 在测报上的应用
        2.2 中华通草蛉幼虫捕食行为和功能反应
        2.2.1 幼虫的食物搜索行为
        2.2.1.1 利他素浓度对幼虫食物搜索行为的影响
        2.2.1.2 摄食刺激对幼虫搜索行为的影响
        2.2.2 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干扰效应
        2.2.2.1 一~三龄幼虫对苹果黄蚜的功能反应
        2.2.2.2 二龄幼虫种内干扰效应
        3 讨论
        3.1 中华通草蛉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分级在测报上的应用
        3.2 中华通草蛉幼虫的捕食行为
第三部分 总讨论
    1 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滞育成虫的越冬场所和越冬存活的影响因素
    2 中华通草蛉成虫的滞育过程和滞育征候群
    3 中华通草蛉成虫的滞育机制
        3.1 环境因子对成虫滞育的影响
        3.2 成虫滞育的内分泌调节机制
    4 中华通草蛉的保护、繁殖和利用途径
        4.1 自然种群的保护利用
        4.2 低温贮存滞育成虫有助于该天敌昆虫的工化厂生产
    5 尚待进行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英文摘要
附录

四、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殖技术与利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蜡螟人工饲料优化及资源利用的研究[D]. 刘淑琴.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2]黄玛草蛉人工饲料筛选及其捕食功能研究[D]. 周娟.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草蛉与小花蝽成虫的植物生境选择行为[D]. 吴月坤.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3)
  • [4]猎物对普通草蛉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J]. 麦麦提·亚生,阿克旦·吾外士,牙生·沙力,刘建,阿孜古丽·热依木,丁瑞丰. 植物保护, 2015(04)
  • [5]人工释放普通草蛉田间防治棉蚜效果研究[J]. 丁瑞丰,朱晓华,阿克旦·吾外士,阿曼古丽·卡尔瓦木,牛站平,丁爱华,王乐,艾买提·艾则孜,帕提古丽·瓦依提,沙代提·阿不都. 植物保护, 2015(02)
  • [6]丽草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研究[D]. 严珍. 海南大学, 2012(11)
  • [7]烟粉虱Bemisia tabaci天敌捕食螨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 吴子毅. 福建农林大学, 2009(05)
  • [8]中华通草蛉的滞育机制和应用研究[D]. 许永玉. 浙江大学, 2001(01)
  • [9]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殖技术与利用前景[J]. 王孝法. 新疆农业科学, 2000(S1)
  • [10]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放技术与利用前景[J]. 王孝法. 新疆农业科技, 1998(04)

标签:;  ;  ;  ;  ;  

新疆草蛉人工繁殖技术及利用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