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潜力巨大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潜力巨大

一、高职学院创新教育大有可为(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静,黄佳莉,谭尔豪,王轶诺[1](2022)在《“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看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如何精准服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文中认为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重大论断。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面对这道时代命题,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湘西职院")立足民族地区发展实际,以先行先试的担当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里,服务传统文化传承有特色: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大量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因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难题,

周夏怡[2](2021)在《新时期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路径探索》文中提出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肯定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战略地位,谋划了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标志着职业教育迎来大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严要求、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赋予的新内涵和教师职业特点设定的高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应当着力解决站位不够高远、特色不够明确、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通过以下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当立德树人根本使命;二是找准类型定位,构建职教特色立德树人体系;三是优化管理制度,持续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四是强化师德引领,构建高职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孔令柱,刘君,张雅茹[3](2021)在《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思考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以党史学习塑形当代高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帮助他们汲取精神滋养和奋进力量,助力他们成长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职院校要扎实推进高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领导制度、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培训工作、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文化氛围、完善党史学习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等途径,激励学生在"学史明理"中用理论武装头脑,在"学史增信"中筑牢理想信念,在"学史崇德"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学史力行"中彰显担当作为。

张雪翠[4](2021)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何以旧貌换新颜——基于“十四五”规划视角》文中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全局性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表现为职业教育场域的变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伴随"十四五"规划步入开局之年,国家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出路,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与挑战。基于此,新时代职业院校应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四五"规划与发展蓝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国家、地方、行业企业、院校自身这四方面保持高站位,严抓行业区域标准,稳步加强内涵建设,以制度、机制、评价、手段四方面作保障,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赵明安[5](2021)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行动指南》文中研究指明在两个百年的重要交汇点、在我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规划"启动实施年,新时代第一个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于4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做出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判断,对如何实现"大有可为"进行了系统擘画。

朱秋月,马丹[6](2021)在《能力评估视角下高职院校适应性发展的实然与应然——基于2020年H省高职院校评估数据的分析》文中认为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办学目标,与普通高校共同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时代使命。文章以《H省2020年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为切入点,发现高职院校当前仍不同程度存在竞争优势不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充分、师资队伍不稳定、服务地方和行业能力不强、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大背景下,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审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构建外促内生的多路径模式,通过"变思想、建机制、搭平台、夯内涵、转评价"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其育人质量,增强其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武智[7](2021)在《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9)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教育是当代中国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一个重要平台,是联结教育、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职业教育政策不仅是规范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指针,而且是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写照,更成为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本研究主要是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将职业教育政策置于理论分析的中轴,从历史制度主义独特的时间观、历史观和制度观出发,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间职业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阐释政策文本的丰富意涵,对职业教育政策发展演变进行合理归因,并揭示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政策的主要特征和政策演进的可能路向。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学术史梳理,辨析历史制度主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政策等相关概念,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研究主要方法等。简要介绍了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理论基础和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构建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和路径依赖的分析范式,形成了由宏观结构—中层制度—微观行动者的解释框架。第二部分(第一至二章)对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进行分阶段研究。历史制度主义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分析长时段的教育政策变迁。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历经七十年的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教学模式持续变革。具体而言,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分为过渡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职业教育政策(1957—1966)、“文革”时期职业教育政策(1966—1977)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包括职业教育内在需求型发展阶段政策(1978—1989)、职业教育巩固提高型发展阶段政策(1990—1998)、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型发展阶段政策(1999—2009)、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型发展阶段政策(2010年—2016)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型阶段政策(2017—2019)五个方面。这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从政策环境分析、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小结。研究过程中从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文化观念等宏观因素出发,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性互动及其影响,试图通过追寻事件发生的历史轨迹找出过去对现在的重要影响。论文援引历史制度主义的时间观,将关键节点、序列、事件等引入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历史的追溯之中,具体从纵向线性历史序列和横向的点状历史节点两个层面出发,强调不同时期职业教育政策的特殊性,考虑制度内生机制的影响和偶然因素的影响,体现职业教育政策变迁鲜明的渐进性和时序性,力求生动地呈现出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第三部分(第三章)是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路径依赖和效能分析。历史既是过去的时间性存在又决定着当下的现实性存在。纵观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历程,一方面,职业教育制度具有内生性特征,政策的演变遵循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政策受偶然变量的影响,行动与制度互动的同时,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性导致意外性制度变迁的发生。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段和八个“关键节点”的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动因分析,集中探讨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变量等在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中的作用,从政府理性选择、学校理性选择两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政策变迁进行合理归因,并分析了投入效能和产出效能,揭示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效应。第四部分(第四章)是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与历史经验。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整体上呈现出“断裂均衡”的特征,可以归纳为政治结构形塑职业教育制度变迁方向、经济结构调节职业教育政策演化过程和利益主体制衡职业教育政策迭代更新。新中国成立后,现有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迫切需要变革,梳理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专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建立、中等专业学校的建立、技工学校和职工教育得到发展、城市职业学校的兴办、“文革”时期导致职业教育停滞的过程。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掀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间相继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各项政策举措,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总体来看,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构建统一协调的职业教育动力机制和职业教育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势在必行。先前的职业教育政策对后续的职业教育发展有持续性的影响,同时,后来发生的政策演变对此前的历史实践也具有经验总结和规则承续的意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得以高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渐恢复提升,并且中职教育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以发挥其服务“三农”、助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功能,突出了职业教育政策的包容性,从战略高度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方向持续发展。

夏晓青[8](2021)在《协同学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提质培优路径探索》文中指出高职人才培养提质培优是职业教育从数量普及向内涵发展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基于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从协同学理论视角探讨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主体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行为逻辑;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提质培优的建设路径:顶层保障,让各主体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搭建平台,使协同育人从"点题"到"破题";立梁架柱,促职教改革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曹娟,张锦,谢明夫,袁建伟[9](2020)在《地方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究——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服务社会是高校四大职能之一,社会对高校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品位的提升需要高校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地方政府希望通过高校集聚优质教育资源,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服务"三农"是高校重要使命,高职院校服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类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其办学价值的根本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应该是每个地方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小梨[10](2020)在《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追求与梦想,也是今天我们汲汲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时代主题。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现代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裹挟在社会整体现代化浪潮中瞄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职业教育因在教育整体系统中与经济社会直接而又紧密的关系,其现代化历程更具丰富、多彩与艰难,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时代课题。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多种视角,多种核心议题,但是基于中国幅员广阔、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无疑是透视现代化发展的的重要观察点。可以说,没有区域的率先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深圳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已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的缩影和体现,对深圳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无疑最具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深圳的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一个原本典型的农村教育在深圳实现现代化伟大历程中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变迁?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城市特点,包括发展的动力、发展的速度、模式等发展道路、特色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分析的理论基础框架,综合运用历史的、调查的、比较的等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首先,“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定位十分特殊。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历程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下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和区域化发展,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在政策规范治理下的应然状态,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水平和我国职业现代化区域化建设路径,从而为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重点对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职业教育现代化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从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到适度超前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再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次,经过40多年的探索,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本研究将之概括为: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三,论文从人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描绘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揭示出这些目标实现的路径,如通过深圳城市精神的形成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制度的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通过产教深入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最后,论文在结语部分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学院创新教育大有可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学院创新教育大有可为(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期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意义与挑战
    (一)时代的发展对立德树人提出了严要求
    (二)职教的类型定位为立德树人赋予了新内涵
    (三)教师的职业特点给立德树人设定了高标准
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站位不够,缺乏政治高度引领
    (二)特色不明,欠缺职业教育内涵
    (三)制度不全,缺少常态化建设机制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路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当立德树人根本使命
    (二)找准类型定位,构建职教特色立德树人体系
    (三)优化管理制度,持续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四)强化师德引领,构建高职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四、总结

(3)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目标维度
    (一)在学史明理中用理论武装头脑,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
    (二)在学史增信中筑牢理想信念,着力加强中国梦教育
    (三)在学史崇德中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在学史力行中彰显担当作为,着力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二、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基本遵循
    (一)坚持党史与现实相贯通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促进
    (三)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
    (四)坚持学习与运用相统一
三、组织实施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领导制度
    (二)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培训工作
    (三)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文化氛围
    (四)完善党史学习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四、实践探索——以济南职业学院中德技术学院为例
    (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考核评价
    (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学实训
    (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
    (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实践锻炼
结语

(4)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何以旧貌换新颜——基于“十四五”规划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一)职业教育场域的变化
        1.政策支持。
        2.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内涵建设。
        3.职业院校办学由封闭到贯通、由一元到多元。
    (二)国际化进程加快
        1.国际影响力增强。
        2.中国职业教育的模式输出。
        3.留学生的增加。
    (三)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进一步深化
二、新时代职业院校以何作为
    (一)高站位
        1.国家。
        2.地方。
        3.行业企业。
        4.院校。
    (二)抓标准
    (三)搞内涵

(5)新时代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行动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 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 改革开放夯实了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坚实基础
4 新阶段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主要依据
5 新阶段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实践逻辑

(6)能力评估视角下高职院校适应性发展的实然与应然——基于2020年H省高职院校评估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铺陈:研究的引发与背景
二、关照现实:基于部分评估数据分析的问题检视
    (一)高职院校发展总体质量不高,尚无全国优势
    (二)办学目标不够明晰,院校专业设置趋向同质化
    (三)课程建设仍较薄弱,办学条件有待提升
    (四)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双师”队伍建设有差距
    (五)院校间发展不平衡,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
三、赋能提质:回应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形塑
    (一)变思想:加强思维理念认知,提升新阶段职业教育适应性
        1. 深化相关政策学习,激活“十四五”规划的内驱力。
        2. 聚焦产业服务,强化职业院校与区域和行业对接。
    (二)建机制:完善制度建设,构建职业教育良好生态
        1. 立足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创新。
        2. 积极打通扩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学历上升通道。
        3. 积极完善整省职业教育工作推进机制。
    (三)搭平台:多措并举推产教,校企合作再深入
        1. 积极发挥现代学徒制优势,增强校企合作的力度。
        2. 发挥“1+X”证书制度作用,不断扩大资格证书框架效用。
        3. 积极搭建产教对接平台,打造特色职教品牌。
    (四)夯内涵: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抓手,聚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1. 加快高职教育各项专业标准建设。
        2. 以专业群治理思维抓好专业调整和布局。
    (五)转评价:评建结合转方式,精准施策重提升
        1. 立足新时代教育评价方案转变评价思维和模式。
        2. 重视教育评估数据的运用和精准施策。
        3. 形塑“外促内生”的职业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四、反思展望:高职院校的能力适应与能力突围

(7)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9)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
    第三节 相关概念辨析
    第四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与存在不足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政策变迁(1949-1977)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1949—1956)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职业教育政策(1957—1966)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文革”时期职业教育政策(1966—1977)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至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职业教育政策变迁(1978—2019)
    第一节 职业教育内在需求型发展阶段政策(1978—1989)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职业教育巩固提高型发展阶段政策(1990—1998)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型发展阶段政策(1999—2009)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四节 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型发展阶段政策(2010年—2016)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五节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型阶段政策(2017—2019)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路径依赖和效能分析
    第一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外生性变量在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中的作用
        二、内生性变量在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中的作用
        三、行动者变量在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中的作用
    第二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
        一、政府理性选择与职业教育政策变迁
        二、学校理性选择与职业教育政策变迁
    第三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效能分析
        一、投入效能分析
        二、产出效能分析
        三、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效应考察
第四章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与历史经验
    第一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
        一、政治结构形塑职业教育政策变迁方向
        二、经济结构调节职业教育政策演化过程
        三、利益主体制衡职业教育政策迭代更新
    第二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经验
        一、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职业教育政策
        二、构建统一协调的职业教育动力机制
        三、职业教育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中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一览(1949—201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协同学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提质培优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协同学理论认知和特点分析
    1.1 协同学理论认知
    1.2 协同学育人理念的特点
        1.2.1 确立目标的一致性
        1.2.2 注重要素的协同性
        1.2.3 关注时空的延展性
        1.2.4 实现效果的聚合性
2 高职人才提质培优多元主体的行为逻辑
    2.1 政府:政策效益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2.2 行业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3 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4 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壮大
3 高职人才培养提质培优协同路径
    3.1 顶层设计:“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
    3.2 搭建平台:“点题”到“破题”
    3.3 立梁架柱:“怎么看”到“怎么办”

(9)地方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究——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状况
2 地方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与内容
    2.1 扩容乡土人力资源
    2.2 融入乡村产业发展
    2.3 促进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完善

(10)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特性
        三、深圳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二章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职业教育
        一、区域发展理论及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理论与深圳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第三节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层面:体制机制的建设
        二、中观层面:职教文化的建构
        三、微观方面:产教融合的深化
第三章 国家整体视野中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调整结构扩张式发展阶段(1978 年至1990 年)
        二、调整规模稳健式发展阶段(1991 年至1999 年)
        三、转型改革内涵式发展阶段(2000 年至2009 年)
        四、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
        二、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着增强
        四、职业教育法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化发展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为基础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为推进手段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本土性为特色亮点
第四章 区域视野中的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适度超前
        二、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三、社会需求催生职业培训、技能培训
    第二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一、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结构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质量体系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第三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的打造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深圳质量”
        二、打造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打造面向市场的成人教育品牌
    第四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形成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借鉴、创新、超越中实现
        二、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在特区立法优势中体现
        三、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在开放性发展中凸显
第五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多层次推进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
        一、产业发展情况
        二、“宝安模式”内容
        三、“宝安模式”成效
    第二节 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内容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成效
    第三节 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
        一、“职教集团”背景
        二、“职教集团”特点
        三、“职教集团”成效
    第四节 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现状
        二、“校企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成效
第六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第一节 以城市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
        一、深圳城市精神的内涵
        二、强化思想引领的价值
        三、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
        四、职业素养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以制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
        二、完善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
        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四、完善校地合作办学机制
    第三节 以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一、强化产教的深度融合力度
        二、加大产教合作的制度建设
        三、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
        四、促进职教集团全面发展
    第四节 以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
        一、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二、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三、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
结语: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与问题
    一、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二、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三、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存在的问题
    四、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高职学院创新教育大有可为(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看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如何精准服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J]. 陈文静,黄佳莉,谭尔豪,王轶诺. 湖南教育(C版), 2022(01)
  • [2]新时期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路径探索[J]. 周夏怡.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1(13)
  • [3]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思考与实践[J]. 孔令柱,刘君,张雅茹. 人文天下, 2021(11)
  • [4]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何以旧貌换新颜——基于“十四五”规划视角[J]. 张雪翠. 机械职业教育, 2021(08)
  • [5]新时代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行动指南[J]. 赵明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2)
  • [6]能力评估视角下高职院校适应性发展的实然与应然——基于2020年H省高职院校评估数据的分析[J]. 朱秋月,马丹. 职教论坛, 2021(06)
  • [7]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9)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武智. 扬州大学, 2021(02)
  • [8]协同学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提质培优路径探索[J]. 夏晓青.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1(01)
  • [9]地方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究——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J]. 曹娟,张锦,谢明夫,袁建伟.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26)
  • [10]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D]. 张小梨. 天津大学, 2020(01)

标签:;  ;  ;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潜力巨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