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构想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构想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菁[1](2020)在《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以中学体育师资需求为导向的经验研究》文中指出从中学体育师资需求的角度审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情况,围绕基础教育的改革特点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改革现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效能。通过研究得出以下改革构想:必修课程中增加教育教学类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比例;将单项术科课程变为综合类术科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与中小学教学需求紧密结合;增加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提高对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增加限制选修课中专业拓展课的学分,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课程选择机会。

常锦华[2](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构建研究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大学城”,至今大学城在我国多个省市均有建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打破了高校各自为政的发展状态,降低教育成本,增进各校交流合作。但是,我国大学城并没有实现集群式发展,只是在距离上缩短,在资源管理和利用上仍旧是传统、封闭的状态。因此,打破这种状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资源共享模式是迫切需要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网络,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互联网+体育”开创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径。高等教育需与时俱进,加快高校体育的网络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互联网与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有机结合,建立体育资源共享网络化平台。一方面,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拓宽师生获取体育信息资源的渠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校内体育资源配置合理适度对外开放,加强与社会体育资源的共享,为促进社会体育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研究以苏州国际教育园区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国际教育园区内10所院校体育资源共享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构建一个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结果如下:1.苏州国际教育园区内体育资源总体丰富,种类齐全。但共享处于初级阶段,园区内并没有建立体育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和平台,但各校体育领导部门和在校师生均表示希望体育资源可以进行共享。2.苏州国际教育园区构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具备成熟的条件:国家政策的支持、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地理位置优越、园区内部共享愿望强烈等。3.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在校师生均希望通过新媒体来进行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但园区内多数学校没有建立与体育有关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体育信息公布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在校师生的需要。4.通过研究构建了苏州国际教育园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1)建立园区高校体育联盟:建立体育联合管理部门、实现学分互认、建立统一学子卡等。(2)构建体育资源共享的供给模式:建立体育网站、运动APP、微信公众号。(3)体育资源共享供给模式分为面对社会人员、在校师生、后台管理人员的三大子平台,平台包括体育场馆资源、体育课程资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信息资源、体育卫生保健、高校体质健康监测、体育社团、体育竞赛、用户交流九大模块内容。真正实现教育园区内体育资源共享。

党艳辉[3](2020)在《中韩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以郑州大学和国立首尔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来临之前我国已经完成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家开始逐渐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合理的、完善的和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体育专业排名位居亚洲第一,说明其体育教学水平一流,社会认可度高,这与其完善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借鉴世界知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例,并从先进经验中学习,有利于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体育应用型人才。论文以中国郑州大学和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依据两校设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历史文化背景,针对两所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比较两所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异同点,找出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基于客观性、导向性和有效性原则,为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优化对策,也为我国高校改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评价目的:中国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目的重视对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目的在于促进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2.评价内容: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侧重点是体育教师的教;国立首尔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是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3.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虽多元化,但评价方式单一;国立首尔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都呈现多样化的特点。4.评价结果反馈和利用: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是非正式的;其评价结果是用于改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和业绩考核;国立首尔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是正式而具体的;其评价结果除了用于改进体育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外,还用于人事决策和学生选课。5.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对策:1)革新评价目的理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2)扩宽评价内容指标,注重学生学的评价;3)完善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加大学生和教师评价比重;4)组织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过程;5)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张淇[4](2020)在《河南工程学院“人体工程”课程对学生参与健康体适能锻炼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5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因此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是体育工作者研究工作的一个热点。“人体工程”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以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为主的课程,该课程主要作用于增进机体健康,预防疾病和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所需的体适能,所以该课程在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健康体适能锻炼起着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但在该课程的推广实施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对此问题的思考,以河南工程学院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法等研究方法,调查目前河南工程学院“人体工程”课程对学生参与健康体适能锻炼效果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为我国高校“人体工程”课程更好的促进高校学生健康体适能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人体工程”课程是河南工程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体育选项必修课程,共32个学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课;课后教师布置作业促进了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学校的场地器材资源比较丰富,授课教师也会经常开发体育器材的一物多用功能;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出勤率、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三项考核内容。2.“人体工程”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健康体适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中肺活量、坐立体前屈、1000米/800米以及总成绩上优于其他选项班的学生,存在显着性差异,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测试项目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人体工程”选项班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后,深刻认识到健康体适能的重要性,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加,时间有所延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课前热身和课后放松的重要性并积极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学生对发展柔韧性练习方法的掌握及运用上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与耐力方面的掌握及运用有所欠缺。4.“人体工程”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体适能锻炼中存在着健康体适能相关知识内容介绍不够、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有待提高、授课教师年龄偏大,体适能相关知识和运动技能方面有待提高、学生获取健康体适能相关知识的途径太少、学生肌肉力量与耐力的发展不够等方面的问题。5.“人体工程”课程促学生健康体适能的锻炼应强化任课教师健康体适能相关教学技能,提升教学专业水平、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优化任课教师年龄结构、加大对“人体工程”课程的宣传力度。

翟洪军[5](2020)在《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高校体育课程培养目标逆向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忽视其根本的功能、教育现代化对体育教学评价提出更高要求等方面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提出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活动、构建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构想。

高江航[6](2020)在《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发布的一系列教育文件,为贯彻落实思政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各高校也加大了思政教育进课堂的力度,形成了思政育人的大格局。篮球课作为全国体育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在篮球课上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是全国体育院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研究当前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实施路径构想,为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的融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1)教材没有明确构建“思政育人”的模块;多数学校的教学目标中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不明确;教学进度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度不足,沿用旧的教学进度现象普遍;教案中存在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不彻底、不全面的现象,少数教师对教案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不够重视。(2)课堂教学没有始终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篮球课教学考核内容与思政育人理念联系不紧密,考核内容不全面及评定方式单一。2.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的问题分析(1)教学文件对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够全面,部分学校未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保障机制。(2)教学过程对思政内容的融入存在不足,教研室的监管力度不够,教师个人的思政育人知识、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3.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的路径构想(1)完善篮球课教学文件思政元素融入的设计。教材中新增“思政育人”模块;教学大纲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与教学内容纲要等方面,加强对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进度要整合教学法和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融入;教案要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运动负荷、场地器材和课后小结等方面进行设计。(2)加强篮球课教学过程思政内容融入的建设。课堂教学需要在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通过发挥骨干带头、团队合作、党员模范、教师引导等方式,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思政教育并重;在考核内容中,改变传统的“技术考试+平时成绩”,采用“思想品德+团队合作+课程学习+技能展示+讲解示范”等多维度综合评价,在评定方式上,由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角度的评价方式。

王珊[7](2020)在《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是高校体育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为进一步完善体育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下放职称评审全限推进高校全面开展自主评审有关问题的通知》,充分激励和激发体育专业教师职业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河南省综合类院校、理工科院校、师范类院校及部分民办院校等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河南省高校职称评审一般分为计篇制和计分制,采用计篇制高校主要按照具体文件进行科研成果数目要求;采用计分制高校一般将符合评审要求的条件进行分值划分,一般不再区分教师类型,最终计算总分进行比较。但是两种评审方法都存在评审条件僵化,重科研轻教学,不突出体育学科特性的问题。二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讲师评审条件不进行岗位划分,不进行学科划分,河南省各个发展水平高校评审条件相似,难易程度差距不大,评审条件一般要求2篇CN及其他相关项目并行完成,没有体育学科特性。三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副教授、教授评审类型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其中教学科研型教师选择人数最多。教学型副教授、教授评审教学业绩条件明显高于教学科研型及科研型教师,年均课时量集中在[400,+∞)教学类奖项、竞赛完成难度系数较大,科研业绩要求比重较大,晋升难度大。四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型副教授、教授评审条件相对中和,教学业绩要求一般包括年均课时量和校级以上年度质量考评,年均课时量集中在[32,240),相比教学型副教授、教授评审条件相对容易达成。科研业绩选择空间大,包括核心论文数目、着作、项目等要求。河南省各个不同发展水平高校差距较大,核心论文数目集中在[2,7),其他内容要求根据学校发展水平不同而上下浮动,科研业绩比重大。五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型副教授、教授类型教师最少,评审条件为完成基础教学业绩同时完成级别更高科研业绩。教学业绩一般集中在[32,80),科研业绩选择较少,剔除级别较低科研成果,科研性、专业性更强,完成难度系数大。六河南省高校竞赛训练成绩一般与不同级别项目及中文核心数目结合以体育学院补充条件单列出来,一般包括全国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各单项协会等级别竞赛,取得相应竞赛成绩难度大,竞赛训练相关业绩涵盖较少,覆盖面不足,直接制约竞赛训练教师发展,抑制体育学科全面性发展。通过上述研究提出建议:一增强评审条件灵活性,突出体育学科特点;二尊重教学型教师主体意见,提升教学型教师教学业绩比重;三实时制定和更新职称评审条件,增强科研学术权威;四增加竞赛训练型教师岗位,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杨依[8](2019)在《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高考压力的急剧增长,艺术类专业高考成为不少考生进入理想高校的新途径。作为我国人才大省,河南省相关招生部门积极围绕“阳光高考”这一主题,以拓宽招生方式为导向,以高校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着力发展我省艺术类专业普通高招。自2009年体育舞蹈专业被列入普通高考艺术类项目以来,在10年的发展中,体育舞蹈专业依托自身不可低估的优势,在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中已然占有了一席之地。体育舞蹈作为河南省各高校一项新兴专业,深受河南省高校以及高校学生的喜爱。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生源,整体呈上升趋势。鉴于此,本文将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现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高校的招生年限、招收生源、考试方法、就业前景以及该专业同其他艺术类专业的对比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的招生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寻求解决对策,完善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考试制度及招生方式,对提高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地理论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河南省作为实行体育舞蹈专业统一招生考试相对较早的省份,统招考试制度逐步得到完善,目前统考方案已趋于稳定,随着体育舞蹈类专业考生人数的逐年上升,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基本能够满足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报考需求。但各高校招生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且部分高校对于本校目前情况感觉良好。(2)目前,河南省体育舞蹈专业在高校的发展并不如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广泛,不论是招生人数还是报考人数都不及其他专业。各高校招生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且各高校对于本校目前情况感觉良好。(3)河南省开设体育舞蹈专业的高校师资力量、执教水平、场地设施,基本可以满足招生需求,学生、家长对所选高校满意度较高,但部分院校存在师资匮乏、教师年龄分化,整体教学水平及裁判能力参差不齐等现象。(4)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生源质量分级化严重,河南省体育舞蹈专业统招考试分数较高的考生多集中于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5)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生源质量分化明显,16.9%的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时间为一年甚至半年,12%的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时间在10年以上。(6)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女多男少”的情况。(7)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受到限制。学生对体育舞蹈专业的认识有限,对于体育舞蹈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闭塞,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没有合理的规划,使得部分学生对体育舞蹈专业望而却步。针对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的情况,根据研究过程和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完善招生方式,提高招生总体水平,适当增加本省或外省招收人数,以此满足更多学生报考需求。音乐舞蹈和体育舞蹈作为河南省统考两个考试类别,可将其统一归作舞蹈类。(2)河南省主管部门提高对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舞蹈专业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开展,以推动体育舞蹈事业在河南省各高校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发展。各高校根据本校情况,合理调整招生方式。(3)加强高校师资队伍构建,吸收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学人才,尽可能减少教师年龄分化的情况,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定期开展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分享教学经验以及前沿舞蹈信息和教学成果。(4)各高校加强对本校体育舞蹈专业的关注度,促进高校之间的互相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5)根据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班教学,制定合理的教学成果竞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6)高校可以采取男女学生1:1招生的方式进行录取,即本年预招收体育舞蹈专业生源人数男女生各占一半,以招收的男生人数为基准,男生招收多少人,女生就招收相应人数,尽可能避免“女多男少”情况的发生。(7)开设一些与体育舞蹈专业相关的就业课程,使学生对体育舞蹈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有意识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不断扩充舞蹈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程华东[9](2019)在《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2001-2018年CNKI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946篇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全部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并借助Cite 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刊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主要内容与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的特征与趋势,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2001-2018年间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期刊文献总量与核心期刊数量变化趋势都呈波动变化的特征;2001-2009年间期刊文献总量呈急剧上升,随后稳定在较高水平波动变化且总量较大;2001-2006年间核心期刊数量在稳定的状态中不断攀升,2006-2012年间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变化,2012-2018年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数量相对较少。(2)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些较稳定且联系较密切的研究合作团体,但整体发文量较低,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大多数作者或机构还处于“孤立”特征且合作较少,同时缺乏具有领军意义的研究作者与机构。(3)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关键词数量变化波动较大,研究内容多样化且充满活力,学界对该领域研究特征呈多方关注——集体狂热——理性回归的变化趋势。(4)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高校体育现状对策与发展趋势、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质健康、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等方面是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主要内容,研究主题历经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探索、体育运动方法探索、研究现状与对策探索、高职与高中体育教学探索、青少年体质健康探索等演化过程。(5)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可分为逐步拓展与基础研究积累时期、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领域继续拓展与理性回归时期三个研究阶段,而体育思想、体育课程改革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为各阶段研究前沿。(6)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未来研究要继续服务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主题凸显学生体质健康与主体性特征,研究内容强调实证性研究,同时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将得到深化。

刘旭明[10](2019)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过程与本质研究》文中提出“异化”在学术研究中是一个古老又不断发展的概念,整体上具有脱离、转让、疏远等意。依据对其哲学概念的理解,本文认为异化的要点有四:新事物出现并且与人的创造活动分离;实现目标需要的手段、过程或结果与初衷相背离;人的类特性丧失——被“新事物”所控制;群体的类特性丧失。普通高校体育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下,通过体育课、体育运动、竞赛活动等途径,以帮助学生习得运动技能、培养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实现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对大学生开展的一系列身体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本文认为,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发生了异化。第一,它在教育中被严重边缘化,只留下一些形式化的公共体育课,大量逃避体育活动的机会主义行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持续下降,仍有许多学生未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大量学生缺乏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第二,理论层面普通高校体育的边界模糊,迄今缺乏独立、清晰、科学的概念理论体系,相关政策规定或学术研究大多以学校体育为参照。第三,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更像是教学、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学科科研、社会服务、体育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的集合体,且那些工作遵循不同的管理归属和发展逻辑。第四,大学的生态环境日益迫使高校体育任务的执行主体——体育院系的工作重心向维系自身生存发展转移,而不是完成“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高等教育阶段对于人才培养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过程和本质两个方面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进行研究。本文将普通高校体育视为一种开放系统视角下的“组织”,在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对异化的现象、过程进行解读和解释。金观涛认为,应该从最普遍的可证实的概念开始,作为整体哲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在对“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作历史追溯和概念辨析后发现,源自于西方的近现代“体育”最初即“Physical Education”,是学校中的身体教育。汉字“体育”是一个舶来品,且它自晚清时期进入中国后,指称对象不断泛化,导致社会大众各有其“体育观”。泛化后的汉字“体育”是以西方Sport运动项目为核心开展的系列活动总和,而不是学校的身体教育。核心概念的不准确,是异化的根源,且贯穿于整个异化过程。由于作为“身体的教育”的本质属性被遮蔽,学校体育在中国缺乏明确科学的理论指引,而是在政策任务的要求下,模仿一些国外学校体育的活动开展手段、方式。学校体育关于“帮助学生习得运动技能、养成自主锻炼习惯”的任务迄今难以完成,甚至那些手段反而会取代、背离目标本身。并且,基于二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对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讨论需要以“学校体育异化”为基础。异化的完整判定需要将异化要点与过程解析相结合。历史考察发现,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可以分为发端、发展以及复杂化三个阶段,且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并受制于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因而理论依据和解析模式也不完全相同。纵向来看,中国古代体育、清末民初体育以及建国后中国体育的外部政治、经济等环境对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相继产生作用。最初,制度环境在强意义上主导了学校体育异化的发端和发展。清末民初“体育救国”催生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但从一开始西方“Physical Education”只是形式、内容进入了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的活动场域,并没有从根本上进入中国的“教育”。西方Sports和“Physical Education”的体系、内容和外延功能被混杂着引进中国的学校体育(China school tiyu)外衣之内。中国的学校体育在本质内核和功能上都不同于西方的学校体育。本质上,近代中国学校体育相当于系列身体活动项目、内容、组织方式的集合;功能上,政治功能取代了“健全人性”成为根本功能,目的在于强体救国。文革之后,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逐渐体现在中国体育、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大学与普通高校体育组织之间的横向互动关系之中。此时需要采取“组织-结构”的分析模式进行考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体育直接主导了学校体育的整体工作内容,模糊了其本质属性、目标。与此同时,教育系统中的应试教育和政策干预迟滞不仅没有扭转学校体育的与其本质的“偏离”;反而在围绕“应试”展开的诸种机会主义、功利主义行为的推动下,进一步模糊了学校体育的内容和边界。再加上中国大学特殊的生态环境,普通高校体育被迫遵循“合法性”机制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总之,中国体育、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大学的系列发展变化一环又一环的作用于高校体育院系,最终使其在今日之大学的场域内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困境。当体育院系自己开始逐渐将其传统“三大工作”推向边缘的时候,很可能是普通高校体育组织职能转移的前兆。如此一来,看似高校体育院系在不断地进入向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但是实质上他们的行为与学校体育的根本功能渐行渐远。本文还从中微观行动者的角度,结合法国组织社会学派的观点,考察普通高校体育院系遵从“合法性”背后采取的系列“反抗”之举。即各个层面的行动者在履行学校体育任务时存在大量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大多数行为具有强同化性。同时,正式制度的约束无形中向“权力关系”转移,即关键行动者和资源反而成为制约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要素。此外,有些异化源自于相关行动者在资源制约下的无奈之举或意外后果。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发生于行动者的认知、行为与组织结构的循环互动之中,其本质在于组织功能的异化。对于组织系统而言,异化表现为组织运行过程中开展活动的手段对于目的、任务的背离,最初设定的那些应然性目标沦为象征或者口号。对普通高校体育而言,异化则体现为“完人”发展目标被工具理性导向下的“组织工作”所取代,甚至“维系体育院系生存发展”变成了新的组织目标。其根本功能是政治性的,教育属性和本质功能几乎被完全遮蔽,与身体的教育活动越来越远。另外,从组织演化的角度看,系统内目前并没有产生新的结构。我们所看到的诸多“有问题”的现象,是普通高校体育组织中许多子系统的功能异化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无组织力量汇集交织的结果。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以中学体育师资需求为导向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1.2 问卷调查法
        1.2.1 问卷设计
        1.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1.2.3 问卷的信度检验
        1.2.4 问卷抽的发放与回收
    1.3 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省中学体育师资需求现状
        2.1.1 广东省中学体育师资的数量需求情况
        2.1.2 广东省中学体育师资的专项需求情况
        2.1.3 广东省中学体育师资的技能需求情况
        2.1.4 广东省中学体育师资教学基本功需求情况
        2.1.5 广东省中学体育师资的理论知识需求情况
    2.2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所开设课程的重要性评价
    2.3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3.1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与人才需求偏离
        2.3.2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学科理论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不合理
        2.3.3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教育教学类课程比例偏少
    2.4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2.4.1 在必修课程中增加教育教学类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比例
        2.4.2 将单项术科课程变为综合类术科课程,在内容选择上与中学教学需求紧密结合
        2.4.3 增加限制选修课中专业拓展课的学分,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课程选择机会
        2.4.4 在必修课程中增加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增强教师对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构建研究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依据
        1.2.1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2 “互联网+体育”模式的需要
        1.2.3 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多样化需求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提升竞争力
        1.3.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1.3.3 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融合
        1.3.4 有利于缓解政府体育资源不足,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大学城
        1.4.2 “互联网+”
        1.4.3 体育资源
        1.4.4 共享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大学城体育起源与发展
        1.5.2 国内大学城起源与发展
        1.5.3 国内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研究
        1.5.4 “互联网+”体育的发展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访谈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国际教育园区体育资源现状分析
        3.1.1 体育场地资源现状分析
        3.1.2 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分析
        3.1.3 体育信息资源现状分析
        3.1.4 体育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3.2 国际教育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2.1 国家政策导向
        3.2.2 网络技术发展
        3.2.3 地理位置优越
        3.2.4 体育资源丰富
        3.2.5 苏州国际教育园区内部需求
        3.2.6 共享态度趋势
    3.3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构建
        3.3.1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构建原则分析
        3.3.2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构建目标分析
        3.3.3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苏州国际教育园区内高校体育联盟
        3.3.4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资源共享供给模式
        3.3.5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资源共享模式内容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韩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以郑州大学和国立首尔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概况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评价基本原则
    第一节 体育教学质量体系相关概念
        一 教学评价内涵
        二 体育教学评价内涵
        三 体育教学质量内涵
        四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内涵
        五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涵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 客观性与全面性原则
        二 导向性与多元化原则
        三 有效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第三章 郑州大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综述
    第一节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基本情况
    第二节 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 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二 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三 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
        四 评价结果反馈和利用
第四章 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比较与分析
    第一节 国立首尔大学体育健康与教育学院基本情况
    第二节 国立首尔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 国立首尔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目的
        二 国立首尔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1)
        三 评价结果反馈及利用
    第三节 中韩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比较
        一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目的的比较
        二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比较
        三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的比较
        四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和利用的比较
    第四节 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缺点
        一 评价体系的优势
        二 评价体系的不足
第五章 郑州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对策
    第一节 革新评价目的理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第二节 扩宽评价内容指标,注重学生学的评价
    第三节 完善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加大学生和教师评价比例
    第四节 组织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科学合理评价过程
    第五节 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A
附录B
致谢

(4)河南工程学院“人体工程”课程对学生参与健康体适能锻炼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
        1.4.2 健康体适能锻炼方法的相关研究综述
        1.4.3 关于健康体适能理念引入体育课程的相关研究综述
        1.4.4 “人体工程”课程相关研究综述
        1.4.5 国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人体工程”课程开设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1 “人体工程”课程开设学时、人数情况的调查
        3.1.2 “人体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3 “人体工程”课程课堂教学组织与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3.1.4 “人体工程”课程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5 “人体工程”课程考核情况的调查
    3.2 “人体工程”课程对促进学生健康体适能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2.1 “人体工程”课程学生对健康体适能认知情况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3.2.2 学生掌握发展健康体适能知识方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2.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态度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3.2.4 “人体工程”课程选项班学生健康体适能测试结果的分析
    3.3 “人体工程”课程对学生参与健康体适能锻炼效果存在问题的分析
        3.3.1 健康体适能相关知识内容介绍不够
        3.3.2 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有待提高
        3.3.3 授课教师年龄偏大,体适能相关知识与运动技能有待提高
        3.3.4 学生获取健康体适能相关知识的途径太少
        3.3.5 学生身体肌肉力量与耐力的发展不够
    3.4 “人体工程”课程对学生参与健康体适能锻炼效果的对策
        3.4.1 强化任课教师健康体适能相关教学技能,提升教学专业水平
        3.4.2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3.4.3 优化教师年龄结构
        3.4.4 加大对“人体工程”课程的宣传力度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逆向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被赋予太多功能却忽视了其根本的功能
    (三)教育现代化对体育教学评价提出更高要求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构想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二)探究新型教学模式
    (三)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活动
    (四)构建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师资保障

(6)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融入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3.1.1 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教学文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3.1.2 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分析
    3.2 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融入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分析
        3.2.1 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教学文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存在问题分析
        3.2.2 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存在问题分析
    3.3 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贯彻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3.3.1 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路径设计总体思路
        3.3.2 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3.3.3 篮球课课程思政案例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7)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有关国外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研究
        二 有关国内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现状
    第一节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
    第二节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讲师评审工作业绩
        一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讲师评审教学业绩条件要求
        二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讲师评审科研业绩条件要求
    第三节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副教授评审工作业绩
        一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副教授评审教学业绩条件要求
        二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副教授评审科研业绩条件要求
    第四节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教授评审工作业绩
        一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教授评审教学业绩条件要求
        二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教授评审科研业绩条件要求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分析
    第二节 讲师评审工作业绩条件分析
        一 讲师评审教学业绩条件分析
        二 讲师评审科研业绩条件分析
        三 讲师评审竞训业绩条件分析
    第三节 副教授评审工作业绩条件分析
        一 河南省高校教学型体育教师副教授评审工作业绩条件分析
        二 河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型体育教师副教授评审工作业绩条件分析
        三 河南省高校科研型体育教师副教授评审工作业绩条件分析
    第四节 教授评审评审工作业绩条件分析
        一 河南省高校教学型体育教师教授评审工作业绩条件分析
        二 河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型体育教师教授评审工作业绩条件分析
        三 河南省高校科研型体育教师教授评审工作业绩条件分析
    第五节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型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教学业绩比重小,科研业绩完成度低
        二 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严苛,达成难度系数较大
        三 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灵活性较低,教师岗位划分不精确
第四章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设定
    第一节 河南省高校教学型体育教师评审条件设定
    第二节 河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型体育教师评审条件设定
    第三节 河南省高校科研型体育教师评审条件设定
    第四节 河南省高校竞赛训练型体育教师评审条件设定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 增强评审条件灵活性,突出体育学科特点
        二 尊重教学型教师主体意见,提升教学型教师教学业绩比重
        三 实时制定和更新职称评审条件,增强科研学术权威
        四 增加竞赛训练型教师岗位,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参考文献
附录 A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 B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研究》问卷调查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河南省体育舞蹈事业发展的需要
        1.1.2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体育舞蹈专业统考考试制度
        3.1.1 河南省体育舞蹈专业统考考试内容
        3.1.2 河南省体育舞蹈专业统考考试要求
    3.2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开展情况
        3.2.1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录取原则
        3.2.2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年限
        3.2.3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历年招生人数
        3.2.4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质量
        3.2.5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男女比例
    3.3 河南省体育舞蹈专业同其他专业生源招生情况对比
        3.3.1 体育舞蹈专业与艺术类各专业报考上线及招生人数
        3.3.2 河南省普通高招体育类专业报考上线及招生人数
        3.3.3 河南省 2019 年普通高招艺术类录取文化分数线
        3.3.4 河南省历年体育舞蹈专业招生录取专业分数线
    3.4 影响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的因素
        3.4.1 政府主管部门因素
        3.4.2 社会因素
        3.4.3 高校因素
        3.4.4 学生因素
    3.5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发展的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现状(教师问卷)
    附录B 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现状(学生问卷)
    附录C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D 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E 专家对问卷效度评价量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2.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2.2.1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2.2.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2.3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2.4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2.3 科学知识图谱在国内体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2.3.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与特征
        2.3.2 科学知识图谱在国内体育领域运用现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3.1.1 研究对象
        3.1.2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发文量分析
    4.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作者与机构分析
        4.2.1 研究文献作者特征
        4.2.2 研究文献机构特征
    4.3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关键词数量分析
    4.4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内容与主题演化分析
        4.4.1 研究主要内容特征
        4.4.2 研究主题演化特征
    4.5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阶段划分与前沿分析
        4.5.1 研究阶段划分
        4.5.2 研究前沿内容特征
    4.6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4.6.1 研究将继续服务于素质教育发展战略
        4.6.2 研究主题将凸显学生体质健康与主体性特征
        4.6.3 中小学及幼儿体育教学模式实证性研究将得到加强
        4.6.4 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方面研究将得到加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研究文献数量变化特征
        5.1.2 研究文献作者与机构特征
        5.1.3 研究文献关键词数量变化特征
        5.1.4 研究内容与主题演化特征
        5.1.5 研究阶段划分与前沿内容特征
        5.1.6 研究发展趋势特征
    5.2 建议
        5.2.1 加强理论成果深层次的探讨
        5.2.2 建立稳定且具有流转性学术交流合作平台
        5.2.3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应增加对自身功能性评价机制的研究
        5.2.4 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应适当增加对非体育影响因素的关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过程与本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思路
    1.7 研究方法
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及其判定
    2.1 什么是普通高校体育
    2.2 异化及其判定方式
    2.3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问题表征
    2.4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判定
3 历史考察:外部环境对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影响
    3.1 中国古代体育的独特属性和学校体育的式微
    3.2 中国近代体育发端于“内容嫁接式”体育课
    3.3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的曲折发展
    3.4 外部环境对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作用方式
4 互动关系:中国体育、教育、大学系统对普通高校体育的影响
    4.1 中国体育模糊了学校体育的边界
    4.2 教育系统内的应试同化与干预迟滞导致良性学校体育重塑艰难
    4.3 中国大学内部生态迫使普通高校体育遵循多重工作逻辑
5 行动者分析:行动者的策略选择、行为与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呈现
    5.1 被迫趋同与主动模仿:普通高校体育组织遵从“合法性机制”
    5.2 “反抗”与“权力”转移:行动者自由行动的多种表现
    5.3 无奈之举与“意外”后果
6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综合分析
    6.1 普通高校体育异化形成过程的特点
    6.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
    6.3 普通高校体育异化本质在于组织功能异化
    6.4 异化消解的可能性
7 研究结论
    7.1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过程
    7.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及其本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主要访谈对象统计表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以中学体育师资需求为导向的经验研究[J]. 王菁.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04)
  •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构建研究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区为例[D]. 常锦华. 苏州大学, 2020(03)
  • [3]中韩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以郑州大学和国立首尔大学为例[D]. 党艳辉. 郑州大学, 2020(03)
  • [4]河南工程学院“人体工程”课程对学生参与健康体适能锻炼效果的研究[D]. 张淇. 河南大学, 2020(02)
  • [5]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 翟洪军. 广西教育, 2020(15)
  • [6]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D]. 高江航.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7]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研究[D]. 王珊. 郑州大学, 2020(02)
  • [8]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现状调查分析[D]. 杨依. 河南大学, 2019(07)
  • [9]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研究[D]. 程华东.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 [10]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过程与本质研究[D]. 刘旭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构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