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护理现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护理现状

一、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手术期间护理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肖晓敏[1](2021)在《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的混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描述性研究明确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通过现象学研究,深入了解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真实体验,及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应对方式,以促进临床医护人员对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开展和建立相应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进行积极康复,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量性研究部分为描述性研究,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运用一般资料问卷、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心理弹性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调查了236名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名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中、青年患者进行了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量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采用Colaizzi分析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量性研究结果: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总得分为55.63±18.81,处于中等水平。青年和中年两组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社会适应得分呈负相关(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患者不同经济状况、运动习惯、吸烟史、心功能分级以及是否经常照顾患有慢性疾病的父母、合并糖尿病对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合并糖尿病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青年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R2=0.733,P<0.001);心功能分级、经常照顾患有慢性疾病的父母、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中年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R2=0.617,P<0.001)。质性研究结果: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概念架构包括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面对的适应问题和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适应经验两大主题。(1)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面对的适应问题包含个体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对家庭成员和生活的影响和社会支持不足三个副主题。其中,个体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包括身体反应、负性情绪、自我管理不良、工作能力下降、经济压力和社交活动减少;对家庭成员和生活的影响包括家人的不理解、对性生活的影响和角色的冲突;社会支持不足包括同伴的负面影响和缺乏专业的随访和指导。(2)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适应经验,包括自我调整、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医保支持三个副主题。其中自我调整包括保持积极心态、对责任的再认识、工作方式的改变和坚持康复治疗;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包括生活照顾、情感安慰与开导和信息支持。结论:1.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处于中等水平,提示患者术后进行自我以及自我与环境的调节与适应尚有待提高。2.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是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共同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有利于术后良好的心理社会适应;另外,合并糖尿病是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负向影响因素,而心功能分级高,经常照顾患有慢性疾病的父母是中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负向影响因素。3.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概念架构包括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面对的适应问题和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适应经验两大主题。(1)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面对的适应问题包含个体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对家庭成员和生活的影响和社会支持不足三个副主题。(2)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适应经验,包括自我调整、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和医保支持三个副主题。4.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中、青年是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力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产生的心理社会不良的问题不仅会阻碍患者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结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财富损失。因此,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有利于帮助患者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李梦楠[2](2020)在《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旨在为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提供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新型护理服务方案,并应用于临床验证其效果。方法1.构建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首先,运用文献回顾法,分析我国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出院准备服务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资料具体分析、比较和综合,初步拟定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框架。其次,采用德尔菲函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完成模式的构建。以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作为评价指标,衡量专家函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实证研究:收集2019年4月~2019年6月在内蒙古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的三个病区进行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干预时间为从患者入院当天至出院6个月,评价出院时两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差异,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生理指标及自我管理能力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6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进而分析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模式构建: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完成了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42项。经过对函询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两轮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86;两轮专家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68、0.227;两轮函询问卷的条目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07~0.27、0.05~0.14,满分比范围分别为0.00~0.87、0.27~0.93。2.实证研究:⑴干预组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在个人状况、适应能力、预期可获得支持3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BMI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⑷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⑸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在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识管理、一般生活管理及治疗依从性管理7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方法科学、结构合理、结果可靠,适用于临床。应用该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生理指标,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防护圈,实现了患者从医院环境向家庭或基层医疗机构环境的顺利过渡,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张潇[3](2020)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优化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简称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威胁当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作为冠脉硬化中的一种特殊病变形式,其具有极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解剖学上,左主干发出的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是心脏近70%的血液供应来源,如果分叉部位发生血流中断,那么将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左主干分叉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治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临床上普遍认为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然而,冠状动脉造影仅仅是通过管腔形态的改变来做出间接判断,通过冠脉造影仅能获取冠脉管腔的部分信息和管壁的少量信息。此外,冠脉造影对于临界病变也容易造成漏诊。因此,冠脉造影在对冠脉病变的评估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诊断分叉病变、判断斑块性质方面。自从血管内超声被发明以来,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目前的复杂冠脉病变越来越多,在诊治冠脉复杂病变、分析斑块性质方面,其地位日益提升。其原因主要是血管内超声是向冠脉内直接输送超声导管,将管腔信息及管壁上的斑块性质直接显示出来。因此,在冠脉病变的诊治过程中,血管内超声已经成为了新标准,其不仅能够对管腔的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还能够依据病变处斑块的回声对斑块性质进行定性分析。此外,其还可以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最佳的器材型号,将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目的通过既往的研究结果可以明确血管内超声在在评估单支血管病变中的优越性,但对于分叉病变,尤其是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研究却并不多。本文以此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优化治疗中的应用,概述血管内超声与冠脉动脉造影在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检查方法,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而且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为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患者4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冠脉造影结果采用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采用Volcano软件系统处理分析,分别测量主支近端长度、主支远端长度、分支长度、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率(DS)等。根据测量结果比较42例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与血管内超声结果。结果42例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28例为Medina分型中的1,1,1病变,3例为Medina分型中的1,0,1病变,11例为Medina分型中的0,1,1病变。在血管长度的测量中,血管内超声测量的主支血管病变长度为25.79±1.92mm,分支血管病变长度为14.17±1.69mm,冠脉造影所测量的主支血管病变长度为23.07±1.68mm,分支血管病变长度为12.11±1.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前的资料分析中,血管内超声组所测量的主支血管远端、分支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1.01±0.36mm、1.29±0.41mm,均小于冠脉造影组所测量的1.16±0.24mm,1.4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的资料分析中,血管内超声组所测量的主支血管远端的参考血管直径、主支血管近端、主支血管远端、分支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3.54±0.24mm、4.04±0.37mm、3.36±0.40、3.10±0.28,均高于冠脉造影组所测量的3.14±0.33、3.49±0.58mm、2.83±0.23mm、2.56±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性质的识别方面,血管内超声检查对钙化斑块、偏心斑块、夹层、斑块破裂、硬斑块、软斑块以及血栓的检出率分别为47.6%,83.3%、23.8%、9.5%、30.9%、14.3%及9.5%,均显着高于冠脉造影检查的14.3%、61.9%、9.5%、0、0、0及2.4%,其中在钙化斑块、偏心斑块、斑块破裂、硬斑块及软斑块的分辨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即刻支架释放后状态的对比中,血管内超声组的支架贴壁不良的检出率为21.4%,高于冠脉造影组的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能会低估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狭窄程度,同时无法对斑块性质进行分析,然而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地评估左主干分叉病变狭窄程度,同时将斑块的分布情况以及斑块性质准确显示出来,从而可以直观地、精确地诊断左主干分叉病变,进而有效地优化手术策略。同时血管内超声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术后即刻的支架贴壁情况,通过降低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来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覃远文[4](2020)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致病原因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人体出现血管腔狭窄或者堵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者出现心肌坏死。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等疾病居首位,我国2010~2017年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年新增人数在75万以上。冠心病的高发病率、死亡率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还给国家、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防治冠心病是现今临床研究热点

孔慧雅[5](2019)在《应用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应用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变。方法纳入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患者。研究开始时间2017年2月,结束2019年2月。将观察对象应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对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为患者从身心多个方面进行指导护理,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齐胜红[6](2019)在《安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60例,根据入院治疗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依从性、满意评分和危机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危机事件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安全护理干预利于减少并发症与危机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安全进行。

于莉[7](2019)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了解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现状以及患者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人员能够尽早识别PCI术后患者感知状况,指导患者和家属采取积极的疾病感知,促进术后危险因素的控制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于2018年5月-2018年12月选取3所济南市三级甲等医院施PCI术的20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由症状识别、病情认知、疾病归因三部分组成)、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分别测量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变量、疾病感知、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及医学应对情况。由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具体为: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有效回收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95.7%。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识别出的疾病相关症状平均为3.5个,前三位分别是胸部不适、心慌、胸痛;对自身及病情的认识情况7个维度平均分为:病程(急/慢性)3.02±0.65分,后果3.03±0.57分,个人控制3.19±0.39分,治疗控制3.59±0.39分,疾病一致性3.14±0.57分,复发(循环性)2.90±0.65分,情感陈述3.01±0.65分。与分界值3分相比复发(循环性)维度低于3分(P<0.05),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维度高于3分(P>0.05),病程(急/慢性)、疾病带来的后果、情感陈述维度高于3分(均P>0.05);疾病归因部分6个因子由高到低分别为:行为因素(3.30±0.66)分、生理因素(3.07±0.49)分、免疫因素(2.90±0.47)分、环境因素(2.86±0.55)分、心理因素(2.77±0.54)分、基因及偶然性因素(2.67±0.53)分。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0.66±9.38)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家庭支持得分(23.07±2.8)分,朋友支持得分(17.87±4.39)分,其他支持得分(19.71±3.72)分。4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医学应对方式总分为(45.58±5.95)分,其中面对得分(19.02±3.19)分,回避得分(16.49±3.39)分,屈服得分(8.52±2.86)分。5单因素方差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在性别、是否在职、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体育锻炼、介入治疗时间上差别有高度或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年龄、费用支付方式、婚姻状况、体重指数、居住方式、主要照顾者、吸烟史、家族史、病程、合并慢性病、服药种类、介入次数、支架个数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6相关分析:领悟社会支持中朋友和其他支持与后果、复发(循环性)、情感陈述、基因及偶然性各维度成负相关(r=-0.198~-0.435,P<0.05),与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成正相关(r=0.152~0.472,P<0.05),其他支持与病程(急/慢性)成正相关(r=0.210,P<0.05),朋友支持与心理因素成负相关(r=-0.144,P<0.05);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与症状识别、后果、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呈负相关(r=-0.140~-0.198,P<0.05),与病程(急/慢性)、治疗控制和疾病一致性成正相关(r=0.172~0.248,P<0.05),“屈服”和“回避”与疾病一致性成负相关(r=-0.546,-0.227,P<0.05),与后果和情感陈述成正相关(r=0.150~0.567,P<0.05),“屈服”与症状识别、病程(急/慢性)、复发(循环性)、基因及偶然性呈正相关(r=0.141~0.471,P<0.05),“回避”与个人控制成负相关(r=-0.139,P<0.05)。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疾病感知总体状况受在职、性别、家庭居住地、介入治疗时间、屈服、面对、朋友支持的影响(P<0.05)。在症状识别上,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在职、性别、家庭居住地、屈服应对和面对应对,共解释方程总变异的19.9%;在对自身及病情的认识上,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屈服应对、朋友支持、介入治疗时间和性别,共解释变量的53.9%。结论1目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正确的疾病感知状况有待改善。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医学应对方式中“回避”维度显着高于全国常模。3在职、性别、家庭居住地、介入治疗时间、屈服、面对、朋友支持是疾病感知的预测影响因素,提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结合病人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杨晓丽[8](2019)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现状。2探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3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属描述性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49月长沙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医学应对问卷(MCMQ)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3份,收回有效问卷202份,回收有效率为99.5%。运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经分析所有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频数、构成比等描述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等描述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睡眠质量的现状;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统计检验显着性水平均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冠心病PCI术后患者IDA得分为(17.01±7.60)分,负性情绪的发生率为63.8%,其中抑郁、焦虑、激惹的发生率分别为39.6%、8.4%、15.8%。≥60岁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抑郁维度得分为(6.45±3.10)分,高于<60岁患者该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总分、抑郁维度和内向性激惹维度的比较,经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5.664、5.646和4.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在业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焦虑得分高于在业者,分数分别为(4.85±2.78)分、(3.95±2.53)分;不在业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IDA总分高于在业者,分数分别为(17.78±7.83)分、(15.32±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MCMQ中的面对维度得分为(16.91±4.20)分,低于常模,回避维度和屈服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分数分别为(14.37±2.50)分、(9.78±3.53)分,经t检验t值分别为57.25、81.93和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与男性患者屈服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0.59±3.59)分、(9.43±3.46)分,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屈服维度得分高于<60岁患者,分数分别为(10.17±3.72)分、(9.13±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面对维度得分最高,为(20.70±5.06)分;文化程度为文盲的患者屈服维度得分最高,为(12.75±3.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有配偶患者在面对维度得分较屈服维度得分高,分数为(17.18±4.13)分、(9.49±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在业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面对维度得分较低,为(16.52±4.39)分,而在回避与屈服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14.60±2.53)分、(10.17±3.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面对维度(17.32±4.71)得分最高;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屈服维度得分最高,为(11.03±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有锻炼的在面对维度得分较高,为(18.33±4.13)分;而在屈服维度得分较低,为(8.69±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朋友非常支持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面对为得分最高,为(17.86±4.20)分;而在屈服维度得分最低,为(9.27±3.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正常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面对维度得分较高,为(17.97±4.24)分;而在屈服维度得分较低,为(8.55±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PSQI总分得分为(10.62±4.34)分,202例患者中有160例患者的PSQI总分得分≥7分,睡眠障碍发生率占比高达79.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PSQI得分高于我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测量各维度得分中,日间功能(维度7)得分最高,为(3.78±1.95)分;睡眠效率(维度4)和睡眠延长(维度3)其次,分别为(1.80±1.18)分和(1.80±1.03)分,这三个维度的得分是名列前三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是否饮酒和是否饮茶,年龄、饮酒的Exp(β)分别为0.346、0.420,均<1,喝茶的Exp(β)=2.758>1,PSQI得分与睡眠质量呈反比,说明年龄和饮酒是睡眠质量的危险因子,喝茶是睡眠质量的保护因子。4冠心病PCI术后患者IDA总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520,P<0.05),而PSQI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即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IDA的焦虑、抑郁维度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4、0.611,即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Q的屈服维度得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488,P<0.05),即消极应对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面对维度得分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0.251,P<0.05),即积极应对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IDA的焦虑和抑郁维度得分与MCMQ的面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9、-0.418,即负性情绪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的焦虑、抑郁维度得分与MCMQ的屈服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8、0.614,即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大部分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和睡眠障碍是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睡眠障碍是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倾向于采取屈服、回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锻炼状态、朋友支持程度和睡眠状态是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处于较差水平。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喝茶、喝茶频次、是否锻炼、锻炼频次、合并症、冠状动脉分布是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饮酒和是否喝茶与睡眠质量的好坏独立相关。4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5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消极应对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积极应对则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6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之间呈正相关,而与积极应对之间呈负相关。

郑薇[9](2019)在《不同P2Y12受体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脉病变中约占20%,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个类型。其手术操作难度大,成功率较低,术后远期预后差,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分叉病变处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复杂的支架金属结构使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和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分叉病变。虽然植入支架工艺的改良、手术操作的改进已经使分叉病变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冠脉分叉病变PCI术后的缺血事件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方案是预防冠心病PCI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的基本治疗方案。对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后如何选择DAPT方案,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研究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后接受不同的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或者氯吡格雷)治疗对患者缺血和出血事件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该研究是一个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入新桥医院心内科,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同时接受了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DAPT方案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连续接受1年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氯吡格雷组-术后连续接受1年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在患者接受PCI开始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用药情况和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由心血管死亡、心梗和卒中共同构成;次要终点事件分别为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以及支架内血栓。出血事件是指欧洲出血学术研究会(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大出血是指BARC定义为3型及3型以上的出血事件。研究结果:1.从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新桥医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一共720例,其中有136例因满足排除标准被排除,31例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失访,最终有553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氯吡格雷组283例(51.18%),替格瑞洛组270例(48.82%)。替格瑞洛组中真分叉病变所占比率(72.59%)显着高于氯吡格雷组(64.66%),P=0.045;替格瑞洛组冠脉病变评分-Synatx评分(21.01±8.62)高于氯吡格雷组(19.41±8.44),P=0.028。2.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分析。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1年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15%和12.01%,使用Cox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替格瑞洛组1年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低于氯吡格雷组(风险比(HR):0.488,95%可信区间(95%CI):0.277-0.861,P=0.013)。替格瑞洛组有12例(4.44%)发生心梗,氯吡格雷组有24例(8.48%)发生心梗,Cox比例风险模型矫正混杂因素后,替格瑞洛组心肌梗死风险显着低于氯吡格雷组(HR:0.341,95%CI:0.162-0.719,P=0.005)。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心血管死亡、卒中和支架内血栓风险均无显着差异(心血管死亡:HR:0.540,95%CI:0.146-1.999,P=0.356;卒中:HR:0.717,95%CI:0.241-2.512,P=0.603;支架内血栓:HR:0.415,95%CI:0.131-1.319,P=0.136)3.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分析。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5.19%vs 15.19%),替格瑞洛组的总出血风险显着高于氯吡格雷组(HR:1.791,95%CI:1.214-2.644,P=0.005)。替格瑞洛组有8例(2.96%)发生大出血,氯吡格雷组有7例(2.47%)发生大出血,Cox比例风险模型矫正混杂因素后,两组大出血风险无显着差异(HR:0.972,95%CI:0.321-2.941,P=0.960)。4.为了进一步校正混杂因素,两组按1:1的比例进行了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分析,PSM后两组各有240例,且两组基线资料无显着差异。PSM后,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P=0.004)和心梗风险(P=0.005)仍然更高。两组之间心血管死亡(P=0.407)、卒中(P=0.159)以及支架内血栓(P=0.219)风险无显着差异。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出血风险更高(P=0.004),但是两组之间大出血风险无显着差异(P=0.614)。5、根据Syntax评分对受试者进行亚组分析。高Syntax评分组MACE事件、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和支架内血栓风险均高于低Syntax评分组(所有P<0.05),两组之间大出血风险无显着差异(P=0.154)。在低Syntax评分患者中,替格瑞洛亚组与氯吡格雷亚组MACE事件、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支架内血栓和大出血风险均无显着差异(所有P>0.05)。在高Syntax评分患者中,替格瑞洛降低MACE事件风险和心梗风险(P=0.023,P=0.014),但不增加患者大出血的风险(P=0.655)。6、根据是真假分叉病变对受试者进行亚组分析。真分叉病变患者MACE事件、心梗和支架内血栓风险高于非真分叉病变(所有P<0.05),但两组之间大出血风险无显着差异(P=0.686)。在非真分叉病变患者中,替格瑞洛亚组与氯吡格雷亚组两MACE事件、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支架内血栓和大出血的风险均无显着差异(所有P>0.05)。在真分叉病变患者中,替格瑞洛能显着降低患者MACE事件和心梗风险(P=0.048,P=00.035),但不增加患者大出血风险(P=0.426)。研究结论1.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DAPT方案在病变比较重的分叉病变PCI患者(包括真分叉病变和Syntax评分高的病变)中应用比例更高。2.对于分叉病变PCI患者,替格瑞洛能显着降低MACE事件风险和再发心梗风险。3.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不增加分叉病变PCI患者大出血风险。4.Syntax评分升高增加分叉病变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风险。5.在高Syntax评分患者中,替格瑞洛降低MACE事件和心梗风险。6.真分叉病变患者的MACE事件、心梗和支架内血栓风险高于非真分叉病变患者。7.在真分叉病变患者中,替格瑞洛降低MACE事件和心梗风险。

康峰光,肖南海[10](2018)在《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分析组接受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分析组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心率、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分析组患者的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冠心病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恢复心功能与心脏正常血流,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手术期间护理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手术期间护理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的混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相关定义
    1.2 研究背景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量性研究结果
    3.2 质性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4.2 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现状
    4.3 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现状
    4.4 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
    4.5 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中青年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2 疾病心理社会适应自我评价量表
附录3 心理弹性问卷(CD-RISC)
附录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个人简介
致谢

(2)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点
7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合医院出院准备服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出院准备服务需求评估表
附录 3 出院计划清单
附录 4 出院计划追踪随访登记表
附录 5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教育手册》部分内容
附录 6 出院准备度量表
附录 7 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附录 8《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第一轮专家函询表
附录 9《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第二轮专家函询表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优化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3.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3.3 血管内超声检查
    1.4 统计学分析
        1.4.1 统计学方法
        1.4.2 质量控制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2.2.1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分析
        2.2.2 钙化斑块资料
    2.3 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冠脉造影检查与血管内超声检查的资料分析
        2.3.1 冠脉造影检查与血管内超声检查中血管直径、直径狭窄率、病变长度的资料分析
        2.3.2 冠脉造影检查与血管内超声检查斑块性质情况的资料分析
        2.3.3 冠脉造影检查与血管内超声检查支架贴壁情况比较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优化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1.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现状
        1.1.1 冠脉分叉病变的发病机制
        1.1.2 分叉病变的分型
        1.1.3 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1.1.4 必要时支架植入术
        1.1.5 经典的Crush技术
        1.1.6 Culotte技术
        1.1.7 TAP技术
        1.1.8 双对吻Crush技术
    1.2 血管内超声在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1.2.1 血管内超声的发展历史
        1.2.2 传统的血管内超声成像
        1.2.3 血管内超声的射频数据分析
        1.2.4 虚拟组织学成像技术(VH-IVUS)
        1.2.5 血管内超声弹性图
    1.3 冠脉造影在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局限性
    1.4 血管内超声在左主干分叉病变诊断中具有优越性
    1.5 在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优化治疗中的应用
    1.6 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中使用血管内超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CI现状
2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分析
    2.1 血管介入治疗
    2.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
3 介入治疗的进展
    3.1 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范围扩大
    3.2 冠状动脉内的支架术发展
    3.3 冠心病介入治疗影像技术发展
4 小结

(5)应用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6)安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依从性
    2.2 满意评分
    2.3 危机事件与并发症
3 讨论

(7)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1 冠心病
        1.1 冠心病的概念
        1.2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1.3 冠心病的干预现状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2 疾病感知
        2.1 疾病感知的概念
        2.2 疾病感知对患者的影响
        2.3 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
        2.4 疾病感知的相关测量工具
        2.5 疾病感知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相关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计算
    2 研究工具
        2.1 一般资料
        2.2 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
        2.3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2.4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3 资料收集方法
    4 统计处理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研究结果
    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1.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
        1.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总体状况
        2.1 症状识别状况
        2.2 对自身及病情认知状况
        2.3 疾病归因状况
    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状况
    4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状况
    5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
        5.1 不同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对疾病感知的影响
        5.2 不同人口社会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对疾病感知各维度得分情况
        5.3 领悟社会支持与疾病感知
        5.4 医学应对方式与疾病感知
        5.5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n=201)
讨论
    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2 研究对象的疾病感知状况分析
        2.1 疾病感知第一部分....症状识别状况
        2.2 疾病感知第二部分....对自身及病情的认识情况
        2.3 疾病感知第三部分....疾病归因状况
    3 研究对象的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4 研究对象的医学应对方式状况分析
    5 研究对象的疾病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5.1 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
        5.2 领悟社会支持与疾病感知的相关性分析
        5.3 医学应对方式与疾病感知的相关性分析
    6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性
    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
    3.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
    3.4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3.5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现状分析
    4.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
    4.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现状分析
    4.4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5 本研究的创新性
    4.6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不同P2Y12受体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患者预后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不同亚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患者预后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的比较
    2.3 分析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3 讨论

四、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手术期间护理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的混合性研究[D]. 肖晓敏. 汕头大学, 2021(02)
  • [2]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D]. 李梦楠.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优化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D]. 张潇. 河南大学, 2020(02)
  • [4]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覃远文.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1)
  • [5]应用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变分析[J]. 孔慧雅.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36)
  • [6]安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齐胜红. 医疗装备, 2019(16)
  • [7]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于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杨晓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不同P2Y12受体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D]. 郑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10]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J]. 康峰光,肖南海. 中国当代医药, 2018(22)

标签:;  ;  ;  ;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护理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